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墨夺冠实至名归,太精彩了,他对所有微小而容易忽略的各种细节有着精准的观察力,且能精准地演绎出来,准确是一种魅力。
看到广智时,有点心酸,他说得很好,但明显感到他胆怯了,庞博或许也胆怯了,但是他面上还能撑住,后来一想也明白,应该大家都看彼此演过,周奇墨那段,显然超越不了。
广智说可能是他十年最高光时刻的时候,我有点心酸,也有点懂,他肯定清楚自己拿不了大王,甚至清楚也许下次未必能走这么远了,脱口秀最难其实是后劲,比如广智,他明显有他的天赋和独特魅力在,但其他各方面造就的能力跟不上,所以后劲跟不上。
杨笠其实也有这个问题,话题和热度把她抛得太高了,高到目前她够不到的程度,所以这一季,总觉得有点虚张声势,特别是作为女性观众,没人比我们更希望她能够得上了。
呼兰没进前三名很意外,他相对后劲是更足的,这一季焕发新生的老将是他和庞博,周奇墨胜在观察,呼兰胜在文本,他们都有持续产出的源泉,他说建国那段我也很心酸,虽然喜欢很多脱口秀演员,但王建国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写了十年的脱口秀演员,他当然不是烟花一现,他的光彩已经足够灿烂。
另外,今天曲苑杂谈那一场表演太精彩了,它当然不止王勉和大张伟,它是集体智慧的魅力。
以及这季新喜欢的鸟鸟和小佳,靠能力而非其它赢得喜欢和尊重的脱口秀演员,赞!
原创首发于“澎湃新闻”
因为过去几个月频繁出入剧场观看线下脱口秀的缘故,刚刚上新的《脱口秀大会4》,于我像是温习旧功课。第一轮晋级赛里,大部分的段子我都曾在线下演出欣赏过,有时是个人专场,有时是拼盘商演,有时是开放麦。和去年的观感相类似,有些段子尽管在线下演出经过反复检验,依然难获得老天爷和领笑员的眷顾。 那些第一轮就被淘汰的选手,不见得不优秀,只是少点运气。能在知名脱口秀厂牌如“笑果工厂”、“单立人喜剧”、“喜剧联盒国”的线下演出完整演完一个段子的都非等闲之辈,通常他们的表演,都兼具个性化的选题、独特的表演风格以及针砭时弊的文本。然而看完《脱口秀大会4》的首轮晋级,不禁为那些首轮就被淘汰的演员感到遗憾,他们要在未来一年,少了很多关注度。为了化解这个残酷而无奈的现实,我想谈谈那些在节目中“一轮游”的选手。 很多观众大概不知道,节目中败给呼兰的毛冬和败给赵晓卉的贾耗都已经是开过个人专场,并拥有大量粉丝的成熟演员,他们的专场《基本无害》和《耗耗荡荡》都于今年上半年在多个城市巡演,毛冬的《基本无害》更在多个北方城市一票难求,一部分原因是依靠他的个人播客《基本无害》和《奇葩说7》积攒下来的人气。节目中表演的段子,都节选于他们的个人专场。 毛冬的线下表演风格毒辣犀利,在《脱口秀大会4》上的表现,像是一个唱重金属的摇滚乐手参加央视青歌赛,从风格到内容都有“被阉割”的怪异感。他的辛辣和敢言,与同属“单立人喜剧”的周奇墨如沐春风的风格截然相反。
毛冬曾在《奇葩说7》的一场辩论中,遭遇傅首尔的全方位碾轧,这段辩论视频,曾经在短视频app被热转,他在《脱口秀大会4》中调侃自己“在某个辩论节目有些存在感”,典故来源于此。从此之后有关《奇葩说》的话题,成为毛冬段子里的保留节目。在《基本无害》的开场互动环节,毛冬问台下观众:“你们看了今年的《奇葩说》了吗?知道我是今年的BB King吗?”台下尖叫声、笑声、嘘声夹杂在一起此起彼伏,场子瞬间被点燃。 现场听毛冬嘲讽地域炮、留学文化差异以及遭遇背叛的情感经历时,常常会觉得刺耳。毛冬是河南人,他会在互动环节下意识选择河南籍观众,并变着花样调侃河南人。从“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就在驻马店”到“我一个河南人,居然能在深圳受骗”,虽然“冒犯”是脱口秀文化的重要特色,但在一个全球观众都能收看的网络综艺节目里,这多少显得有些“政治不正确”。大概毛冬这样的选手,就应该存活于线下演出。 橙色预警是目前屈指可数的漫才组合中将日式漫才插科打诨的风格继承得最地道、并本土化得最自然的。尽管首轮就被淘汰,但无论是弹幕还是视频下方的留言,复活的呼声都很高。他们在《脱口秀大会4》里被李诞评价为“接近完美的演出,都没能打动杨澜老师的心”,只有频繁观看线下脱口秀演出的观众才知道,他们的“近乎完美”是通过无数的商演和开放麦中一场场打磨出来的。不和王傲合演漫才的时候,刘洪伟也会说单口喜剧。节目中“和小雅相亲”的漫才段子,是过去一年橙色预警在线下演出的代表作,而节目播出之后,“和小雅相亲”又出了续集,火速地出现在他们最新的线下演出中。 若看过前三季《脱口秀大会》,对于《脱口秀大会4》首位登场的江梓浩一定不陌生。江梓浩曾经和另一位选手昌叔以漫才组合的形式参加前两季《脱口秀大会》,无奈都走得不远,后来江梓浩单飞讲起单口喜剧,昌叔则执着地在线下演出独自表演“单人漫才”。
江梓浩在《脱口秀大会4》中表演的段子,曾经在“笑果工厂”的日常演出中出现在压轴的位置,并取得不错反响,抛出的梗都被现场观众接住。但鉴于江梓浩喜欢调侃同事,所以倘若观众并非对往届《脱口秀大会》以及笑果的演员熟悉得如数家珍,则会觉得他的段子少了些回味的地方。 步惊云和廖搏都是今年“五一”从“笑果训练营”脱颖而出的新人,前者被李诞“保送”进节目,后者则早已是街舞圈的红人。步惊云虽是半路出家,且上台说脱口秀的时间不满一年,但“五一”过后便频繁出现在笑果线下商演的舞台,和笑果自家的签约演员同台表演。和一些年轻男性脱口秀演员喜欢调侃自己的女朋友相映成趣,步惊云几乎所有的段子都在吐槽丈夫。线下演出中,从校园恋爱到农村婚礼,从纪念日送礼物到服装搭配,丈夫给步惊云的素材,基本已经足够撑起一场个人专场。因为对两性关系以及婚姻的犀利洞察,步惊云赢得许多观众、尤其是已婚女性观众的喜爱和强烈共鸣。 在对阵中败给童漠男的廖搏,虽然有丰富的主持街舞赛事的经验,但在“笑果训练营”之前,他从没上过台讲脱口秀。在今年五月中旬在上海大剧院举办的街舞盛典《假如这世上只有中文歌》(简称“假歌”),担任主持人的廖搏,将刚刚在训练营习得的call back等脱口秀技巧用于串场,调侃舞者、互动观众信手拈来,有时火力太猛,咽得舞者们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以脱口秀新人的标准衡量,廖搏在《脱口秀大会4》的段子叙事技巧相当娴熟,比他在“假歌”上的表现成熟很多,倘若他继续在脱口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开专场指日可待,毕竟,他是街舞圈里最会讲故事的人。 运气不太好的,除了不怕虎的牛犊,也有久经沙场的老将,但鉴于老将们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和作品的积累,“一轮游”对他们的冲击相对小一些。今年以双人组合形式登台的王建国和张博洋,虽然首轮就遭遇淘汰,但他们的主要业务已经从上台演出转移到幕后的编剧和新人培训上。同样是“一轮游”的老选手,孟川、House、Norah也在过去一年里获得一定曝光量。Norah和毛冬一样都参与了《奇葩说7》的录制,House则在周奇墨的个人专场《不理解万岁》中,担任多个场次的主持人。 少了线上的曝光机会,“一轮游”的选手,只能寄托更多希望在线下演出上。至少去年的“一轮游”选手,有好几位都曾在线下演出大放异彩,并且建立自己的标签和辨识度——杨波的冷幽默、鸭绒的小清新、Kid的热血,都能成为炸场的可能。如果想挖掘“一轮游”的选手们身上更多的惊喜,来线下看演出吧,倘若不能在剧场里邂逅,那试着去开放麦偶遇,或许被好运眷顾的人会是你。
话题和语言是否应该有禁忌这的确是永远值得讨论的一点,不光是在台上,还有在台下。观众是脱口秀的一个有机部分,很多人戏谑为下半场。脱口秀,或者好的脱口秀,会对人对社会产生影响,同时被社会所包含所裹挟。
从见仁见智的角度说,当观众基数够大,永远会有观众对一些段子一些话语甚至一个演员的长相神情感到不适不满甚至更负面的情绪,这不是谁的问题,也是观众的自由。但的确有些演员对于有争议话题处理的更好,所以能得到更多的喜爱。也有和大众*当前价值观*更匹配的段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喜爱。几个人的看法是主观,那几万人的看法就是一种客观社会现象。
所以脱口秀里到底有没有“更优”的表达和话题选择?
我也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在我个人看来是有的。也是很多精品帖子都涛过的,就是以下犯上以小见大,反已建立非狗腿的立场和输出都更好。
因为普通观众是下,是小,需要从已建立的下面有喘息和笑一笑的契机,甚至是需要在无意识跟随的时候有一刻的反省和警觉。
比如在任何社会里,讲不那么政治正确的其实都有足够的市场,比如讲地域/人种歧视的,讲一些带颜色冒犯女性,讽刺弱势群体的穷困窘迫的,嘲笑因出生局限拿不到太多资源而教育缺失的。这些话题在五年前的大部分地区,在现在的很多地区,还是“更大众”的。但讲这些话题就非常狗腿迎合且放纵。
这也是为什么话题一定需要有更好更优之分,因为迎合大众继承“现有的传统的”永远更容易。
其根本在于我们作为社会人,我们以为的自由已经是被过滤被控制被传承的自由。我们会跟风,会希望占多数派,希望属于一个更大有更多支持的阵营。而这些点,在一个资本成熟阶级固化的社会里,都已经被利用到了极致。资源的极其不平均分配,导致了资本家的一点点资源就可以操纵很多观众的想法。
所以能讲的是不是越来越少的不知道,但必然是越来越受引导,往更有流量的方向引导,往能煽动更多观众的方向引导。让一个弱势群体/见解更隐形或者主流更猖獗的直接下场就是,灭多元性,跌入一个一潭死水的退步滑坡。
我的私心,也许是如同幻觉不切实际庸人自扰的希望,也只是希望有影响力的舆论更能有更好的社会引导力,无论在哪个土壤里。虽然现在不向钱看齐的都是傻子,资本阶级固化之下,我只想说去TM的quanwei。
在脱口秀奇才出世的机会彻底渺茫和节目赛程繁复到鸡肋之前,我都会坚持打五分。光头,加油啊。
以上,感谢引发讨论的姐妹。有感而发,以后可能回来再改改。
愿意讲脱口秀的男人,除却徐志胜那样天赋异禀的,大多数还是存着一股劲儿,不甘心安安分分做个资本社会的螺丝钉,努力工作,照顾家庭,他们还是要呐喊,其实跟玩摇滚是一个道理,不想被金钱埋葬灵魂,只不过脱口秀男演员的雄性荷尔蒙更缺失一点,普遍更丑一点。
庞博是个例外,脱口秀男演员里罕见的高头大马正气凛然,所以他的段子相对也是四平八稳的,但不是没有活力,只是都被打散了,碎包袱遍地。看他吐槽着老婆的小日常,眼看要到冒犯的边缘了又立刻收了回去。
可见他是很清楚自己的帅气,也愿意保持这个帅气,家人的爱天长地久地包裹着他,刚刚好符合了主流社会对一个男性的期待,生长出和谐标准的气质,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做个正能量喜剧乖乖仔。
然而豆豆杨蒙恩的人生就没那么完满——不像庞博仿佛是活在温室里——他们一定是看到了这世界的漏洞,所以他们冒着被喷的风险也要吐槽女朋友,说明这已经成为心结,不讲一下过不去,既是为了脱口秀,也是为了自己;
那些段子乍听起来都很可怕,一个是三句不离“男生怎么怎么样,女生怎么怎么样”;一个是描述出“女友在面前拖地的背影”;全部都让人狂皱眉头,油腻浮夸的男孩形象跃然台上,但你能感受到他们确实苦恼、愤懑,他们也和女性一样,被传统黑白分明的两性刻板秩序压得喘不过气来。
只不过多数女脱口秀演员是跳出去了,选择质疑和攻击这种秩序,豆豆们则走向反面,他必须强化既有的性别秩序,必须越油越好:反正我已经是个男的了,我有原罪,我破罐破摔,我不想装作尊重女性,真小人胜过伪君子,中不溜半吊子是最无趣的。
作为一种典型男性的观察样本,豆豆杨蒙恩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无论你认不认同他们的观点,他们的表演就是能刺到你打到你,很真诚地表达出了一种狭隘。
“Comedian”一词在中文里的翻译一直是“喜剧演员”,但是如果对比用法和中英文习惯,我一直感觉,喜剧演员对应的英文应该是“Comedy Actor”,而前面那个单词更像是“做喜剧,写喜剧,从事喜剧的人”。
很多人从事喜剧总是有着相似的理由:天生喜欢插科打诨,或者是从小在班上就是让大家笑的人,或者说是,“提供笑声”的人,不管他是被全班嘲笑,还是接了老师的话。
小时候,在班里,在朋友之间,如果一个人讲了笑话,大家都笑了,如果你没听懂,你会着急,会觉得自己不合群,你想要寻求解释,然后关于笑的一切都在解释里消逝了。
喜剧看上去总是这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标准:是否让人笑;所有人在生活里都会笑,聚餐会笑,看微博会笑,不管是因为这个笑是源于嘲笑他人,还是因为感到情绪的流动,总之,笑是容易的,轻巧的,像是不需要“赢得”的。
但是喜剧有时又那么艰难,以至于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理论,有烂大街的“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有无数关于喜剧幽默技巧的讨论;有无数关于“什么东西才叫什么什么,这个这个就应该怎么怎么样”的声音。大家对“笑”的要求总是很低,但是对喜剧的要求,对让自己笑出来的理由,却有这么多。
人在没有预期的时候,笑出来总是容易的,所以我们经常觉得,最好笑的不一定来自喜剧节目,就算是,也不是喜剧节目里的“正片”,而是一些别的。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不看节目的人,问到《脱口秀大会》,有一个人的回答我印象很深刻:
我不知道这个节目的意义是什么,是要干嘛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因为我也不知道这个节目有什么意义,我更不知道,原来节目得“有意义”才行。
如果一个节目的意义在于“笑”,那笑本身的意义在哪呢?人一直笑,好像是种病;一直不笑,好像也是种病。这么说来,比起“让你笑”这个目的,“让你更容易笑了”好像在宏观上更有魅力一点。
实际上,在平时的生活里,不笑要比笑容易太多了;
所以如果真的笑了,理解它,似乎要比忽略它,显得更珍贵一些。
晋级赛第七期后更新
太荒谬了。
每个人都很清楚,“比赛”只是一个噱头,本质上这终究是个综艺节目。但如果连表面上的遮羞布都不要了的话,整个场面就会显得很尴尬难堪。
脱口秀大会甚至包括笑果旗下的艺人与节目,最吸引我的始终是他们与所谓娱乐圈明星们完全不同的气质。娱乐圈的所谓明星们个个精致完美到虚假的程度,嘴里输出的所谓价值观永远是正确的废话;而这些脱口秀演员们永远都嘻嘻哈哈,即使不在舞台上表演也满嘴跑火车没个正形,这让人感觉到真实。
但这一季开始之后,我发现脱口秀演员们的特质在飞速的流逝,而一个个精致的明星在笑果的商业大厦中冉冉升起。彼此之间的嬉笑怒骂变成了满溢出屏幕的互相吹捧,曾经只是用来互相调侃的所谓“人设”变成了真的在试图打造的标签。在我看来,脱口秀大会和“真正的综艺节目”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同样的,它与泯然众人之间也就仅有这一步之遥。
有时候我也在反思,我觉得这一季难看是不是因为我对老演员有感情了。但庞博连着两场一半时间都在讲互联网段子的时候,我这点反思瞬间被涌上心头的烦躁冲淡了。如果笑果一定要逼着这帮演员变成“综艺明星”的话,为了表达我对演员们的尊重,我会在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变成明星之前离开。
————————————————————
晋级赛第二期后更新
打了很多字又删了。
其实这篇东西不能说是一个观后感——我只是把这几年关注建国和李诞的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罢了。那天看到建国被淘汰了,突然这几年偶尔想过的碎片涌上了脑袋,也就有了这么一篇东西。我关注建国和李诞很久了,特意去找过他俩的采访和一些访谈节目看过,这篇文章也就全都是由我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的一些主观推测组成。与其说我是在说建国和李诞,不如说我在说一个“全然由屏幕之外的想象组成的故事”。这些想象可能是全然的臆想,也可能是部分的事实,不过那些思考确实陪伴了我很久,所以我还是想把他们记录下来。
虽然节目早就录完了,但还是许个愿吧。希望能看到建国和博洋真正的用心演出。
———————原文分割线———————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就这样开始了。
第三季脱口秀大会的成功,离不开选手们的努力,但也离不开赛制的设计。领笑员这个机制的存在,可以确保脱口秀大会并非一个真正比谁搞笑的竞赛,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综艺节目。
去年的冠军王勉饱受非议,尽管我个人非常喜欢他的表演,也认为他的冠军实至名归。但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反对者的心情。尤其是在今年的脱口秀大会开启之后,“什么是脱口秀”这件事就越来越没办法定义了——带有幽默元素的魔术表演到底算是魔术还是脱口秀,这应该已经是个哲学问题了。
不过写这篇东西不是为了说明这些,只是看到我最喜欢的两位选手,博洋和建国以一种完全是自暴自弃的态度放弃了这个舞台之后,还是感觉到有几句话想说。
上一季也就是第三季脱口秀大会播出时我就写过一篇长评,主要是说李诞几乎就是在做“脱口秀演员流水线”。这一季李诞明确提出了“每个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的想法,更证实了我这个观点。我对李诞的想法很复杂,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在不断的改变。比如去年这个时候,我觉得他未免太商业未免太犬儒了。然而今年我不这么想了。笑果文化一手打造的“脱口秀商业帝国”已经全面铺开,不知道有多少脱口秀演员从中赚到了之前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收入。让这些有才华的人衣食无忧,能记头功的李诞用“功德无量”这四个字来评价也不为过。
当然,这是我从客观角度出发的看法。
从主观角度出发,我个人更希望这个人“不是李诞”。我更希望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很市侩,一路捏着算计步步为营的“会将脱口秀的商人”来走到今天,而不是至今微博简介第一个还挂着“诗人”“代表作《冷场》”的妥协者来做这些事——理想主义者的妥协永远是世上的悲剧中最催人泪下的一种,再矫情点说,如果这妥协让本可以成为诗人的人要去做商人,不管他做的多成功,都够我这种矫情的人为止闷闷不乐那么一小会。
所以我起了这么一个标题。
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建国和博洋今天这场表演,几乎就是一场车马分明的退赛宣言,摆明了在说“写不动了,也不想写了”。他们两个都是笑果的编剧,不客气的说,在场的这些人里,得有一半的人被博洋改过稿子。建国更是不用说了,他要改所有人的稿子。再加上公司的其他业务和通告,一年下来创作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前提下,有庞博和程璐顶着压力再创新高,也就会有建国和博洋主动放弃——以他俩的性格来看,这主动放弃的似乎也就该是他俩,
博洋的随性大家一直有所了解,就没必要展开了。我想说的还是建国。建国是我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之前是有之一的,不过另一位现在沉迷经商,虽然技术还是最顶尖的,但应该不想再被称作演员了——或许从一开始就不想。建国跟李诞很像,他俩以前都是文艺青年,都想以写作为生,最后都在脱口秀这条路展现了自己的天分。唯一不同的是,不知道是建国不愿意还是确实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他没有走上经商这条路。我个人更倾向于是因为后者,我能看到他一直勉力在维持着自己人前的“商业人设”,对所有人都称呼为您,竭力附和每一位嘉宾,但痕迹还是太重,没有李诞那种举重若轻的感觉,甚至都没有庞博那种落落大方。建国是发自内心的不适应这种应酬,尽管目前也应酬的很得体了,但也还是只到了“我十分不想得罪各位老师”的程度,仅此而已了。
但建国这样就够了。
应该也挣了不少钱,别的不说,起码能在上海安身立命了。在脱口秀这个正处在上升期的行业的头部公司笑果文化,做公司最核心业务的首席把控人员,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现实成就了。脱口秀演员王建国,这个身份给了他现在的一切,但他却未必会因此而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身份——他曾在第二季决赛的最后一期节目说,自己喜欢说的其实都是些大破梗,什么“用刘玉强造个句”“飞天御剑流,遇强则强”,自己来这个舞台上,说出精心准备的、比这种烂梗好上几十倍的段子,但自己并不开心。
尽管我早就知道,综艺节目上的所谓明星演员说什么都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建国是认真的在说这句话的。
因为两年后的今天,当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建国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之前说的那些好梗我居然一个也记不住了,倒是这句“飞天御剑流,遇强则强”,我记到现在。
一个人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自己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的社交,那么这个人厌倦这个工作,也并非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今晚建国的破罐子破摔,我其实并不意外,我内心中甚至在想,这一天终于来了,只是有点遗憾,这一天来的太早了——其实不管这一天在什么时候到,我都会遗憾的。虽然表演让建国并不是很开心,但出于我个人的自私,我却真的想多看几场。
其实最先开始破罐子破摔的不是建国,而是李诞。我在前面为奠定脱口秀商业帝国的人是李诞而后悔,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如果这个人必须是李诞呢?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上来说,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必然是要有一种新的娱乐出现。历史的必然只能归结到这一步,再往下分析,只能说如果没有李诞,这种娱乐并不一定是脱口秀。
我们假设李诞所说的过去的经历和他当时的想法都是真的,就可以意识到。如果李诞并非是那种性格,他在报社实习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同事们在电梯里讨论“凭关系弄几张火车票”而愤然辞职,那么今天中国可能会多出一个不错的记者或者主编;如果李诞只是像建国一样,内心里别不过这个弯,那么今天建国的收入就会缩水十倍不止,他和编剧老李喝酒的时候就只好喝点便宜的,编剧老李兴许也就不会有什么夜店风波;如果李诞真的认死理保持着最开始那种理想主义一门心思走下去,那他要么憋了二三十年出了本惊世之作震惊文坛,要么这辈子都别想出一本书。
扯远了,回归主题。建国和博洋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李诞,这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那个弯。与除了广告就只能在微博上发现代诗的李诞不同,建国满天的广告中间,偶尔还是有一两句心里话的。
对于一位三十多岁的公众人物来说,在2021年的微博发这种看起来颇有些“夜来非”的文字,其实多多少少显得“不成熟”——亦或直接点说,不够市侩了。一个符合当今普世价值观评价体系中“成熟标准”的男人,是绝不应该对任何人说出这种话的——至少以王建国的“人设”来看,绝对不行。
所以只要心里这关过不去,建国就永远也成为不了李诞——但他也没必要成为李诞。这世上有了一个李诞就挺让人伤心的了,没必要再多加一个或者两个了。
去年我写了篇脱口秀大会三的长评,末尾我故作高深的问道“脱口秀好了吗?”现在看来,脱口秀毫无疑问的好了,大家都挣到了钱,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如今我意识到了,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明明大家都比之前更好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王建国至今不知道写没写的那本严肃文学,我还是有点怪难受的。
3.5,感觉逻辑反了,应该是现场观众给演员投票去留,到了平票等情况再出现领笑员投票吧……现在保呼兰弃毛冬这种情况就更像是做票……初选到目前,有些晋级的,根本没有某些淘汰的精彩吧……整体还是蛮好笑的,有很多精彩的段子。
杨澜精英女的假惺惺真是让人不适。步惊云和毛冬比某些真是搞笑多了。(天真了,以为杨澜是爹味天花板,没想到还有个更傻逼的宁静,真是一爹更比一爹高
闭嘴! 这是脱口秀大会...不是什么...笑话大会🤡
我以为请杨澜已经很离谱了,没想到后面还来了宁静跟陈学冬,😂尴尬的我头皮发麻。服!!!
预期拉太高了,场子不够炸呀,借用罗永浩的话,徐志胜脱口秀和帅哥脱口秀的共同点,都是过分利用外貌优势
最感慨的是李诞那句,在如今,可以调侃的话题越来越少了。希望脱口秀节目能一直做下去,一些话题的边界能拓宽,或者不至于急遽萎缩。笑声并不可怕。节目做到第四季依然有很强的娱乐性。庞博和程璐好稳,一个挑战年轻人的喜好;一个用领导的身份做情境,借力发力。呼兰的讽刺向创作非常值得赞赏,这样的内容难免曲高和寡。徐志胜太炸了。杨澜和这个节目不搭。
庞博状态贼拉好
第一场呼兰比毛冬差太多,值得淘汰。你看看你满口的“脱口秀太难了太难了”搞得和祥林嫂似的,越听越虚伪
毛冬被淘汰是黑幕啊。
这季都内卷成啥样了,四季以来最卷的一季了。欣喜的地方是庞博突破了自己,呼兰的段子一如既往的高级,新人里面很多黑马,难过的地方是张博洋又消极比赛,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等到博洋成为脱口秀大王。
庞博太优秀了,熬过了瓶颈期,放下了过去,那种自信又洒脱,哪个观众不想为他拍灯。
不要像奇葩说一样乱请嘉宾嘛!黄西就好,杨澜、宁静是怎么回事,就直接给大张伟,罗永浩,杨天真搞个永久,选手讲完他们说几句就够了。一年一度的发疯年会简直笑到捶地哈哈哈。
看了江梓号的线下,确实现场跟看电视不一样,现场感觉还蛮好笑的,氛围还是很重要。
和线下脱口秀相比,看线上节目不仅可以反复食用幽默段子,加速跳过尴尬的选手,还可以在看完老梗后轻蔑的发一条“这个听过”的弹幕。
周奇墨、徐志胜、毛冬、贾耗,乃至没签约的童漠男、邱瑞都是单立人发掘的演员,大放异彩的老演员杨笠杨蒙恩也是从单立人出走的。最好有投资人给单立人做档节目吧!笑果已经有点跟不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了……
只有一个问题:文字类节目的字幕为什么的地得不分啊……喜剧也不能这样8
石墨鹿教最少得来俩吧~虽然是爷商的场子。—20210709看咱这口奶得,怎~馍~样!先导片有周老板和教主(不过教主没参赛?还好附赠鹿晗溥仪毛书记…),志胜广智凑成了san东双雄,居然有黄西?!笑果负责延续上一季的现象级,这些综艺“新人”线下老炮也要让大家看看Stand-up Comedy是脱口秀更是单口喜剧啊!晓卉一如既往松弛加幸运,庞博程璐彻底飞升,毛冬(客场)、贾耗(知名度)和步惊云(性别)一轮游都有点可惜。徐志胜,单口鹿晗兼金毛狮王,自黑炸场yyds!盲猜个剧本,先赚波唏嘘,然后建国博洋峰回路转,就是可怜毛冬了哟。初赛结束,还是低估诞总了呀…下一届就应该后出场没满灯的两边都能挑,那些划水晋级的凭什么心安理得地坐着看节目?冷知识:周老板是中国脱口秀全满贯(虽然之前就两档比赛)!
庞博经历了浮华诱惑,熬过瓶颈内卷,他成了!
杨澜可以不来常驻,黄西可以不来参赛。
脱口秀行业在进步,脱口秀在退步。这是中国式创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