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稳定关系的需要和期待,我们歌颂矢志不渝的爱情,赞扬不离不弃的守候。在漫长的社会历史中,人类发明了家庭、婚姻、责任感来维护稳定的亲密关系,但感情逻辑和社会逻辑是不同的,很多时候,外部的约束阻挡不了感情的流动。
电影开头,李浩明与师慧一起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李浩明是一个小作家,师慧是一个家庭妇女。不妨猜测,他俩是经人介绍认识,在年龄、家庭和意愿等个人情况差不多的时候下结婚的。李浩明的稿件不被编辑认可,稿费收入少且不稳定,师慧对此有意见。本来不多的感情,在日常的龃龉中消磨殆尽,剩下的全是不合适。两人面对矛盾都无能为力时,婚姻也就结束了。因为住房问题,离婚后,他们还住在一个屋檐下,继续着矛盾。
方块大小的剪报和少得可怜的稿费是李浩明这个不得意作家的所有尊严。当他把稿费存折递给前妻,努力尽一个父亲的责任时,得到的确实一句“行啊,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师慧误以为是他的私房钱。在婚姻中备受打压的自尊,在婚姻外却也不能独善其身。他们残存的感情联系,在一句“你根本不了解我”中结束了。
师慧的妹妹师红是科班出身的舞蹈演员,回北京准备独舞晚会。她和许宽是一对相互利用的恋人,我需要你提供的物质条件,你需要我的青春靓丽。虽然郎才女貌,终究是没有未来。独舞晚会是第一次冲突,以师红拒绝代言,放弃独舞机会告终。师红怀孕,许宽不愿承担责任,是第二次冲突,两个人的需求终于不能调和,分手成为必然的结局。
因为师慧再也不能和前夫住在一起,师红和姐姐换了房子,和李浩明在同一屋檐下相处,虽然尴尬也泾渭分明。装修、聚会,师红在这个小空间具有绝对的主权,按照独立女性的方式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浩明深夜无处可去,在无人的十字路口,指挥无人的交通;经济窘迫,向邻居借钱才能交上水电费。
李浩明发表《等待春天》,师红从脏报纸上将文章剪下、洗净、贴在镜子上,两个人开始有了积极的互动。存折事件中,师红看到了师慧看不到,或者说不愿去看的,这个男人的责任心和有心无力。独舞晚会事件中,师红在化妆间卸妆,面对李浩明,李看到了他脸上的疲惫和心中的无奈,说“你也是条虫”。这两个人在各自的人生低谷,达到了相互理解。之后,师红怀孕,许宽跑路;李浩明挺身而出,赶走了许宽,陪师红做手术,挨了打也不承认。
师红批评李的作品不具可读性,和女编辑的评价如出一辙,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受。可是一个穷途的中年男人,哪有值得被关心的感受呢。文学上的灵感,来自师红。蹦迪是电影的最高潮。李浩明最开始不愿意去,忸怩地站在人群中观看,看着穿白色毛衣的师红在舞台上发光,展现魅力。在师红的引导下,他开始扭动身体,释放压抑的自我。舞蹈作为底层感情的外化表达,是本我的反映。他们的关系,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正如他后来所说,爱情与孤独,都可以使作家产生创作力。这天之后,他在电脑前码字如飞,信心满满。《闯进我生活中的女人》的轰动发表,李浩明春风得意,在庆功酒的暧昧和迷醉中,两人关系更深了一步。之后,李浩明向前妻摊牌,此时师慧对两个人的感情还是有期待的,希望李浩明继续履行做父亲甚至丈夫的责任。但在得知妹妹和前夫在一起后,她坚定地收回了房子,砸毁了所有的家具,发泄自己的不满。
感情是流动的,像奔流到海的河流无法回到山川。李浩明和师慧的感情是流动的,从最开始的合适,后来的不合适,到最后的恩断义绝。李浩明和师红的的感情也是流动的,两人在各自的人生低谷走到了一起,不知道在事业的上升期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再也无法相互理解。
不过,希望所有的恋人,可以认真对待现在的爱人,即使不能走到最后,追忆的时候也不会后悔。
这是一部1996上映的电影,李保田老师主演,里面还有后来成了男人婆的张延。我是2013年上大学在宿舍看得这部影片。 当时的知乎也没有现在这么火,里面的大神们也肯为了学术知识争执不休,我躲在里面有空时发布匿名回答。 我那时候和一个文艺女青年谈恋爱,除了互相发邮件诉说一些酸掉牙的情话,我顺便在网上一个网站用女性身份写言情小说,点击量还不错。 这部电影是那个文艺女青年推荐给我的。李保田老师饰演的李浩明是一个中年男人,正处于生活中爬坡上坎的阶段。但他一直有个文学梦想,为此他辞掉工作,开始专心写字。 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点大,在很长一段时间,李浩明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收货的全是一堆退稿信。这引起妻子喋喋不休地抱怨,觉得他不上进,没本事。李浩明只能默默无语,他依旧坚持写作,而没有选择去找一份工作。 夫妻之间的矛盾迅速升级,周围邻居的眼神和亲戚朋友的玩笑让妻子终于爆发了,妻子提出离婚。当然,也可以不离,除非他放弃写作,然后安心的去找一份工作。 李浩明皱着眉头低声下气,他希望妻子能理解自己,他向妻子保证自己总能成功的。妻子坚持自己的决定毫不妥协,李浩明无奈之下选择了离婚。 房子被法院判给妻子,由于没钱租房子,李浩明只能继续住在原来的家里,这让妻子感到厌恶。 正好妻子的妹妹从深圳回到北京,妹妹觉得还是姐姐太过软弱,她和姐姐换了房子,住进了姐姐家,想要把前姐夫李浩明赶出去。 妹妹住进去以后,各种挑刺,找朋友开party,各种吵闹想要把李浩明赶出去。李浩明也深受其苦,可为了省租房钱,李浩明只能默默忍受。妹妹冷眼旁观,看着李浩明的窝囊样就从心里看不起,尤其是居委会上门收电费时,李浩明竟然拿不出二十块的时候,妹妹那个轻蔑的眼神,就像一把刀扎进李浩明的心里。 一个中年老男人惨到这份上,也就仅剩一点点倔强了。“我就是一只虫,就是作茧自缚。弄好了,我变个蝴蝶飞出来;弄不好,就是个蛾子我也乐意”。是的,一个中年男人按理说不该这么瞎折腾,安安稳稳找一份工作,老婆孩子热坑头的生活多好啊,非得要哭着喊着追寻所谓理想,理想如山巅的清泉,如高空的白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够着的。 何况中年男人最体面的生活就是有钱,九十年代全民经商热,大家都是奔着钱去的,谁也别嫌谁俗。文学没那么高尚,金钱也没那么低俗,妻子的选择有自己的道理,妹妹的出发点也没错,李浩明的选择也是孤注一掷,既然做了选择,所有遭罪的事情都得咬牙挺着,别埋怨。 张延饰演的妹妹是个外表时尚干练内心实则温柔的女性,她看到李浩明如此艰难,就主动给李浩明介绍一点私活挣点外快,李浩明的文学事业也开始有了起色。 前妻和李浩明离婚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李浩明拿出自己攒的稿费送去,妻子却认为这是李浩明在两人离婚前私自攒的钱,李浩明被逼得老泪横流。 在她眼里我是个什么东西,李浩明对妹妹说。李浩明与前妻妹妹之间的关系渐渐缓和,妹妹也开始发现李浩明身上的一些闪光点。 这时,妹妹与男朋友之间产生矛盾,妹妹的男朋友为了挣钱并不尊重她的意愿,在妹妹怀孕时立马死不认账。在两人吵闹之时,男朋友动手打了她,住在隔壁房间的李浩明跑过来赶走男朋友。 英雄救美这招无论再怎么俗,可就是好使,女人就认这一招。这一夜,两个失意之人互相敞开心扉倾诉,孤男寡女暗夜生情也在所难免。 葡萄美酒和晦暗的灯光,伴随着舒缓的舞曲两人翩翩起舞,成年男女就在那一刻互生好感。爱情是写作最好的灵感源泉,李浩明一发不可收拾,终于凭借着一本《一个闯进我生活的女人》大红大紫。出版发行,影视改编,上报纸电视,接受各种采访,一时风光无限。 李浩明和小姨子躲在房间里你侬我侬的时候,前妻在看到李浩明红了以后也改变了看法。李浩明前去送钱看孩子的时候,前妻也收拾一番,难得对李浩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浩明暧昧不清的态度让前妻也产生了错觉,起了和李浩明复婚的念头。 终于在前妻前往之前的房子去找李浩明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妹妹和前夫的关系。姐姐对着前夫和妹妹一通臭骂,妹妹伤心之下跑了出去,李浩明追出去找妹妹,深受打击的前妻开始乱砸房间的东西来发泄自己的委屈。 李明浩追出去找妹妹,街上有许多和妹妹相似的背影,他一一细看,都不是要找的人。他跑了很远,累的气喘吁吁,忽然看见前面一家酒店门口在举行婚礼,恍惚之间,他看着那个新娘子竟然有点像妹妹。影片到此戛然而止,留人回味。 这是1996年的一部商业电影,没有现在各种炫目的特效技术,也没有动辄几亿的票房,可它的摄影和打光,剧本和台词,以及影片中探讨的问题,都奔着得奖的标准去的。这样电影在现在应该不会有了。 孤独与爱情的关系,柴米油盐与浮在半空中的理想到底哪个更重要?一个中年男人在生活中的苦苦挣扎,索性最后功成名就,万一到时候没成,怎么办? 这部电影在90年代探讨的问题在现在仍然占据生活很大的一部分,昨天看到知乎有个问题,你会接受另一半当咸鱼吗?忽然之间就想到了这部电影,稀里糊涂就写了这么多字,随手写就,并顺便推荐一下这部电影。
在兵荒马乱的暑假旺季的一个忙里偷闲的早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其实前一天我在家就看了一半,但是心静不下来,后来在地铁上无声音得又跳着看了一遍,没什么感觉。今天一个人独享房间,完整地欣赏了这部电影,还是有好几个瞬间被击中:
打完胎之后,作家给妹妹诗红喂药。诗红坐在床上,脸朝着作家,两个人聊着写作,她整个人和背后的墙都被夕阳染成金色,梦幻得有种近乎伤感的美,因为夕阳的颜色是回忆的颜色,而这一切发生在此刻。明明是此刻,却有着回忆的颜色,夕阳仿佛在说,这一切迟早得消失。
夕阳也和我的一个独特回忆牢牢绑定。九年前的高考前一天的黄昏,在峨眉岭小破家的小客厅里,父亲穿着内裤,露着他那白亮的大腿,两腿叉看,坐在那个木头小板凳上,母亲坐在旁边的大凳子上,听着父亲对我进行考前最后的叮嘱教育,一向烦人的父亲在最后收敛了一些,没有说一些我总是不认真,八点就睡觉这样冷嘲热讽自以为幽默的话。具体我也记不得说什么了,但我记得那天的夕阳。小破家在六楼,每天黄昏会有我爸口中的西晒,六月的西晒已经开始有些炎热。这层金黄把我的脸晒得烫烫的,但不刺痛,而是带着一些温暖,我爸的话也似乎如同夕阳一样,在那个我一颗心悬在那里,找不到着陆点而无法安稳呼吸的时刻,他的话让我安心。我觉得一切似乎都会好的。(虽然后来该考得差还是差,该自闭还是自闭)这么多年来,我很多次回想起那次的夕阳,正如我很多次回忆高中窗外河边繁茂树叶所反射的朝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场景会在我的脑海里无限循环,也许是因为那个高考前独特的时间点,又或许是夕阳炽烈中包裹的那丝昏黄温柔,也可能是父亲的一反常态。总之,那幅画是我永远不会忘的宝藏。也要感谢夕阳,把这幅画镶了一个金边儿,再加了一个暖色的滤镜。
车流中的回头杀是片尾,当初是冲着这个看的这部电影,桃厂公众号里安利的,说是李保田老师回头的那种丧演的真好,而且失意中年男人这个话题又比较符合我最近的心境,于是我就看了。但反倒是夕阳引起了我更多回忆。
顶顶考究漂亮的打光配上调度高明的长镜头,李保田影史一舞献出阿尔帕西诺级的表演,咱当年中国电影的心气儿多高呀,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业片都是奔着送奖去的,再看看现在,都是些什么狗逼
真夫妻,应该能共得了贫贱。红颜知己万岁!
张延领舞那段算本色发挥了
李保田在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她根本就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配乐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不过一点儿也不过时,最感触的是电影中李保田作为一个北京本地人,居然不能在本市住酒店,这个规定也太奇葩了,1996年啊,真怪。最好的表演算是大半夜自言自语指挥交通了吧,有一瞬间,我想起王宝强的《hello树先生》。PS:演员表里的彭丹是个什么鬼,她演的谁?
指挥交通内段儿
演技派
人到中年蹉跎梦,小姨添香妻倒灶
以几分钟的默片结束。
有理想有尊严,没有问题,你可以追求。那你不要结婚有孩子连累老婆啊,你天天窝家里写作,照顾孩子养孩子做家务都是老婆,你还要责怪老婆不理解自己?她有那个精力吗?什么男人需要的是红颜知己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女人不需要吗?是个人都需要啊。三岁的孩子也需要啊。只有你需要,你不想着给别人鼓励和支持吗?这也就是片子美化了,化茧成蝶飞上枝头,现实里谁要是学这种,几年就得营养不良病死。怎么就不能边上班边写作啊,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几十年后都有价值的中国电影。
中学时一直把片名当成 口头语说!~
二十多年前的商业电影探讨尺度比现在大多了,观众们的心理接受范围也比现在更自由。现在一切都不能谈,一切都需要正确,都说假话,就显得不客观,无意义。
通俗的京味都市言情片,通过一位人文知识分子在离婚之后面对的新问题,看三位关系微妙的局中人的生存境遇、现实矛盾、道德伦理,揭示出人性的弱点。
我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的?应该是……
特别喜欢这句话
我记得是初中时候看的。当我看到了李保田在半夜的北京马路上跳舞的时候,我为一个中年危机的怪蜀黍哭了。现在想想,我泪点很低,并且同情心过剩。我不够理解女人的艰辛,却容易怜悯软弱的男人。直到今天,我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每次看美剧,看到安排有劈腿史的前夫能够想自由回到努力生活妻子那里,就能自由回去的情节,我就想把这国产片名字回敬给他们。我就是讨厌ex的专业户== 封建道德的编剧别在我这儿妄图给ex洗白。不道为啥,大概是身边离婚的人多了==
关于幽默的举例,耿耿于怀
爱情和孤独是作家创作的动力,爱情和孤独是一对反义词,又是双生子。
我觉得,这片大概是李保田特质的全面体现。他特别擅长演内心丰富但压抑,表面轻描淡写歪嘴笑笑的人物。《菊豆》、《过年》、《有话好好说》,看点都是他压抑到发狠那一下的转折,又沉又狠。这部他和盖克都压抑,抻的劲儿最好。以及,当日的张延劲儿劲儿的(瞿颖也有类似劲儿,但不如她细),特别带李保田的沉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