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二三集,把这部2003年俄罗斯拍的10集电视剧《白痴》的俄语中字版看完了,据说前几年央视播过它的中文配音版,但似乎剪成8集了。我们确实爱删节别人的东西,不论是什么理由,都不应该。
最近连着看了三部文豪陀氏的名著改编剧,感触良多。写了多少丰满、独特的人物啊!那么多的人物还是处于精神分裂状态,都是话痨,都处于绝望、痛苦、愤怒、无奈之中。“每一个好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坏人,每一个恶棍也可能成为一个圣人。” 这似乎是作家信奉的人生社会哲理。他真是一位用文学做为手术刀,解刨人类精神世界的大师!
看剧的同时,也在阅读法国作家纪德近百年前做的《关于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六次讲座》一书,对照着又可获得不少信息。陀氏是个文学天才,24岁就因小说《穷人》成名,28岁却牵扯反农奴制被发配西伯利亚苦役营,四年苦役,三年兵役。前后近十年,让他体验了极致的生死、饥饿、劳苦、羞辱,阅尽了人生百态。在他从苦疫营写给哥哥的信里,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受过的非凡苦难,也写到:“我服苦役时,在强盗中最终发现了一些人,一些真正的人,性格深沉、有力、美好。污泥底下的黄金。我收集了那么多冒险家和强盗的故事!我可以写上好几卷书。”
看来是生活磨难,给了天才启示和积累,39岁时他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40岁至他去世的59岁间,写出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罪与罚》、《卡拉玛卓夫兄弟》、《白痴》、《群魔》等。五十年代看过的前苏联电影《白痴》,只是改编了小说的第一部,电视剧的前四集;后面六集故事拖沓了些,但是人物纠葛及思想、命运完整。陀氏许多书是按杂志定期连载的方式写作的,不免啰嗦。《白痴》拖了五年才写作完成,庞杂的地方不少。但是坚实的情节及人物性格冲突设置,丰富的人物性格心理刻画,还是使这些作品成为跨时代、民族、国界的永久流传的“历史长河作品”。黑泽明改编过日本版的电影《白痴》,法国、美国都有过改编影视作品。大导演塔尔科夫斯基也提出过两集的《白痴》电影改编计划,可惜没有做成!
继续观看和阅读。
非常推荐,尤其对我这种刚看完原著书人来说,不能太赞了。之前有些情节不太懂或者比较迷茫的,这部剧里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原著。演员的演绎也很赞。公爵的悲悯的眼睛,娜斯塔霞和罗果仁的狂癫,阿格拉娅的骄傲。也看出了阿格拉娅与娜斯塔霞在一定意义上的相似,有相似的骄傲,只不过阿格拉娅的高傲又内自外的,是确定的有根基的,而娜斯塔霞的骄傲则是自卑的面具,犹如浮萍。另外,导演在剧情上基本遵守原著,但也很有巧思,一些情节的演绎可以说比原著巧妙——第三集里,真心话的游戏,在托茨基讲述自己的罪恶茶花故事的时候,导演把娜斯塔霞被其从小诱奸的情节与之交叉,不仅看到了托茨基的虚伪,也理解娜斯塔霞的终极失望。还有很多细碎的情节读书时囿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在读的时候无法想象或者根本想象不了,但是剧情给了很好演绎。行书,非常推荐。
俄罗斯电视连续剧《白痴》简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1:00 来源:CCTV.com
为了配合中俄国家年,我台八套的《环球影院》将从3月9日播出俄罗斯电视连续剧《白痴》1—8集,《白痴》是根据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文坛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以后的生涯中,他相继创作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昼》和《脆弱的心》等几个中篇小说。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写出了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穷人》、《死屋手记》以及《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创作于1868年,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白痴》有许多改编版本,其中包括1950年的黑泽明版,以前在我国院线公映过的《白痴》是俄罗斯电影人的改编版。
即将在我台播出的电视剧版《白痴》保持了原著的整体风貌,首次详细、全面地在银屏上再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创作的全部故事内容。该剧注重对角色人物的心理揭示,力图表现原作者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惊人描写。
该剧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令人目不暇接的故事随着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性。
责编:燕芳
· 演职员表 俄罗斯电视频道摄制 俄联邦文化部影视局赞助 因特泰恩门特制片厂制作 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梅什金公爵—叶甫盖尼·米尔诺夫 主要演员 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 利季娅·维列热娃 奥莉加·布金娜 伊娜·丘里科娃 奥列格·巴西拉什维里 弗拉基米尔·伊里英 米哈伊尔·博良斯基 亚历山大·拉扎列夫 拉丽萨·玛列瓦娜娅 玛丽娅·基谢廖娃 编剧兼导演 弗拉基米尔·博尔特科 摄影 德米特里·马斯 作曲 伊戈尔·科尔涅留克 执行制片人 弗拉基米尔·博尔特科 制片人 瓦列里·达塔罗夫斯基
读小说时会有几个问题不太懂,看了电视剧,get 到了。
小说细节太多,妥氏特别耐心描写一众"小人物",公爵生日会那章我跳过没读。
1-罗戈任和娜斯塔霞的关系
随着电视剧里的罗戈任一次次登场,我就越来越能明白这个"乡巴佬"对娜斯塔霞的感情:狂热、激情、野蛮、不受控制。 罗戈任一方面受他父亲压抑太严重,另一方面无法理解这个女人,不论是理智还是情感,所以他失控了…
而公爵说的娜斯塔霞深爱着罗戈任,细想确有可能,虽然她一直拒绝他、折磨他。娜斯塔霞非常聪慧,罗戈任在她面前就像一个小娃娃,她看穿了他。她会自毁也是因为太聪慧。她的行为乍看不可理喻,细想情有可原,深思带着疯劲儿。 她一边高呼自己是无辜的,一边又控诉自己是个bitch,在自我毁灭中获得乐趣。
2、公爵对娜斯塔霞的感情
看小说的时候,我对公爵、娜斯塔霞和阿格拉娅的三角关系比较迷茫,这跟陀氏写的细节太多有关(小说的魅力所在)。看电视剧就很清晰了。 公爵一开始爱上了娜斯塔霞,和她同居了一个月,期间他感受到她的自毁倾向,他仿佛被黑暗包围,陷入泥淖。娜斯塔霞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弹幕里有人说她“女魔头”,我觉得十分贴切。
相比于天真光明纯洁的阿格拉娅,娜斯塔霞代表生命中的至暗、深渊、疯狂、混乱,但这个女魔同时有被拯救的需求(也许是不自觉的),这是她身上最矛盾的地方——就好像一艘海上的沉船,罗戈任、公爵,甚至阿格拉娅都被卷了进去。
3、公爵这个人物
看小说的时候,我好像看着公爵被车轮活生生碾碎,我有种失去理智的感觉——难道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这样吗? 面对每一个人的丑恶,他就像和孩子相处一样,睁大眼睛去理解他们(他轻易就能理解),然后原谅他们。 弹幕里有人说他“小基督”,真是贴切。
电视剧里就轻松多了,公爵还是那个公爵,但世界多美好! 好几次,公爵回忆起在瑞士养病的日子,想要回去,离开这里的人们。然而,阿格拉娅一方代表的光明灿烂的世界呼唤着他,连带着罗戈任一方代表的黑暗世界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可怕不可救药了。
作为观众,我就看这个小基督一颗孤独的心在那个世界停留一遭,为他高兴,为他叹息。
4、阿格拉娅的不幸
阿格拉娅就是个普通的女人爱上了一个男人。一系列操作非常可爱。 公爵第一次看到娜斯塔霞的照片说“如果心善良就还有救”。,然而娜斯塔霞终于没忍住,出于被阿格拉娅侮辱的愤怒(被自身夸大的、病态的愤怒)报复伤害了对方,伤害了公爵,伤害了自己,伤害了罗戈任。娜斯塔霞就像一艘巨大的沉船,无法自控地把和她最亲近的人拖下水。 我最同情的是阿格拉娅,她对自己的命运完全是未知的。
5、罗戈任对娜斯塔霞的感情
罗戈任非常爱娜斯塔霞。 他回想起她打了那个军官一鞭子,还忍不住为她大笑喝彩。他爱她性格的强烈,但他掌控不住她,最后卷入她的自毁情绪里,不能跳出来看出她已经不正常。从娜斯塔霞后来对罗戈任的态度(“罗戈任你走开。我要和公爵结婚了。”),我有些肯定娜斯塔霞把他当自己人,把他看的非常重要,但她把他看成什么呢? 如果公爵真的和阿格拉娅结婚,她会和罗戈任幸福吗?
我觉得,她劝婚的这一举动,并不是阿格拉娅说的出于自大,而是想要祝福阿格拉娅和公爵,并反过来被他们祝福。 (就和得了肺痨的男孩一样) 如果事谐,她就能重获对光明的信任和信念。
虽然没有看过小说,但是翻拍也足够震撼!第一次看俄国文学,原谅我无法用更贴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在发疯!是的!我感觉都在发疯!我看到两批人,冷漠的人和会”发疯“的人。写至此处时,其实剧版进度已过半,十万卢布和老夫人谴责众人那里,当时的观感已过。不得不承认,应当及时记录。
正看到肺痨少年的长篇,欲在黎明饮枪自尽,好冷漠!原来在许久许久以前,陀氏就将群众的麻木刻画得如此入骨三分!那些嘲讽、那些不信任和如今怀揣看热闹心态,围观甚至打赌自杀的人是否真的敢跳下来有什么区别呢?有人真的去关注那些鲜活的生命吗?在座的又是否真的曾认真听这少年的长篇呢?凯勒尔的形象是在这里高大起来,人是复杂的,忏悔然后利用眼泪去借钱的凯勒尔,在这里说出”诸位,如果有谁当着我的面说出火帽是故意忘记装上的,那个不幸的年轻人演了一出滑稽戏,那么我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长椅上的dating,借两人的对话,似乎将纳塔思霞的心理,揉的稀碎,然后喂到读者嘴里,前面的一切都合理起来了!她无法和自己和解,通过走向堕落,证明自己实实在在就是堕落的,以这种形式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仿佛能给她带来快感!如何才能使这个poor girl不走向毁灭!好像如何都是走向毁灭。
世俗之爱和神圣之爱,到底该如何抉择。“她见你第一面,便爱上了你!他会议起你来,便如同回忆起光明”。我太爱这个比喻了,世人皆喜欢将心上人比作月亮、太阳。大抵也因其带光!是光!人都有趋光性。世间各有各的心动,但一定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以至于,公爵迈着欢快的步伐,蹦蹦跳跳踏上台阶,眼里掩不住的光和笑意。这是爱!这就是世俗之爱!这是具体的爱!我永远为人作为人所能产生的“心动”情绪而心动。
“从我们身边走过,并且原谅我们的幸福”
他太干净了,干净到我不知道要用何种语言来形容他赤子情怀。我甚至只能用些语言来描述关于他的细枝末节。我要如何形容那晚的群像带给我的震撼呢,除了我的两行清泪,阿格拉亚和将军夫人紧锁的眉头。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不配得到他的真诚!可是他就这样,再一次,再一次,认真的,掏出自己的心,剖开给她们看!她们甚至不愿意再多观察。这格格不入的‘上流社会“哦,便是如此呵.
他救不了任何人。我只能对着片尾那澄澈的蓝色双眸,泣不成声。
真的,我以上帝的名义发誓,
生活就是生活,活着就是活着,
从没有理由/意义/价值不能活。
到绝望时候还可以相信奇迹/上帝。
到有上帝又能怎么样,怀疑论/荒谬。
*公爵说在等待被砍头的时候的描述。
公爵确实有残疾。但是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公爵残疾影响了他,让他不计后果。不承担生活的责任。
女主也是疯子,
都没有承担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后果。是,我是说他们没有接受审判。
是,审判不是必须的。
是 矛盾和复杂让我也体验疯了。
是,没办法解释/改变不就一直发疯嘛,
是,这也是局限性。
原著还原到这样也是厉害
真差点看哭了……||2016-11-10在看: 梅诗金公爵演的美好的想哭...😶
演技中的神品我是第一次看见!梅什金的演技太棒了。开篇几个古典绘画的镜头中那双明澈的眼睛今世再无啊!
高密度哲学问题的辩论、探讨、反省,依托于一个很完整的故事架构。
为了夸赞这部剧,我亲自打五星,亲自写短评,我相信只要你们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定都会亲自夸赞这部剧的。
竟然在B站看了人生第一部陀氏改编的电视剧,而且竟然还拍得这么好!里面的公爵,娜斯塔霞还有罗戈仁都像是直接从书中走出来的,好几个片段和冲突真的拍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野蛮和神经质,看得人浑身发抖。俄罗斯人真的太厉害了。。真的不敢相信影视改编可以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六星!
在央视看过后就念念不忘,一直在找啊找,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看,太喜欢了,还因此爱上了妥公,拜读了不少他的名作。白痴中的一个章节亲手抄录下.......求大陆版,真的太爱!
原著里非常精彩的长篇大套和细节删了不少,好在爱情线亦不落俗。黑发控一本满足。
伟大,太伟大了!十分还原原著,甚至是台词都一样,这样的影视化对原著来讲太有意义了。陀神的书并不是一遍能看懂的,这样的影视剧对于读过书的人理解人物有了极大帮助。演员们的精彩诠释,演技可以说相当精湛了。梅诗金公爵简直就是本人,这样的人谁能不爱!
话唠俄国人,梅诗金公爵和贾宝玉有着迷之相似点。
太震惊了,太好了,陀的教诲就在眼前。梅什金一说话我的眼泪就忍不住。真的难过又幸福,难过我的爱少得可怜,幸福我还可以感受到那最纯洁的爱。
水平高得吓人。吓人。
文学作品中几乎每一个善良的“娼妓”,都不愿玷污“清白”的白痴。道德感的枷锁像一个诅咒,不幸的人更不幸了。
前年看的剧。朋友知道我喜欢特地送了我正版碟。一到冬天就自动想看老托。这部剧我只有两个词形容:舒服。米罗诺夫不愧是莫斯科国家剧院的台柱,演技了得。梅什金这样的角色要把握好~谈何容易!他做到了。
每次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觉得他简直有毛病,完全是乱成一锅粥,但就是莫名其妙的会被他深深吸引,欲罢不能的看到最后一个字才能放手。
这世间诞生了娜斯塔霞,也诞生了梅什金,当然,其实是诞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要嫁给这个男人!
找到了墓志铭:从我旁边走过去,我原谅你们的幸福。
如果有这样的人,我愿意嫁给她,如果他愿意娶我的话!
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眼睛,天性悲悯而又纯真无辜,简直是为演绎梅诗金公爵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