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鼎斋无机客
考德维纳·史密斯再发现奖
在欧美的各大科幻奖项中,考德维纳·史密斯再发现奖显得格外突出,因为它只授予给早已过世的作家。这个以美国作家保罗·麦隆·安东尼·兰巴格(1913- 1966)写作科幻作品时使用的笔名考德维纳·史密斯冠名的奖项,建立于2001年,首届奖颁发给了Olaf Stapledon(1886-1950),之后几年的的获奖者分别是R.A.拉夫蒂(1914-2002)[大陆译介了作品《Eurema's Dam》]、Edgar Pangborn(1909-1976)、Henry Kuttner(1914-1958)和C.L. Moore(1911-1987)夫妇、Leigh Brackett(1915-1978)。奖项的“再发现”之意,正是要回望尘封的历史,发现被人忽视的科幻作家(当然譬如Olaf Stapledon被称为科幻作家并不妥当,他是创作了一部乌托邦作品)。
本年度(实际是2006年,但宣布是在2007年)的考德维纳·史密斯再发现奖,颁发给了Daniel Francis Galouye (1920-1976).
丹尼尔·弗朗西斯·伽洛耶在二战时期从军,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为低品位的小说杂志创作了大量短篇,虽然作品刊登的地方并不入流,但伽洛耶还是拥有一批拥趸。伽洛耶一生共创作了五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小说却因为电影而出名。
伽洛耶出版于1964年的长篇小说《三重模拟》(Simulacron-3),是科幻文学史上首度描写 “虚拟现实”题材的小说,在小说里科学家为了研究市场营销,在电脑里通过虚拟现实建造了一座“虚拟城市”,里面的电子人对此浑然不觉,只有一个个体觉察到了真相;但小说的高明之处在于“三重模拟”之意,主角最后发现自己以为是现实的世界也是另一个世界的“虚拟现实”。这部小说对包括《黑客帝国》在内的电影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小说本身也曾在1973年和1999年两度被搬上银幕,而1999年的这个电影版本,即是不少朋友都看过的《第十三层楼》( The Thirteen Floor ).
科幻界对伽洛耶的才华有着迟到的认可,普遍认为假如他不是一直蛰居在新奥尔良,而是到当时美国的科幻文学中心纽约,他的创作会被更多的人注意到,他本人也会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http://content.answers.com/main/content/wp/en/b/b7/Galouye.jpghttp://images.amazon.com/images/P/B000063BZS.01.LZZZZZZZ.jpghttp://www.lovefilm.com/lovefilm/images/products/7/2467-large.jpg经朋友推荐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感觉这电影的构思跟《黑客帝国》有异曲同工之妙。ps.片子竟然跟《黑》是同一年上映的😳
看完电影不禁想起一个问题: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可能也有很多人对于这问题也是不解,其实并非如此,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在各个领域的突破、创新与发展,原因恰恰是要寻求对于未知问题的解答。而正因为我们对于这些问题不断的探索,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对于许多知识的掌握与领悟。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完全是一部称职的科幻片。这部电影相对于《黑客帝国》来说,没有特别宏大的世界观和特效场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制作精良,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是该类型科幻片中的经典,不逊色于《黑客帝国》。
科幻类型片发展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幻片正偏离正道愈行愈远。现今的许多科幻片(姑且称之为科幻片),凭借高额成本堆砌出了炫目的特效与明星效应一定程度上使我们获得了很不错的视听享受,但之后呢,我们又获得了什么呢?也是这样的伪科幻电影充斥科幻市场,令科幻电影大军几近变质。
科幻片诞生之初,其灵魂便是科学的构思与深刻的寓意,离开两者,科幻不成科幻,如世界上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法国人大胆的想象力与幽默感展露无遗,具有一种开山之作的意味。
而看看我们的《机器侠》、《未来警察》,我看完有种想哭的冲动,这是科幻片吗?这明明是特效动作片嘛!这样的没有科学构思与深刻寓意的片子,实在冠不上“科幻”二字。
而本人看了《异次元骇客》后,一下子有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味道。《异次元骇客》有种庄周梦蝶的气息,真实与虚幻交错更替,真实中带有虚幻,虚幻中带着真实,虚幻中甚至还带着深一层的虚幻,其中的更替纽带便是虚拟人物与其创造者。
当影片结局以2024年的情景屏幕关闭的形式结束,我们不得不猜想,2024年的那一切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另一层的虚幻。
本人觉得我们不该讨论针对本片讨论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因为那并不是电影本身所要告诉我们的,其实,分清真实与虚幻并不重要,重要提示在于虚拟出来的警察那有力的一枪:“不要再来打扰我们!”
只有相信自己的真实,这才是真正的真实。
一直以来,我们都怀疑甚至相信是不是有一只如上帝般无形的手,创造了宇宙,生命与拥有智慧的人类,然后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在他出生的那一刻,甚至在遥远的宇宙诞生初期,就已然注定?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给了一个梦幻般的假设解,人类自己就是造物主,宇宙,生命,甚至是拥有智慧的意识都可由一堆电子线路堆积起来。同时,导演的意识化身为邪恶的老头,导演了这部超级内涵片!!!
三层世界的设定,姑且名为未来世界,中间世界与虚拟世界,其实很有意义,一是把上帝这个造物主的角色拉下神坛,二是让观众更身临其境地思考,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是也是未来的人,或者更高级的智慧生命用“超级计算机”所搭建的?
但是电影却暴露出一个巨大的问题:当中间世界男主角们得知自己创造的虚拟世界中的人物是如此的真实时,惊讶不已,说明他们计划中并没有预期能产生这么多活生生的人性,毕竟,那一堆元器件与规则都是死的,人性是绝对凌驾于有穷规则之上的生命;后来,当男主角问未来世界的珍妮小姐关于他们那一层“中间世界”的事情,她回答说有很多个这种虚拟的中间世界,但只有他们这个中间世界又创造了下一层的虚拟世界。这里都略过了创造意识这一惊人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当代最大的人工智能障碍便是让机器人产生独立的意识,能够意识到“我”,这个貌似不可能的目标在片中虚拟世界没有得到一番精彩的解释,只是一带而过,让人觉得遗憾。
如若只是表达得知真相后那种绝望,那也没有什么好拍的,导演但又引入爱情这个BUG,让未来世界中的女主爱上中间世界的男主,通过意识对换过程中真实意识在虚拟世界的死亡来让中间世界的男主顺利穿越到未来世界,成为最真实的人,而不是电子元件。这个爱情对于女主角来说来得有点奇幻,像极了漫画迷们爱上日本动漫中的男主女角,而片中男主角一直在强调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应该就是被上层世界的人侵入后意识发生重叠的后遗症,于是中间世界的男主角爱上女主角比较自然。
终于要讲到邪恶的老头了,片中有一点,就是没有交待老头怎么得知的还有上一层世界?肯定是从自己设计的虚拟系统中得到了一些启发,而且还被未来世界的男主角发现自己知道了真相。于是有可能是,老头自己有过被侵入的经历:或结合自己侵入虚拟系统中书店老头的过程,突然想通,也去到世界的边缘去验证发现果然也处于虚拟的系统,或者是因为侵入的次数太多太久,未来世界老头与中间世界的老头的意识发生重叠,共享了部分记忆,直接就知道了这个残酷事实。如果老头没有被侵入过,那他只有直接因为边界上的设定而突发奇想,结果证实自己也是被虚拟出来的,这个可能性最低,靠爱因斯坦般的智商,靠中百万大奖般的概率,靠仁慈如女娲,如佛祖般的天意!
除了世界观上的一些奇思妙想,导演还不忘展现人性的不同侧面,未来世界的男主角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却藏着暴力血腥的一面,喜欢到中间世界以杀人为乐,这个内隐的人格越来越影响原本的他,导致女主的移情;中间世界的老头是一个有名的科学家与实业家,在人前受到万分敬仰,但却喜欢跑到自己设计的虚拟世界中去寻欢作乐。
忽然我就有这么一个特别邪恶的想法:未来世界的老头,是一个色老头,而且有恋女的倾向,不过一直隐藏得很好。女主角说过,未来世界有数以上千个中间世界的模拟,却只有一个中间世界创造出了相对真实的虚拟世界。为什么只有一个世界,他们这个世界有什么特殊?就是因为这个老头,他不时侵入中间世界的老头,利用未来世界的科技,给这个老头以爱因斯坦般的灵感,使他发明了半导体,创立了宏大的晶体帝国,最后更是建造了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有他自己,有他未来世界的女儿,有他的得力助手们。于是,好色的老头梦想成真了,在那个世界他可以用钱砸开大多数女人的裙摆。事实上,电影中有很多细节都十分支持这样一个邪恶的思路:
1.中间世界,当男主角听说老头经常进虚拟系统时感到十分疑惑,身为设计师与技术工程师的他们都还没有试验过,老头却驾轻就熟般去过多次,一点都不符合原来老头的性格,最后在虚拟世界中听闻老头经常玩女人的事情,更是惊得不可思议,说明原来的老头根本就不好这一口,甚至可能是终身未娶,注意,是可能。
2.以中间世界的科技发展水平,大多数人,包括那个警探都对这样真实的虚拟系统表示怀疑,说明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但科学是严谨的,它不会承认奇迹的存在,很可能就是未来世界的老头对这个中间世界输出了超然的科技
3.中间世界的老头很可能因有被侵入的经历,有时会失忆,又经常发生意识重叠,所以才发现那个惊世秘密。所以第一幕时,老头已经不是原来纯真的老头了,是被污染的老头了,他找了女人之后,选择写下这个惊世秘密,交给酒保,想让自己信任的助手知道真相。
4.中间世界的老头根本不认识中间世界的女主角,而在第一幕的虚拟世界中,女主角却暴露地躺在床上,老头给钱时看她的眼神有欲望,有慈爱,也有一丝愧疚。
5.有人说躺床上根本跟女主角不是一个人,好吧,就算不是,当男主角去找虚拟世界中的女主角碧姬时,跟她说跟老头有关,她暗示说去找亚斯敦,就是经常给老头介绍女人的酒保,可见老头也上过碧姬。
综上几点,对这个幕后最大的BOSS,导演已给出了足够的暗示,最后那未来世界的老头那个邪恶的微笑也让人起鸡皮疙瘩。
你虚拟的人生,就是别人的生活。立意不错,情节浅了。突然发现好多科幻电影都沿袭了这层创意——黑客、盗梦、源代码...
概念先行,deja vu,造物主与被造物,虚拟现实,意识上传,模拟错乱,时空机器,闭环轮回,存在主义,自由意志危机,AI意识觉醒,复古未来主义,高次元压缩,记忆篡改,人类的特殊性,潜意识探索…… 这种mind fuck主题永远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不要让边界存在,做成循环的结构,往任何方向一直走下去都会回到原点,嗯……就像是地球一样……
此片和【骇客帝国】是很相似,同是现实和超智能的虚拟世界间的故事,为何【骇客帝国】这么成功而此片却如此无闻,除了【骇客帝国】融入了视觉特效和武打动作等感官刺激而此片只是靠剧情吸引人的差别外,主旨立意也有关系…… movie.douban.com/review/4738016/
其实这个片子的概念很像盗梦空间,只是当年木有红。。。
和黑客帝国同时期的片子,但这部好懂得多了。P.S.原来那句:“在未遇见你之前,我已爱上你。”和阿凡达那个心灵传输都是出自这里啊!
豆瓣上有三部叫这个名字的电影,用的是一张图!很想知道88年的此片讲的是啥~如果故事情节很像的话,那编剧可真有想像力!你确定你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你确定你不是一段程序或电路?
柏拉图说: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假如这个世界原来就是虚假的,假如一切早就存在了,会怎样?《异次元骇客》预示了这种诱人但可怕的可能性。影片指出了人类可悲又可怜的心灵状态,总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支配者,不惜以操纵别人的生活作为代价。而最明智者也成了最可悲者,当你在同类中走的更远,当你扩大眼光,发现这个世界的局限性与生存的虚假性时,你就成了最可怜的人。生存就是这样荒诞与悲哀,而最大的悲哀在于:了解真相的人太少了。我思故我在。但谁知道呢?也许世俗的幸福,正是来自无知。
说得深沉一点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神上身,高科技神打……
别一看见层套层的就比作盗梦,看见虚拟世界就黑客帝国,那点见识,设定明明是像X接触好吧,但是人家还有原著,博尔赫斯。女主长得非常复古啊!科幻爱情片在我这儿的起评分还是是很高的。
看完这部电影,立刻有很多同学开始善待NPC了= =
开篇即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或许我思考,站在高于普通人的位置上看世界获得的感悟反而成为了最可悲的人,即若得知自己的人生是在别人的手中操纵,生活的虚拟和真是不再容易辨别的出,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最快乐的人莫过于少点智慧和思考罢。十几年前的片却超越了现在太多科幻片,比异次元更棒。
我还以为是无限循环。。。
十年前的片子了……很强大……《骇客帝国》《盗梦空间》的前身之一
算是很早期的抛出了“似曾相识”的某种假设,同时提出了VR和AI结合的反噬悖论,还非常出彩的展示了VR中AR和数据交界的震撼画面。概念先行,比《黑客帝国》更朋克,比《盗梦空间》更前瞻,比《西部世界》更实际。只是论细节和格局都比这些后者略逊一筹,比如VR世界的时间居然是线性的,使用者居然无法指定某个非年份以外的具体时间节点进入,以及对于哲学思考的部分较少。不过电影所预言的这项真虚拟现实技术在影片设定的2024年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只是不存在替代只是较为真实的程序,拭目以待。
柏拉图的“理念说”最佳诠释。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自以为正在征服大自然改造世界操纵他人的同时,焉知自己的世界又不过是他人的一道线路一场梦境?8.5( 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移魂都市)
最后那个镜头表达的意义很隐晦。想了会儿才明白过来。有点儿意思
概念不错。只不过还是简单了一丢丢。蛮好看
“他离真相越来越近了……近到窒息…… ”琼瑶么= =豆瓣简介真是越来越雷人了……
这片应该叫《未来谋杀及离婚指南》,有了这种技术以后,都不需要离婚了,看老公不爽了,就虚拟一个好的,然后把现在的老公带进虚拟软件里干掉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