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社会。 男生们不要笑,就像你们无法从女孩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无法从这个小镇看到你们所生活的社会的影子一样。这是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世界。 而这,并非是刻意拔高电影高度,牵强附会。 先说说五姐妹的结局(我们不谈未来,只说在电影中) 老大:嫁了自己爱的人,幸福 老二:长辈安排的婚姻,毫无感情基础,不幸——妥协 老三:极端抗争的方式——自杀 老四:意欲妥协(出嫁),被妹妹点醒,脱下婚纱,一同逃走 小妹妹:自始至终的抗争,烧椅子,喜欢理论上带有男性色彩的足球,被高墙束缚后的抗争感最强。想过无数的办法试图逃离这个“家”,剪下头发,学会开车,临危不惧。出逃成功,投入老师的怀抱。——自由 整个电影的结构简单明了,首尾呼应。从老师的告别开始,到重新投入老师的怀抱结束,分别讲了一二三四姐妹的故事,以小妹妹的视角旁白贯穿,并且延续妹妹的故事到最终。 五个姑娘的故事分别是老大与拉金相爱,老二被随便嫁人,老三有自己爱的人、被男权专制象征的叔父猥亵以自杀结束,老四被叔父猥亵、强制嫁人、逃脱,老五遇到一个外表强硬内心温暖的大叔亚辛,最终也借着亚辛的帮助逃脱。 除了五姐妹 其他人的社会角色: 第一:首先出场的是打电话给奶奶告状的某夫人:觉得自己有监督姑娘们的义务,穿着保守,典型的卫道士。社会的Watchdog~TA们无处不在。 影片三分之一处,小女孩翻墙出去学开车,回来爬水管的时候又被这位夫人看到,之后家里把所有的窗户都旱住。(显然又告状去了) 第二:奶奶,奶奶狠狠的教训了五个姑娘,却又在叔父面前替姑娘们说好话。通过对白得知,奶奶最初对姑娘们的教育是希望她们能自由成长。但是,后来发现女孩逃走看球赛后,自作主张在家里加固了墙壁、铁门,防止女孩出去。给老大定亲的时候,老大抗争,说我爱拉金,奶奶就说那你让拉金来提亲,就放过老大,让老二出场。劝老四结婚时候,回忆起自己的过往:年纪轻轻的时候被家里安排无感情基础的婚姻,但是后来像世界妥协逐渐爱上了自己的老公(必须说女生真的是太太太感性的生物)——非常矛盾的受过虐的传统长辈个体,即是传统的受害者,又是帮凶。 第三:拉姆阿姨:这个阿姨给我印象特别深,看到女孩出去看球赛后,砸掉自家的电线口,甚至跑到村头的电线总闸处打掉电闸让全村停电(防止村里有人看到女孩在电视上然后口口相传吧,或者防治家中男性到别人家看电视看到女孩们?)电影里并没有交代拉姆阿姨,但猜想应该是叔父的老婆,想来也是当年被家长随便嫁过来,受着传统束缚,不满,但并未做出过激的抗争的老实人角色。同时又奋力保护着女孩们。这样的人在社会中也很多,比如我C-Party抗战时期保护解放军战士的好老百姓们。 第四:叔父(这是社会中最大的一个群体) 1、关于束缚猥亵女童的事情(方式应该是大姐和二姐聊天时候透露的后入式),电影明显给了镜头的是老三和老四。至于老二,做Virginal membrane检查时候说的应该是气话(她说她是Virgin,但是没人相信,所以才和医生说“和全世界做过”,或者也被猥亵过?这一点不太确定,但这并不重要,导演只是想表达一下叔父的这个行为) 2、卫道士:“囚禁”女孩的始作俑者(不是奶奶),女孩们退学这个决定应该就是他做的,带着女孩们去Hymen检验。语言里处处申明维护自己的家族利益。但是实际上,确实晚上潜入女孩房间,伤害女孩的主体。不可否认,这是权力的一种象征——社会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暗地里又做着破坏自己制定的秩序的勾当。道貌岸然,这样的“优良”品质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数不胜数。实际上和性别无关。 3、叔父应该是在小镇上的高知阶层,小女孩去问能不能看球赛那一端猜测,叔父好像是个律师。——所以说受社会道德观控制的伪君子人性和受过多少教育并不相关。 4、和叔父进行对比的角色有两个:第一个是亚辛,一个普通的开卡车的超市送货司机,没受过很高的教育,却是一次次帮助小女孩们的角色设定。第二个是最后小女孩们打算逃走开车的时候,试图拦住叔父的大叔,他和叔父说“让她们去吧,让她们逃走吧” 其他几个细节: 1、关于女权:电影角色设定是五个女孩,有人跳出来说这是女权的一种表现。可是,大家静心想一想,男生就不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吗?和二姐订婚的男生,难道不是很悲哀吗?脸上长着两个大大的黑点,眼周黑黑的精神不济的模样,说话唯唯诺诺。这张脸在青春期也没有什么阳光的青春吧,估计也被其他男同学欺负和排挤过。 2、足球赛:足球赛主要性格设定属性为男,但是电影里以运动场发生暴乱为借口,从政府从面举办了一场只有女球迷的足球赛。只有女球迷!所有的男性被排除在外!男女性别隔阂虽然依旧存在,但是电影台词非常明显表达了女性观众可以同样承担起男性观众在一个足球赛中所有的职能作用。 3、三姐自杀的铺垫:前面说了有自己爱的男孩子、被束缚猥亵、被指婚。三姐自杀前的那一顿饭,导演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长镜头,从叔父的目光出发,镜头走过三姐的脖劲、发育丰满的胸口。而三姐意识到了这一目光,装作若无其事的和姐妹比划手势(手势我没看懂,一根手指 三根手指 什么意思?) 4、枪声:枪声出现在了两个时刻:大姐二姐婚礼迎宾和、庆典vs三姐自杀,强烈的对比。 4、小女孩第一次打算徒步走出去的时候,长长的镜头给了无边无际的公路。抗争的这条路是孤独的、困难重重的、没有尽头的。 5、年轻的男子:一个个都是青春荷尔蒙萌发期,热爱自己热爱的姑娘,在姑娘窗前的路上写下表明心意的话。但是,你们这些年轻的男子啊,最后会不会都长成了道貌岸然的叔父。 6、这些事情发生在土耳其亚洲大陆部分的一个小村庄,隔着海峡的伊斯坦布尔成了自由的象征——这是电影表达的一种象征,海峡对岸啊,那是自由的彼岸。不要以为真的就是为了逃到伊斯坦布尔就可以自由了。 7、补一个“囚禁”的过程:先是被叔父勒令禁止出门锁在家里学做女红等,后来女孩们翻墙出去看球赛,奶奶就叫来工人,加了铁门和铁栅栏和墙。最后小女孩翻墙出去学车回来被“告状夫人”告发后,家里把所有的窗户全部用铁栏杆封死了。整个家成了一个铜墙铁壁般的牢狱。这就为后面小女孩们锁门、收拾东西,大人无法破门而入创造了条件。(铜墙铁壁反而被铜墙铁壁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整个剧本环境设置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内部的运行状况,和一个家庭面对外部人的观点、意见的反应。五个被“囚禁”的女孩,各有各的不幸。奶奶、拉姆姨妈、道貌岸然的打电话告状夫人同样也各有各的不幸。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也有幸福的瞬间,比如大姐和拉金,比如小妹妹奔跑着被亚辛抱起的时刻。前面说过,小五身上的抗争之气,根据剧情的推进越来越强。 在我们与企图“囚禁”我们的Society抗争,我们就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充满荆棘的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会帮助你(比如老师、亚辛),也会有很多人伤害你(比如叔父、漫长的道路),我们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对自由、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冲出牢狱般的束缚,自由呼吸。 那些说野马是叔父父权象征的看法——bullshit 那些说这是一部女权电影的——bullshit 那些说情欲禁欲的——bullshit 我要的是自由自在生长,做出选择是我自己的事情,和你们有关系嘛! 就是不要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此致! 敬礼! Hallo,World!
被禁锢的欲望终冲出了牢笼,手持摄影看得我心旌荡漾;强大如凯末尔也难以改变某些宗教长时间以来的累积,大城市和小村庄之间的理念差距犹如天堑,仔细想想土耳其和中国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尤其是两国现任首脑上台后就更有意思了。
动人、细腻,出乎意料地好。La Femis出身技法上难免和法国电影比较亲近,但用来表现这个主题,却恰好增添了一份自由的气息。
科隆事件发生后看这个简直是讽刺,无法评分
与这个荒谬而寒冷的世界开战,用荒谬却炽热的方式。手持摄影,自然光线,一种粗砺的美感。
颤抖的欲望,鲜活的肉体
最后两个勇敢逃家的女孩,就像拒绝被驯服的野马。——女性导演拍的女性电影,讲述土耳其世俗对女性的桎梏。有亮点但没新意,好几个地方看得味同嚼蜡(导演是把演员当提线木偶吧)...
安纳托利亚的《处女自杀》。尽管没啥新意,且最后一段为了增添戏剧冲突而安排的犯罪元素过于刻意突兀,但手持成功捕捉到最细腻动人的时刻,作为处女作来说很不错,同为La Fémis毕业导演作品,比去年的《派对女孩》好多了。
看着奶奶的所作所为,觉得很有感触,她一方面在爱着并且保护着这些孩子,另一方面却是更强硬地禁锢着她们。这就是关系的复杂性。现实中也是如此。
叔叔是变态啊,这么多人没看出来,侵犯老三、老四很明显了,在此之前他一直侵犯老二,强有力证据:电影18分处,叔叔去刷地上男孩子向索娜伊求爱的涂鸦。大全景,画外音是:索娜伊你只属于我。更细致的论证可以去看石板裁花的影评。
黑海日记。如果联想到同是无父无母,镰仓的海街日记四姐妹,在相似的柔光自然美和大腿白花花背后,她们的命运抛物线居然是如此不同。这样一部电影,发生在世俗化的土耳其,且是一个中产家庭面目但又受落后宗教观念胁迫,引发了不少猜想。葡萄架子的场景很不错,牢笼反过来抵御叔叔的捕获,也有亮点。
青春满园关不住,二朵萝莉出墙来。
少女逃婚记。伊斯坦布尔的晨光太美了。我一直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话,「有些鸟儿的羽毛太光鲜,笼子关不住它们。」拉蕾就是这样的一个小鸟,一匹野马。
我和全世界都做过,但我的处女膜没有破。
导演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但从叙事的层面上还是蛮燃的,高潮的处理很好莱坞化,小女生被保守的宗教压迫失去自由,煽动性和感染力都很强,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喜欢的那种重叙事、带有地域性、主题还很尖锐的类型,女导演拍的很细腻,可惜没什么辨识度,如果导演风格更强点这片子就了不得了。★★★☆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心疼的电影,我们看到小女孩们一次次翻过高墙,去追寻外面的世界。我们看到刻板的、泯灭人性的传统压榨着年轻美好的生命,显得那样可笑和愚蠢。这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影片,充满让人心疼的生命力
这些美好的女孩,究竟要毁灭给谁看?(ps,豆瓣标记1000~)
平淡无奇的剧情,却出乎意料的好看,属于那种不文艺的好看。没有太多的深度,没有太多的道理和批判,也没有导演在影片里面刻意展示痕迹,就是这么一个好看的故事平白不加修饰地讲个你听,演给你看,顺畅而优。
自由主义的花朵,柔弱但坚强。耀眼夺目的蓝
好牛逼的片子!黑海之滨的土耳其北部小镇,五位怒放的美丽少女对抗着愚昧,青春洋溢无限美好 #伊斯坦布尔夜色中的博斯普鲁斯大桥和少女们都美得难以言喻# 想到我大天朝报送的《肿瘤君》会在最佳外语片奖项交锋《野马》那酸爽真是#露多大脸现多大眼#
导演不愧是是La Fémis毕业的,好好的土耳其少女故事硬生生拍成了法国电影,镜头节奏剧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除了被绑架的土耳其女性道德观以外,没有什么原创的东西。还有这大概是我近期看得最吵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