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07年5月15日)
仿佛天意与命定,一个漂亮而倔强的西部少女,一匹华丽而野性的黑色野马,于瑰丽多姿的怀俄明州的山林间邂逅。如画的镜头里没有复杂矫情的故事,也没有故作玄虚的噱头,在天地间、旷野中、蜿蜒跌宕的西部山川里,英姿飒爽的叛逆少女驾驭着灵动英武的黑马乘风而过,这一切几乎美得冒泡,宛如梦境。
朴素而温馨的故事在如今动辄特效当道、物质先行的美国影坛,显得十分稀有,这部充满温情和理想气息的影片《弗莉卡》,改编自60多年前的老版电影,虽然在部分剧情处理上,该片难免俗套、老套,如牧场主罗伯·麦罗林(蒂姆·麦格劳饰演)与正在成长中的子女的矛盾,毕竟阳光总在风雨后,一家人在经历了一些波折后达成了谅解,又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是,这种俗套在这部片子里却显得十分可爱而美丽。
影片伊始,便是群马奔腾于美国西部那辽阔广袤、郁郁青青的旷野间,飘逸的鬃毛在阳光下闪耀,俊美的躯体在昭示着自由的奔放……正在参加作文考试的少女凯蒂(艾莉森·洛曼饰演)出神地幻想着自家牧场里的马匹,在考试结束时交了白卷,留级是难免的,父亲对此很恼火。
凯蒂的哥哥霍华德(瑞恩·关顿饰演)英俊潇洒,品学兼优,向往都市生活,并获得了大学奖学金,可老爸罗伯却要他留下来继承牧场。强势的罗伯不仅对儿子强求,还对女儿存有偏见,压根儿没考虑过凯蒂也能继承牧场,也从来没注意到女儿有多像他,简直是翻版,似乎是为了牧场而降生的。妻子妮尔(玛丽娅·贝罗饰演)总在试图缓和罗伯和子女间的紧张关系。
作为一家之主,罗伯有更头疼的事,传统的牧场经营模式正在经历着经济以及时代变化的考验,西部牧场的美好日子早就一去不返,西部生态已逐渐沦为富人们的游乐场,早些年,罗伯的父亲就认为他留给儿子的东西“已经不再有用了”。
暑假的一天,凯蒂邂逅了桀骜不驯的母野马,立刻被全身漆黑并有着一双黑亮眼睛的它吸引住了。身为老牌牛仔的罗伯费劲力气,才将闯进家养纯种马群里的野马套进了牧场围栏里。凯蒂给黑色野马起名为弗莉卡(瑞典语:美丽的小女孩),并为驯服弗莉卡而吃了不少苦头。不顾众人的激烈反对,一意孤行的父亲终将弗莉卡卖掉,痛苦中的凯蒂思绪如潮涌,下笔如有神,终于完成了她在考试时没能写出的作文。
凯蒂不写则已,一写便洋洋洒洒,颇有探讨西部扩荒者与野马的前世今生以及关注野马种群保护的架势,“西部的历史是由马书写的,只要有拓荒者脚印的地方,旁边就有马蹄印”、如今“牧场人和城市人都不想要它们了,它们无法摆脱悲惨的宿命”、“孤苦伶仃疲惫不堪的它们就要从地球上消失了”、“野马就是西部残余的光影”!
为了使弗莉卡重获自由,凯蒂毅然鼓动并伙同哥哥报名参加了骑野马比赛。然而,却在雨夜返家的途中,弗莉卡被美洲狮咬成重伤,凯蒂也因淋雨而高烧昏迷……困难往往使一家人认清自我和所处境况,从而更加团结。罗伯没有放弃伤重的弗莉卡,它活了下来,在守候病重的凯蒂时,罗伯看到了她的作文,原来父女两人的内心是那么的贴近……
1943年,女作家玛丽·奥哈拉·奥尔索普完成了小说《我的伙伴弗莉卡》,此后,还有两部描写弗莉卡后代生活和农场生活的姊妹篇,这三部作品曾于1943年、1945年和1948年被21世纪福克斯公司搬上了大银幕。1956年,《我的伙伴弗莉卡》又被ABC电视台改编成剧集,于是,原著中那个执着的男孩肯和他那匹个性十足的黑骏马弗莉卡凭借着不同的视听平台,成为一代美国人心中自由和理想的代言。
此次翻拍,主创们以集诸多矛盾气质于一身的16岁女孩凯蒂替代了男孩肯,而原著中的温暖家庭记事也被保留了下来,影片再度重申了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西部精神,并对西部的未来以及年轻一代的成长提出了希望。
在片中,罗伯曾这样表述自己的教育理念:“看到逛购物中心的那些孩子,乖戾懒惰,无所事事,毫无目标,没有梦想”,所以他想用牧场、用西部精神来影响自己的孩子。在片尾,当霍华德准备出发去上大学时,凯蒂的画外音是:曾几何时,美国人去西部寻找梦想,如今,他们仍在寻找,不眠不休的寻找,但我相信他们所要寻找的东西始终不变,(画面切换成凯蒂给弗莉卡梳洗皮毛),即一片让你对未来乐观进取的沃土,一个能帮你过自己想过生活的好地方,(画面又换成凯蒂骑着弗莉卡于美丽的原野临风驰骋),一个让大家感受到生命有意义的地方,更是个让人们感受到如同骑着弗莉卡般的地方,当我骑着它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
或许,如今的美国人更加需要强调这种西部精神吧!剧终出字幕时,画面为不便变换着的不同小女孩或女骑手与马匹在一起的照片,这种做法虽然显得十分刻意俗套,但也饶有趣味。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9440509_d.html)
影评请点击:
http://www.mtime.com/my/questions/blog/367369/我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看了一些相关影评,我觉得这篇写的挺不错,而且那个《西部的残影》的标题,十分契合片头和结尾的旁白叙述所传达的感情基调…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其实已经与电影《弗莉卡》本身无关,在影片的最后,少女Katy完成了学业并与父亲互相达成理解,终于开始自己自由奔放的草原生活,而她的哥哥Howard则如愿去上大学。兄妹两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代表的正是工业社会冲击下传统牧马业所面临的困顿——或者是黯然离去投身新生活,或者是积极变革寻求存活下去的新方式,影片探讨的是后一个主题,代表人们对西部更为积极乐观的态度。
这也让我想起刚刚读过的《作瓷手记》里,郑云云老师曾用略带伤感的语调说:“有些即将消逝的事物是无法挽回的。随着现代化粉碎瓷石的技术越来越高超先进,离人们最终彻底放弃水碓的日子也许不远了。这是谁都无能为力的。”你看,美国西部传统牧马业的无奈,其实与我们的传统手工制瓷业遭遇工业化瓷器生产时所处的境遇没什么两样。
可是我想,Howard在离开草原,读了大学并融入和体味了现代都市生活后,会不会为当初的选择心生后悔呢?如今有多少生活在城市方格中的人幻想着有一天能悠游山水,远离喧嚣呢,驰骋草原的牛仔想要融入都市,都市人却想要驰骋草原上,这俨然又是一座生活的围城了。
于是我虚构一个从草原离开的男人,在闯荡平原之后,他终究明白了自己深爱的仍是草原。可是因为生活的阻隔,又或许草原已经彻底没落,他的草原永远只存在于回忆中了。或许,这正是我为Howard设置的结局,也是我自己倾心的结局,当然他的故事可能更加曲折、悲壮,因为现实永远比想象更精彩。
《平原之夜,或消失的男人》
从元代出走的男人,在夜幕降临时
踏入大明的平原
草原尽头,凛冽顿失
许多年后,那个元代的男人
他早已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
却仍在平原之夜里,就着苍茫琴声
唱一曲草原之歌。
他逐水而居,在西风吹起时
习惯性地支起耳朵
他仿佛回到过去,长弓射日,萧萧马鸣
一切仍是旧时模样。
他就这样老去了,一天天地
他也只能这样
在某个平凡的夜里,在平原上,他静静地躺下去
就消失了。
路过的人们偶尔在那里停歇,他们总会听到
猎鹰振羽,疾风追随马尾
眼前仿佛有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
2010-06-05
格雷斯与朝圣者, 凯蒂与弗利卡,我们终究需要的是一份灵性陪伴,在成长蜕变中给予最大的精神支撑。这两部少女与马的电影是我学生时代印象深刻的记忆。弗利卡是在我最爱的Helen课堂上观看,谁能不喜欢这迎风驰骋的自由姿态,体验冒险,无拘无束的奔跑,看完后,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被凯蒂带入了。而后老斯《战马》将乔伊这么美好的灵性带给我们这些有精神需要的人儿,实在甚为喜爱这些通晓人性的萌物。
Flicka和Katy一见钟情的感觉我有爽到,她们俩的相处和感情进展很戳我。刻画稍微再多些就好了。我不喜欢女主和她父亲的“感情线”,太过传统,父亲又男又专,一人独大,直到最后快失去女儿才做了一点事说了点好听话,Katy就轻而易举地原谅了以往的那些伤害,这悔改和情感的情节也太素食(还是难吃的那种),观感及其不舒服。如果这部电影完全是讲Flika和Katy,父亲友情出席并且是个正常人我就五星了。
没那么好,纯粹是自己喜欢骑马的偏好!
弗利卡,beautiful girl。
非常好的一部电影,如果你也热爱自由,如果你的心里在也有一个渴望在原野中奔跑的自己,你就一定会爱上它。
the wild hoses!!
那样的地方才叫远方
我相信世界上, 有一股力量存在于体内深处 一股原始、狂野的力量 在你需要被推一把式,会苏醒过来 就像被火烧焦后的森林,野花总是开得特别茂盛 大多数人害怕这股力量,所以总将它继续埋在体内 但总是有少数几个人能够勇敢的拥抱我们体内未被驯服的本性
如果把父亲做主角看,这片是5星
“我相信我们体内有一种力量存在于体内深处,一股原始、狂野,需要你从外部推一把才会苏醒过来的力量。就像被火烧焦的森林,野花总是开的特别茂盛。大多数人害怕它,所以总是将它继续深埋在体内。但总是有少数人能够勇敢地拥抱我们体内未被驯服的本性。”
让人心胸变得宽广的美景和剧情
喜欢女主角,喜欢这马
仅仅是美景
感觉缺点东西啊,对马的描写不够啊,人马没合一啊
让人惊喜的小电影。
姑娘驯马爱牧场
下一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562786/
算得上是温馨的故事,可是并不能够同方糖来比较.想到拍摄的过程中,可能换了很多匹马,就愈加觉得这部电影追求原著的刻意.
佩服女主角演这么年轻的角色。。
能喜爱人类原始野性的人不多,我爸爸就是一个。。。这句点睛了。这也是对凯莉最贴切的形容。臣服于这世界,才是真正的自由。
居然看哭了。。。唉。。。。
爱和自由的电影即使没有特别的情节总还是很能吸引人。何况还有这么美得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