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期间以为有这么强大的演员阵容:陈宝国、 张丰毅 、王劲松 、张光北 、杜源 、 郑晓加持,以为又是一部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朱元璋》,结果失望透顶,槽点太多了,以下列举几个,仅供参考。
1:在父为子纲的年代,谁家子女敢直接摔父母的手上的饭碗?如果是个纨绔子弟就算了,可这个人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啊?
2:在君为臣纲,天地君亲师的年代,皇帝给臣下赐婚,你就算是不满意,当时拒绝就已经很劲爆了(毕竟确实有那么个有个性的臣下),但是你居然说这是你的鲜花插在皇帝的牛粪上?你是曹操还是董卓啊?如果是个白痴,没心眼的弱智就算了,一个这么能打仗的将军,能活到建国的将军,说得出这样的话?
3:开始前半集,哪两位将军来着,名字忘了,单独审一个女犯人,前元余孽,直接走上去碰人家肩膀是怎么一回事,那一瞬间我以为这女犯人是这个将军派遣进敌方的卧底呢?更夸张的来了!!!这个将军被女犯从鞋子里抽出手枪打死,咱不讨论那个时候有没有不用点火的火铳这种事(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就说,难道你们没听说过荆轲刺秦、鱼肠剑的故事吗?审讯前不严密搜身,至少也得拿个麻绳捆了再送来吧?莫非这是编剧的伏笔,军营里有前元内奸么?
4:记得毛泽东说过:“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然后在咱这部剧里,你们会看到一个天天挑灯夜读的朱棣以及会去抽背课文的朱元璋.........
后面看不下去了,老演员们你们要洁身自好,千万不要晚节不保啊!!!!!
前两天,冯绍峰、陈宝国等主演的《山河月明》终于在压箱底两年多之后播出,原本的80集被删掉了31集,开播第一天买的热搜,就让人产生了非常不妙的感觉。
“《山河月明》战争场面”
“《山河月明》戏骨云集”
“《山河月明》陈宝国张丰毅互怼”
我之前在评价《大明风华》、《鹤唳华亭》等所谓的大制作时,提过“精致的烂剧”这一说法。
所谓精致的烂剧,就是巧克力味的屎,表面上看特精致特唬人,服化道很烧钱,特效不五毛,市面上有点名气的老戏骨划拉一大堆,然后一本正经地演一个小学生文笔的烂故事。
很不幸,《山河月明》也是其中之一。
这片在立项时是占着重大历史题材的名额的,所以那些说不能以正剧的标准去要求这部剧的粉丝和水军可以退下了。
我就不多说那些不算太影响剧情的历史细节了,比如开篇蓝玉就在北征蒙古之战中追击王保保,而且还打输了,败绩传回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主帅,同时还想让朱棣娶徐达的大女儿徐妙云为正妃。
如果对历史不熟悉的话,不会觉得这部分剧情有什么问题,但是但凡看过点《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一整个无语住了。
蓝玉是什么人啊?天纵奇才,明朝的二代将星,光芒足可比拟徐达、常遇春。
历史上他在洪武五年为徐达中路军的先锋官,在野马川打败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游骑。
而洪武五年,朱棣才12岁,历史上他是在洪武九年,16岁时和徐达长女成婚的。
所以开篇蓝玉打的那是个什么败战?具体是在哪年发生的?只有编剧和导演知道了。
我明白,拍好历史正剧不是说要完全遵循史书来,《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也有很大一部分程度的虚构,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秉承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尊重历史大方向、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合理穿插戏剧化的细节,使史书上的寥寥几行字变得有血有肉。
比如你要拍武则天,可以为了好看,增加她的宫斗戏份,体现她是如何为了在残酷的后宫中生存下去,逐渐觉醒,并且生出对权力的渴望的,刘晓庆的那版《武则天》就是这么个思路。
但你不能打着拍武则天的旗号搞玛丽苏,把她塑造成圣母白莲花玛丽苏,所有坏事都是别人干的,她最后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捡了个大便宜,比如贾静雯和范冰冰拍的那两版武媚娘,这就是戏说,完全不能打着历史正剧的名头去这么胡搞。
但是《山河月明》就有那么离谱,多的不用说,在第一集的人物塑造上,就完全偏离了历史。
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什么人?性情冷酷、多疑暴戾,诛杀功臣,导致洪武朝官员人人自危,连他的儿子们都怕他怕得要死,连太子朱标的死因都和朱元璋有关。(民间流传已久的说法是为大臣求情被朱元璋训斥,惊惧投水而病逝。)
徐达又是什么人?虽一生战功彪炳,但为人谨慎,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朱元璋面前毕生恭敬谦卑,从来不居功自傲,因此才难得的在朱元璋对功臣的大清洗中得以善终。
只要掌握好这两人的性格特征,才能够拍出贴合史实的人物。
但是《山河月明》中的徐达,公然抗拒朱元璋的指婚,在朱元璋面前吹胡子瞪眼,不止话里话外看不上朱棣,还扯到了朱元璋当年的名声上……
居然说“你(朱元璋)当年在村里的名声,都要比他(朱棣)好不少”,还说如果自己长女嫁给朱棣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朱元璋和朱标听到徐达这些放肆的话还笑得跟村口的二傻子似的……
徐达,你真是嫌命长啊!
怪不得开篇第一集朱元璋就要赐你烧鹅了(野史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
现在的编剧和导演为了拍点所谓的搞笑互怼戏份,真是连基本法都不讲了。
当然了,肯定还会有很多无脑党说,哎呀你们这些读过点历史的人太烦了,什么正剧戏说,我不在乎那个,娱乐嘛,好看就行。
行,我也同意,毕竟当年我也是痴迷过《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所以我就来掰扯掰扯,如果我们不管历史,单从娱乐效果上评价,《山河月明》好不好看呢?
我只能说,很难看,是那种老套的难看。
因为它的主线剧情就是明朝何书桓周旋在两个女人之间要死要活的琼瑶大戏啊!
还是第一集,成毅扮演的少年朱棣就展现了自己的桀骜不驯、志向远大,具体表现为我翘课我爬树但是我背书很溜,我不服老爹的指婚,憧憬一份纯纯的爱情。
原先的《山河月明》有80集,之所以放出预告片两年多都没能播,播出前又被删了31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部打着正剧旗号的古偶剧花了很长的篇幅去描写朱棣追寻真爱的过程。
当然,历史上与朱棣鹣鲽情深的徐皇后必然不是他的真爱,为了制造戏剧效果,《山河月明》给朱棣安排了一位真爱白月光,是蒙古的公主,两人相爱相杀,想相守却不得,缠缠绵绵扯了80集。
为了这位蒙古白月光,朱棣是又抗婚,又逃婚,还想让她和徐皇后平起平坐当平妻……
脑洞之大,剧情之琼瑶,真是连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都要甘拜下风。
看现在的剧情发展,朱棣和徐妙云要走的是先婚后爱线,和蒙古白月光走的是相爱相杀线,言情剧的流量密码都被你妥妥拿捏了。
我就不明白了,每年有那么多言情小说还不够你们拍的,为什么连历史人物你们也都不放过啊?不给每个历史人物拍部恋爱戏你们就活不了了是吗?
就像历史上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一生才短短20多年,结果张若昀版的《霍去病》拍了整整70集。
活得不够长那就恋爱凑,男扮女装这种梗也必然少不了,从预告片上看还有三角恋的戏份。(这剧已经积压五年了,我寻思就埋了吧,别播了。)
我完全能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国产剧都被拍成了言情剧,因为想要写好历史戏或者职场戏对编剧的门槛要求太高了,它需要大量的阅读或者行业实践、调查做基础,没个三五年的基础功夫打底是会露怯的。
但是写恋爱戏就简单多了嘛!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看两部《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不就够抄一辈子的了嘛!
你看,这朱棣在两个女人之间左右为难的样子像极了何书桓,大庭广众之下怼自己老爹大呼我的爱情我做主,在宫里爬树,又抗旨又逃婚,还被打屁股的剧情,活脱脱就是一性转版小燕子嘛!
总之,处处都是旧梗,处处都是套路,播第一集就能让你猜到接下来十集剧情的那种。
如果实在是闲的没事干了,可以当电视背景音打发时间。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听听都觉得闹心的程度,因为《山河月明》的魔改触了我的两个雷区。
1、虚构白月光才是真爱
我深刻怀疑,我们影视圈的某些从业人员可能是有点绿帽癖在身上的,古代帝王和原配妻子伉俪情深的统共也没几个,其他广开后宫的你们爱怎么霍霍都行,就别瞎搞那几个有节操的了,但他们偏不。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间,他们要安排个隋朝公主当真爱;
乾隆和富察皇后之间,《如懿传》非要胡编说继后那拉氏才是乾隆青梅竹马的真爱;
朱棣和徐皇后之间更惨了,明明朱棣把蒙古人打的满地找牙,他们非要恶心他给他安排个蒙古公主当真爱。
要知道历史上朱棣一共9名子女,有7名都是徐皇后所生,婚后的前九年里,朱棣没有任何庶子庶女诞生,后来徐皇后不再生育,朱棣才有了两名庶子女。
徐皇后病逝之后,朱棣再未立后,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
就这还硬编个蒙古真爱给他,把徐皇后精彩的一生拍好了不比你这胡编乱造强?
2、把明军拍成侵略者
这点是最恶心的,第一集开头没几分钟,蓝玉俘虏了王保保的家眷,他要审问王保保的去向。
结果这部分剧情把北元皇室拍成坚贞不屈的革命志士,个个昂首挺胸,慷慨赴死,绝不招供。
而蓝玉则被拍成了进村的鬼子,一边喊着要坑杀老弱妇孺,一边还动手打女人,在北元革命志士光辉形象的映衬下,活脱脱变成了反面人物。
我就想问,这剧其实是明黑拍的吧?看到这种剧情是让我想给《大明风华》道歉的程度。
现在总说要注意民族团结,所以杨家将不能拍,岳飞不能拍,袁崇焕不能拍,整个宋朝历史处处是雷区,拍个《大宋宫词》都被删改的乱七八糟。
行,这我们忍了,照顾少数民族兄弟们的感情可以,但是因此就可以随意践踏汉族人民的感情了?
把保家卫国抵御外族侵略的汉族将领拍成侵略者,达成民族团结非要以贬损汉族历史、洗白游牧民族为代价吗?
说真的,我不理解。
我也永远不会接受这种历史观。
期待了三年,终于等来了这个删删减减的缝合怪一样德《山河月明》
看完了第一集,团结成分太大。
第一:战争主镜头是蒙古不是大明。感觉就是蒙古在抗击明军入侵。明军如日军一般残暴不择手段,突出了蒙古是北伐受害者。
第二:口型和台词不对,不知道修改了多少不团结的配音和画面。光一个“元人”就很出戏了,明明口型是“达子”。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团结大于天,删删减减31集,剩下的就是广电认可的主旋律。毕竟元明一家亲嘛,也要考虑蒙古族同胞的观剧感受。
一句话总结:剧组拍的是真的《江山纪》,电视上播的是假的《山河月明》。
历史上本是朱棣轻敌,中了铁铉诈降之计,然后报复诛族。 这剧为了洗白朱棣,改成白莲花朱棣合理诛族,把朱棣和铁铉设置为知心好友,然后朱棣被好友的狡诈欺骗了他纯甄无暇的信任。 最终,引得弹幕的无脑朱棣粉怒而喷铁铉。 剧组上下,为了一己之私,如此抹黑历史人物,不怕良心会痛吗? 今天可以用铁铉来衬托朱棣被迫杀人、被迫造反,明天是不是可以用岳飞,可以用包拯,可以用...
昨晚,历史剧《山河月明》开播,可惜只更了一集,感觉不够看!看陈宝国与张丰毅演对手戏,过瘾!
从叙事风格来看,该剧的确属于正剧,但剧情细节处亦庄亦谐,在严肃庄重的正剧氛围中,夹杂着轻松幽默的生活化气息,增添了追剧的趣味性。
例如,朱元璋要和徐达结儿女亲家这段戏,喜剧味道浓厚。朱元璋想让自己的第四子朱棣,娶徐达的长女徐妙云为妻,徐达眼一瞪,我家大女儿如花似玉,你那个老四什么德性,整天调皮捣蛋的,哪里配得上我的女儿,这整个就是一朵鲜花插在那个什么上嘛!
要放在真正的历史中,徐达和朱元璋虽为少年伙伴,多年知己好友,但既然朱元璋已经做了皇帝,而徐达又是一个为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开国功臣,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估计徐达是绝对不敢当面对朱元璋说的,更别提对皇上吹胡子瞪眼了。
不过电视剧嘛,总要加点料,让大家看得轻松一点,所以,这样来演绎也没什么大问题。
可是,第一集开篇就展现的“洪武北征”历史大事件,却真有点不符合历史了。虽说是历史剧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可这“洪武北征”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啊,生活细节可以变动,但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应该随意改编。
剧中,这次征讨漠北,以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为征北大将军,蓝玉另率一路人马征伐。
从时间线来看,这次北征应该是朱元璋组织的第二次北征。
虽然剧中没有出现明确的时间,但朱棣这时已被称为“燕王”,而他被封王是在洪武三年,所以,这次北伐一定是在洪武三年之后的。
再加上,剧中朱元璋要和徐达结亲,朱棣和徐达长女(剧中名字叫徐妙云)成婚是在洪武九年,所以据这两点推断,第一集中出现的北征漠北,时间应该是在洪武五年的第二次北征期间。
但是历史上,第二次北伐,徐达是主帅,李文忠是左副将军,冯胜是右副将军,徐达为中路军,李文忠为东路,冯胜为西路。这次战役中,徐达以蓝玉为先锋,先是大败扩廓帖木儿于土剌河(汉名“王保保”,剧中由张光北扮演)。后来,徐达轻敌冒进,被元军击败,被迫敛军守塞。
李文忠的东路军,也是由于轻装急进,与元将哈刺章激战数日,元军虽败退,但明军亦死伤严重。此战中属于无功无过,得失相当。
而冯胜的西路军获胜。
但在《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一开始竟然没有出征,李文忠变成了北征主帅。直到他战败,朱元璋召集众臣商议,太子朱标举荐徐达,李善长等众大臣附议,朱元璋这才决定让徐达领兵北征。
剧情这样安排,可能一是为了突出徐达的能干与功劳,二是引出朱棣与徐妙云的婚姻,三是为了展现朱元璋对李善长、胡惟庸等文臣的忌惮。
因为剧中,朱元璋和马皇后说,这次北征故意不让徐达去的,因为怕他功劳太大了,引起文臣的不满和弹劾,是保护老哥们徐达的意思。但是没想到李文忠不中用,还是得徐达去,那徐达要是战胜归来,不封王说不过去,封王,又怕李善长、刘伯温等一干文臣有意见。于是马皇后提议和徐达结亲,这才引出了朱棣和徐妙云的姻缘。
但没想到,朱元璋请徐达吃饭,代儿子求亲,徐达竟然嫌弃朱棣,不愿答应这门亲事。同时,朱棣也正在和各位兄弟一起谈论这件事情,朱棣态度坚决,不想娶徐妙云为妻。
这又完全不符合历史了。历史记载,朱棣和徐氏属于少年伉俪,在未成亲前就比较熟悉了,彼此应该都中意对方。因为徐达和朱元璋的好君臣关系,徐氏在结婚前,就在宫中侍奉了马皇后几年,马皇后和朱元璋都很喜欢这位天资聪颖、饱读诗书的“女诸生”,于是朱元璋找到徐达说,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结成了姻亲,你的大女儿那么好,我的第四子也气度不凡,不如让他们成亲吧。徐达自然是马上叩头谢恩,而不是像剧中所演那样,徐达还敢公然表示不愿意。
朱棣和徐氏成婚后,伉俪情深,一生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徐皇后一直是朱棣安稳的大后方和贤内助,而且不仅仅是贤内助,徐皇后还是一位有胆有识、机智过人的将门虎女,朱棣起兵举事,徐皇后也多方辅佐,出谋划策,堪称文武全才。
可是,《山河月明》第一集,朱棣一上来就表示不愿意娶徐妙云为妻。理由竟是,他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主。这样的思维和言语,也太现代了吧?
据说,接下来的剧情是,他逃婚去了军中,认识了一位蒙古公主,很明显,就是第一集中出现的,王保保的女儿博雅伦海别,于是,他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位蒙古公主。后来,虽然被迫和徐妙云成亲了,但是,海别一直都是他心中的“初恋白月光”。
天哪!这样的剧情也太狗血了吧?朱棣和徐氏明明是一对恩爱夫妻,为什么,非要给他们的关系里强加上一位第三者,就为了表现情节的曲折?或是觉得这样才有看点,有争议?
既然是历史正剧,这样的狗血情节,大可不必有!否则不就成了戏说了吗!
听说,《山河月明》原本拍了有80集,但现在被删减到了53集,删去的27集,听说有涉及到宫斗权谋的戏,也有涉及到朱棣和这位海别的情情爱爱的戏份。
要我说,删得好!既然是照着正剧拍,就不要搞什么节外生枝的狗血三角恋!历史剧的观众只想看历史剧情,不想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综合起来看,《山河月明》第一集的质感不错,演员演技都在线,陈宝国、张丰毅的对手戏更是精彩好看,生动自然。
少年朱棣的野心初显,军事才能有所展现;少年徐妙云将门虎女的风采也显露了一点点,教训弟弟肤浅没脑子;朱元璋这时候还没开始屠戮功臣,徐达和老朱还可以随意地聊聊家常;老朱去学堂上偷听先生训自己儿子,对四子朱棣的逃学不满,拿起金瓜不舍得打,让儿子背书,儿子轻松背下来后他又想反悔,展现出朱元璋在家庭中平和家常的一面。
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柏,这时还年纪幼小,看起来,他和四哥感情很好,这也为以后建文帝削藩,朱柏被迫自焚以证清白,朱棣由此气愤起兵埋下了伏笔。
但是,北征漠北和朱棣娶亲这两件事,不符合史实,令人觉得遗憾。
尤其是朱棣,让他和徐皇后顺利成亲,婚后一起专心搞事业就好了嘛,非要给他另加一条感情线,这点令我难以接受。
不错,拍历史剧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但朱棣娶徐妙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娶一个徐妙云,等于把徐达一家以及徐达麾下的势力,全都拉到了他的阵营,对他以后谋得皇位至关重要。而且,人家历史上明明就是一对恩爱夫妻呀,为什么非要画蛇添足地乱改呢?像这样的历史情节,根本不应该魔改好吧!
总之,看《山河月明》开篇第一集,有精彩也有遗憾,希望接下来的剧情能让我们满意。
希望戏说少一点,史实展现多一点。明朝初期有许多大事件可拍,每个大事件抽出来都能拍一部三十集的剧了,所以,完全没必要在主角的狗血爱情上浪费宝贵的片长时间,也让咱们观众看得别扭难受。(文/第一滴露珠)
我不知道是我智商堪忧呢,还是编剧XJB编,又或者是导演XJB拍,又或者是后期XJB剪呢,总之感觉没有追下去的必要,可惜了一众老戏骨。
第一集,人物介绍字幕时间敢不敢再短一点,字敢不敢再小一点,一个人物出现后,字幕那个小啊,一闪而过,每次都要后退暂停看下这人是谁,关键是还都是传了战服或朝服,导致后面谁是谁根本不知道,要不是有几个老戏骨,就真的脸盲了!
前一秒明显齐王妃根本就不会背叛蒙军,出卖军情,蓝玉还一直哔哔问个不停,这个蓝玉怕是傻子吧,下一秒齐王妃毫无征兆就成了一滩血水。第三集才知道原来蓝玉也是继承魏武遗风啊,放着公主不辱,非要齐王妃,笑死了。
接着就把公主押进来了,不用捆绑,不用搜身,直接干掉了蓝玉,这是在侮辱明军智商呢,还是侮辱观众智商。最后还当着敌军俘虏的面商谈情报,这编剧咋想的?
第二集忘了拍了啥,就记得徐达大女儿牛的很,啥都看的明白,而且军中啥事都能快速传递消息回来,连皇帝和朱棣说了啥,都知道,徐达家怕是养了大明第一批锦衣卫吧!
第三集就最搞笑了,刘伯温饰演的耿炳文放着齐王公子不要,留下那个时代的公主,咋想的,就算不知道齐王公子是谁,男丁我不放不就不行?前面耿炳文智商在线啊,怎么突然就侮辱刘伯温的智商呢?
还有吕布饰演的王保保也是搞笑,开始信守承诺,放了明军,还没过几秒,就要背信弃义,要斩杀耿炳文一行人,都啥逻辑,真心看不懂。
朱棣被贬为庶人,哈哈哈,这是我看过最大的笑话,号称历史正剧给我在这编历史是吧
第一集,剧作平淡。一开场就是战争大全景,这种开头很容易踩雷的。小女主立人设的事件是阻止父亲吃烤鸭(好像是烤鸭)。你不让吃就不让吃吧,干嘛要扔掉啊?太浪费了。事件选择非常不成功。还有就是,知道想突出帝王之“家”的感觉,但觉得烘托得有点过了。或者说,太突出帝王作为一个普通人,而非生杀予夺之人的身份了。没有平衡好,让人看着感觉整体氛围有点奇怪。————第二集,夜景外景打光色调有点奇怪,人物脸色青黑……朱棣被打40军棍那里,成毅演得一般(有一说一)。这部应该是在《长安诺》《琉璃》之前拍的吧?和《长安诺》里萧承煦被打棍、《琉璃》里情人咒发作差很多。有点好奇成毅是怎么练演技的了,进步速度好快
正剧幌子的烂剧比烂剧本身更令人厌恶
原声听着就是舒服!!!
好乱的剪辑
一集弃,等不到朱棣长大了…大明!大明啊!竟然把明史拍成个这…
这剧看最后十集就够了,前面稀碎全靠各位演技撑着,开始靖难以后又太赶,最后搁这放ppt,谁想看永乐盛世靠朱棣聊天就完成了啊……有一说一冯绍峰演得确实不错,朱棣和夏原吉的君臣际遇也是亮点。
冯绍峰出现的时候,我的眉头皱起来了,颖儿出场的时候,我的嘴都撇下去了……少年朱棣不大行,轻浮,但不嘻嘻哈哈的时候凑合能看,比某人肿泡泡的脸好多了。少年徐妙云虽然脸歪,但是长相很有智力感,比某人夏冬春半永久的感觉更像皇后。一颗星加给老戏骨们,陪着晚辈谈恋爱的你们辛苦了。看到十集,后面的看不看两可了。片头曲后半部分直接用了纂修元史的苏州人高启所写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的上半阕,这是我对此剧评价最高的一点。诗意如日升海上,光辉灿烂又充满希望。可惜如此高才下场极惨,以至于用他的诗来做明朝的颂歌令我愤怒。喜欢古诗、热爱南京的人不要错过这首诗。
上一次看給中國皇帝歌功頌德的劇是在二十來年前……fengfeng!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片頭曲很好,編劇太差,頭重腳輕,青少年時代的廢篇竟佔了前四分之一,匪夷所思。但有道是「情歌中精選最優美那一段」,全劇看完還是記取一些亮點:朱標撚髭,景隆微笑,譚淵朱柏楊榮一閃而過的美貌,朱棣馬上少年過以及——「夏原吉愛我」!!!
朱棣白月光是徐后……他们伉俪情深……编剧你为什么非要加个莫名其妙蒙古白月光?????
一个国家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拍不好,你指望观众给你什么反馈呢?
成毅的少年朱棣超出我的预期
时至今日,其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却不敢说出来:“中国历史剧已死”过去的历史剧看完,总让人忍不住去啧啧回味,意犹未尽,若有所思、受益匪浅。纵然是最粗糙的条件下,却是最用心的雕琢和打磨。现在的历史剧服装、道具、化妆、特效是越来越好,就像一碗牛肉面,佐料越来越多,包装越来越精美,门店广告牌越来越大,但是吃起来,却不是那个味儿……过去的历史剧可以去上升到学术论文,专题讲座,人生哲理的高度高山仰止,现在的这些东西,当做吃饭或者拉屎时候打发时间的东西就行了。
高希希,不愧是你,怪不得要被剪,篡改历史啊,作为一部打磨了这么多年的正剧,丢不丢人,服化道什么玩意儿,明朝将领紫花罩甲这样?士兵用两汉两当甲?你家明朝制式军刀长那样?你家铜锤跟个大金瓜一样? 蓝玉跟个大傻子一样?王保保最辉煌一战赢的跟弱智一样?除了徐达其他战将都是二百五?神话徐达是后面救场才打不过王保保?经历战火的几个王爷都像傻傻的富二代?朱棣1380就番1382朱元璋设锦衣卫,让朱棣当锦衣卫指挥使?一个王爵在公爵面前跟孙子似的?知不知道徐达活得久是因为他懂事儿,阿猫阿狗都和王爷装杯?这不历史虚无主义么?!知道现在女性观众多,但也没有必要为了勾住某些观众这么下作吧,凸显徐皇后把朱棣设计成一个傻子,听了老婆话平时才会做事?没有徐朱棣啥都不行?他是傻子能打大规模战役打明白?高希希,你想表达啥?
无耻啊,给建文帝泼脏水
所有人的演技都能get,全员都原声台词这点就很可。陈宝国、张丰毅、王姬这几位老戏骨演技没得说,何晟铭将太子朱标的沉稳内敛演绎的到位,成毅演的少年朱棣很惊喜,小妙云的台词力感觉一般,不过目前来说节奏和氛围都还不错,期待后面的剧情~
国内的编导对古装历史剧安排异域“白月光” 有着蜜汁 执念
改编可以,但不要胡编。徐达这样行事说话,100张免死铁券都不够用。一个皇子逃婚,一个大臣说要皇子做上门女婿。这不仅仅是不尊重历史了,而是不尊重基本逻辑和智商。白瞎了一众老戏骨。
很久不看国产剧了,群魔乱舞实在辣眼睛。好不容易看到个剧照,看着象模象样。什么陈宝国,张丰毅,王姬,王庆祥,王劲松,使劲往上堆人。看上去服化道精良,拍摄手法成熟,讲究。心想就看看吧,也许还行呢。结果,好么,前三集少年朱棣逃婚,不愿意娶徐达的女儿,跑去蒙古军阵上看上了被俘的蒙古公主。我就想不明白了,明成祖朱棣和蒙古人死磕了一辈子,都是因为没娶成蒙古公主呗?后边更离了大谱的,朱允炆得位不正。那是老朱重八同志亲自指定的皇太孙你们知道吗?这么瞎编,你们良心不疼吗?还有亲王的妃子当间谍。你以为你是马亲王呢,这样的剧情都写得出来。半夜的气得睡不着了。回头翻了一下才发现,这么些老戏骨就是演个开头,后头的主角是冯绍峰和颖儿。好吧,是我大意了。可我花五块钱买了一个月优酷轻享会员,这钱找谁退去……
真的好意思说这玩意儿是历史剧吗?别祸祸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