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2007/3/11]
为了看李恩珠,又翻出《爱的蹦极》,知道故事情节,却真的没想到以此结尾,不停地对自己说不要这样发展下去。可是,当看到最后那句话的时候,我才明白这样的安排是电影要说的
“等我找到你之后,要跟你再次相爱。”
“真的?可是你怎么知道那个人就是我?”
“我可以知道,绝对可以。”
“怎么知道?”
“我下辈子不是也会跟某个人相爱么?那么,那个人就是你”
“那随便喜欢一个人之后,就说以后那个人就是我,就可以了嘛”
“不,我可以认出你。因为,除了你之外,我不能爱上任何人”
“你说过,在人生的拒绝壁往下跳,也绝对不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人,我爱你”
你,能认出你爱的人么?你,这样爱过一个人么?
2 ) 有一种爱叫至死不渝
飘雨的季节,百无聊赖的我,闲逛在音像店,一张《爱的蹦极》的碟映入我的眼帘。走到柜台,店主对着我说,这张店很伤感的,看了之后会令人很压抑的,我介绍过另外一部给你吧。我冲着她一笑,然后拿着走了出去。
回家后,拉上窗帘布,打开碟机,很快就投入了这场爱情故事中。这个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童话故事情节,没有俊男美女的经典韩式搭配;有的是纯纯的少女情怀,腼腆的少男爱意,那一片醉人的绿色,那一曲伤感而明亮的音乐,和那一段刻骨的初恋。
以初恋为题材的电影数知不清,但是这一场特特别别的纯,像白开水一样。为了结识心仪的女孩而逃课,走去隔壁班串课;一直在教室远远眺望女孩的身影;为了讨女孩的欢心而去学抽烟。在旅店的房间里,一直在紧张的打嗝,然后干座着等到天亮。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清纯的季节,傻得让人发笑,也幸福得让人沉醉。
但是这种爱也是刻骨的,爱上了就是一生。一声刹车巨响,夺走了女孩的生命,却无法中止他们的爱情。女孩曾在悬崖旁问过男孩,“从这里跳下去会死吗?”,男孩说,“不会,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所以女孩回来了,她还是回来找她的爱人了,因为离不开,因为爱不断。但是苍天弄人,她是以他学生的身份,还是男儿身回来了。凭着他的直觉,他认出了她,而“她”却忘了他。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学生都视他为“变态”,鄙视他;妻子视他为“风流”,误会他。然而他不在乎,只是忠于自己的爱情。可能这里已经超越了伦理道德的底线,但是爱你没商量。这一切的一切来得是这样自然,是这样的理所当然。能责怪他们吗?这也只能是怪老天爷的玩笑罢了。
最后“女孩”回来了,他们手牵着手走到了他们的世界,纵身一跳,离开了那个痛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梦,去寻找属于他们的天堂。”如果下一次我还是男儿身,那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再跳一次吧。”
真的就会就此中止吗?不会的,我会再找到你的,不论你是男,还是女。只因有一种爱情叫至死不渝。
3 ) 爱的蹦极:永不永不说再见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晴好,正适合躺在床上静静看电影。旁边的桌上放着话梅,怠倦的时候含上一粒。阳台上的金色一寸一寸地褪去。恍惚间天色已全黑。
《爱的蹦极》。
在欣赏之前就已经预知剧情。两个小小恋人之间的纯真情意。然后某一天相约见面的女孩忽然消失不见,男孩在苦等一日一夜后黯然离去。而后他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凡日子。直至某一天他发现班上一个学生身上有着昔日恋人的影子。言语,动作,举止,和她太相似。只是,这个学生是个男孩。
整部电影荡漾着温暖的情怀。如同初春的阳光,毋需灿烂,毋需炽热,淡淡地,轻轻地洒进心房,周身舒泰。那些琐碎的平淡的细节,正是阳光中漂浮的细小颗粒,折射出五彩光芒。
他看着忽然跑到自己伞下的美丽女孩,一路沉默无语,任凭雨水打湿肩膀。他看着她跑上公车,却忘记问姓名,于是每天在遇见她的地方痴痴地等待。他不惜旷课,而去她所在的雕塑系串课。他在教室远远眺望她的身影,然后跑下去,傻傻地蹲下身子给她系好凌乱的鞋带。他对她说,我对你失了魔法,当你拿东西的时候,小指会微微翘起。
他是羞涩木讷的男孩,连表白都慌张到不知怎么开口,跌跌撞撞懵懂如幼童。也许,正是这样打动了她。她低下头,看见自己拿杯子的小指,自然地翘起。
她纠缠着国文系的他,问有关“t”“d”的问题。她送他自己制作的打火机,上面雕刻着自己的画像。她说以前也交过男朋友,但总是担心会分开,就始终没有舍得送出去,这次不一样。他为了她送的打火机学抽烟,姿势笨拙的一塌糊涂。
【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意,好比春天的树木,单纯质朴,伴随着暖风,无法抑制地疯长。】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们发生争吵。他愤怒的把伞摔个稀烂后离去,她则站在暴雨里啜泣不止,车一辆辆驶过眼前,直到整个街道都渐渐沉寂下来。他又跑回来,紧紧地抱着她,不停地说着:“谢谢你,太嬉,谢谢你没有走,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还在,那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她哭着说:“你为什么抢着我的台词,我刚才对自己说,仁友求求你回来吧,只要你回来我以后全听你的。”
他们去开房间,她决定将自己交出去,他因为紧张而不停地打嗝。然后干座着等到天亮。他们约好,在他服兵役前在车站见面。可是,他没有等到她。她就此消失,不见。
十七年的时光将他打磨成一个平凡的男人,家有贤妻娇儿,生活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直到他遇见他。
他是他的学生。十七岁的少年,连身体都散发着青春和阳光的气味。可是,他说的话,他的举止,他的动作,是那么的像她。这些犹如丝丝蛛网,一点一点地粘起他的回忆。他挣扎,就像坠入蛛网的小虫,是那样无力,反而被包裹得更加严密。
他去看医生,他问妻子我是男人吗,他酗酒,他已经无法将自己拔出来。他的手,停在他的后背,他多么想,抚摸他,却最终,无力的垂下。
谣言像疯草一样蔓延。他知道,他是她。她再次回到他身边,却什么也不记得。他独自一个人站在情感的旷野,声嘶力竭。他只能选择离开。一个人来到曾与她约定的车站,静静地坐着,往事像潮水般将他湮没。
然后,他抬起头,看见他。他终于打捞起前世的记忆,那些破碎的影响折叠在一起,构成十七年前的往事。她在去见他的路上发生车祸,从此天人相隔。
男孩走到他的身旁,说:“对不起,我来晚了。”车窗上倒映出她的身影。
新西兰的高处,山峦叠嶂,他们紧握着双手,凝望着彼此,眼中有欢乐有爱恋却无恐惧。纵身一跃,投身于青山碧水间,从此完完全全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镜头缓缓穿过树林,穿过溪流,穿过山川。在一片绿意融融中想起他们的声音。】
“下辈子我要是个女儿身,是吧?”
“那要是我也是女的呢?”
“那就再下辈子吧。”
从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回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爱的只能是你,只能是你一人。
有一个关于蹦极的测试,当你在下坠前想起的那个人,就是你最爱的人。也许,只有达到极限,我们才能懵然醒悟,看见自己内心深处的烙印。
爱,也似蹦极。站在高处时的瑰丽风光,让人忍不住想去拥抱。迈出一步,享受下坠的快感,即使跌落至最低也不会是终点。因为有粗粗的绳线,一直一直牢牢地牵引着。
【耳旁有风呼啸而过的声音。永远,或许就是永不永不说再见。】
4 ) 以蹦极的方式继续爱情
曾经有人告诉我,如果自杀,如果是跳楼,一定要挑选一身品质优良的内衣,因为从高空落下,空气的阻力会让你的衣服四分五裂。我没有亲眼目睹过跳楼自杀的现场,也不知道经历短暂飞行过后的身体是否能完整无缺,在接近地面的最后一秒,努力摆出一个有关面子的姿势。患有恐高症的人,显然是不大适合选择跳楼的,在颤抖如泥的一刹那,激发更多的也许是求生的欲望。据说如今大小城市的摩天大厦纷纷采取封顶,在缺乏鸟群飞翔的城市上空,仰望与俯视之间都充满了沮丧。
1958年希区柯克的《迷魂记》上映的时候,人们对恐高症有了一些形象思维上的认知。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一个退职的探长斯科蒂受朋友之托跟踪他的妻子玛德琳,一次,玛德琳突然跳入河中,被斯科蒂救起,并从此对她产生了爱恋之情。但是玛德琳最终还是摆脱了斯科蒂的追踪,从钟楼坠地身亡。斯科蒂因为患有恐高症,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阻止玛德琳的自杀,从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可是有一天,他在街头遇到了一个名叫朱迪的女人,长得竟与死去的玛德琳一模一样,于是,斯科蒂开始探询她的身世和来历。整件事情原来是一个早已布好圈套的阴谋,目的就是要利用斯科蒂患有恐高症的缺陷。希区柯克的电影总是存在着精神迷恋气味,偷窃癖、偷窥癖、恋尸癖,还有一位爱德华大夫对条纹状的东西,会产生莫名其妙只能以达利的画来描述的恐惧。
我不能确定蹦极这项游戏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发明的,隐匿的身体羽毛蜕变成一根弹力惊人的绳子,从这一端到那一端,大概可以体验到驾驶无人公路的非常速度。坠落可能代表了某种意义上的结束,不顾一切将自己像一颗石头丢下悬崖,在内心翻腾之中找到一点平静的临时生命停电。如果有人请我去蹦极,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地点的选择。在没有看到《爱的蹦极》这个韩国电影之前,新西兰停留在我的印象中的就是牛羊遍地,从来没有想过,那也是个模拟跳楼的最佳地点。
据一项不甚可靠的调查资料表明,有78%的男性与61%的女性,希望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就能天旋地转发生性爱关系。爱情管不住身体的冲动,午夜场,僻冷街道,原来蓝色月光中也暗藏着甜蜜的杀机。徐仁友和泰喜就是在一个催眠般的雨天结识的,伞下的世界阻隔了外界嘈杂的声音,天气似乎是电影爱情必备的一个道具,借助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使得恋爱中的人更加坚信,他们的相爱是命中注定。《绿光》中曝晒的海滩,《循规蹈矩》中一个炎热的纽约早晨,《熟食店》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情人》中雨季绵延的湄公河渡船。几乎每一种天气在电影里都有不同寻常的喻意,堆栈在眉宇间的积雪,有时需要一点温度的亮光将它推开。
《爱的蹦极》并没有出现下雪的场景,但这仍是一个充满冰凉寒意的电影。当新西兰的幽长峡谷在片头出现的时候,滑翔摩擦干冷空气的细小声音,我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生命轮回的无奈故事。韩式爱情都有一个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不成文规定,《触不到的恋人》、《情迷话报机》、《八月照相馆》、《春逝》、《伤心街角的恋人》,总有一场意外适时出现,中断了一段感情的发展,而追忆再也赶不上时间飞快的速度。如果泰喜没有遭遇那场注定的车祸,服完兵役的徐仁友就会顺理成章在车站等到自己的恋人,然后相约去新西兰完成一次爱的蹦极。所有往日恋爱中的动感小细节,都将成为这个电影过目即忘的片段,紧张地打嗝,弯腰系鞋带,一把汤匙,一只打火机,一根小指微翘的握杯手势,爱情的魔法居然施展一次就能大功告成了。
许多年以后,通常这样的叙述方式总是不负责任的,短短的五个字就可以交待了时间的湍急。没有人会去关心一个伤口愈合的过程,却更愿意看到溃烂或者再度撕裂,所有人注视的目光都像婴儿一般轻柔。把《爱的蹦极》归入同性电影,同样也是不负责任的,它更像是同性之间相爱的完美借口,我爱的不是同性,只是这一刻我爱上的,不巧是我的同性。许多年以后,泰喜以同性的轮回身份出现在徐仁友的眼前,那个十七岁的高中男生,骑着单车捉弄自己最喜欢的女生。我似乎在另一个韩国电影《梦精记》中看到过这个名叫吕贤洙的演员,同样是一个半熟少年,玩着无伤大雅的性游戏,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其实远远超过对于他人。跨越不可容许年龄段的师生恋的确是很难让人快速接受的,不管是哪一方的情感主动,童贞在这个浪费越来越正常的世界,仍然半买半送略占着一点价值的底线。而这一次是一对同性的师生,每个人都无法抑制眼睛里的匪夷所思,同时,他们又是好奇的,对陌生感情无法亲身体验的缺席窥视。
我喜欢这个电影爱情的方式,不经意间忽略了寻常道德的苦苦追问,在一开始,就是甜美的绝望。我相信这样的一种说法,在万千人当中,你并不是爱上某一个人,而是将你曾经爱过的一个人寻找出来。当徐仁友泪流满面,大声问着自己的学生你是谁,你到底是谁的时候,他已经把死去的恋人再次找到了。似曾相识这样的词语一定是为这种寻找的爱情方式量身度造的,当你觉得记忆已经淡忘得差不多的时候,又以死而返魂的技术力量慢慢深海浮现了。在手机铃声中哼唱着同样的一段音乐,同样的语气,同样的手势,同样的一种烟草的味道,只是四周都是悬崖,与心爱的人不能分手,那么就一起共赴死亡的蹦极。
5 ) 爱的蹦极
爱的蹦极
如果一个人不死,或许就是一段平凡的记忆,如果他死去,他或许就会被人牵挂一辈子。
就象那位韩国的妹妹,忽然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人士,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她,包括我这个很少看韩国片的人也会不禁选择了他的影片。
故事讲述了在夏季的一个下雨天,女生走进男生的雨伞中避雨,就在这一刻,男生对女生一见钟情。男生在服兵役前与女生相约见面,唯阴差阳的错过一面,谁知服满兵役后女生却人间蒸发。
多年后,当上老师的男生已完全忘记女生的时候,他被班上一位男同学的话,勾起了对女生的回忆,并发觉自己对当年的爱人仍念念不忘。自此,这些回忆不断涌现,男生更开始对男同学的一举一动加以留意,赫然发现男同学手持着当日女生送给男生的打火机,而在行为上也有女生的影子。
于是男生用无法描述的心情爱上了这个男同学。。。
生命总有那么都错过,当男生静静的坐在车站等待那个女生的到来,一直等到他踏上列车,女生都没出现,就这样男生就结束了自己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感情,他不知道那个女生为什么会失约,为什么在他服满兵役后就再也找不到她,人间蒸发了……因为,那个女生就在赶去车站送他的路上,不幸把生命结束在车轮底下。
所以说,错过就是错过了,没有什么遗憾。
而当他成为老师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了他所爱的人的影子,他的带班的一个男同学,爱的人用另外一个形态出现在面前,才知道,错过虽然不后悔,仅仅是遗憾,但藏在心底审深处的感情是绝对无法抹灭的,哪怕他是一个男人。
影片最后有一段对话,我想我们也会经常说:
“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
“对,不过如果我变成了女人了呢?”
“那……我们还是要在一起。”
如果一个人不死,或许就是一段平凡的记忆,如果他死去,他或许就会被人牵挂几个轮回。
6 ) 我爱你,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
不说片子本身,就说李秉宪自己,我认为是他出演的最好的电影之一。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韩国电影,特别的好,不知道能不能算新浪潮。《JSA》前朴赞郁还没红,金基德还没被洋人发现,都是那时候的事儿,但是他们都拥有了自己的作品了,并且是如今他们个人风格的雏形。想想看,当一种另人铭记的风格还保留在雏形阶段时,还不曾有固化后的俗气,那该是多张扬,多惊叹,多难忘呢?
韩国电影的细腻是共识的,不仅如此,那时的韩国电影还以平淡中见奇情为长,也许这中间少不了在构思中“借鉴”西方作品,但我们至少看的出他们在为编出自己的好故事而努力着。
这部片子是今年初才看到,当时看了一批韩国电影,李秉宪演的就好几部,包括《中毒》、《美丽人生》,尤其是《中毒》,本身构思都不错,但是也全SOSO,原因就在“情”字上,表达太弱。
很惊讶于韩国爱情片的编剧能力,无论是最常规的男女恋,还是同性恋、师生恋、老少恋甚至是《老男孩》里的父女恋,都拍得如此细腻而真实。这部影片就完美的将男女恋和同性恋结合到了一起,谱写了一曲委婉动人的爱情恋歌。只是,不太习惯李秉宪弄出的少男羞涩的表情~~
22_076。看这部是因为20年后原编剧拒绝翻拍(所以泰国那部是怎么回事),好奇原作到底是怎样,其实看了就明白同性这个tag真的不该标编剧的立场很明显还有点反同。1.虽然不喜欢李秉宪的人品,但演技确实是好的;2.原来女主角就24岁自杀的李恩珠;除去最后对于同性否定的这一点,本身电影还是部不错的纯爱片的,可以这样说吧
极致的生死之恋,超越性别。爱是轮回,也是重生。愿他们来生有缘有份。李秉宪把人物的阶段性主要特点展现的真好,大学生时淳朴木讷羞涩,中年教师初来乍到时平静沉稳敢为学生担责任,逐步认出并确认转世初恋后挣扎自我怀疑情不自禁甘心沉沦,最后与男孩儿在一起蹦极往生的欣喜释然开怀,居然赚了我很多眼泪。
好神奇的一部!
某些男性凝视的情节太恶心,情人节送暧昧对象胸罩来恶作剧,画慧周的裸体,被女方看到毫无歉意,太恶心了林玄斌。既然徐仁友只爱初恋所以他后来娶妻生女都是工具人吗?哦对,还有一段徐婚内强/奸老婆未遂的戏……
角度蠻特別的一部愛情片,李恩宙太太太美了~~2000年的校服很好看耶~
过于追求奇巧了,不过还是被爱到极致的纵身一跃给煽到了。
李秉宪看着好矮。后面的原委居然刚开始就猜到了。
虽然有点诡异,但是情感描写好细腻。李恩珠李秉宪的演绎好动人~老师大崩溃靠在学生肩上时,我也哭了。。。爱是轮回?还是执念的迷信。
爱情片还是文艺片?不明确。比普通爱情电影深,比金基德类浅。对编剧最终指向同性恋这一处理不大理解。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韩国非情色电影里,这算是最打动我的一部了。按说这剧本应该算是挺拧巴挺不靠谱的,但导演把节奏控制的很准,镜头音乐什么的也到位(还有李秉宪你演得真好我记住你了!),所以故事虽有点纠结但能顺顺利利看完后心情还是挺舒畅的。ps: 最后那个峡谷里摇啊摇的镜头真令我着迷
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而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绝对不是终点。我要再与你相遇,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一个。
听说《譬如朝露》是翻拍自这部《爱的蹦极》,于是就找来观影了,个人感觉这部拍得更胜一筹也更让我喜欢。—— 医生(对徐仁宇)说:首先,你的测试结果是很正常的,你对自己的性别 看起来比大多数人更为自豪。而且测试结果显示,你通常只对女性有兴趣。你可能还需要再做几个测验,可依我看来,我觉得你对同性的好奇心应该可以安心地接受,因为这是人类天性的一部份。→ 套用网友的话就是:“他不是同性恋,只不过他爱的人刚好是同性而已。”(同性恋的性取向是同性,但他的性取向则是异性。)—— 观影过程中有时感觉力最喜欢的韩国男演员李秉宪有些像前几天难得又梦见的人(醒来后记得梦里有他但却想不太起梦的内容了)。
不管经历多少轮回,我一定要与你相遇: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我只能爱你,从头到尾我爱的都只是你。用同性恋外衣包装的异性恋故事,最后一个航拍(Queenstown?)很带感。女主怎么真的就自杀了呢?太可惜了...
借尸还魂的残酷爱情物语,我愿称之为心理cult片……虽然电影后半段表面上是同性之恋,可观看时丝毫没有介入同性的微妙,反而对前半段忠贞不渝的初恋之殇更加心生悲悯了;另外胶片摄影非常出色。// PS. 李恩珠绝世容颜可谓人间惊鸿。
不过也只是讴歌男女之情,不用挂同志的标签了
前半小时的李秉宪特像车太贤23333 在旅馆里摸着袜子打着嗝问李恩珠要不要看电视简直了狠屌丝了 半小时后眼前一亮地变帅气以为会霸起来 可惜感情线开始奇幻了 虽说尝试了新路线 爱到那个地步不敢来个激吻吗 当然手牵手温柔对视也看得哆嗦 毕竟那是霸总三十年的李大饼啊
稀里哗啦。李秉宪的深情真是无法阻挡的毒药
绝望中带着希望的爱情??当时很感动我的片子~穿越时间穿越性别穿越前世今生的爱情…虽然小荒唐,可是有时候不妨天真一点
我所能做的事,只有爱你。李恩珠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