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如初恋。
2、 人有时候需要一个契机,将自己从过去的枷锁中释放。
3、柏拉图式的依恋是没有意义的,人必须要面对现实。摸得着的陪伴才是真爱。
4、 整部片子的色调故意弄得这么压抑,感觉做作。 EthanHawke 是这部影片唯一的亮点,他真适合文艺片。 如果换成本阿弗来克或马特达蒙,直接就毁了。
“我就像一个从火星来的旅行者,惊讶地看着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我看见的是人类代代相传的弱点。我一再地看到这不变的令人难过的人性的弱点。我们怨恨彼此,我们是非理性恐惧的受害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不到有改变这一点的可能性。”雪落香杉树
二战时期,年少时在小岛上相互吸引的男女,分道扬镳,战争结束,伊什梅尔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小岛上的新闻从业者,初枝如母亲所愿,嫁给了他们觉得更为可靠的日裔男性——宫本,他们都成为了祖辈最希望其成为的模样,这种历史长河中的惯性,是欣慰的?还是可悲的?
多年后再见,已然陌路,他们再也不能再次依偎、亲吻、做爱。法庭之上,被告正是她所嫁之夫。而即使爱过也无法相互理解的他们,在这相逢却分外眼红的时刻,能走上理解彼此的道路吗?
横亘在美国小岛上,白人和日裔移民之间的为误解与仇恨,从没消失,也不会消失。岛上的居民该如何面对这不可抹去的历史,走向属于人类更光辉的群星闪耀时?
这部名叫《落在香杉树的雪花》或者《爱在冰雪纷飞时》的电影,便是讲述了这样一个可以回答上面这些问题的故事。不过,之所以翻译成爱在冰雪纷飞时可能是因为男主也是出演了著名爱在三部曲的伊桑·霍克,至于故事本身,根据原著小说《雪落香杉树》改编,故事情节、氛围和讲述方式都很忠于原著的一部电影,爱情只是故事主题的一部分。所以比起前面两个电影名,宁勿直接叫他《雪落香杉树》更合适。
整个故事在法庭的一场审判中展开,势必逃不开关于公平公正话题的探讨。而庭审的时间恰恰在珍珠港遇袭的纪念日前后,更是让公平公正的辩论直接指向种族歧视这个话题。
法庭上死者白人卡尔的家人和律师咄咄逼人,被控告的日裔宫本一家节节退败。作为观察者的伊什梅尔看着眼前的一切,不断回想的是,当年初枝单方面对于他们这段感情的终结,以及日本单方面对美国发起的那场港战。
所以,即使职业操守让他寻求到了贴近事件真相的证据,但,是否要帮助那些日裔,帮助那曾经弃他而去的爱人,他的良心和仁慈面临多次摇摆。当然还有关于勇气的审判,当年伊什梅尔的父亲为日裔发声后受到的非议也是致使伊什梅尔摇摆的筹码。
即使,故事在展开时,是以悬疑片的形式讲述,观众不明真相,并不知道死去的卡尔到底死于他杀还是意外,但还是很容易在白人的种种态度中感受到日裔居民受到的不公。
可在不同视角回忆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不管是他们那时不为现实所容的爱情,还是无法忘却的战争,又或是这次审判庭上的雾中货轮事件,哪一个又是公平的。
伊什梅尔失去了心爱的姑娘,失去了一条胳膊,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如何能轻松地劝其忘却才能更好的抛却偏见?可是在审判中,他看到初枝被辩方律师用断章取义、狂妄自大的语气,势必要将宫本一家陷入谋杀的罪责中时,他也逐渐理解了当时初枝的选择。
战争中被歧视对待的日裔,经历的被掠夺、失去和痛苦,也是初枝心里无法跨越的河流,她如何能相信那个在树林中抱紧她的男孩,能带着她跨越如此宽广的隔阂?
如电影中一句台词所说“不公平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可新仇旧账一起算,那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于是,在这场审判中伊什梅尔理解了初枝分手信中所说,她是爱他的,但同时,又不爱他。
只是,理解,尚不能帮助人们跨越山海,人们需要的是忘记之后重拾正直与善意,如同大雪覆盖树林般,让一切在白纸上重新展开。
电影中宫本一家的律师,一位行动不便甚至耳朵也不好使,已然风烛残年的老人,是电影中往往被忽视但也最让人触动的角色,也是他在法庭上说出了这篇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更是他提醒众人“世界上每时每刻,面临审判的不只是人性,还有正直和行为,每一个平凡的人类都会收到邀请替人类填写成绩单。”
童年小屋旁细密的杉树林,阳光抚摸着,雪花覆盖着,那么美丽。不管长大后的他们是否由爱生恨,是否形同陌路,那童年一起尝过的雨水,躺过的树洞,踏过的躺倒在地的香杉,都闪烁着令人晕眩的阳光,是他们生命中那么闪耀的时光。
只是美丽的香杉树林也布满滑腻潮湿的苔藓,也阻止不了树木新生与腐烂的生态演替。
庭审间隙,当初枝和伊什梅尔再次走上海边那倾倒腐烂香杉树,伊什梅尔求着初枝再拥抱他一次,他只是在眷恋那曾经的美好。
海鸥在低低泣鸣,诉说着他们之间那仍然无法消除的隔阂,就如同美丽树林中的腐木与苔藓,这时,初枝说“我永远无法拥抱你,你必须忘记过去。”
终于,伊什梅尔愿意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忠于自己的良心,递出了自己手上的证据。
歌剧式的恢弘插曲中,银装素裹的岛上小镇,当法官接受了伊什梅尔提供的新证据,宣布对宫本无罪释放,这场小岛上小小的案件,便如同一场白种人与日裔的破冰仪式。
我们知道,横亘在他们面前厚重复杂的历史和过去,不会那么容易迎来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但日裔人民会逐渐开始相信,同住一片土地的白种人的仁心。
就如同初枝开始相信她曾经的爱人那颗仁慈宽厚的心,并最后愿意给伊什梅尔一个感激他愿意忘记过去的拥抱,在雪地里,他们彼此光明磊落的紧紧相拥,双方至此放下过去,有重新地、轻快地开始生活的可能。
美国这座多元土地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也于白茫茫雪地中看到的新生的机会。
即使电影对原著的还原已经不错,但还是推荐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原著,对初枝和伊什梅尔年少那段纯洁又青涩爱情的描写、对宫本形象的塑造等等仍有很多电影篇幅所限无法叙述详尽的细节。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电影分享和短篇小故事,欢迎关注我和朋友L一起打理的公主号Litsyd
或者你想听到更多关于音乐还有书籍的分享 欢迎前往喜马拉雅或者荔枝搜索W的半亩花田(缘更)
因为想为自己头脑中的想象赋予一个真实的形象所以选择了这部电影,但在断断续续地快进看完之后简直大失所望。选角的不合理十分明显,书中写初枝个子很高、柔美优雅、秀丽可爱,可电影里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的“亚洲美人”,衬的是如此普通;宫本天道的选角更是离谱,一个面相坚硬的韩国人真的能够理解“道”吗,一个平板的躯体怎么表现出天道的坚毅和强壮呢?我想如果再继续痛诉古德莫德森的形象差异也就并无必要了。
情感处理上的浅薄,则更让我无法忍受。为什么公审第二天一定要碰巧凑上珍珠港纪念日呢,为什么天道在船上真的有要杀了卡尔·海因的念头呢,为什么初枝没有表现出外表的平静呢,为什么伊什梅尔没有表现出内心的挣扎和波动呢?我有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伽特森克制的情感描写会被表现的如此浅薄、粗俗和直白。宫本天道在庭审之后的表现似乎就像被审判的人不是自己或是与自己无关,那样一句玩笑话想要进行的情感表达刻意而无趣;初枝的教养和她的秀发以及柔和的手一样没能表现出来,工藤夕贵用那双含泪的眼睛表现出的只有柔弱和忧伤
除了形象和情感表达,故事结构的支离破碎,部分配乐的莫名其妙和堪称稀烂的摄影,以及通过重音制造的闪回,都让我难以理解,更让我难以接受。
First loves last. Forever.较闷片,跟名字一样冷,女主又不好看,只看小Ethan。
I didn't know Ethan at that time, I just thought this movie was extremely boring.
看到日本人向男主角鞠躬时,感动到飙泪!
两三年前看过原著,几天前发现有拍成电影,还原度高但是不够原著那么吸引人,尤其是后面两个时间的切点有点混乱不够分明。如果从忠实原著的角度来看成年后的初枝选角也感觉不太对,她全片似乎只皱眉。
想表达的内容太多,最后不伦不类,爱情不是爱情历史不是历史悬疑不是悬疑,怪不得都说它摄影出色,这片也只能看画面了,可是小伊桑又不美,怒目!
虐死了 法官帮忙 eh很适合这个角色呢 稍微知道一点点这群日本人的历史 风格很文艺 结尾情绪很饱满 语言很少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可能多少会受到原作束缚,可以想像文字换成镜头的难度,如果男主换成律师会更有深度,由于律师镜头太少,造成他在法庭上的陈述缺乏必要铺垫。女主的演技不能再烂,她脸上只有一种表情就是瞪眼,各种情境通用。
和小说不同电影在前段就让伊什梅尔拿到了宫本无罪的证据,这让整个故事完全有了不同的观感,电影基本还原了小说内容,但却没有还原人心,尤其是初枝这个角色。(书里初枝对与天道的婚姻其实颇有芥蒂),而至于伊什梅尔,我觉得无论他选择拯救初枝的生活还是毁掉初枝的生活,他都可以获得自我救赎,他要做的只是杀死心中十二年前香山树洞里那个求而不得的初枝。摄影很美,原作《雪落香杉树》
通俗小说改编的通俗电影,但“通俗”本身就不是一件坏标签,反而说明作品从家国情怀到移民对自我的定位是可以引发共鸣的。战争成为不同种族之间的隔阂,激发偏见和歧视,但对无法明灭正义和良知。法律的尊严、文化的冲突、性欲和爱意的博弈得到了很好的对比。最美的改编是海滩登陆时看到十四岁的自己,搁浅的鳟鱼如同被肢解的胳膊。林木杏好美!
这个月决定书影同看的是这组“雪落香杉树”。同样是先看电影,书慢慢读。电影真的很美啊,一段爱情被迫分离,但有良心的两代人做了他们最勇敢的决定。我当然会警惕这还是一个白人男性解救亚裔女性的叙述,可里面还是有很多真挚的感情让我不愿那么“清醒”。
爱情 反战 种族偏见 对唯美的慢镜很有好感 并且叙事方式独到
烂若舒锦,精彩绝伦。画面摄影音乐无处不佳,而剪接——电影有了小说的韵律,我由此始见
热闹都是别人的,只有心碎是自己的,经历了九年、被战乱折损了命运都无法忘记的人,她却能毫无芥蒂地拥抱你了。但这个片子剪得太零碎了,男女两个视角分得太散,到最后情绪刚刚堆积起来,片子就已经结束了。
嗯,摄影不错...
本片获第7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影片前半段既沉闷又杂乱,但是后半段很精彩。直戳人性的软肋,在国仇家恨面前,你还能坚持正义的立场,做一个正直的人么?遗憾的是,为啥反思战争的影片总是由受害国拍摄,而加害国迄今为止,还在不遗余力地鼓吹昔日军国主义的辉煌战绩。
Post-Holocaust叙事的另一种版本,导演尝试在影片中模仿战后东亚史诗电影哀伤的崇高感,雪与雾替代了东方绘画之中的留白,并被赋予福音剧的含义,调查与记忆闪回的过程是日裔美国人与战后美国本土民粹主义的创伤历史,通过失焦,以及面孔,目光的特写镜头将其诉诸感官,“战争”本身成为了一个被回溯的心理创伤,由此对应原著的意识流风格,在某些时刻甚至与泰伦斯·马利克有几分相似。《雪落香杉树》的底层逻辑仍然是一部带有左翼色彩的美式律政影片,充满了十分天真的正义感,然而伊桑·霍克饰演的伊斯梅尔在情感上的转变却是如假包换的东方内核,普世价值代替了儒学伦理,或者更准确地说,影片的文本模仿了黑泽明中期的现代剧,二者合而为一。
印象最深的是伊森霍克扮嫩
虽然摄影和剪辑很出色,但回忆中总大量的慢镜和闪回加上低沉的配乐总有种刻意拉长叙事节奏人为铺垫渲染情绪之感。 电影大段的回忆,支离破碎的交叉,并没有很好的展现曾经情感的纵横交合,以及战后歧视和偏见的心理变化,或许文字的赋予的表现空间应该更加深邃而更有力度吧。 在迷失的爱情和战争的仇恨面前,真相如雪般缓缓而至,纯洁而温润。
看这部就是纯粹为了yy自己是那个亚洲妹子
题材比较吸引人,不过叙事线剪得太碎,平均用力缺乏重点,想表达的很多但是故事都没有讲好。可以想象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