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部比较出圈的印度电影,好些个影视媒体号都出了推荐文,豆瓣上的得分也比较好,拿下了7.5。
这就引发了我的兴趣,因为真的已经很久没有高口碑的印度电影了。
今天就来聊聊它——《命运理发师》。
没看这部电影前,我就寻思,估计又是一部标榜内涵的片子,而所谓的“内涵”,无非就是批判印度,再没其他深刻的内容了。
看完之后,发现果然如此。
主角是一个贫穷的贱民理发师,经常遭到村民们的欺负,他甚至都没有名字,被大家取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绰号。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微薄的存款,理发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补办了身份证,取名曼德拉,并拿到了选民证。
恰逢南北两村的候选人都在竞争下一任村长,而双方的选票又正好持平,新晋选民曼德拉的一票,就成了左右定局的关键。
于是乎,常年备受欺凌的贱民曼德拉,突然成了两方人马争取的香饽饽,一场荒诞的拉票大战就此揭开序幕。
影片的片名很容易让人想到沙鲁克·汗与伊尔凡·汗联袂主演的经典作品《好运理发师》,而两个故事也确有雷同之处,它们都不约而同描述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的理发师,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获得了从所未有的关注,并历经一番波折。
只是,相较于《好运理发师》温馨的友情主题,《命运理发师》的议题要沉重得多——选民滥用权利,他们往往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出卖了手中宝贵的选票。
在曼德拉拿到选民证前,南北两村的候选人就已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拉票,但无论哪个候选人,都没有拿出真正有益于村庄发展的方案,他们仅仅是通过发放一些数目不大的代金券,便能轻松地让选民承诺投出自己的选票。
而在曼德拉拿到选民证后,他更是利用自己占据的优势,将这种“用选票谋私利”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来回在南北村两个候选人那里讨要好处,着实捞了一大笔!
可见,选民们根本没意识到选票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这就导致南北两村的发展一直非常落后,没有厕所、没有学校,甚至连马路都没有修葺,村民们怨声载道,埋怨村长不作为。但其实,一切的根源是他们自己一直在将错误的人,推举到了村长的位置,是他们自己一直为了短视的小恩小惠,放弃了远期的更大利益。
《命运理发师》出彩的地方,也就是在这里,它不再是传统式地批评政府,而是开始反思人民自身的不足,印度民主低效的核心问题,不仅仅在于上层的腐化,更在于下层的堕落。
这种反思绝非临时兴起的空想,买卖选票在印度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2016年,比哈尔邦选委会主委办公室还特地对4500多名选民进行了调查,竟然高达八成选民认为“卖票”或收下礼物后,兑现承诺投票给相关的候选人,并没有什么错。
这确实就是印度的现实。
然而,虽然影片的主题深刻,让人眼前一亮,但整体的品质却差强人意。
影片的主题情节,也就是曼德拉拿到选民证后的一系列事件,呈现手法太粗线条了,他先是两头讨要好处,成了整个村子最令人讨厌的人,后来他转变思想,继续两头要好处,只是这次都是为了村民的集体利益,又成了整个村子的英雄。
如此没完没了“两头要好处”的情节,使得观感非常单调与乏味。印度选民卖票多年,肯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件,完全都可以拿来丰富情节,何以如此潦草地布局故事线。
而曼德拉思想转变的过程,呈现得尤为粗糙。被所有村民排斥的他,深夜来到树林里,发现有村妇在这里悄悄解手,村妇遂请求他用选票阻止男人来此地喝酒,保障女人们的如厕安全。
然后,曼德拉就突然转变了。(蒙圈)
至于,滥用选票的危害是什么?选票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影片全都没有探讨,仅仅通过曼德拉这次神奇的“树林偶遇”,就完成了对观众们引导——慎用你的选票。
接着,所有村民也都被感染,纷纷退还了代金券,开始正经投票了。
这拍得也太不真实,太随意了。
而事实上,一个贱民仅凭自己的一张选票,就能轻易将两村有权有势的候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这个母题,本身也十分不可信。选票真有这么大威力,那么印度的贱民早就摆脱被欺凌的状况了,不是吗?
所以,故事的主题是现实的,但情节是悬浮的。
除此,影片开篇对曼德拉贱民境遇的大量描摹,也显得十分多余,因为这部电影并不是在探讨种姓制度,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内容,主角设置成普通的底层选民就好了。
如此操作,感觉很像《第15条》和《一个母亲的复仇》里的“黑公交轮奸案”一样,完全没有实际意义,都是在蹭社会热点。(片中的厕所元素也是一样)
而且,全村的人以前都欺负曼德拉,曼德拉最后还要用选票,为全村的人谋利,也太过于道德绑架了,他们又有什么资格指责曼德拉用选票换好处呢?他们自己不也是这么做的吗?
总之,人物在情感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至于他取名曼德拉,更是让人觉得莫名,现实中的曼德拉解放了黑人,片中的曼德拉仅仅是正确使用了选票,这有啥共性吗?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槽点多多的影片,居然能在豆瓣上拿下7.5的高分,大部分网友给出好评的理由仅仅是“印度人好敢拍”,真是令人哑然失笑!
中国人怎么就那么喜欢看到印度人埋汰自己?亦或者,中国人内心就觉得印度人应该不停地自我批评?
这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狗头)
欢迎关注公众号:Indianmovie
新冠疫情爆发,让印度再次登上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政府机构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更把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摆到台面上来。
聪明的印度人并非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也一直在用艺术创作观察和反思社会问题,电影《命运理发师》就是最新的思考成果。
1
印度一个名为秋连古里的村庄,为了不让村民再去野地解决排泄问题,村长刚刚带人新建起一所公厕。
本以为经过盛大的启用典礼后,大家能够就此走上拥抱清洁、健康卫生的文明之路,没成想,南村和北村的人竟然因为厕所使用权吵了起来。
有人认为,建在北村的厕所,南村人不配使用。
又有人认为,村长为大家建立厕所,就该每人都有权使用。
其实争执双方是村长两个儿子,北村代表大儿子拉特纳,南村代表小儿子马第。
作为父亲,“端水大师”村长从不主动挑起战争,都找第三方来建设工程,甚至连他的两位老婆也分别来自南村和北村。
而村里的野狗却成了新厕所的第一位用户。
在印度人眼中,这显然是不洁的象征,必须先把厕所打扫干净才能使用,而南北村则又一次为谁来打扫厕所打了起来。
混乱中,大家想起一个人——既不属于南村也不属于北村的理发师。
这个人没名没姓,因为无法合起的嘴巴像笑容,大家就叫他“微笑”,又起了白痴、傻子等外号。
微笑最大的愿望是实现父亲的理想——拥有一间大树旁的理发室。
虽然大家经常来他这里剪头发不给钱,他还是认认真真为了梦想慢慢攒钱,似乎也并不在意大家的嘲弄。
简言之,微笑就是个被大家欺负的“弃民”,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不过,在村民眼里,低种姓的他刚好适合打扫公厕这种工作,微笑也毫无怨言答应了。
然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却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成为全村焦点。
因为微笑攒的钱被偷走了,他决定去银行存钱,之前没有身份证的他就此获得了新名字——尼尔森·曼德拉。
恰逢此时,北村的拉特纳和南村马第正在争夺下一任村长之位,两边选票持平,刚刚获得合法身份的曼德拉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选民,两拨人在他身上开始了持久的竞选拉锯战。
2
喜剧的内核要么是悲剧,要么是讽刺,而将“微笑”推上神坛的《命运理发师》明显属于后者。
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突然成为权力之争的决定者,必然会引发个体迷失与群体疯狂,曼德拉与南北选民的境遇,也契合了这两种发展。
对曼德拉而言,一直以来,他习惯了所有人对自己爱搭不理,可如今因为一张选票,他却成了村长儿子眼中的香饽饽,这种过山车式的际遇转换,堪比买彩票中头奖。
竞选双方为了拉到这张选票,不仅让食不果腹的曼德拉好吃好喝,而且还在几天内给他建起了梦寐以求的理发店。
原本需要兢兢业业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竟然因为一张选票轻而易举达成,无法适应变化的曼德拉也顺理成章开始膨胀,目不识丁的他把选票上的“没有人”当做第三位参选者,甚至还扬言——“如果第三位参选者不给我钱,那我就不投票。”
在曼德拉忽左忽右的犹豫中,其他村民们的躁动也从未停止,因为全村都关注着这一票的去向,争吵和愤怒则随之时不时爆发。
因为,在竞选闹剧背后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议员希望村长同意在秋连古里建立工厂,下一任村长将从中获得五千万好处费。
正是为了这笔巨款,两拨人才通过发放代金券、制作宣传周边、强行滞留选民等各种方法占人头。
曼德拉还在为把票投给谁而头疼,朋友却悄悄告诉他,看似水火不容的拉特纳和马第早已达成默契,没获选票的那一方将卸下曼德拉一只胳膊。
眼看性命不保的曼德拉打算逃跑,却只遭到一顿胖揍。
彻底清醒的曼德拉开始以投票为条件提出更多“过分”的要求:修建公共厕所、铺设公路、修葺学校……
当两位竞选者不自觉为村民做了很多事之后,才意识到曼德拉的小九九在盘算什么。
死亡的威胁再度降临,已然受益良多的村民一个个站了出来,一场民众的抗争,用最温和的方式,将故事推向高潮。
3
一如《命运理发师》的译名一样,曼德拉拿到的是“天选之子”的剧本,一张选票决定胜负的矛盾设定,明确了荒诞喜剧风格,也将整个故事变成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寓言。
电影以曼德拉际遇的变化为线索,真正控诉的是印度一直的社会问题。
首先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并世代相袭,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以及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第五种姓达利特。
由于曼德拉属于低种姓人,才会被喊来打扫公厕,而自认端水大师的老村长默许大家忽视和欺负曼德拉,更映射了印度种姓制度背后的阶级观念与社会偏见的根深蒂固。
其次是长久以来的普遍贫穷。
曼德拉的理发店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因大部分村民也很贫穷,根本给不起钱,来剪头发的小女孩甚至说自己身上的虱子就是理发费用。
尽管此处是个设计的笑点,却恰到好处描摹了现实生活里穷人们一无所有的真实状态。
此外还有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性别歧视、卫生问题、政治腐败等等……
当在草丛里如厕的女性们请求曼德拉帮忙赶走偷看的男人时,剧情迅速翻转的《命运理发师》就变成了一次无产阶级的觉醒。
它用轻松戏谑的方式旁观社会闹剧,也让以曼德拉为代表的村民们开始新一轮看似脆弱、却又意义重大的理念革命。
尽管笑点密集、节奏明快,但《命运理发师》仍然篇幅冗长、部分情节拖沓,比如:对曼德拉性格特点的重复刻画、两拨人持续不断打架斗殴等,难免会让观众产生重复、疲惫的观感。
不过,在迷失与困惑中重新找到自己的曼德拉,也展现了创作者的深入思考:命运之手送来的“选票”只是做出选择的契机,有勇气改变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主人。
而这,正是所有弱势群体和贫穷地区最需要的希望之火。三星半
一个叫“白痴”的低等种姓理发师,为实现开理发沙龙的梦想,意外获得了身份,并被给予“曼德拉”的名字。他由此成为南北两村选战的焦点——任何一方只要获得他的选票,就能获胜。而选举胜利的直接结果,是从将要来此开办工厂的资本家手上得到巨额贿赂。
两个村落由两兄弟划治,两人的母亲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种姓。两兄弟的父亲,也即原先的村长,之所以取不同种姓的女人为妻,是为了保证村子和平统一。他为此还在南北两村的中间位置修建了公共厕所,故事的矛盾焦点就由此产生。
《命运理发师》探讨了印度根生蒂固的种姓制度,古老的分家难题,民主选举的舞弊现象,以及现代个体的身份属性等,并以这些多元而具有分量的主题生发落出一部带着闹剧色彩的讽刺喜剧,实在出人意料。并且,编剧能够在不让人膈应的情况下,让剧情在现实的逻辑范围内不断反转升级,显示出强大的编剧功底。
“白痴”,也即后来的“曼德拉”,因为好友“鬓角”受害,从自利(以“还不能做决定”为由不断收受豪礼)转变为他利(为村子建造厕所、学校、公路、饮水设备等基础设施),显示出人物的成长。最终,“曼德拉”成为了名义上的村长,做了村长本该做的事情,得到了两个村落全体村民的拥护。
通过这层巧妙的转变,电影从平常的反讽喜剧变成了一则具有深刻教诲意义的寓言。一个原先没有身份的低种性“白痴”,竟然最为深谙民主的真谛,不能说不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有力反讽。电影对民主制背后的“腐败”机制作出了有效揭示,并提出有益批判。我想这是每一位看完电影的观众都在思考的。
为什么中国无法诞生这样的电影呢?或许这种夸张的演绎风格只属于印度这个奇特的民族,能够让人在看完之后不仅不觉得浮夸,反而认同它对现实的深刻揭示。甚至,连宝莱坞典型的歌曲桥段也不再让人出戏,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印度人民就生活在这种热闹的氛围里吧,从奇观中获取生活的智慧。
问一个问题先:
假如有一天,你的名下刚好有一张神奇的选票,这张选票直接决定两大势力谁能够登上权利宝座。
两派为了让你投票给自己,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你提供你想要的一切,你会想要什么?
要多少车?
要多少房?
要多少金钱?
要多少女人?
要多少尊严?
……
在印度贫穷的索朗迪村中,一个“下种姓贱民”有幸经历了这一场荒诞而戏谑的奇妙经历...
平日他是个穷得响叮当的、连名字都没有的理发师,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小梦想..
他离自己的梦想近在咫尺...如果来理发的人会给他钱的话...
在大家共享穷苦的小村里,他是最突出的那一个,以至于让他获得了许多专属称谓...
为了避免那十根手指都能数清的财产被偷走,他到银行为自己开了个账户...也就在今天,他才发现原来人类社会是需要身份证的。
在死党和银行女柜员帮助下,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像样的名字,并办了人生第一张身份证...
他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地站在其他人面前,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自己的名字——曼德拉...
与此同时,在这穷乡毗邻的印度小村,村主任俩吃了文化亏的儿子,正为价值上亿的新村主任换位,争得头破血流。
双方势力正纠结于拉票的票数结果完全相同,只有靠削减对方投票人数来取得票数上的优势...
千钧一发之际,意味着新增投票权的曼德拉身份证,重新燃起了双方以“正当手段”获得票数领先的纯真愿望...
曼德拉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新名字,如阿拉丁神灯般,开启了一段陌生而奇幻的梦幻之旅...
从穿着、家用到食物,尽享人间天堂待遇...
被当作名人一般列在巨大广告牌上...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省吃俭用人生半载,终于...在别人的资助下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小理发店...
这神奇的选票,已然变成了曼德拉生财工具...
他的一张选票,在双方势力的拍卖上,荒诞到价值上千万...
而他不知道的是,两大势力都早已暗中计划,如果曼德拉的票不属于自己,那就从他身上拿回一只胳膊...
知道真相的曼德拉准备和死党一起逃向远方。两边势力非常友好,用拳脚试图帮他们送到更远的地方...
拳脚相加过后,曼德拉的死党被打个生命垂危。为了朋友的生命,曼德拉再次找到候选人,希望通过选票得到帮助...
不仅死党生命垂危,在村中其他人眼里,曼德拉就是一个为了自己利益两头跑得墙头草,没人愿意再和曼德拉有一点点交集,无论是去他那里剪头发,还是一点点小帮助...
本来就一无所有,现在还落得万人唾弃如过街老鼠。绝望之际,本用来剃头但很久没有工作的剃刀慢慢移向他的脖子...
在这没有繁星的漆黑夜晚,死神都不愿领走他的盒饭,因为他的饭盒里甚至没有饭...
小树林中的声响吸引起了他出神的双眼,原来是没有厕所的妇女为了躲避其他男人的骚扰正躲在小树林方便,妇女的一句话点醒了一无是处的曼德拉...
两边的势力在金钱诱惑面前,为了曼德拉的关键一票,不得不接受他越发不可收拾的要求...
修建厕所、重整蓄水池、铺建道路、修建学校...
村民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活质量慢慢提升了起来...
而曼德拉每日食不果腹,最后的存款也即将见底...
在竞选最后一天,曼德拉投出了最后一票,而两边势力也已经为曼德拉准备好,哪边落败,哪边动手...
计票过程中,暂时落败的南部势力,按捺不住腰间的愤怒,抽出了愤怒的砍刀...
危难之际,受到曼德拉好处的村民们,陆续走到他的身边...
在公布票选之际,全村人陪在曼德拉身边,紧紧盯着未来新上任的候选“村主任”...
曼德拉在影片最后,没有因为他的名字获得上千万的财富。
他的名字,已然不是那个“低贱下种姓”、“没名没姓的蠢蛋”、“为私利的墙头草”...
他的名字背后,是他争取而来的公共厕所、通水、学校、道路、街灯...是金钱背后,让所有人享受到便利与和谐的真正价值。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除了宇宙最强的超能力者之外,还有着写在脸上的阶级鸿沟、男女歧视、生活不便、宗教泛滥、ZZ腐败、贫富差距、教育滞后..
而印度电影,往往也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惊喜,他用诙谐讽刺出生活的真实,又用夸张指向人心中不分国度的向往。
什么东西值得人们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什么样的追求是愚蠢的?正义和真理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一群人缓缓保护在象征着正义与希望的人身边时,一种神奇的力量冲破干燥的土地,从荧幕内直击荧幕面前观众的灵魂,一股热泪忍不住从胸口冲向明亮的双眼。
阿波罗9号宇航员拉斯特·施韦卡特在太空漫步过程中,亲眼看到了地球的完整画面。
“带来战火硝烟的便捷在太空的角度看来是如此虚无。 目睹整体地球的直观经验催生了个体的责任感,并领悟到在今天快速通讯、空间拓展、旅行和卫星的环境下,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一个绝对概念的“他们和我们”。 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事实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相互关联的,而这都将体现在我们的行为、系统和态度之中。”
你的名字,远不止1000W这样的价值。
你的名字,将陪伴你理解整个生命的历程,给自己、周围以及世界以启迪。
你的名字,连城之璧,独有千秋。
其实我感觉这个电影还挺合理的, 因为是阿三国背景,而且这片也没一言不合就唱跳起来,还算克制的。 但是因为这个主角喔,让我生理上有点不适,因为他长的太像我院长了,我太讨厌了。 从剧情来说,反转和喜剧的部分都很完整,这个人的转变还是很大的,我刚看完觉得很奇怪,变太快了,而且那个点也很随意,就好像看看时间,差不多了,随便找个理由就换了画风;还有一个变太快了,是村民,既然前面把多数人描画地那么失智,后来开化起来怎么就那么轻松呢。可能因为我倍速了,也可能真就是BUG。。。 片子里很多讽刺点都很到位,(比如厕所和狗以及端水大师老村长)一直都知道阿三国的种姓制度很顽固,所以电影这种夸张对我来说太容易接受了,我反而想不起现实里什么样了。 但如果前面他受所有人欺负是因为种姓,那后面他大义凛然就解释不通了,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还得硬说成是因为他看起来傻所以大家叫他傻子,我就??? 但说起来这个片子所谓揭露现实都不如之前的《护垫侠》,种姓只是用来搭个台子制造这个主线,而滥用选票也就是戏剧冲突的一部分,要说其实在讲一个底层村民因为一个名字而成圣人,也不够力,所以它凭什么拿到了7+的评分呢?可别说因为评分的人觉得我们不敢拍,那扫黑不是挺敢的么。
在一场当地选举中,两名参选人都不择手段想要获胜,一名理发师意外掌握重权,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一票。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用重复的手法作为笑点,加了太多味精的清汤就慢慢变齁了。印度的社会现状越看月令人唏嘘一个没有姓名没有身份的不可接触者理发师,在一场选举中突然变得如此重要起来,这个看似夸张的故事却非常生动地呈现出印度农村的社会学式的观察。
又一部单看片名《命运理发师》和海报实在没料到讲的是这么一个选举故事的电影,由此再次感受到我喜欢观看不同国家地区的影视作品的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难以去经历或不会去体验的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生活,可以透过影视去领略了解一下。虽然片中的剧情感觉荒诞夸张化(联想到曾经农村家乡选村长时发生的某些事),但故事发生的背景却挺寡见少闻。
讽刺喜剧,很敢写
4.5这部泰米尔电影将喜剧的讽刺发挥到极致,那就是在笑过之后那巨大的无奈的现实影射,在这个泰米尔小村子里,现代化带来了智能手机,但传统的种姓制度仍然威力强大,一个没有姓名没有身份的不可接触者理发师,在一场选举中突然变得如此重要起来,这个看似夸张的故事却非常生动地呈现出印度农村的社会学式的观察,在开篇极其精彩的清洁印度运动中修建厕所的剪彩仪式中,村庄中的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匮乏、宗教禁锢、资本侵蚀等问题都立刻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中丰富的细节(理发师去办身份证的一个循环的死结),村民们在人生头等大事是维护自己种姓的优越性(反复出现的台词,我们的种姓又不比他们的差)民族主义大旗下的民主选举漏洞百出,拍卖选票和代金券,在电影最后导演并没有用神话消弭一切的矛盾,但其中还是有些希望的,自我权力才是民主的基础
看到最后居然感到一点无产阶级初醒的感动,只是仍旧很模糊罢了。
喜剧拍成政治寓言,有感印度电影坦诚自己社会落后,态度得人心。
讽刺的力度非常狠
帮助他人就是等于在帮助自己
结尾是光明的,但削弱了荒诞的讽刺性。对比一下,经典的确是经典——《钦差大臣》、《贵妇还乡》
虽然走向非常俗套+结尾不高明,但是这种电影存在价值高于艺术性吧,而且前半程还是精彩的。
感觉如果是中国的电影,应该是想办法层层贿赂上去确保自己的成功,而不是满足大众的愿望。如果是美国的电影,就会变成两个选举团队如何渗透民众,在这个过程里有人改过自新,自我救赎。但是因为宗教形成的“愚忠”确实让这个印度电影有了自己的风味
南印度的文明洼地与人性荒漠
虽然手法一般 但当一个民族可以用戏谑的手法直视自己民族劣根性的时候 那这个民族就会有光明的前路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可能印度人对这片有感吧,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现实,但无论如何也到不了4星呀,好在最后影片还能让人有所感动,可以加一星。本片似乎想表达一个道理,即使野蛮,人还是知好歹的!
有一说一,别看阿三整天刷新世界观刷新下限,但是电影还是拍得不错的,细节处理节奏控制以及整体故事的讽刺现实意义都挺不错。
这样的一个故事 拍成这样 可以...
这位胜利者就是……秋连古里村
摇头晃脑的阿三讽刺喜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上厕所还拎着一个小器皿,干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