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况兄的一句话:“你是一个怎样思想的人,你回来后大抵依然还是怎样的人。”确实,一段骑行,也是一段人生,我们都在不断的认识自我。 当你为一段旅程精心准备了很多的行囊,正启程时,你会发现,车子太重,东西太多,骑得吃力。然而,当你骑出几米之后,觉得也没有多艰难。也许上坡会比他们更加幸苦,但是,既然驮着比他们多得多的东西,那么下坡就能比他们快得多。旅行终将有一天会结束,每段行程也会有终点,在路上的我们,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偶尔摔了车,偶尔歇下来看看风景,都正常不过。但是如果你是不想骑了,觉得坚持下去毫无意义,那么有可能你的终点就在这里了,望着别人的身影,如果可以欣然一笑,也还不错,毕竟,每个人的目的地不尽相同。 骑到终点固然重要,但是骑行的过程更让人愉快,我一直坚信一段旅程只不过是风土人情,沿途的风景,走过的土地,当地的人文,人与人纯粹的情谊。经历过这些,我们还是我们,只是更加笃定自己是怎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
前几天看豆友说程浩的文字,他说程浩的文字其实并没有全都成为铅字的必要,有的时候全然是足不出户宅男的呐喊。但我觉得毕竟真实,而真实的东西往往动人,和编的故事全然不同,因为真实的故事永远不会有破绽,再简单的文字也能有清晰的感觉。程浩得着病,病魔呼啸着在他青春年少的岁月夺走他身体的自由,于是思想开始代替身体,尽力弥补甚至试图超越,人的青春往往痛苦,而痛苦往往来自年轻的不屈和少年意气的桀骜,这也许就是年轻,也许就是物理上的活力,它自然而然的映射人的心理,自然心也活力四射,也同样不畏艰难,勇敢,跳跃。有的事不做,以后就机会不多了,是啊,我们都怕老去,都怕青春走的太快,告诫自己一直要到八十岁依然保持年轻的心态,但毕竟那时难免行将就木。
有幸看到况哥的故事。既然学渣的我,书读不明白,行万里路也很不错的,心里全都是对这种旅程和故事的向往。也许有一天我能踩着单车出发,像况露哥一样,向永远神秘的下一个终点进发。
最开始看觉得很厉害、有些超脱的感觉,但是看到后来,镜头转近、讲到他在这里种中药,生存的同时和社会有了交集,突然又觉得无比熟悉,为什么呢。这很多东西不就和我家一样吗,不和我爷爷的生活很像吗,每天也是田里忙活,然后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经营菜园子。和我以前感觉不一样的是,以前只看到了做这些事艰苦的付出和微薄的收入,未曾看到那些大自然的魅力和平静祥和(也可能只是我没经历过才觉得这样吧哈哈哈哈)的生活。都说赶路的人看不到山里的风景,我以前也不是很能从这种生活方式中看到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包括我爷爷、我家人,不也是让我好好读书然后摆脱这样的生活吗?但是,今天又会觉得,爷爷肯定能从这种生活方式中感觉到它的魅力,尽管不会一直有,但就像这里隐居的大爷一样,能看出来应该也是有种生活的些许压力,"喜欢到这个地方来",说明没有一直在这,但可能因为这里的美景,大自然的舒适与内心的平静,这种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了他吧,所以才能独自一人花好几年建成了这个小小的乌托邦,然后隐居在此。我觉得我爷爷肯定也能感受到这种魅力,但是确实物质上会差不少,出于想让我们这代生活得更好,尤其是和村子里的其他人比起来(长大才慢慢意识到我们家在我们村也不是条件很好),再加上读书本来就不是个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才一直说的都是好好读书,只字不提他们这种生活方式如何如何。不过肯定也有他的顾虑,顾虑我们可能会嫌弃家里条件不是很好,虽然我觉得爷爷是个能吃苦同时又观念开明(不愧还是党员哈哈哈哈)甚至还有点浪漫的人,但从内向外向来说,并不算非常喜欢交际的人,而且由于会经常看电视,同时知道我们读了一些书,多少知道些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在物质条件这一块,其实是会有点自卑的,所以根本不会提及农耕生活的方式如何如何好,尤其是可能爷爷也不会一直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好,觉得它好的时候大致也有习惯或者其它东西带来的平静的成分。但是啊,对爷爷来说,野外的一块地,屋旁边的菜园子,和街坊邻居聊聊天,以及从电视上获得的遥不可及的信息,大概就是爷爷生活的全部了吧。至于那些城市生活的便捷新奇,宇宙、外星人的奥秘,世界局势的博弈与变化,领略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景色与文化,经历别人传奇的人生经历,直言探索生命的意义,这些我想体验的一切,似乎和他的世界过于遥远,当然,爷爷自己会觉得,他不该来打扰我,他也是这么做的。但是,这多少会觉得有些落寞吧,现在只剩下爷爷奶奶两个人在家了。所以,我应当怎么做才好呢。不过在这之前,我有这个本事吗,毕业后,还有自己的时间吗?md真nm见鬼,老子熬了十几年最后还是要当社畜?大学卷完了再天天加班?加nm呢,靠。难怪有人想移民。害,但是也没办法,谁让我的根在这里。而且,往最差的想,就算我个人最后发展不行,那至少,我可以见证历史,见证一个大国崛起过程中的风和雨,憋屈了一百来年,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但至少,这次世界的主角必定是我们,生也好,死也好,只须尽情享受时代的动荡,世界的战栗。 然后,趁着爷爷奶奶都健在,好好陪陪他们吧,以后自己去体验去经历之后,也可以讲给他们听,这样,他们也可以在他们的时间里,体验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一些和我有关的不一样的东西。爸爸妈妈,emmm现在不太想想这个问题。OK,继续看。
作者|叨仔
来源|一叨映画(ID: yidaoyinghua99)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这片子太糙了...
整个拍摄过程,依靠一部便宜的卡片机。
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镜头都在晃动,剩下的百分之十在摆拍。
取景?没讲究。有时候蹲在神农架深处的小河边;坐在黄土高原上一处苹果树下;深夜蜷缩在藏北高原的涵洞里;窝在新疆废弃的民房内。大多都对着镜头喃喃自语...
构图?没有三分点构图,没有黄金分割...
拍摄?没有时下最热门的升格,没有炫酷的转场切换镜头,也没有航拍起步,更没有壮丽延时...
画质?最多720p...
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穷学生,一辆单车,一双凉拖,兜里总共就5000块,就这么上路了。
他说他要从武汉骑到拉萨,有人说他天方夜谭,毕竟装备太简陋,钱太少。
——《行疆之单人单车骑行中国》
2014年7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下。
人群中一个戴着眼镜,干瘪瘦黑的小伙,冒着小雨,手持相机,对着摇摇晃晃的镜头诉说着自己的骑行计划。随后骑着单车奔赴318国道。
他是况露,个人环游纪录片《行疆》的固定主人公。
他说:这是一趟他上学的时候就在规划的毕业旅行,目的地是拉萨。
于是三峡、秦岭、黄土高原、青海湖、南北疆、阿里神山、珠峰大本营......都有况露的身影。
喧闹的街头,寂静的无人区,秦岭深处隐居的大爷,南疆维族大妈,北疆喀纳斯湖畔,藏区牦牛姑娘......
这些都在况露的镜头下活灵活现。
一
况露自己也曾说:“行疆——寓意行走在华夏版图之疆域,特别是边疆地区,特别特别是不为外界所熟知的异域新疆。”
为了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快塔里木盆地南缘居民的致富。
塔里木沙漠公路应运而生,纵穿沙漠南北,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贯穿流动性沙漠的等级公路。
“流动性沙漠”就意味着横穿而过的公路随时有可能被风沙淹没。
为了让公路在沙漠中存活,路两旁修建起了绿化带防沙,而为了让这些植被长存,国家在马路两旁花费大价钱抽取地下水进行人工灌溉,在400多公里的全长中共建立108个水井房。从而诞生了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水井房里的守护者。
每个水井房都有着一对夫妻看护,年纪在60岁左右,外地人。
他们每天的工作是照管好所在的护水站,徒步走遍辖区数公里道路,确认好滴灌管线的完好,照顾好路两旁脆弱的植被。
其中几对四川夫妇让人记忆深刻。
常年生活在沙漠之中,淡水资源、蔬菜食品都是由外界输送。12号水井房之后,由于缺乏电力,连电视都少有,晚上照明多靠蜡烛。
但他们要抵抗高温差、强日照,克服极端干燥的生存条件,在无边的沙漠中,与流动的风沙作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枯燥的工作,忍受着无边的寂寞。
与之难成正比的是一个月工资两千多,还要扣掉饭菜钱,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但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看守的大爷大妈都不忘给予况露食物,甚至还为自己没有好菜招待而愧疚。
临行前叮咛嘱咐,还送上自己制作的馒头大饼。
而作为刚毕业的穷学生,况露只能满怀心意的留下自制明信片。
路过的维族大叔也会送给他一些葡萄和可乐。
穿越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后,好客的维族大妈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况露在去的路上有些许尴尬,毕竟维族大妈的普通话并不好,文化的差异让他担心沟通问题。但当真正的跨进家门,维族大妈的热情迅速打消了他不安的念头。
彼时2014年,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对于新疆知之甚少,印象刻板。相信很多和我一样,至今还未踏足过新疆的朋友而言,它是一个常年只存在于荧屏上的神秘之地。而在况露的镜头下,有了新疆最接地气的样子。
言语不通,可以用手势比划;缺少共同话题,可以放出自己拍摄的旅程视频给大妈观看,用微笑拉近彼此关系,最朴素的沟通方式反倒让这一切看起来那么和谐美好。
道听途说,远不如自己去亲身体验。
就像况露自己说的,「沙漠里不仅有荒凉,还有温暖」。
像这样平凡而又触动人心的故事,在这部纪录片中还有很多。
二
况露出湖北入陕西到商洛,是他骑行路上的第一次遇到烂路。车轮沾满黄泥,寸步难行。在进退为难之际,58岁的“隐士程大哥”上线。
大爷原是水库边的人家,水库建起后,原来的村庄被淹没了。村民纷纷搬走,大爷却选择留下,自己肩挑手扛建起一座房子,种药草,撒网捕鱼,夏有湖景和蚊帐,修建起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一身腱子肉,独到的人生见解。对况露选择大学刚毕业不先去工作而是先骑行中国时能豁达支持。让我们知道,不论什么年纪,总有人在为自己想过的生活在努力。
本来看似枯燥的骑行,却总有着温暖人心的际遇。除开人,还有不得不提的“太京”,太京是条狗,一条和况露有着奇妙缘分的田园犬。
在甘肃太京镇路边的桃树下捡到它时,它还是一条嗷嗷待哺的小奶狗,本就生活拮据的况露,遇上它无疑是为自己的旅程增加了难度。但就像况露自己所说,这一切都是缘分。
于是这个小家伙开启了跨省之旅。一路上,睡的是头盔,喝的是山泉,吃的是挂面。
就这样从甘肃小镇一路向西,环青海湖。眼看个头一日日长大,却因为主人的一次生病,永远遗失在了刚察县。
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叹息难过。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网友都在叹息太京,希望它能找到了一个好主人。
三
从武汉出发,途径湖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北疆临时结伴徒步喀纳斯湖、珠峰下遇好心藏族大姐、冈仁波齐转山遇好心僧人、和友人“红中”反骑丙察察......
64集的时长里,有太多的惊心动魄和感动...
同样他们也有着不理智的选择和一些不值得人们学习但能让人理解的举动。
因为囊中羞涩承担不起100元一晚的住宿费用,不听当地长辈的劝阻,执拗地要在凌晨三四点在冈仁波齐转山。莽撞的行为在随后便付出代价,转山过程中和同伴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温,但好在濒临崩溃之际,凌晨五点在山腰遇到一个临时休息点才捡回一条命。
在西藏横穿丙察察途中,路经梦扎村遇道路抢修,在被阻拦在原地等待24小时后,冒着随时可能被滚石砸中和面临一不小心就会坠落悬崖掉入怒江的险境。仍旧执意穿越危险路段。
又或者夜晚闯入别人的帐篷,被主人赶出去。(尽管是因为条件恶劣不得已而为之,但私自闯入的行为是不对的)
但瑕不掩瑜,这部个人纪录片在豆瓣上截止目前参与打分的人数有1063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给了五星好评。
四
相信很多人不禁要问一句好在哪里?
显然不会是摇晃的镜头,粗糙的画质、以及很普通的旁白解说。从器材、剧本、拍摄手法上都算不上专业,甚至在业余里都显得很普通。
但他吹出去的NB,他自己做到了。他不仅在2014年耗时134天完成了从「武汉到拉萨」的骑行,还在2015年7月耗时近30天从拉萨出发「经山南反骑丙察察」到云南,又在2015年10月耗时21天「骑行藏北羌塘」。
它真正的魅力,不光是在于祖国大地瑰丽奇绝的自然风光。沿途的各色见闻、各种偶遇和伸出援手的人,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粗粝的影像却是充满了真实与诚恳。
诚恳得可以看到值得赞美的人文互助,也有值得商榷的年轻冲动。主人公况露不是颜值主播,也算不上多么风趣幽默,更不是富有人士,但他有着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的勇气和毅力。
一个刚跨出学校大门的毕业生,一台便宜的自行车,5000块的资金,“工地狂魔、老干妈挂面之王、涵洞领主”以血拼之姿走完大半个中国。
我们也曾叫嚣着要用脚去丈量世界,却总是在原地踏步。临门一脚之际,脑海里便会充斥着“没有钱买装备、没有时间去出发”......
但况露骑行风餐露宿,老干妈、煮挂面,怎么看都不是有钱人的样子。
相信你也曾想过,在某个烦躁的午后,昂首挺胸地辞掉工作,揣上万儿八千,头也不回的上路,去做闯荡江湖的人。
边游玩、边打工、边体验、边感受。做最真实的自己,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但我们犹豫了,一部分是懒惰,更多的是我们在意的太多。家庭、事业、金钱、爱情... 世俗的条条框框让我们选择自我束缚。
所以我们是人群中的,大多数。
而况露就是,那些少数。
也许不会被很多人关注,也不会被很多人理解。
果真如此,也没什么关系...
毕竟,他让我们明白:生活不止工作、不止家庭、不止世俗条框,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
毕竟,他让我们感受到:只要我下定决心去做,我也可以。
祝况露行疆不息...
祝每一个在生活中星夜兼程的赶路人,能在苟活之余做到:
生命的长度也许无法去随心所欲延长,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去奋力撑开宽度,给自己一处自在的空间。
小哥精神可嘉!看每周五上新已成习惯,加油加油!
秒杀多数地方电视台做的片子
老实说,抛开“诗和远方”的诱惑,我很佩服况露单人单车骑行中国的广大疆土,个人真实骑行经历,一路上的甜酸苦辣,让很多热心于天南地北骑行的驴友为之一振,让很多刚走出大学象牙塔或还在里面的学子大呼过瘾。这一趟旅行于你是永生难忘的,这几期节目于我是颇受振奋的。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真实,况露路过了许许多多中国普通人的人生,带观众感受人与人最淳朴的情感。寻找最真实的世界。三生有幸,看了这部记录片。
看上头了。不仅是风光,沿途的见闻、各种偶遇和伸出援手的人,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满足了我的冒险之心,粗粝的影像充满了真实与真诚感。
这个系列旅行纪录片和网剧《毛骗》系列就是国内“业余”创作者的一面非常好的镜子。不矫情,不过度,不意淫,不自以为是,以一种非常粗糙,真实,野蛮的表达方式为力量为核心创作自己的作品。虽然我也绕着中国一圈走了几万公里,但是心中无时不刻不被最初影响我上路的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所侵蚀,沉浸在自我的虚幻中,以至这其中过程的感受都向着凯鲁亚克趋同了。翻回头想,一个凯鲁亚克式的趋同的思维让我失掉了更多东西的感受。更何况,我他妈也没有凯鲁亚克的才华。
粗糙,真实,震撼,敬佩。
典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被况露的个人魅力,以及诗和远方迷倒了。还有什么能比在路上会更让人热血沸腾呢?讲真第一季最好看,第二季第三季感觉有些为了赶时间而抓紧时间制作了,而且二三季少了太多旅行中有趣的事。
单骑自拍长纪录片,如此罕见,值得加一星。看了头几集,青少年可以看
2020年的五一假期就看这个过了,心潮彭拜,心向往之
工地狂魔,老干妈挂面之王,涵洞领主——况露。他不是骑行最牛逼的,但却是最会拍视频的。用卡片机就拍了一部质量非常高的公路片。正是这个纪录片,带了一大批疆友入坑,驰骋在新藏线、川藏线、丝路线上。强烈推荐。
想想能和作者有一面之缘,还一起吃过饭也很自豪的
不可多得的一部真实的骑行纪录片,不是一些躲在汽车飞机火车的安逸旅行狗能想象和深切体会的片子
这几年看过最有意思的纪录片!
虽然制作和画质一般。但是勇气和故事无比珍贵。有一天也要拍一部这样的片子。
挺不错的,不过这人说话真的醉了。
比起我们常常能在路上遇到的一般驴友或骑友,小哥有着强烈的艺术创作热诚和很高的媒体敏感度;比起团队包装和资本运作下的那些所谓“旅游达人”,小哥又保有着一份纯粹和初心。山居高人程大哥太亮眼了,还有一路上记录下的各种各样的有趣的人,当然还有萌神太京,忠犬阿黄,逗比红中…
粗砺 青涩 真实 纯粹
真实的喜欢过, 折腾过, 多自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