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真的接受不了杀了两个人就显得无所适从的布鲁斯·威利斯(虽然最后习惯了)。大爷,咱先不谈你杀过的人够绕地球几圈,请问您还记得您有过单挑击落一架F35的战绩吗?别跟我说那不是你 ,我不管,那架F35就是被颗煮蛋击落的。现在你杀了两个人就做噩梦,干嘛?装纯啊你,闹呢!
其次,我知道在好莱坞电影里警察很废,但我没想到能这么废。真是废的很有后台!
然后,原来国外的网站上可以看见一些类似“犯罪指南”一类的视频,这让我大哥很不开心。
再然后,不就杀了几个人吗?至于那么多媒体争相报道吗?没见过世面!那位爷以前的事迹随便拎一件出来也比这事儿来的有冲击性。还有啊,居然还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呵呵,键盘侠你们知道那位大爷以前拯救过你们多少次吗?
1、医生,本来是人畜无害的职业,起码我现实中遇到的医生都是很单纯,沉迷在医疗专业中,对社会的了解可以说是“涉世未深”。片中恰恰把医生这个职业放在面对极度受害的情况下的“以暴制暴”表现出来,其实可以拍得长一些,比如加入医生如何从心理上转变成冷酷专业的枪手。
2、家庭,父女,夫妻,两兄弟,特别是两兄弟的兄弟情,中间还有起伏,这部电影相对来说还是挺饱满,夹杂着现代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果拍摄成系列剧说不定更好啊。
3、这部片子还是70年代衍生过来的,有机会一定要看。
有中文片名,我标题里不写是因为中文片名很傻,叫《猛龙怪客》,不知谁起的,没有一个字贴切的。猛你老母。
不但不猛,这片子是“冷静的暴力”。里面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主角的行为方式我也很喜欢,所以在这里推荐给各位。
这个片子有老版,新版老版都宣扬了同一个观点——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你不能完全仰仗别人,尤其景查啊正府啊这些大众型的服务机构,它们只会按照程序做事,不会体会你内心的感受,这时候你不能抱着它们能把事情办妥的信念坐在家里等消息,你得酝酿和品尝痛苦,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动用私刑,以弥补警力的不足。不过这个也就在美利坚,在天朝行不通,因为天朝子民的最大敌人是官,一旦动用私刑……灭霸响指都不够打。
另外是很向往男主的状态,他在他的领域做得很棒,而这份职业反过来也赋予了他沉着冷静、专注于行的做事风格,没必要的事情不去做,没作用的话不去说,凡事不过度,只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就行。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很有魅力。
片子基本全靠布鲁斯威利斯一人撑着。类似这种全靠一个老硬汉撑下来并且不难看的片子还有好多,比如梅尔吉布森的《黑暗边缘》,丹泽尔华盛顿的《伸冤人(又一个不贴切的译名)》,连姆尼森的《飓风营救》(当然指的是第一部),还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
和上述这些片比,本片略逊一筹,不过也很值得看,虽然没有特别出色,但四平八稳,各方面都过得去,是布鲁斯威利斯近几年比较拿得出手的片子,看完确实觉得老铁挺稳。
有剧透,未看过者慎入。
首先是冲着布鲁斯威利斯的光环看了整部电影,和他之前的同类型作品相比,确实不太过瘾,缺少了近身搏斗和肌肉碰撞,只因为老布实在是岁数到了,打不动了。
从一个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到拿枪的“城市英雄”这样的过度感觉导演是精心安排了大段的铺陈,从他的岳父大人拿起枪保卫农场、到芝加哥警察办事的拖沓表现,无不预示着老布拿起枪单干的结局。到这里我反而会期待老布用更加巧妙的方式智斗恶势力而不是“以暴制暴”这么简单。
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个人设的问题,老布给我的印象就是硬汉、动作明星、甚至有一些蛮干,虽然比巨石强森更有智慧,但是终归还是一个打星。这里加入一个“第一次拿枪”的设定,感觉怪怪的,明明杀人杀的很6啊,非得加入第一次拿枪把手弄伤的桥段,感觉很生硬,按理说第一次拿起枪应该瞄都瞄不准才对啊。
如果是我拍,抛开大家说的“拥枪”话题,我觉得布鲁斯的角色设定应该是个“会打架的外科医生”,因为开始他弟弟交代过“他很能打”,我觉得一开始他应该是用手术刀加上不凡的身手,以肉搏为主,一刀封喉,到后面再加上被枪打伤,觉得近身的危险性太高,才决定开始用枪,是从刀到枪的一个进化过程,就像蜘蛛侠这类英雄也是进化来的,包括装备和思维等等。
这部片子整体也就是三颗星,毕竟都是给老布的,这类逼着老实人拿起武器的片子不在少数,也没有什么悬疑可讲,描述的更多的是夸大后的“拥枪”和“治安”问题,算是现实题材的艺术包装作品。
第一次写影评,逻辑和观点都不够成熟,以后慢慢进步。
感谢阅读。
故事的主线是正义得不到伸张,好人不得已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但影片的精髓在男主几次暴力除奸后媒体和社会代表的正反辩论:当权益受到侵害又得不到援助时,到底是严守纪律法律界限还是打破法律对好人的束缚。男主是幸运的,选择了后者并终报私仇,影片中还有一人和他做了同样的选择却被犯罪份子击毙。生活不是电影,有几个人能终身享有主角光环?
有人怀疑这是枪支协会的广告电影 ,鼓励人们买枪自保,可能有这一层意思吧,不然为什么把本片背景虚拟成一个枪案频发的城市?枪店的服务员MM有点俏皮,如下图。布鲁斯·威利斯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能打,但在本片中饰演一个儒雅的医生,而且不会使用枪支,给人一种反差感。有人说直接把枪给布鲁斯开打不行吗?楼主觉得这样反而不好,有反差才有戏剧张力,才有看头。
剧情:在枪案频发的芝加哥,保罗(布鲁斯·威利斯)原本是一个温文儒雅仁心妙手的医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场入室抢劫让他的妻女惨遭暴徒欺凌,女儿昏迷不醒,爱妻丧失生命。城市里连串的凶案让警方束手无策,种种原因使得保罗的案件无法结案,本应受到制裁的凶徒逍遥法外。 在崩溃和绝望中,保罗的人生价值观彻底改变。为了替家人复仇,保罗决定练习使用枪支,主动出击,单枪匹马在城市街头制裁暴力犯罪。警方和大众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神秘“帽兜男”众说纷纭,有人赞扬他是“守护天使”“死神”,有人指责他非法制裁。保罗为一个濒死伤者救治时发现他戴着自己的手表,于是顺藤摸瓜,找到另外两个仇人地址,为家人报仇。幸运的是,长期昏迷的女儿最后醒过来了。
《疾速追杀》:地表最强爱狗人士。《伸冤人》:地表最强爱女性人士。《虎胆追凶》:地表最强爱家人人士。PS:这警察如果当初在《绝命毒师》里对老白这么宽松就好了。
观影过程中右边坐了个黑人小哥哥跟我乐得都快high five了,左边一对荷兰小情侣各种尖叫捂眼。出了影院一丝冷风吹过,突然觉得这电影看着是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身在异国他乡细思恐极。还是我朝优秀,起码走大街上不用担忧生死。看the post想移民,看death wish想回国。
加一颗星为了老布终于接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片子,警察其实不傻,就是受限制和不作为,也放过了老布。
强烈怀疑这是枪支协会的广告电影,很是应景啊;艺术为政治服务,一点不假,左派拍出来一部《The Post》,右派就来一部《Death Wish》回应。PS:威利斯真是老了。
美国太危险,茶几加入购物清单
还行,简单爽快,动作戏干净利落,KO从不废话,比起老版的戾气和边缘,本片温和了许多,也更主流,但还是有着老版鲜明的右翼观点,比如枪支崇拜。乔卡纳汉的故事+伊莱罗斯导演,这样的组合其实可以更狂野一些,现在还是不太过瘾,就虐杀那段很爽,最后一个镜头致敬老版
丰富了细节,也完善了行为动机,并且顺应时代发展:YouTube自学各项技能,死神降临meme世界。更符合常规好莱坞叙事,也少了几分戾气,一看到各种浪费时间的Establishing Shot就想快进;但通篇反左立场好评,麸质不耐探长最后不管不顾吃下普通披萨简直是个太有趣的象征。
看到布鲁斯威利斯出场就热泪盈眶了好吗,还要什么自行车?
打死冰激淋人的時候我就不看了。
好久没有见到如此unapologetic conservative且无视PC的片了。除了贯穿全片对拥枪自卫的支持,女儿昏迷,同学在床前念Milton Friedman,老爹在床前念C.S.Lewis,西裔罪犯,非裔电台主持人打种族牌。得亏立项早,现在肯定拍不出来这种片了
畅快,最喜欢这种以暴制暴的解决方式了。当法制无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时候,是选择保持信仰然后坐以待毙还是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另一个角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金发无脑,都挨了一次枪子了还自不量力,吃一百个豆不嫌腥
与其炮制蹩脚的故事,赋予似是而非的意义,不如直接把枪交给老布,这是作为粉丝的唯一要求——好在导演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医生速成枪神这种事情也就不需要繁文缛节去解释了。
这电影是美国步枪协会赞助的吧?老布当年可是徒手击落过F35的男人……现在被拍成这样……
还OK,就是片名中文翻译太不靠边了...
中规中矩,无惊无喜。
74版诞生于犯罪率飙升的七十年代,男主面对伤害选择以暴制暴,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反英雄”一词也一直沿用至今。极为讽刺的是:这个故事在44年后依然没有过时,今年美国枪击案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军伤亡人数,美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部电影,即使它再也不会像74年那样引起热议和轰动。
一位哥谭市居民平凡的日常
简单粗暴,挺爽的,最后一镜致敬老版
2018年,在刚过去的20周里,美国发生了22起校园枪击案,5月18日德州Santa Fe枪击案,10名学生和老师死亡。美国人民正在热议“枪械控制法律”,这部影片的出现,无疑成为了枪支协会的公益广告了。3.5星推荐
新版「猛龙怪客」,反正就是一顿胡打,以暴制暴图过瘾的片子。伊莱罗斯拍这种片子有点屈才啊,太普通了。不过片子可看度还可以,毕竟还有布鲁斯威利斯,虽然我也不太信他是个温柔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