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看到片名的时候,我以为是《金沙》,革命片嘛,立刻想到的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看到片名,是“惊沙”好吧,这回想到的是古龙,定格的意向,对衬着西北黄沙漫漫,该是一部与惨烈有关的片子了。
这段历史我们已经需要借助百度来重温了解了,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长征后一路西行,西路军的命运就基本上是一个惨烈的代名词。当年在去青海湖自驾途中,在西宁小驻,参观马步芳大帅府,里面阻挡西路军也是其一个生平之一。当然,从今天来看,甚至算是恶行之一,好在我早已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知道从哪个角度来看,没有责难,只有叹息。
这部片子完全是主旋律,我疑心这是给秦基伟将军生辰或是忌辰某个纪念性日子的献礼片,尤其当片尾出现八四年那场著名阅兵,当时阅兵总指挥秦将军向邓主席汇报受阅部队已一切就绪,那个耄耋老人你不能不为他庆幸,不能不为他感叹,啊,他居然是当年西路军的幸存突围者,粮草无援,前途难测,但居然,他真的活到了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的那一天,当上也共和国的国防部长,啊,真的感叹,相比起那些大批牺牲者,他被历史选择,他的确幸运。
这是一部战争片,说实在的,我对战争片厌倦已久,虽然小时候一听到打仗的片子就兴奋得要命,但我早已长大不是吗?早已知道世上并不是黑白世界,并不只有好人坏人之分,甚至,因为这些战争都是内战,部队的对垒其实是骨肉相残,对于正义与非正义了还起了深深的困惑。当然,这种想法算是政治不正确的,因为这正是制度更迭,政权夺取的必经与残酷之处,从中国历史来看,没有兵不血刃的战斗,没有和风细雨的革命,没有不付出代价就前进的历史。。。好吧,我都理解,我只是不再乐于见到了。
这部电影取的是西部军众多战役中的一个,临泽之战,充分显示秦将军聪明才智的一场战争,完全以少胜多的突围之战,每日一战,只有战士和烈士。据说导演为此投入的弹药,营造的效果是同类题材中少有的,但是,在我眼中,那些战争场面,不过是两只部队,双方几千士兵的几千种死法展示而已,有些我都要情不自禁地闭下眼睛,不忍,实在不忍。
里面当然安排了情节,一对夫妻,两个小孩,一个左倾分子,一开始出现的王医生和文护士乍现的爱慕还真的有点感人,可惜,战争容不下一对普通恋人,他们分别牺牲了。那对夫妻,桂芳和韩仕宏,算是主要的配角,为了革命,付出一切,包括一个还在孕育的孩子。但怎么就不太能打动我呢,八卦一点,我倒觉得桂芳更爱三哥啊,还有韩最后去炸那个洞之前他明明被机枪疯狂扫到,应该立刻倒地啊,却仍能跑个几十米去把那个洞炸了,噢卖嘎,这是什么样的不死之躯啊,这也是本部片子最大的弱点和BUG,同理可证那个留下来掩护撤退的彭同志,他明明已经瘫在死人堆里了,却又能搞些炸弹重新战斗。。。。这部片子拾回了往日令我们发笑的战争片的雷点,只少一个桥段:交党费。
看完片子出来,已近正午,阳光炽烈,是一个最美好的金色秋天,风有点大,吹来远远近近不知道哪里的花香,安庆路上人车安然,各安其事,呵,是个太平盛世啊,立在路口,为了眼前这和刚才电影院中完全两样的情景,突然忍不住要热泪盈眶了。
这是一场沙漠里的战争,炮火炸开,黄沙扑面,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马家军骑着战马从远处袭来,衣着单薄、寡不敌众的西路军战士们英勇迎敌、浴血奋战——电影《惊沙》是一部展现西路军战士伟大革命精神的史诗,宁死不降的西路军顽强抵抗几个月后,最终全军覆没,然而,其精神永存!茫茫的戈壁滩上沙尘飞扬,天空大地为之惊叹、为之感动、为之哭泣。
电影不仅成功塑造了西路军战士的群像,更加重笔墨、突出展现了桂芳、秦基伟两个英雄式的人物性格。
桂芳是整个电影中最有性格的人物,也是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她性格刚烈、意志坚强,分明一个女儿身的男子;而最让人感慨的是她坚定的革命必胜的信念。战争是男人的事,可是这部片子里,最让人感动的不是男人,却是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
在西路军与马家军在临泽第一次交锋之后,为了保存实力,上级决定留部分人员与马家军作战,转移敌人注意力,伤员和妇女儿童是主要的撤离对象,而怀了孕的桂芳坚决要留下来与敌人战斗。面对丈夫和总指挥秦基伟(同时也是桂芳革命以来一直跟随的“三哥”)的劝退,坚决不从。桂芳说:“难道留下的,就不能活着出去了?”秦基伟担心战后,桂芳和丈夫有人牺牲,为他们补办一直没有时间办的婚礼。她一把摔了秦基伟递来的盛着酒的碗说,三哥,我从你跟你干革命,多少仗咱们都闯出来了,今天咱们也一样能闯出去!
战场上,她像个男人一样,举起冲锋枪向敌人扫射。被敌人俘获后,她大声对远处的三哥说“我不能当俘虏,三哥,三哥,快打死我!”被敌人拖走时,血顺着裤腿留下,但桂芳依然是倔强的表情。
事实上,秦基伟是剧中的主角。他冷静、理性,胆大心细,是剧中最有智慧的人。同时,他又和蔼亲切、体恤下属。(不展开叙述了,此处省去N多字。)
除了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外,电影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宏大叙事中,它对人物之间的感情进行了特写,一起挤羊奶的幺妹和米娃之间的兄妹情,文护士和刘医生之间的战友情……红军队伍中的革命深情,表现得酣畅淋漓,感人肺腑。
然而,剧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桂芳是整个电影中最有性格的人物。她的死是剧中的一个高潮,然而,对桂芳这个人物,剧中处理不好的是,由于桂芳性格的过于突出,而桂芳过早的牺牲后,使得后面部分没有了看点。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关于秦基伟将军的人物传记,然而在47年以前的那段历史中,似乎难以看出秦基伟是主要人物,因为在电影的前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电影没有集中关注秦基伟个人,而是分散在对西路军群像及桂芳、韩仕宏、老彭、米娃、幺妹等次要人物的刻画。这是一部伟大的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史诗,却不是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
惊。惨。不忍回首。
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不错
战争对女孩来说太可怕,看到桂芳倒下的那一刻心里好难受
此若为烂片,豆瓣就是豆瓣酱。主旋律怎么了?难道这年头主旋律贬义词了?
说实话这比《喋血孤城》好看多了,只是结尾有点过分奉承赞扬中共
惨烈大于感动
主旋律的紧
怎么说呢,1937年就拿着斯登式到处突突着智能追踪子弹的超时空战队
主流中的主流。
cctv6放的……
这部电影是秦基伟的儿子秦天编剧,却专挑了一段父亲失败的历史
有些地方用力过猛。
很久没有这么热血的片子了,炫耀IQ炫耀金钱逻辑混乱的所谓欧美大片,低级恶俗垃圾笑料拼凑的所谓贺岁喜剧,歌功颂德的历史事件的流水账似的所谓红色电影,都不如这样一部选择一个历史细节一个感人场景来得更加触动心弦,引人深思。至于很多人表示不爱看不好看,只能说明我们社会太多都是贴着伪红色标
因为历史问题,西路军始终没被讲述和挖掘过,直到近两年,才终敢于宣传,我只能说这种题材本身就很不讨巧,又很不好拍
我觉得拍挺好的,不明白现在豆瓣评论各种偏激为哪般,咱客观点行不行
并非又红又专,带有中国式爷们气概的主旋律片...还是挺激昂的...很用心的一部作品...
宏观上刻意回避西路军失败的历史原因甚至历史事实,微观上肆意编造各种战争场面。
真正的悲壮大片,西路军不朽,西路军万岁。能让人看到想哭的电影,真的想要流泪。
不被认可的历史尘封在了70年前的荒漠戈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