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难者》在个人的恐怖片单里实属异端,对于能吃下——疼痛视效融入神秘阴冷氛围,再糅合宗教思考——这一口的恐影迷来说,本片在巴斯卡·劳吉哈编导的风格力场下,既有商业恐怖的精准编排,亦有俯拾皆是的可解读细节,几乎是字字珠玑,它也因此成为我奉若珍宝的“烂片”之一。新法国极端主义这批电影,还蜻蜓点水地看过《高压电》、《身在其中》、《边域之城》等,都像烟云过眼。直至后来遇见《反基督者》,因相近的主题和氛围,才唤起与《殉》似曾相识的压抑观感,特来补标并稍作记录。
剧作
每处起承转合节点,几乎都上演了一波三折的戏法,满是商业性叩击。像背身人影飞窜而过、被窝探头jump scare这样欧美一贯盛行的横刀直入式楔子;引入刽子手家庭场景时,用追逐戏一时间营造女儿受困的虚惊;清障过程中,放置女人一息尚存这一意外,引出中段的对峙与分裂,形势自此急转直下;影片过去近半程,真正的女主角方才接棒;饮弹自杀,全片应枪声而止,使人如堕云雾……不胜枚举。
视听
前段多个镜头紧跟人物肢体和琐碎物件的风吹草动,极近的特写快剪、动态跳接、大幅晃动的第一视角,制造和放大了恐慌焦灼感(参看灭门之后—安娜赶到前,露西独处整段戏)。
声音的张力,那些风、雨、林的自然声,若有若无、忽远忽近的哽哑、嘶吼声,刀刃划入衣物,肌肤和纤维的滋滋声,监牢里铁枷尖脆的颤栗声、凳腿乏力的顿地声,汤匙和牙齿的抵触龃龉声,喃喃切切的低语声……一个个的声场,真实而幽闭,鬼影憧憧。
妆效之真实,盘根错节的肢体与筋肉,创口愈合或被缝过的褶皴,青灰发浊的眼瞳,时而皱起的肿胀眼帘,纤毫毕现的皮下血管、斑纹等,可见用心和投入。
血浆挥洒或克扣恰到对处,更会借助镜头与剪辑之力渲染暴力,以捶杀女主人的段落为例:
露西半途杀出,面部特写正嘶叫——头颅被击中,女人飞出,推近景——数个快剪正反打,露西甩脱安娜的纠缠——女人试图缓缓起身,露西跪直在后上方压制位,切到挥锤、切到头被狠狠锤落在地板,连续剪辑显出狠劲——安娜二度上前拉扯,被摔得东倒西歪,从后方爬开,露西作为不受控的主宰者,一直侵略性地占据镜头前景——摄影机倒伏贴地平视女人侧脸,钝器再次锤击伤处,无反应,大眼圆睁,似有不甘——持续击打,锤子一挥而过的空镜、背后仰拍手部动作起落,显得凶器格外巨大、迅速、有力——以血依稀凝结的头顶毛发特写结束。
此例中,整个段落表现出癫狂的支配力,使我想起《旧日噩梦》中的击打镜头,十分精彩。
楔子
回看楔子第一段,逃脱戏。露西惊慌环顾、频频回头,镜头一致呼应着她的视线逻辑,营造出紧张的被追逐感。远处似机器的轰鸣、伤痕特写、跑动跳接,这段跟摄很直观的像在和露西一同喘息奔逃。跑出一段距离后,镜头回看,房子张着嘴,依然占据大半画幅,传递出压迫力。最后是低机位广角镜,重复密实的矮库房夹着窄道,破败的厚墙,漆黑狭小的窗口,画面中都是荒芜的阻隔,镜头不去交代前方露西所见,因环境是陌生的,而从背后的东西逃离是第一迫切。那声撕裂的哭喊,像预示着阴影与无望会始终伴随。废弃工厂区是荒芜压抑的,这里选景很好,且和后文场地相比,组织的发展也不言自明。
第二段,老式磨花胶片,像家庭旧录像带的影像形式,并采用小比例画幅,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人物情态,露西从不直视镜头,时而背对、侧身、头发遮挡面部、移开视线,总有躲闪或怔忪,镜头的观看,因此有了距离感和窥视感。
顺带一提,转场方式用了漏光,金红色漫过冷的场面,类似于“阳光下的罪恶”,会有一种不适感。
驯养家庭
正篇开始,无异于寻常中产家庭的餐桌谈话,讽刺与伏笔:从阻塞水管揪出的小白鼠指代试验品,家人在嬉笑打闹中啧啧避开它的尸体,袒露出一种似是而非的嫌恶,父亲戏称“煮来加菜”;儿女双全,他们和被牺牲者年纪相仿,一一安坐着,讨论钱、早恋、荣誉、择校、前程抱负;提议让儿子学法律,以“法律处处有用”告诫之,行事有悖法理的父母,竟在法的社会中如鱼得水,阳奉阴违;“星期天就不工作?”,契合规律无休的高投入事业;作为组织关键的门面和驯养人,父亲会轻易不设防地开门,或许是安逸法外的时间太长,使他们丢失了戒备的嗅觉。
罪孽的羽翼下,无人能置身事外。Dolan所饰的儿子在席上不敢妄动,或许他毫不知情,只是面对枪眼,吓得打不开解释求饶的嘴,又或许知悉点捕风捉影的内容,因此壮不起胆去组织谎言……对于露西的质问,他惊惧欲泣,本能地耸耸肩,回答方式选取地很微妙,模棱两可,我喜欢这样的处理。
驯养人一家的结局,是被扔进水管坑道里——葬身在自掘的坟墓,而露西是被仇恨的阴影牵引着走向死亡的,一对罪人、一对(或许)无辜的孩子,和一对跨越十五年的受害者,牵连其中的所有人,在死后讽刺性地获得了同等对待——被邪教的打手们草草填埋。伴随着恶和苦的轮回,仇恨的壮大让一个、一个不幸死死地捆在了一起。
房子
自始至终的主场地——这幢现代别墅,兼有多项功能属性——试验场,培养皿,囚室,坟墓,更是祭坛。它试图以体面的外壳掩盖秘密,直到被露西粗暴地闯入血洗后,房子罪恶的茧衣动摇、破溃了,在不经意间,向安娜敞开来腐朽的子宫,安娜爬下逼仄曲折的产道,探入深邃腹地,黑暗羊水中的胎儿握紧着拳、向尚可安身的角落瑟缩,体无完肤,不成人形。无辜的婴孩被安娜剖出,至于她自己,被迫见证了沉重的真相,和两个她想拯救,却没能拯救的女孩,一同葬身于这个秘密,成为着秘密的一部分。
逻辑瑕疵:安娜在现场无端逗留是最终惨剧的导火索。拙见,假设将联络母亲提前,作为电话亭内的第二段通话,决断要坚持帮助露西,而现场的通话,改为类似于拨号、语塞、思忖、挂断一串戏,以表迟疑与混乱,同时删节她在放置露西尸体的沙发上熟睡又闻声惊醒这段不合理的戏,会否更紧凑通顺?
信众
教众们体面地身着黑衣,纷至沓来,齐聚一堂,相互问候致意,不时地交头耳语,他们大多白发苍苍,是一群半截身子踏入棺木的人了。集会没有宣读规制礼仪之类的前言,很快公布了召集事项——一齐见证本教与人类认知历史上的双重突破。看一双双眼睛忽然发出祁望的光,我猛然意识到,“殉难者”,与其说是他们的神媒,更像是救命稻草。
有钱有势有闲阶层,往往希望踩住唯一不受控的东西,时间。还年轻时候,就捯饬保鲜,像巴托里伯爵夫人取处女血饮用、沐浴以葆青春,再老点,好看没影了,就和古代皇帝那样,求长生不老术,请大师炼仙丹,片中的法国老伙计们也是一个路子,要去将身后事一探究竟,以平复对生的挂碍、对死的忧惧。这不成为信仰的集会,而是全教上下翘首以盼的股东大会,奉成果供检阅,以回馈衣食父母。
martyr
“martyr”有种颇具本土特色的译法是烈士,在基督教原义中,殉道者献身,为信仰作见证、受苦赴死,是出于自愿接受的。在此意义上,女孩们不会是真正的殉道者。而主持事务的黑头巾太太,既能殷切庄重地慷慨陈词,又显得夸饰与冠冕堂皇,既深思熟虑,又执迷不醒,她是“循”道者们的代表,最终,成为了唯一真真确确地以身殉“道”的人。
殉难者的初筛标准,是年幼、年青的女性,(据传)这一人群不仅是精神活跃敏感度、忍耐力及自我开解力的高度统一体,也是金主能隔岸观火的安全地带。至于神化殉难者,能让教众与之产生距离,同时无需集体参拜直面血腥惨状,想必有同样的考量。
邪教体系
地下人体试验与邪教的界限。通过严密组织、巧立名目、将话术体系化,从而进阶。
从宗教架构的角度来看,片中的邪教组织:
在世界观、核心教义上,存在死后的世界,人们得救的世界,化用许多宗教中受难与超脱的联结,女孩儿从哭叫,到疲乏,到顺从,她们的姓名、尊严、心性逐渐消亡,即所谓“放下一切”、“解放、超脱,视周遭为无物”,离苦得乐。对于此教能否清楚阐释有关“神”的理念,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加诸万恶于其身,而他超脱一切,见到真理”,如果存在拟人化的神,很难把恶的罪和罚给撇清来,因此倾向于它是无神的,朴素自然法则的信教。
在信仰观念上,这里建立迷信,是通过对科学未解的迹象,即濒死翻白眼的扭曲解读来实现的,殉难者化身为一个媒介,通往死的奥秘,殉难者与其神秘体验本身,共同被固定为崇拜对象。
在活动仪式上,地窖是固定的仪式场所,冷光灯点亮长廊,看到墙上布置着一张张殉难者的巨幅图像,建立与证实信仰,是经由不停地培植殉难者,集体聆听其指示,以期接近真义。
在组织建制上,为了传承发展,显然邪教多年来规范和完善了结构和纪律,亲耳接收真言的使徒、面向教众有权传话的布道者、仪式执行者、信众团体、接应人、打手,组织层级完整分明,而业务员本身也被纳为信徒。
此教的精神文化制式十分单薄,没有系统的洗脑经典,这使得该教在现实层面上并不完善成型,但它也有足以维系下去的稳定因素。事实上,邪教与教众在世俗意义上也是互利互惠的,对于富人的需求,它不仅能服务之,更美名殉难求真,名目不可谓不高尚,此外,其中暗含着结识同好、扩大交际的机会,邪教自身也当然具备了做事干净、自担风险的自觉。
仪式
培植安娜的过程,是长达二十分钟的施暴,观众需要和她一起按捺住,忍耐几近于无休无止的视觉虐待与痛感累加,直到我们也木然了,方迎来最后十分钟的戏剧高潮,一场仪式。
“殉难者”被固定在刑架上,刑架设计得状似一台日晷,她转动,就像在推转着地轴与昏昧的时间,金属活动的声响,如同在代她开口呻吟。
这里仪式感的耸立与坍弛同构于一场一镜,洁净无血、肌理通直,这一人体场景有种郑重的神性,而冰冷器械、铁青色调,又将前者异化得格外残忍;又及,使者俯闻殉难者口授,欲将神迹布道于世,然其追寻的真义在短暂回光后,仅留枪声——徒劳的空响,这一回响萦绕在那崇高图景上,二者惨烈地并存着。
尾声
太太问,“Etinene,你能想象死亡后面是什么?”,这话放在平时一定是忌讳,因为有抽象话语体系的存在,她不能直截了当地谈论甚至暴露组织实质,何况是对一位传话下级说?这个问话,已经是出于她的不管不顾,万念俱灰,所以男人一听就纳闷,明白事情不妙。
对于“无尽的疑惑”,我想没必要太去解构它。这是内心绝望的自述,无论安娜的原话是什么,只要听来是可信的,让太太明白没有死后世界,或者死后世界并不好过生的世界,她都会大失所望,用一个半开放的表达,很聪明。
最后一句台词的英文字幕是“Keep doubting,Etinene”,我们可以认为是陈述,而如果作为祈使句理解呢——无需明说,Etinene,你和外面那群人保持好奇吧——恐怕一样无法接受,何必知道呢,我先去一步了。这样想,似乎也未尝不可。
安娜
安娜是怎样的女孩,坚韧,道义,是滑向道德的人。
一个滑向道德的人,往往是圣贤,也是羔羊。
安娜之于露西,是灵魂世界唯一的太阳,想起顾城书里的话,“跟你在一起,动真情,也就离开了魔鬼了,跟自己在一起,就和跟魔鬼在一起一样”,看看她们的故事,毫厘无差。正因如此,安娜的疑虑和仁慈,对露西来说,就是透顶的背弃乃至出卖,随着强光一丝丝撤退,精神支柱坍塌,露西被交付给她的阴暗面,幻觉的阴霾如期而至,此时魔鬼现身,它第一次与安娜同在,再不能被她的呼唤声驱散。鬼不肯和解,叫嚣着要同归于尽,露西只好选择死灭。至于安娜的结局,她善良的无心之失,却引致了自身的悔与罚,这何尝不是良善的无奈。
露西的内心受到折磨时,我们见到她眼中真实和幻象的交错,但直到最终,我们也不知安娜看到了什么。当她的时空里有了露西,呆然,只凝望着,没有哭泣,镜头的局限视域中,没有对方的样子,没有美或丑的事物,只有暗影像凝滞无间的苦海,只有人镶在广阔的尸床上。
双姝情
从录像看得出,安娜比露西更年幼,她离开母亲,自己成为母亲,用强大的羽翼来包容、保佑了女孩。十年陪伴,情难自禁的亲吻,爱惜地为她清洁尸体,节制又自然。露西出现之后,安娜安静了,温顺地张嘴,接受喂食,接受暴力,这时有一段很美的钢琴,温情、平和、悲凉,与惨象共存,让人百感交织。
作为一部法国电影,影片这段双姝情的动人处,不是那些陈旧的刻板印象,纯粹的蕾丝罗曼戏、或青梅竹马的田园牧歌,而是糅合不同电影类型与更深的宗教社会议题,情感是那道辅餐,连同那个没来得及挂断的电话中,母亲坚持的、反复的询问声,简练动人,犹有意味。这些片段的意义,在于激起观者最大的不忍,不忍之后,反邪教的终点,也就前所未有地接近我们了。
太蛋疼
原来Martyr词源是“见证”这个意思来着啊。惊天设定用得比较有效这个设定还颇点深意可思索的一部,还好没细看任何简介不然效果就没那么惊天了。
很虐心的电影,看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该片带来的是无止境的疑惑和无所寻觅的答案。剧情上的很多点我不甚理解,但是法国恐怖片的虐杀与残忍,实在是太过直白,几度让我扼腕!如果你连《电锯惊魂》《死神来了》之流都承受不了,那千万别受你猎奇心的怂恿去看这片,否则后果自负!
片子还不错,只是不是我的菜,三星半。
血和皮肉的背后,是难以理解的狂热迷信,看了以后异常的不舒服...
越想越蛋疼。
强烈要求把语言该成穆斯林语,而不是法语
人性的本质暴露的赤裸裸,值得回味。
原来法国人也~~~
宗教飢餓了。
终于找到这片叫什么了 ....
这个安娜有病吧。五个人都死了,自己还不报警,还去探究地下室。。。
勉强及格。表演还算出挑,比阿佳妮那种痴狂更过火,雨中自杀等几个镜头拍的也美,编导很极端。但是全片的化妆不好,剥皮和伤口之类使用的假皮肤太粗糙了,而且女一号被囚禁总穿着衣服是怎么回事?太不合理。这种假模假式在主题之外有了别样的引导:人只做戏,可动物是真受,想到这一点就令我头晕恶心
本片教育:作案之后决不能在原地逗留。
啥,完全没看出来那个出镜3分钟的儿子是多兰…)混血女主好好看)为了seminar看的片子,突然就变成了我在胖鸟上下载的最后一部电影)The violence of fascination of form: 我终于找到了我沉迷恐怖片的深层原因:还是因为我形式主义,我不能抵抗观看body as form被解构的各种方式的诱惑orz而且除了恐怖片还真的想不到其他地方能提供这种解构…所以我也喜欢新阴风阵阵……
欧洲邪教恐怖片,不仅仅是血腥痛感程度爆表,还指向身体逼近死亡下的神性弥留,剥离痛苦才可通往神迹,而神即不可知。
妈的是有多穷啊,换个场景能死吗。[高压电]的二女搭配+[边域之城]的变态极端组织,视觉刺激倒是蛮强,但中间实在很无聊,整体节奏缓慢。最后老教母故作高深的一枪也是也并没有帮助片子提升多少。做虐杀片就好好做吧,别老想着往高拔。
除了暴力还有什么。片头的渲染铺垫,然后是开场平静的家庭生活,突如其来的血腥暴力。接着便是无尽的虐待、虐待和虐待……如果说殉道者是自愿为所信仰之道献身的话,那么电影里的殉道者就是被强迫为他们的信仰之道献身。虐待是要磨灭你的自我意志,成为信仰的囚徒,因为除了相信他们告诉你的外别无选择,最后进入一片恍惚与虚无。反过来说,他们对自己的信仰心存怀疑,所以想到这么个无耻的馊主意去求证自己的信仰。结果嘛自然是无尽的疑惑,一群可悲的傻逼。
各方面都不错 口味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