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饭店》用五个完全不同的主要人物,三条彼此交错的故事线,展现出社会上不同的人和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影片中,芭蕾舞演员与男爵的故事让人为之动容,格鲁辛斯卡亚在遇见男爵前后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状态,形成强烈的对比,她与男爵相爱后自我燃烧般的欣喜与狂热,衬托出她用爱情填补空虚却终将失去的可悲。 格鲁辛斯卡亚的出场是由女佣出房间提醒男爵和克林格雷说话轻一些而引出的,那句“夫人正在睡觉”,加上摄影机跟进房间后所拍摄到的华丽布置,女佣轻手轻脚的动作,都在述说着床上女人在身份和事业上拥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场景是昏暗的,但女人的身上有打光,白色的光线,没有温度,暗示着格鲁辛斯卡亚内心的无助孤独。然后她醒了,开始说话,疲惫的语气,伴随着舒缓哀伤的音乐,整一段内容,嘉宝表演出的肢体动作是用力而偏狂的,一直在皱眉头,一直在叹气,体现出角色无处发泄的挣扎,她虽声名未退,可事业已陷入停顿,迷茫而焦虑着。 遇见男爵是人物形象的转折,起初格鲁辛斯卡亚赶走了身边所有人准备完全放弃,这里有两个镜头让我印象很深:一是格鲁辛斯卡亚穿着纯白的芭蕾舞服坐在完全的黑暗之中,慢慢脱下自己的芭蕾舞鞋,那片黑暗就像她无人体谅的内心世界,只有她一个人舔舐伤口;另一个是一段演员脸部的特写,镜头通过放大让整个屏幕被面部表情的悲哀所覆盖,这是角色决定去自杀的倾诉与独白。但后来男爵出现了,当男爵夸她漂亮的时候,格鲁辛斯卡亚第一次笑了,虽然这个笑带着泪水,带着委屈,但她是高兴的,她终于找到一个人可以诉说内心的痛苦了。 第二天早上,格鲁辛斯卡亚完全成为了另外一个人,她和男爵坐在窗前的沙发上,窗户是打开的,就像格鲁辛斯卡亚打开的心扉,仿佛可以闻到外界清新的空气。她和男爵身上的光模拟着完完全全从窗外照进来的阳光,光线是柔和的,给人希望光明。格鲁辛斯卡亚穿着浅色的充满少女感的衣裙,她会小跑着过去开门,风吹动她纱制的衣袖,使她像一只自由而欢快的蝴蝶,她也会坐着看向窗外,晃荡着两只脚,伴随着女佣进门时哼唱的浪漫曲调,美好的新生活开始了。 此后嘉宝对格鲁辛斯卡亚的诠释是一个一直笑着,走路时蹦跳的,身形无比轻快的女孩,出门和男爵一起嬉笑,围着旋转门转出去、转进来,再转出去,她对周边人的态度也不在抗拒,和谁都可以热情的聊天,还诉说自己的创作灵感。与其说男爵给了她爱情,不如说男爵让她觉得生活有了意义,给了她安全感,她的事业,她的每一天又可以是狂热的,燃烧的。 男爵死的时候,格鲁辛斯卡亚并不知道,她有一段感觉酒店里很安静,像葬礼般哀伤的台词,但当女佣提到维也纳,提到之后的生活她表情瞬间又生动了起来,和前一个晚上的冰冷不同的是,酒店落地灯的光,一直在格鲁辛斯卡亚身后,照亮了她的轮廓,给她天使一般的美丽,这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男爵的存在,让她对未来万分期待。 男爵死了,她的希望终将落空,遇见男爵前后的落差,让他们的故事更加显得伤感,没有人愿意去想象,格鲁辛斯卡亚发现男爵死后会是怎样的悲痛,她的未来又会怎样,大家都不愿她变回原来的样子。影片最后,格鲁辛斯卡亚看着天,她笑着说自己看到了阳光,说要有个客人。导演最终没有展现她得知真相的反应,但正是因为她满怀期望的样子,使这个悲伤的故事,余味悠长。
这部电影讲了发生在柏林大饭店的事情。一开始各色人物登场,入住大饭店,表面风光亮丽,却为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埋下伏笔。医生、男爵、大老板、小员工、芭蕾舞明星、速记员、侍者、小黑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的事儿,相遇碰撞在一起,发生了不一样的反应:有人相爱、有人仇恨、有人坐牢、有人旅行,还有狗失去了主人。
可能没有到那个年纪还没有经历太多,对每个人的发生了的事情没有太多感慨,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总有诸多个节点在慢慢串联着,未来某一天回头看,才能恍然大悟。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饭店,人来人往,没发生过任何事,但你我他她它发生了。
①大饭店,人来人往,没有任何事发生
②大饭店,永远一样,人来人往,没发生过任何事
虽然出场人物很多,但还是有落魄贵族和女演员做主线串联起了全部故事。而整个故事,说的也不是什么人生如寄,在我看来它就是在说钱有多混蛋。因为钱,小职员劳苦一生到最后因为得绝症才敢来酒店住几天。酒店算什么东西,什么东西能比人值钱?但还真是有,这酒店就是比人值钱。也是因为钱,大商人被迫撒谎,情急杀人;因为钱,贵族落魄成小偷,面对爱情连张车票都买不起;因为钱,小打字员一天只吃一顿饭;看起来只有女明星不缺钱,但她同样受到制约:她的经纪人需要钱。钱钱钱,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晚睡不自由。有钱底层变富豪,没钱君子成小偷。
故事不算太出色,结构生硬。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大片儿有匹配上的低级错误,是那时候胶片太贵了?
6。大饭店里来去匆匆,嘉宝和克劳馥整片竟然没见过面
嘉宝在本片中做作的表演真令人直起鸡皮疙瘩。。。幸而剧情在后半段急转直下,男爵的结局,以及垂死的小职员和小打字员一起去往巴黎的剧情拯救了整部影片。。。
In grand hotel, people come; people go. Nothing have ever happened (just like the way life always remains). 另外,爱情力量真那么大么?真嫉妒。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感觉到。
2014年《布达佩斯大饭店》没拿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1932年《大饭店》拿到了,而且只提名一项最佳影片就获奖了!……听到因《2001太空漫游》而熟悉的《蓝色多瑙河》配乐惊喜刚过,没想到电影接下来还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因周杰伦的《琴伤》而耳闻、话说《雏菊》也用来当配乐过)……Grand hotel, always the same. People come, people go. Nothing have happened. 大饭店,总是一样。人来人往,一切如常。—— 《大饭店》这部电影,如果前后看两遍,就可以发现电影里有很多前后呼应的细节设置。
故事在后来的《柏林饭店》(Hotel Berlin)和《琼楼风月》(Weekend at the Waldorf)中再度出现,并被改编成百老汇歌舞剧
人来人往,不管是在哪儿都会有大饭店的。
all-star film,前一分钟女人还在为所爱男爵的死而伤心难过,后一分钟却因另一个有钱的男人而破涕为笑,"Grand hotel, always the same, people come, poeple go, nothing has ever happened.”
Worth every claim as an Oscar best picture! Saw it on the plane to Paris.
不看到最后不知道是悲剧,所谓“grand hotel”,翻译成“人生如寄”最贴切。
这让我想起《口哨与小狗》。sweet是sweet,但可不要掉入陷阱哦……
琼克劳馥和她的死对头贝蒂戴维斯都是嘉宝的粉丝,只是后者没有前者那般狂热。克劳馥曾说自己在神秘嘉宝面前,“膝盖直发软。她的美丽摄人心魄,使你一度想要弯出蕾丝边。”也正因为如此,在听说片中没有与偶像同场戏时她非常失望。就连嘉宝都曾问过导演,“为什么没有我和克劳馥小姐的同场戏?”对此爱德芒德古尔丁回应说,“如果你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大饭店其实是两部影片的合二为一。每部的核心角色都是一位身处危机之中的女子,而将她们串联起来的那个角色是男爵。”……三星半
最喜欢的Garbo表演,这么说很土可她真的能让她周围的空气跟她一起哭和笑。
1.开头与结尾的衔接设置太妙了,看完影片翻回去看了一下开头,实在太赞了;2.人来人往,人生各异,却都在一个相似的地方落脚;3.大饭店,见证着金钱、人性、人情的浮光掠影。
大饭店的群戏。有爱情、有罪案,其实就是人生小舞台。人来人往,一如人世。给布达佩斯大饭店预热
没想到这部戏最后竟然是悲剧成分居多,开头群戏拍摄的镜头很好看,人物多而不乱,性格鲜明,不足就是收尾有些草率。Barrymore兄弟俩饰演的角色都很让人印象深刻,心善又命苦的男爵,面临死亡反倒重新享受生活的老人,“我是我自己生活的主人!”,最惨的莫过于找回事业青春却还不知道与恋人阴阳相隔的芭蕾舞女,Garbo把活在艺术真空的内心纯真小女人演得真好哇。生活就是这样,悲欢离合,高山低谷,最终落得一声叹息。
英语版的《茶馆》。嘉宝真美,琼演技好。故事好,男爵印证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原则,一个有title的男人,负债累累又无能为力,不必要的自尊,不接受女人的帮助,只会小偷小摸却连自家性命都不能保证,话说这种人也真是可怜可悲。看看人家小打字员自食其力,势不由人就低眉顺目,终有出头一日。
我可能是傻了,结尾前台接到医院的电话一脸惊喜我还以为是男主诈尸了。
在琼克劳馥的对比下,嘉宝真是浮夸又尴尬,但她又太好看了,到后来做作到癫狂的样子还是有点可爱的。不过这大饭店里里外外都看着好破。
-9坑爹呢?!一股掩饰不住的艺术生装逼范儿。看这片子学不到任何东西,得不到任何享受,不好意思我不迷嘉宝。看它还不如去看剧本书。什么三线交错,分明是瞎扯淡,写得比它好的电影一把抓,还把那么多的名曲瞎改成这样。这水平和《母女情深》也差不多了,对得起烂片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