第八集: 渣男的斩女大招
很想讨论女剪辑师为什么会爱上了麦克,这个问题很典型呼应现实生活里的一些匪夷所思的恋情,明明各方面很优秀的女孩儿为什么围绕着一个大家都知道很垃圾的男人。麦克这个作家角色直到最后一集的自我表述揭开了谜底,他的操控能力来自哪里。
他讲了他第一次产生了crush,就开始知道了自己对女人的杀伤力,后来知道了对男人的杀伤力,屡试不爽中找到了一种通过情感控制和利用别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他自己根据个人天赋,后天习得的。看看人物在剧中的PUA的技巧。
对女剪辑师苏菲的诱惑与控制。
1.文艺男青年的人设对女性非常有杀伤力,不知道是否有人中招,他在信中写一点自己的文艺爱好,文学阅读习惯,对文学世界的感悟,就这些能把也是文青的苏菲迷倒,足以证明他的文艺为武器的撩妹技能,对于商务女强人凯瑟琳,和他德国时期的女外交官的诱惑力了;男人卖文艺人设的时候,对女性的人均杀伤力数值很高;
2.对不同女性他有不同策略,他对苏菲有一个苦难的受害者人设,他对凯瑟琳有一个浪漫体贴好丈夫人设,他在观察对方需求中,调整自己的角色,一切为自己所用;剧中有几次他用性讨好凯瑟琳,一次是他跟男友的野炮打完回家,对妻子的抚慰性的勾引,还有一次他们参加晚会前,凯瑟琳在化妆,他进来勾引她发生关系。
一个无所事事,靠妻子的社会身份和经济收入维持生计的人,自尊心状态不会很稳定,看到妻子的风光无限,便会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占有欲,自己的性也是他利用的一件工具。故事里的麦克非常有杰克苏的情结,以至于他到了监狱,还在寻找可以PUA的对象,直到遇到了狠角色,狠狠地被生活抽耳光。
他对苏菲的诱惑在他充满文艺气息的煽情描述中,透过文字侵蚀了苏菲的理性,她越看影像里的帅气的麦克和他写的信,就越对人物产生美好的想象,就越想去救他,为了拯救他献出自己的生活。女性一旦在恋爱中产生了圣母心,也是很容易被PUA,特别是对方位置低于你的时候,那种反向的权力实施——我很弱所以我需要你的支持,你改变了我,你也会为爱奋不顾身,我们的爱情多么伟大。
麦克对苏菲自行发展出了这个话术,拯救自己而给苏菲带来了成就感,这简直利用别人不要更狡猾。事实上,他非常冷血,毫无人情味,刚刚利用了苏菲,跑前跑后为他忙活,获得自由之后,就极其冷酷地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爱你。把苏菲榨干了,去巴黎跟苏菲也过普通人生活,没什么利用价值了,简直王八蛋。如果苏菲是个富婆,他大概就又是一副态度了。
3.予取予夺的操控术。
他知道自己有魅力,男人女人都容易喜欢上自己,孩子们也喜欢自己,于是他会擅长说不,拒绝,玩弄别人,包括孩子们。他最经典的操控就是对两个儿子,小儿子基本上这辈子没法正常了,他老爸来不来就拿哥哥踩他,开始又是哥哥来不来用来踩,两个儿子的性格都不太正常。故事对两个儿子的塑造其实很明确的,自信心不足,毫无价值感,说谎成性,都来自他们父亲的严厉和温柔,打压和鼓励交替。
他对苏菲也经常来这招,一会儿行一会儿又不行。法国人苏菲真是傻白甜啊,就这么容易中招。遇到男人最甜的时候甜死你,狠的时候恨不得弄死你,翻脸比翻书快的人,一定要快跑,百分之百操控大师。测试你的承受底线,你跑了他可能会来求你,你要是没跑他下次欺负你更狠。
这部剧最精彩的是脸叔的好人与坏人,两种猜测的无缝切换,人物的不确定性承担了故事看点。但就剧本有些散焦,特别是后面的姐妹情,兄弟情,冲淡了主角的戏和主线的戏。
脸叔把麦克这人的深入骨髓的自私,那种信手拈来的男女通吃的魅力,生活日常里无处不在的影帝级表演,刻画得相当厉害了。结尾的那一笑,得意而充满挑衅,明白地告诉了观众,人就是我杀的,你们能奈我何?
脸叔,科林·费斯,初代达西先生,汤姆福德的大男主,一代女文青的白月光,最绅士特工,这次的角色真的极大突破了自己既有形象——一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深柜,双性恋,自恋暴怒患者,杀妻犯。男主麦克的这些身份都让人很难想到脸叔的人畜无害的脸。可是脸叔就接下了这个戏,从角色的特点看,去年演过杀人犯的那位休·格兰特叔是最合适的人,完美外表下的暴力自私男。大概休叔已经演过了,不想再演同样的角色了。
演员扮演的角色都给这个角色增加了很多这个演员的特点。角色和演员其实是相互成就的。脸叔扮演的麦克是个怎样的人?脸叔发挥出了怎样的演技?
麦克这个人物有几层有趣的地方,正如检察官说的,这是一个关于外表和真相的故事。外表的麦克是个几乎完美的男人,家庭、事业、朋友圈,人的见识,各方面都是社会的阶级上游,性格也很好,爱老婆爱一群孩子,即使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也有办法安抚孩子们,操控力满分。对妻子嘴甜,行动主动,特别是在身体接触上,他是个很有魅力的丈夫,也肯定妻子的性魅力的。
但是他有着复杂的人格,就是在伪装,我们看到他和情人(男性)打电话,另一边给老婆找按摩师,搞定老婆给儿子经济资助,身体取悦老婆,一边又去找新的男炮友。一个将伪装的一部分人个内在化的人,就是不再觉得是伪装,而是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演。
脸叔对这个角色的习惯性说谎和表演拿捏得很准确,他会用松弛的面部肌肉抽搐表现人物的心虚,用眼神表达他的不确定性,揣摩对方心思时的暗戳戳观察,还有试图情感操控时伪装的真情流露——提醒女生,生活里那些爱示弱的男生,那些表现出爱你不在乎自己损失的男生是有操控术的,不是真的很需要你,男人本性的爱面子,当他刻意表达无所谓的时候,是希望你能心甘情愿被他所用——他对两个德国女儿在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是这副嘴脸,成功控制了两个女孩儿,现场演绎了什么叫做情感操控。
脸叔是有一种让人信赖的魅力,这是他的魅力,放到了麦克这个人物身上,就成了第一层人物伪装,成了一种角色的表演。
第二层有趣的地方,是他的黑暗部分,人越是外表伟光正,内在反而会越不堪,这是人性的特点,善恶黑白都是平衡动态关系,此消彼长,是一种正常状态,而任何极端都意味着某种变态。麦克在家受气小媳妇儿,经济上不如老婆,就到外面借着租影碟名义搞搞野战,寻求刺激,和他在大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打电话谈商务的形象,反差很大啊。脸叔演出了这个人的合理性,在外面太装了,在黑暗角落里找回真实的自己,才能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脸叔的气质原本是个禁欲男神,这个戏里变成了色情狂,这让本粉丝有些一开始无法接受。当然我还是能分清演员和戏的分别,脸叔的这个色情狂麦克,带着被压抑的变态味道,接近生活日常里的变态大叔,不是文艺作品里的变态。很像个隔壁邻居老王的那种色情狂的感觉。
看到了第三集,看完下一集精彩的法庭戏,继续分析人物和演员表演。
由HBO Max新推出的犯罪悬疑神剧《阶梯之间》可真敢拍,把一个需要手动打码的血腥悬案搬上了荧屏,烂番茄95%,在咱们这没大火真是可惜,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它。
该剧由一个真实案件改编而来,本世纪初,在北美引起轰动,甚至与辛普森杀妻案同样有名的小说家杀妻案。一位小说家的妻子身亡,丈夫报警声称是跌落楼梯所致。但警方发现,妻子的死并非意外,而是谋杀。
小说家彼得森与妻子的关系有点复杂,他们是重组家庭,两人共有5个孩子,外人看起来幸福美满,但伴随着妻子的惨死,一切分崩离析。
影片采用了倒叙,插叙的多种叙事手法,将案件发生之前,以及案件发生之后的家庭生活状况呈现给观众,得以看到这个重组家庭的其他经历和背景。
原本妻子在楼梯间摔死,被认定成是一起意外事故,但通过尸检报告以及警方调查,发现所谓的意外死亡背后疑点重重。妻子头部的大量伤痕似乎是被重物攻击,再加上出血量太多不像是普通跌倒的出血量。
彼得森既是受害人家属又是最大的嫌疑人,公众对于这一案件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悬念重重下,真相当然是最吸引观众的,彼得森作为嫌疑人却没有证据链,难道还有其他人做案,事情的真相复杂迷离,彼得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让人更为好奇。
更奇怪的是,彼得森两个养女的母亲也以同样的方式去世,摔下楼梯,死于颅内出血和休克,彼得森夫妻则成了两个女儿的监护人。这位死者的自然死亡,表现得与彼得森妻子一模一样。
剧集对于悬疑氛围感的营造堪称极致,带领着观众一步步入戏,用两起案件的串联吊起观众胃口,逐步推进到结局。
《阶梯之间》本身的故事可看性极强,剧本优秀,这部剧集更具看点的另一大来源是演员的表演以及人物的设定。受害者家庭的成员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让家族里的每个人都自带看点,尤其是男主角。
该剧主创阵容极其强大,奥斯卡影帝“脸叔”科林·菲尔斯主演,演技足以封神。大量微表情,肢体动作将人物表现得自然生动,高度还原案件中的男主人公,剧作也给了他大量的表演空间,尤其是后期他的身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脸叔在这部剧中几乎达到了自己演技的巅峰状态。
此外还有《遗传厄运》中的托妮·科莱特,《权力的游戏》苏菲·特纳等纷纷加盟。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8集的短小体量,无疑是近期最值得追的限定剧。
2003年,陪审团最终判定彼得森有罪,直到2017年再审,凶手迈克依然拒绝承认杀妻,前后跨越16年,也算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悬案之一。杀妻、精英、阴谋、私情,各种标签给这个悬案披上了神秘的外衣,真相等你来发现。
相关文章:被低估的9.3,HBO热剧《继承之战》4要回归了!
第八集 //www.douban.com/note/832854114/?_i=5308678Mga-wyJ
第七集 //www.douban.com/note/832433279/?_i=4199256Mga-wyJ
第六集 //www.douban.com/note/832015425/?_i=3611268Mga-wyJ
角色与原型://www.douban.com/note/831599392/?_i=3004587Mga-wyJ
李昌钰在本案://www.douban.com/note/830920721/?_i=2063345Mga-wyJ
真实罪案爱好者过节了。
演员的八卦:
最先定了哈里森-福特来演男主迈克-彼得森,不知什么原因后来换了Colin Firth来演,都是优秀演员,会演绎出不同的味道来。Firth在第一集里演出了很多层次,抱着尸体痛哭一幕就有些“表演中的表演”的感觉:要演出剧中人表演痛失亲人的样子(本人已经认定他就是凶手了,不一定哦)。
托妮-科莱特早先在2009年Showtime的剧《倒错人生》(The United States of Tara)中就与Rosemarie DeWitt(本剧的坎迪丝)演过姐妹。
迈克-彼得森的律师大卫-鲁道夫是Michael Stuhlbarg演的,这位早年演过科恩兄弟的电影《严肃的男人》,去年和绝命毒师布莱恩-科莱思顿合作了《法官大人》,今年还有另一部新作品《成瘾剂量》,都是高质量作品。Michael Stuhlbarg与托妮-科莱特早年在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希区柯克》里有过合作。
【严重剧透!!!】
《阶梯之间》是HBO基于同名纪录片的一部迷你剧,该纪录片由Jean-Xavier de Lestrade导演,原为法国纪录片后来由网飞扩充。这些作品都讲述了小说家迈克-彼得森(Colin Firth扮演)的故事,他在2003年被定罪谋杀他的妻子Kathleen(托妮-科莱特扮演)。谋杀发生于两年前(2001),地点是北卡罗莱纳的杜兰。重审的结果是迈克-彼得森在2017的释放。
在那之后,这件案子依然吸引众多真实罪案爱好者。就像北卡罗莱纳的一家本地新闻所说:彼得森的案子是北卡三角区历史上最臭名昭著、庭审时间最长的案子“。
2010年一则题为”楼梯底部的死亡“(Death at the bottom of the stairs)的文章讲述了2001年12月8日这天彼得森夫妻的经历:他们一起圣诞购物,开了几瓶葡萄酒,一起吃了晚餐,看电视,庆祝迈克的好消息:好莱坞要改编他的一部作品。
在那之后发生的事没人能够确定。
现在开始漫长、疯狂、绝对真实的《阶梯之间》背后的故事。
从头开始:根据NBC,迈克-彼得森与凯瑟琳-阿特沃特(Kathleen Atwater)于1987年开始同居。迈克与前妻分居,此前领养了死去朋友的两个女儿。同居之前这两个女儿就经常与Kathleen的女儿Caitlin(Olivia DeJonge扮演)一起玩耍。
有一段时间两人很顺利:Kathleen在电信公司诺特尔工作,薪酬很高。迈克是成功的小说家,把自己在越战的经历写出来,他还参与地区政治,为报纸写专栏。
1992年两人买一栋漂亮的房子,五年后结婚。有时他们也吵架,NBC报道Caitlin回忆说两人有过”真正的尖叫“。但冲突往往只持续20分钟左右。
1999年迈克说谎被抓,很尴尬:他在竞选杜兰市长时声称自己因在越战中服役获得过银星和铜星,却没有文件证明。
迈克还称自己有两枚紫心勋章。他说自己”因另外一名士兵踩到地雷被弹片击中“。但最终谎言被识破,他的伤并不是来自战斗,而是战后驻扎日本时的一次车祸。这些谎言在谋杀后的几年又重新回到公众视线当中。
据NBC,2001年秋天彼得森一家非常不顺。迈克竞选失败。Kathleen工作压力也很大,诺特尔股票暴跌,公司职员纷纷被解雇,让Kathleen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岌岌可危。
决定命运的12月8日晚上,大约11点,凯瑟琳接了一个同事的电话。迈克,据他自己说,在泳池边抽烟。接着他打了911,剧中逐字逐句再现了这个911报警电话。
警察到达之后发现凯瑟琳”倒在血泊之中,仰卧于地板,头部抵在阶梯底部“(in a pool of blood, splayed out on the floor, her head resting on the landing of a back staircase)。场面太过血腥,不能排除他杀。到场警探和专家认为,这不是事故。
第二年二月,尸检报告确定了凯瑟琳的死因。(本剧的措辞与NBC报道几乎完全一样)
迈克很快被起诉一级谋杀,面临终身监禁的可能。他不承认自己杀了妻子。他的孩子们,包括凯瑟琳的亲生女儿Caitlin也为他辩护。
随着庭审开始,事情慢慢浮出水面。助理地区检察官Freda Black(Parker Posey扮演),讯问了一系列专家,证明凯瑟琳的死不可能是意外。
一位现场技术人员回忆了迈克在现场的表现:他呻吟着跑过房间,扑到彼得森夫人的尸体上,他用手环抱着她,继续抽泣。(就是剧里表演中的表演)
控方认为迈克在表演。其他专家讨论了迈克的说法与现场证据之间的不一致,主要基于血量和尸检报告。
另一位专家的证词提到迈克布置了犯罪现场。根据迈克所说,凯瑟琳摔倒是因为两人一起喝了葡萄酒,之后她还服用了安定。警察在现场发现了一瓶葡萄酒和两个”摆放很整齐的“酒杯。然而,酒瓶和酒杯上都没有凯瑟琳的指纹。所以专家认为这个现场是布置的。
法医发现凯瑟琳体内的酒精含量很低,甚至能通过酒驾测试。
庭审中,凯瑟琳的姐妹坎迪丝(Rosemarie Braddock DeWit扮演)也上了证人席。她指证彼得森家有一个拨火棍,中空管状。警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拨火棍。因此推测迈克可能就是用这个拨火棍杀死凯瑟琳的。
但之后 ,被告方在彼得森家的车库找到了这个拨火棍,控方的凶器推测不成立。法医学专家没有看到使用过的证据。
随着庭审深入,彼得森夫妻的私人生活逐渐公开。控方指出他们深陷债务,经济紧张。迈克的小说只赚了很少的钱。他们欠了税。孩子们都上很贵的学校。一家人靠凯瑟琳的薪水勉强度日。
控方一开始从金钱入手立案,凯瑟琳的公司提供寿险,迈克在她死后能获得180万。这只是开了个头,控方马上找到了另一个角度。
控方把迈克的行为与他是双性恋联系在一起。庭审的追随者们开始着迷于彼得森生活中的”另一个男人“。控方相信凯瑟琳发现了迈克电脑里的裸体男性照片,大约有2000个这样的男性。此外还有迈克与一位名叫Brad的男妓的电邮往来。
Brad出庭作证,声称他从来没有见过迈克,但两人确实互通电邮并计划见面。两人的邮件得以公之于众。Caitlin认为她的妈妈一定会有所反应,”她绝不会接受这样的事“(that’s not something that she would have been willing to accept)。
因此,这成了控方的立案关键。他们称,谋杀当晚,凯瑟琳接到工作电话,然后发现了迈克与Brad的电邮。她与他对质,他杀了她。
立案之后,辩护方,包括迈克的律师大卫-鲁道夫(Michael Stuhlbarg扮演),坚称凯瑟琳的饮酒和摔倒。他们认为彼得森夫妻很幸福,财务状况良好。凯瑟琳的死就是意外。
辩护方也交叉询问了Brad。认为凯瑟琳有可能早就知道并接受迈克的性向。他们认为迈克甚至从自己家里给Brad打过电话,并没有试图隐藏自己的性向。
至于现场大量的血迹,辩护方提请了自己一方的专家,包括辛普森一案中的法医Dr. Henry Lee,开始指责警察工作马虎,理由是即便是毒打血量也过多。
但是之后事情越发诡异起来。
庭审当中,法官作出了让人震惊的决定,他允许陪审团聆听一个几十年前的故事。当时迈克-彼得森和他第一任妻子Patricia住在西德(意味着冷战柏林墙还没倒的时候)。历史,似乎在重复它自己。
1980年代,迈克和Patricia住在法兰克福附近的美国空军基地。他们与Elizabeth Ratliff成为好友,她是一个寡妇有两个女儿(就是之后迈克领养的),两个家庭走得很近,迈克对那两个女孩来说相当于父亲。
1984年11月24日,迈克同意送Ratliff回家并哄两个女孩入睡。第二天,根据NBC报道,Ratliff的姐妹接到电话:Ratliff摔下楼梯死去了。法医说她”死于颅内出血和休克,属于自然死亡“。根据死者的遗嘱,彼得森夫妻成为两个女孩的监护人,新家庭随后搬回美国。
在Ratliff的姐妹接触彼得森一案的控方之前,他们对Ratliff之死一无所知。他们对两个事件相似性的震惊可想而知。控方和警方决定重新开始调查Ratliff的死因。
尸体从德克萨斯掘出。法医发现了”撕裂伤,头皮深伤口“,共七处,就像凯瑟琳一样。法医相信Ratliff也是死于谋杀。
政府没有就Elizabeth Ratliff之死定迈克的罪,但成为本案的证据。辩护方试图反对,但证据是压倒性的。证人纷纷出现,包括发现Ratliff尸体的保姆。两案的相似性过于明显,无法置之不理。
三个半月后,陪审团经过四天慎重考虑,认定迈克有罪,处以终身监禁。NBC评论说审判撕裂了这个家庭。Ratliff的亲属断绝了与迈克和他养女们的关系。迈克不再与Caitlin说话,两个养女也开始沉默。
迈克-彼得森多次上诉,试图开始重新审案,多次被包括北卡最高法院在内驳回。2009年,关于凯瑟琳之死的一个新猜想浮出水面:就是猫头鹰理论(The Owl Theory)。杜兰一名叫Larry Pollard(Joel McKinnon Miller扮演)的律师一直追踪此杂,提出了这个新解释:凯瑟琳被一只猫头鹰袭击善,摔倒,然后跑回房子。凯瑟琳的头发间确实发现了鸟的羽毛,法医证明,右手也有。这个理论收效甚微,其他专家并不认同,法庭没有采纳,所以纪录片中也没有提到。
迈克-彼得森并不需要一只猫头鹰来获得好运气。2010年,北卡罗莱纳当局迫于公众压力调查问题执法。结果发现针对彼得森的一名控方证人,分析专家Duane Deaver因为工作表现欠佳被撤职,后被解雇。
因为这名证人,迈克-彼得森于2011年12月保释出狱,在家软禁。重审提上日程。传说中的破坏证据让迈克-彼得森一案更难被证实。重审安排好已经是数年以后。
于是,2017年,迈克-彼得森重获自由。他认了故意杀人的罪,法官判决入狱86个月,但因为他已经服刑超过这个时间,所以自由了。
HBO的这部《阶梯之间》只是有关这个事件的流行文化作品之一,将同名纪录片戏剧化。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迈克-彼得森与编辑Sophi Brunet(茱丽叶-比诺什扮演)擦出了爱的火花。
关于这段关系,纪录片导演Jean-Xavier de Lestrade的评论是:这是那15年间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生命中充满了惊喜。他们之间有真正的故事,一直延续到2017年五月。她从未让她对他的感觉影响到纪录片的编辑。
并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因此开头看来还是很有悬疑感,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结局,想要知道最后的凶手。故事发展到一半,意识到与其说这个是犯罪片,不如说是个法制片。且看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检察官们的拉扯以及最后法庭的审判等等。可是整个故事线拉的太长,后半段已经非常疲软,看的劳累看的疲倦,也就失去了很多观影乐趣。
不得不说科林叔真的演的太棒太棒了。这样一个多面性的男子是很难演绎出他内心的复杂度的。可是科林做到了。他长袖善舞,说谎不眨眼,为了选举可以随意歪曲事实。对妻子,他一方面表现的尽善尽美,一方面分明是在利用妻子的经济和资源为己所用,另外还要隐瞒自己劈腿出轨的事实。对儿女也是一样,谈不上什么父爱,也同样是利用的打压。他太熟练于这样的关系,面不改色游刃有余。可是他极其低下的道德感又能让他做出非人的行为,在满嘴甜言蜜语哄住女编导,又在重获自由后,不加丝毫掩饰或敷衍地将其一脚踢开。够狠辣,够决绝。
可是啊,正因为这个人物刻画地极好,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人,一定等同于杀人凶手吗?大家想当然以为的,就一定是真的吗?在有很大可能放过一个犯人,和有很小的可能冤枉一个人之间,法律如何选择?
这些问题都太过难以回答。而大家对真相的渴求,也正是来自于真相往往难以大白。
我只想随便写下,短评太短,讨论还要加群好麻烦。可也谈不上笔记。
法医的这段对话真好。
摘抄《无法还原的象》:
真理需要小我,需要我们这些抱有成见的凡人。真理需要人。还用海德格尔的话说,“惟当此在存在,才有真理”。[81]以真理的存在为前提,并非一开始不抱成见。倪梁康说:“每个人都有偏见,或多或少而已,这是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这么说虽不错,但口气不太适当,我是想说,只对那些抱有先见或成见的人,真理才会彰显。若把此在解释学中的Vorhabe理解为消极的东西,理解为人人都难免有偏见,这就错失了要点:成见对真理具有积极的构成作用。真理是一种克服,是对我们的成见的克服。海德格尔说,真理须争而后得。不是像宝藏那样藏在金银岛,我们互相争斗以夺取它,最后占有它;而是,真理和我自己的成见作斗争,真理在克服我们的成见之际展现自身。没有我们的看法,真理就无从显现。我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话:“人们一定是从错误开始,然后由此转向真理。……要让某人相信真理,仅仅说出真理是不够的,人们还必须找到从错误到真理的道路。”
——
想起来,有时候大家针对网上新闻事件的讨论。有自认“客观”的人,等一个反转、我不相信任何一方、事实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两边都有错、人都是自私的......
想想这些话为什么那么难看/难听,除了对陈词滥调的厌烦;也是因为他们既不关切,还说自己冷静客观,别人都是感情用事的凡人。
这个案件之所以神秘主要是检方调查结果有许多解释不通的地方,也不知道第一次官司怎么打的,陪审团是全票有罪还是有异议……
尸体在阶梯的尽头,伤口主要集中在后脑,手臂也有伤痕但不严重,颈部也有伤。问题是法医没有明确哪个伤是致命的,只说是失血过多,咳血、头部撕裂都有可能是失血过多的原因。因此推断不可能是跌落楼梯的意外造成。
如果不是意外就是被人打的,可问题是被人打的会造成这个现场吗?貌似片中也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35处伤口应该打了一段时间了,至少打了好几下才能造成这些伤口,伤口也不深,骨头都没伤到,在哪儿打的呢?就在楼梯尽头这么狭小的空间,因为血迹都在这里,主要的外伤在后脑勺,男主没有伤痕,未见搏斗的痕迹。
大家想一想这可能吗,男主角拿着一个不那么厉害、轻悠悠的武器在妻子的背后反复打她的头,妻子回过头来用手挡了两下,也不躲也不反抗,就呆在一楼楼梯间这貌似一平方都不到的地方,然后男主攻击了她的颈部,也许是用掐的,但是她没有窒息,而是颈部附近的骨头断了……然后就这么保持着,也没窒息,也没攻击男主,就静静的等失血过多?
怎么看也不像打出来的,真的光火应该打的更重,满屋子跑,搏斗或者直接从楼上推下来,可是其他地方确实没有痕迹……妻子之前有跳游泳池伤到脖子的剧情,说明她是有一定运动能力的人,不是弱女子……所以回过头来很有可能还是意外,只是芝麻掉在针眼里,摔得比较蹊跷,骨头没伤到,但摔破了头皮,扭到了脖子,呼救没人理,失血死了。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吧……
以后对此类真实罪案改编+ 拼演技冲奖题材的剧集统统可以这样评价:无可挑剔,但没必要
也不是很想知道真相
很吸引人,达西先生演技永远在线。
卡司赛高刚看了一集还蛮吸引我的,有点想找出纪录片先看一眼。脸叔老骥伏枥!!
比原版纪录片还难看的程度
Colin Firth slays.
当年那部跟拍了很久的纪录片就很好看,这个改编的故事片可以加个更字。传奇的被告,表演性人格的律师,好事的拍摄者,一大家子关系复杂的子女,一宗新的辛普森案。柯南老师说,真相只有一个。没错。但问题是人们可能永远发现不了那一个真相。每个人看见眼前线索都编织出一个自己的故事版本,最终看谁的故事取胜。性向,名声,过往,一切都拿来审视,外围的变成核心,核心的沦为边缘。真相委屈巴巴沉默不语,周遭闹闹哄哄大声喧哗。人命关天的事,最后都变成一场戏梦。
节奏略慢,至于脸叔的演技我只想说已经夸到不想夸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man sucks
渣男软饭硬吃真是门技术活啊
先不说拖拖拉拉的节奏,就说这个故事虽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但是完全不能让人共情,根本原因在于这个无德又无能的巨婴老男人男主毫无魅力可言,究竟是凭什么能让他老婆在知道他在外面乱搞的情况下还辛苦赚钱任劳任怨养他和他的一堆孩子,还要支持他的参政闹剧,又让另一位法国女制片莫名其妙就爱上了他为他出狱奔走??
1.不要骗婚,不然害人害己。2.不要跟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不然会忍不住杀了她(他)。3.不要试图去了解你的伴侣(情侣或者夫妻),不然很快就分道扬镳。
It’s always the husband 脸叔又演了一个深柜,最近真实罪案剧集扎堆啊~
观望不错 就是有些慢 卡司满分💯
先看这阵容就已经进入我的必看选单了,脸叔一日既往的稳,时间线倒叙插叙的方式推进剧情,刚开始六分钟的长镜头把人直接带入状况。基于楼梯悬案纪录片的迷你短剧,不在乎剧透的可以先看看原纪录片。
这卡司,这故事,这还原度,这摄影剪辑,可追
是好看的。很久没看过全白人的卡司了。以邻家妇女命案作为悬念的好莱坞套路倒叙深挖精神历史,多达六位的少年子女肯定有什么故事,大儿子帅,结尾好多男根惊到我了。首映连播三集大满足,HBOMAX好像很喜欢搞连续放送,HBO本O是一周一集的。
第一集观感颇佳,开场6分钟太绝了,氛围拉满,全员演技在线,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这个故事的原型纪录片。【三集看完,年度最佳候补,脸叔今年视帝没跑了】
HBO确实是质量的保障,相比新崛起的3大平台奈飞、苹果、亚马逊都是孩子
群星云集 e02就封神 Toni还原现场的独角戏和Colin的神经质微表情表演实在精湛 倒插叙事与闪回转场浓厚悬疑气氛 录像带镜头视角转换增加真实感 也幸好在18年就看过纪录片 重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丈夫隐秘的性取向和无常的情绪波动 以及围绕在他身边两起相似的死亡案例 妻子奇异惨烈的死状 地检律师媒体多方争餐 令楼梯悬案成为如此神秘可怖的无果闹剧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拍 都将是一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