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了拉马努金的故事,听闻有电影制作,迫不及待的找来看。
我本以为这是天才万丈光芒的一生写照,甚至百度去对比其他天才巨匠,比如牛顿、特拉斯、达芬奇,有些幼稚,但难掩对数学的热爱,对天才数学家的崇敬。不得不说些题外话,小时候尤爱数学,奈何个人资质有限,教育资源匮乏,勉强只是个老师眼中略显小聪明的少年郎。如今,工作生活中再无明显的数学痕迹,但对这宇宙终极奥义的憧憬,大概也只能在偶尔看到的影视作品中找到热血沸腾的冲动。
带着这股可能比一般观众更多的热忱,自然对电影质量的要求就会有更多的主观意愿,可随着剧情推进,历史重现并不如人愿。影片中哈代带着拉马努金在牛顿著作前说的话,还有拉马努金躲进陈列着牛顿的雕像馆,到最后李特尔伍德写给哈代信中所言:“忘了雅克比吧,或许他可以与牛顿比肩”。是啊,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才了,这是神的使者,是人类之子。也许我们会说天妒英才,但我看却是神对无知人类的惩罚,惩罚那些对拉马努金的偏见、嫉妒,早早的把自己的使者带回了天堂。
可能是学术上的问题过于复杂无法具现,又或者导演有意侧重特殊时期矛盾不断升级的剧情,于拉马努金的天才之处,感受并不太深刻,倒是又一次见识了哈代的严苛、热忱和伯乐之名(哈代曾经指导过华罗庚),那是1930年代,不仅是哈代、李特尔伍德、就连麦克马洪这种坚决的反对者最后也是理智的站在了真理的一边。学术上的争论偏见无可避免,但面对真理,所有人应臣服,在这条探寻证明的路上,感谢有哈代这样的伟大之人,希望我们也有,而且更多。
对我来说,数学是我生命的全部。万物都有规律,每一个细小的微粒,光线里的颜色,水中的倒影。在数学世界里,他们都会被用奇妙的语言表现出来,而我觉得我存在的意义就是探索其中的奥秘。
1792是最小的,可以用两组不同立方之和来表示的数。(可以写成12的立方与1的立方之和,也可以写成10的立方与9的立方之和。) 我来到了剑桥图书馆,这里有人类最伟大的著作。使徒圣保罗的书信,摩根的《圣经》,还有对数学家最珍贵的牛顿的《数学原理》。而牛顿也像我一样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证明自己的答案。而这就是我将要做的(当时我觉得这个饼画的好大呀,但是又好让人热血沸腾呀。) 世界的真相往往先以直觉的方式被感知,然后才慢慢被论证和理解。 你不是不相信上帝,而是不相信上帝喜欢你。——《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才32岁就得肺结核死了,英年早逝呀,太可惜了,他的才华还没得以完全的发挥。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没有想到他居然这么厉害。他妻子人也好好啊,虽然不懂数学,但是一直在默默的支持他。
男主居然还演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孟买酒店》,当时看这部电影真没看出是同一个人,可塑性蛮强的。5.6
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1887-1920)是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他提出的数学猜想和公式之多,使后人在其身后的几十年间仍忙于证明。这位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数学天才是第一位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亚洲人以及第一位成为剑桥三一学院研究员的印度人。
他的姓氏属印度种姓的最高等级——婆罗门(Brahmin),因而是对印度教最为虔诚的一类人,拉马努金笃信自己的宗教,认为自己的数学奇才都归功于女神的梦中托付,并且在战争粮食短缺期间坚持食素(这直接导致了他换上肺结核最后英年早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拉马努金一生遇到多为贵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英国数学家哈代(Hardy,Godfrey Harold,1877-1947)。哈代将拉马努金邀请到英国剑桥,并力荐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三一学院研究员。在英国的五年,是拉马努金逐渐被国际数学界熟知的五年,哈代的数学才能同样出众,他写了近百篇论文,在丢番图逼近,堆垒数论、黎曼ξ函数、三角级数、不等式、级数与积分等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是回归数现象发现者,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英国分析学派,并曾帮助过华罗庚等中国数学家在英国剑桥的岁月,但提到自己的数学成就时,他说,自己最大的数学成就,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
他的数学猜想被应用到数学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包括他生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黑洞。除去公开发表的37篇论文之外,拉马努金留下了非常多的、堪比小型书库的文稿,包括部分完成的手稿和3本皮边笔记本。对这些文稿进行查验后,哈代和其他人发现,拉马努金重新发现或证明了一些有关数字规律的经典定理,这些定理的提出是由不同领域的顶尖数学家完成的。同时,拉马努金还注意到了更多未被发现的定理形式。由于早逝,他留下的上千个数学公式只能留给后人去证明,而成功证明他公式的数学家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至于拉马努金是如何想出那上千个数学公式的,这一直是数学界的一个谜。
印度人在纪念拉马努金时,把他和圣雄甘地(M. Gandhi)、诗人泰戈尔(R. Tagore)一道,称作“印度之子”。1975年印度成立了“拉马努金学会”,1986年开始出版会刊。到1987年即拉马努金诞辰100周年之际,印度已拍摄了3部有关他生平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拉马努金的传奇色彩,世界上有多种关于他的传记版本。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写作教授卡尼格尔(R. Kanigel)1991年所著的《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2008年被中国数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齐民友等翻译成中文)最为成功,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并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
资料参考:
[1]环球科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留下的数学神谕,解开了多年悬而未决的神秘难题. 2016-10-28.
[2]百度百科: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词条. 2018-12-05.
今天刷知乎,刷到一个拉马努金的公式:
之前只知道他屌,是数学史上,甚至是人类史上直觉最好的人,但我不曾想到会是这样。
看到这个公式的时候我脑子里就像是轰隆隆打雷。这个公式是怎么回事?9801? 1103? 26390? 396?这些常数是怎么来的?谁来告诉我,是怎么来的?拉马努金是怎么找到这它们的?这看似混乱、荒谬、丑陋,不知所以然的,莫名其妙的数学关系?
再次注意,这不是约等于,这他妈是一个等式,等式!
我看到的不是数学。数学是一砖一瓦往上磊成的庄严大厦,而这就是神在借拉马努金来告诉你,你看,世界是这个样的,但你无法理解。
我感觉我等凡夫的智商距拉马努金的距离,远大于猴子与我智商的距离,甚至大于草履虫与我智商的距离。
我忽然就想起了之前看过的这部电影,并且觉得很失望。所以现在,我回来给它打了2星——刚看完时,我打4星。
如果你要拍拉马努金,我想,你实在应该着重表现这个人的异质感,他外星人一样独特的思维方式,如穿越者般的神奇能力,他如何在神之领域里遨游,聆听湿婆和梵天在他耳边说话。但在这片里,大部分篇幅却只在表现一个人——一个人的脆弱、痛苦和挣扎。如果是其他的伟人,你自然可以这么拍,但是拉马努金?这实在是在亵渎这个宝贵的题材。这是在以人来想象神。
再多说一点。
欧拉公式被认为是数学史上最美的公式,而上面的拉马努金公式却被认为是丑陋。
我觉得是有原因的。
不是数学专业的,只是一点个人的浅见。欧拉公式是推导出来的,而拉马努金——他不过是在数学殿堂里随意遨游,并且把他一抬眼看到的东西,随意采撷下来而已。
叔叔又演了个老师,还好这回没和学生乱搞。。。啊不开玩笑,非常inspiring的天才的一生。从图灵到拉马努金,天才总是不被平庸的大脑理解。惋惜。
很煽情的表演,劇情也是。我個人不太能夠認同影片強加入的各種政治正確。4星推薦
选角和剧本都不行,非常干巴巴,很没有意思。
优秀的人需耗费一辈子或许两辈子来证明的数列,就这样“来到”天才的脑中。“你是怎么不通过证明就知道这些数列的?”“我不知道,我就是知道。我看见它们,就像莫扎特在脑海中听见整部交响乐。”自大的从不是天才,而是庸人,因为他们为数众多,霸占这个世界。但上帝拣选的人用上帝的语言跟上帝沟通。
直接被拍成了流水账,还真敢这么瞎拍。
天才都在合作,庸才只会妒忌。
电影本身大概4分左右,还有一份给老教授和数学啊!他妈真是造什么孽,为了儿子回来藏信,让他误以为老婆不要他了?就不怕他觉得反正老婆不要他了回去干嘛??
很喜欢看数学家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很聪明,并且故事都很燃。拉马努金患肺结核,病重的时候都不加强营养,虽然信仰的力量很大,但他没想过他的死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种遗憾嘛。虽然脑袋聪明但是没接受过教育,还是有一些愚昧。
可能是高等生命来人间来发公式的,发完就回去了
知无涯者,这译名已然是神迹。愚笨如我,不能明白数字和公式的精妙。我看到的,是干净,独立而崇高的灵魂们,在真理神殿中的彼此尊重和互相扶持。电影质感真的很好,不是很懂说平淡和流水账的人是怎么想的,想哭。我爱Dev Patel。
我相信每一个天才的脑中都低鸣着上帝的喃喃之音。
一个印度人凭一己之力整理完善了欧洲600年来的数学成果
男主明明英国人,不知道为什么演了那么多印度人。。。
“1729是最小的,可以用两个立方之和有两种方法表达的数字”。看完电影我就立刻写了个程序验证这是对的。
天才的存在,是让普通人还可以有信念,相信神秘、命运、上帝。
拍得太平淡了,也太过于简陋,对于这位惊世数学天才,影片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未在有关数学的细节上下功夫,相反却总是去设置一些无意义的矛盾,让人觉得有些别扭。想想《美丽思想》,真让人感觉此片有些浪费此题材了。
我不知道昨天晚上被数学虐得差点口吐白沫的我为何今天看起了这个。很合格的传记片。演员和电影里的人物都能算业界翘楚了,剑桥三一学院这个神地方。不过话说回来,Dave演那么多年印度人了进步在哪,肢体和头部动作依旧完全不像印度人。Jeremy Northam真的学者气恨重啊,当年的摩尔现在的罗素。
乏善可陈的传记片,但不管是草坪梗也好,1729的故事也好,都看的我阵阵高潮。以前也见识过拉马努金的一些研究,真的跟看欧拉一个感觉。很多伟大数学家的人生短而传奇,期待看到更精彩的传记,尤其阿贝尔或者伽罗瓦。这部就无脑五星,正整数让我快乐。
冗长细腻的传记。合作五年称为朋友的人,不了解信仰,不知道饮食习惯,不知道病入膏肓。对方去世后深受打击。你培养他关心他,为他对抗学院,你却很难了解他、理解他。整部片子弥漫着“白头如新”的悲哀。另一点:母亲自私专横,为了阻止媳妇去剑桥,藏匿妻子的信件——儿子以为被妻子抛弃,痛苦自杀
极好的题材,剧本合格但稍嫌平庸。每次看到这类故事,脑子里总会回响歌德的那句话:“面对天才,我们只有一种捍卫的可能,那就是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