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主角的扮演者是金凯瑞,他主演过《楚门的世界》。编剧彼得因为涉嫌宣传共产主义,他写的剧本《尘归尘》被下架,他因气愤开车在海边奔驰,结果因避让一只动物而掉入海中,在海上又被岩石撞晕。导致失忆。在沙滩上被镇上的老人发现,大家都把他当作英雄卢克,他认识了镇上所有热情好客的居民以及卢克的恋人阿黛尔。阿黛尔曾经因看电影《左拉传》而立志当律师,并且梦想成真。在二战期间,小镇有六十多位青年人参军,并大多战死沙场,以致罗斯福总统都给他们镇送来革命纪念碑,镇上随处可见的是老人。这令我想起泉州有一个寡妇村。当时青壮年都被抓壮丁去了台湾。小镇的景色很美,小镇的人情纯朴得让人陶醉。卢克的父亲,准备让电影院重新开张。在卢克的带领下,在全镇居民齐心协力下,电影院华丽开张。卢克因撞伤导致失忆,本以为也会想其他影片那样,在再次撞伤后恢复记忆。卢克却是在观看他自己编剧的电影时恢复了记忆,知道了自己是谁。联邦警察也随即找到了他,向他递交了传票,经纪人跟电影公司希望他在审判会上宣读一个声明,表明自己不是共产党人。在阿黛尔的影响下,彼得在审判上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本以为要要坐牢,结果却阴差阳错成为英雄,并且他的编剧事业还得以进行。他回到了小镇,得到全镇人民的热烈欢迎,并抱得美人归。
在一些特殊的阶段、社会背景下,电影中的桥段更能引发共鸣。电影的背景,皮特的遭遇,与当下的我们所遭遇的有某种共通之处,权谋者的构想、企图,他们的游戏规则容不得拒绝,只有严格的遵守、顺从,你才能继续存活下去。
主角在返回洛杉矶时与女主在墓地的对话,以及在法庭上的所说,深深的刺痛了我:这是现实与理想的区别,我只是想回到以前的生活;若是他现在也站在这里,我想他可能会告诉各位,这房间里表现出来的美国,并非他誓死捍卫的美国。
现在表现的中国,是先烈们誓死捍卫的中国吗?
电影的最后,主角的抗争让自己的生活回到了正轨,但权谋者游戏的规则并没有改变,我们的人生并不是电影,也许抗争并不会带来想要的结果,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区别,权谋者的威慑力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但我们依然需要抗争。
Frank Darabont,《肖恩克的救赎》《绿色英里》《迷雾》的导演。
8分。可以理解为什么本片会是Jim Carrey自己最喜欢的片子。对朗森镇的居民们而言,猪角是否真的是失忆而归的卢克已经不再重要了,关键是他们悲伤的情感需要一个宣泄的地方,而男猪正好顺应了这个趋势。整部影片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让人倍感温暖。可惜最终反对麦卡锡主义的内容略微生硬了些。
一位身处“麦卡锡”时期的憋屈编剧,借由一个已逝二战美国大兵的身份,穿越到一个视“黄金时代”的电影与品格为至高无上的小镇,最终收获了爱情、升华了自我、实现了身份的完美置换。电影的风格有些缓慢,但是这跟它致敬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朴实和庄重是相得益彰的,唯一的缺点是应该拍成黑白片。
“如果我是上帝,我就让不喜欢《电影人生》的人统统去下地狱”——吉姆·凯瑞,2003.
这部电影非常棒,不过有点长将近150分钟,Jim Carrey表演的很出色,不是以他那夸张的面部表情,而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100%的认真.他的角色让人记忆犹新,他甚至表演地比在Truman Show中更加认真,故事写的也非常好,Carrey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记忆,镇上的人们以为他是从军队回来的人,并热烈欢迎他,他也这么以为...不管你是不是Carrey的fans,或者你认为他的表演总是太over,或者根本不买他的帐,没关系你可以看一下这部电影,或许你会有所改观他真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演员
美国版文化大革命,是金凯瑞少有的没有一点搞笑噱头的电影,影片中金凯瑞一改往常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语言,用心塑造一个热爱电影的人,片尾有些烂俗,不然会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
很喜欢50年代的复古风格,小镇真美,小镇居民的质朴善良包容勇气,像一股暖流治愈了心灰意冷的Peter,真像一场梦啊让人流连在此。虽然英雄主旋律了,但仍旧被Peter虽不响亮却直达心底的陈词所感动。金凯瑞在很努力的去突破喜剧形象的束缚。不过全片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这个叫Lawson的小镇
前一个半小时堪称童话般的完美,温暖,就像"Luke"第一次走进电影院时出现在背景里的《生活多美好》的画报,不过之后还是无可避免的开虐了,谢谢,有虐到。最后法庭的剧情也是够讽刺的了、男主的演讲内容虽然没有实质性作用,但也代表了他在这一切之后从卢克的身份中得到的成长和继承——话赢得了一点点话语,倒也没有什么波澜,而行为表现赢得了小镇人的认可。很传统,也很Nice。‖又看了一遍,本来是偶然刷到,打算再看一遍开头就好的,结果还是看完了。开弹幕让我知道了原来卢克的声音是马特•达蒙配的。
麦卡锡黑名单上的好莱坞编剧在被遗忘的英雄小镇找回失落的美国良心,明明很主旋律的寓言,从天堂电影院→天使在美国→萨勒姆的女巫,一路穿越哭成狗。虽然遗憾结局不是我想象的peter以笔名创作“骡马假日”而只是安于平凡的生活,但还是感谢导演的good guys win,让luke的父亲在善意的谎言下含笑九泉。
我總想有這樣一個小鎮生活,但我為我有這樣的想法感覺羞愧。因為我無法保證,我能一直安然下去,倘若我忽然離開,會傷了這樣小鎮的心,而我同樣相信有很多我這樣的人想傷她的心,總有一天他不再是安定的鎮子,他嫉妒憎恨唾棄那些外來者。言歸正傳,溫情的路線后是拳拳到肉的痛擊,你我都明白你還不了嘴
质朴的精神啊,有些愤怒的葡萄里面,美国民众那份质朴的情绪在其中的延续
怀表时间被忘却,故人暖风即亲吻;good old American story-telling;好莱坞左翼编剧童话,九一一后三个月上映也是挺有勇气的。多年前看没太大感觉,现在看头尾两场剧本会感觉有点扎心……
虽然结局圆满了点儿,听证会那段脱离现实了点儿,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蛮感人的。DVD-Rip 国配 11/07/05
Jim Carrey抛掉他所有的夸张表演,化身Mr. Smith甚至一切Jimmy Stewart战前饰演的小镇青年,简单纯粹美好。这样的影片放过去必须找Capra拍——而Capra的题材放到今天演绎必然会面对一种尴尬也是这部电影面临的窘境:没有观众再相信这一套了。我是个太理想主义的人。
其实这部电影又叫 电影人生 2023 1.22二刷,政治正确的给予美国立国之本的基石电影,那些为了美国精神,自由,牺牲了的捍卫者,政治影响着电影,而电影反哺政治更加文明,自由,
如果看过这部电影,有两个点大概率会被人津津乐道:一个是在国会现场慷慨激昂地辨析“宪法”、“人权”和“自由”的三角关系。这个算是“陈腔滥调”,可懂的人自然共鸣,不懂的呵呵一笑。另一个就是与《楚门的世界》对比,个人感受,戏剧性和冲击力肯定比不上,但同上,其后劲儿是需要眼界阅历来辅佐与补充的,类似于大部分人三岁小孩状态看《走向共和》的心态。最后想说的是:我爱睡觉,因为我爱做梦,因为我对各种可能性的憧憬。我爱电影,因为我爱做梦,因为我对不知何时戛然而止人生的预充。电影纵向上岂止延长了我三倍生命,横向上更是让我体味和共情了几千种人生。足矣。
喜欢德拉邦特,但这部基本就毁了本来长片就不多的导演,可能是剧本问题也许他有本身反共的隐晦观点表达的不清楚。假川普借用战争英雄的荣光重拾自我,好莱坞的黑名单事件也想到了现在的文革,失忆有硬伤但还原电影本质和朴实小镇真的扎心,还有类似肖申克的救赎雨戏和金凯瑞马丁兰道的表演,资料馆胶片
这是一个地域性限制内的电影,需要了解影片背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之下,发生的一段不可思议的冒名顶替的小故事,还引出了战争的伤痛。……所以,尽管本片的格局足够大,拍的很美,感情很浓厚,改变小镇,疗愈战争的创伤,抱得美人归,司法最后的胜利,等等。……但是矛盾冲突太弱,并且依然缺乏感动中国人的东西,虽然拍的足够好,足够唯美。……中国人,可能要的就是姜文在《芙蓉镇》的那句话,“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最亲爱的阿黛尔:我有预感我们很快要搬走,所以可能会有一阵子没空写信。谢谢你给我的信,真的鼓励了我且让我能常念起家乡。不是要吓你,我加入之前早已接受,我也许再也不会回来。若真的发生了,答应我不要为我的逝去而哀痛,继续前进过最充实的生活,为了给我家人生命的意义,并且实践我们努力争取的理想。当恶霸强权兴起时,我们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去打倒它。这是个单纯的想法,但是已经比任何事情有价值。除了我们任务失败以外,唯一让我难过的是,想到不能再见到你、不能拥抱你看着我们的孩子成长,不能跟你共度馀生。若我真的不再回来要知道,我并未真的离开。几年后你漫步再春日里,感受到和风轻拂你的脸颊,那温暖和风就是我在吻着你,最后请永记在心里,就是我爱你。-路克 —— 别人眼中的一万,就给你了,德拉邦特+金·凯瑞的《电影人生》。
个人觉得是金凯瑞最好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