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电影和漫画的设定是完全一致的。
情节大体是一致的,有改动和浓缩,不过都是符合原著精神的。
1.累长得非常丑,即使没有嘴上那道疤也是。不过电影无论是成年演员还是儿童时期演员都和"丑"字没啥联系,很容易让人误解称累被人歧视是因为脸上的疤.......本剧最大遗憾。
2.对累的童年部分进行了删减处理。
和市花的换脸完全是原作情节。
后来累和一名叫五十岚几的同学进行过换脸,因为五十岚几第二次登场时漫画非常后期了,所以这个情节在电影中省略了也很好理解。
3电影开头情节是漫画第7话的内容,不过羽生田大叔很直接说明了口红的秘密,电影则是先卖了个关子。
4第一次见面,丹泽对累的态度其实没有那么糟糕,电影中的丹泽脾气更加尖酸刻薄,电影的处理算是双主角,有意突出了两人矛盾。
5在漫画19话的时候,丹泽妮娜是在绝望中主动跳楼自杀,和电影的结局两人争吵之际摔下楼有明显不同。
后来,丹泽妮娜摔成了植物人,累靠着丹泽的脸又表演了好一阵子,主演莎乐美也是这时才发生的。
6结局最后丹泽试图用假口红算计累的桥段是漫画72话嫁接过来的。
对应漫画的情节是累同父异母的妹妹野菊隐藏身份偷偷接近累,主动给累提供换脸机会试图报复(因为她的母亲是真正的渊透世,被累母亲换脸的那位),想利用假口红。在演出时让累原形毕现而出丑,不料累提早掉包了口红。
电影中把这段情节给丹泽了,但是强行还加上了往后调5分钟的迷之设定,如果累有真口红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冒这种风险,因为丹泽完全可能不来现场看表演,这样的话无法在5分钟内换脸直接GG。显然这是为了强行上天台撕逼一波收尾,算是电影第二个的败笔。
7电影中累还特地把丹泽的母亲找过来,烘托自己的演技.......
在漫画里,丹泽的母亲要来探望丹泽,但此时的丹泽已经摔成植物人了,可把累吓得不轻。
即使累得演技再高超,最后还是被丹泽的母亲看出了端倪,为了能不被戳穿,在羽生田的设计下,累通过离间其父母,让丹泽父亲彻底对母亲丧失信任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然,这件事最终还是暴露了,也导致了累的最终结局。
电影中描绘的确实轻描淡写了一些,不过电影显然是为了直接打击一下丹泽。
8漫画里累并没有和年轻导演上床,不过电影似乎是暗示了。
9.电影中的乌合感觉是把漫画里的乌合和后面出场的男演员雨野合二为一了,漫画里的乌合并不是一个动不动发脾气,板着死妈脸的人。
(待续)
演戏的人生不断践踏底线——《深红累之渊》
今天聊聊电影《深红累之渊》。
片名累-かさね- / Kasane (2018)。
本片根据日本漫画家松浦达磨的漫画《累》改编。
影片用充满奇幻的方式讨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外貌对于一个人的生存究竟有多重要。换句话说,一个人为了美貌可以将自己的行为底线降到什么程度。
《深红累之渊》的核心道具是一只金光闪闪的口红。别看口红有一个浮夸的造型,功能却更加令人咋舌。
使用者只要涂抹口红后,就可以通过接吻的方式和对方交换容貌。交换容貌的有效时间是12小时,过了12小时双方就会自动换回原貌。或者在12小时之内,两人再次接吻就能换回容貌。
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渊累的妹子。她右脸蛋上有一条长长的刀疤,半张脸就像小丑一样。因为容貌的缘故,她本人时常感到自卑,极度缺乏自信,经常被人欺负,总感觉在别人眼前抬不起头。
而同时渊累又是著名美女话剧演员渊透世的女儿,渊累继承了母亲的优秀演技,渴望能够登上舞台表演,收获大家的关注和掌声。
渊透世死前将一只神秘口红交给女儿,并将口红的秘密传给了女儿。并告诉她,只要她愿意,就可以成为任何人。
渊累起初并没有改变自己唯唯诺诺的性格,经过几次并不甚成功的使用口红经历后,更加不希望利用口红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就这样渊累顶着一脸刀疤苦兮兮的生活着。
渊累长大成人后,当初母亲的经纪人羽生田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提供登上话剧舞台的机会,让渊累可以一圆话剧舞台梦。
羽生田还介绍了手下一个面容姣好、演技稀烂的女演员丹泽妮娜给渊累。
口红的秘密成了三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渊累利用丹泽妮娜的美貌和自己的演技,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彻彻底底圆了舞台梦。她接连和各大导演合作,成功登上各种报纸杂志,丹泽妮娜的名字渐渐变得家喻户晓。
而丹泽妮娜则献出自己的美貌,借助渊累的演技,在幕后接受各种虚名带来的快感。
羽生田也从中获利颇丰,带着对渊透世的思念,算是给自己和故人一个交代。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人人都会说美是由内而外的,心灵美最重要,可在实际操作中,每个人都难逃外貌协会的限制。容貌成了每个人最为重要的点,面对长得好看的人,大家总会不自觉的产生亲近感,认为长得好看的人也好。可实际上呢,容貌和秉性并没有关联。尽管这些道理说起来都懂,可是没有办法,大家还是喜欢长得好看的。
《深红累之渊》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当今现实社会,人类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从来没有变过。甚至对美貌的一些偏见都成了俗语,比如大家只会关注长得好看的人,不管长得丑的死活,才有了“红颜薄命”。
当拥有了口红的能力后,一个人可以为了美貌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
渊透世用自己的行为给出了答案,为了美貌不惜践踏人世间的一切法律。而在尝试过美貌带来的各种好处后,渊累食髓知味,也开始步母亲的后尘。
《深红累之渊》中有两部戏中戏,影片通过片中话剧的形式,比较直白的迎合演员们的心路历程。
第一部话剧是《海鸥》。
话剧《海鸥》的作者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著名剧作家。
《海鸥》创作于1896年,剧中主人公大都从事文学艺术活动。青年作家特里勃列夫痛感“现代戏剧全是俗套和偏见”,写了个形式新颖的剧本,由他的一心想当演员的恋人妮娜来主演,但这次演出因遭特里勃列夫的母亲、名演员阿尔卡基娜的挑剔而中断。妮娜受不住荣誉的诱惑,投入了名作家特里果林的怀抱。很快妮娜被这位名作家遗弃,不久孩子又夭折。但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把妮娜压垮,经过艰苦奋斗她终于成为一个好演员。两年之后,面对事业成功的妮娜,一事无成的特里勃列夫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海鸥》是渊累刚出道的作品,剧中妮娜的遭遇和渊累的起步经历颇为相似。
第二部话剧是《莎乐美》。
《莎乐美》是英国才情横溢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
《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
《莎乐美》是全片高潮,话剧中因爱生恨的过程,与渊累和丹泽妮娜相互利用又产生隔阂,最终鱼死网破的经历十分吻合。
《深红累之渊》就像是日本版的《黑天鹅》,妮娜·赛耶斯在压力和诱惑下不断黑化,渊累同样在诱惑下不断践踏做人底线。
渊累用错误的方式迎合错误的世俗,在歪风邪气的指引下,一个个邪恶事物被催生出来。错误的价值导向只能结出畸形恶果,渊累在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同时,也成了牺牲品。
为了表现出两位女主角容貌的差别,《深红累之渊》在妆容上做文章。她俩美与丑的区别仅仅是脸蛋上的一道刀疤。
可说是在的,两位女主角都是青春可人的美女,除了妆容的区别,还真是看不出这俩人有何美丑之分。两位都是颇有回头率的美女,刻意扮丑的结果也是丝毫不丑。
演戏的人生不断践踏底线,
美貌的代价不能承受之重。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好歹是囫囵吞枣把漫画追完,对这个故事有了解,但电影版可说是耳目一新的存在,甚至说是今年漫改里精品级的存在也绝不夸张。它并没有照搬漫画的设定,而是把整个节奏控制得紧凑迅猛。可能是因为篇幅的限制,电影版的故事讲到《莎乐美》的连环套那里便戛然而止,之后累的又一个长期换脸对象野菊那条线直接被砍,也因此本片几乎可以说完全围绕累和妮娜两人的关系展开。
实际上这部片子之于两位主演女士颇有点日本版《七月与安生》的意思,是对她俩演技的一次极大锤炼。虽然芳根就算做了质感很真实的疤脸,还是不能说丑,甚至有种诡异的美感,而tao也不是修长高挑的惊世美人,但她们通过演技碾压了观众对两人外在条件和漫画形象之间的差异的关注,看完片子觉得她们就是累和妮娜本人。看完觉得不断的纯爱漫改角色对她们来说是一种演技上的浪费。
本片在对角色细节的打磨上颇为精细,而且仍然不完全还原漫画。妮娜的人设比起漫画更为狂放(or暴力),轻狂时s到爆的样子tao真的表现的很好,比那些捏着嗓子的jk角色不要带感太多。而累在适应妮娜的身份后,从开始小心翼翼到野心勃勃以及反客为主的感觉也非常到位。tao又要演妮娜本体,又要演平时的累,又要演舞台上身为演员的累,这三种状态的区别把握非常精准。第一次换脸舞台面试时一下子睁开眼睛进入角色的瞬间让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片末作为重头戏的《莎乐美》更是形神兼备的好,狂乱迷人,足够一遍遍回放。单单那一段让人难忘的镜头就有很多,比如累重返舞台之前神挡杀神的气场,比如虚幻的画面里累捧着妮娜的脸,比如在羽生田的眼里痛吼的妮娜的脸和累的脸不断交替。这一段能看到些许《黑天鹅》和《东邪西毒》片段的影子,虽然各方面和过往经典当然还是不可比的,但能在漫改里感受到这样的即视感和一瞬间的颤栗,也是好事了。
整体来说tao的戏份比芳根多一些,但芳根也有自己的华彩时刻,可以说在存在感上两人是不分伯仲的。当她作为妮娜,顶着累的脸、不带任何遮挡、打扮入时走在街上的样子很让人印象深刻。连自己的母亲都被换脸的累蒙在鼓里时分外的脆弱纠结也让人感慨。而作为累的本体时小兽一般的眼神让人疼惜。片尾穿着莎乐美戏服的tao脸上渐渐生出疤痕,变回芳根,那一刻两人贡献了cg特效一般不分彼此的演技。
另外期待姬情的,片中两人确实也kiss了很多次,虽然拍的很“功能性”就是了。倒是妮娜陷入昏睡以后累抚摸妮娜的镜头还蛮值得玩味的。
本片的服化道也是良心,特别是累的疤痕,质感逼真,特写瘆人。换脸时疤痕先在对方脸上扯开再愈合的特效做的挺带感。莎乐美舞台的设计也是相当走心,舞蹈的部分一点不敷衍,提神醒脑。tao的一袭红衣,配上迷幻灯光、精准剪辑和tao的演技,我想会是若干年以后在tao的履历里还会被提到的时刻。
其他演员来说,浅野的角色并没有还原漫画里的仓鼠牙,因为和累母亲的部分被压缩很多,这个角色有点轻飘飘。横山说台词的时候则有点微妙的喜感,不过看完太想向他讨教如何保养了,看着真的不像奔四的人。檀丽出场不多,但片中舞台剧录像里的样子确实让人有种回到往昔的恍惚感。
总体来说,这部片在视听方面足够用心,两位主演的演技也有惊艳突破,真的是很值得一看就是了。
实际上这个电影我没完整看完,最开始我是看漫画原著 然后看了不到一半发现有真人版就去搜几分钟解读剧情那种,发现了电影最后的舞台剧《莎乐美》。
我第一次看《莎乐美》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很怪,带着日本诡异的恐怖风,加上最后亲头颅的剧情,太怪了。
但看了第二次,就真香了。
女主表演得太好了,不管是演技还是跳舞,带着那种邪魅,时而单纯天真,时而恶毒狠辣,太吸引人了。
必须承诺,不是剧情吸引得我,是女主演技吸引了我。
所以这个电影我给了五星,全给两位女主。
然后我又去看了舞台剧原本的剧情《莎乐美》,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编剧乱编的,这剧情太诡异了,后来发现是王尔德写的,那个舞蹈本来要脱七层纱(类似脱衣舞),然后改了和风,就没脱衣服。
剧情是讲述公主爱上了先知约翰,几乎每个人都爱公主,唯独约翰不爱公主,还厌恶她,公主发现他太特别了,然后就爱上他,甚至专情于她的侍卫长死在她面前 她都无动于衷,一心想亲吻约翰,但被约翰拒绝了。之后通过给杀夫仇人的继父献吻,砍下了约翰头颅,亲吻约翰,最后被继父赐死(毕竟太变态了)。
她在最后说,吻是苦涩的,为什么呢,是因为爱情是苦涩的还是因为血是苦涩的(大意如此)
太病娇了。
但也太美了。
就像王尔德说的,美而不道德。
(手机编辑图文功能太难用了!抽打一分钟豆瓣)
一不留神写得很长,关于演员和剧情的一些感想,如果哪里不对欢迎指正。
--------------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zmz发布的《累》微博转发次数超过5.9k(截止4.21),目前为本月转发量榜首,而在日本创下9亿票房的《code blue》转发量为4.4k左右。
《累》的票房应该不算理想(如图排名比较靠下,不太看的懂数据所以如果有误解请指正),9月看的时候,感觉排片的馆数很少,当天的上座率也挺低的。
不过数字归数字,电影本身非常值得看。
--------------
先说演员。
*方便起见,全文都把“累”这个名字写为其读音Kasane
这部电影里,土屋太凤终于从以往的傻白甜角色里走出来了,鼓掌。看过她上的一些番组,觉得这个女孩特别奇妙,既有那种不与万物为敌的温和与天然感,又有种不服输的克己,这种反差很有趣。
比如,每天无论工作多晚都要慢跑。比如上综艺节目跑马拉松,她竟然跑了全程吓到了节目组。但是在日本版《Chandelier》中由她出演mv时,那种贴合歌曲的张力又发挥的很到位。
丹泽妮娜这个角色天真残忍,但又脆弱无助。一方面单纯的喜欢着乌合零太,认为对方一定记得一面之缘的自己;一方面单纯地信任大叔真的会像他说的那样,等Kasane建立起名声后就能轻松摆脱她,“等结束后就扔掉那个怪物”。
觉得土屋妹纸在扮演妮娜时,任性的一面有些用力过度,但是盯着屏幕里的Kasane 时捂着嘴哭的样子确实很有说服力,而当她化身Kasane,表演《莎乐美》时身着艳红“目露凶光”的镜头,也是有力得让人毛骨悚然。
另一位主角芳根京子也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第4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新人赏。
电影是不是w主没有详细查,光看戏份的话芳根的比重要少一些,但是一样十分生动鲜活。
电影里的Kasane在前半部分只是像个饱受欺凌的悲惨女孩,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样,在乌合选择了Kasane 而不是妮娜时心里暗暗叫好。然而(没有看过原作的)我们很快被真相吓到:原来Kasane 曾因为夺走别人容貌的争执而失手杀了人,原来连她母亲也是靠这种恐怖的手法获得名声。
(跟电影不同,漫画原作中Kasane 很快就意识到了母亲的容貌不是她本人真实的样子。顺带一提,原作中Kasane 的画法挺吓人的,电影里芳根的装扮算是美化100%了……)
芳根的表现很出彩。透过凌乱前发投射出的斜视的目光,眼睛黑白分明那么好看,却又一直带着怯懦和麻木。
几次情绪爆发(在雨里撞入垃圾堆,被妮娜抢走夜会乌合的机会时)哭叫嘶吼的声音毫不做作,完全没有年轻女孩为了形象而捏着嗓子扮可怜的感觉,更接近受伤的动物发出的吼叫,因此也让人记忆格外深刻。
个人很喜欢的一幕是,扮演被代替的妮娜时,芳根昂首挺胸,在街上毫不在意地走着。这种自信自然的感觉跟她表演Kasane 时的怯懦感差之间的差距真的可以形容为“精神分裂”,非常具有说服力。
--------------
剧情(我怎么才说到剧情……)
女主的名字叫Kasane。这个名字挺有意思的,日文里输入这几个假名,第一个会出现的是重ね这个词,意思是“重叠,重合,反复”。
重叠的两个人生,重合的两张面容,反复追逐虚名——最终一无所获。
看完电影我试着思考Kasane的那句话,“丹泽妮娜已经不是属于我们两的东西了。”
对于妮娜本人来说,成为女演员不过是因为喜欢的人的一句话,让她嫉妒爆发的不是Kasane 天生的演技力,而是她与乌合相吻相拥的一幕。
而对于Kasane 来说,成名是拥有一张漂亮脸蛋的延伸物,她想要成为众人的中心,想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她想做那个别人看到会露出笑容而不是嫌恶表情的人,想拥有别的女孩从小到大都拥有的宠爱。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妮娜的容貌上,她想要的,是将丹泽妮娜这个人演绎为传奇,像她妈妈那样被所有人记住景仰。
在屋顶上,Kasane 说,你跟我不一样,你不可能接受顶着一张丑脸的人生(大意)。
但是反过来,Kasane 其实也已经不可能再回头了。
妮娜熟睡的五个月里,Kasane 拍舞台剧,拍广告,上杂志,过得顺风顺水,以至于她不自觉地脱口而出“把脸还给我”。她不可能心甘情愿回到那个用口罩遮着脸的阴暗世界。
从自卑,到被自信滋养而变得逐渐贪婪。电影的后半部分,她甚至不惜用妮娜的母亲作为要挟,达到自己反复借用对方容貌登上舞台的目的。
Kasane 最终还是踏入了名为欲望的深渊,深渊里有众人的掌声,无数闪光灯,她以为自己终于成了中心,以为妮娜这个“角色”已经成了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美色易逝,这一段烈火烹油的繁盛又能维持多久。更何况,缺了谁世界都不会停转,即使妮娜不去夺回她的脸,恐怕之后她也会像《狼狈》里的主角一样,转瞬之间,就被后起之秀取代吧。
故事本身算是简单直白,后半部分的真相大白,与其说是反转更像是补充说明。
因为没看完原作,还不太明白为什么经纪人羽生田对透世有那么狂热的爱以至于要用同样的手法来复制一个舞台传奇,不过,也许就单纯的是爱也说不定。
乌合是两人冲突的主要原因,但是后期却干脆利索地被带过了,这一点也挺有趣的。对于奔着演员去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些不满足,不过这也方便给两个女性角色之间更多直接碰撞的机会。
查了一下,漫画后期还有Kasane与另外的人换脸的剧情,电影篇幅所限,直接去掉这个部分了。电影把最后一幕与莎乐美的最后一幕融合,聚光灯下的Kasane 是否会因为妮娜之死变回原形已经不重要了,反正她已经用一条命来完成了一次舞台上的蜕变,戛然而止,恰到好处。
-----
电影的画面是我很喜欢的那种色调,情节也偏向紧凑,二刷毫不费力。作为虚构故事,电影也没有设定更多真实的社会背景之类,除了极端突出的主角和个别几个配角(乌合,透世,羽生田)之外,其他人都像是虚假的布景,只存在于该存在的位置,更加削弱了“现实感”增加了戏剧性。选择演员时,可能偏向于那些身上都有艳丽感的人(相对于相貌比较盐系的演员来说),人物风格与故事风格基本不违和。
12次接吻,“问题作”,劣等感与优越感。宣传时噱头十足,可惜也许是题材太黑暗,影片并没有票房大爆。
但是相信这部电影定能在每个演员,尤其是几个年轻演员的作品年表里,作为一抹异色醒目存在。
最后,觉得芳根妹纸这个角度特别好看~
电影刚开始的阶段二人的人设是,累—自卑、懦弱,妮娜—嚣张、跋扈!而随着二人不断的换脸,累不断的迎来人们的欢呼、也不断的收获着自信!到电影结尾阶段,二人的性格几乎是完全置换过来,可见颜值带给女人的自信真不是一点半点!这也是各类美颜相机大行其道的原因!
不过,原来公司的HR经理,容貌上看真的是满脸青春痘,但丝毫不改其自信的发言和行事!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容貌对人的影响,也要看其内心的强大程度!
接吻变脸这招厉害。土屋太凤终于火了,欣慰。
看完对土屋彻底改观,最后的舞蹈实在过分出彩,芳根也很不错,值得期待。yoko嘛,一个很好看的花瓶,前排看了他的吻戏还是很带感的,不过演技还是很尴尬啊。(虽然我是因为yoko去看的电影来着...)
夜场刷完,很满足。虽然从整体上看剧情铺设和叙事节奏还是略有瑕疵的(剪辑的锅?),不过加上两位主角的演技就十分值得推荐了。土屋演得兢兢业业而且华彩异常。不过老实说,剧情设计上也的确更容易凸显她的角色演技。而芳根的角色实际上难度更大,用力太能就容易撕裂节奏,用错力则容易神经兮兮,整体看下来,觉得她的演技深不见底
您二位不要演jk了 去演杀死伊芙吧
7分。设定缺陷挺大,所以如果用了这个口红和男人接吻也会变成男人的样子吧,所以这口红用几次就会用完吧,对方怎么都不会甘心被控制的,有机会肯定就露馅了。其实明显是芳根京子演技比土屋太凤好很多。横山裕和胡歌好像。
凭良心说改编得很好我太感动了…我想漫改界需要这种脚本这种完成度要不然就别搞了浪费钱浪费资源谢谢…太鳳ちゃん演得好好啊两个角色穿梭自如而且那段舞真的太美了最后谢幕那里我简直想和观众一起鼓掌了整个人都老母亲了…不要再接白痴少女漫改女主角了好吗咱们明明长这么好看又有演技…
芳根京子光荣加入平平无奇古天乐战队。
片名听起来像《孙红雷之渊》,但其实和孙红雷没有半毛钱关系。观影过程中联想到《千钧一发》,同样是“借”走了他人的身份,成为一个山寨的对方。《千钧一发》的主题是励志,《深红累之渊》则偏向黑暗。导演说,丹泽妮娜没了那种神秘感,失去了最迷人的地方,甚至质疑她是不是丹泽妮娜。渊累换上丹泽妮娜的脸,成为了丹泽妮娜,而丹泽妮娜反而变成了冒牌货。正如《影》,没有影子,也可以有真身。渊累凭借丹泽妮娜的脸体验到了自信和成功的滋味,再也不愿意变回自卑和失败的自己。于是,她走上一条不归之路,无法自拔。当你尝到了邪恶的甜头,就再也无法重回光明。毕竟,美好的虚幻比沉重的现实诱人多了。PS:一支口红,妈妈没用完还可以给女儿用,这也太良心了吧,值得所有化妆品公司学习。
演员是一个如何的容器,而表演的边界又在何方。影片的故事接着两个女生换脸而交换人生的故事讲述着我们人生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她以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自己的美貌,而她以为自己的成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但是最终,并没有谁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那些爱,那些恨,那些嫉妒,那些背叛都是神明阻碍我们通向完美的障碍,因为,我们不过是人而已。
土屋的脸还是不够…
能给四星半 导演表现手法和调动情绪的能力都很厉害 尽管漫画剧情已经很精彩了 然后土屋也很厉害 刮目相看 最后老横的kiss 啊……
喜欢这种疯魔、邪魅、扭曲的气质,接吻换脸的设定既猎奇又考验功底,所幸两位主演表现都很不错,在两三个身份和人格之间自如转换。只是仍然get不到土屋太凤的颜,扮演「美人」毫无说服力,芳根京子的刀疤脸甚至都比她好看一百倍。
凤凤的颜连毁容版芳根京子都打不过还强行演美女,两女主颜值有半点差距吗,还一美一丑毫无说服力,(甚至觉得扮丑的那位更漂亮)不过平成代也找不出一个真正美艳型又有主役格的若手女优了。以前觉得芳根演技是真不行,这次改观了,还是有进步的,诚然凤凤也很努力的贡献了她疯魔的舞蹈表演,但还是比不上芳根的几个眼神,喜欢她的眼睛,带着欲望与纯洁
非常一般。芳根妹子即使脸上画一条大疤也一点都不难看好吗?
无论是海鸥或是莎乐美,这两个舞台角色选得多么好。戏剧和电影,甚至就像心灵和外貌,相异又相生。
外表不过是一张皮囊,而人心则是深不可测的深渊。两位女主的演技不相上下,换脸时过渡自然。土屋展现了她目前为止最狂气的表演,普通的、黑化的、舞台剧中的,三幅面孔切换自如,大大刷新之前对她的印象。
tao酱的演技真是太让我震撼了,特别是跳舞那一段。练习了很多吧,想到这些就更加喜欢这个小姑娘了。
如果连这一部都还有人黑tao妹的话可真是呵呵了
看前很期待,看后很失望。丹泽人设单薄,除了蠢之外根本立不起来;渊累的戏痴铺垫草率,对夺取他人人生的态度转变也太断裂(不过幸好后期主动分手和变戏痴,不然又会沦为一部动机为男,幕后操纵为男的伪大女主电影);偷换口红的反转简直多余,纯属吃饱撑的强加戏。最重要的是:无论演员演技多精湛,也不能还原出精湛到有必要牺牲他人人生程度的演技(漫画里纯靠想象或许还行得通),所以戏中戏(实际表现出来的演技也就约等于一般舞台剧演员的)渊累的自我陶醉尤其令人不屑和反感,恕我无法带入和共情。
终于get到土屋妹子的好了!跳舞那段简直可以跪舔一百遍orz...求以后快别再接傻白甜的戏了太限制发挥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