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坐着由Trinity(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驾驶的Logos号飞船(逻各斯在希腊语中有真理或“道”的意思),穿越封锁冲出云层,进入Matrix,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人与机器的和平,救赎了世界(隐喻耶稣殉道)。 这个精彩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宗教寓意,也有政治的暗示。Smith是Matrix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破坏力的、也是维持系统运转的程序(另外说一点,Smith相当于一种杀毒软件,Neo的入侵相当于病毒,杀毒软件和病毒之间是一种相伴而生的关系,Smith从与Neo等黑客的对抗中学习对方的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Neo等人也通过smish学习和提高自己。)。Smith因为剿灭Neo失败被从系统里删除,但是由于他深入在系统中,无法彻底删除。然而这一操作却让他脱离了Matrix的控制,获得了自由。Smith曾经是暴力统治工具,可能使用的是类似machine learning的技术,系统只是给其一定初始目标设定,并不干预其如何运行,但这样的设定却带来不可预期的结果,使他的行为变得以纯粹的权力为取向,并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这种暴力和对权力的理性又疯狂的追求具有传染性,像病毒一样将所有正常的系统和应用程序覆盖,最终使得系统为暴力、破坏力以及对权力的渴望所填充。一个被暴力和对权力的无限追求所占据的世界是不会收敛到均衡的,施加暴力的终将为暴力所伤害,系统陷入无限的loop,运行面临崩溃的威胁。而且Smith的这种疯狂的控制已经不满足于在Matrix中报复和战胜Neo,更通过对人的意识的控制,对现实中的Neo进行暗算。但此时的系统仍然在按计划进行对叛乱人类的zion世界每隔几代例行的剿灭活动,因此人类世界zion和机器世界Matrix同时面临危机。 机器是人创造的,而一旦机器取得了自由意志,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抵御机器的剿灭;smith程序是机器制造的,而一旦程序取得了自由意志,机器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抵御程序的破坏。各自为战,人与机器将会同归于尽。 人类的“本性”不同于机器或程序,是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的,它在演化过程中帮助人类解决生存中的各种问题,与人类的身体和环境协同演化至今,历遍各种危机,满足阿尔钦的所谓事后理性。但机器是新的威胁,人类并不知道如何面对、能否面对。但人类的那些被Smith看不起到特性——希望、信仰、爱、牺牲、怜悯等等——在危机的时刻仍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在力量上同机器相差如此悬殊,但仍然靠这些特性,用肉体抵御住机器的第一轮攻击,赢得了时间,也为自己和Neo赢得了与机器谈判的机会。 Matrix的虚拟世界已经被Smith搞得乌烟瘴气,连Oracle这种最具“源”特性的程序也不能幸免的被覆盖了。而Neo在Matrix中也并非无所不能,在双方僵持不下,甚至Neo可能失败的情况下,被Smith控制的Oracle还是以她的方式做最后一搏给了Neo鼓励。最终,机器刺激了Neo的力量,在人和机器的共同努力下,战胜了Smith所代表的暴力、权力、恶、复仇的力量。Matrix可以重归平静,人类世界也避免了一次次被剿灭的命运。 结尾的地方最是意味深长,象征建构和工具理性的Archetect(建筑师)与象征感性和不可知论的Oracle(先知)达成了共识,决定给予Matrix中的人类以自由意志,可以选择在Matrix世界中享受虚拟的平静和快乐,或者选择Zion世界的残酷和真实。这是个基督教新教当中非常重要的命题:上帝以其全知全能,当然应该知道亚当和夏娃可能在蛇的诱惑下吃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但上帝仍然选择在造人的时候给他们自由意志,不对他们的选择加以干涉。因为上帝认为,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但同时可能带来罪恶的世界,要比一个没有罪恶但同时也没有自由意志的世界更符合祂的期望。正是这种认识强化了西方文化中对自由的追求和认同,成为现代西方普世价值的核心。这个观念贯穿电影的很多地方,Oracle给很多人的启示都是说她其实无法预知未来,因为未来决定于每个个体的选择。 相对来说,matrix系列的第一集更应该叫做“革命”,因为第一集更多的是关于人对自己所处的状态的认识。试图脱离Matrix的虚幻世界,逃出机器的奴役,不做机器的“粮食”是最初的主题。第三集革的是机器与人的传统关系的命,但更像是对统治者的劝告,不论你所建构的体系多么完美,不论你的统治力量看上去是多么坚不可摧,你终究会面对建构体系时无法设想的危机。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人不能在产生问题的那个层次上解决问题”,统治者同样需要不同的思维。因为当你剥夺了人们的自由,也就剥夺了人们的创造力,也就丧失了未来某个时刻利用人们的自由意志的副产品——真理——来解决系统问题的机会。只有把自由还给个人,并尊重人类的那些同样具有工具性的感性力量,才能让机体具有永久的活力。
以前科幻看得少,不太能理解,现在再捋一捋剧情发现简直是神作! 可惜了这俩导演后来再没拍过有点口碑的片子了
黑客帝国全套都喜欢,有空再看...嘎嘎
华丽的Zion大战,Neo死掉了,替Matrix除掉了脱离控制的Smith,Zion得以暂获和平,还会不断地有The One来重蹈覆辙。个人英雄主义地又圆了一个大同梦。——杀毒成功,机器恢复正常,就不需要重装系统了……仔细想想居然就是这么个事。
见过太多的才子,才发现都是膜拜的傻子。到底有多少的电影有你的影子。
在《黑客1》的结尾所说的那个“无限可能的世界”无疑给了我们最美好的憧憬,但是在《黑客3》中,尼奥的死亡却达到了弥赛亚主义的最高潮,虽然“上帝之国”依然没有得到建立,虽然最后的平衡只是暂时的,但是《黑客帝国》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同世界的梦。
不说好,是因为你没看懂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这是我看过最完美的系列电影。
第三部主题升华了,华丽丽的锡安大决战
★★★☆ 谜底揭到最后才有意思,然而二三部完全就是为了证明商业片模式如何毁掉一个完善深刻的背景体系的……
一个bug和一个流氓软件打来打去,打来打去和打来打去
看完之后觉得没看懂于是看别人的剧评,感觉自己好像懂了,但是再看一遍又发现好像有解释不通的地方,于是又找搜索剧评,如此循环往复,还是觉得似懂非懂的一部电影。算了还是欣赏帅帅的基努里维斯就好啦
严重被低估的好片。我走到哪里都为它叫好平反。
扫了几遍也没有弄明白基本剧情。只要Keanu Reeves一出来,鄙人就鼻血飚满脸,大脑自动肿胀、充血、死机;视野自动变狭小,闲杂人等一概都忽略,只能收到K先生发出的信息,满眼都是K先生的美颜和优质肉体…
第一部概念铺设完毕之后,后两部都成了标准的视效大片。
重看多遍,每次都能更深一步感受,这悲伤也越来越大。正如电影名字一样,The Matrix Revolutions,这是矩阵的革命、升级,并非人类。这已是机器的时代,人类只是夹缝求生的弱者。Neo,The one,他为使命而存在,他的牺牲和为之争取到的一点点曙光,在机器时代中,又是什么。黑客帝国三部曲,更像是机器编年史中的一个节点,人类用巨大牺牲和第六代The One的悲剧使命,在机器的控制和变数下,完成了这段历史进程。未来,人类的命运,这有限的和平,历史长河如何书写,不得而知。黑客帝国三部曲,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神作
并非烂掉,用“下凡”来形容一到三的变化可能更准确。一抵抗的是故事外空间,是对既有现实认知的破立;赢得新世界观后,二三的抵抗对象却从此局限于故事内空间,消灭机器大帝或史密斯和打灭霸没有本质区别。从揭露故事外“虚假”到沉迷故事内“真实”,沃卓斯基从拍电影的宗教主沦为传教的导演。
【上海电影节展映】机器乌贼袭击锡安的部分比较冗长,忍不住睡了一会儿。其余依旧好看。诸多设定都很深刻,比如:与程序一家被困火车站(疑似U盘的设定),病毒史密斯入侵真人身体,以及结尾大战。最有才的是把饰演先知演员去世的换角事件,演化为躯壳的更换。与前作浑然一体,并未烂尾
厉害的概念都在第一部了,后两部根本只有打打打打打嘛
相对于第一部与第二部,这次的完结篇动作场面和特技场面大幅增加。以表达“和平”为战争的主要目的,并且还有几条感情分支为辅助,以大规模机器人作战和最终一战都堪称完美,也让这个经典的科幻作品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黑客帝国1》还比较容易看懂,《黑客帝国2》《黑客帝国3》就很深奥了。造物主(Architect)负责维持母体的平衡,先知则负责引导母体中的人们觉醒。两个人的共同作用下,母体中的人类社会稳定进化,机器人也从中吸取经验。这也是机器人“种植”人类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用人类发电,更是为了学习人类,从而实现进化。锡安之所以存在,也是机器人故意让它存在。机器人无法避免母体出现bug(也就是有人觉醒),所以就等他们觉醒、等他们组建反抗军。机器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大清洗,把反抗军歼灭,然后再把母体重启。这种大清洗已经进行过5次了,这是第6次了。前5次的结局都是反抗军全军覆没,母体重启,而尼奥的出现让世界首次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和平。人类和机器人互利共生,共同进化。但是这种和平又能维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