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给人的感觉就很有激情!刺激!现在好多国产剧也有沿用这个片头的。 刚刚开头的出现的两个人还是挺好的!一个搞不清楚状况的内马儿还有搞怪招新的吉姆,真是颠覆了我以往对特工头目的看法,太逗了😉, 但是这个片子也有不好的!作为一个秘密基地的人进去基地的时候难道不会小心翼翼一点吗?大摇大摆进去算了!还不环顾四周,所以说呀!这个团队被灭亡也是天理所在!! 最后一如既往地表白一下我的男神甄子丹!一如既往地帅气!无论演技还是颜值都一直在线!话说这么低的豆瓣分谁给的!!不识货……
没有那么差吧 虽然剧情简单到你可以猜到结局 是有一点俗套 但是这种就是爽片 本来也不追求其他 我觉得有充分娱乐性就好。电影分好多种 认真赏析的 娱乐消遣的 作为后者这部影片做得很好 将来在闲暇之余 我还是愿意再花时间爽一下 有些人就是过于计较 那么认真不觉累吗?这部片子我喜欢 很过瘾 范男神很man 整部片子老男人的魅力完全秒杀小鲜肉。ruby rose简直是帅到炸 甄子丹的打斗却是给这部片子增加了亮点 没错 阵容真的是豪华赛过第一部 综合水准不如一 但是那又如何 反正观影的2小时内 我是开心的 所以我给一个不差的评价
记得两千年的时候托尼.贾借《盗佛线》等系列动作片大火的时候,其在东南亚风头一时无两,媒体将“神乎其技”、“亚洲动作之王”、“成龙之后的动作新力量”等称号纷纷为其加冕。与此同时,香港影坛也引起了很大的骚动,更惹恼了两个人,李连杰将《霍元甲导演版》中加入了与泰拳对决的片段,以示我中华武术之神威,同时用实际行动告诉泰国武术界的同行们: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武术更是博大精深,这个是不容许忽视滴,你们应该坚持天下武功出少林这一基本原则不动摇。而另一边儿,我们的丹哥哥,则嫉妒狂似的在《导火线》中与邹兆龙终极之战中一边挥舞着老拳,一边蹦跳着,喊叫着:“你完蛋了,托尼!”假借台词之口来“泄愤”,用来证明香港动作电影仍然是亚洲最强。
多年以后,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丹哥终于如愿以偿了,他是托尼.贾是的Boss,而托尼只是丹哥的跟班之一,丹哥连打他都不带提前打个招呼的。有人可能说了,他俩也没打架啊,嘿,那你是记性不好,在那个什么不记名的岛上,丹哥轻拍了托尼贾脸蛋儿两下,告诉他要多加小心,多留意四周的,难道你们没看到吗?哈哈哈。
完全用不带脑子的爆米花,只看打也不知道故事在说什么,只是节奏快,火爆炫酷,全程聒噪的舞曲音乐和不要命的扮酷达人,动作精彩,甄子丹很抢戏,女性角色比男的更拉风,艾斯库巴结尾亮相高潮,凡凡蜜汁存在,妮娜眼镜娘赞,碟5小妹依旧惊艳,三星半
“打打架、泡泡妞,别忘了耍帅”
这句话不是我说,而是片子里塞缪尔·杰克逊说得,基本定义了这部电影的全部内容。
极限运动+特工动作,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代表动作电影,这种老式类型片在新世纪之后的新玩法。
时钟拨回到到本世纪初,动作电影已到江河日下之际,原因很简单。动作片最大的卖点就是提供大银幕效果的视觉奇观,可到了当时,超级英雄电影、科幻片、灾难片的崛起,让动作片电影这类老套的模式化产物已经变得不太新鲜。上世纪90年代,动作片为了追求更加刺激的视听效果,以《真实的谎言》《勇闯夺命岛》为代表的作品连核弹、毁灭城市的噱头都整出来了,还要怎样,依然没有阻挡动作电影的颓势。
返回头再来说《极限特工》系列,创始人、也就是编剧里奇·威尔克斯(本片片头字幕还特意标出了其“创始人”的名号,尽管他不是第三集的编剧),是特工间谍片的影迷,在法国波拉波拉岛度蜜月的时候,威尔克斯突发奇想,构思出《极限特工》的故事,他的创作宗旨是打造出一部适合新世纪年轻观众观看的间谍片。
要么所谓与时俱进,就是要与传统特工片不同,也要打破动作电影老套的模式,哪怕故事结构换汤不换药,但紧抓动作电影“视听奇观”这个梗,就是一次方向性正确的“旧瓶装新酒”,这就是《极限特工》诞生的始末,将极限运动与特工电影进行了一次脑洞结合。
我们印象中的特工电影是什么?无论是老调的007,还是后来追求故事上和风格上“技术性KO”的《谍影重重》系列,核心魅力多是“特工”的神格化和人格化,
要么就高高在上,几乎不食人间烟火,西装革履一丝不苟,泡妞打架面面俱到,比如邦德同志;
要么就是毫不起眼,时刻隐藏在老百姓中,但打起架来凌厉凶猛,杀人从不废话,比如伯恩同学。
但要论范·迪塞尔这个极限特工凯奇,用句俗话就是“暴发户”的配置,街头混混出身、秃头纹身,身披毛料大衣,身边总是不乏形形色色的美女,狐朋狗友一堆,一看就不是好人。
特长不是打架,而是不要命,极限运动达人喜欢各种“外国人少系列”,辅助以特工电影中常见的道具和技术支持,让这位不要命先生如鱼得水。
比如第一集,和很多好莱坞间谍片一样,本片也取景于捷克的布拉格,是上世纪间谍片的大爱。但是内容嘛,有够离谱,重金属电子乐,地下俱乐部泡妞,街头飞车,节奏动感,充满了潮流味道,与布拉格凝重、森严、宏伟的东欧风格完全相反,这种反差效果才是《极限特工》系列所追求的。
说道范·迪塞尔,其赖以成名的两套作品,《速度与激情》与《极限特工》,都有点一脉相承的感觉。当年都是大黑马,内容都是非主流竞技+动作。一个是地下飙车,一个是极限运动。电影指向的是一种“亚文化”特色,从街头飙车和边缘极限运动,穿着五颜六色的卫道士,香车美女,纹身壮汉,夜晚大闹城市,能够深受青年观众的喜爱。再套上一个特工电影的马甲,乍一看不合时宜,但主流模式下,整体故事和情节全部为亚文化元素服务。
将竞技与动作片结合的好处,就是能够极大的展示极限运动的荷尔蒙属性,同时脱离了竞技的束缚也让暴力动作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说穿了也就是开篇那句“打架、泡妞+耍帅”。
比如开场甄子丹的单打大戏,功夫元素+蹦极,落入会场中面对群敌,还有功夫在桌子上来一招360度托马斯全旋开枪,为的就是耍帅。
能正面命中敌人的,一定要来一招“苏秦背剑”才叫杀敌,
能瞬间秒杀的,必须要“张飞骈马”命中才够爽快;
能破门而入的,必须要开车撞墙进去;
能跳伞的,必须要把降落伞扔出去然后在跳飞机去追,
跟人家谈判,还得玩几个手榴弹,否则都不好意思在圈子里混。
极限嘛,就是这个道理,丛林滑雪、水上骑单车、陆地行舟、跳飞机跳悬崖,必须不走寻常路,外国人少不是没有原因。
退一步来说,都有主角光环,人家007或者伯恩好歹还躲躲子弹,可极限特工们可好,不但看见子弹不躲,还要迎着子弹上去,来一招360回旋射击,命中敌人后自己不忘摆个POSE。动作电影嘛,“打打架,耍耍帅”,这种行为如果在现实中早已死八遍了。
就像《极限特工2》中艾斯·库珀调侃的那句“现在拯救地球都需要一帮小混混来完成了?”没错,在美国连个钻井工人都能救世界(《绝世天劫》)、小兵扛大旗的理念下,身份和出身不是问题,敢“作死”就行。
同时到了《极限特工:终极回归》,也开始了攒局的路子,两伙极限特工对打,从《速激》的family,一直到《极限特工》中的brotherhood,在如今超级英雄都组队的同时,团队协作这样的群戏在好莱坞最吃香了。而且片中五湖四海不同肤色的成员一并出境,在观众看来,“极限”除了主角们在飞驰赛道上的大胆壮举之外,情义也尤为重要。而不同阵营“化敌为友,惺惺相惜”则是情义的最好体现。
而对于动作片的模式而言,就是一个“旧瓶装新酒”,主要看得是打斗,故事反倒是其次。而且在如此众多的角色出现情况下,故事情节被极度压缩。
本片的导演,D·J·卡卢索,个人认为他是好莱坞一个被忽视的动作片导演。
这位作品不多,但所有作品都有个特点,就是这些电影的故事属于扔到大街上都没人要的烂剧本,从《后窗惊魂》、《鹰眼》到《关键四号》,但问题是每部作品都能拿的出手,都能看得下去,甚至有时还挺high。连同这部《极限特工》也是一样,但他能给你调控到纯火爆米花的级别。就像《关键四号》那么稀烂俗套的主题,能够调制到能看下去,而且部分场面还比较吸引人,说明什么呢?这个人深知观众想看什么,在该“有料”的地方绝不吝啬,在该一笔带过之处也决不会浪费口舌,代表了好莱坞娱乐产业最纯度的那一部分。
从巴西到菲律宾、再到底特律,典型的闯关打怪模式,电影压缩了剧情空间和角色,换来的是连场的打斗和追逐,几乎是从头打到尾,目不暇接。D·J·卡卢索能够充分利用电影元素调动观众情绪,范·迪塞尔连场打斗和极限运动展示,老范“中场休息”时,立马安排了其与角色马上入替,要么甄子丹要么大美女出镜,即刻开启下一轮的打斗。打完之后,几个荤段子过后,又是一轮喧闹的轰趴,随后就飙车,接下来再一轮打斗。
电影就是在这样的喧闹过程中结束,演完之后,问问电影讲了什么故事?对不起,想不起来,只记得老司机们一言不合就开车来着。这就是最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没什么野心,单纯的将动作电影的“视听猎奇”发挥到极致。如此作品,举个例子,一帮哥们姐们聚会或者大学宿舍爷们扎堆,喝着啤酒吃着高热量食品,热闹之余看部电影解闷吧,这类电影最适合这类条件。
热闹、快节奏、荷尔蒙、没别的。
1、音乐
范·迪塞尔在生活中一定是个喜欢party的人,直接反映到电影的风格上,比如音乐。《速度与激情》系列就是饶舌+电子乐,《极限特工》比这个更夸张,直接把夜店蹦迪的音乐全搬了过来,从第一集战车乐队那彪悍的重金属《Feuer Frei 》,直到本片 Madsonik和吉他鬼才Tom Morello 的夜店名曲《Divebomb》,怎么喧闹怎么来。这种聒噪的风格可能不太适合太多人,但跟《速激》那种把汽车马达轰鸣和金属刮擦无限放大的音效类似,绝对是让喧闹high刻意放大的感觉。
试听↓
另外,与《速激》的配乐类似,本片也是好莱坞著名的爆米花配乐高手布莱恩·泰勒,电子加管乐,单独把BGM拿出来,都可以当跑步音乐来用。
试听↓
2、毛料大衣
电影中老范取大衣的梗,也许很多人看不懂,这是第一集的遗留产物,来自于老范首次执行任务,在布拉格,与当地警察接头,嘲笑对方穿衣品味差(原话是“你要想杀人,先把卖你这件衣服的人杀了吧”),在厚重的东欧,这位转眼来了一件毛料大衣,典型的暴发户配置,他靠这件衣服打入敌人内部,跑路打架双飞,这件衣服随身携带。
3、辣妹
这部电影,男性角色各个粗壮大条,不是光头就是毛茸茸的,荷尔蒙过剩,长相说实在都不敢恭维(所以找来了凡凡,让男性颜值提升了一些,“带给人快乐嘛”)。
但女性角色就不一样了,一个比一个靓。从《新年行动》的印度女星迪皮卡·帕度柯妮(这位跟夏奇拉是一个老师,全球肚皮舞跳得最好的两位,有兴趣的可以找找《新年行动》,唱歌跳舞很high),到保加利亚裔美女妮娜·杜波夫的眼镜萌娘(个人超爱这个角色),还有鲁比·罗丝,虽然走的是中性路线,但也非常有味道。
其实最值得一提的是老范取衣服时碰见的那位,赫敏·科菲尔德 。提起她或许没太多人知道,但说起《碟中谍5》,开场不久后与阿汤哥接头,在音像店被人干掉的那位惊艳美女,就是她。本片虽然同属酱油党,但安排了不少福利,比较满足。
4“托尼,你完蛋了”
甄子丹终于当上了托尼贾的大哥,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当年的心气放下了没有,开个玩笑
“托尼,你完蛋了”这个梗来自于电影《导火线》,片中邹兆龙叫tony,用的就是泰拳,被甄子丹一顿胖揍。
据小道消息,当年托尼贾的《拳霸》风靡全球,这边甄子丹就各种不服,总想跟人家比划一下,甚至还在《导火线》里设计了这个台词。
但实际情况呢,两人一直在寻求合作,早在2010年就达成合作意向,开拍一部《急先锋》,演员都定了,除了两位打星之外,还有《越狱》的米勒和宋慧乔,但最后不知怎么着项目也黄了。如今终于合作,但没有出现期待中的对打,打一场多好啊。
娱乐性来说四星
范老大就是一个品牌,但这部相比较纯正的好莱坞动作爽片,甄子丹的加入,武术动作表现亮眼,让这部电影变得更爽且具有特色,high爆了!吴亦凡角色很出彩,完成度也足够,欢乐多多,电影配乐很赞!
吴亦凡终于承认了:I'm not soldier, I'm paul wang~
“打打架,泡泡妞,别忘了耍帅” 完全用不带脑子的爆米花,只看打也不知道故事在说什么,只是节奏快,火爆炫酷,全程聒噪的舞曲音乐和不要命的扮酷达人,动作精彩,甄子丹很抢戏,女性角色比男的更拉风,艾斯库巴结尾亮相高潮,凡凡蜜汁存在,妮娜眼镜娘赞,碟5小妹依旧惊艳
同志们,这不是极限特工3,这是长城2!长城2只有1个晶甜,这个电影有1个 2 个3 个 4 个 5个! 对一共5个景田!
……尴尬极了……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具体有多尴尬 稍微描述一下 仿佛有五百个嘴哥在你面前尬戏 这其中竟然有人可以比zg演戏更生硬 我甚至怀疑剧本是中方写的再硬翻成了英文
单论质量的话我觉得就三星水平,全给迪塞尔和甄子丹。主要是好久没在电影院看过如此简单粗暴的爆米花大片了,所以多给了一星。甄子丹真心抢镜,戏份直逼范·迪塞尔。向来讨厌的吴亦凡居然没拖后腿,角色很适合他。前文不必要的文戏太多了,高潮另一条线的动作戏也有些偷懒。
具备了一切烂电影都有的元素,各种令人尴尬的对白和造型,最牛逼的是,加拿大炮王饰演的是一个同一夜date过霉霉和鳖鳖的男人(角色简介是真这么说的。。。)一星给子弹的动作或者有可能是他的替身,随便了
甄子丹是怎么毫发无损的从几万里英尺高空下来的…
2.5 劇情老套,文戲糟糕,毫無新意。但作為動作片還是能交貨的。甄子丹的打鬥場面蠻爽的,一看高速公路打鬥就想起一個人的武林。極限運動畫面也算精彩。
吴亦凡的技能竟然是嗨翻全场,笑爆了,能不能稍微认真点。
拜托这已经不是霹雳娇娃的年代了 何况你的主角还是(演技退化到ff1的)范大光头不是妹子(最好看的两个妹子给的画面还这么少!!) 你剧情漏洞多成这样我不得不把他当吐槽片看啊 不过从相当柯南的内马尔到拳法回归千机变的甄子丹 作为吐槽片还真的…蛮好看的 【不过最意外的还是片头的上电哈哈哈哈哈
在《叶问1》打鬼子,《叶问2》打洋人的叶问,在《侠盗一号》终于如愿以偿打了外星人,从此了无牵挂,别无所求,蓦然回首还是觉得打地球人有意思。
在范迪塞尔的世界里,“逻辑”,就像吴亦凡的演技一样是虚无的。
3.3星。1.耍帅无极限。迪塞尔那么大块头开片秀雪橇滑板真的合理吗。担心他蛋疼。他怎么这么爱大家长制?2.吴亦凡的角色设定是“搞热气氛”。听起来也太牵强鸡肋,不过他耍帅的ABC风格有用武之地了。3.动作设计蛮华丽。4.逻辑不知道喂谁了and内马尔的客串,好尴尬。
1.卖情怀无所谓,可为啥要拉上第二集主角Ice Cube?当年他并不受观众待见;2.神盾局长真尼玛装死专业户;3.中美合拍的结果是华人不能成为反派,于是两队战力全开挂的疯子很无趣地虐一堆战五渣小兵...以及强植吴亦凡这没什么卵用的角色;4.甄子丹你知道自己演的角色叫“翔”么?
极限特工3 速度与激情7.5 极盗者2.0 敢死队3.5 碟中谍5.5 扯淡n+1 范迪塞尔个人秀n+1
无脑动作片,水准甚至不如前两部,都是打着“特工”的旗号,比《王牌特工》差了八百倍。范·迪塞尔公路玩滑板那段灵感明显来自于成龙的十二生肖,动作戏也不过瘾。不过,可喜的是,既然鲜肉演不了文艺片,跟着这群硬汉练一下拳脚也不错,好歹找准了方向,哪怕只是打个酱油。
感觉像请了一群明星演了一部山寨电影,特别老土和无聊。
节奏差。队员冗余。有些技能重叠甚至根本没技能混饭的。导演不大会拍动作戏,几场正面对抗都乱,也无聊。个人技没能怎么展示。坏蛋不仅莫名其妙而弱得一逼。配得上“极限特工”这四个字的只有开场20分钟。不过这种摆波士耍酷法也太落伍了。子弹在好莱坞拿的角色倒是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