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给我一点时间吧,我相信所有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善良的人民才有可能平安,梦中,我听到天使对我这样说
――――卡夫卡·陆KavkaLu
[img]
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6-1/200611220561490848.jpg[/img]
享乐主义的年代所有的沉重都会在“人性”温情的面纱后变得不确定,死亡的惨烈和主义的悲壮以对峙双方同样青年之血写在各自表述的历史里,只有数字和坟茔在暗夜的天空磷火四现,但,它决不会是被电影诗意化的苞米花。
死者,不再说话。
年轻的人很难理解死亡的意义,一种为了信仰的无私付出,于是,他们在幻觉的世外桃源里构筑出人道的天堂,当生命在欢愉里出生他必然希望生活有着宽容和和谐。
至少,这是年轻心灵的美好憧憬。
电影的意义就是任何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世界。这些年来韩国的电影工作者借鉴了世界电影经验又不失本土化的特点,这样的方式是可以将自己国家的影像进入全世界的,《欢迎来到东莫村》的开头那水墨的意蕴(它属于了东方,却远去于大中华)充满着东方的气息,渐渐散开的墨,覆盖了历史的脉络。
1950 仁川 志愿军 韩军 人民军 联合国军(国军的表述是错误的,作为联合国授权的韩战,美军也在此涵盖里)硝烟 平民 伤与心
56年后 我知道了钓鱼台的圆桌会议,葡萄酒如血猩红。
一个坠机的美军飞行员,一些人民军的残部以及韩军的搜索部队狭路相逢在古旧的小山村,所有的设置都让繁复回到简单,它回答了一个问题,人欲望和纷争的点在哪里。
广告出生的导演对于光感和色调必然注意,漫天的苞米花消解了战争的沉重,韩军和人民军的对峙只有焦灼和紧张,在这个段落里线形的时间消失了,导演让傻女孩的袜套成了温柔的砝码,女性永远带着母性的关爱
本片让所有现代的概念远去,农耕的向往只是表明了现代人对于工业时代无情和冰冷的唾弃,道的陷落。
那些知足常乐的农人只是历史脚步里苍凉的虚影,进步的代价往往有天性的失落,蝴蝶再充满硝烟的世界无法飞扬翅翼。
在这样的与世无争的村里,人最有可能进行价值观的疏理,作为韩国导演能够塑造人民军的正面形象这是时代的进步,滤去意识形态后人就是吃喝拉撒,战争对于常人而言是被动卷入的,没有人喜欢把死亡当成游戏。
那段为了救孩子南北互助斗野猪的场面运用了广告摄影的技巧,在惊心动魄的后面叙述着人类共同的努力,人民军和韩军在这个时刻成为了兄弟,当代有许多这样泛人道的想法,时间终于让拼杀的人类社会懂的了和平共处的意义,从数码技术而言,韩国人也是出色的,相互帮助在生死关头成为成为必要的自救,电影一下子就说到了南北关系和谐的根本意义上。
随后,篝火边的烤野猪分食的场面将三方的军人围成了圆桌,任何影像都无法离开时代,三方军人的衣服成为了和谐的旗帜,换上农装的他们就是一般的农人,导演恰如其分表现了人的共处之道。人民军的军官李少华问村里的老者怎样平和管理着村子,老人非常平静地说让他们吃饱了就成。这部电影有着《道德经》的传承
当联合国军准备轰炸东莫村的时候持反对立场的是一个黑人,这样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人的某些心态。伞兵进村之后凶神恶煞的模样,恐惧让人的心理扭曲,那些善良的村民站出来保护那些南北散兵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们抗哈电影常有的场景:把八路交出来。
战争以及因为战争之血造成神经的高度紧张让人成为了兽,从表少尉的回忆,从李首长的回忆,他们都代表着当代韩国电影人对于战争的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建立在人性的立场上的,他会促进生命去思考一些问题,。
久石让的作曲非常的煽情,最后“南北联军”一起对付轰炸机的音乐气势恢弘,在山颠,人的儿子为人和钢铁的轰炸机对博,导演拆除了所有人的樊篱,他把一个称呼给了他们,那就是兄弟。
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知道生死之交的意思,那些手无寸铁的人民是我们的兄弟,当有人将屠杀他们的时候,请你拿起武器,无论他是谁,都是我们的死敌。
这是这部韩国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英雄不问出身,所有为了人民的事业(安居乐业)而付出生命的人都是人民的烈士。
他们和山河同在。
从韩国年轻导演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平和,记得有人说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电影,其实在第五代的标志电影《一个和八个》里就反思了战争里的普遍人性,而这部影片的命运也正好回答了这样的提问,人性在这边依旧是很难完全发挥的命题。
而,韩国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附录:影片资料】
《欢迎来到东莫村》韩国2005
英语译名: Welcome to Dongmakgol
导演:朴光铉
主演:申河均、郑在泳、姜慧贞、任和龙
音乐:久石让
片长:133分钟
奖项:2005第四届大韩民国电影奖最佳电影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最佳音乐奖。韩国青龙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奖
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8.5(电影的方向)
2006年1月12日 星期四 21时3分 云间 寒鸦精舍 雨中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我在读书的时候试着写过一个小说。以桃花源里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诉说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前后发生的一切。我笔下的桃花源,是个刻意躲避世俗的地方,里面的人们表面安详,内心也和外面一样复杂,心理素质比外面的人更差些,更容易波动,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个武陵人沿路留下了记号,违背了“不足以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后,整片地方的人几乎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小说我写过三稿,匿名给一个老师看,她觉得很好的想法没落实为好故事,而且她一眼就看穿作者没有农家生活的经验。很遗憾,那篇小说我只写了概念化的状态,却没有写出精彩的故事,甚至个别问题都经不起推敲。为什么他们要躲避世俗?既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是谁让他们知道世俗是什么样子,又是谁提醒他们不要与时俱进?我感觉到,人在环境突变后的表现其实是相当精彩的画卷,只要有个好故事作为依托。我的经历太少,经验的丰富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最近读曹文轩的《小说门》才深刻意识到的大缺陷。再者,我是不擅长讲农村故事的,我一见植物就和见到地图一样容易犯晕。我有时候怀疑我是大脑是不是少了一个部位。小说放下了,很难有动力让我再拣起它。
桃花源的故事在南北朝人陶渊明发明后,有过许多版本,大多没有脱离原来小说的窠臼,提不出太别致的怀疑。这其中赖声川的版本较为特别,十分意思。他的桃花源其实是出草台班演出的实验戏剧,虚实相接的表演,尽叙男女情感事,道出理想现实差别,桃花源式爱情的现实的爱情都有长短好坏,只看适应环境和时机与否了。市面上可以找到话剧和电影两个版本。故事结构和台词处处有惊喜。
韩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是替朋友买的。看完碟片后的说明文字我预感电影有点意思。果然。看片后我开心得不得了,开始习惯性地向好友们推荐。编剧一定熟悉中国的《桃花源记》,东莫村其实就是一个桃花源记,电影简单地说就是《欢迎来到东莫村》=《桃花源记》+《狼牙山无壮士》的结尾。村外朝鲜战争如火如荼,村内一片安详景象。这从村民听到枪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即可知道。有一天盟军的飞机落在村边,美国飞行员开始在村里养伤,与此同时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不约而同地走进村子。村外的敌人,如何相处,又是如何为了保护村长成为壮士,我这里就不多说了。介绍电影情节始终会坏了未看者的兴致。我只是在想如果将电影中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换成人民解放军和台湾特工会怎么样呢?想着想着我突然笑了,也许电影会没那么温暖,也许会很平静——双方将士坐了下来开始无休止地谈判。
《欢迎来到东莫村》改编自大学路和忠武路着名的奇才张镇的同名话剧,用韩国人的视野解读朝鲜战争,对战争的反思,激烈的战争场面与温馨的劳动场面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在6.25战争期间,国军和人民军以及美军在江原道偏僻的小山村不期而遇。逃营的少尉表鉉哲(申河均饰)和落队的胆小鬼卫生兵文尚相(徐宰庆饰)是国军,充满人格魅力的上尉李秀华(郑宰荣饰)和老兵张荣熙(林河龙饰)以及少年兵徐泽基是人民军。再加上美军飞行员史密斯大尉(斯蒂芬•泰休勒饰)。彼此都怀有戒心的他们逐渐被世外桃源一样的东莫村居民的善良和纯朴同化。最后,为了保护东莫村免受联合军的轰炸,他们齐心协力、冒着生命危险实施了拯救计划。最终献出了生命。
影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有两种魔力。一种是“时间”的魔力,另一种是“语言”的魔力。这两种魔力在影片某一时刻合二为一。那就是在捧腹大笑后,感到无比心酸的时刻。因为,他描写的村庄美丽得令人窒息,但他表现的战争场面既残酷又凄惨,让人惨不忍睹。
这部影片在“时间”上把握得恰到好处。有时像皮筋一样拉长,有时突然定格。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引发观众强烈的感性爆发力。在《欢迎来到东莫村》中有3个时间停止的瞬间场面。一是手榴弹在玉米地到处爆炸,天上下起“爆米花”的场面;二是被野猪追赶的主人公们齐心协力,进行反击的瞬间;三是炸弹像花瓣一样落在竭尽全力拯救村庄的主人公身旁的场面。这些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场面不但是彼此憎恨对方的南北(以及联合军)军人敞开火热心扉的关键性的瞬间,而且还是战争的暴力性转换为友情的可贵的像魔术一样的瞬间。
东莫村让我联想起了《大鱼》中那个“不穿鞋子”的村庄,一如东莫村一样静谧,有开心嬉戏的小孩子,有眼神祥和的老者,有安于乐业的村民……
这样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不会存在的,所以出现在电影里,所以它让人倍感珍惜与心酸
所以它永远不会消逝……
它存在于谁心中的一方净土里,只在那里生根发芽,看不到丑陋的一切,但却就在矛盾的边缘,安和的存在……
世外桃源,太美了,把我笑到不行,哭到稀里哗啦...百感交集...那样平静,那样“和谐”生活该有多美好...
韩国的桃花源~立场有点儿偏南朝。
前半段是在欢笑,后半段的时候我哭了。
看在WYQ的面子上给四颗星,其实三颗星也可以了。没有就是很一般的电影啊,就感觉随时可以停下来去上个厕所、接个电话什么的。剧情比较狗血,那段伞兵遇到蝴蝶,然后死了一群的剧情实在是难以理解。
配乐是久石让,手榴弹炸爆米花那个镜头太有创意,无数的慢镜头很是唯美,美中不足的是去掉了志愿军的所有戏份。
久石让的配乐。绝!战争是丑陋的。除了跟野猪打那段,还有how are you后面必须说fine and you那段相当搞笑之外,看到最后差点哭到脱水。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爆米花雨,可又有几个人能看到呢?生命太脆弱了,战争让它们更脆弱。蝴蝶飞过的那片雪,有谁还会记得发生过什么?
战争的定义何其简单,靠所谓的国家荣誉来道德绑架他的士兵和群众,之所以说最后的几个人是英雄是因为他们遵从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这就是人在对抗强大的体制时唯一可为的胜利。电影节奏太缓慢,拉长了不该表现的叙述,导演驾驭水平太差,再者电影前轻快恶搞,后面偏沉重,过度不好,好似将电影一刀切开
1.影片前面在虚幻美好间不时表露真实历史的残酷,后面则用惨烈的爆炸场面来表达人性温柔的部分,他们笑着面对死亡;2.如雪花漫天飞舞的爆米花;3.野猪段落喜感到爆棚;4.久石让的配乐总是那么迷人;5.永别吧,武器!生活多美好!
配乐很差!有些地方挺不能自圆其说的。野猪那段因为用焦的原因吧,人跟背景完全脱离了,感觉很怪,不过这样的慢镜头还不错。
非常不错 谢谢推荐土爷打N久前就给我介绍了这片子 我一直没看 主要手头老有的看 昨儿还让我朋友下了给我呢 感谢吴鹰小同学今天直接把地址给我了 呵呵 内傻妞皮肤可真好 顺便说 我怎么看什么都TM能看哭了啊 后半段基本上一直都在哭
韩国最好的主流电影(06年说的傻话请勿再点赞了😅)
前面营造的感觉很到位,越到后面越不靠谱。
还挺好看的~~喜欢那个傻姑一样的角色
这部电影我最早听说是因为久石让的配乐。影片把童话和战争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故事并不复杂:朝鲜战争时,南北两军的五名战士和美军的一个少尉同时流落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村民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三方士兵也逐渐由敌人成为朋友。为了保护村民不受美军袭击,五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作战。久石让气势恢宏又富有灵动的配乐加上如画的场面让本片生色不少,而人性的善感也赚了我两把眼泪。一些小创意很有趣,比如手榴弹爆米花。
感动到落泪。这是有怎样的历史情结和民族情才能让韩国拍出《共同警备区》《欢》这两部极其优秀的反映南北韩军人兄弟情的电影啊!有类似历史民族情结的中国和台湾为什么就拍不出来!虚构的韩国桃花源,感人的朝鲜民族情。身为朝鲜族的我实在不能不感动。疯女孩和爆米花好美!推荐!没看过的赶快看看吧!
当看到手雷爆炸出漫天的爆米花,不得不赞叹于编剧的想象力,而导演对那段扑杀野猪全过程的镜头处理更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完全可以跟加勒比海盗3中的那段后现代主义镜头相比了~~
陪你去看爆米花,落在這地球上~
直到第三幕之前都是佳作。 西方人和民族败类的入侵了毁灭了电影创造的和平幻境(南北和谐相处的朝鲜世界),疯村姑之死代表了和平幻境的破碎。而导演好好讲故事的态度从主角团离开村子就破罐破摔了,战场如果要写实就别去浪漫化,既然浪漫化了就别再追求写实,结尾大蒜蘸奶油般的掺和式高潮搞的高不成低不就,情感没升华起来,反战立意本身太崇高又降格不下去,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遗憾在虎头蛇尾了。
即使是政治—民族主义诉求,《东莫村》依然无法逃脱人类之间无法沟通的普世主题,并通过某个特定的传统空间,回归属于高丽民族自身的传统,南北冲突在戏剧化情境下再次搬演“三八线”,在传统面前消解,净化。并在最后一幕开始时形成了新的政治抵抗力,他们无法自我回应,就“必须”回应外界,这时,导演与政治力量握手言和。村庄不是《饲育》或《鬼子来了》中愚昧恐怖的地狱,也不是今村昌平封闭的人类学实验场域,前两者所贬抑之物在这里成为了正面价值:我们可以和平地进入,观看影片中高饱和度的荒诞奇观,也终将暴露在宏大的历史背景视域之下,类似库斯图里卡,但慢镜头的过分煽情,这种形式感恐怕只属于韩国。
我还说配乐怎么这么久石让。结果真的是久石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