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如雷贯耳,上小学就在电视上见识过全村洋房汽车成排成列的气派与奢华。可小时候的我想错了,华西村老百姓过的好日子是富而不奢,因为他们有一个好当家人在稳健地掌舵。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华西村的好当家叫吴仁宝,十几岁的我那时就认得两个村官,一个是天津大邱庄的禹作敏,另一个就是江苏华西村的吴仁宝。禹作敏在春节晚会上露过面,有山大王的面相,像暴发户,果不其然,没几年的兴旺,他便锒铛入狱,虽然他的乡镇经济依然在繁荣发展。吴仁宝与他不同,面目慈善,说话慢声慢语,一看就是员做事妥帖、做人低调的父母官。吴仁宝活了85岁,2013年驾鹤西去。死后,西方媒体对他多有臧否,但乌云遮不住太阳,老吴所倡导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完全可以作为多元经济种类的一种去继续大胆实验,不必因噎废食,有狼叫唤我们就不养羊了不成?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可能是一个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做积累的漫长过程,其实的挫折和失败都不必害怕,毕竟“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更何况华西村到现在为止还没亡过几只羊……
看电影《吴仁宝》,让我震惊的是作为华西村之子的吴仁宝的巨大牺牲精神。试想,一个肯把亲生骨肉过继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第三方百姓的大队书记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做成大事。吴仁宝摈弃小农经济,发挥出集体所有制的先天优势,凝聚全村人之力,发展小农业、大工业、多元产业。放眼八十年代的中国,百分九十九点九九的村庄实行的是包产到户的土地经营体制,而华西村反其道行之的思路好就好在不是一单纯重复过去集体农业的失败,而是创新发展出一条新路:以集体工业升级集体农业,农民当工人,自家当老板。有人抬杠说,华西村的成功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为放眼全国,像吴仁宝这样既有德行又有能力还有见识的村官实在太少!吴仁宝威望极高,他活着村民一呼百应;他不在世,是否还能百分之百地做到人心归向还很难说。华西村有村规村制,老百姓丰衣足食,却不得不接受每年放两天假,每次开会提前半小时到场,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的铁打现实。老一代村民当然能适应吴氏体制的严苛,八零九零后村民如果能不被外界的自由主义暗流腐蚀坏就等于为华西村昌盛不衰的明天上了一道保险……
尤勇扮演的吴仁宝聪明而务实,与影片开头真人吴仁宝的慈爱中带着思考的面容相得益彰。吴仁宝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能人。一个能把这两个身份兼而具之的人,就是一个无往而不胜、为民景敬仰的人。好人身正,不令则行;恶人无信,众叛亲离。吴仁宝先以德服人,再以胆带人,最后以富爱人。他的奋斗史、创业史就是群众路线在基层发扬光大的历史,他勤劳节俭,所以村民们不嫌他不恨他更不舍弃他,心甘情愿地先跟着他受苦,再跟着他享福。
吴仁宝淡泊名利。当上世纪80年代初,他因票少没有连选上县委书记时,潇洒地挂印而去。县官大印的旁落对他反而是一种心神的解脱,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全身心投入到华西村村办企业壮大红火的事业中去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吴仁宝的胜利就是辩证法的胜利,也是全体华西村村民的胜利。好官到哪里都苦干,金子到哪里都发光……
吴仁宝精力充沛,当县委书记时县里村里两头跑,不累不苦,公仆当不够。等七八十岁退休时,依然发挥余热,给访问团中外嘉宾做报告,乐此不疲。
一个纯粹的人只会身死,不会心死。当吴仁宝像菩萨一样羽化飞天时,我们祈祷上帝他能在来世继续收获人人点赞的无边幸福,下下辈子还做我们的好村长、真清官……
本片为介绍一位杰出的老共产党员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老党委书记吴仁宝的故事的主旋律影片 他一生为创造华西村走向富裕和辉煌而努力 从六十年代就有不同寻常的发展思路和大胆的想法 也使得这个以前穷乡僻壤的江南小村子有了今日全部奔向小康的盛况 老书记功不可没 他时刻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要求自己
和建国大业, 建党伟业 一样。你懂的
我真的看过这片子 真的没想象的那么糟糕
能不骗人吗书记
不盖棺,想定论?给活人拍电影,不怕自己死的早啊
因为类型否认电影是不对的,还没看,看了再来说。
为什么要打这么低分?虽然我睡着了一段,但还是很感人的,特别是吴仁宝老人亲自出演的画面。
其实还行啊,几个镜头很漂亮
拍这种片的主角下场都很凄凉
豆瓣的装逼犯太多了 一个个都是公知 没看过 因为你们打五分
摊手。。。
呵呵
建村伟业!其实如果全部去掉真人现身的部分,本片也还不至于那么差...
致富了的给拍成片,那穷的呢?
说一个我知道的华西村段子:每户出资一千万共投资30亿的华西村大酒店的高度是328米。为什么是这个高度呢,因为当时北京的最高楼也是如此。那为什么要和北京一样呢,因为人家有很高的觉悟: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擦,舔的我听了都不好意思
事迹值得学习
还行吧,宣传片肯定有些马克思的,但里面还是有些值得看的东西和精神
就河蟹吧
就电影本身来说可以打3.5星,但为了平衡脑残,只好5星了
主旋律电影,总体不错,细节方面做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