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的巧合,看似俗套的故事,一场跨越年龄性别、游离在道德边缘的相识相知,均被放置在八九十年代的一座阴郁潮湿的小城之中,让许多含糊而尖锐的话语表达成为可能。爱与性的压抑,水与鱼的隐喻,以及成熟女性与男性幼童的对照,构成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然而,比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国的社会语境背景显然更多了一层政治与文化意味。严苛的社会环境背后是对女性欲望的禁锢,是对个体思想自由及身体自由的摧残。电影中的女性全部面目模糊,没有确切的姓名,但又如此具有代表性。她们的孤独是相通的,痛苦亦是相通的,但互不理解,甚至彼此疏远、憎恨。我想,女性导演的视角,对于这一部分的挖掘还是有辅助作用的。 颇有意思的一幕是怀孕风波十年之后,当小云在台上行头齐全、庄重肃穆地表演川剧,台下观众嘘声一片。而当她被迫唱起邓丽君的《恰似你的温柔》,歌声并不动听,台下却一片喝彩。如此矛盾且荒诞的一幕在电影中并不起眼,却微妙地折射出时代巨变之下的中国社会之变。随着经济改革而来的,并非只有物质水平的提高,被禁锢的欲望泥沙俱下,如洪流席卷。也许只有在新世纪前后的这些电影里,才能瞥见如此生动的隐喻。被威尼斯电影节提名并不令人意外,但难以想象的是李玉凭借此片获得第六届华语电影传媒最佳新人导演奖。相隔17年,却有如一世纪那样漫长久远。
女人小云,孩子小勇 我不免又要在开局臆断一下: 这部叫做《红颜》的影片,或许更多心怀鬼胎的推荐人更愿意将其改名为《少妇日记》吧,甚至是《荡妇日记》效果会更好一些。 十年以后的小云,真是出落为一个最完美的少妇了:一头1960年代乌黑的长发,白皙透亮的脸庞,丰满的胸脯,软润的臀部;她的嘴唇饱满而红润,太容易让每一个见过她的男人想据为己有——哪怕是一晚也可以。 所以那个什么老板才会肯出四百块人民币买她一个晚上。 但小云是不是少妇呢?她十年前的中学时代就不是处女了,并且生下了孩子。但她不愿意结婚,她一直没有结婚;当她成为了歌舞团的川戏演员兼流行歌手以后,很自然地就和已经男人发生着关系。 她的经历太让人心神摇曳了。而另一方面,人们又说她是破鞋。在这点上,大概连与她上床的男人也是提裤子转身就这样认为的吧。她的可悲之处,最初就是因为她的女人身份,因为只有女人才配的上破鞋的基本条件,男人们通常是咧嘴笑着,便过去了。 这些,是最真切世俗的物态。 看完这部影片,我对其中每一个长大成人的男人心存厌恶。 但10岁的男孩儿小勇,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情感。小勇对少妇小云的认识,大概是从他有一天悄悄从窗户洞里偷看到小云洗澡开始的。渐渐地,他对这个美丽而不讨周围人欢喜的姐姐产生了奇妙的好感,他愿意为这个高个子女人而偷“妈妈”织毛衣的针去河里叉鱼,也愿意像一个男人一样地保护小云。 可观众们渐渐地很容易便意识到:小勇是小云十年前与同学越轨生下的孩子。十年后当年的情人在外地摔死,寄回了火化通知书,而她也从她那厌恶她的母亲那得知了小勇便是她的孩子。 十年前,小云的妈妈悄悄与另一对不能生育的教师夫妇协议,由医生悄悄将孩子接生,就送给他们。意外的是,孩子没有被那对夫妻领养,而是被医生悄悄地养了下来——医生是那生下的孩子的父亲的姐姐。 这秘密十年后被小云的妈妈无意间察觉了。她希望要回孩子,也好为她排解逐渐浓郁的老年的孤独。 那是199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城市乡村的女孩子们穿起了花衣裳和健美裤,听邓丽君和“村里有位姑娘叫小芳”;在市场经济逐渐刺激人的时代,那时候的女人们还有一条赚钱的途径,那就是南下广东,去那些开放的沿海城市,去当洗头妹、发廊姐,去当吧女……那是一个真正红颜轮斤标价的年代,村子里的年轻女孩子们——辍学的中学生,刚结婚的少妇,孩子以及上学的妇女,纷纷悄悄地去从事一个公开的秘密行当:做鸡,卖淫。 这个作贱女人的行当,不知给多少穷困的乡村竖起新砖房,不知带回来多少彩电冰箱,更不知拉松了多少美丽女人的皮肉,磨灭了多少人的青春。 小云,终于也坐上了离乡的绿皮车,她还有一些青春,有美丽的容颜;她的亲生儿子小勇像一个年轻纯洁的爱人一样悄悄送别她的列车,却又是一个灿烂的生命几乎失去了亲人。 …… 要问《红颜》的导演是谁:我不知道——她是一个叫做李玉的年轻美丽的女人,她拍的另一部电影在被删除掉几刀公映而又被禁之后让很多人所知——《苹果》,另一部与性有关的电影,说的是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妇在城市为陌生人付出了身体。 女人太容易成为或者重新成为柔弱的部分。我喜欢美丽的少妇小云和顽皮纯洁的孩子小勇,如果她们不是母子,她们之间那年龄悬殊的成熟与不成熟的感情,应该在很多人的童年朦胧地出现过。 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去追逐一个二十岁的女人,与她发生关系,从来都不会觉得害臊,也越来越没有人去指责他们,反而常常赢得羡慕。 这是这个时代再正常不过的病态特征。 严青原 2008.11.17.
要不是那两张字幕就五星了。此片也很像《十诫》,李玉导演说跟基斯洛夫斯基不熟,大约是方励老师的原因吧,似乎“基斯洛夫斯基化易于通过审查”。听了本片和《观音山》最初的故事,倒是觉得改过之后会更好一些,电影在限定性下讲可能性往往会有意外惊喜。李玉在片中大将风度,段落镜头富于情感张力。
红颜无罪,只因太美。离歌无言,只是太悲。十年中一切缘由无不有因有果,最后唯有逃出命运的河流。
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OMA,导演李玉见面会。想明白了李玉的电影经常没有明确结尾的原因,因为她自己说出的一个关键词“开放式结局”,大概跟她的纪录片导演出身有关?也跟因电影局审查被迫反复修改剧本有关?拍摄手法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因为虎头蛇尾和几次用字幕交代情节扣一星。
女主刘谊是76年生人,网上资料有误。李玉还真是不能离开方励,但方励为什么自己不独力做电影呢?他参与的电影自成体系。多次出现鱼,是生命与欲望,也有角色“我为鱼肉”的意味。电影张力十足,构筑了自成世界的四川,卑微而性感,肉欲并苍茫。失散的母与子不伦的羁绊,儿子问:云姐为什么不理我?一下子打中我
被禁原因:母子不伦恋。中规中矩的叙事,但这样的文艺片在中国可以说难能可贵。表达清晰,表意暧昧,故事让人唏嘘,结尾惯有的李玉开放式手法,这里的每个角色演绎表现的可圈可点。在这么功利而浮躁的年代,方励和李玉真是中国电影的一股清流啊!7.7
李玉在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娄烨,且看他们的作品通常会不理性打高分。李玉常用“水”作意象,《观音山》《二次曝光》《苹果》,裸体、长发、水。她喜欢琢磨女性,更喜欢创作女性,和严歌苓不同,后者冷静、苛刻如医师,她的作品不乏完美坚韧的女性,但总归是被审视的;李的作品男性角色往往缺位,一群女性唱高台,她和女性一起沉醉,她不judge,她迷恋她们,她们的身体,她们的欲念,甚至她们的劣根性。回到《红颜》,南方小镇故事,虽然题材大胆,情绪表达却没有她的其他电影那么“开”。愁思缱绻,无法抒发的暧昧,和巴山巫雨一同垂落,漂浮于青瓦低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解,最后注定离别。尽量用朦胧的手段模糊情感上的不伦,虽然最后还是没逃过被禁的命运。个人觉得片名叫《小云》或者《小勇》会更好一些。
中国女性电影之杰作啊杰作啊杰作^整个05年最好的中国电影
抛开母子恋的噱头,故事令人不胜唏嘘。刘谊演技牛逼。
李玉最好的作品无疑是这部。题外话是,看到片头的龙标时我居然不合时宜的想,居然这也可以过,居然可以公映?可见这十五年来有些东西的影响有多大,已经到了看到稍微越界的东西要感叹怎么能存在的地步了。
结尾小云妈妈(李克纯 饰)在墙角那嘶声力竭的恸哭,已经不是在表演了。正版DVD封套上写着“中国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5年最催人泪下的女性电影”,基本点睛。
李玉这片子可不是一般的尖锐和彪悍啊!四川俄狄浦斯的生活之劫。不过为什么李玉的每部片子都跟B级恐怖片一样有有姑娘洗澡的镜头?
再污秽的人生,总有一道光,属于你。
故事毫无新意可言。但是那些孤独,那些扶不正的心态,似乎就像是,每一个人都是一匹背着很沉很沉货物的骡子,再加一根稻草就都得死;每个人都是那翻了的装鱼的三轮车,没人要先把车扶起来,只有人一味的捡起那些鱼。生活呢,那一声声啃苹果的清脆声音简直要把我的骨头啃碎。
刘谊是我们的莫尼卡·贝鲁奇!
女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总让人无比唏嘘。她们是小男孩的母亲、外婆、姑妈,她们都孑然一身孤苦度日,她们背负着年轻时的错甚至罪,她们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结尾告别的三场戏很飙泪,苏老师靠墙痛哭的长镜头让人原谅了十年前她暴打女儿的那一幕。小男孩演的很好,样子有点像吴彦祖哎。
这世上有一百种母亲,就会有一百种母爱,当然也会有一百种母子关系。
如果说电影导演是各种群体的发言人,那么李玉无疑是中国女性最好的知己
李玉最好是红颜,刹那芳华弹指老。世事如棋变幻莫测,红颜薄命古今如一。
一天看了两部电影,先看的蔡明亮的 爱情万岁 又看的这个 看的一个下午都堵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