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老友记》里,Rachel过30岁生日吹蜡烛时说,“I am 29, again”。第二年,31岁生日,她又说,“I am 29, again and again”。
三十岁,明明是万物盛开的年纪,却成为时下令人避之不及的话题。
我们之所以逃避谈论年龄,尤其是对30岁感到焦虑和恐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社会舆论场中始终弥漫着的“三十岁恐怖”。生产、散播这种恐怖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身边每天要去面对的多数人。是资本家说超过30岁的女员工不再值钱,是奸商说30岁再不护肤就变黄脸婆,是父母说30岁还不结婚你就嫁不出去了……这些带有深深恶意和陈腐观念的煽动与妄度,给30岁的女性身上贴满了偏颇、狭隘的标签,让女性越来越无法勇敢的说出“我今年30了”。
身体焦虑、年龄焦虑、容貌焦虑,随着这些负面能量不断被人利用和放大,也让近年来的泛娱乐市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扎根“大龄女性”的作品。而在看过某些作品后你会发现,许多创作者对于30+女性成功、幸福的定义,仍然停滞在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爱情得意、跻身上流,而他们过于强调30岁这一门槛的刻意,和那副“30岁女性理应怎样怎样”的说教嘴脸,与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又有什么差别呢?
稳定的恋情、家庭、事业或者孩子至少得拥有一样,如果没有,那便是失败的30岁吗?那便是不值一提的人生吗?《突如其来的假期》仿佛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解答——年龄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它不存在任何标签和定义,一个女人要在什么时候活成什么样子,是由她自己决定的。就比如说,在消费主义和成功学的鼓吹下,我们都被灌输“跌倒不要紧,爬起来继续拼”。而本剧持有的观点则截然不同,它会告诉你“跌倒了不必马上爬起来,躺平享受当下也很好”。
本剧的故事便是从女主人公榴莲的一次重大“跌倒”开始——她在30岁这年失去了自己的妈妈。在常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开篇,但榴莲非但没有失魂落魄、一蹶不振,还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大假,将人生按下0.5倍速键,去好好梳理接下来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当然,这并不代表榴莲是个冷血的人。她不是不伤心,只是选择将痛苦藏起来,让自我疗愈的过程变得慢一点。我想这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毕竟生活怎么过不是过,一时半会儿的躺平对于一辈子来说很短很短,与其对自己苦苦相逼、百般折磨,还不如暂且放下,把一切交给时间去处理。
其实普通人的人生哪个不苦,我们都和榴莲一样,从出生开始就要不断的追赶别人,被各种遥不可及的远大目标牵着鼻子走,被按头灌输不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被教唆跌倒了就要马上爬起来继续拼继续埋头苦战。但就像傅首尔饰演的林小姐在里面说的,“想单身就单身,想结婚就结婚,反正最后都会后悔”。人生不止有勇往直前一种活法,想做什么就去做,想停下来就歇一会儿,面对着生活中那些我们始终无法逾越的高山,有些人选择硬着头皮死磕,也有人干脆放过自己,停下来,慢慢的走,去感受山脚的雨和风。
也许当有一天风吹平了山峰的棱角,雨浇平了崎岖的山路,我们就能轻松跨过去了也不一定。
榴莲的30岁在大多数人看来一定是失败的。妈妈去世,爸爸不知道是谁,无婚无子,朋友背叛,工作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插画师,虽然这样的生活说不上灾难,但也堪称是家庭不和睦、事业无成、爱情不得意的典范。
但正是这样一个将生活过得一地鸡毛的普通女孩,却让很多人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毕竟,金字塔尖容量实在有限,能真的成为精英、白领、上流成功人士的只是区区少数,大部分人都只能以平淡无奇的身份过着朝九晚六、粗茶淡饭的生活。在精英崇拜如邪教般火热的当下,我们都看过了太多的“别人的生活”,却很少能在影视作品里找到自己。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被榴莲的潇洒和率真所感染、所打动。因为她要面对的以及她正在经历的,恰恰也是困扰着我们的那些烦恼和细碎,而她的那些喃喃自语和小情绪,也总能一针见血的戳中我们心底的小秘密。
当然了,尽管不顺遂、不如意,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把榴莲变成一个谨慎、卑微的人。相反的是,她拥有着“女超人”一般刚硬的性格——聪明、叛逆、自我、心直口快,甘愿为朋友挺身而出,还经常怼到身边人哑口无言。这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颇有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架势。
年龄和性别,这些对榴莲来说都只是似有或无的符号,30岁又怎样,不结婚不生孩子又怎样,她能在社会的重重制约和规则中活出本我的样子,就已经赢了很多人。即便是现成的恋爱摆在面前,她也没有将就,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不被传统的教条所束缚,可以说榴莲活出了新时代女性应该有的姿态。
从榴莲身上,我们既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又能看到那个想成为的自己,明明过得算不上好,却依然活得潇洒倔强帅气,依然敢与世俗硬刚,我想这就是大家都会喜欢上她的原因吧。
除了女主人设新颖、鲜活之外,《突如其来的假期》在篇幅和表现形式上也极具实验性,展现出了新时代网剧应有的风貌。
本剧总共12集,每集30分钟的长度更接近欧美剧和日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是短篇幅、大女主题材的《伦敦生活》和《东京女子图鉴》,与动辄5、60集的国产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少对我来说,让我完整看完一部60集的连续剧是非常难的,但一口气看完这部却毫无压力。这也恰好与主创团队制作该剧的初心一致——他们并不想打造出一部量贩焦虑的作品,而是想给人一个解压、释放的出口,所以无论从剧情基调还是篇幅上来看,它都绝不会给观众造成负担感。正如片名所言。这不仅是榴莲的一场假期,也是属于观众的放松时刻。
在表现形式上,该剧采用了非常新颖的三段式结构,即开头的颅内小剧场+正片+结尾给父亲的信。颅内小剧场可以说是每集的点睛之笔,和最近大火的《短剧开始了》有几分神似,不但拍摄手法足够先锋,还涉及到了未婚女性妇科遭遇、性别表演、独身女性、职场女性欺凌等尖锐的社会性话题,兼具大脑洞和现实的体察,足以让拥有相同遭遇的女性观众心生戚戚。
另外,精彩的片头小剧场不但每一段都可以拿出来独立成片,也和接下来的正片形成前后互文,构建出从开头提出问题,到正片主角遇到问题,再到最后和观众一起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连锁链条。
最后说说正片部分。本剧使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叙事形式,回忆部分主要是由榴莲从小到大和妈妈的相处片段组成,现实部分则是讲榴莲与山竹的友情以及她与前男友的感情线。
其中最有看头的当属回忆部分。虽然平时看起来百毒不侵,但只有陷入回忆时榴莲才会流露出自己柔软的一面。其中最为动人的一幕是她抱着险些遗失的disco闪光球痛哭的场景,这一个充满回忆的物件,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可以扔掉的垃圾,却让她一下子就破防了。可以明显的看出,榴莲性格的形成深受母亲影响,母亲在学校为她解围的一场戏,和后面她为山竹挺身而出的段落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照,而榴莲也逐渐过上了像母亲一样自由、独立、享受当下的人生。
在本剧中倪虹洁所扮演的母亲角色也非常出彩,她终于不再是一般女性题材剧集中那个只会催婚、只会给女儿找麻烦的工具人,而是一个有鲜明个性,对剧情走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第二女主”。
总之这部剧的风格非常独特,独特到很难用言语去定义。它既有极为写实、取材于编剧真实经验的生活流部分,也有妙趣横生、大胆夸张的悬浮部分,制作团队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让它在不会显得失真的前提下,又足够drama。
最后想说,我尤其喜欢两位女性角色的名字,榴莲和山竹,谐音是留恋和删除,榴莲对母亲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去的删除,共同组成了这部剧的主线。而如何在留恋和删除之间做到取舍和包容,也是我们30岁,甚至一生都需要学会的课题。
「 该结婚就结婚,该单身就去单身,反正最后都是会后悔的。」
傅首尔饰演的林小姐在一个老年人聚集的课堂上,遇上了为了解自己母亲而误入其间的榴莲,两个“捣乱分子”被赶了出来。在酒吧里,萍水相逢的两人展开了一场情感话题的交流,此时,林小姐甩出了萧伯纳的这句金句,似乎为这部不走寻常路的电视剧奠定了基调——我们不想被定义!
先让我们回到电视剧的开头,30岁的榴莲,母亲意外离世,大学最好的同学形同陌路,曾经的男友也分道扬镳。这么惨的女主,按照惯常的套路,总是要遇到一个救赎者,然后充满戏剧冲突,最终滑向俗套的爱情故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都没有发生。
一部充满先锋性的电视剧,首先预设了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女主角。面对重要的亲人——母亲的离世,没有悲伤与眼泪,打破对待亲情的常规印象,是第一层不能被定义的情感表达。
抱着母亲骨灰盒的榴莲,先去“骚扰”了前男友,然后又“打扰”到了大学时最好朋友的婚礼,看似有点“疯癫”的背后,是情感宣泄的另一种方式。
之所以会成为这样的榴莲,离不开成长的经历,在现实与回忆的交织中,电视剧重塑了同样不能被定义的母女关系。
一对从外形到相处方式都打破常规的母女,引领我们思考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母亲身份与女孩身份的悖论,成为一个母亲是否意味着就不能再拥有女孩一样的心性?就像榴莲的母亲刘闵之,在榴莲的视角里,始终无法和解的是出身的问题;可是从刘闵之的角度,她是成为榴莲母亲的自己。
不像别人一样拥有正常的家庭,被告知是试管婴儿的榴莲,30岁的时候,依然忠于自我,她可以允许自己的没有长大,却对不走寻常路的母亲产生质疑,直到意外的发生,她才慢慢正视那个不能被定义的母亲。
不能被定义的刘闵之,选择了不需要爱情的亲情。当我们把时光的齿轮往回拨30年,谁又能不感慨在循规蹈矩的年代里的特立独行呢?正是因为刘闵之的与众不同,才教育出了同样与众不同的榴莲。
与众不同其实是放在一个墨守成规语境之下的,现在也依然有许多人还在经历着老生常谈的“在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女人不生孩子就是不完整的”轰炸,并且深以为然,继续完成着也许不幸福,但是应该的轮回之路。可是,随着时代的开放和视野的开阔,当我们再次把镜头拉回到当下,是否能够更加理解这个有些跳脱和疯癫的榴莲呢?
实际上,在城市的角落里,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榴莲”,可能,在性格脾气上,并不是那么与榴莲趋同,但是都开始了自我意识的释放,就像剧中与“榴莲”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小姐,她不排斥爱情,但是也不焦虑大龄之下的单身,是一种更为通透与开放的状态,也是对不被定义人生的最佳诠释。
或许,这部电视剧最为先锋的地方就是尝试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去探讨这个世代下,女性在自我与情感之间的博弈。
这种多元性首先体现在人物上,像上面提到的三位女性,榴莲、刘闵之和林小姐,都有着不能被定义的一面,同时,剧里也保留了大众更为熟悉的形象,比如后来租住了榴莲房子的山竹,更加迎合世俗的期望,早早的结了婚,性格比较软弱。这样两类人物的碰撞,或许能够更加激发大众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思考。
另一方面,多元性还体现在剧集的制作上,摒弃了国产都市剧惯有的风格,不只借鉴欧美剧的节奏,在服化道上也非常让人惊喜,说实话,开篇的时候我都没能一下认出阚清子,这部剧给到的造型对人物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加持作用。另外,每集的开头还融合了女主脑内小剧场,把一些争议性的话题用戏谑的方式传达出来,也是一种特别的尝试。
其实,多元化也好,不可定义也罢,都是这部剧针对当下时代的一种尝试,有点打破国产剧固有模式的意思,虽然尚有稚嫩的地方,但是还是有新意的地方,特别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探讨真的是非常地真切和真诚了。
尽管有些点荒诞到让我摸不着头脑。但多数情况下还能共情的。 向往自由的榴莲,30岁才慢慢学着告别。跟朝夕相处一直想逃离控制的妈妈;跟在一起八年,对彼此还有牵挂的前男友;跟温柔室友;跟野马画家;跟意见不和的公司…以及跟陌生人。榴莲不似她的名字,没有过分留恋。十分坦然地,接受生命里的每次告别。只不过,直面无所依靠的孤独时,她又该去往何方。 曾经以为的热闹生活,其实是一种假象。伴随着母亲离世,无法忍受的孤独浮出水面。当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叨扰前男友,毕竟在她心里,宁远仍旧是依靠。时间仿佛定格在还没分开的时候,看似渐行渐远了,实则紧紧相连。若即若离,给榴莲一种宁远还站在原地等她的错觉。实际上…他们都回不去了。当她明白宁远已经准备结婚,彻底离开她的时候,巨大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袭来。眼看着周遭人都突然间有了自己的生活——宁远组建家庭、郎叔一家幸福快乐、野马有了另一半,实习生也能够在公司站稳脚跟。只有她,是游离在别人生活之外的存在。 但是不怕,她还可以回家。狂欢过后的清晨,吃着山竹准备的早点。没关系,未来再难过,至少她还有个家,家里有一个朋友,起码不会少了烟火气。不过,山竹也要和她挥手告别了…在妈妈离开后的每个人,好像都在跟榴莲说再见。 换做我,一场接着一场的告别,会让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说实话,我接受不了这样的孤独。可是,仔细算下来,人生好像只有自己了。虽说孤独没有那么可怕,但每到夜深人静时,自己又怎么能安然入眠。 就像家门口被抬走的沙发一样,喜欢的事物留不住。每一段过去都会被清理掉…但每一段开始都在不远处等着你。 这部剧最好的地方就是认识到生活的悲观绝望,却仍能让人有继续走下去勇气。哪怕是浑浑噩噩也好,不一定说跌倒了就非要爬起来。就算是躺下,也能大口呼吸新鲜空气,看着蓝天和飞鸟,只要存在,就还是有意义的啊
真的超级好看! 无论是运镜还是服装乃至演技和逻辑都很好 算是第一个把生与死、女权、单身主义、夫妻冷静期、卫生巾、试管婴儿、新型家庭教育、共同作品的版权所属等放在明面上讲的国产电视剧 没有观众看不下去的逻辑漏洞 也没有优柔寡断原谅三观天差地别的老友 没有假大空的情绪高潮也没有不明所以的嘟嘴瞪眼 没有前任见面的烂大街套路 更没有国产剧常见的忽略观众智商的资本家行为 台词里有提到黑塞所著的《悉达多》加缪的《局外人》以及一些别的小说或是诗歌 文化底蕴很好 并且因为是哔哩哔哩独播,所以脑残粉弹幕基本没有,弹幕科普和评论区观后感都很有新意 剧的色调和每个角色的穿搭都超好看! 榴莲每次换服装我都截图打算借鉴颜色哈哈哈哈哈 反正就爆炸好看啦!!!!! 倪虹洁实在是太美!!!!!!! 阚清子和刘美含同框太养眼哈哈哈哈哈 榴莲辣妹VS山竹软妹
大家都困扰,就不困扰了
剧来的好及时,我27了,前两天刚刚因为和妈妈争论我为什么要结婚而哭泣,喜欢里面傅首尔那句台词,“该单身单身,该结婚结婚,反正都会后悔,人生嘛,开心就好。” 我妈觉得如果以后就我一个人,连个照顾我的人都没有,就和剧里李奶奶一样,死了之后好几天才被发现。她说她会闭不上眼,她哭的很伤心。 今天生病去医院检查,结果可能会有些不太好。我突然想到我妈,她可能多虑了,我也许活不到李奶奶那个年纪呢。 如果我生病了,我要辞职回家,不和傻逼公司耗生命了。我要多陪陪她,多了解她,她是不是也爱打麻将,而且手气特别好。 人总是要有自己的坚持,我大学时候写的剧本被同寝的姑娘拿走,署了她的名字,并且得了奖。这么多年,我一直无法释怀。它只是一个文笔拙劣的小故事,但是是我的孩子。我理解并且支持榴莲,马迪是不能被原谅的。 我真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啊。
整部剧一共12集,每一集在故事开始之前都用一个脑内小剧场来引出本集的主题,用12个故事片段解释了女主刘恋(“榴莲”)30岁前的故事,很多情节都坠着沉甸甸的情感包袱,有些片段用记忆闪回的方式讲述了小时候她与母亲的过往,用这种回溯的方式解释了榴莲一些看似奇奇怪怪所作所为的动机和原因。
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有点英美剧的感觉,但跟英美剧又并非完全相似,还蛮新颖有趣的。
看到失去母亲后“榴莲”的各种看似奇奇怪怪的行为,母亲死亡的ptsd看起来非常严重,忽然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涉足荒野》,律政俏佳人的女主瑞茜·威瑟斯彭主演,她正是凭着在这部电影中的出色表演拿下了奥斯卡影后。跟刘恋一样,母亲死后,作家谢莉尔·斯瑞德的生活陷入了一团糟,婚姻触礁,她失去了老公,更可怕的是她陷入毒品和滥交的漩涡中无法自拔,生活失去了希望和快乐,沉迷于种种痛苦之中,然而内心深处最难过的苦楚却无从发泄,只能一直压抑在心里,之后她故足勇气,背上行囊孤身踏上了太平洋山脊的长途远足之路,在漫长的孤身跋涉中她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往生活,最后在肉体的磨练和痛苦中放下了往日的沉重苦痛,得到了解脱,重新开始了新生活。
虽然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大洋彼岸,国度不同,种族不同,但女主在母亲的遽然离世之后,内心无力接受母亲离世的悲惨事实,但又无法排解、无处排解的经历又何其相似。虽然她们的生活表面上似乎无事发生,内心却变得极度的脆弱和无助,只要蝴蝶轻轻煽动一下翅膀就可以在内心掀起一阵可怕的狂风巨浪。原本风平浪静的人生失去了常态,女主不得不面对自己从此要孤身生活的现实,失去至亲之后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和无力感,透过镜头逐渐弥漫开来,无需言语就能让人感同身受。
人有生老病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随着年龄增大,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亲人逐渐变老、会病会死的事实,失去总让人容易伤心感怀。而人一旦切身体会过失去的苦痛,就不会再问他人为什么也会痛,无力抗拒失去只好努力地紧紧抓住当下,感受生活中的点点善意与美好,继而试图在某种不可能会得到的答案中寻求安慰,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孤独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榴莲尤甚。
因为从小没有父亲,榴莲一直都以为自己是个试管婴儿。也因为这个独特的身份,她的经历也与其它小朋友很不一样。从幼儿园起,她就一直都被同年级的孩子们嘲笑和排斥,常常被嘲笑为新闻媒体上那只著名的克隆羊“多莉”,与小朋友们一起出演话剧,她也只能分配到出演没有台词的小羊,但母亲告诉她“你是试管婴儿,你比他们都高级!”。她绘画创作的画风是她内心孤独的写照,她的艺术就是她本人内心的映射,可是与众不同的抽象绘画风格却让她在课外班学习画画时被指导老师嫌弃,幸好母亲找到老师为她鸣不平。一直以来,母亲一直都是她的守护者。
从小到大,她因为自己不合群的身份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她无法找到自己的同类。
就连曾经相恋八年的大学同学男友,也已经在半年前分手了,母亲死去后整整三天,她都没有人可以一起分担这个悲伤的消息。踌躇着,她捧着母亲骨灰盒去找早已分手的前男友,却无意中发现大学最好闺蜜、曾约定好一起结婚的朋友婚礼却都没有邀请她参加。榴莲在前闺蜜婚礼上的诸多失态行为,看起来很奇怪,似乎很不合理,但这并不只是她一时的情绪失控,而是因为长久以来的孤独、友谊的背叛以及突如其来的悲伤忽然交织在一起,呼啸着席卷而来,汇聚在一起爆发的结果。
家里处处都是母亲生活过的痕迹,榴莲急于从悲伤的泥沼中爬出来,醉酒之后她把母亲的骨灰埋在了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茶花树下,然后手脚麻利地把母亲的东西该扔的扔,该归置的归置,迅速地全都给收拾好了,并飞快地在网上把母亲的房间给出租了,因为她需要新鲜的空气、陌生的人来置换掉往日的旧生活,她不想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在到处充满母亲影子的家里,以免睹物思情,她想要往前走,去寻找新的生活。
电视上播出的一则试管婴儿的新闻,让榴莲回忆起了从小母亲曾欺骗她自己是试管婴儿的事情。小时候为了查明自己是否真的是试管婴儿的真相,她做过很多仔细的调查,最后终于了解到在我国做试管婴儿,必须拥有结婚证、生育证、身份证这三个证件,三证齐全之后医院才会给安排试管婴儿的手术,而母亲一直未婚,所以她是试管婴儿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她有亲生父亲,只是一直以来不知何故,母亲都向她刻意隐瞒了父亲的存在。
多年来,她为母亲不肯告诉她父亲的事情而耿耿于怀,隐瞒亲生父亲这件事也一直是母女俩解不开的心结。大概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缺憾,因为缺憾本身就是一种完美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她的父亲能够理解她,懂她,所以她一直都在默默地给父亲写电子邮件,把自己的心事向父亲诵读,那个遥远的、从未谋面的父亲成为了她生活中的倾诉对象,成为了她所有人生秘密的超级大树洞。
直到有一天,无意中从姥爷口中得知了父亲从她生活中消失的真正秘密,她才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悟,母亲不告诉父亲的事情并不是为了要欺骗她,因为这种刻意的隐瞒从一开始就都是为了保护她,保护她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保护她作为孩童的纯真世界,保护她可以不被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所伤害。因为母亲一直以来的保护,也因为对残酷现实的茫然无知,她反而拥有了更幸福一点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在知道关于父亲真相的那一刻,她终于理解了母亲从小对自己刻意隐瞒的意义所在,理解了母亲长久以来的良苦用心。
没有父亲是她的人生变得孤独的最初重要原因,然而在面对陌生富豪的死亡时,她终于有机会说出了心中一直想对父亲说的话。
人生仍在继续,她的孤独也仍在继续,因为孤独是她一辈子不得不继续的修行。
逃避可耻却有用
在榴莲的某个脑内小剧场里,她曾高声喊道,“为了爱,为了理想,奉献自己的人生吧!”
然而现实生活中,她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逃避者。
1)逃避感情,不敢建立亲密关系
即使跟曾相恋八年的男友宁远分手后,榴莲一直依赖他,有什么事情总喜欢去找他,舍不得放不下,却又没有办法更进一步。
因为自身过于独特的成长经历,从小没有父亲的照顾,只由单身未婚的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她内心深处很难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于是在相恋多年的宁远求婚时,她没有欣喜答应,反而出人意表地选择了转身逃避,不仅如此,她也无法好好向宁远清楚地描述自己对他的感情,以及自己为何如此行事的真正原因。
2)失去著名作品的版权之后,逃避这一切而躲在设计公司里消磨时光,无法再度出发创作自己的作品。
因为对事业规划的理念不同,加之金钱上的沉重压力,她跟同窗好友兼工作室创业伙伴曼迪对于事业的发展前景出现了分歧,因为曼迪为了钱而把版权出卖的事情,两人就此决裂,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失去自己作品版权后的榴莲,既没有锐意进取地开创新的产品,也没有策划新的作品线,更不会撕破脸皮去跟曼迪抢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作品版权,她只是置之不理,任由她辛苦创作出来的作品被他人蹂躏,她一直在逃避因为朋友背叛和失去作品受伤的难过。
但也是在这日复一日的逃避中,她慢慢地学会了去了解自己,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在看似毫无进步的琐碎生活中她已经日渐一日地逐渐成长起来,变得益发成熟了,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智和冷静,也足够成熟到敢于去直面自己的惨淡人生,最终与过去的一切和解,开始了新的生活。
是啊,在受伤最严重的时候选择逃避,其实等于给身上撕裂的伤口止血养伤,待到时光流逝,伤口慢慢愈合,身体才有希望变得健康起来。
谁又能说逃避没有用呢?
想到一句话:我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漂泊,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这句话很适合榴莲。
看到了伦敦生活的影子
面对同事的“茶”颜“茶”语,最绝的就是“茶”回去,榴莲怼领导和同事的话太给力了,第一次在国产剧中看到这样的女主,她不讨好任何人,却魅力四射。
越是歇斯底里,内里越是空虚吧。
榴莲和山竹,谐音是留恋和删除,榴莲对母亲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去的删除,共同组成了这部剧的主线,妙。
就像一个没有天赋的学生努力备考,还是考了个四十分的感觉。别扭的地方都被爱看的人说成是黑色幽默也是很幽默了,剧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我居然能看完8集,看来确实很无聊了。
看到热评说像伦敦生活 但我觉得和伦敦生活不能比 说教意味太浓
用怀孕当借口,无故砸场子影响别人上课。。。拿无素质当有趣,喜剧也不是借口,热评还碰瓷伦敦生活,瞎也要有个限度
????投屏完后电视上自动播放了
真正的悲伤不一定会嚎啕大哭,也可能像榴莲一样,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早就崩溃,看她不管做什么事都能看到已故妈妈的音容笑貌,让人难受。
倪虹洁都开始演妈了,有点点震惊,之前看《摩天大楼》就觉得她演技挺好,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21年最被低估的华语网剧 大家愿意给俗女养成记九分 为什么对这么鲜活的故事就这么苛刻 突如其来对我而言是治愈 生活苦难万万千 总会过去 总有自己的价值 总能找到快乐
好看。我觉得是好看的。虽然某些情节确实扯。但我喜欢倪虹洁,也蛮喜欢阚清子。
这剧专门给阚清子写的吧,很贴合她,嘴炮小达人,怼人王者,编剧开始意识到受喜欢的女性角色了,没有超级圣母白莲花了,有些内容还是很新颖的,整体好不错,最后小破站厉害。
太导演个人表达了,整个剧情都是飞的。女主没看出来怎么tough,倒像是精神有些问题。母亲去世后的过去与现在的交叉,以及随时随地母亲跳出来的幻象都缺少逻辑和处理。看的过程中脑海里不停蹦出来“莫名其妙”四个字
有点惊喜,有点感动。
看起来像小成本制作,但造型、妆容也都很好看。
这部剧里的阚清子和倪虹洁都好美啊,喜欢片头的小剧场。
阿B:叔叔我啊,就知道你们年轻人喜欢自私的
我懂得大概的内容了,看似独树一格,实在是各种理想和现实生活的融梗。二十初的人,会觉得生活怎么会这样残忍,二十岁后的人会觉得,生活不会那么童话。为了迎合观众,给30多的女主,找了40多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