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为母亲的女主仅是煮饭、扫地、照顾孩子、服务丈夫的机器,被婆婆约束成温顺无私奉献的妈妈,女主看镜子里母性的她觉得极其恐怖,那并不是真正的她。
身处这情景,多次想向丈夫倾诉、交流,而他用忙工作来拒绝,得不到关爱的女主绝望了,寻找关爱她在找存在感,用酒精麻醉痛苦,用刀伤自己的身体痛处代替心理极大痛苦,只是都无任何作用。
人跟他人,跟最亲的人无法彻底交流,很悲凉的一部电影。
而以上内容,电影是通过以下镜头语言表现的,聚焦在家、诊所、商店等少数场所;逼仄的门框、窗帘夹住女主,女主看孩子、丈夫、家里环境、镜子里自己是水波纹一般扭曲变样,用视觉上感知上的变样,表现心理上的痛楚,那无限的煎熬、压迫;片头在小孩房间时女主在昏暗里光线里,脸上是黑的非完全光明,通过这打光呈现她的焦虑、病态、痛苦。这些都呈现女主痛苦。
而在表达丈夫、婆婆、医生、精神病人等他人与女主存在深刻隔阂是这样呈现的,女主向丈夫求助时,镜头聚焦或切到丈夫,女主是渴望丈夫聆听、提供帮助的,但当丈夫已工作忙来拒绝时,镜头转换焦点或切到在女主本身,这里变换间突显了两人的距离,女主失望了,她摔门而走或死盯者丈夫后背;而近片尾,丈夫关心坐在沙发上妻子病情是,镜头环绕女主后背在台灯前定住,台灯柱分隔两人,沟通之晚、隔膜之深他们已无法再交流了(这场景是镜头动非演员动,有非常明显导演视觉,他亲自揭露这残酷事实。)。而精神病人,虽然也痛苦,但相对无言,唯有背对而坐,每人的痛苦只能各自疗伤。
颜色上,镜头聚焦在女主橙红色指甲上五六次以上,在被药剂师Merick关注时、在自己整理头发和穿美丽衣服吸烟时,这指甲暖色调似乎是她追求鲜活自我、关爱的一种符号。衣服上颜色也可窥探女主心情,当女主开心时,穿的衣服亮丽,而悲伤时,穿棕色这些中冷色调,坐在沙发时,人像是融在同色调的它上,人消失了一般。
音乐上,它配合女主神经质痛苦表现,流露鬼魅感、不正常感,听着,心毛毛的,不知是否某古典名曲。
总体而言,电影用优秀的视听语言透彻表现它内容,是非常出色的佳作!
[恐惧中的恐惧]的影像风格不如之前作品那般统一契合,但这并不妨碍法斯宾德的艺术导向,并且还促进了其在叙事层面上的深度打磨,让角色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主观的异质空间。
玛格特和丈夫躺在床上,玛格特带着哭腔说:“你离我那么远,那么远。”丈夫追问这句话的意思,玛格特却放弃解释,画面最终淡出成绝望与黑暗。屏幕上,玛格特的观念与行为一次次被淡出所隔断,每一个场景都是短暂的,仿佛不时在提醒我们玛格特所处环境的尖锐与困惑——她的外部世界已被主观化,流水的眩晕特效、扭曲的世界,没有形状和轮廓,像混沌一样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她,渗透到她的每一个感官,窒息她的回忆,甚至抹去了她的个人同一性。
[恐惧中的恐惧]是法斯宾德1975年为西德电台拍摄的电视电影,此次拍摄的摄影师不是之前密切合作的戴瑞克•罗曼和迈克尔•包豪斯,影像风格自然不如之前那般统一契合,但这并不妨碍法斯宾德的艺术导向,并且还促进了其在叙事层面上的深度打磨,让角色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主观的异质空间。
德国新现象学家施密兹认为身体空间的体验有三种方式:宽度空间、方向空间和位置空间,他还尤其强调我们情感体验本身所具有的空间性力量。想象空间本该是我们身体空间的自由投射,我们能通过主观世界的抽象运动证明我们作为人的独特性。玛格特作为生育过两个孩子的母亲,本应该更加具有用身体空间感知外部经验的能力,但她却把自己的想象空间异质化了。她不能正确拥有自己的身体,她把变换平面和理解外部空间的能力转换成歇斯底里地分裂。她感受不到枕边丈夫的存在,感叹丈夫离她“那么远,那么远”,这是因为她无法自她专心考试的丈夫科特那里获得她所渴望的情感援助,婆婆和小姑子的监视压力也让他无法安宁,所以她选择在异质的想象空间里惊慌失措。我们很容易就把玛格特的这份焦虑归入到“产后抑郁”的症候之中,我们甚至可以注意到玛格特第二个孩子的“在场的缺席”,我们跳过了他的银幕诞生,并且在他出生后,镜头几次带有的对其特写的冲动都被一种无名的焦虑感所打断,我们永远也看不到这个孩子的真容,仿佛他就是一切的深渊,玛格特的产后焦虑阻止我们直视这个孩子。
其实更确切的说,这份寂寞与恐惧的产后忧郁更应该是玛格特关于自我身份确认的一种分裂。在影片所有的镜子中,玛格特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完整反映自己的镜像,每当出现水样流动的特效画面,我们就知道玛格特的精神错乱开始了,玛格特的主观镜头不仅是她所看到的,更是他发自内心所感觉到的。她的经验性的身体空间对于外部客观空间宽度、方向和位置的体验已经发生变形,更无力对自我身份进行确认。她为了服用大量的镇定剂而与一直觊觎自己美貌的药剂师莫克发生性关系,她失去了作为家庭中妻子与母亲的身份。另一方面,她又对女儿过分亲热,企图弥补出轨后家庭身份的缺失,可想而知,婆婆对她的热情冷嘲热讽,把它看做一种不正常的偏执。
全片唯一对玛格特保有同情的邻居鲍尔却被玛格特无情拒绝,鲍尔幽灵般跟踪在玛格特的身边,总是以奇异的眼光注视着玛格特,并警告玛格特要小心一点。他对玛格特说,玛格特需要一个能与她交谈的人,他理解玛格特对于沟通和存在感的渴望,他从某些意义上说,甚至就是玛格特的分身——一个游离于社会的深渊。但是玛格特并没有认出这个分身,她惊慌失措逃走,并对女儿说鲍尔是疯子,因为她无法正视自己的深渊与分裂。影片最后,玛格特经过一系列的精神治疗似乎有所好转,她的身份确认开始不再分裂,当玛格特被告知鲍尔已在公寓悬梁自尽时,镜头聚焦在画面右侧被切分的玛格特的脸部特写,背景里的的报信人卡里虽然占有很大空间却是虚焦的,整个画面构图精准地展现了玛格特的“处境空间”:在所有维度中,深度是最具有“生存性”的特征,通过深度的显示,他者和我之间产生一种不可分割的透视关系。在此处,玛格特与卡里的构图显然丧失了景深,卡里所代表的外界空间无法协调玛格特的主观世界,玛格特最终还是丧失了“生存性”的特征。玛格特嘴角出现的神经质的抽搐让人不寒而栗。我们不知道她这是对病态分身的消失的欣慰还是对自我认知的绝望——认清自我后却迎来了死亡的恐惧。这么近,玛格特的身旁就是丈夫和自我的身份分身鲍尔;那么远,即使看似获得了正确的身份认知,玛格特也永远无法翻阅到隐匿的、无限的腐烂生活背后的真正存在,活跃的生活麇集于玛尔塔死亡的嘴角,这即是恐惧中的恐惧。
主观空间的外化处理还体现在法斯宾德对于场景的选择上。为了呈现出乡村生活的禁闭恐惧,法斯宾德将电影中的主要场景集中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玛格特与婆婆和小姑子住在同一座公寓里,她们可以毫不费力监视玛格特的行踪。小姑子在楼上监视玛格特的镜头很容易令人回想起[恐惧吞噬灵魂]中一个不以为然的邻居俯视那对不相配的恋人的场景。并且,全片出现过很多次没有给出动作发出者具体样貌的窗台窥视镜头,这种窥视的留白,可以被认为是法斯宾德的一种惯常,法斯宾德的电影经常以人们彼此监视与闲话的方式暗示他们社交生活的范围,而个人的自由总是被保守分子的成见摧毁殆尽。
·
這片也充滿法斯賓達的風格,除了一班老演員外,當中所要說的被生活迫瘋了和冷眼刻薄的批判亦不少,但減少了舞台效果而走向平實家庭式的格局描寫,有點令我想起卡斯特婆婆升天記,但當然沒後者的用力和悲慘,而這部較為輕手但不失當中的壓迫和不安,困局中亦沒有明顯的出路,可能是導演自身的投射,喜歡他的作品這部當然值一看
带两个娃很累,看镜子里的自己变形,精神面临崩溃。买个镇静药都这么困难。丈夫忙着考试,不怎么理睬自己,就投入老男人的怀抱。音乐白兰地。不被理解的人,才抑郁发疯。只有同样被压抑的人,才能理解她,比如卡里叔叔、鲍尔先生。拍出了一定高度。三星半
几个镜头中速的推进至人物面部,让人想起伯格曼的《假面》,敏感的困惑,绝望的困境。
你离我那么远。我有那么多的东西希望倾诉,于是只有沉默。
法斯宾德的影片总是从各个侧面诠释着女性情感的缺失与欲求,寂寞,以及由寂寞引起的心灵恐慌。《畏惧与恐惧》用扭曲的画面刻画人物内心的煎熬,镜子中犹如魅影一般的面孔是玛格特压抑得变形的精神状态,法斯宾德巧妙地用镜子意象来制造恐慌氛围,营造出神经质的恐慌背后潜伏的摄人魂魄的巨大杀伤力。
这个女人比维罗妮卡弗斯更晦涩,因而她的恐惧也更令人不安。当然,追究病理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怀孕、富贵病还是男女关系,在我看来,她的恐惧源于她丰富的爱——对人、对子女——与她所处荒芜冷酷世界的龃龉。
在同類型中的確拍的比較差。
变为母亲的女主仅是煮饭、扫地、照顾孩子、服务丈夫的机器,被婆婆约束成温顺无私奉献的妈妈,女主看镜子里母性的她觉得极其恐怖,那并不是真正的她。身处这情景,多次想向丈夫倾诉、交流,而他用忙工作来拒绝,得不到关爱的女主绝望了,寻找关爱她在找存在感,用酒精麻醉痛苦,用刀伤自己的身体痛处代替心理极大痛苦,只是都无任何作用。人跟他人,跟最亲的人无法彻底交流,很悲凉的一部电影。
疏离,寂寞,漂移,分裂。女主光彩照人,寂寞是一种病,爱情只是麻醉毒药,药效退了以后更寂寞。妹夫好帅,总觉得要跟妹夫发生点什么的。
7.4;salute to Alfred Hitchcock
镜头缓慢而悠闲,带有一定的紧张,配乐较为单一。作为一部心理惊惧片,总体上不如《蝴蝶梦》、《迷魂记》、《冷血惊魂》等经典。
就玩儿玛吉特卡斯腾森一人了.完美的小片.
母亲手部的情绪 扭动的视界 推镜时我感受到你的压力 一切从四处侵压到整个身体 只是一具瘦小的身躯 浴室镜中的两个自己 到底是谁呢 是能指?是个人?还是母亲? 放下电话露出笑容 瞬间黄黑焦燃灼烧如同在地狱中被惩罚或变成恶魔 男人又要去做自己的事不要打扰也毫不在乎女人了 注视中好想烈火将你燃烧 男人只有自己没有女人 爱是理所应当的中听话 笑都是没有力量以支撑的 优势上位者 你的日常 你怎懂蹊跷? 作为压迫者你也是被压迫者 可你意识不到女性的遭遇和本身的体制 统一至上个体靠边 女人更靠边 男性是猎手 他们的凝视将母亲化为欲望客体 女性的凝视将母亲化为被监视客体
法大導電影的結局永遠也頗堪玩味,意味深長,當觀眾以為女主角的精神病已經痊愈時,怪叔叔的自殺消息的確令電影蒙上一層宿命般的抑壓感,女主角的主觀視覺再次變成扭曲,正正隱喻着埋藏在女主角心底的恐懼感再次被喚醒,也代表我們永遠也走不出這個抑壓與被壓迫的社會和群眾間疏離的關係而衍生的心理扭曲,即使我們可逃得一時,但最終還是像被困在籠中的鳥兒一般,被冷酷與黑暗所籠罩--主觀視覺(女主角的扭曲視覺),第三身視角(怪叔叔),隱喻(女主在鏡像中的兩個面孔-精神分裂)。
其实我们多少都有点精神分裂~~~
u re 2 sensitive
连续看了Martha和这部之后,深感这个女主角的幸运。她瘦削和神经气质在法斯宾德的作品中很耀眼。如果Jeremy Irons和他合作,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对产后忧郁进行的模糊诠释。同样是已婚妇女的歇斯底里,有点类似卡萨维蒂的《醉酒的女人》,但也有些不同。法斯宾德是内景戏的大师,内景的镜头设计炉火纯青。
描摹心理不及波蘭斯基
作为一汉子,法斯宾德怎么能如此了解女人心理!我觉得女主估计就是我十年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