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夜情
旅行邂逅,可遇不可求,也许每个旅行人心中,都会想要有一段这样美妙的故事,给人生增添一段美好的插曲。
偶然的一次出差旅行,女主艾娃·舒马赫与汤姆在火车上认识,艾娃用专业知识,告诉汤姆他购买的水有问题,最好不要喝,显然汤姆仗着自己年轻,同时对艾娃的专业不认可,毅然喝了下去。结果当然是上下呕吐……
就这样,他们相识了。
艾娃的项目谈判失败,心情烦躁的她,决定到酒店吧台喝一杯,恰恰遇到了汤姆在旁边,小城市的写意生活,注定会遇到不一样的人,比如他。
汤姆是一个职业的扑克选手,从来不会输,靠的是数学和心理学,他有着浪荡不羁的一面,生性爱自由,但内心却细腻无比。
对艾娃来说,她这辈子最不会的东西就是打扑克,与其说是打扑克,不如说她从来没有放纵过自己,年轻到老的时候,一直都闷在实验室,博士的称号就是她最好的证明。
汤姆分析了扑克的原理,为何能顺利猜到对方的牌,靠的是眼神,心理,还有一点点的数学知识,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尝试体会对方的真实感受,然后去揣摩,艾娃看着汤姆良久,说了一句:“你想和我睡!”
床单滚起……
一夜情很美好,汤姆醒来的时候,身边的人早已不见,复杂的空虚感,让他开始想念昨晚的她,是的,爱情已悄然来到。
(2)姐弟恋
对艾娃来说,那一夜很美好,就连跟哈尤同床时,思绪都在飘荡,她的心,开始漂浮不定。岁月虽逝,但心不老,从未想过在自己不惑之年,遇到激情,遇到爱情。原本以为会跟同事哈尤成为夫妻,一起退休过着安逸的生活。
然而汤姆的突然出现,打破原有平静。汤姆心念着艾娃,就在一夜情的2天后,汤姆来到艾娃的城市,出现在她的面前,突然的不知所措,只好对同事谎称是自己女儿的男朋友。
再次见面,艾娃开始心不在焉,脑子里都是汤姆的样子。要不要再来一次激情四射?
老哈尤为她准备了烛光晚餐,她没有胃口,以头疼的借口,离开了。而离开的目的很简单,因为她心在汤姆身上,这一次,相约在艾娃的家,再一次滚床单,约定这是最后一次。
两天两夜的相处,艾娃对这个男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跑去看他在赌场上专注的样子,很是欣赏。也许跟汤姆在一起,更能让她体会到自己还活着吧,实际上看来,他们的心理年龄没差!
隔天的一大早,女儿见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汤姆睡在艾娃旁边,而一早老哈尤看望艾娃,就这样四人对望坐在一起吃早餐,双目对望,尴尬的一幕,艾娃心里忐忑不安,而哈尤完全不知道此事,汤姆为了不让艾娃难堪,准备独自离开。
艾娃按捺不住心中对汤姆的那份情感,她知道自己深陷其中,义无反顾地冲着窗外喊:“汤姆”。
姐弟恋就此展开……
相差21岁的爱情,任凭谁都不看好,老哈尤警告艾娃:“你跟汤姆不会有未来的,他玩腻后,就会离开你。” 老少恋在外界眼中,除了贪图一方的金钱,权力,还有一点就是玩弄感情。似乎,汤姆就被扣上这样的名号……
女人总是外表坚强,内心柔弱,艾娃也一样,面对风华正茂的汤姆,显然她不够自信,毫无把握。直到见到汤姆的父母,汤姆的父亲点醒了她:“不是年纪大,也不是无法生孩子的问题,而是你自己抱着怀疑,艾娃!”
夜晚清晨,夜晚清晨,无数个日夜这样交替轮流,时间过得这么快,而这一切,已是5年后……
(3)一辈子
5年后,他们还在一起,艾娃已然成为外婆,已开始步入迟暮之年,汤姆成为有故事的大叔,有自己的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有晴天有雨夜,有甜蜜就有痛苦,花开花谢,感情路也是如此,不可能一路顺遂,艾娃的一次晋升失败,原因却是可笑的私生活,她与汤姆的爱情,却上升到公司的级别,被定义为不脚踏实地?更被认为是一件不现实的事……
这件事的出现,加上看到汤姆事先没有知会她的情况下,在家里开派对,还看到派对人在她的床上滚床单,第一次吵架……
汤姆的离开,让艾娃不知所措,想找他,又放不下面子,神情恍恍惚惚,这大概就是想念一个人的味道吧。
深夜的独眠,那个在清晨帮她关掉该死的闹钟,那个在她耳边亲唤她起床,那个会搂着她熟睡的人,已然离去了。
人家说心有灵犀必然一点通,想念的人,总会再相见。
这一次他们相遇在老哈尤的婚礼上,没错,老哈尤等不了艾娃,娶艾娃的助手迪米。同样相差二十多岁,老哈尤娶迪米,没有任何问题,为何艾娃跟汤姆在一起,就被认为不现实?
电影来源于生活,这或多或少让我们看到这个真实社会存在着那些不平等的偏见,就如《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一开始对达西一样,爱情需要勇气,需要打破一切偏见,才能拥有美好,拥有彼此。
他们决定结婚了……
故事还没有完,艾娃终于决定与汤姆情定终身,就在开心试着婚纱的那一刻,得知汤姆与另一个同事有孩子。而事件则是上一次分手的时候……
这一次,艾娃彻底崩溃,跌落无底洞……
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相爱的一瞬间,你拥有整个世界,分手的那一刻,世界与你毫不相关,但请在拥有的时候,放飞自己,去享受爱的快乐,开心最重要。
这部影片《一夜到永远》,艾娃始终不敢确定这一辈子与汤姆一起过,她害怕现实的言语,害怕迟暮之年的自己,害怕被抛弃,害怕自己变得依赖对方。然而怀疑自己,是否意味着不够自信?没安全感?或许她还未曾放下世俗的观念……
老夫少妻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很普遍了,无论多大的年龄差都可以解读为真爱,但世人解读依然市侩:或者男方有钱多斤喜欢年轻姑娘,或者年轻女孩爱慕虚荣贪恋已经成功男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但无论如何男大女少并不会引起太大范围的讨论。然而老妻少夫就不这样了,尤其是年龄差在15岁往上的,在影视剧中无论是朗读者中的女主,还是本片中的艾娃,对爱上小自己很多岁的男人,无论自己是否人格魅力和颜值都在线,又或者事业是否取得不错的成绩,似乎总是自卑且羞愧的,男女之间有的时候很难做的真正的平等,因为大多时候身为女人本身就很不自信。和一个男人在一起十余年,仍然不相信对方是真的爱自己,也仍对彼此间充满疑虑,对自己和这段感情的不自信可见一斑。其实两人初见的时候艾娃才44岁啊,总觉得还有很多机会。对待爱情,还是应该勇敢一点,什么时候追求都不算晚。这大概是一个单身狗老阿姨的心声吧,哈哈哈哈哈
一个人喜欢什么就是什么。女人喜欢成熟的男人,所以女人永远比男人成熟。爱情是无私的,我们却总喜欢优于自己的人。比如我,喜欢比我大的,觉得有以教我。这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喜欢成熟女人的故事,从这个角度讲,他们的爱情更为无私。 影片讲述的是,45岁的博士艾娃和24岁的扑克手汤姆在火车上偶遇, 又因碰巧入住同一家酒店,睡了一夜后,突然想睡一辈子的故事。 我是一个直男,我也不想承认,但直到去年我才知道女人是用眼睛说话的。玩扑克手的他,听别人的眼睛说话是他的长项,加上他的颜值,俘获女人的芳心并不难。她优秀智慧,得知他的心思也容易。两个人沟通成本低,不就是我们说的默契?!心有灵犀?! 说好只睡一次,他却又找了来。好了,再睡最后一次。这让我想起一段话。 两个人的关系,大概是世界上最微妙的事了。在舒适区的分界线上,有时候多那么一下,就是残忍;本来可以海阔天空,多了那一下,就是飓风。——六神磊磊 和情人上司分手,女儿反对,他们的飓风却一刮就是五年。世事常常如此,你的坚守,并不让人相信。时间越长他们反而只会觉得失败临近,唱衰是不重要人的特征。 我们大概都看过,欧•亨利的短篇《麦琪的礼物》 。在圣诞节前夜,妻子卖掉自己最值钱最值得炫耀的头发给丈夫买了一条金表的链子,而丈夫却卖了金表给妻子买了全套的发梳。 被同事撞见,她说他是朋友。他直言,我是“她的男友。”突然出现在她同事的婚礼上,他说,“别担心,我只是你的朋友。”此刻,我在浪漫的幻想,她如果在婚礼上向同事一一坦言又会如何?爱情不就是如此,我刚学会为你着想,你却又学会为我奋不顾身。 他知道他想要什么,她也知道。她鼓足勇气去见他的父母,聪明的儿子有个智慧的父亲,智慧的人从不用世俗的偏见盲目反对,而是“诛心”。“你就像一本书。知道我从你眼中读到了什么?不是因为汤姆不想跟您要孩子?或者我妻子没有孙子,虽然她一直都想抱,不是的。也不是因为我觉得你比汤姆大太多,而是你自己抱着怀疑。” 冷静之后的他们,发现自己还是离不开彼此。并决定结婚,可就在婚礼前,他的一夜情让对方怀了孕。 他承担了一半的责任,他们的婚礼泡了汤。这一泡就是五年,女主车祸又泡进水里,昏迷不醒。他唤醒她,却被女儿赶走。 相爱的人总能找到彼此。她在门口偷看,离开时却被发现。他开车跟了上来。
感谢阅读。
(文/杨时旸)
“我想和你一起变老。”“我已经老了。”有哪句情话比这更浪漫,又有哪句情话比这更残忍?
爱情到底有没有正确的形式?门当户对还是青梅竹马?或者换句话说,爱情能否用“正常”和“异常”来界定?姑且不论性别取向,只说年纪悬殊和阶层差异如果过大,似乎都令人侧目,任何一种文化中大都如此,程度不同罢了。简单粗暴地总结,《一夜到永远》讲述的就是一个老少恋的故事,一个女人和一个比自己年轻20岁的男人邂逅、相恋,面对世俗的质疑目光,面对周遭的文化压力,面对两个人都想跨越但终究难以逾越的鸿沟,到底该如何抉择的故事。
拆解掉这个故事之后就能发现,它近乎一种童话的变体,一段与世俗对抗,超越偏见的爱情——一个靠打扑克为生的浪子邂逅了一个中年女科学家,一个风流不羁,一个按部就班,无论年纪、阅历还是成长背景,看起来两个人都不可能真的走入爱情。他们的一夜缠绵不过是两条奔赴不同方向的直线偶然相交于一点,之后,原本应该分道扬镳,但谁成想两条直线开始缠绕。
这个故事一边展现着动人的爱情,一边展现世俗人心,偏见与执念,同时一点也没有隐晦地展露着真相——即便是再浓烈的爱也终究无法稀释某些人性困境。
女人其实是独身,女儿也已经长大,她的感情完全是私事,但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心里都默默涌动着禁忌,即便欧洲的文明开明又包容,即便法律与此无涉,但人心内的藩篱一直坚不可破。很多人把这种“老少配”的爱情当做某种需要挤眉弄眼对待的事情——觉得各方一定各有所图,图财,图色,近乎一种交易。女儿第一次看到和自己年纪相仿的男人在母亲房间里出没,脱口而出的就是,“你想要她的钱?”而女人的同事们则都有点嬉皮笑脸地揣度她和男人的床事。一个春心不泯,一个图谋不轨,这就是世俗人心中对这桩爱情的判决。但忽悠五年就过去,两个人像所有夫妻一样,琐碎也恩爱,按理说,所有人都被打脸,他们两人自己更该彻底接纳这份选择,但偶遇朋友,踌躇之后,女人还是会介绍,“这是我的一位好朋友”。有些障碍横亘在心里,亘古不变。
有趣的是,故事里还有几段爱情,比如,在邂逅年轻男人之前,女人和自己研究所的同龄同事在交往,那段感情是被认可和接纳的,而分手之后,那个男人娶了一个小自己很多的同事,婚礼上也宾朋云集,即便年纪差距,人们的鄙视链也泾渭分明,男大于女尚可接受,女大于男,近乎倒错。而女人在职场的升迁晋级也被刁难,在旁人眼中,她找个小男友算是某种程度上的逾矩,而在讲求规则和秩序的职场文化之中,这似乎意味着不可靠和不成熟。
而检视一圈,最令人感动的是年轻男人的父亲,他直言不看好这桩感情,但不是因为自己抱不上孙子,也不是因为年纪差距,而是因为女人对自己的怀疑和不自信。这父爱降临得猝不及防,他愿意儿子幸福,只想推动和自己年纪一样的女人更加勇敢。
有的人困在了象征里,有的人困在了偏见里,有的人困在了世俗规范里,而在这一切面前,爱情到底有多强大,又有多脆弱?
他们准备结婚,但发现男人和一个年轻姑娘劈腿,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又泄掉。你说,他们之前的爱情不坚贞吗?但是,这结实的欲望不也还是拿下一城?可这又说明什么呢?生活总会声东击西,让所有人不明就里。
《一夜到永远》当中的时间都用一句话带过,五年,然后又是五年,原本膨胀的时间被压缩地呈现之后就更加残酷,只有身处其中的人自己知道,自己被时间磨损了多少又加固了多少。最终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在分离多年之后,即便女人又平添了皱纹,即便男人已膝下有子。这算是童话般的结尾吗?算是吧,可它有着如此之多的现实蹉跎,或者也不是吧,但难道连这样的爱情都还没资格被称作完美吗?经历过坚强和软弱,有过厮守和撕扯,最终还能挽手融入这世琐屑的世俗生活,这也算得上爱情的一桩杰作。
所以,爱情到底该是怎样的形状?所以,爱情又到底能不能用正确和错误去区隔?
女科学家与年轻扑克手共度一夜,女方的疑虑与男方的从容随后更引发逾十年的忘年曲折感情。影片通过作为情感核心的女主角视角所反映的社会态度等同于将弗洛伊德的“超我”建立为潜在文本,时间跨度更令另类感情超越话题本身而成为角色的漫长学习过程,这些均为本情节剧把握戏剧与心理冲突的明显长处。
德国人版“法国总统马克龙”
难得
忘年恋无法调解的岁月难题。这段爱情不够浪漫动人,也不够写实残酷,两段五年后的时间跳跃更加显示出了剧本的单薄;没有太精妙的台词,人物角色的情感也不够充足,剩下的便只有话题性了。两星半。
现实的点在于女生因为爱情的选择受到的目光,不现实的点在于男生几乎没有一点年轻男生的不成熟没担当。
忘年恋属于极小概率的事件,而一旦发生绝壁是真爱。所以忘年恋是一种成功概率极高的爱情模版。
充分满足了三十岁以上老阿姨们的玛丽苏情结,这里有小狼狗同款的小鲜肉。
B站在线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1046491/ 喜出望外的影片。
男主某些深情款款的特写真的好像年轻版的梁朝伟!全程没什么起伏转折,感觉就是带着bgm的中年女性爱情流水帐,忽然之间五年了,忽然之间又五年了,看得我简直心痛:人生哪有那么多五年给你在犹豫中浪费啊!
相遇时男23,女44。同居五年,又分开五年,原来爱情真的可以不论年龄,这爱情童话,我竟然信了。有一个爱自己的人,不论年龄,性生活美满的一起变老,这样当然很好……(对面楼的女人又在电话里歇斯底里了……电话那头的人怎么受得了?所以,你永远不知道一个陌生人的煎熬。)
只有体验过才知道Tom多么真诚勇敢
不是年纪,不是职业,不是家庭,阻止爱情的永远是自我怀疑。十年再回首,佳人仍在否?
颜盛极,令人心碎。其他的都不重要。
忘年恋竟然写的比同性恋还艰难,女主又不是老太婆,男主又不是未成年!4分全给男主颜值。
宽容的世界真美好
生活中不少这样的例子,多发生在名人身上,老牛嫩草,梨花海棠,总感觉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善始善终的乏善可陈,片中的故事是一个例外。
忘年交,三十四十女人的爱情,好吧,我觉得很缥缈的感情,不是很现实
给女人发糖,给男人开方。虽然是电视电影,但是非常细腻。编剧、表演、摄影、导演、造型,都起到了加强角色心理的作用。这世上的人生就像一首首的歌,有行板、进行曲,也有freestyle。大胆的爱总要小心翼翼。
男主越到后面愈发出落得标致啊
感谢还有导演给我们中年妇女拍撸片🙏 ps:再甜一点好吗我不怕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