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是一部宣传中国大陆50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电影——1957年彩色电影《不夜城》。
制作本字幕的主要参考资料:
①《不夜城》电影完成剧本。
②文章《〈不夜城〉的始末》,出自《路边拾零:汤晓丹回忆录》,1993年4月第1版山西第1次印刷,全书共65.2万字。
自制详解字幕压制的电影全片我已经投稿到B站,大家可以去B站看↓
BV号(复制后打开B站搜索即可):BV1ff4y1x7aJ
✄…………影片基本信息…………
片名:不夜城
片长:1小时52分钟
种类:彩色故事片
出品时间:1957年
出品方:江南电影制片厂(属于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柯灵
导演:汤晓丹
副导演:张铮
摄影:周达明、马林发
美术:葛师承
作曲:王云阶
录音:刘广阶
剪辑:蓝为洁
化妆:许垦
演奏:上海电影制片厂乐团
演奏指挥:王云阶
主要演员(角色名……演员名)
沈银弟……李玲君
瞿海生……刘非
瞿永根……茂路
钱秀珠……李静康
张耀堂……崔超明
张伯韩……孙道临
梁景萱……林彬
张文铮……师伟
林 琰……乔郅
张仲鸣……顾也鲁
茅金凤……朱莎
张婉新……黄宛苏
凌大年……阳华
凌家骏……赵汉
梁溥泉……韩涛
宗贻春……郑敏
蓝 西……黄晨
邓尔康……傅伯棠
伪科长……金川
技术员……陈述
★关于本片的重要幕后信息
①1956年柯灵根据领导出的题目创作出《不夜城》的电影文学剧本,当年被文化部提名为优秀剧本创作奖的候选剧本。不久,上海方面把根据它改编的电影定为1957年的重点影片,其创作的初衷是为了在国际上宣传新中国和平改造资本家政策的胜利,上海电影公司的总经理袁文殊明确指出要把张伯韩作为一个红色资本家来刻画,让国外的人体会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不是某些歪曲宣传的那样。
②根据导演回忆录,本片导演原定为黄佐临,因为黄出身名门世家,又在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留过学,所以对同样有留英经历的影片男主角张伯韩的角色和其他富人的生活是很熟悉的,但最后换成汤晓丹执导。
③影片还处于剧本修改阶段就遇上了反右扩大化,被电影厂里一些人指为“美化资产阶级”;影片的拍摄是在压力巨大的环境中完成的;样片完成后,只内部放映了一次,因为受批判,影片只做了简单的剪接就很快封箱入库,没有做精修,导致影片整体上是松松垮垮的。1962年,领导建议把影片拿出来放映,但没有了后文;1964年夏天,电影厂领导希望影片不做修改就放映,最终非公开地放映了一场;文革期间,因为影片被指“美化资产阶级”,导演受到身心上的摧残。文革结束后,影片获得公映的机会,不仅在国内放映,也拿到英国去做文化交流的放映,收到了许多观众的好评。
关于影片信息的矛盾纰漏和我的处理
①本片男主角张伯韩的女儿张文铮的名字末字存在矛盾:影片的演职员表字幕、导演回忆录《路边拾零:汤晓丹回忆录》里都是“铮”;而我自购的电影完成剧本、影片中的一个寻人启事报纸特写镜头、当年许多评论文章里写作“琤”。从发音来看,显然是“铮”(zhēng)而不是“琤”(chēng),综上,我决定用“铮”。
②按中国人的正名转换成爱称的常理,张文铮的小名应该是“铮铮”,导演回忆录《路边拾零:汤晓丹回忆录》里讲到的也是“铮铮”(反正书本印刷是这样);但我手头的完成剧本上印的都是“珍珍”,剧本上还特别说明张文铮小时候惯叫“珍珍”,所以我决定全部定为“珍珍”。
以上只是我个人根据几方面有限的资料做综合考虑后的处理,可能存在错误,欢迎大家找出更有说服力的和更具确定性的资料和观点来斧正。
字幕版截图↓
✪本号发布的其他自制详解字幕版电影文章
★纪念赵丹逝世40周年:浅论赵丹演艺生涯及其代表作《聂耳》《林则徐》详尽字幕版
★【纪念白求恩逝世81周年】1964年电影《白求恩大夫》自制详尽字幕版
★【纪念一二·九运动85周年-自制详尽字幕第6部】1959年彩色故事片《青春之歌》
★[修改版·附完成台本和歌谱]自制详注字幕电影第9部:1976年《百花争艳》
★自制详解字幕版电影第10部:1956年新凤霞主演评剧电影《刘巧儿》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
我看去年第一次看的时候看见这么色彩鲜艳大手笔对服装的投资就觉得这个肯定也是要被批判的“毒草”电影。但我看了电影传奇的介绍后发觉这是个黑白片。现在的高饱和度清晰度显然是后期修复的。既然这是一个黑白片。那我的这个判断标准也就没有价值了。
看了电影传奇的介绍得知这个电影不仅被批判,导演和编剧都被牵连长时间的受到批判抄家和悲惨人生。而且竟然从拍好之后从来没有公映过。(而且编剧和导演都并不是主动要拍此片的属于领导交代的“任务片”)也就是说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数量是很有限的。我现在能看到也是有缘人。
不过我的判断也不算错。我现在业余的人里属于对电影比较了解很专业的那部分。而且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也很敏感。初看的时候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前半部所以资产家生活细节的描述过多了。对于他们的衣食住行购物的细节描摹太多。别说当时的观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样的生活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给人的视觉冲击太大,心里很有些不舒服。那就是“凭什么”,凭什么他们能过这样好的生活。二是女儿的觉醒和主人公思想的转变都过于轻浮,没后足够的铺垫属于硬转不符合常理对观众的情感冲击力也不够。而且很“拧巴”。既要展示他是一个比较善良爱国的资产家,又要展示其对工人并没有同理心和真正负责的态度于是也有很多无情的举动。但是这个力度又不够。解放初年的导演还没有经历后来一次一次的运动的洗礼。很多认识都很不到位。所以才有像“武训传”这样重大问题而不自知的作品。
所以这个电影的“罪名”既有“美化资产阶级”“丑化无产阶级”又有“提倡鼓吹资产阶级的感想”。从我的想法如果本片要在审查上过得去。首先减少对他们生活细节的描摹浓缩成一分钟的镜头展示一下也就罢了。二是放弃刻画一个“爱国的善良的”资本家。就照着最反动的买办分子来刻画,这样的原型也不是没有一抓一大把。但是这样一来就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真正是这样大奸大恶的人在解放初年肯定不会留在大陆。二是如果这样罪大恶极为什么人民政府还要教育他们让他们主动改过。而不是给予惩罚血债血偿。所以这也确实是个两难的局面。非我这个业余观众能想明白的。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主人公是一个比较典型比较真实的人物形象。既有进步性爱国心也有其阶级属性造成的冷血的一面。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难以谈得上真心服从不过是被时代裹挟。
电影传奇的主创都是老公知代表。身上有很反动的一面不能从更深的层面认识社会的变革。他们说解放初年的变革太粗暴。那他们是没见识过什么叫“苏式粗暴”。解放初年在公私合营之后长达十多年都给资本家发股息。照旧是在家里开趴体,有专车有洋房喝咖啡有佣人。真正到了文革还保持这样的生活水准
观者们还是看看自己祖上什么身份看看屁股在哪里再发言
先贴上我自制的详解字幕版《不夜城》的观看地址:
多少伟业付烬灰 | 自制详解字幕电影第11部:1957年《不夜城》
另外,自制详解字幕压制的电影全片我已经投稿到B站,大家可以去B站看↓
BV号(复制后打开B站搜索即可):BV1ff4y1x7aJ
✄------------------------------------------
进入正题。本文分享我配了详解字幕的第十一部电影——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执导的彩色故事片《不夜城》(1957年摄制)的电影完成剧本,由我拍摄书影并用手机软件扫描为效果类似扫描仪的成图。拍摄的是我自购的纸质版《不夜城》电影完成剧本,共143页。
由于公众号会把较宽的图片压缩到模糊不清的程度,所以我调整了图片的角度,大家可以用手机横屏观看。以下是《不夜城》电影完成剧本的全部内容。
后续内容请关注本人公众号原文↓↓↓
✪本号发布的其他电影分镜头剧本或电影完成台本
★[修改版·附完成台本和歌谱]自制详注字幕电影第9部:1976年《百花争艳》
前面节奏掌握的有点差,妆容颇神奇,场景精致。最后女儿在牛鬼蛇神广场找到带着面具的父母全家,一家三口相认后,女儿和戴上面具的父母望着一如许多年前不夜城的上海的结尾简直超展开,瞬间翻了前面各种纰漏。
前半部像极了子夜,后半部画风突变为各种不合理。实际上前半部也属画虎似猫,但比起后半部所有角色的觉悟忽然提高,强行解释还是能符合一些逻辑的。
我就是觉得这个彩色版的颜色像《青空娘》 = =
片子前面的大部分其实还不错,就是最后为了意识形态任务来了个狗尾续貂的结局。结尾的热闹合家团圆的场面让人觉得仿佛是一部港式贺岁片的老套结局。公私合营结局正好表现无产阶级的“宽大”,无奈本片正是完成于社会主义公有化改造后的次年,难免有历史局限,要是拍到文革资本家的悲惨就大不一样了。
57年的电影,终于得以让我窥探旧时的上海,外滩十里洋场的繁盛,有钱的资本家在花园洋房里开party喝whiskey弹钢琴打网球。我终于信了,信了张爱玲书里写的繁华上海,信了陆焉识留学归来后在上海生活的小资,信了王琦瑶去一场又一场的舞会,哪个时代的有钱人都一样啊。电影里解放后的场景太过温和(那个时候也只能这么拍,甚至现在也就那样),改朝换代,这种资本家在那个时候早被玩死。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总是不断轮回,有钱人偷6个多亿的税,996、内卷、加班猝死,资本家还是在压榨工人阶级。结合最近各色魔幻事件,也别说什么XX主义让人民更幸福,哪个证券都一样,不想让你说的话,直接封你的嘴,让你什么都说不了。还是那句话,在权力面前,人民群众都是蝼蚁。
movie of the history of the Celestial Empire,,,
保存度相当高的彩色电影。这是下了血本了吧。演妹妹的演员很像上官云珠
2018.8.19从1935到1957 跨越20多年的历史变革全部包纳 1956年双百方针后十七年电影到第二个发展时期 在第一时期满是歌颂工农兵题材基础上 有了全新尝试 第一次正面表现资产阶级生活 但在整体上电影还是以服务意识形态为主 终于看到了彩色的上海不夜城。/2021.12.22十七年里这样的视角是值得称赞的,从经商者角度看社会变迁,从转变者呈现转变更有力(也成批判者的把柄)。49年前遵照历史,未提前加入意识形态加以污名也很难得。建国后立刻进入十七年氛围,z的宣传力量我最服,无处不渗透。细节非常准确,人物们服装,娱乐内容,霓虹夜上海的广告牌变化。港阿飞的形象,以及投机失败的象征。
60年后国内的经济题材的影视剧未必都做得这么妥帖,非常明晰的写了几处大的转变,也将人物的转变和背景结合的不错,是主旋律但更是一种精神主题上的主旋律,而是非某种倡导做出来的人造人。以前的剧本写得真朴实,好坏不说,但那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甚是可爱。
总共是四幕戏的结构,罕见的以资本家为主角去表现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状况,心理状态的变化抓得非常逼真传神,尤其是50年代的部分更具史料价值。在十七年电影中太特殊了,更像是八九十年代的平民史诗片,最大的区别是拍摄于1957年,在当时看不到十年后更大的风波。同为有时代局限性的政策宣传片,可类比《化铁炉的街》。1)抗战初期,在外留学的青年回国决心实业报国,以民族主义对抗日本侵略者。2)解放战争时期,金融秩序失控,狠心压榨工人产生矛盾祸根,妄图借助美资投机却事与愿违,没赶上飞机滞留国内。3)1952年,工人翻身当家做主,五反开始,资本家坦白从宽,工厂恢复正常经营,短暂的蜜月期。4)1955年,无路可走,只能接受公私合营。最后结尾是资本家戴上笑脸娃娃面具载歌载舞,恐怕别有所指。本片可能拍摄时有黑白、彩色两版。
118分钟版本。就这个叙事功底,就别出来溜达了吧。即便考虑时代的胁迫因素,也依然有无数多个说不过去的硬伤。
人物完全不行.上海也是虛的.結尾大亮,超級后現代.
以当年的眼光来看,它还是一部烂片。
影史的意义是得以通过影像小觑20世纪50、60年代的上海:原来那个时候的上海的确璀璨如明珠,花园洋房网球,上流社会的一切好物。这种借助电影影像记录现实的历史研究和社会风貌研究更有其价值和意义。However,后边的故事发展及其意识形态描述是我没有想到的…后边就开始极富有意识形态化和教条意味了。虽然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压榨和剥削劳工阶级去获取资本和利益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无论是资本家本人的转变还是劳工阶级无私且慈善的原谅和劝说实在都过于突兀且没有信服力了…虽然非常符合当时的历史语境,但看到后面不免会有些尴尬。但这也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拍摄常态和常见的套路,而且这部电影的拍摄也颇为坎坷,但看得出来老一代的电影人在剧本的流畅性和时代性上还是很花功夫的,情节和反讽也比较有趣,还是值得一看的
主流中的非主流,也难怪在当时遭到批判,视角几乎全程都在民族资本家这边,建国后戏的重点也不在思想改造而是良心发现。当然要做意识形态宣传,但公私合营强调自愿;女儿的革命话语是时代烙印,远走高飞则是青春的反叛。孙道临的演技有层次,奶油小生能迅速切换到剥削阶级,可惜视听上平得过分了,配乐意图又太明显,由此一来几乎搞得像个话剧,立意和表达上远不如《林家铺子》。不过最后能欢天喜地地收尾,已经是“不法分子”所能有的最好的结局。
四幕剧,一二幕之间过渡不甚明晰,第二幕在四十年代电影中很常见,算不得出彩,三四幕就难能可贵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述精准,同时居然还能清晰合理地细致刻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居然没有在建国之后开始胡言乱语唱赞歌,十七年电影里这部真是难能可贵。色彩修复得很好,声音真坑爹
伟大的电影!!“不夜”城就是小城之“春”,当黄金时代出来时直接把我打在座位上,最后的傩戏面具更是夹杂着人类学符号学影人的心声!汤晓丹、蓝为洁、柯灵、孙道临…全是雪山白凤凰!借焦菊隐《樱桃园》译后记里的话:整个社会就这样像网一样地交织着,清醒的与蒙昧的,荒谬的与正义的,高贵的与卑贱的,理智的与愚蠢的,都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和声,成为一部交响乐。不但人与人之间起着这样的共鸣,即在人与环境之间也起着共鸣。待长评。
黑白方块,像在看老话剧,虽然看不太懂内容,还蛮新奇的体验
“党的政策是要改造资本家,把他们带进社会主义。”“不法奸商你睁开眼,两条道路由你挑。”在薇娅偷税被曝的日子重看,历史轮回引人思考。
确定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了,剧本写得好啊,一切都很真实,也难怪当年拍出来之后会被雪藏。从民族资本家到资产阶级再到最后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影片跨越三个阶段,展现了一位资本家的半生,第一段到第二段转的确实过于突兀,没头没尾;第二段对于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展现在十七年电影里拍得确实“养眼”;第三段确实是很敢拍了,是当代观众可以获取新知的一段,把公私合营前主人公的心理转变通过主客观各种因素不断推动,最终走向大团圆。不得不说孙道临是一位伟大的演员,演啥像啥,这次资本家的形象又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本片中其他几位主要人物形象也还算丰满,不过就是大嫂二嫂表姐这三位女性我实在是脸盲,老二和表哥我也是傻傻分不清楚。本场映前还有导演之子汤沐海导赏,资料馆每周三10块钱国产老片放映真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