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成年人重新审视与父母、他人以及社会的相处方式的机会。
有关生活的讨论,不必急于站队,因为本就没有对错,抱着开眼界刷三观的心情追剧即可。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剧,使很多人情不自禁依照自己的生活轮廓对剧中人物进行大是大非的分辨。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站队,哪里有争吵,哪里就有观众。争吵越激烈,情绪被调动的越高,就越爱憎分明。我们很容易听到“我真的是太懂男主了”以及“我真的是同情父亲”两种极端的判断,然而我们十年如一日的毛病是,在认可自我观点的同时无法保持对不同观点的尊重,总是试图改变自己以外的声音。
EP01
曾经年少,也梦想拥有这样一套房子。地处城市高端商圈,单价不菲,与家庭温饱以及交通便利无关,仅仅作为一个人的独立世界,狭窄而不局促,自由而不冷清,闹中取静,挑高LOFT作为私人空间,配上顶级音响,隔一个私人影院,包容各式游戏主机,下沉式沙发随意躺,铺满软垫的落地窗旁,还总有一处阴凉的角落能够容纳一座优雅而低调的酒柜。若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装修和布置,三十平米左右正合适。
只要你也有过类似这样的想法,骨子里也是愿意自处的人。
表面上都相安无事的千千万万个体,也有千千万万种活法,都以为自己是最惹人爱且最不讨人嫌的好好青年,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不畅并没有因为谁而减少。香取慎吾和上野树里的对手戏,日式结局显而易见,不像某些五六七八十集电视剧,只是不停追问,然后呢,然后呢,再然后呢,谁死了谁活了谁和谁好了。毕竟让生活在东京都市圈习惯了川流不息灯红酒绿的人生节奏来适应你老家七大姑八大姨苦口婆心整天穿大棉袄还是小棉裤好看生男生女都一样每天不是相亲谁买单路遇摔倒老人扶不扶的三观。
EP02
日剧的精髓在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列举而不是劝诱。父亲与大介对于人生各执一词,虽然争吵不断,却也相安无事。对观众情绪产生巨大波动的应该是熊谷的一巴掌,不冷静的话,很容易对这个举动产生误会。熊谷可以容忍与母亲共处一室,而不能容忍大介对于父亲的欺骗和对浩太的不作为,并不针对大介的生活方式。毕竟,熊谷自身也并不完美,就像我们习惯指责别人,实际上自己也半斤八两。
大介对于同事的迁就倒是耐心,虽是一脸嫌弃,总不至于说出不要随便到阁楼上来这种话。这似乎应了曾经流行的鸡汤文,我们总是对外人客气,却把怨气留给最亲近的人。实际上,我并不觉得编剧是在刻意往这个道理上靠,第一,大介并不必和同事在公寓朝夕相处。第二,日本人保持人际关系的原则中存在尽量不当面指责别人这种规矩,这里的别人也就是外人,而对家人则是另一番做法。
关于热爱独处的人,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不说话,是因为不想说,没必要说,懒得说。因为社会的多元化,个体就越来越自由,独一无二就越多,价值观的趋同也越来越不容易。所以每逢有人气味相投,我们是不是也曾相见恨晚。大介和熊谷在不涉及原则的问题前提下,不也聊的很投机么。试想大介的身边突然出现一个人,同样热爱骑行和健身,同样热衷啤酒与腌菜,压根都不用设定男女,也存在把酒言欢的机会。
EP03~04
要证明命题成立,举一万个例也是无用。要证明命题不成立,举一例即可。父母的苦口婆心越来越接近国剧的套路,或许对于日本观众来说尚为新鲜,而对于那些一直准备好忍受说教和接受尊重别人生活方式可能性的观众来说,想必无法保持同样的耐心。毕竟,追剧的初衷是为了放松,而不是学道理。
之所以说是极端个例,不妨考虑浩太和大介的身份。大介对于父亲的排斥,源于表面上生活差异方式下掩饰的阳三对于妻子的愧疚。作为儿子,大介有权利质疑父亲对于家庭的责任,但是作为父母之间的局外人,大介并没有权利抱怨母亲的选择。虽然道理如是,但世界上并没有夫妻双方投入丝毫不差的理想型平等关系,总有一方付出更多,因此同样是成年人的大介也很明白,母亲并没有因为父亲遭受任何的不幸,反而是很幸福,于是心中对于父亲的怨恨渐渐缓和。
前夫君,入江夫妇,佐佐木,田中等一众虾兵蟹将在一旁帮衬,大介与叶菜子的人际关系小城堡瞬间土崩瓦解。田中和前夫对于困难的攻克,得益于大介和叶菜子各自家庭的亲情,到目前为止,已经从严正拒绝到默许妥协了,然而这并非他们的初衷,而是亲情向爱情能量守恒般的转化。
独身主义者的宿命,最终掌握在另一个人,一个相似自己的其他人手里。大介已经不可能像当初那样不闻不问,甚至冲动地和前夫动了手。面对田中时与父亲眼神的交流也是同样,理解和包容他人也就意味着有时候需要对自己的某一部分放弃。倘若父亲也能做到相同程度的退让,这里就可以大结局。既然打出了感情牌,理性分析就变得毫无意义。
EP05
入江夫妇的结婚典礼着实让所有人沉浸在甜蜜的氛围,社会中人与人的羁绊被描写的再具体不过,一旦出现红白喜事,最兴奋的也许不是当事人。想象一下自己即将举行婚礼,于是开始时刻能收到亲朋好友的各种建议。有些很靠谱,有些很奇葩。并非所有人之间都清楚彼此的底线,于是当这些细枝末节被放大到电视剧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对各种触碰甚至越过底线的行为嗤之以鼻。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对这段关系保佑真心祝福的人们,总归还是带着善意的期待。
于是新郎新娘接受同事的建议,把结婚典礼搞成爱的大游行,接受亲戚的建议,在宴会上做各种家乡土菜给大家分享,接受死党和闺蜜的建议,在典礼上唱歌跳舞演节目,于是最后大家都开心了。新郎新娘微笑接受大家的祝福,同事说,真是盛大的婚礼啊,亲戚说,真是温馨的宴席啊,死党和闺蜜说,真是甜蜜的爱情啊。至于新郎新娘心里究竟是否快乐,已经没有人在乎了。总之一切表面上的盛大和欢乐被收进录像机里,仿佛几十年后再播放,一切别扭会被自动过滤。有人会说,怎么可能会这么怪胎,就不能新郎新娘跟着大家一起快乐么。是啊,正是因为有这种旁观的期待,一切的一切的关于婚礼的场面,实际上都是一种最大程度的相互妥协。
说真的,这就是大介心中的不甘。
能做到上述结果已属不易,更何况还会出现新郎新娘双方意见都不统一的情况。这样才更糟糕。比如剧中是否请新郎母亲参加婚礼,双方各执一词。新娘从小渴望得到父母亲情,新郎从小始终排斥父母亲情,不过是两人成长环境的不同,都没有问题,压根轮不到他人来指手画脚地谈德论孝,简直吃饱了撑的。
可是,我们结婚典礼上说的誓词,不是要给对方幸福么,为什么到头来做的决定都是在考虑让自己舒服。
比起双方的争吵与和解,我更在意以大介为首的“不相干人士们”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嘴上讨厌参与别人繁杂琐事的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插手别人的生活,并随着现实交往的加深改变对别人的认识。浩太不再是沉默寡言的孤僻男孩,而是心地善良的弟弟,前夫君不再是个讨厌鬼跟踪狂,而是有品位的完美男士,叶菜子不再是胡搅蛮缠的投诉者,而是有苦难言的坚强女性。其实所有人都不曾改变,改变的是大介的内心。
说的唯心些,我们并非通过日常羁绊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让别人心中的自己变得更好,这就是所谓的人际交往吧。
比起贯穿始终的入江夫妇婚礼,最令我触动的其实是田中跟随大介骑行的场景。毕竟是三十多岁的男性,纵使不太合群且有独自癖好,也全然没耽误自己成为从容的社会人。大介应该是十分具有自知之明的,清楚的知晓自己的需求。这里可以发现,对于不太会察言观色的田中小姐,大介和叶菜子的待人接物方式有明显的不同。“你也没必要去察言观色,觉得你奇怪的人本身就跟你合不来,我和那种人只在工作上有来往。”
很值得欣赏的三观。为什么一定要去改变别人的想法呢。为什么一定要和谁争个对与错呢。就是在浪费时间和体力。同理,在凡事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必刻意为他人改变自己。真正想改变的时候,自然就会改变。正是如此,才会出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才会出入不同的圈子,分享和而不同的世界。对于同事,做到工作和睦就好,对于亲戚,做到有来有往就好,对于朋友,做到求同存异就好,对于爱人,做到相濡以沫就好。
于是什么办公室生存指南和春节自救指南其实都不需要。只要你变得随和一点,一切就都会变好。能够最大程度简化与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就能最大程度省出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EP06
整集都在讲大介的压力。结论就是他对叶菜子情不自禁。
下面这个问题,不特指大介,而是泛指取向正常的奔四男性。比起社交更喜欢独处,完全可以理解。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独处的向往,根源在哪里呢。假设此处仅讨论一个变量,即受过往的感情经历影响,那么仅存在两种可能,没有过感情经历,有过感情经历。假设某人从来没有感情经历却向往独处,唯一的可能性是习惯,生来独处,不能适应群体生活。然而从人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这种连贯性会延伸至衣食住行每天24小时的各个角落,大介并不属于这种。假设某人有过感情经历,甚至受伤,对感情生活死心转而向往独处,这是可以说通的。无论是否受伤害,至少这段感情是存在过的,至少没有成功到最后。假设大介属于这种,事实也的确有前女友的存在,既然存在感情经历,得知叶菜子的秘密后,不至于窃喜,至少感受到自己的被信任也算是合乎情理啊,一定需要不能背负在意的人的隐私到这种夸张的程度么,完全丝毫察觉不到自己和叶菜子对于彼此的在意么。这里的剧情安排值得推敲。
EP07
阿惠和阳三的约定揭晓,关于这点没必要进行道德审判,不过是小媳妇考学失败又死撑着脸皮的笨拙而已,并不值得上纲上线到论身为人母的基本功能性。让我感触颇深的反倒是浩太。阳三和大介作为父子,在待人接物方面多少有些一脉相承的与众不同,然而所有这些古怪在浩太身上都有相同的体现。虽然大介与浩太并非是血缘上的兄弟,甚至本质上他们是两代人。于是,阳三、大介和浩太作为生活在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点,就像平行宇宙各自生长一样与这个世界分别产生联系。同时,他们又在纵向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不停对对方产生积极的影响力,确保让每个人的人生方向都始终向前。
细节设计满分。前夫君用完田中小姐手机后,先擦拭再归还,接叶菜子回国在车上温柔的抚摸,三大人谈话浩太正巧在楼上弹琴天然配BGM,阳三持续三幕的咳嗽,将阳三的结婚申请书撕成碎片却一团也没扔进纸篓,阿惠哭花的妆明明可以喊NG最终却直当现挂,能量石的前世今生一句台词非要找个地方圆回来,笔记本上对应母子喊口号时候的fight,大介探病叶菜子的一句明明是担心你,最后一幕的旁白由大介完成无奈从头至尾的收。
写阳三的故事,大介安静地在一旁若有所思。之前写大介对于浩太的激动挽留,浩太也同样在一旁感铭于心地注视。最好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劝说和提要求,而是以身作则的诚恳。本来都是视与人交往如粪土的主,却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都走向平和。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自己人际交往中的漏洞和误区呢。
超水准的一幕。母亲既不知道叶菜子的隐私,更不知道大介已经知道秘密并为此头疼好久,更更不明白大介和叶菜子之间的微妙。大介知道叶菜子的秘密,也知道母亲不知道却担心的状态,却反而什么也不能说,叶菜子则知道两人的所有状态和内心活动,所以连跟二人任何的眼神交流都觉得尴尬,只能演一个背过身去的动作,却必须表达出作为命运承受主体的无限的哀愁。一个明了却说不得,一个说得却不明了,还有一个,对说得的人不得说,对说不得的人说得明了,自己明了也说得,却是毫无用处。
EP08
求婚和拒绝求婚虽然占据大量篇幅,但都是偶然事件,即使很容易判定莉奈的出局,也没啥可以指摘。作为一名成熟男性,大介面对求婚时的淡定以及拒绝求婚时的坦诚,做法基本上妥帖。舒缓的音乐配合轻松的氛围,但愿能最大限度减轻田中小姐内心的痛苦。莉奈对大介几乎是一见钟情,一个视结婚为梦想的女孩,可以为爱人放弃结婚,爱则爱矣,只是何至于此呢。
EP09
关于微笑铺垫了很久,甚至连佐佐木情场上的意外收获也垫了进来。如此直白而流畅的发展竟然也会演变成对于大介的质疑,有点太扯了。无论用什么形容词,大介的反应就理所应当那样接近现实。先不谈关于年纪的设定,单说人到中年,比起下有小,也许对上有老的担心会更多。真正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任何人的三观都会受到很大触动。只要长辈不是十恶不赦,我相信在人性的保证下,大多数人还是会发自内心的只能用悲伤面对。
大介的台词令人唏嘘,身边有个人只剩短暂的生命,还有一个人仿佛要抓住幸福。真是人各有命啊。
对于强行撮合,有些自己的看法。假设我是叶菜子,看到前夫君明明打算跟我复合却那么绅士帮我遵从内心,简直体贴到不行,那么此刻,反倒是前夫君在暗地加分。并非是排斥大介和叶菜子的组合,只是面对生活,我们不能像剧中一样,看到男一女一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感动的热泪盈眶仿佛现实就像看起来一样美得像王子公主的童话。说的难听点,亲人的生离死别也好,梦想与感动也好,只是生命中的少数瞬间,大多时候,还是要考虑另一半是不是睡觉时打呼,是不是早晚都刷牙,是不是衣服勤换洗,是不是挖鼻屎会往床单上擦,是不是床事之后要去洗澡。有一种观点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许不该为其中五天的共鸣而放弃三百六十天的舒适,假设叶菜子和前夫复合,大介接受田中小姐的求婚,其实两个人可以过上舒适的日子,尽管这里的舒适也许只是旁观者看起来的表面。
EP10
我们需要一次聚会的其乐融融来化解阳三离去的悲伤,就像手术前的麻药,就像苦药外表的糖衣。我们会产生错觉,这一切仿佛春晚般难忘今宵的和谐,并非是独处与交际的相互尊重,摆明就是要让你融入集体,强迫你享受与人交际的快乐。所以场面上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就对了。
终究是人类的社会,只要人类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就一定会被鼓励。
葬礼本身和家族的形式没有必然的联系,却占有重要篇幅。我管不着20岁的年轻人距离亲人的生离死别多么遥远,我们一定在心里盘算过那一天的到来。也许是一个梦,醒来的时候,会觉得母亲的唠叨那么实在,厨艺那么了得,声音那么有安全感,而当这些都突然消失,我们的人生将突然出现巨大的缺口,而人生经历却因此变得完整。
最后是大介的总结陈词。先是说阳三的生平,也从侧面进行点题。是啊,他也曾是不与人来往的独行者,不如说这三个月,结识了在场的各位,用真心与各位交往,也在死后得到了所有人真心的祝福。一边为捍卫理想主义最后的尊严而辩解,一边又不得不承认身为人类无法对抗而终将陷入人类社会性洪流的宿命。
1. 从演员到台词,连同BGM都很赞的一个剧。 2. 舒心的恋爱家庭剧,没有超展开的激烈情节,但是普通和日常到你我都可以产生共鸣和思考。 3. 人一辈子都在调试,修正和自己以外的人的关系,就算是再亲的亲人。 4. 又多认识了几个日本演员。敏敏,良良(是亲儿子),风吹淳真适合演妈妈, 5. 好喜欢前夫哥的设定,被甩二人组也是很欢乐。 6. 如果敏敏不受伤,就会有预告的四人同框了吧。也不会有葬礼告白这种事了。。 7. 朋友就是自己选择的家人。结局大家一起互帮互助太温暖了,老爸是核心人物。 8. 最后十五分钟我能重复看好多遍。 8. 比起家族的形式,更难得的,是体会世间情感之美妙。 9. 从没有喜欢一个剧到收集截图,连以前看约会都没有过。收集的cut太多我要想想怎么样挂出来。做个网页么。。 10.想到什么其他的再加;D ##台词 1. 不能事事如愿,这就是家庭。 2. 一个人不如两个人,两个人不如三个人(EP3) 3.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见得会开心,有缺点的人,相处起来才会比较轻松。(EP4) 4. 未来的事之无法预料,就像降水概率再低也有可能下雨。(EP4) 5. 把握人际距离很难,近之则嫌,远之则疏,到底该如何是好。(EP6) 6. 人生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意义的。(EP7) 7. 没有下不停的雨,没有无尽的黑夜,也没有永不结束的寒冬,凡事总有完结的一天。这混乱的同居生活也是。。。如果尽头就在眼前,无论冬天多么严寒我都能忍受,春天就快来了!(EP8) 8. 对于认真对待自己的人,自己也必须诚心对待。(EP8) 9. 一个人觉得难过的时候,就来找我吧。坐上电梯,上一层楼,来找我就好了。在那里,有和你一样的人。 10. 不如意的事,讨厌的事,痛苦的事,数不胜数。不过,在同一屋檐下,吃着同一份食物,然后,有人觉得这食物很好吃的话,世上也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了。 11. 什么时候都可以过来,你要是想看看和这里不一样的风景,或是想找人说话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来找我,一个人也好,和别人两人一起来也好,我都非常欢迎。 12. 能够一起欢笑的日常生活,才是奇迹。要维系日常生活,需要很多东西--忍耐,爱情,相互让步,以及,微小的独处时光。
对我这种向往邻居CP模式的中年性冷淡妇女来说,真是一记强有力的高级狗粮。简直理想!觉得片中男女主没爱情火花的,那是你们不懂我们龟毛之间的爱情,能理解和被理解彼此的龟毛,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了。某种大团圆但不崩人设,戏也恰到好处,演员很自然,结婚了终归还是一个另类家庭。
演员剧本台词音乐服装场景统统一百分~
实在非常喜欢前面的部分,因为认同一个人的堡垒不想被轻易打破之类的信条,也羡慕“夹生狂魔”们健康、自足的生活方式,还有成熟的价值观。可是第8集之后画风突然一变,强行组CP还让所有人助攻,太别扭。除了这条爱情线,其他都好。亲人、同事、朋友,围坐在一起,即使死之将近,也会觉得很幸福过。
树里超级美,着装超级美~文具公司工作很赞呢,文具控各种爱死。精致的生活也挺美好的。当然人永远不是一个人在生活呢。挺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这部剧让我终于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除了“他人即地狱”以外的理解和宽容。那种不是为了刻奇和自我满足而表达出来的真挚感情,让人真的特别感动。
“什么时候都可以过来,你要是想看看和这里不一样的风景,或是想找人说话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来找我,一个人也好,和别人两人一起来也好,我都非常欢迎。”hanako和老妈的这段对话,才是全剧最戳中我的地方。
目前本季看的剧里质量最高的,独身者的领地意识,句句中的
冷血动物也已哭晕在床上……
在东京,上下两套高级公寓的日子也实在太开心了吧!!!!
好有共鸣
本季最佳。在我看来剧中男女主CP感满满的爱情,或许是不能为那些脑子里只有“颜值、撩妹”的观众所理解吧...尽管因为西田敏行的受伤改变了最后几集的剧情导致最后集体助攻略显突兀,但总体来说剧本还是很扎实的,人物刻画得真实又富有个性,金句也不是刻意罗列而是娓娓道来。演技全员在线,发挥自如。
结尾毫无例外主旋律了,毕竟制作方不想公然对抗少子化社会。然而剧本值得五星。近年漏洞不多、人物符合身份的剧作很少,本剧高明之处在于编剧深谙社交,知晓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相遇该说些什么话,剧情展开处理得恰到好处。聪明地不随便定义别人也避开了观众反感。
结尾!我真的就是想以这种分居+共同生活的形式恋爱的!
听说一边外放主题曲Unpredictable Story 一边做些日常琐事 可收获“我就是主角”之感(笑)
害怕孤独,更害怕热闹,相比身处人群的麻烦与尴尬,更善于更享受独处的自得,拥有自由空间这个梦想在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是弥足珍贵的,获得大多数人认同也在情理之中;敏敏负责金句,明知鸡汤,但句句说中心坎能奈何;树里和香取慎吾的cp感并不强,强行发糖有点别扭,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更好。
我是自己的玩伴。我是自己的家人。一个人也能成为一个家族。如果一个人觉得痛苦难当,大概是因为技不如人吧。
太喜欢这部了,好多台词都戳心窝,我之所以喜爱与人相处,正是因为放不下他人给我的温暖和关怀,这个春冬交替之际,它带给我的每一次欢乐和泪水都是真实的,这样有日剧陪伴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感觉在看我自己
日剧总是这样,开篇提出新奇的形式或者观念,其实结尾收得比谁都要正统。这部剧的很多设定都不太喜欢,情节也有些幼齿和拖沓。但是树里在其中的状态特别自在,甚至看着她都会觉得自己能再勇敢一些。追剧的同时又看了一遍《交响情人梦》,当年很想拥有她那样的性格,未遂,现在依然渴望十年后跟她一样。
真的从男主角身上看到了10几年后的自己。。洁癖强迫症自我都几乎一样。同样我同样完全不期待结婚,没有幻想过孩子。只希望有自己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