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道上的阿波罗》中川渕千太郎与西见薰的关系一直倍受瞩目,聪明的腐女们不断找出两人之间基情四射的证据,虽然我还没腐,但若说千太郎和薰之间只是单纯的友情我也觉得那还不够,如果能用一个词来定义他们之间“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情感,那我愿意选择“男漫”。
“男漫”(Bromance)是由“兄弟”(Brother)和“浪漫”(Romance)两个词组合到一起派生出来的,专指两个非同性恋男子之间复杂的亲密关系。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被称为“娱乐圈的男漫先锋”,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的友谊被美国娱记形容为“乔治持续时间最长的感情”。
回归正题,当千太郎在恍惚中握住薰的手,喃喃说着“你终于来接我了”,这不同寻常的邂逅便掀开了两人男漫关系的序幕,两个看似生活环境与经历完全不同的少年,却有着相同的孤单与困惑(用千的话说“在家里没有容身之所的人”,而且后来两人在各自爱情的道路上走得仿佛也都不顺利),还有着共同的对音乐的热爱。于是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友情的加深,互相的称呼也变成了 “少爷”和“千”。
越是视为珍宝就越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当千出于同情担任了星儿乐队的鼓手时,薰感到巨大的失落,童年不愉快的情感经历再次浮现,甚至萌生出“与其被你抛弃,不如我先离去”的消极。正是在这种失落压抑与愤懑中,薰无意中听到千说“我果然还是比较喜欢爵士,而且不能让我重要的伙伴等太久了”,薰当然听得懂“重要的伙伴”就是指自己,于是在一瞬间释怀了、欣喜了,原来千和友情始终都在,于是他就那样勇敢地走上舞台,与千共同演奏一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当演出结束,千拉着薰的手奔跑(有人称为“私奔”)的时候,薰感觉“身体好轻,就象重生一般,好象就要飞起来一样”。身体轻是因为卸去了心头的重负,想要飞是因为与千之间的友情、依赖、默契赋予他一对隐形的翅膀,他们的友情重生为“男漫”。
因为没看到结局,不知道以后千和薰又会有怎样的心路历程,但我愿意相信,他们之间比友情更浓厚比爱情更持久的“男漫”关系一直都在,如同一首歌中唱到的“是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不是一起玩几天就忘记对方……黑暗的岁月里我们是对方的光芒,照亮彼此,所经历的一切,不用对视就能心领神会”,薰永远会说“我担心的是你,千”,而千也永远会说“跟你一起合奏时,果然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05年,乘着混沌武士片尾曲【san franciso】那一声声唱到秋日长空,秋日豁达的“lalalala——lalalala”,老渡挥手告别。没人想到再见老渡出山已是2012年。八年间老渡苦于没有煤老板投资,仿佛只干了两件事,一为《道子与哈金》担任音乐监督;二为新海诚打下手,小清新灵魂附体拍了短片《babyblue》。
八年间,nujabes离世,《cowboy bebop》tv版依旧未出版蓝光,神经兮兮的自己常常臆想老渡孤酒一杯,与nujabes的灵魂碰杯。
年初看了《坂道上的阿波罗 》的pv及各种简介,已做好老渡继续新海诚,继续小清新的十二分准备。昨晚看片前心中单单一道起跑线,没有计时,没有终点。老朋友,就剩这几个人了,回来就好,活着就好。
短短23分钟内还是有各种恍惚,比如千太郎在阳台上打群架,衬以jazz groove,这种cowboy bebop的老招数,无法不让人怀念spike,对老渡的故伎重演也无半点抱怨。千太郎在地下室的打鼓段落,也算精准流畅,作画品质大体让人放心。但若抱着二逼青年的苛求心态,以《cowboy bebop》或《混沌武士》第一话的水准去比较,看在老渡回归的份上,阿波罗第一话也就刚及格吧。
一切刚起步,一切也刚刚落地,老渡这次是准备拍成小清新+爵士入门还是一派geek风在片中散满爵士乐彩蛋?无人知晓。但唱片店中老迈《kind of blue》的虚焦画面,估计老渡多半选择前者。假如第一话在同样的场景中秀出《on the conrner》或者《get up with it》,阿波罗就更有看头了。
这年头若论所谓的成败,若还有所谓的成败,若还有人在乎所谓的成败,本片的成败就看到底是老渡的音乐品味牵着洋子大仙走,还是洋子大仙不偏不倚的音乐创作牵着老渡走。
不得不吐槽洋子大仙此次一头一尾的两首j-pop,老渡被新海诚灵魂附体也罢了,你也被滨崎步灵魂附体了吗?幸亏老子如今是普通青年,很淡定的没有按快进。
想想2004年的初夏,17寸的电脑显示器,一段段hip hop说唱伴着浮世绘风画面浮现在眼前,之惊艳之无与伦比,让二逼青年甘心沦落为死逼青年,那真的是for once in my life。
更不要提更遥远的在太空中回荡的祭曲space lion,在夕阳下响起的call me,call me,伴着爱德双手晃荡的身影。
该剧所属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美军派遣军常驻日本,那时候的很多日本女性就像现在不少中国女性一样,对美国有强烈的向往,和美驻军结婚、或者与他们发生性关系生一个混血儿,虽然为国人所鄙夷,但女人们却依然很乐意这样做。但很多美国士兵回国以后,却再也没有回来,于是在日本国内留下不少日美混血儿,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并不那么容易,今村昌平的电影《日本战后史》和《猪与军舰》中均对此有过描述。千太郎就是这样一个日本女人与美国士兵的孩子。这样的他,与学校里的同学大多格格不入。而同样因为父亲工作而时常转校的熏,在人群中总是感到孤独。他们却因为音乐而走到了一起,成了最好的朋友。
因为有你,上学路上的上坡路,不再让人觉得没有尽头;因为有你,在人群中不会紧张得想要呕吐;因为有你,甚至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爱上了爵士,明了音乐本应带有灵魂。
因为有你,学校不是只有屋顶的天台可以待,因为有你,开始有了朋友,因为有你,难过的时候不再变得那么难挨,因为有你,音乐不再孤独。
这份有音乐伴随的友谊,甚至也许高于友谊的情谊,让人觉得温暖又感动。
很多片子中,总会有那么几个脑子被门夹了让人想扇飞他的存在。而在《阿波罗》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美好的存在,有自己的欲求,有自己的小心思,但都很克制,智商情商都算是比较正常。尤其是对三个男性角色的塑造,算得上是比较丰满的,用各自的成长经历来塑造了其性格,没有安全感,占有欲强,但对所爱的人总尽力保护的熏;不想成为别人累赘,不想伤害别人的千太郎;也许随播逐流,但最终找到了自己方向的淳一。淳一这个角色和千太郎一样,是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人,拿到别的时候去都不合适了。
片中有些细节很感人,列举一二。熏和千太郎去东京找淳一时,熏看到淳一的邮箱有不少来自百合香的信,偷偷地塞进了信箱,避免伤害到千太郎,这是其一。百合香给千太郎画的那幅画,初看的时候觉得有些滑稽,但最后千太郎与之告别时,这种滑稽感却消失了,这种反差挺不错的。千太郎始终穿着海军装,戴着海军帽,这一点真是大赞啊,那个时代对海军的向往,甚至于也许对于未谋面的父亲的一点儿思念。
最后,片中的音乐。如果说伊坂幸太郎的小说让我爱上摇滚的话,渡边信一郎的动画就让我爱上了爵士。片子的片头片尾都与本片非常契合,这种用心令人感动。最后在教堂演奏的那首曲子,不能更喜欢了。
如果,如果仅仅只是12集的话,那我还真是给推荐这个评价了。不是我对这部作品有什么不满意之处,只是感觉这部轻动漫本身就不是冲着大作去的。平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流露,不轰烈波折,但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想用言语评价,只想用心去体味。与其像大作一样去记住谁是谁,不如去看后深思,因为他们没必要是谁,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
这部作品很有意思,不同于一般的爱来爱去,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这部作品只有“爱去”,却没有“爱来”。他爱她,她爱他,而他爱她,她,却爱他。五个人,到底谁会出局?很多人都在意这个问题吧,谁也不愿看到尴尬的结局,也总有人会对落单的那个人感同身受,但或许知道为什么后,人的心情会好过一点,下面就让我试着来分析一下他们吧。
西见vs太郎:
从第一集的第一句话开始,似乎就能感觉到西见是一个心事很沉重的人。同学都告诉西见不要惹那个叫太郎的坏学生,可当西见在顶楼打扰休息中的太郎后,却没有出现暴力镜头,相反太郎还向他伸出了半截橄榄枝。我们都看见了,太郎不是一个暴力狂,那时也许是因为西见没有一张欠揍的脸,更也许是因为太郎感觉到西见也和自己一样,是一个心情沉重的人,不然为什么要来这人迹罕至的顶楼呢?
西见与太郎的家经都很难念,然而却出来两种不同的结果,源于不同的家庭背景这并不奇怪。
他爱她:这能不能算是一种错误的暗示呢?从小东迁西移的西见没有什么朋友,以至于心地善良的律子仅以一个班长的角度给予新生比较到位的关心就让西见顿生情愫,这是因为西见一直都没什么朋友,他对律子的喜欢,其实是在内心里对律子的善良产生了一种依赖感与安全感。西见是一个传统的人,然而当太郎的爵士意识灌输到西见的大脑里后,西见突然发现摆脱传统意识后突然让自己轻松很多,而太郎那比较粗糙的处事作风对他来说却感受到一种“自己人”的感觉,所以西见对太郎应该是有感谢成分的,不过本性在这里,使得西见与太郎这类性格相反的人的友谊也只是周旋在“感谢”,“共同兴趣”等这些相对“物质”的基础上,对律子则是心灵上的认可与爱慕。当夹在朋友与暗念对象中间时,西见选择了放手,你可以说这是内向传统性格人的处世态度,所以也许体现不出所谓的“魄力”,但至少体现了西见爱情观的一种成熟。
她爱他:人人都畏惧太郎,唯独律子不是。这不是因为律子和他是所谓的青梅竹马和对他的喜欢,而是因为律子比其他人都了解真正的太郎是什么样的人。性格粗鲁,却不欺凌弱小,不爱读书,却不是没有理想。身上透着的是一种江湖儿女气,而不是匪气。
记得易中天书中说过:女人们为什么喜欢英雄?因为英雄爱犯错误,所以英雄是可爱的,这能激起女人的母性。也许这就是律子喜欢太郎的真正原动力,这也同样是导致西见对律子有爱慕的原因。从理论角度上看,太郎这种表象与里象存在反差的情况让其极具审美性,这种不被外人了解的背后故事让律子这个唯一知情人产生了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她想在太郎身边,不是寻求安全感,而是给予安全感,律子完全可以做到太郎人性上的补完。
虽然同是有着不被人知的背景故事,虽然同是没什么朋友,虽然都是好人,但西见的情形要比太郎明朗稳定得多,说得好听点就是手上的资源多,说得消极点就是西见不具备审美性。而这一切也不是假设西见和太郎一样高大魁梧就能改变的。“少爷”走的是“少爷”的路线,他的那种优秀不是作为寻常百姓家的律子体会得到心里去的。在律子眼里,西见的精神空虚并不难解决,他需要的只是一些信心。而太郎的问题却是实打实的硬伤,比起西见,太郎明显更需要律子这样的人。
而他爱她:在太郎眼里,律子可能就是一个邻家妹子。若律子的选择是对的话,那太郎这个“灯下黑”就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性格上缺陷了。太郎的思维方式似乎是只想着自己要什么而不去衡量自身的情况。他喜欢百合香和西见喜欢律子的思维模式其实一样,他们都想要对方身上的那种感觉来填补自己。只不过西见理智一些,平心而论,也是律子放不下罢,如果律子和西见走在一起,没有人说不合适的。而太郎却没想过百合香要的是什么,其实太郎喜欢百合香纯粹是在内心中那份善良的驱使下而形成,他忽视了自己外在那不招人待见的形象。他的这种单纯和无助更加深了律子对他的同情。不过也不完全就因此,即便他善良得过律子,本份得过西见,也不会赢得百合香的芳心,这不能说是太郎的错,而是要看百合香要的是什么。
她,却爱他:百合香要什么?要问百合香为什么喜欢淳一,就问律子为什么喜欢太郎。百合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个家教好的大小姐,若论价值观,人生观,她是复杂过太郎这类市井平民的。家教好,换个角度看就是自由少压抑多,虽然似乎百合香的门禁不是很变态。百合香手中不缺资源,她缺的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从马斯洛的《层次论》来看,她要的是自我实现。太郎确实可以拿来自我实现,但百合香的世界观人生观注定是和太郎走不到一起去的。百合香要的是一个心灵自由的出口,但这个出口得在她的理解与接受范围内,俗套点说就是“够点档次”,而太郎的这种价值观讲得难听点是“不被接受的”,至少是没有什么意识上的共鸣。这点其实和西见一样。淳一就刚刚好,同是受过教育,却有着百合香、西见这类人没有有的外向性。这是帮助、带动“少爷小姐”们冲破心灵束缚的关键。所以西见和百合香都愿意和太郎做朋友,尤其是西见这种内向得严重的人,更是需要太郎这种重口味。但当选择爱慕时,“少爷小姐”都选择了和自己有共鸣的对象。
淳一和太郎共同之处是什么?淳一和百合香的关系是在淳一失落以后得到升华的。百合香喜欢淳一的是他的“大胆”,而不是他的不理智。当淳一落魄以后,百合香感到要帮助淳一站起来,是的,此时她落入了律子一样的使命感中。纵然是英雄,淳一也没有太郎那么血性,而百合香,说穿了吧,她根本就不是什么纯朴善良之辈,或者说她那种门禁出身的人能做到这样也是很意思了,所以她看重的也不是什么血性。只不过淳一和太郎一样,他们都引爆了各自人性上的缺陷。这就是淳一和太郎的共同点,也是他们都被人在意着的关键。
女人为什么喜欢英雄?因为英雄可爱。英雄为什么可爱?因为英雄爱犯错误。而所谓的“母性”实际上就是一种想用自己的理念去安抚,去纠正这些“错误”的野心,是看到这些“错误”因为自己被纠正后的成就感,是对方被改变之后产生心灵依赖的存在感。“英雄”,只不过是“错误”的一种存在形式,所以“母性”的激发不在于“英雄”,而在于“错误”。这是西见的完美所不具备的。
他爱她,她爱他,而他爱她,她,却爱他。西见作为这列感情火车的车头,只有给予却没有回报,注定是累的。但他并不是一无所获,当他决定放手的那一刻,当他决定帮助自己心爱的人去追求她的幸福的那一刻,这样的义举我们不能用“好人”这两个字带过。英雄爱犯错误,但却不等于错误,西见就是如此,他成就了自己,大义让他成了一个更为成熟,更值得依靠的人。律子文化祭后放下了对太郎的爱慕而转向西见,并不是“人说好我就觉得好”的这种贪婪从众心理作祟,而是西见在文化祭上体现的识大体让律子感受到了他的这种人格魅力,这个是太郎没有的。如果真要说律子最后到底选谁的话,我觉得西见的可能性更大。律子和太郎在一起的感觉,更像是习惯、熟悉。确实,有人说习惯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可是到底是爱了之后的习惯呢?还是习惯了所以去爱?或许两者都对,但前者更像是选择后的结果。毕竟,人都会成长。说到人格魅力,其实西见在决心放手那时就在体现了。西见让她看到在被拒绝后的一种坚强,一边要面对友谊的尴尬,另一边在忍受看得到吃不到的同时还要亲手努力把饭菜往别人嘴里送的痛心,这些当律子在把目光投向西见之后看得尤为明晰。西见的行为让律子懂得了什么叫做爱,让律子看到什么叫做共鸣,让律子体会到什么叫做责任。西见是一锅越熬越浓的鸡汤,或许味道已经够浓了,需要的只是谁来掀开锅盖。现在锅盖掀开了,香飘四溢,律子被已被香味吸引。只是已决心说服自己放弃,一心致力于成全律子和太郎,并就快解脱的西见如何面对律子态度的改变?
律子改变了,那百合香呢?她是否会改变呢?不会,即使会,那也不会和律子一样地“和平演变”。她的内心是要经历一场革命的。回过头来看百合香的故事,说实话,我看不出百合香到底喜欢淳一什么,似乎就是因为淳一给她的那一个半梦半醒的吻,让她不再犹豫,关于为什么?我一直怀疑人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情结:不动,是因为不值得去动起来,但真动起来就开足马力一定要有个结果。就算百合香之前是闭关锁国,那淳一的那一个吻就是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逼得百合香动起来,既然动起来就要分个胜负。如果说当初那是个内心游移的吻,而之后百合香牢牢抓住了这个游移的内心,侵略者让被侵略者给制服了,那会是多大的一种成功。所以与其说百合香喜欢淳一什么什么,不如说百合香容不得这种失败或不了了之。因为一切都是百合香在一厢情愿地付出,淳一给了什么?失踪?颓废?除了一个让大小姐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外什么也没给。投了那么多进去怎能说放手就放手?说百合香是一个赌徒的话,我想也不为过。不过毕竟是读过书的人,淳一玩起来确实比太郎要纯熟。
好了,人性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感觉写得有些乱,凑合着看吧。只是感觉人就是喜欢找那种像自己但又多一点的对象。该作对爱情观的体现算是比较直接的了,至于最后谁会出局。。。推荐看一下,也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点帮助,我也真诚希望和大家探讨。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A2%E3%83%BC%E3%83%8B%E3%83%B3日文wiki这么说
『モーニン』(Moanin )は、ジャズ・ドラマーのアート・ブレイキーが1958年に発表したアルバム、およびその1曲目に収録されているボビー・ティモンズが作曲した楽曲。レコード番号は4003で、ブルーノートのアルバムの中でも人気の高い「4000番台シリーズ」の一つ。
这个爵士乐鼓手 Art Blakey于1958年发表的专辑
Bobby Timmons所做的曲子
都叫这个名字 那么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曲子?
这片子里是钢琴序曲吧 那么就是后者了?前者是爵士鼓手 那曲子啥样子的?
请教各位爵士乐大大
丸山正雄MAPPA开山作。渡边青春动画圆梦。时代还原与细节做得相当不错(特别是让人赞不绝口的Live)。虽然做了大量加减法(多数是剧情减法、加法包括写实性氛围加强等),但改编注重还原而趋于保守,遵循原作的结果造成时间线的频繁跳跃(3年与8年),当然从渡边的传统来看我们可称之为时间公路片。
对于我来说,如果这个片子少了阿淳和百合香的辅线,魅力就会大打折扣,这种偏离正常轨道的爱恨情仇正是吾辈钟爱的~最后一集则时间跨度过大,不喜欢。另外吐槽一句,是不是每部漫画里都要有一句:我喜欢XX君\桑的心情,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一个人!噗~
就算沒看過漫畫也不能給這個打滿星,各方面來說。漫畫真心比動畫好看。
好想大哭一场。
洋子阿姨的音乐+渡边的监督+各种意义上的清血槽桥段!!懂的人自然懂~~
不要以为加个女主就不是基片
虽然大家都喊结尾狗血,但是八年不曾碰钢琴的少爷琴声响起的那刻,千穿着神父衣服的背影出现那一刻,眼泪莫名就下来了。人设一开始不是我萌的类型,看后力荐。人物性格饱满,剧情各种虐各种温馨各种治愈。淳拉着百合香私奔;律子和少爷的纠结;千像太阳一般的存在感;少爷和千的微妙;还有惊喜的JAZZ。
棒死了这光影!><!菅野大神的片必须追的。还有。。我觉得是不是基过头了点
就是青春的那些事!画面很美
最是那阳光下的一握爪~~惹得百花报春晓罒ω罒
四星献给BGM
从惊艳到狗血,渡辺信一郎只用了12话……【剧透】最终,8年之后,又一次圣杯战争开始了,王妃登上坂道,如愿地在教堂见到了他魂牵梦萦的言峰绮礼,这还真是可喜可贺啊。
如果重逢比时间还治愈的话。
漫画最后没有看到 但是动漫的结局 真的是完美 当大家因为音乐再次相聚 以前所有的种种都烟消云散 着就是哪个时代的人 作为27岁的我 能让我感动熟悉的情感 插乐100%完美 每当op想起 不知道怎么形容由衷的感动 兴奋 真的是非常棒的作品!!
四月一日喜欢班长,班长喜欢肌肉男,肌肉男喜欢四月一日。
虽然第一集我就开始狼嚎,但是音乐真的很不错啊,而且画风大爱!!
说好的腐女福利呢?!
钢琴王子和不良神父的爱物语(揍
渡边这次忍不住纯音乐主题了。可以等真人版。
渡边信一郎和菅野洋子是绝配中的绝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