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全城高考》还是高一的时候,记得那时候是老师给我们在教室里放的。当时觉得很有感触,但还没到感动的地步,觉得剧里的生活和自己即将面对的生活应该所差无几。
现在高考结束这么多年了,再重顾了一遍,真的感动地一踏糊涂。一场剧,从后半段开始,自己都不记得哭了多少次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自己的泪点越来越低了,看到点感人的情节,就不自觉地眼红要哭。
印象最深的场景莫过于班上三模考差后班主任带头去操场跑步吧,然后全班都跟了上来,边跑着边大喊着,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我要上浙大,我要上南开…听着真的感动地不要不要的。泪珠一个劲地掉哇,太能理解那种心情了!!!亲身经历过再设身处地地一想,真的觉得太真实了。
就连班主任说的一句台词“不要放弃自己”,我听到都潸然泪下了…
这么大的人了 ,真的有点扛不住太真实的现实。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话就是:求学不是求分数,读书不是读死书。秦鹏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他的观点,怀揣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大胆创作,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作家。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有自己擅长的,都有自己的梦想。虽然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像秦鹏一样精通各种技能,但是,我认为,有梦想,有行动,足矣!当然,一个学生想要自学成才是很难的,这里就要谈到他们的班主任:范义本。这个人可以说是秦鹏的天敌:文学比秦鹏知道得多,篮球比秦鹏打得好,就连在自己不擅长的音乐方面,也拼命的唱出了让全班同学为之而震撼的声音。他做这一切的原因也是为了让秦鹏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有多少人正在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这部电影?又有多少人无法理解他们所不能理解和经历过的事物抑或者事情呢。但是我觉得这仅仅存在于电影外的思考,而不是电影本身怎样。
现在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能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电影的手法正是抓住了这一亮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及想象,来让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活力和生机,也赋予了生活新的定义(仪式感)。电影中的搞笑(怪)和幽默,让他们在此后的学习过程和生活中,能够更加从容和乐观的面对。这部电影从来都是以轻松和明快的旋律进行着,所以看它的时候总能够感受到青春的酣畅和情绪激昂,也对自己沉甸甸的梦的遐想以及遥不可及现实的抵抗,或者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纵使我不是高校生,也能被感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兴许讲的不是此刻的得意,而是彼时超脱的心情和情景触发,一种更为洒脱和进取的生活态度。理智上向善,情感上爱美,当然还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动和热爱。
叙事比较流畅,但电视剧化的故事和煽情,撑不起“高考”这个名义主题。
这哪是全城高考,这活脱脱是全班耍活宝啊。谈情说爱,嬉笑打闹,这也是高考?那我的高考绝对是被狗吃了。
大过年的 恐怖片上什么线啊
最后那一点真有把我看哭,方中信演技太棒了,但不得不承认,青春派要比这个好。
一颗星给中国教育
我的第七百部电影居然是它?!
哪有那么牛逼的老师啊
高考永不眠
挺有感触的 我们的高中我们曾经呆过的天堂 虽然本片剧情不可能发生 但至少还是挺好看的
有点能唤起高中的记忆
没经历过高考,是拍不出高考的。2013.3.30
小清新的剧目 小清新的感觉 全能型老师啊!!!
矫揉造作,拿点古文就当小清新,拿点小作业就当励志,拿点小打小闹就当爱情,天真!
高中过得太快,
高考哪有这么装逼?!
艺术化了高考 可看到了人生的千万种可能
不觉得它烂。是高考前一个月,全班坐在教室里一起看的,还是打了一针满满鸡血。
除了踢瓶子玩,别的都太不真实了。Ps:这里面的人写字可是真不好看啊,不管是范老师还是后面帮贺帆写作文的。。。
高考完第二天看的所以被撒了一把情怀。一个范义本一个秦鹏就够了。剧情的话除了父母离异无理取闹的女生那儿太扯,其余都可以接受。
还有失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