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起了过去……小房间的窗外,从桑田变成了尘土飞扬的公路。不知道为什么,去往外面经过的村庄们、石子路们,一个个、一条条消失了。但这栋小房子,这个小村子,却被留了下来。突兀的,孤单的,破败的。我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住宿在干净整洁的学校,模仿着大家的装扮,附和着女孩们最新的话题。一度,你会以为你已经走出来了,从那个破败不堪,鸡鸭屎尿的村庄来到了新的真正的生活。就这样慢慢的长大着。每个周末,一个人走回家的路,从光鲜亮丽的城市中央,一路走到夜幕降临、路灯寥寥的公路尽头。回过头,恍惚穿梭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之中。这个村庄,越来越老了。像一棵被拦腰截断的老树,你几乎能闻到它一点点腐烂的气息。它和儿时的那个让人轻快透明的小村庄,再也不一样。朦胧的路灯下,开始是抽着烟、袒着肚皮,谈天说地的男人们。渐渐的,变成了窃窃私私、煞有介事的几个妇人和一边玩闹的小毛孩。但这一刻,村子的小路中央如此安静。留在村里的老人们,不喜欢休憩,不喜欢聚在一起,早早地关窗睡下。他们休息得太久了,日复一日地休息。路灯下,只有几只飞蝇让人厌烦。再往上,光晕越来越淡。最后是什么都没有的黑色,深深的黑。沉沉地压在整个死一样寂静的村子之上。
过去,像炊烟一样软软地包裹着身体。印象里,每当临近傍晚,一天的撒野玩乐就该结束了。从田间的小路,一路蹦着跳着回家。路边都是小小的,不知名的野花。慢慢地走近了,村子的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淡淡的白米饭的香。一声两声的叫唤和催促,随着炊烟升起来,又消散。到门口和鸡呀狗呀,再闹上一会儿。跑进屋,凑到爷爷的小板凳旁,看着灶台里的最后一点火星被草木灰扑灭。灶洞里变成了一团小小的黑,暖暖的黑……
借着路灯黯淡的光,走进黑色的巷子里,悄无声息的,发冷的。打开铁门,推开玻璃门,换好鞋子,上楼,钻进被窝。
可能是我忘了关上床边的窗。梦里,一会儿是黑黑的马路轰隆隆的作响,一会儿又是绿绿的桑田透明的天。
一部看似简单的蜡笔动画,简单清晰的笛声旋律,关于男孩一生的简单快乐和无奈心事,却获得了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带着一颗童心,导演展示给你无限天马行空的快乐。也带着一份失落,寻找现代化城市里最初的心灵家园。本期麦田电影院,带你欣赏,《男孩与世界》。 童真·家园 在蜡笔画的万花筒中开始,一个只有简单线条四肢的男孩出现在画面中间。沉浸在乡间的花草牛羊,跳跃在蓝天和绿地之间绚丽色彩越发复杂,缤纷的巴西丛林,渐进的笛声和悠扬的弦乐,演奏着男孩的简单快乐。 突然的安静,男孩父母低沉的对话之后,爸爸为男孩演奏了一段笛声,便被火车带向了远方,男孩的世界从此天翻地覆。在他童年彩色的天空下,看到的每一位男子都是爸爸的模样,听到的每一段笛声、都是爸爸的声音。对爸爸的思念是空中的音符,是埋进地里的妈妈的歌声,是天旋地转男孩的心情,是妈妈在月台黄昏无尽的守望。导演完全用儿童的视角,天马星空的想象,心中所思都成绚丽的实在。 追寻·迷失 终于在一个雨夜,学着爸爸的模样,男孩带着全家福,在快速变换的线条间,在噩梦一般的气氛里,男孩离开乡村,来到新的世界。男孩所见的世界始终是儿童的视角,无论是云朵一般柔软的棉花,时而响起欢乐的笛声,符号化为规则方阵的工厂,都是孩子童心的绽放。和爸爸的笛声一样,音乐是男孩的心灵家园,每一次乐队游行男孩心中都会飞起彩色的凤凰。 男孩纯真之眼所见,并不止于一个色彩和线条的世界,还有种种成人世界的现实。从第一位被解雇的老爷爷开始,男孩被卷入了城市的河流,在红尘翻滚中颠簸流离,男孩从乡村走过原料生产厂,走进纺织厂,走到大城市销售中心。工业一层层进步,色调却一层层暗淡。工业化所象征的军乐团的黑暗色彩,情绪混乱的城市生活景观,一切让男孩慌乱不已。第一次,像个大人,男孩露出了悲伤的表情。与乡村的绚丽不同,城市里满是消费的符号,男孩被迫迷失在这座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底层人民的笛声再次拯救了男孩的失落,卖艺人的万花筒带着男孩看到了城市的全貌,光怪陆离的世界却让他更加思念乡村的三口之家。 导演却执意要把乡村现代化的图景勾勒完毕,于是用集装箱把男孩拉过码头,在另一番颠沛流离中,手工业制品变得充满了电子感。男孩来到了更大的城市,消费世界变得更加复杂,男孩心中的音乐只能在城市边缘狂欢。手工纺织厂被黑色的机械取代,在资本家的欢呼中,工人被迫失业,再次回到乡村做原料采集的工作。导演用男孩的眼光将现代化之路勾勒完毕,在男孩的眼里,一座座城市像金字塔一样孤独压抑,其间只有淳朴人民的音乐点亮了城市的色彩,如同彩风飞舞。然而这只彩凤最终也敌不过工业化的大炮,在哀鸣中,摇摇坠落,城市里属于男孩的最后一丝寄托成了一地碎片。 家园·轮回 世界只剩无尽的难民,无尽的机械恶魔吞噬着树木,工厂的硝烟把彩色的梦幻彻底烧毁。一段现实的影像加入,钢筋水泥疯狂攻击着城市,城市只剩下无奈的哀嚎。影片的政治隐喻显而易见,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给人们是家园的摧毁,阶级森严的城市带给人们是同化和压抑。然而悲剧在于,乡村人们除了城市,也无处可去。不只是巴西,所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皆是如此。 而普通人,一颗纯真的童心能带来的快乐,也终将迷失在城市的颠簸里。为了生存,踏上一辆离开家乡的火车,踏入这条红尘翻滚的河流,故国再难回首。男孩又回到最初的那颗树下,他变成了爸爸的样子,回到白发苍苍的妈妈身边。看到了深藏心中的种子长成了树,却又不得不离开家乡,踏上爸爸的那辆火车,作为大人,再走一遭城市谋生之路。
简直是个半成品。
如此简单却有力的笔画,斑斓出一整个稚嫩世界的美好,却也在照见广袤现实时,任那些政权、战争、工业、金钱、媒体,以城市化、流水化、同质化、黑化、老化来蚕食一切动人之物。想抱住,却像对着珍贵的易碎品。身无彩凤双飞翼,此时无声胜有声。真人录像略出戏。四星半。(大银幕没字幕,一开始好捉急)
多希望这一切都只是他的一场梦【蜡笔、彩铅、颜料、点、线、面、几何,小清新得不行不行的 只是没想到后段那么政治
尽管没有台词,但情节很紧凑,画面很绚烂,立意也是相当厉害了,刚开始以为是乡村小男孩寻找进城务工的爸爸的故事,看到一半发现是纺织产业链参观记,结果画风一转又开始讨论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带来的污染和伤痛,最后重排了时间线,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只是以孩童的视角提前回顾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本届电影节遇到的大惊喜。画面又美又萌,最后交代时间线一下子提高了电影层次,虽然反资本化的议题不新鲜,前一段时间刚好看过雨林保护者被利益集团暗杀的纪录片,动画里穿插的唯一几个实拍镜头让人揪心不已。动画的体裁美好,讲的故事却很沉重。唯有家是永在的温暖。
农场争活干,进城务工难,山峰之城的西方大资本恶势力终于战胜了本土游行狂欢的劳工之歌。但人世间最伤感的幻梦,莫过于让儿童时憧憬未来的自己,真实看到了未来的熊样
美丽世界的孤儿
片子很简约,但真的看到了世界,斑斓也残酷。一个异想世界包含一个梦的破碎,到头来只剩那如梦似幻的一曲悠远的歌。年度最佳创意,最佳画面,最温暖歌曲,以及最令人心碎的主题。
2014《小王子》《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父与女》的感觉…白云和棉花,像蚯蚓一样开走的火车,缤纷的万花筒,五彩斑斓的音符…整个片子整齐、有序、简洁、协调,《天书奇谭》造型乱入。生活对小孩的眷顾和残酷,通过简单而富有层次感的色彩线条,勾勒出了一个单纯又悲伤的童真世界。
极简的画风,色块运用得尤其漂亮。把南美大陆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入到水彩动画中, 呈现的是儿童眼中怪诞而真实的世界。
画面很有童心,想象力飞扬,纯真得只适合小孩子看
其实是带着童真的自己成长,寻找,老去。在浮华黑暗苦涩的现实里,彩色的心渐渐被打败。根本不需要对白,简约的画风就能表现。画面 极佳,随便截图就能做壁纸,nice!
主题很深刻,画面很超现实,但观赏的愉悦性较弱。如果它是绘本,我一定会买一本来收藏,但作为电影,我还是希望它再强叙事一点。
Oh darling, don't you ever grow up, just stay this littleOh darling, don't you ever grow up, it could stay this simple
讲述了一个男孩寻找离家打工的父亲,迷失在现代工业社会之中。最终孩子长大,踏上了和爸爸一样的路。片子还借机控诉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掠夺。片子的色彩、艺术风格、音乐与音效都很出众。很好看。
一份天真,一份悲伤,还我一片安详。
简约的画面像儿童的水笔画,每一帧都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像个干净纯真的孩子,它承载的却是一辈子那么久的成长,城乡贫富差距带来的家庭破碎和童年阴影,童真就像美丽原始的大自然被工业化和城市化吞噬,突然有一天就全都变了。短小精悍的片子,却承载了太多,从开始到结尾仿佛恍若隔世。★★★★
简约但绝不简单,不愧是年度动画佳作。真人纪实段落有点太过了略出戏。
7.6 抛弃戏剧性,主角的存在只是为了作引出展现的作用,而移情作用则完全寄托给了观众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样就让这部动画电影彻底摆脱了束缚,以致于让它讨论了太多主题,展示了太多内容,承载了太多情感。
内核简单明了,用儿童绘本的画风展现这个被消费主义和资本全球化蚕食的世界。人衰老异化了,记忆的根还在。配乐不是想象中的类型,挺别具一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