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中从没有接触过盲人,所以对这个群体完全不了解,如果非要整几个词描述直观印象,那大概就是“可怜,什么都看不见,但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强不息”——但按《推拿》里写的,这是盲人最恨健全人对他们的一套说辞。所以看完小说,觉得被打了一遍脸,才知道以前自己对盲人(或者说残障人群)那种不自知的高高在上的同情怜悯是多么自以为是,多么欠揍。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所谓的爱心慈善晚会让人看着犯膈应(先不说是否真的有善款能帮助到残障人士),除了其中刻意的、烂大街的煽情桥段让人生理不适之外,主持人们的说话逻辑更是狗屁不通。
多少爱心演出都像都红参加的那场演出一样,残障人士(多半是小朋友)被拉做背景,主持人在拽着他们问几个诸如“你今天高兴么”、“为什么高兴啊”之类的傻逼问题后,往往不等人家回答,就迫不及待地以配乐诗朗诵的语调秃撸出一大串早已背好的底稿,孩子身世之可怜,后天之努力,社会爱心之博大,不把自己说哽咽不算完。无论底稿多臭多长,最后一定会落脚在社会的关爱、孩子们的感恩上,以呼应演出主题,让现场的爱心人士们存在感骤升。现在想想,当倪姥姥字正腔圆、朱大叔带着哭腔、董小姐拖着重重的鼻音说——“孩子用他的表演来报答全社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时候,被他们紧紧搂在身边的孩子们,心中一定跟都红一样的不解:
为什么是报答?
报答谁呢?
我欠谁的了?
什么时候亏欠的?
还“全社会”?
……她只是弹了一段钢琴啊。
“都红知道了,她到底是一个盲人,永远是一个盲人。她这样的人来到这个世界只为了一件事,供健全人宽容,供健全人同情。她知道了,她来到这里和音乐无关,是为了烘托别人的爱,是为了还债。”
“她这样的人”——不论承认与否,我们心里都是有这样的分界的。他们,我们,他们因为是他们,所以能把钢琴弹出声儿来就不错了,能自食其力饿不死冻不死就很了不起了。
我以前真的是这样认为的。甚至从没发现其中潜藏的荒谬与傲慢。
都红因为莫名其妙的“还债”而放弃了钢琴,而沙复明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什么自食其力,他要做老板,赚大钱,跟普通人一样。
突然想起来《逆光飞翔》里黄裕翔的搞笑室友阿清,原来他才是那个电影中最可贵的人。他从第一次见到黄就当他是普通人。他跟他一起看美女,分享把妹心得;一起看棒球赛,全垒打的时候抱着他欢呼。黄裕翔拿着盲杖在路上走,同学说“这里有盲道你自己可以走,不要浪费我时间啦”;妈妈说“你自己走一遍,妈妈就在你旁边”;小洁说“你这样很危险,我带你”;阿清从后面窜出来,手往他肩上一挎:“走那么快,草上飞哦!”
他从来就没有把他当做盲人,他只是一个正常的同学,一个有着同样活力的同龄人。
没有“我们”和“他们那样的人”。没有分别心。这真是极大的美德,极高的修行。
说到底是我们热爱感动,我们需要感动,我们把同情心投射在“他们那样的人”身上,感动,流泪,来满足自己的快感。
从今天起,请收起我们自以为是的同情心,别再把别人扯进去了。
他们都挺好的,用不着我们的眼泪。
这部剧已经播到了24集,在最先看的时候被多数人惊为神剧,我也基本同意这个看法,剧本不用说,演员演技没得说,选择的社会关注点也很特别,但从高唯与牛三勇打在一起后这部神剧就有了走下神坛的味道。
不可否认,当看到高唯与牛三勇打斗嘴、打闹再到恋爱,确实很讨喜,确实让人觉得此为俩“冤家”、俩活宝,我也曾在那几集中等着他们出场,带来如“翻滚吧,牛宝贝!”一样喷笑的词语,我想观众是爱他俩的,康导也是爱他俩的,所以他们一再出场,已然成了这部戏的男女主角,可是这样的吗?
当孔佳玉被她父母带走,导演给了我们一大段煽情的场景,意在告诉我们他们有多么难舍难离,意在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恩爱难分,可我们体会到了吗?反正我是没有,因为他们相爱的戏全给了高唯和牛三勇,现在跳出来告诉我们他们才是主角,他们才是相爱的,他们的分开我们应该伤心难过,可你没在过去几集中有交待、有表现、有铺垫,这让我们如何有和康导一样的感情认同?分别在于康导知道所有来拍这部戏,而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来看这部戏。想让我们有两样的认同感就不应该把过多的戏份交给高唯和牛三勇,即使你康导再喜欢他俩也不行,而且说白了他俩是明眼人,不应成为这部戏的主菜,喜欢可以为他俩单独拍一部嘛。
还有,沙老板不急着向张老板要钱了,张老板也不急着破产了,芒来不急着做决定了,马跃也不急着回来了,王泉和孔佳玉不急着结婚了,崔云和沙老板也不急着发展了,都红更是好几集都不见到了,因为所有人都在看高唯和牛三勇这俩活宝如何打情骂俏。如此多的问题,如此多的矛盾都没有爆发,可还仅仅只有6集了,爆发了你还得解决呢,难道又要强加给我们去认同吗?有待关注。
再让我们看看推拿这部戏的主题是什么?生命力是什么?特别点在哪里?我想应该是也肯定是盲人这个特殊群体,是盲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他们面对这个世界、面对生活的境遇和抉择,如果不是这些又如何把这部戏与其他的电视剧区分开而称之为神剧呢?由此更加见高唯和牛三勇的戏太多了,就因为他们是明眼人,所以他们不能也不可以成为要主要表现的人物,因为他们的爱情在其他的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哪怕他们再讨喜,也无法把这部戏升华。也许是康导拍他俩拍高兴了、拍HIGH了,无意识的拍了这么多,但真的毁了这部神剧。
最后还是要表示一下对这部戏的肯定,虽然上面说了诸多的不是,但不可否认在当今电视剧一个比一个“二”的情况下,《推拿》确实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视剧,同时,虽然高唯和牛三勇让这部戏减分了,但单拿出他二人,我个人也是相当喜欢的。总之,会持续追完此剧。
个人观点,不妥勿喷!
擅写女性心理的毕飞宇,其实是个挺黑暗的作家,享有盛名的《玉米》系列,最令人动容的是女性被命运碾压到谷底的激烈反弹。毕飞宇的笔下似乎有一种乖戾之气无法消散,从行文到故事,都散发着一股狠劲。
在《推拿》里,毕飞宇呈现的却是一种和光同尘的状态。《推拿》里也有缤纷的想象,铺陈到汪洋恣肆,但是更多的是踏实又温暖的现实。《推拿》写的是一群自力更生,也自尊自爱的盲人群像,毕飞宇的笔毫无戾气,也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更多的是满满的温暖,带着敬意的平视。
毕飞宇笔下的盲人群像,性格斑斓,但又有一致的群体特点。他们多数经历过触底的黑暗脆弱,才有不惧生活的坚强勇气;他们有微妙的自卑感,却又自尊自爱自强;他们乐于助人愿意释放善意,但也会好强不愿输人;他们维系感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旦认准了又炽烈燃烧不管不顾。
盲人不好演,除了要模仿盲人的言行举止,更难的是演出那种略微矛盾的心理状态。在《推拿》里,濮存昕、张国强、刘威葳等人的演技自不必说,就算缪俊杰这样的新生代演员,也稳重妥贴。国产剧少看到成功的群像,《推拿》里的一群演员奉献了国产剧水准线之上的精彩表演,称得上是国产剧群像塑造的一个标杆。
文字擅长写心理,影像长于表现感触,好比缪俊杰饰演的小马。在小说里,小马有着丰富的心理想象力,是脑中有小宇宙转动的青年,而在剧里,观众更容易被他的腼腆的笑容打动。原著小说是心理,细腻的,耐咂摸的,电视剧则是坦率的,直观的,热烈的。假如说小说《推拿》是在黑暗里写斑斓的心理,那么电视剧版则以明媚的感触拍出盲人的真性情。
和那些煽情催泪的主旋律不同,有着满满的正能量的《推拿》,有着滚烫的生命热情,也夹杂着油烟味的生活气息。盲人群像的乐与愁、喜与悲,都并不是动辄凄苦的一味煽情。在剧中,盲人们面临的问题,家庭事业,房子股票,都贴近现实,真实可信。
不做作,不苦情,《推拿》就像杯温暖感动的热茶,值得推荐。
这部13年的盲人题材国产电视剧,放在平时我是不会主动去看的。就那么巧合地,因为单位让下载的一个APP,我翻到了这部电视。抱着完成每日打卡完成在线学习时间任务的心态,我开始刷这部剧。不俗套但又有家里长短的生活剧我向来很喜欢,后来还发现之前在抖音里刷到的关于盲人乘车投币纠纷视频就是出于这部电视剧,我的兴趣更是一下子提上来了。
在情人节的今天,刷完了这部电视剧。喜闻乐见的happy ending,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心理暗示,让我不自觉得心情好了起来。稍微对剧中人物对感情的态度做个小结,仅仅是个人看法,或许会有一点片面,但更希望地是自己也能从中感悟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道理。
沙复明。——“人生总有经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有责任心,有担当,全剧基本挑不出毛病的男主。虽然他和崔云的初识是误以为遇到了曾经的初恋,但之后他是用心在和崔云相处,渐生情愫,情投意合,终成眷属。他的“初恋情节”是后一段感情开始的契机,并不是把对初恋的感情转接在了下一任上。
崔云。——“你生性是弱者,但你可以学会坚强。”被渣前夫欺负地很惨的女主,性格懦弱,完完全全一个任人揉捏的包子。但在沙复明的鼓励下,慢慢学会反击,最终摆脱了前夫的纠缠。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让她们容易处于弱势。特别是在“你就该受欺负不得还击”的洗脑浸泡下更容易失去战斗的动力。女人可以有人依靠,但也要有自强的能力。
孔佳玉。——“可以一时任性,但要适时而收。”孔佳玉的一些心理状态像极了很多恋爱中的小女生。因为赌气,找别的男人去拍了婚纱照;因为和王泉意见不合,开始冷战不理人。并且剧中她也透露,自己在婚前就和王泉同居了,是因为她内心的没底气。形式上已经是夫妻了,他一定会和我结婚的。这应该是她对自己的强心剂安慰。但骨子里温和的她,最后还是会服软和好,也是她有幸遇到了一个负责的男人。现实中更多的是任性倔强的姑娘和同样任性又自我的小伙的分道扬镳。
王泉。——“为了爱的人拼命是我唯一能做到的。”最怕男人一事无成的温柔,好在王泉肯吃苦能赚钱。为了孔佳玉,厚着脸皮千里迢迢去求得丈人的欢心,在家里一遍遍地熟悉房间布置,摸东摸西学做菜。为了家人,把自己砍了一刀又一刀。面对自己爱的人,他真的是豁出命来。
牛三勇。——“我是混黑社会的,但我仗义讲道理。”他的出场是去王泉家里讨债,他一向的做事风格就是不胡来讲道理。后来在沙复明的感化下,金盆洗手。以前的我偏爱书生气的男人,总觉得文质彬彬深得我心。后来看到了《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的章宇,再到这部剧里的“翻滚吧牛宝贝”,我开始喜欢起有一些“社会气”的血性男儿。
高唯。——“对事情和爱情都有我自己的追求,老娘儿不怕事不矫情。”前台的工作做的一丝不苟,为了所有员工的利益甘当“出头鸟”,闲时去大学里蹭课。她干脆利落,对自己的生活很有规划。当生命中出现了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她也把他规划进了自己的生活。“我在计划着和你的未来,你却计划着和我分手”,还好在这部正剧中没有狗血地出现。虽然也出现了前任戏码,但也在高唯大大咧咧的性格中一带而过。
金嫣。——“我爱你才来追随你,若我不爱你,我也能彻底地离开你。”感动于“杜鹃啼血”,主动追求曲芒来。我就是对你好,就是要你注意我。但当曲的前任邓晓梅回来,三人陷于三角恋时,她并没有用什么龌龊的伎俩挽留,在邓晓梅被人欺负时,她还是站出来帮助了她。在曲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时,她也洒脱地放下了。敢爱敢恨,在古代她一定是个江湖侠女。
曲忙来。——“不懂得拒绝,害了别人也苦了自己。”这部剧里,我真的不太喜欢他,甚至觉得他有渣男嫌疑。暧昧不明,当断不断,犹犹豫豫,这样的性格我真心瞧不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性格弱点,如果你明知自己有问题,去正视它,虽然很难,但请克服。只要有了开头,很多事情做起来并没自己想得那么困难。
以上几个,是在剧中有感情戏份的主角。
去相信吧,会遇到生命中的那个人的。
在有感情的时候,不要负了对方;在没感情的时候,要趁早决断。
两个人的时候,去珍惜,去经营。
一个人的时候,也把自己拾掇好。
2019,去成为能让自己幸福的那个人。
和谁在一起我都会幸福,因为我从不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前路漫漫。
《推拿》是部好片子,濮存晰,张国强的表演大气,又细致,,看张国强扮演的王泉那自尊又无奈的样子,,真是笑死了,,这是《团长》里那大大咧咧的迷龙,《士兵》里的硬汉连长吗?
关于肓人的生活,感情,演得真好。
借用一句豆瓣上的影评:他们过得一直都很好,不需要我们的怜悯!
有一个细节:王泉,孔佳玉,邓小梅他们用的手机,可以读出菜单,和电话薄上的姓名,来电、拔号时也是读姓名,甚至还可以读出短信(这点怀疑是语音短信功能),非常好用。
因为母亲不识字,,俺一直想买一个这样的手机,,《推拿》里的肓人用的手机再适合不过了。
但网上搜不到,,手机店里的也只带有读号码的功能,没啥用。
智能手机倒是可以通过装软件实现读姓名功能,,但智能机对于老人也太复杂了。
请问各位周围有没有用这种手机的,给推荐一下,,谢谢啦~
配乐要克制啊,另外全都铺音乐听得难受啊,开场是不是用力过猛啊,第一次画外音那个女的是谁啊?14分钟,有缘再会吧。
还行 虎头蛇尾
这部电视剧能回归朴素扎实,实在动人。类似《万箭穿心》。最后一集狗血到可以减1星,更爱毕飞宇的悲剧收场,讨厌电视剧的这种处理方法。
太糙
编剧已经尽力了,但是还是不够,毕竟原著结构太特殊。
有康洪雷,就还有能看的中国电视剧....
电视剧仅得其形,不得其神;电影得其神,而不得其形-最好的果然还是小说啊
跟大部分国产剧一样,前面剧情进行缓慢做足了细节,前15集可以说是完美,但收尾为了happy ending就一下从现实主义变成了理想派,各种潦草结束。20集以后略矫情,最后3集只能用狗血形容了,不过辛亏前面情绪铺的足,最后一些煽情点还是能让人投入。总的来说,这部剧都还是今年最值得看的国产剧。
特喜欢刘威葳
让我瞬间无比怀念南京。
blind
配乐太满了,一直看会感觉很吵
速度看完,眼部的特写看不下去。这么多名演员,片子好像没有什么反响。可惜了。
不错!很触动人!
张国强那一口南京话吓到我了,怒赞!
看到演员阵容我就在想这肯定是康洪雷导的,果真是啊。好看!虽然有些地方拍的忑文艺了点!!!而且每次女演员互诉心事,都离得特别近特别近,我就有点受不了了了。
这小说改编难度不是一般大,编剧记一大功。另外南京话实在太难听了,用在电视剧里面实在不合适。
在各大卫视乱七八糟的剧集中,这个剧显得特别好。不过这个剧本身也很好,改编的不错,演员也都是好演员。
大陆很少能拍出这样不浮夸不造作的质朴电影了。。。有种以前看编辑部故事的感觉,场景什么的也充满了质感,名著就是不一样。。。
演技也太好了。。补小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