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是看到性別認同跟原住民部落傳統的交雜 覺得一定會好看 然後聽台灣朋友說評價普普的樣子 期待值降低了不少 沒想到還是被觸動很多 運鏡一如近年台灣電影的乾淨 很多題材交織(transgender dragqueen 原住民傳統 性小眾生育問題)處理得也不突兀 而且很意外地 居然幾乎沒有筆墨花在社會普羅大眾的接受度上(想像最一般的關於跨性別的題材或多或少都會至少拍到路人的反應之類) 最後大跨步的happy ending居然完全可以接受
另外 台東真是太美了 小姊姊帥慘 阿莉芙好美
由于多年来各种各样的LGBT运动此起彼伏,不仅LGBT群体在社会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与接受,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从电影工业角度而言,更是拓宽了电影上的对于LGBT群体的关注与生活的反映。LGBT者再也不是单薄的个体,而是作为一个力量坚实的群体存在着。因此,不少电影节甚至特地设立专门为LGBT题材电影服务的特别单元,比如戛纳电影节的酷儿棕榈单元,又比如柏林电影节的泰迪熊单元。在这种环境下,多年来诞生的佳作自然不少,但谈及华语电影的LGBT电影,却始终一言难尽,在大陆,这些电影往往遭遇被禁,惨淡收场,而在香港,LGBT者们却又被当作商业电影中嘲弄的喜剧对象,或是这些年来香港电影新导演们题材上的噱头。相比之下,台湾或许是华语电影LGBT题材的最后一片净土。对于这些电影的出现,台湾本土的金马奖也不吝赞美,比如49届金马奖上,《女朋友·男朋友》便成功助力桂纶镁拿下影后,更有甚者,52届金马奖上,同性题材的《醉·生梦死》就收获10项提名,并斩获4项奖项,成为历届金马奖上同题材的最大赢家;有先前的高峰,这次54届金马奖上,《阿莉芙》作为唯二的LGBT题材电影,(另一部是获得最佳动画短片的《暗房夜空》)仅有的两项(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剧本)提名无疑显得单薄。但最终能以陈竹昇格外动人的表演拿下最佳男配,也实在令人欣慰。
说了这么多,我自然是喜欢这部电影的。《阿莉芙》的好,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保持了它的本土特色,一个想要变性的排湾族少年,却被迫继承父亲的头目位置,他该如何取舍,引人入胜。又比如陈竹昇扮演的变性人段落里,雪莉与水电工老吴的细腻爱情,以及那场葬礼上的回忆,最是动人。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演员陈竹昇,在54届金马奖上,陈竹昇成了最大的忙人,他是《嘉年华》中的黑店老板,又是《大佛普拉斯》中的男主角,可最后却因为这部《阿莉芙》中的变性人取得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桂冠,从作品数量而言便可见他的努力,纵观完《阿莉芙》全片后更是会被他那痴情柔弱的“雪莉”一角感动。
在电影结构上,由于单纯描写LGBT群体的生活,剧情难免会比较单薄,为了拓宽剧情导演常常会用大量的生活细节来填充缺失的情感,很容易就变成一部冗长的空壳,但《阿莉芙》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具有多角度描写的野心,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用了三条线三个故事,既顺利拓展了故事发展的可能性,又兼顾主题的统一,不同的族群性别,不同的烦恼,但唯一相同的是爱。导演王育麟让三条线中的人物彼此认识,最后又借一场葬礼将全员汇聚,处理完每个人的段落,再回到主线,不得不说,的确是高招。
电影的高潮部分,是雪莉死后的葬礼上,老吴发自肺腑的发言,令人感动得噙着泪看完,这两个人的爱情也是全片最佳段落。而纵观三条叙事线,郑人硕的异装癖段落明显最为苍白无力,不仅放在全片中显得多余,单独来看也难以产生观众对于角色同情与理解的共鸣。
电影最后,对阿莉芙的烦恼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处理,阿莉芙变性后,与父亲达成了和解,作为女儿的身份接替了父亲的头目,而与佩贞的爱情,也因为变性前的爱欲而有了孩子,结尾一家人漫步海滩,其乐融融。
值得一提的是,《阿莉芙》片尾曲是台湾女歌手魏如萱《末路狂花》专辑中的《无声电影》,抒情的歌声背后,仔细推敲歌词,却似与电影大有关联。“不打算认真回应,那么意思意思几句”正对阿莉芙对继承父亲头目的敷衍,“撕谈交碎的无声电影,所有角色一律平等”,也不妨看作是三条叙事线里人物的平等性。“差不多要亲下去,差不多让我触碰你”则写尽了LGBT群体爱情背后的痛苦。
而歌曲的最后一句,“你甚至比珊瑚美丽”,也是我对整部电影的总结,珊瑚是珊瑚虫群体或骨骼化石,珊瑚虫们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最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它的美,是由坚强的求生而来。电影中的这些LGBT者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爱,他(她)们忍受着生活的艰难,最后长出了保护自己的外壳。
谁又能说,他(她)们不比珊瑚美丽呢。
能引发大家思考,这是本片的闪光点。带给我的思考是,该遵从内心但成为少数派,还是压抑自我但与大众看齐?影片中,两种选择的人都有,看似大家都活出了自己,但天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无论选择了哪种,个中苦与乐一样,都没办法假装。我一直认为,能带来思考的片子,至少三星及格。
而从电影叙事和表达来看,还是未能做到直达内心。这部片子和不少LGBT题材的片子一样,都存在科普群像的问题。表现群像不是问题,但篇幅有限,无法聚焦,难以深入,只能流于"科普"。所以,本片最多打三星半,半星是给题材,但到不了四星。
无论观影的人是抱着什么目的看的,我相信,最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思考:阿莉芙还是阿利夫,我的选择是?
蓝雨星城娱评天下 2018-06-05 08:12
首先,这是一部奇情电影。
各种匪夷所思的人类与他们的故事。
阿莉芙,是部落头目的儿子,却一心想要变性。
拉拉李佩贞和阿莉芙同居在一起,两人看似姐妹,但到后来李佩贞居然爱上了阿莉芙,并霸王硬上弓,还怀孕生子。
雪莉姐是个变性人,常年守候着黄毛哥老吴,可是老吴却无法接受雪莉姐,直到雪莉姐癌症死去,才痛哭追思。
型男郑仁硕饰演的公务员正哲是个已婚男人,夜晚却到雪莉姐的酒吧进行变装表演。阿莉芙喜欢正哲,被拒绝后就把正哲变装的照片发给他的老婆,老婆则大发雷霆将他赶了出来。
……
片名为阿莉芙,但实际上讲的是阿莉芙身边这些人的故事,阿莉芙只是个引子或者线索,抑或是一个代表。
代表,一个个孤独的灵魂。
阿莉芙是孤独的,父母不理解他,心上人不爱他,爱他的那个人却是好姐妹,是永远不可能和他走到一起的人,他要变性,爱的是男人!所以无论是身,还是心,他都注定孤独。
李佩贞也是孤独的,因为她的性取向,家人已经和她断了联系,本来和阿莉芙情同姐妹,却在相处之中逐渐爱上了这个想要变成女人的男人,她和他在一起,到底爱的是身为男人的身体,还是身为女人的灵魂?虽然短暂欢愉,但是怀了孕生了孩子,他们就注定分离。片尾,佩贞带着女儿看望已经变性的阿莉芙,海边那场戏,李佩贞、阿莉芙、孩子始终保持着距离;而在火车站,她也只有女儿陪在身边。但我们都知道,女儿总有一天会长大,她也会像漫画书中的蝙蝠那样,终有一天冲出窗帷,飞向远方,所以李佩贞的结局也只有孤独。
雪莉姐不孤独吗?虽然一直以来,讲义气、有良心的黄毛哥哥一直陪在身边,帮她打理酒吧,在人生最后的岁月,这个男人也不曾离去,但是到了他们还是无法实现“灵与肉”的结合。哪怕是雪莉姐鼓足勇气暗示哥哥:我那里也需要时不时的通一通,要不甜甜圈也变成铜锣烧了。但是老吴始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这也是人之常情,哪个正常的男人会愿意和一个变性人……所以,作为女人,其实雪莉姐,一直是不完整的,在肉体上她得不到哥哥的爱抚,以至于心灵上的陪伴也是不圆满的。
黄毛哥哥也是如此啊,终身未娶!不管是受自身的现实情况(坐过牢、没有钱、混社会)所影响,还是为了报答雪莉姐,反正他是没有别的女人,这就说明他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是缺失的,尤其在雪莉姐死后,他更是孑然一身,无所托寄,连个能说贴己话的人都没有,就是一个孤独的老头。
其实正哲的下场也差不多,原本有个正常的家庭,他白天上班,妻子在家教授钢琴课,看起来一切都很和谐。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老实的直男,到了晚上却变成妖娆的变装皇后。讲真,关于这一段,我没太看明白——正哲到底是不是GAY?妻子问他的时候,他明确的否认了,听起来不像假的;阿莉芙追求他时,他也是拒绝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去GAY吧表演变装秀呢?像他说的替DAVID代班,那DAVID又是谁?他的男朋友?变装秀这种事情可不是一般男人能干的了的!还是说他只是为了赚点外快,第一他们家好像也不是特别缺钱,第二他为什么不直接跟老婆实话实说呢?又或者这个真的只是他的兴趣,他不是同志,但喜欢变装?关于正哲,也许导演会再拍一部电影吧,所以语焉不详。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人物也是孤独的,老婆不理解他,追求者不懂得他,也许没人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包括正哲的妻子也是一样,丈夫在身边时,她并不真的了解这个男人;当她把丈夫赶出家门后,她又后悔然后去寻找、劝归,还说:你怎么样都可以……其实她自始至终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丈夫需要什么?结尾处,两个人也并没有住在一起。
人生而孤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
这个主题在去年郑仁硕主演的另一部台湾电影《醉生梦死》中,已经显露无疑。
然而,当《阿莉芙》出现时,我们依然不会感觉重复
——因为,孤独,是人性永恒的主题!
作者:蓝雨星城
很好
⒈有佳句欠佳章,多個人物多條線索來回交叉敘事,導致故事情節有些跳躍,倒是生活味挺足的台詞蠻多亮點「甜甜圈會變銅鑼燒、你都要強暴我了還閉眼睛啊?兩隻藍鳥要相撞嗎?……」;⒉《阿莉芙》的雪莉和《大佛拉普斯》裡的肚財氣質差太多,以至於我一時都沒認出來;⒊難得的華語跨性別電影,給個推薦。
2.5 1.前半部分有多好,后半部分就有多差,全线逐渐崩溃,除陈竹昇和吴朋奉二人表演上乘外,再无任何可夸耀的地方。2.横向比较,《丹麦女孩》败在对他者的架空,《阿莉芙》败在自我的盲目,流露出缓慢脱离角色的窘态。3.为硕哥爆灯。
片名像传记片,结果是群像,还乱糟糟的。去年的劳模陈竹昇演什么都很匠气,论塑造力不如郑人硕,赵逸岚倒是和十年前的《漂浪青春》里一样不错。变装题材当年周美玲早就拍过《艳光四射歌舞团》,更有创造力,原声也惊艳,里面的十来首插曲我现在还能张口就来…
陈竹昇的角色去世之后,这片子也就没法看了,后面半小时几条线一起崩溃,配乐还总是火上加油,他比导演更懂电影的节奏。
电影拍的不错,男主演的不错,小8也很帅
不反对变性这件事 但是如果有孩子的话 不要这么做 不负责任的表现
關注台灣LGBT群體。當一個鐵T愛上準備變性的男同,當一個變性男要擔當起族群頭目的責任,當一個直男開始做變裝秀,當一對老夫老夫相濡以沫走過最後一段路...其實四段故事都不夠深入,整體也還算不錯。但還是有被感動到。尤其是陳竹昇的表演和角色讓人難忘,葬禮戲真是強忍淚水看完的。三星半
当下LGBT电影越来越趋向于“众人大同”了,这也与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中所说的关于多种性颠倒者的相似之处相符合,无论是发廊的小妹还是部落的继承者,抑或是朝五晚九的公务员,都有自己的选择,或许他们的选择不那么寻常,但总是不该被另眼相看的。
LGBT群像,群戏演员都在水准之上
郑人硕太拼 还好今年已经没有想看的电影里有他不然无法直视 故事和立意不错 但铁T爱上要变性的男人强暴他还为他生娃这个情节也太雷太抓马 配乐最差 单听没有一首有问题 但加在一起完全错用 配得乱七八糟也完全搭不上节奏 胡德夫太可爱了 自带嫌弃脸萌翻 以后要抑制这种为了猎奇而看的冲动
无法体会这种心理(必须)过渡到生理的奇特变化。
除了剧情和配乐怪怪的,其他都不错,从肚财到雪莉,陈竹昇演技太厉害了
居然还可以。剧本很好,节奏不错;很有张力的故事被导演处理得很泄气,结尾草率,音乐用得不好。感情戏挺有说服力的。陈竹昇真不错,《大佛普拉斯》他不起眼,《嘉年华》他让我出戏,但是这一部真是成功地be somebody else了。
跨性别比同性恋更辛苦。
LGBT的人生艱辛但是好精彩。我一直被陳竹昇的眼眸迷倒,他也太美
群像其实写的很乱,没有个中心,几乎完全平行的故事线,收束时也略显着急,匆匆一瞥,若是专注其中一段故事为主线或许会更好。陈竹晟真的太棒了!
原住民,同志,性别倒错者,异装癖,变性人,空有题材,大而不当,不具内核,拍得松散,零碎,不入心,电影质感差,陈竹昇倒是演得真的好,眨巴眨巴的小眼神,就像一个小媳妇,最佳男配实至名归。
酷影卡姐 & 羅比
配乐简直荒谬。看到快结束才发现其中一个跨性别者是我老师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