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的有些晚,因为在如今的2020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门打车的重要工具是网约车。尽管前段时间网约车出过一些恶性新闻,但对于个人感受而言,仍然觉得网约车更好一些,不用提前在街边等待,不用因为不认识路而担心绕路,不用和别人拼车...
回到电影黄秋车做的到底是对是错呢?
从法律上讲他一定是错的,在妻子先后因两辆出租车的见钱眼开而死亡后,他可以选择法律途径状告两辆出租车而寻求公平。
但从情理上讲,看的非常过瘾!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被欺负时真希望能干死对方,至少你有过那一瞬间的想法,而电影中的黄秋车因为受到同样的刺激所以开始了报复之路,但是当他遇到好心的司机时又放过了,所以从本理上讲他绝对不是个坏人,而是被坏人逼上绝路的好人!
愿天下好人有好报!
看完之后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于情理上站在黄秋生这边。结尾也是有着墨,就我现实体验,的士司机那帮人完全不算弱势群体,在某些场合联合起来比黑社会更强力和残酷。一句话—利益之下无底线。确实,也遭遇过,大城市的的士司机,生存环境太残酷,没什么人情味。(不知道老家小城现在如何)
就电影本身来讲,复仇之前层层逼近爆发点,情节紧凑没有费戏。几个人物完成出场之后,就剩下怎么去交代黄秋生这样的角色的心理历程了。如果你提前知道了剧情介绍,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肯定就一直等着,一步一步猜想导演要怎样为黄秋生的转变找一个“合法性”。而这里面,他的老婆就是一个关键点。导演给我们设置了几次陷阱,我一直等着他老婆要怎么样出事故,还是没想到,这么意外又这么情理之中。这样一来,似乎后面黄秋生所有的宣泄都让我们“可以理解”。而且就这么一次,我们对这个角色的“同情之理解”就差不多到了顶点了。哪怕他后面一次次作恶,我们对这个角色的好感,也还是没有消耗完的,这里黄sir的表演就很吃重很重要了。
要么怎么说呢?黄秋生一脸的文弱气还是有的,眼镜戴上,头发蓄着,再加上说话的半呆半傻的迟滞眼神,怎么看怎么像天大的好人,多讨观众喜欢。就是你家小区那个老好人纳。包括在杀人之前问的那句“你有枪吗?”也不是凶神恶煞。整个气息不是一个杀手,虽然干的是正义杀手的活。到最后,这种反差越来越强烈,一句一句台词,
此外。这片子有那么一丝弱点我感觉就在,于荣光的表演,在发现他哥就是凶手的时候,那个反应太平淡了。观众等着你怎么做呢?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四目相对(这个安排在后面了),其实还好。还有一个后半段的亮点,就是黄秋生跟吴孟达医院对话那一段,观众以为两次都是生死边缘,结果发现导演根本没打算让角色黑化,本性善良一直是黄秋生角色的底色。我们以为他过来一定是要干掉阿哥,两次都是示好而已。有一句台词已经透露了“你好了之后自己写上去吧”。
最后,为什么涉嫌谋杀黄秋生老婆的的士司机到最后都没有交代呢?
如果我来写(纯属YY娱乐勿喷)会有第二部,而第一部更应该叫做前传,阿建只是真正判官的催化剂,因为他会在伤了阿哥后天真的跑去问能不能不把他说出来,所以他并不是合格的判官。
而第二部剧情是:阿建被捕当晚阿茵坐出租被强奸,而后终日郁郁寡欢,虽强奸者被捕,但这事也导致需要靠毒品麻醉自己(第一部她表明她有认识这类人)。阿哥不得已把阿茵送进了戒毒所。
回想起他亡妻当年也是因为车祸被一的士撞死,咽气前最后一句话就是交代照顾好女儿,此时的阿哥非常怨恨自己的无能。一天在整理家中物品时突然翻到亡妻遗留的一本古代判官的书,顿时灵光一现 觉得这是妻子对他的启发。新仇旧恨涌上心头~
于是这个世界多了个仇视社会罪恶面的“判官”,因为阿哥常在体制内,知道警方的习惯和规矩,所以屡屡犯案而未出破绽。他跟阿建不一样,他更爱用刀惩治罪恶,手法十分凶残。且每次犯案后都左手拿刀在的士车内划出“的士判官”四个大字。从最开始他经常做去跑马地方向的士犯案,后司机对这条线路一说就充满警惕时,他马上又谋划其他线路作案。霎时间香港的士人人自危,夜晚人心惶惶。直到的士车上安装监控普及开来,再无“判官”案件。
时间一晃,十三年过去。阿哥已退休逐渐老去,患上了心脏病。阿茵由于长期精神折磨和反复吸毒对身体影响,这一天终于在家中平静死去。
夜晚阿哥给女儿办好后事后,再一次拦起了的士。的士司机看是独自一老人,趁夜故意收高价。车上阿哥突然说:你是第四十二个。司机诧异大骂,这时阿哥看到司机证件跟他在卷宗里看到造成阿建妻事故的司机一样,心脏病发,气喘不匀 拿刀的手剧烈颤抖。司机大惊与之相搏,被阿哥所杀,阿哥亦伤。
随后数分钟内周围警铃大作,警察赶到,只见阿哥仍不断有气无力的挥刀刺司机。枪声起,阿哥被击毙
当人性的拷问 在与道德的衡量之下应该何去何从 如果没有那些无良的的士司机 一个善良的人怎么会走上一条不归的道路 我本善良 在心里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慢慢的覆盖 迷失了自己当初的自己 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懦弱的人被必成了疯子傻子 因为社会的无能把他们最后逼上一条不归路
我昨天通过
www.oloin.com在土豆上看到了这部电影,很震撼,很凄惨,真想不到黄秋生在死了老婆之后还能去上班。而且他只杀那种坏司机,不杀无辜的人,这说明他的本质并不坏,而是充满了对司机的恨。
还有就是黄秋生的老婆好漂亮好温柔,这就是为什么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女人的原因。
7.5分,昨晚我写了两遍,写了很多字,因为豆瓣服务器的失误,全白写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能提主角名字的原因。比《折弹专家2》惊艳,不过主要还是要归功于主角的演技。93年的电影各方面都很粗糙,如果是20年拍摄的,也许真能胜过《折弹专家2》。
很青年漫。我期待结尾延长两分钟:黄秋生经抢救无效,于荣光失魂地从医院出来后拦了辆计程车。司机态度恶劣,于荣光掏出配枪把丫毙了。
邱礼涛的部分电影带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除去那些纯粹类型商业的恰饭作品,邱礼涛自身有许多对于社会现实的讨论夹杂在其中,而正是这些私货让他不同于其他那些北上的香港导演沦为对商业或意识形态的谄媚。港片的癫狂过火时代已经逝去,人们也越来越期待电影留有思考的余地,而邱礼涛身上的锋芒在港片已死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珍贵且撼动。
脉络清晰,前因后果作案动机。
3.5 也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演天真角色(不是白痴角色,白痴最好演)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很多,黄秋生却很擅长此道
出租车司机教育片
《的士判官》邱礼涛的影片总带着一种粗糙的真实感,所以他很适合导演这种纪实题材的影片。不得不提黄秋生继《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饰演杀人狂后,再次饰演同样的角色,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当黄sir对着镜头练习杀人开场白时,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没有暴戾,一丝戏谑。朱茵还真是出众。
最让人同情的杀人魔,一个好人被逼疯真是让人于心不忍。脉络清晰细节到位张力十足,老港片真是好看。
片子本身拍得不算太有技巧,但是因为有了大黄上了两个档次不止。他从头到尾的那个窝囊样真是又可怜又可笑又可恨。邱礼涛在调动观众情绪方面很有些小聪明(孕妇出事以及大黄在医院一段),但还是显得有些套路化了。大黄在家里演习杀人那段明显在向Taxi Driver致敬啊,这片子的英文名就叫Taxi Hunter.
建议加入滴滴公司入职必看。社会议题,有人文情怀。阿婆、陪酒女都站在阿健这一边,当底层人民团结起来,就该追根溯源看问题了。
2009-8-17 22:59:27 8/6.2(38) 六星演出,五星题材,四星邱礼涛
作为一个打车100次失败99次的小不点同学我看这片子看得很high...
邱礼涛的电影总是能关注各种社会现象,黄秋生演技张弛有度。爆点台词:“我是不能容忍那些没有职业操守的混蛋计程车司机存在这个世界上”
应该给那些无职业道德,经常拒载的出租车司机,看看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计程车屠夫】。出来拒载,是要还的。
医院里那段反套路很黑色幽默,笑哭了。不过整体还是泄愤电影,10几年前,临汾的出租车司机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差点被漫天要价的黑司机给打了,我因此对出租车司机没好感,也尽可能不打出租。电影人有时候对不公现象没办法改变,转而通过电影表达不满,泄愤
3.5 / 起初以为是以雨夜屠夫林过云为原型的,毕竟印象中邱礼涛的这几部片子都有情色要素,看了才发现不是,原来矛头直指香港这座小岛的戾气问题,更直接点说,真是的士司机的问题,因为只要稍有了解就知道,在那个时候的香港,的士司机某程度上就是暴躁的代名词。它还让我想起了马丁的《出租车司机》,尤其是黄秋生在家中模仿杀人时的那场戏,很明显就有在其中取材,就连独白都相似,杀人的理由呢?其实也相似,只是一个是司机杀人,一个是杀司机,而说到底,都是在杀社会。又要怎么形容这种杀人犯呢?用偏执而疯狂的善良人可以吗?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黄秋生的演技真是好,在邱礼涛这三部曲里都是疯狂杀人犯,但是可以做到每部都不一样,很难,甚至可以说,他的表演是这几部片子至今仍然是经典CULT片的最大原因。当然,镜头感和节奏也很好。
在人性与善恶的追逐中,大多数人总是怀着自己的本性做着认为自己正确的事。阿健一直以社会的角度去衡量人,一直以自己的本能去做抛开是非的事。在黄秋生的天空下,这就像是一个真实故事把一个人的本性淋漓尽致展现在所有人面前,尤其是在家里掏枪自语那段表现出了一个人在杀人前的矛盾纠结心理
下雨天出租车有没有议价权,是个事关经济学以及社会学范畴的问题。但无可否认的是,正是片中黄秋生们的极端行为引发了舆论关注,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推力。
无意看到的也没看简介更不知道剧名 还想说黄秋生什么时候还演过这么老实的角色 没想到果然哈哈哈哈 还挺好看的 也算黑色幽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