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t the rat race The Corporation 1/4/2019
纪录片有点老了,煽情部分较多,历史/司法/社会讨论较少,批判立场和口吻也太过,但还是学到了些东西和思考。
新学到的:
- 1712年(18世纪初)英国人Thomas Newcomen invented a steam-driven pump to pump water out of coal mines... 标志着Industrial Age的开始。
- legal person (coporate personhood) 借由14th Amendment (//www.history.com/news/14th-amendment-corporate-personhood-made-corporations-into-people) 得以法律保护。
- Corporates are required by law 把shareholders的利益最大化、把protect its own bottomline作为最高正义。所以企业从根基上就不是为整体社会和人民福祉服务的,所谓socially responsible companies、所谓有情怀的CEO们开展各种initiatives,必将是个幌子,终究是遮丑的tactics。也催生出externality/externalize的行为——为了盈利,企业必须要采取A行动,哪怕对B群人产生不利、哪怕对C方面造成危害。
- 从“无恶不作被同仇敌忾的公司 vs. 有悲悯心道德感极强的CEO”这个层面上看,类似"错到根子里的slave system vs. 人很nice很善待自己的奴隶们的奴隶主A先生"是一样的,这是一个catch 22,一个想要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行动的CEO,在CEO的位置上却注定只能为虎作伥。
- 14-16世纪欧洲(英国)的圈地运动 (Enclosure),类似现在的企业逐步蚕食的公共空间和资源(privatization of public commons),和专利法的助力。提到专利法,片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GE的一个叫Chakrabarty的人寻求对于实验室产生的一个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的专利保护 (//en.wikipedia.org/wiki/Diamond_v._Chakrabarty),开启了专利保护any living organisms except living human beings的先例。
- 企业的铺天盖地的、无孔不入的、精心设计的广告宣传,在现在大数据以及人们逐渐失去隐私的大背景下,会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企业们numb people's mind and dumb us down,鼓动人的物欲享受和消费主义,更加催生futility,催眠人的精神困于实际上无意义的东西——时装、家装(此处想到Fight Club的开场)——为此继续困于rat race,被剥削被利用。
1.最邪恶的Corporation无疑是军火、石油以及金融集团,片子没有涉及太多(也许是因为再讲它们就太陈词滥调了);2.环保是另一件事;3.我不相信Corporation、Government,我也不相信什么“People”;4.里面有两个“本阵营”受访嘉宾说话像弱智;5.女旁白那种有点indifferent的声音十分舒服,太舒服了。
提供了详实的信息,改变了我的旧有认识。引人深思。
信息量充足,思路推导也很顺滑;这样的海量整理下,能有很为清晰和好懂的传达,值得鼓掌。蛊惑孩子从而纠缠父母去的主题公园,战乱之时可口可乐也是“纳粹饮料”再到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控制力与在地理范围壮大的公司之下的左右互搏…末了电影者则是把自己的制作放置于同样命题的思考,略微有点“背脊发凉”的感受。它并非对某件事急迫的呼吁或是痛陈,也非冗长论调的重复;厘清关系、更加知晓,也算及格了。
每次看这种纪录片,我都有种警觉感。我知道它在说什么,我也知道我照样应该做什么。制度总是有彼端的,关键是这个制度有没有能力自我完善。
前面讲得还不错,后头就有些偏激了,请的人倒是都挺牛
a corporation as a legal person -> John Rockfeller, Henry Ford, J P Morgan... ->the insane generation ->new mode high-end corp. running
很不错。导演应该是左派人士,字里行间对公有制企业还是颇为欣赏的。一句话概括这个片子,大概可以用马克思的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内容很好,出发点无法赞同。这部纪录片总得来说总结了企业的三大罪责:劳工问题、环境破坏、干涉政治。甚至于看到最后我简直要怀疑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们搞不好才是最想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群体。过分的夸大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但实际上该对此负责的不止是企业本身,被谴责或许是因为他们赚了太多钱。
原来资本主义还是不如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顶多把人都折腾死,把地球留下;资本主义最后能把地球折腾死。
所有人都不应错过的一课!
not until enviromental conditions become commodities themselves...
uttered an exquisite ejaculation on "Corporation", chapter-style's got a stout definition, but not with relish
“企业的底线就是利润,这条底线凌驾于所有目标之上,董事会不会考虑你是不是一个好人,只会关心今年的分红有多少钱。”
纪录片很难保持中立态度。因为导演在制度外。在制度外我们都可以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而在邪恶的制度内我们都很难避免变成怪物。这正是贪婪的力量。
希望我们不必在多年之后被迫拍这种教育片 虽然那也许就是査建英说的“好好儿(按:不如说乖乖儿)当左派”
将资源私有化,本质“贪婪”,不顾后果的榨取利润。如果有天地球走向末日,那是自私的人类咎由自取的~!!
institutionalization能用人的道德范畴来衡量么?看到Interface的CEO动情的说我们都是plunder时觉得他们的反思至少证明体制的希望还在,人类文明还不至于栽在企业手里
当作企业史看吧。本来就是很严肃的一部纪录片,但是因为XBMC频繁死机,看得晕头转向。推荐给企管相关人士科普
居然是十五年前的片子,那时候大概没人想到今日FAANG/BAT这样的巨头已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真正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品牌操控心智,资本主义操纵政局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只要想到我们蝼蚁般的一生会在为企业雇主打工,为收税的政府打工,再被消费主义挖空钱包的循环中度过,才真是细思甚恐。谷歌的不作恶,以为是基本要求,滴滴等事件后,发现这已经是垄断型企业的最高道德标准。
贪婪,资本永恒的邪恶属性。公平与效率的跷跷板,经济领域没有结果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