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以上仅个人观点,加上此刻深夜哭到枕头浸湿,情绪上头,后续剧情还没看到所以……可能玛丽会有个好的结局呢QAQ希望她能得到救助,有机会接受教育,懂得珍惜自己,开始新的人生
pps;不知道这些话里哪些部分触动了db较弱的神经,改了四次依旧“存在不过审内容”???只能截图 ok现在又提示我写的太短了?写多了有敏感内容 写少了又嫌字少 头大 db 真有你的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段虽不富裕却无比幸福的日子,韩国人怀念八九十年代,于是就有了《请回答1988》;英国人怀念战后的五六十年代,于是便有了《呼叫助产士》,这部剧根据Jennifer Worth回忆录改编,讲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伦敦东部码头区的助产士们的生活。
伦敦,很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是“优雅”,可东区却不是这样。透过女主角Jenny的视角,我们在一开始便看到了1957年伦敦东区的真实面貌。
由于她要去的Nonnatus House位于伦敦东部的码头区中心,一路走来,处处可见搬运货物的码头工人,往里走,是洗衣做饭的女人们和奔跑、打闹的孩子们。拥挤、肮脏、嘈杂,Jenny精致的打扮显得格格不入,来自西区的她也被眼前景象吓了一跳,更不会想到这会成为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Nonnatus House是作者虚构的名字,来源于助产士产科医师、产妇、生育和新生儿的守护神——St.Raymund Nonnatus,助产士由圣公会的修女组成,为贫苦家庭提供帮助,在伦敦东区及英国各重要工业城市的贫民区都设有修道院。
有人会说助产士不就是“稳婆”吗?完全不一样。不管是中国的稳婆还是英国的handywoman,都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不懂医学,不讲卫生,更无人监管。碰到难产的,她们也束手无策。所以古代新生儿死亡率高,中外都是如此。而助产士(Midwife)是经过系统的现代医学训练,并且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的专业人士。
修女是本剧区别于其他医疗剧的一点,她们的存在让整部剧美好而治愈,连不信教的我都爱极了修女们唱的圣歌,仿佛能化解人间的一切苦难。
强烈的时代气息是本剧的另一大特点,无论是助产士的服饰、发型,还是医学技术以及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
第一季的1957年,还是一个没有洗衣机与洗衣店,全靠女人们在家手洗的年代,助产士们经常要穿过晾晒的衣服才能来到产妇家里。很少有家庭电话,产妇家属得跑到公用电话亭呼叫助产士。避孕药尚未发明,怀孕就必须结婚,未婚同居完全不被接受...
1957年的伦敦大雾、贫民窟的拆迁、非法经营的妓院、战后残存的废墟、Chummy的手摇式缝纫机等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事物都能在剧中看到。每一集,我们不光会随着助产士们走进产妇的家,了解他们的故事,还能听到五十年代温暖治愈的歌曲。今年5月去世的Doris Day生前的代表曲目Que Sera, Sera就出现在第一集中。
“每个孩子的到来都是因为爱或者欲望”,爱,也是全剧的主题。夫妻之间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助产士与东区百姓的爱,助产士对工作的爱......每种爱都贯穿始终。
因为爱,即便贫穷,也很幸福。
正如原著所说,
希望,是守护;爱,是灵药。
没想到人人菌会被一部医疗剧给吓到。
走廊里,1岁多的孩子在摇篮车里好奇的看世界。
推开旁边房间的门,桌子旁坐满了孩子。
数了数,一共24个孩子。
而这24个孩子,却是一个女人所生。
此时,他们的母亲正在楼上生第25个孩子。
一镜到底,没有任何遮掩。
阵痛、嘶吼、精神崩溃、大出血。
这是一个女人的分娩过程,痛苦混乱。
当孩子从下面生出来时,憋的发紫。
人人菌害怕的捂住了眼睛。
这样的生育场面在剧中见惯不怪。
大胆直白,又真实的可怕。
它从不以生育为耻,也从不夸大什么。
它用一遍又一遍的话告诉我们,生的意义是什么。
然后对每一个母亲说:“孩子不是英雄,你才是。”
这是曾经风靡英国的一部英剧。
它一度打败了《神探》、《唐顿庄园》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英剧。
评分每季都是9.0以上的高分。
却一直在国内落尘。
剧中没有撕逼,每一个主角人设都很讨喜。
剧情精良,一集50多分钟,一两个故事,从不枯燥。
而剧中的插曲,全都是经典。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至今都在人人菌的歌单中。
WhateverWillBe,WillBe(QueSera,Sera)DorisDay-100Children'sFavouritesVol.2
它就是——
中产家庭成长下的女主——珍妮·李。
放弃了做空姐、做钢琴家、做模特的可能,来到了东区。
她妆容精致,身姿绰约,一出场就惊艳无比。
只是她并不知道高跟鞋下的这片土地有些不一样。
这里是50年代的伦敦东区。
受工业革命影响,这里长期雾霾天。
犯罪、性、贫穷是这里的代名词。
一家十几口人常常要窝在一间小屋中,更别提孕妇的生产条件了。
生孩子在家生,没有什么消毒用具,全靠天命。
有时候生着生着,屋子的烟囱冒出一股股烟灰。
床上、地上、身上全都是烟灰。
一招不慎,一尸两命。
而为了改变这艰难的环境,于是——
有了“助产士”这个职业。
助产士,不是普通的护士。
她们要有产科医生的知识。
也要去到孕妇的家中,做定期检查,帮忙接生。
而珍妮·李就是一个助产士。
一路上,她看到了东区的贫穷,也看到东区的混乱。
孕妇在街上大喊大叫,撕扯着另一个女人。
等她到了工作地点,却发现这不是医院,而是修道院。
珍妮·李在来东区之前,不懂贫穷。
没见过虱子、泥泞的道路、一家四口挤一张小床。
原以为东区的生活会简单点,没有人世的复杂。
在这一刻,她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
而另一边,只有15岁的少女,深深知道什么是贫穷。
她叫玛丽,是个妓女。
逼仄的小路上,全都是嫖客和妓女。
玛丽牵着一个男人的手,进到了房间里。
这是她今天的客人。
她起身去拿钱,没有穿外衣。
裸露着皮肤,原本平坦的小腹隆起。
另外一个妓女惊呼,“你怀孕了?”
怀孕,对于妓女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负责妓女的人会把孩子打掉。
玛丽见过妓女打胎的样子。
那时,她负责压住女人的腿,眼睁睁的看着钩针伸进去。
身上都是血,像是在屠宰场。
玛丽不想这样,更重要的是,她想生下孩子。
于是在某天夜里,她偷走了一些钱。
拿着钱逃跑了。
玛丽一整天没吃东西了,她不敢花这些钱,怕被发现。
于是,在街上想着找人给自己换零钱。
刚好,找到了珍妮·李。
吃饭时,珍妮·李也逐渐知道了玛丽的身世。
她的父亲死了,她的妈妈开始酗酒。
玛丽的噩梦就此开始。
当她的母亲带着男人回来时,玛丽选择了离开。
她从利物浦的路上搭了便车。
那个司机给她买了馅饼。
珍妮·李看到她隆起的小腹,试探的问:
“他占你便宜了吗?”
玛丽转移了话题,珍妮·李又执着的问了一遍。
玛丽停顿了下,说,“没有。”
“他是我在英国遇上的最后一个好人。”
只一句话,却道出了玛丽背后的痛苦。
15岁的玛丽,本应该是上学的年纪。
她也爱美,会注意到珍妮·李的丝巾,也会注意到她的外套。
她也爱吃,会贪嘴,会想念自己吃过的美味。
抛却她怀孕的事实,这明明就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可如今,她却每晚在好几个男人身下。
被迫成为妓女。
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叫扎基尔的男人。
她跟神父和珍妮·李说,这是自己的男朋友。
这本该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故事。
出走的少女,饥肠辘辘的吃着鸟食,不忍心的少年收留了她。
然后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现实,不是童话。
少年在他叔叔手下干活,为了两人,少女不得不被迫成为了妓女。
而更残酷的现实是:
少年从一开始就骗了她。
神父跟珍妮·李说,这是一种常见的骗术,目的就是为了让女孩做妓女给他们赚钱。
从未接触过这些事情的珍妮·李不能理解。
难道女孩子没有戒备心吗?
她们不会觉得危险吗?
为什么相信了一个陌生人?
神父却告诉她了一件残酷的真相。
她们这一生都很危险。
不是因为暴力,
就是因为饥饿和疾病。
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足语人生。
珍妮·李不服,她觉得自己在东区工作了一段时间。
已经明白了贫穷。
贫穷就是没有钱,吃不饱穿不暖,十几个人窝在一个房子里。
神父笑了笑,他摇了摇头。
贫穷从不是这些。
贫穷不是指破房子、脏衣服... ...
贫穷时没有爱,甚至没有尊重。
不知道爱和虐待的区别。
就想玛丽,她又何尝没有想过少年郎骗了她。
可她没有过爱,渴望爱,却分不清爱和欺侮的区别。
吻,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也许,与玛丽相似的女孩太多太多了。
每年每时每个地方,总有人为了爱飞蛾扑火。
不惜抛弃自己的尊严,践踏自己的底线。
被爱人PUA了,也不愿走,不肯放弃。
玛丽安稳的生下了孩子。
是个女孩。
她取名叫:凯瑟琳, 世间至纯的意思。
她想好好开始生活,带着孩子一起。
原本故事该到这里结束了。
可有一天珍妮·李收到了玛丽的求助。
神父的人带走了孩子。
玛丽设想的人生,全都与孩子有关。
孩子不在了,她就仿佛没了生命一般。
胸部涨的发脓,奶水堵住了,她心里想的却还是。
“凯瑟琳要喝奶。”
珍妮·李气冲冲的去质问神父。
没有得到母亲的同意,教会凭什么?
现在是妓女,以后她可以改,可以找到工作。
但神父直接反问她。
没有学问的少女,能做什么呢?
除了妓女,她别无选择。
很久之后,东区丢了一个孩子。
生孩子的时候很痛,那个母亲气狠狠的说。
“生下来,我要杀了他。”
可谁都知道,生下孩子后,她不会的。
她会比任何人都要爱这个孩子。
而这就是母亲。
孩子丢了之后,她魂不守舍。
可身边的人都悄悄的讨论,她肯定是故意的,因为她说过不想要这个孩子。
没有人能体会她的痛苦。
只有她的妈妈。
也是在某一天,警察发现了一个偷奶的女人。
警察追着女人,跑进一处废弃的地方。
珍妮·李被叫了过去。
她走进去,看到一个女人抱着孩子。
那个女人微卷的长发,很熟悉的背影。
她就是玛丽。
而她手上,被她唤着凯瑟琳的孩子,正是丢失的孩子。
她说,只有我才能照顾好凯瑟琳。
她说,我只想做个好妈妈。
我能做个好妈妈。
不敢想,家庭巨变,从未体会到爱的女孩。
以为自己找到了爱,却坠入了深渊。
以为自己拥有了天使,可以重新再来。
却被夺走了唯一的希望。
该如何,如何活下去呢?
所以她偷了个孩子。
可是当听到失去孩子的母亲痛苦欲绝,家庭摇摇欲坠。
当听到,孩子的爸爸很爱这个家庭。
她放手了,然后亲了很久孩子的额头。
玛丽入狱了,可能要死刑。
珍妮·李和修女找到了女孩的父母,问能不能宽恕玛丽。
父亲说,我恨不得绞死她。
可母亲却低头不语,然后她追了出来,同意了。
有些痛苦,果然只有母亲最懂母亲。
《呼叫助产士》讲述了很多直面苦难,但又在其中寻找希望和救赎的故事。
一开始也许会觉得有些鸡汤。
可是越看,越觉得讲的很透彻,很接地气。
尤其是里面的很多话,都是不可多得的金句。
里面不光有温情,还有很多笑点。
尤其是米兰达扮演的护士,大高个,大块头,总是会有笑点。
米兰达,她自写自演了英国广播公司情景喜剧《米兰达》,很受欢迎。
收视率高不是虚的,确实是货真价实。
更难得可贵的是,这部剧没有鼓动什么,更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
她们想说的,不是生孩子,生几个。
而是更高深的意义。
婴儿的出生是开始,老人的死亡是结束。
从出生到死亡,人这一生都在挣扎对抗救赎。
而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恐怕要在剧中找答案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喜欢,请给人人菌点赞评论收藏三连哦~
刚开始看的时候只是注意了女主好美,伦敦空气好差劲!
看到后中间的时候被震惊了,生了22个孩子啊!天啊
那个不懂得英语的女性太伟大了,她摔倒后脑震荡,生孩子的时候好悲惨啊,孩子刚刚生下来就没气了,太难了!
当然后来结局还是好的孩子又活过来了,母亲大出血也救回来了!
但这是剧集中美化了,现实没有那么美好和奇迹!母亲伟大
love is the very stuff of life.
每一集都很慢,每一集都有让人激动落泪的地方,禁不住感叹生命的奇妙和伟大。男人应该会打呼噜的影片,女人们尤其是准妈妈们应该甘之若饴
Vanessa奶奶娓娓道来的叙述,Miranda传神的演绎,古旧而有韵味的配乐,构成了一幅五十年代怀旧的绝美画卷。
誕生與死亡,本來就是戲劇中最感人的橋段,本劇除了這兩大主題,又加上源自回憶錄的細緻背景刻畫,呈現出大眾生活如何受公共醫療體系改變,是值得一看的佳作。全文:http://hou26.org/zeta/tv2013.htm
我在女主脸上仿佛看到了年轻版river song="= 还好有miranda调剂全片 虽然当妈真的很伟大但我绝对不生小孩了想到都疼…
助产这个主题的确没太多好挖的,到第三集就得整支线了。还可以,就是没啥惊喜。
讲述的是发生在50年代伦敦郊区的乡下一群助产士的故事,有感动有温暖,真好看。一向人高马大笨手笨脚又囧的要命的米兰达也抱得帅哥归。再不厌其烦感叹一句BBC的制作太精良了,
love
生孩子好尼玛恐怖。。miranda有乱入的感觉,一出场瞬间以为是喜剧。。
每集都是温情小故事,第一二集最好。教会NGO和政府多者合力促进了医疗体系的缓慢发展。战后看来也是腐国人民热爱的主题,反映天朝的五六十年代的影视剧几乎没有,估计也是因为禁忌太多。
喜欢
难得一见的女性电视剧,不乱搞不乱腐不苦逼不装逼,不歇斯底里不顾影自怜,不故弄玄虚不鸡零狗碎,不以感情诉求为幌子来绕着男人转,也不以自强平等为理由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时代背景的描绘手法沉着大气,比得上≪美丽曲线≫,尤其对50年代医务场景的写实风格展示,道具制作逼真,让人身临其境。
???????????制服好看主配角性格都很讨喜但是看到30岁生了25个就看不下去了 救命!!!!
两集弃。每集都看到那么些分娩画面我真心承受不了,再看下去我要下决心当丁克了。
女主角也太美了吧!
居然是12年的片子,一直以为很古老(虽然也已经是10年前的片了…)
终于见到miranda出嫁
第二季(8集)已预订,2013年中播出。
真的给了我一些感动
渐入佳境,温馨平淡的治愈,narrator居然是Venessa Redgrave,然后Jessica Raine真的是英国版霉霉啊那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