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别孩子久了,返回家后,态度迥异,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有没有理由怀疑这是不是原先的父母呢,当然有权利。何况妈妈回来满脸绑着绷带,只能看见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及其背后的冷酷。卢卡斯与伊利亚斯,就是这样一对双胞胎。他们居住在维也纳乡下空旷的大宅里,很是寂寞。他们日思夜想盼望回来的妈妈,跟以前大不一样,性情大变。
房子所有的窗帘都被拉上,不许他俩发出任何声响,不许从野外捉来小虫小动物回家,一句话:不许他俩乱说乱动。这哪是我们的妈妈呀。原先的妈妈多么的慈爱可亲,哪有这么多不合理地约束,这简直就是拘禁。
饱受呵斥与挨打之余,他们想到这肯定不是我们的妈咪,她跟以前的气味不一样,瞳孔的顔色也不一样,脸上的那颗痣似乎也不一样,是的是的,我们要从这恶妇的嘴中找到妈咪在哪里。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
这个妈妈绷带拆掉之余,也就是她受苦之日。小哥俩在她熟睡之际,用千层胶带死死绑定了她的双手双脚。戳她整容过后的脸庞,那颗痣虽然还在,一定是冒充妈咪整上去的,再扒开她的眼睛看看到底是什么色,似乎不是棕色,她辩称说那是因为我取下了隐形眼镜。
任她“哇哇”惨叫,他们就是要一一求证。哪怕最后,卢卡斯问她伊利亚斯最喜欢什么歌,她颤抖地说“晚安,晚安”,倒遭来更大的折磨,嘴巴捣烂出血。她的哀求哭诉终是无用功,哥俩似乎也犹豫过,但对掐过后,仍执着坚定,也要把真相追究下去:“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告诉我们”。
让她证明她妈是我妈,是中国当今现实一大怪。需要证明的证明,在这也一样,让她证明她是我们的妈妈,怎么证明呢。她哭泣地说我以后不再打骂你们,我会为你们做早餐,但就是没用啊,哥俩中了魔似地要她证明她就是原来那个妈咪。
即便中途红十字会的人前来劝捐,他俩也给糊弄过去,这也反应了来访人员的疏忽与大意,任她拼命喊“救命”也无济于事,最后还落得火刑,人没了,房子也没了,哥俩在绿林中守候着妈妈的来临,可这终究只不过是魔障的幻影而已。
前后的妈妈不一致,即遭来如此横厄之灾,那做父母的或者说每一个人是不是得考虑,我们的言行是否前后一致,不要让人感到突兀或不可理喻,以至疏离或至痛下杀手,不可挽回。尤其对心性不定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们,家长更不要想当然。
本来一个妈妈遇到意外事故,做了整形修复手术,回到家需要静养,需要安静,怕见人怕见光,偶尔有所歇斯底里,也都是正常的事,可在孩子的眼里,他们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作母亲的就该天然地爱护着孩子,更不可动辄打骂训斥。性情大变的结果只会导致恶果。
以前的妈妈或是太温柔了,事后的妈妈又太严酷,怎不让小兄弟俩胡乱猜想呢,本来悲剧可以避免,却让不幸发生。片头动听的《晚安,晚安》歌声,与片中拷问妈妈后哥俩的合唱声音相映照,“你是否数得清,那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你是否数得清,那悬挂在无际中的乌云?噢,上帝守护着一切,他看着你,深爱着你……”
奥地利导演维罗尼卡·弗兰茨执导的这部《晚安妈咪》(2014),似乎在提醒我们,因为亲子关系的疏忽和冷落,现实中发生的这些悲剧,难道还少吗。现实的中国因为亲子关系疏远,少年犯罪的趋势越来越多,年岁也越来越小,但并未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和全社会的警觉,其实,这并非只是个人或单个家庭的悲剧,也是全社会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思。
2015、8、12
够诡异,闪灵之后最令人印象深刻双胞胎。
3.5 funny game in a sixth sense...
小朋友长得很好看所以给三星
如果看过《蔷花红莲》那情节基本就没啥看头了,但奥地利的艺术美感非常值得一看,房屋设计、装潢、镜头运用,都让人印象深刻。
走极简风格的心理惊悚片,用小细节铺垫下了不少悬念,比如母亲嘴里俩双胞胎男孩的名字,随着剧情的发展各种混淆视听,然后一步步走上北欧冷暴力片的路线,各种让人不忍直视的残忍桥段,导演在掌控情绪方面很厉害,最后真相的反转非常的强力出人意料,原因越想越悲伤,真相也越来越残酷。★★★
「Where is our mom?」「What is Lucas doing? → I can't see him!」
拍的很漂亮的极简主义北欧恐怖片儿,互扇耳光那幕瞬间穿越恶童日记,不过跟那部也有很大差距,结局的套路真是很老.........什么死都不能剧透!这电影完全在于氛围营造好吗。
什么鬼,这么点破事演了一个半小时,字幕没出就看出来是什么梗了,9岁小孩编得那么残暴没道理。还有我不信妈妈被绑起来和儿子交流不会说一点母子俩才知道的私房话来说服孩子我是你妈。
诡异且残酷
晚安妈咪 Ich seh, Ich seh
看完郁闷,和伊甸湖的小孩有的一拼
一开始就猜到设的梗了,最后也证明果然是,尽管字幕前面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译错。其实片子也拍得很明显,只能说欣赏一下整体的阴冷画面(森林里全祼是怎样,就只是增加气氛的是吧),到后面的逼问简直就是为重口而重口了。至于母亲为什么整容,我的理解应该是意外导致母亲没死但受重伤所以才这样吧。
好好弄的话至少可以多出一星⋯⋯
影片的压抑诡异感也许并不是故弄玄虚。这种压抑感来源于电影一直在把观众拉进那个久违的孩子的视角看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父亲的缺失,兄弟的早逝,母亲的创伤,整容手术,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同时发生却不可以同时接受。尤其是最为直观的整容手术,看在一个孩子的眼里多么怪异惊奇。
双胞胎找妈妈,鱼缸死猫,剖腹蟑螂,林中变脸,极简风格的心理惊悚。镜头感,影调,场景调度,剪辑很好的形成了系统的形式感。奥地利电影,导演名不见经传,调度运镜气氛和节奏的把握非常纯熟。烂俗惊悚恐怖片太多,优秀的难得一见。
因为境遇不顺就虐待孩子的母亲惨遭孩子的虐待报复......这精分的孩子简直就是披着天使外皮的魔鬼!
波兰斯基的徒子徒孙
为了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用这么恶心的噱头来表现 简直恶心到极点。而且审问那段根本经不起推敲。
奥地利版真正的【我杀了我妈妈】,真正想说的与我杀了我妈妈无异,但充满着西北欧电影的冷暴力与极简主义,冷峻的CUlt感,超爱。
原来是可怕小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