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 你好! 明天是你的生日,89年前的今天,你出生在那个探戈与足球交织着的世界,那个为了贝隆夫人举国哭泣的拉美国家。6月14日,北半球正在进入夏季,而在你的故乡,严冬开始来临。在这么个季节出身,而且还患有终身性的哮喘,似乎已经预示了你将与命运抗争。 为了给你写信,上个月我读完了关于你的三本书,读过之后却什么也写不出来。你是我的偶像——这个词现在有个时髦的叫法“男神”——很久以前就是。首先是因为你很帅,帅得让人将你用做头像或者穿在身上,然后去接受其他人诧异的目光,听他叫一声“雷锋”。这种情况我遇见过很多次,虽然几经解释,但对方始终无法捋直舌头把你的名字念对。即便是处在一个曾经红星飘遍的国度,你的知名度也并不是很高。后革命时代的人们,厌倦了革命的浪漫理想,转身加入一场资本全球化的浪潮当中,犬儒庸俗地活着,拥抱来自西方资本世界新一轮的剥削与奴役。 忘了告诉你,雷锋也是一名无产阶级战士,某个特定时期中国人名的“国民男神”。在最初见到你画像的那一秒钟之内,我也将你认作了他。但转瞬又明白,你挺拔的鼻子和坚毅的眼神是他所不具有的。仅仅是因为这一明显的区别,我开始喜欢你。这些年来我试图描述那种感觉,可是说不出来,可以肯定的是,和看见自己喜欢的姑娘时的感觉不一样。 很难不把那些熟知的故事再梳理一遍。你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是个医科大学生,有行医执照。在当时的阿根廷抑或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来看都将是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你并没有满足于自身的完满,大学期间游历拉美各国,亲眼目睹了在帝国主义者与军人政府统治下压迫下的拉美人民的生活,最终走向了一条解放他们的道路。又不得不说回我自己的国家了。这种浪漫主义的理想曾笼罩过我的祖国,结局是谁也不愿提起的闹剧。可是你还有你的战友成功了,虽然过程有些阴差阳错,然后你又走了,却再也没有活着回来。 对于青年人来说,你的意义在于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对强权的抗争和对既得利益者的蔑视,还有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今年我行将年满24岁,中国人称为“本命年”,有一些特别的意义。经历和学识让我开始对狂热的偶像崇拜有了质疑,尤其是你这种具有意识形态立场的偶像,往往更令人盲目以成灾难。现在的很多研究表明,你曾制造过一些小规模的屠杀,我也深知一个被你统治者的世界会多么糟糕。或许我终将与你告别,所以在拟定这个叫做“偶像:告白已告别”的写作计划时,将你添加到了名单当中。 去年,在我的祖国,一个小偷因造型与你神似且言论惊人而爆红网络。人们戏谑地将他冠名为“窃-格瓦拉”。“窃”与“切”同音,在中文里指代一些手段不正当的事物。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你无法职责任何人对于偶像的不敬。相对于此,人们对于他那一句“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的无限恶搞,无意中却折射出了这个时代青年人的无奈与叹息。就算是一个曾经红星飘遍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今也无法抵御全球化的浪潮。在资本的压迫下,青年人只有无奈的选择庸碌的生活。往往是想打工而不可得,何况是拒绝打工。我们的时代并不你的时代好或者坏,只是人们消极与虚无,再也没有人像你一样正面反抗了。 写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说些什么。我想,即使是终有分别日,你身上也总有一些值得留给我的品质。 我想象你一样忠于理想。 让我们忠于理想! 贡水河边的浪荡汉子 2017.06.13
Che the romantic adventurer, the Red Robin Hood, the Don Quixote of communism, the new Garibaldi, the Marxist Saint-Just, the Cid Campeador of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 Sir Galahad of the beggars, the secular Christ, the San Ernesto de la Higuera revered by the Bolivian peas
说实在的,片子还是有点令人昏昏欲睡。但不可否认导演确实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切·格瓦拉!
做为一部传记片,不可避免的给人以拖沓的感觉,不过开头的古巴地理介绍还是很有新意的。
丛林游击,穿插访谈和联合国演讲,传记的真实感爆棚。先看《摩托日记》再看《切》,确实很多细节可以对照;而切真是一个浪漫而心怀大爱的理想主义者,又不同于其他革命家,有着很温柔的人格。难怪他已成为一个流行符号,有无数的人追随却成为难以企及的偶像
看得我那个困啊。边看边想,这是谁导的呢?其实早先就知是索德伯格了,但一下子闷得俺愣是想不起来了~~不过大概不能说片子不好,只能说再次论证了我对大长片的恐惧~~
索德伯格选择的冷观角度非常好,对于格瓦拉这样一个毫无理性可言的英雄和刽子手而言,如果再不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就只能是灾难了。黑白段落里索德伯格惯用的晃晃悠悠的近景手摇摄影和快速剪切很舒服。德尔托罗的表演做到了神似,戛纳影帝没有白拿,期待下半部。
格瓦拉是极其伟大的革命家,希望还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反映他的革命之路
格瓦拉的人格魅力德托罗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故事说得饶有趣味,相当难得。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50年代的场面用彩色而60年代的用黑白。顺便说一句,在看《摩托日记》之前,我对切这个人的了解接近于零。
革命是枯燥无味的~
明显的去传奇化的努力。优点在于展现出古巴革命冷静、平实的那一面,比如有组织有计划的攻城战,毕竟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容易低估革命的智商,缺点在于对革命理念等主观信息的交代几近苍白,怎么可能完全没有情感动员。最后,跟切相比,男主实在长得太抱歉了。
我觉得看这部片子之前最好能读一遍《切,格瓦拉传》不然片子太缺乏代入感了。那些黑白镜头拍的真美。
★★★☆ 作為全世界文青的偶像,Che Guevara和某些小清新放在一起實在是有辱他的威名,他一生對於自由的追求,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值得人崇拜。影片太專注于塑造Che Guevara,以至於其餘角色的形象變得甚是模糊,不過主人公的形象豐滿立體至少做到了傳記片最起碼的一點。
次年,格瓦拉与其他81名起义者一同踏上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府的征程……
这般平静,真是意料之外。不过,剪辑还是一如既往的赞!
粗鲁地抽出了历史中的点,暴风骤雨似的一连串名字,对于不懂古巴革命史的人,确实看着难熬,打瞌睡。后半段城市战还拍得不错。
看到最后有的革命者理所当然的开着前政府的跑车前往新的目的地,被格瓦拉呵斥,在想到动物农场,革命的悲哀就在于,当那些没自由平等的人通过奋斗取得胜利之后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我为今天付出了这么多,那么有点享受又有什么不可以,既然现在还没有彻底的自由,那么为了大多数人的自由,你小部分人的
The inevitable downfall of an idealist. I like the way Soderbergh portrays guerrilla warfare - down & dirty...
一位传奇人物的史诗
对国外革命人物传无感,无法带入,不过整体影片的效果很好,主题鲜明
Che.Part.One.2008.DVDRiP.READNFO.XViD-RUS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