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写在前面:没想到这篇文章在现在火了,笔者也非常喜欢这个电影。公众号《侠影映画》
笔者wx:pwx1240177979欢迎和我讨论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豆瓣或者订阅下公众号。这篇文章写了三天,大概一万多字,原创不易,喜欢就点个赞。文章总体上删除了部分文革的,剩下的就是这些了。笔法比较青涩,希望大家海涵。欢迎有独特见解的朋友交流,留言。你的鼓励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论《霸王别姬》中创作手法
——浅谈《霸王别姬》
作者:二十八画书生
《霸王别姬》是中国大陆电影中封神之作。以国粹京剧艺术为代表,通过讲述京剧艺艺人学艺的成长故事,将故事发展脉络贯穿中国近代史,可谓是史诗巨制。从一九九三年到现在,该片也是中国唯一一部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本文主要从剧中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通过道具细节和视听语言进行分析。
作为一部经典电影艺术品,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设计那是不足以成为经典之作的。影片将电影符号象征和隐喻运用独到,在影片中人物形象设计上关键起到关键性作用。影片中程蝶衣阴柔的形象塑造来自影片中三个关键人物对他的三次男性性别阉割。影片中第一次阉割是程蝶衣小时候母亲对他的阉割,把身上多余的一处切除了。程蝶衣在影片中一直扮演角色是旦角,众所周知培养一个旦角很难,培养成大器那更难,因为除了先天条件之外,还需要他自己从心底对角色女性化身份的认同。所以他才会一直念错词,原因是从心理上抗拒承认自己女性化这个身份。不过为了当时各方的利益需要,需要他成为女性化的角色,因为培养好了一般都是戏班子里的台柱子。要不然后面师父打他的时候也不会说,“打死了就解散戏班子散伙。”师父打其他人的时候没有这么狠,原因是恨铁不成钢。在现实中男性要成为女性,也是需要把身上某一处给去了。这个阉割是母亲为了他符合戏班子标准对他一次伤害;看似是无意中的切除,其实是主创团队对影片的刻意安排。所以他报复的方式是在众人嘲笑他从窑子出生时,立刻就把母亲唯一给他留下的大衣给烧了,从里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有自尊,敏感,倔强的性格,同时也象征着他和母亲的一个了断。第二次阉割是唱“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戏班子需要演出机会,他心理上的潜意识还是男性,所以导致无法接受自己角色需要女性化的事实,即使师父把他的手掌打的稀烂,仍然把台词念错,这时师兄亲自用师父的烟锅捅了他的嘴巴。烟锅的象征寓意不言而喻,同时也是“阉割”的谐音。这时台词没有念错,这说明他已经开始慢慢地接受自己女性化的身份。第三次是最残忍的一次阉割,被变态老太监张公公欺辱;从台词中的老规矩,到看见弃婴之后不顾师父反对母性爆发坚持收养。程蝶衣的母性爆发,从抵抗慢慢妥协再到到已经完全认同自己女性化的身份。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戏剧性的伏笔。
影片中典型人物霸王的角色段小楼的三次拍砖头也很有寓意,第一次救场被师父教育下三滥;第二次在窑子里救菊仙;前二次都是把围观者吓住了,暂时性的缓解了矛盾;但是到了第三次,拍砖再也没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矛盾这个大板砖面前,他碰的头破血流。前半部分的二次拍砖可以也可看出他曾经是勇敢仗义的血性男儿,但是到了第三次为什么不行了呢?因为前二次的只是外部因素矛盾,而第三次则是自己的朋友出卖了自己,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很识时务”的他批斗的时候就背叛了兄弟和妻子。
影片中三次出现的壁画大背景是名画《同光十三绝》是十三位京剧艺术的奠基人,也可以说是京剧艺术的祖师爷。第一次出现是在小癞子上吊自杀的场景,背景就是这个画。第二次出现就是在师父唱完夜奔倒下,背景画面仍然是这个画。第三次是小四受罚的时候,背景《同光十三绝》缓缓的落下,这也暗示着京剧艺术即将走向低谷。在戒烟这场戏中,镜头先上给了金鱼特写,然后再转向隔着屏风披头散发的程蝶衣,注意一个细节,程蝶衣蓄起了长发。金鱼,屏风上的牡丹花,长发。这些电影符合的出现是为了展示出一种畸形的美。而里面的焚稿撕扇,出自《红楼梦》黛玉焚稿,晴雯撕扇。黛玉和晴雯的命运结局令人唏嘘。而这一情景再现,亦是为了暗示结局程蝶衣也是这样一个悲剧性人物。
影片中剑也是一个特殊的道具,是贯彻电影的一条主要线索也是一条明线。
剑的第一场出现是在张公公府上,二人第一次见到剑,段小楼说:“项羽要是有这把剑,早把刘邦杀了。”毫不掩饰对剑的喜爱。第二次出现是在袁四爷府上,剑只是一个玩物,送给了蝶衣,程蝶衣牺牲了自己获取了这把剑。第一次送剑给师哥的意义有二重,一是为了京剧艺术想成全师哥成为真正的霸王,因为他说霸王有这把剑早把刘邦杀了;二是剑作为一个信物代表着程对段小楼的情感寄托。所以师哥没有认出这把剑的时候,程蝶衣才愤愤地说以后各唱各的。因为不管是戏里戏外,师哥都辜负了他的一番意。第二次送剑是在戏园子大街,把剑送给卖西瓜的师哥;在苦难中,程蝶衣主动传递出和好的信号,段小楼也想唱戏。剑在这里可以看成维系二人情感的纽带。第三次剑出现在批斗大会上,段小楼毫不犹豫把戏服扔火堆,但是扔剑的时候明显犹豫了一下,因为剑是程蝶衣送的,是有感情的。所以菊仙拼命从火坑里面把剑拿了出来,因为她知道剑对程蝶衣的重要性,所以批斗完了之后把剑还给了程蝶衣。程蝶衣和菊仙这场戏中没有一句话,把剑交给了程蝶衣。只有一个眼神上的交流,菊花回头看了程蝶衣,这个镜头意味深长,她明白程蝶衣对霸王的执念,也看透自己永远无法成为霸王的虞姬这个虞姬只能是程蝶衣,所以回去就自杀了。第四次剑的出现是在程蝶衣穿着虞姬戏服带着剑去找师哥,剑的镜头一闪而过,菊仙自杀了。这场戏程蝶衣在得知菊仙死之后的,明显,程蝶衣也明白了菊仙对段小楼的爱情是多么的贞烈,用生命捍卫自己干净的爱情。所以是菊仙让他妥协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师哥心中位置永远不会比菊仙高了,这也是他自杀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出现过很多“霸王”的形象,但是真正的霸王是谁呢?其实影片中只出现了三个假霸王,一个真虞姬。第一个是死去的小癞子,小时候的假霸王,吹牛说吃了糖葫芦自己就成角儿,不怕师父打,结果自己怕挨打上吊自杀了。小癞子也是想成角的,但是贪玩,怕吃苦。不是吃这碗饭的料,糖葫芦代表着是甜,死之前他把其他的糖葫芦吃完了代表着他享受完所有的甜。只看到眼前的甜的人,亦是当不了霸王的。最后霸王面具只盖在了他棺材上。
段小楼是一个假霸王,真霸王是有情有义的,而他可谓无情无义。为什么他和程蝶衣出生和经历差不多又师出同门但是他的霸王却没有程蝶衣的好?除去天份这一因素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只把京剧当作一个谋生的手段罢了。他不喜欢和指出不足的袁四爷讨论京剧,喜欢逛窑子,为谋生去卖瓜,程蝶衣为了救他去给小日本唱戏,他反而羞辱。菊仙爱他一辈子孩子都流产,到头来却说:“不爱她”并且要和她划清界限。程蝶衣给他送剑,意思是想成全他成为霸王,正如当初他成全了程蝶衣成为虞姬,但是段小楼已经忘记当初的承诺了,剑也认不出来了。他辜负了菊仙对她的爱情信任,批斗之前,两人当夜喝酒,她问得是段小楼会不会不要她。而不是担心即将来浩劫。可以说程蝶衣与菊仙的最终命运走向也往往和他的选择息息相关。
袁四爷同样也是一个假霸王,他的身份是一个资深的戏迷。但是他只是满足个人的私欲,利用程蝶衣失去师哥的空档期,诱导并程蝶衣占有。这种将美好事物强行占有获得满足感是一个极自私的行为,说他是戏霸毫不言过。但是他是整个电影中为数不多懂戏的人,他是当时旧社会里的贵族,在当时旧社会中京剧只有贵族才可以经常看见。他在法庭上的发言也发人深省,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昆曲《牡丹亭》被检察官称为淫词艳曲,“如此糟践戏剧国粹,到底是谁辱我民族精神,灭我国家尊严?”一语道破普通国人看戏纯粹是外行看热闹,娱乐性致死第一。京剧艺术只是当权者娱乐的一个工具,他们只是下九流的戏子,而不是艺术家。在影片中,国民党伤兵看戏,拿手电筒捣乱,砸了戏场。完全就是毫无组织纪律只会欺压百姓的溃败之师。而八路军进城解放北平,程蝶衣因为吸大麻唱功下降,但是纪律有序的八路军并没有难为他们,而是合唱起了军歌。他们懂戏吗?不懂,但是尊重上台表演的艺术家。大部分普通的国人是不懂戏的,而懂戏的贵族袁四爷,逃不过被枪毙的命运。他和太监张公公在对待美和艺术上是相同的,那就是占有,他爱的不是程蝶衣,爱的只是程蝶衣扮演的虞姬,换句话说他爱着的只是京剧。他的角色设定,和老太监张公公设定一样,是从侧面衬托出程蝶衣的艺术高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都是旧社会贵族的代表,看似气焰嚣张,可以在北洋,抗日,民国时期活下来成为一时霸王,但是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这些人假霸王的面具被人们群众彻底的撕下来。
电影《霸王别姬》以讲述段小楼、程蝶衣、菊仙三人的人生命运情感纠葛展开的,从表面上很容易理解为他们三人为三角关系,其实并不然。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三种独立但是又交叉影响的平等关系。人们常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而电影则打破常规上演了一出“婊子有情,戏子有义”的大戏段小楼很大程度是扮演了程蝶衣家长式角色,从小到大都是段小楼照顾程蝶衣的,这种照顾是一种家长式的照顾而非暧昧式,在关老爷子把他们喊过去痛骂那场戏中,跪在师父面前的二人亦如昨日重现般,感受到属于小石头对小豆子毫无保留的关爱,段小楼内心深处仍然保护着蝶衣,所以菊仙离间他们关系时他才那么愤怒,因为他心里还是放心不下程蝶衣。而关于段小楼对蝶衣的关系的问题,并非只是简单同门师兄弟之情,他明白程蝶衣对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是装糊涂的,不捅破那层窗户纸。日本人进城的时候,喝醉的他问蝶衣去哪。所以说他对程蝶衣的感情更多是亲人式的。他对菊仙的情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先是不计前嫌娶她当老婆,菊仙也喜欢他身上那股子英雄救美的豪气,并且生活中陪着他度过了朝代更替,教他怎么样去适应环境,慢慢的他变成了毫无霸王气概的人物。批斗中,他划清界限说不爱菊仙,实际上是想保护菊仙。但是他没有想到菊仙性格贞烈,话说出口,就成为压死菊仙最后一根稻草。
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菊仙就是典型代表。她的聪明和魅力,身为风尘之人但用情至深,对段小楼的感情,并不比程蝶衣对师兄的少。她在感情上亦是想和段小楼从一而终的。另外她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女人,聪明体现在,明明是自己要离开窑子的,但是说自己被花满楼赶出来,并且光着脚丫子去找段小楼感谢他英雄救美,接下来讲自己要以身相许。并且威胁说不收留大不了再跳一次楼。那爷的台词代表着观众们的心声:“我服,这tmd就是一出大戏。”妓女成功洗白,并且嫁给当红名角,的确是一出好戏。另外细节体现在,出嫁那天掀开盖头自己把红毯一脚踢开,倔强要强的性格形象塑造的很成功。用剑做物证逼迫袁四爷救程蝶衣也是令人记忆深刻。戏剧讨论会给段小楼送伞,暗示他在革命小将面前发言。但是菊仙也有她的性格悲剧色彩在于她是一个性格刚烈女子,她是段小楼生活中的真虞姬,丈夫说了一句违心的不爱了,穿着嫁衣上吊自杀。她在程蝶衣戒毒的时候,母性爆发抱着程蝶衣。其实程蝶衣不是恨她,而是看见她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因为都是窑姐出身。所以她后面文革从火中抢剑,给程蝶衣送剑,可以说是识大体,愿意牺牲自己成全他们二人。她和程蝴衣争风吃醋,目的是捍卫自己的爱情婚姻,她的死因之一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一而终,她的价值观是爱情至上。悲剧是在她和程蝴衣一样相信段小楼是真正的霸王,戏里戏外段小楼都不是盖世英雄也不是霸王,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行业内有一句话叫戏比天大,讲的是对艺人对艺术的崇高追求和热爱。程蝶衣到死都践行着对京剧艺术的从一而终。正如影片中所说,“不疯魔,不成活”;达到一个“人戏不分”的境界。艺术上达到京剧行当里的大师级别,程蝶衣的身份更像是一位活自己艺术理想象牙塔里的纯粹艺术家。改朝换代在他看来是家常便饭的事一般,不是很关心,小日本打进中国增兵华北,爱国青年游行示威。他倒说领头喊的青年有唱武生的气质;路上聊的也不是家国大事,而是问第一次演《霸王别姬》是在哪里。救师哥而去给日本人唱戏,在法庭上说青木是个懂戏的日本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人是有国家有民族。程蝶衣的命运悲剧之一也在心中国家和民族意识薄弱。照现在的标准来说,可谓是政治敏感觉悟低。这也为他日后因为错误的行为付出惨烈代价埋下祸根。程蝶衣对师兄的感情,私以为有二种,第一种是对艺术的完美追求的爱,比如拿宝剑成全师兄,想让师兄成为真霸王。就因为师兄说了一句,“项羽有这把剑早把刘邦杀了。”第二种是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从小没有父爱,讨厌母亲是妓女,也为后面拒绝承认菊仙埋下伏笔。从那场被袁四爷撞见的嬉闹戏中,分明就是一对打闹的情侣一不小心让人看见了。在镜头语言中,先是程蝶衣的手二个特写,接着一个全景的画面交代场景然后一个中景这时候的镜头是二人四目相对。看见袁四爷之后又赶紧松开。程蝶衣在师哥说要娶菊仙的时候,明显就是小女生的争风吃醋一般。程蝶衣选择在文革结束之后自杀,因为历经文革,他的男性意识已经醒过来了。有台词为证,把当年唱错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又唱错回来。这里他明白自己的性别是男性永远都不会成为真女性的虞姬。作为艺术家中理想主义代表的程蝶衣当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拔剑自刎。
影片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当时中国电影处在第五代导演创作高峰时期,几乎每个导演都在拍艺术片。用自己的艺术的方式记录着那些不堪回首的年代,是当时艺术创作人员的一种方向。另外当时主流的伤痕文学的影响巨大。面对疯狂的时代,导演自己也是红卫兵之中的一员,一定会去反思那段历史,也会用独特的方式讲述和记录。与张艺谋电影《活着》《归来》的隐喻讲述不同,影片可以说真实还原当年的批斗情景,一片江山满地红,革命小将人手一本红宝书。批斗的戏中镜头前景一直都是带着火,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过火的运动执行者违背了上面的意思。也隐喻着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红色的火焰要把一切都烧的干干净净,包括“旧”的传统文化。
影片中的人物命运走向暗示着当时环境恶劣和人性的泯灭。在批斗中兄弟背叛(段小楼程蝶衣)夫妻背叛(段小楼菊仙)朋友背叛(段小楼那爷)父子背叛(程蝶衣小四)将惨淡的人生和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撕开血淋淋的挖开展示给观众看。北洋政府时期动荡不安,日本侵略者入侵,到国民党时期,京剧艺术仍然辉煌灿烂,到了文革时期,则对文化艺术进行大肆的破坏。这个剧情的安排也是对这个年代的一个反思和控诉。影片中戏服被红卫兵们烧,镜头是一个从上摇到下的拍摄,寓意是京剧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万世师表牌匾下满是书的灰烬,在疯狂的年代文化与艺术都被踩在脚下。在菊仙自杀那场戏中,冰冷的尸体,红色的嫁衣,红色的鞋,红色的蜡烛,还有极具讽刺意味的背景音乐,最后二人结婚镜合照的照片,丧钟敲响。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每一个景物都串联起来,控诉着那个黑白颠倒吃人不吐骨头的疯狂时代,同时也拷问着每一个负心段小楼的良心。五代爱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写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在文革中,京剧人都被打倒,程蝶衣借用虞姬角色站起来说:“楚霸王都跪下来求挠了。那这京剧能不亡吗?”与诗句的意思是相通的,三个假霸王救不了京剧。整个电影之中,没有真男儿,只有没有说假话的真虞姬,那就是程蝶衣。影片中小四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是程蝶衣捡回来的弃婴,和程蝶衣段小楼小时候的经历很像,但是他忍受不了学艺的艰苦,并且背叛师门,举报了养育自己多年二位师父,可谓是一个坏。他的叛变,正如寓言故事“农夫与蛇”的故事,而程蝶衣就是那个善良的农夫。正如段小楼抱怨说:“这条小蛇可是你一手养大的”。小四的心是一点点变化的,小时候刻苦学艺,也想成角儿,但是长大之后他开始想走捷径,演现代戏。殊不知,学艺是没有捷径可走,所以他永远只会是“下三滥”。本来小四是作为第三代京剧艺术接班人培养的,但是他心太急,而且对传统艺术的离经叛道,也是暗示传统艺术后继无人的悲剧。
影片最后,看似新文化与旧传统艺术在博弈。但是实际情况表达的是传统艺术在当时如果不为时局服务,那就得消失或者灭亡。所以说京剧这个元素在电影中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象征。而这部电影要讲的真正主角不是这些人,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则在程蝶衣为代表的传承人身上。传承人没有传承下去先死了,间接说出了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再也无法恢复老祖宗留下的原状了。影片结尾可以说是一个呼吁,京剧为代表传统文化经历了清末北洋军阀动荡,小日本的入侵,腐朽没落的国民政府都没有消亡,到了文革之后却几乎要失传。影片最后字幕点题拨乱反正,国家开始弥补京剧艺术的损失。但是那些毁灭的传统文化?真的可以完整回归吗?
1. 小癞子
这个从电影一开篇,就在逮机会逃跑的小孩,一句“小癞子又跑了”,道尽了他是个逃跑的惯犯。
随着戏班剧情展开,我们会看到小癞子的日常,就是没完没了的犯错,无穷无尽的挨打。
小癞子,就是那种资质较差,童心未泯,有点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他挨得打比谁都多,逃跑的心思比谁都强。(除了小豆子)
他不爱唱戏,总向往外面的世界,可他的人身自由不属于自己,冰糖葫芦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最高向往。
说到童心和自由,戏班其他孩子又何尝不是呢。当小癞子引诱大家打开院子的大门,一瞬间所有孩子都呆住了,眼前五颜六色的风筝如同美丽的幻象。
门内孩子们眼里是深深的渴望,却不敢违背规矩踏出门槛一步。这一刻,门内外孩子们的童年,对比是如此强烈。
小癞子偷了小豆子枕头底下的仨大子儿,吃上了糖葫芦,舍不得吃完的,小心翼翼揣在怀里。
看戏的时候,小癞子哭了,原来台上的角儿那么风光,工夫那么好,资质愚钝的自己跟成角儿之间,隔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啊,只剩下无数顿的痛打。
扪心自问,自己真能有成角儿的一天吗?
小豆子拉他回戏班,他也乖乖跟着,只把借口推到小豆子身上,说自己一点都不怕。一如既往的虚张声势,透着深不见底的心虚。
终于回到戏班门口,见到人,一瞬间腿都吓得抖动。
眼看师父要把小豆子打死了,这次犯的错太大,恐怕真的要被打死了。
成角儿无望,挨打的日子仿佛没有尽头,眼前只怕就有一死。
匆匆吃完怀里的糖葫芦,也算没白来世上一遭,自行了断去吧。
小癞子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被揠苗助长的孩子,那些不被接受的、长期被暴力的学渣孩子。
他是《飞越疯人院》的主角,不能被“规矩”框住,只好走向灭亡。
2. 关师父
戏班在天桥演戏,小癞子逃跑,紧接被关师父被地痞刁难,说演的是下三滥的玩意儿,关师父束手无策只能求饶。
小石头拍砖解了围,戏班也得了赏钱,可回头就被关师父一顿打,理由是戏没演好,拍砖是下三滥的玩意儿。
孩子们起哄开了大门,小石头拦都拦不住,关师父却狠狠打他,说是他开门放人,戏班里不需要讲理,关师父就是最大的理。
小豆子回来,主动求打却不求饶,关师父威严受损,更是往死里打,气头上大刀一挥,要不是小石头躲开了,也就当场没了命,孩子们的命都是关师父的财产。
张公公看中了小豆子,关师父也心疼他,想让小石头跟着去,但也只能妥协,用小豆子的身子换来戏班的成功。小豆子执意要捡婴儿,因为内疚,只好随了他。
戏班总算成功了,合影的时候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就像是一家人,关师父也会慈爱的摸摸小豆子的脸,一日为师,终身如父。
小楼和蝶衣闹翻,沉迷玩乐不再唱戏,关师父急了,急他们浪费一身好工夫,白白糟蹋了京戏,召他们回来好一顿教训,用小时候的回忆点醒他们和好。
关师父走的时候,还在给戏班的孩子们教戏,白发苍苍的盖世英雄,亮相完毕,轰然倒地。
关师父的一生,京戏是他的饭碗,也是他的挚爱,徒弟是赚钱的工具,也是他的孩子。
他是《百鸟朝凤》的老师傅,是传统师徒制里的严师,中国传统技艺靠着他们一代一代手手相传。他也是乱世中讨生活的底层百姓,披荆斩棘的创业者,戏班里的暴君。
3. 豆子娘/艳红
电影开始,艳红带着小豆子去戏班,遇到曾经的客人出手调戏,艳红憎恶的推开那人的手,她不想在孩子面前玷污自己母亲的形象。
艳红给小豆子的头脸包裹得严严实实,今天之后,孩子就会有全新的身份和生活,千万不要让旁人知道他的母亲是个妓女。
抱着孩子看戏,笑得开心,一帮小子们看着皮实阳光,今后儿子也会是这样,希望他离开污浊的环境,不用再假装成女孩,做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不是养活不起,实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
年轻的妓女不懂事,不小心当了妈,在妓院养孩子怎么会容易,但母性总有一份不舍得。正因为不舍得,才没有扔掉,假装成女孩子掩人耳目,勉强养到这么大。对外人总要声称这个女儿乖,私下又总得教育孩子,你其实是男娃儿,可千万记住了。
孩子慢慢长大,性别藏不住,迟早会穿帮,过了懵懂的年纪,自己的身份也难以掩饰,迟早遭孩子恨。
如今儿子像个烫手山芋,留着对自己是负担,对孩子也无好处。多想留都留不住了,为自己,也为儿子,不如给他找一个新前程,贫苦人家还能送哪去,戏班是最好的选择,有机会自力更生,不用给人家做牛做马。
儿子是六指,班主怎么都不收,性暗示都没用,只好狠下心肠,切了多余的手指。蒙上儿子的脸,不忍看他的眼睛,也不敢让他看见自己的残忍。冻冰的手,不如此刻硬下的心肠更冷。
哭嚎着,流着泪,无情的母亲把孩子送进戏班,孩子疼痛的叫喊充耳不闻,看着他血手画押,无情的母亲瞪大惊惶的双眼。
脱下身上还算值点钱的斗篷,轻轻披在儿子身上,再回望一眼儿子的背影,狠心扭头快步出门口,匆匆消失在大雪中。这一去,要坚决,早已下定了许多日夜的决心,此刻母子缘分已到尽头。
艳红在电影开头被客人骂作臭婊子,只因艳红不受他调戏,“婊子认钱,翻脸无情”,可说到底不过逢场卖笑,皮肉生意,一场财色交易而已。口口声声婊子无情的客人,不过是想不出钱白占便宜罢了。
艳红是《法外情》的母亲,贫穷,身不由己,苦苦挣扎在泥沼。身为母亲,希望孩子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也想维护自己作为母亲的尊严和体面。对孩子无情的抛弃,是她们为数不多的路里,可以给孩子最好的选择。这样的母亲,道是无情却有情。
4. 张公公
失去重要能力的男人,也向往女人,所以张公公有女眷,小豆子到卧房时,张公公和女眷衣衫不整,怪叫玩乐。
失去重要功能的男人,也羡慕男人,所以张公公会娈童,小豆子想撒尿时,张公公把珍贵的玻璃樽拿给他当夜壶。
“现在是民国二十一年。”“不对!是大清宣统二十四年。”
封建王朝拿走了张公公重要的东西,赐给他权势富贵,这让他对王朝忠心耿耿,从身到心的忠诚。当时代交替,王朝覆灭,曾经拥有的面临失去,已经失去的却不能重新拥有。
面对过去,有悔,面向未来,是惧。镜花水月的交界处,只有虚空一场。
到头来,曾得到的终失去,早已失去的却永不能再回来。
张公公是皇权的附属品,亦是牺牲品,他没有家更没有自己,作为皇帝的家奴,皇宫没了,他便什么都没了,只剩一条老命如蝼蚁,苟延残喘。
小豆子的虞姬身上,有老年张公公向往的一切。虞姬对王的忠心,女性的美貌,男性的身体特征,优雅的身段唱腔,贫穷低贱的身份,柔弱可欺的年龄,青春年少的向往。
5. 袁四爷
都说袁四爷是个戏痴。袁四爷爱京戏,懂行,研究得透彻。可袁四爷只爱艺术吗?非也。
袁四爷看中人戏不分的蝶衣,把蝶衣当成虞姬再世,捧他宠他,用各种珍贵物件博他喜欢。
但物件并不是白送的,要拿蝶衣自己来换。从一开始,袁四爷就一遍遍用戏剧里的珍宝引蝶衣入府,其中隐含之意不言而喻。
“尘世中,男子阳污,女子阴秽,独观世音集两者之精于一身,欢喜无量啊”
“你我之间不言钱,那个字眼实在不雅,自古宝剑酬知己,愿做我的红尘知己吗”
不言钱,是不让蝶衣用钱买剑,因为四爷不缺钱,蝶衣只能用其他来换。所谓不言钱,只是一场单向选择的交换。不过是利用了蝶衣对宝剑的渴望,使四爷有机会用“钱”来换得蝶衣“自愿”做他的知己。
所谓知己,又可是真的艺术上的知己,属灵的?酒后院中对唱,步履摇晃,戏不成戏,只有蝶衣的悲伤与虞姬共存,看呆了四爷。事后抱剑离开的蝶衣,妆容失色,面目苍茫,如同当年离开张公公府时的小豆子。
如果说袁四爷因虞姬而钟情了蝶衣,他对蝶衣可是真情?蝶衣与小楼闹翻后,曾与袁四爷厮混,当蝶衣以汉奸罪被捕,四爷眼中没有丝毫担心。这段其实有小楼被捕蝶衣的表现做了对比,菊仙来之前,蝶衣已经急着救人,菊仙来后,蝶衣气得是菊仙没照顾好小楼看他被抓,只是装样拿拿架子,他不在乎菊仙许诺是否为真,两人快速达成了救人共识。
而袁四爷气的是当初小楼不买他面子,不慌不忙地刁难,要找补回来。被菊仙威胁时,想到的是撇清自己的关系,所以出手救蝶衣,也是因为菊仙威胁拖他下水。
法庭上蝶衣拒绝说谎串供,袁四爷愤怒离开,“我走不走他都死定了。”语气中听不出一丝感情。
向来袁四爷眼中对蝶衣的渴望,不是粉丝对名角儿的崇拜,不是戏迷对艺术的赤诚,不是男人对爱人的痴恋,而是一个什么都不缺所以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的人,对更好的玩具的占有欲。
袁四爷始终是清醒的,戏是娱乐,戏中人也是,他真心在乎的,是无论哪个王朝来临,权力如何更替,都能独善其身安享富贵,对国家与百姓的一切苦难,隔岸观火,宛若看戏,直到被押解在台上那一刻,他才恍惚感受到什么是人生如戏,第一次亲身入了戏,抬腿欲迈个台布亮相,已被乌泱泱的人群推搡下去,没有谁能成为人生这出戏的旁观者。
袁四爷爱戏,但最爱的是戏里雌雄同体的美,一如他爱观世音不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一切都是为自我中心而服务。他不满足于做个高级票友,而是把自己当成戏里的霸王,在现实里享受着做王的快感,仗着权势财富“打动”目标配合自己的演出。
没有了蝶衣,以后还会有下一个足够好的虞姬,袁四爷要的,是能让精神和肉体得到双重满足,经过国粹艺术锤炼,和动人故事加持的,高级Cosplay的玩物。
6. 小石头/段小楼
7. 菊仙
8. 小豆子/程蝶衣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蝶衣卧在榻上抽着大烟,那坤在双面绣屏风后念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娘,上信收到了吧?
儿在这儿一切都好,您不用挂念。
我师哥小楼,对我处处照应体贴,我们白天练功喊嗓,晚上同台演戏,跟过去往常一模一样。
外面世道虽不大好,不过我们只求平安,把戏唱完拿回包银,太太平平就是了。”
念毕,蝶衣让那坤把信寄到老地方——就地烧了。
那坤熟练地烧着信,一边回道:“这林黛玉要是不焚烧,那叫什么林黛玉呀?”
这一段,大概就埋藏了程蝶衣一生之悲剧的根源。
那一年,在天寒地冻的北平胡同里,幼童小豆子被母亲狠心切下多余的手指,血手画押卖于戏班,从此生离如死别。
那一根断指的意象,既是精神上的阉割,也象征了血脉亲缘就此斩断,乱世中多了一片随波逐流的无根浮萍。
倔强如小豆子,在受到戏班小子们的嘲笑后,烧掉了娘亲给他留下的唯一纪念物,从此只当娘是死了。
他有多爱她,就有多恨她。
后来,蝶衣给娘写信,信里有戏、有师哥,都是他理想中的幸福,信的那一边,是理想中因为死亡才不得不抛下他的娘亲。
人活在世上,总得有点精神寄托,如此,我才是我。
如果真的无根无源,无依无靠,无牵无挂,无情无谓,那我又是谁呢?
好在很快,小豆子找到了对他重要的那个人。
师哥小石头人仗义,对他好,为了帮他宁愿自己受罚。所以,小豆子也要对小石头好。
(裹被子象征着关爱,可以对比其他剧情看。母亲临走前,给小豆子披上斗篷,被小豆子烧了;虞姬角色被抢后,菊仙给蝶衣披上斗篷,被蝶衣扔了。)
小豆子总也唱不对《思凡》,他宁愿被打死都不愿改口。
从全是女人的青楼,到全是男人的戏班,他对性别有懵懂的概念却不真正了解。
打出生就被冒充女孩养大,心里只记得娘的话,别忘了,你是男孩,不是女孩,要记住。
事实上他也并不爱唱戏,宁可把伤手浸水毁掉,那是娘强给的路,不是自己的选择。
终于逮到机会跟小癞子一起逃了出去,枕头底下的仨大子儿,是对师哥的深情告别。
终于看到了戏台上的风光,霸王他以一敌百,气概不凡,可他又是多么孤独无援。
小豆子泪流满面,他想起了师哥,师哥可不就是活在世上的霸王。
师哥保护他,照顾他,为他受罚,为他担心,为他难过。
师哥是他在这世上相依为命的人,是他安全感的源头。
他逃出来,师哥还饶了他,却不知要害师哥再受多少苦,挨多少打。
听师父讲戏里的故事,故事里有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从一而终。
对戏,对人,都是如此。
脑海中泛起四面楚歌、兵荒马乱,孤独的霸王,乌骓和虞姬是他最后的依靠。
无根的浮萍,师哥是停靠的岸。悲情的英雄,虞姬是坚贞的心。
从此后,我便是戏痴,人戏不分,我便是虞姬,不离不弃。
从前,你保护我,今后,我照顾你。
小戏子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套上了裙褂。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烟斗,鲜血,玻璃樽。师父,师哥,张公公。
小豆子对自我性别认知的执着,终于从心理上和身体上被先后突破。
自己的命太苦了,从被娘抛弃那一刻开始,已经没得选择,不想认命,却不得不认。
捡到的婴儿绝不抛弃,仿佛在对抗自己曾经的命运。
娘,你看见了吗?
蝶衣只想跟师哥唱一辈子的戏,可是半路杀出个菊仙。
打从一开始蝶衣就对菊仙有深深的敌视,仅仅是因为这个女人会抢走师哥的关注吗?
“自打你贴上这个女人,我就知道完了,什么都完了。”
“臭婊子,淫妇,她是花满楼的头牌妓女,潘金莲!”
菊仙的身份与蝶衣的母亲一样,对蝶衣来说,那是无情的象征, 恨的起源。
一个戏院头牌,一个妓院头牌,一个大男人。
这一幕仿佛集齐了老话说的,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英雄气短。
可这老话说得真的对吗?
没有霸王和戏的日子里,只剩茫茫无尽的空虚,要靠着大烟来填满。
戒烟的日子无比痛苦,意识渺茫的时候,蝶衣又回到年幼天寒地冻的北平胡同。
娘,我冷,手都冻冰了。
在蝶衣内心深处,自己始终是那个被娘亲遗弃在冬天的孤儿。
失去腹中孩子的妓女菊仙,心疼地抱着喃喃怀念母亲的戏子蝶衣。
原本视为情敌势不两立的女人,此刻激发出母性的光芒。
原本视如亲生努力栽培的孩子,却不择手段夺取了虞姬的角色。
英雄气短,霸王低头,哪怕只是戏里的从一而终,也终究是没了。
罢了,从一而终原本就是虞姬对霸王的承诺,只要自己守住了,就不算真没了。
有人服了软,有人让了步,可这世道还是不肯放过谁。
那孩子还要利用自己知道的隐私,逼着小楼揭发蝶衣,意图将蝶衣置于死地。
霸王落难,蝶衣以为虞姬终于可以陪着霸王从容面对,却不料被现实打了个响亮的耳光。
曾几何时,蝶衣不得不面对,戏外师哥不会对他不离不弃,戏里师哥不能跟他的虞姬从一而终。
事到如今,蝶衣最无法面对的是,师哥这个霸王,他竟然跪地求饶,背信弃义。
是菊仙不顾危险,拼命从火堆救出那把对蝶衣意义重大的宝剑。
蝶衣的信仰彻底崩溃,毕生对戏剧的痴迷,和对师哥的痴恋,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你们都骗我,都是假的,戏里的故事,戏里的人,戏里的情,都是假的。戏里说霸王是被小人所害,可现实里的霸王自己都是个小人,是非是什么,对错是什么,全都颠覆了。
最终,崩溃错乱的蝶衣,将满腔的恨意,指向了自己命运最初的来源——他的母亲和情敌——妓女。
残酷的现实舞台上,只剩下了,面目可憎的霸王,扭曲狰狞的虞姬,心如死灰的菊仙。
此时此地,在这场惨无人道的悲剧里,完成“弑母”行为的,并非只有蝶衣一个。
那个捡来的孩子,面目陶醉,仿佛看着这世上最美妙的戏曲。
菊仙离去时,忍不住回头,再回头,看最后一眼。
哪有什么霸王,懂得虞姬的,只有另一个虞姬罢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细回顾三人纠缠的过往,段小楼仗义,总是好管闲事,勾起桃花的那个角色,而每遇大事,不顾一切去救人,起实际作用的往往是身边守着的两个人。
菊仙有俗世的心机和智慧,能在生活中上演好戏,去争取爱情。
戏外的蝶衣,也有万不得已,要以色艺侍人,达到目的的时候。
到头来,可还分得清,谁是婊子,谁是戏子?
总归是,婊子情深,戏子义重,英雄却是真假巾帼。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一句背错的《思凡》,如同开启命运的密码,将蝶衣带回小时候。
错了,又错了。
一直都是个错误,原以为自己可以执着,不惜压上性命,最后还是成了身不由己的自欺欺人。
我以为自己可以选择,我以为这就是自己的选择。
原来我只是忘了我是谁,一生都在扮演别人。
我本是男儿郎,我不是女娇娥。
我是谁?
我是我。
我不是程蝶衣,我是小豆子。
突然想起前两年在知乎一口气写了几个角色,剩下两个至今没动,还是搬到豆瓣来吧,又一个坑......
小豆子一直说错台词: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那是他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师哥说你就把自己当成女的,但是他还是说错了。那爷来了,他这一唱,关乎这全戏班孩子年下的新衣裳。他又出错了。最先愤怒的小时石头,拿烟枪捣他的嘴,流出了鲜红的血。气氛极为紧张。而场景又立刻变了,小豆子不再唱错了,一排祥和热闹。从那时起他才融进戏里吧。
后来经历了日本人,国民党,文革的风风雨雨。他都不曾从戏里出来。
他为什么自杀?
他对段小楼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不敢说“爱”这个字。
有人说因为他发现霸王是假霸王,才自杀的,我不认同。
当年段娶了菊仙的时候,他没我死。
当年他救出师哥,被吐了一脸,答应回花满楼的菊仙和师哥热热闹闹结婚的时候没有死。
当年他在雨夜的窗外看屋里的两人亲密时没有死。
当年牛鬼深切被师哥揭发时没有死,
师哥像疯狗一样的时候他也没有死。
经历过这些狗血淋头凄惨的事情,他都过来了。
当熬过黑暗,二十一年后,世道太平了。世上只剩下他们俩人的时候。
小楼又提起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恍惚之前,蝶衣好像明白了,人生如戏,好像又回到那年。段说:你又错了。
其实蝶衣没错,错的是那几十年,错的是他唱着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那几十年。
我本是男儿郎,人生确实一场戏。我的这辈子都在唱戏。如今,我醒了。那我也该走了。
关于“爱”我想我想多说一句。我认为爱是爱人对吧,当你爱上一个人,那他如果是个男孩,那你就是社会上说的异性恋。当你爱上一个女孩那你就是社会上说的同性恋。喜欢蓝色的的人,和喜欢粉色的的人难道是蓝色恋,粉色恋吗。
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我从来和同学介绍这部片子的时候不会说他是同性恋。他只是对师哥的感情不同。爱上那个人的时候所有的情感都会涌现。
你凝视你的脸,几亿人在爱恋。
最优秀的中国电影
就凭这个,我愿意原谅陈凯歌一切的烂片 你只要伟大过一次就可以了 就凭这个 哥哥你是我心中永远不朽的传奇 你是全世界最大的角儿
这真的不是电影,而是人生。如此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从抗战前夕至文革的那段历史时期下命运凄惨的人们,渗透在每一个细节,包括那个不能忍受戏班虐打的孩子,而文革中六亲不认,人格扭曲更是展现到了极致。当然最赞的是哥哥的表演,如此悲哀可怜的蝶衣让人心痛,不疯魔不成活,人戏不分,现实的他也是如此
它已经存在了15年,我现在才去看它。小时候的部分,有些不够自然,后面倒是越看越入戏了。段小楼的个性颇有点让我厌烦,顶着个英雄的皮囊,其实最不懂事。电影结束的时候,很想听张国荣版的《当爱已成往事》,对张国荣从来没有特别的感情,也一直只听林、李版本的那首歌,可经过电影的铺垫,彻底推翻过去的喜好,张的版本变成了电影的延续,仿佛程蝶衣还在那低低的说话一般,缠绵悱恻,绕梁三日。
陈凯歌可以靠它吃两辈子饭了,现在看来江郎才尽也情有可原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你就不必再苦苦追问他的消息。爱情他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菊仙是个好女人
在野路子出身的张国荣面前,学院出身的张丰毅显得那么单薄
他竟当面一语点破:虞姬是真虞姬,霸王是假霸王。
蝶衣于台上贵妃醉酒,头顶忽撒下无数抗日传单。灯骤灭,台下喧哗。没有人再顾及台上的贵妃。唯有蝶衣,继续着未尽的绝美舞步丝毫未曾停滞。一片混乱之中,也唯有四爷,独自于楼上包厢继续丝毫未曾分神。看到这里感动的一塌糊涂。结尾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真的落泪了。纯粹坚持的2人去了
被“历史”绑架了的两个小人物……《活着》和《霸王别姬》不是中国电影的起点,而是终点……
君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他是霸王,你是虞姬,“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万丈红尘蹉跌走过半世纪。寥落繁华不由己,十万春花如梦里。剑还给你,命也还给你。“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陪你唱罢这出、我便离去...
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个《霸王别姬》,一个《活着》,道尽中国现当代史,百年内无可超越。
不解,拍出过霸王别姬的人怎能拍出无极来
仨小时的电影,我没上一次厕所,一直专注的在看,除了牛逼我想不出其他的词儿了。直男对于gay来说终究是祸害,他们不敢爱,面对自己的感情畏畏缩缩,伤了别人还假惺惺。每个人都演的很好,蒋雯丽虽然出场不到半小时,也是把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这真是陈导的巅峰之作了。
人戏不分,不疯魔不成活。
不疯魔,不成活
我記得我標記過這部片子的啊!——我以為這是國產電影的開始,誰知道是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