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女儿打电话给爸爸,问他:她想在男朋友家过夜,这样好吗?
爸爸在女儿走之前,偷偷在她包里放了一个安全套,告诉她说:你做你想做的,并且你要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你要在那里过夜,希望这是能让你真正刚到快乐的事,并且你不会后悔,那就去做吧。
这位父亲简直是所有父亲的典范。
近年来,国外口碑佳作引进不断,《摔跤吧!爸爸》 、《看不见的客人》、《神秘巨星》等片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不,本周五我们又迎来了一部意大利的超高口碑电影:
本片于2016年在意大利上映,直到今年才引进国内,虽有炒冷饭的嫌疑,不过也因此满足了不少影迷在大屏幕上观影的夙愿。
但对于电影中的某些问题,许多观众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所以今天我就从三个关键词着手,解读解读《完美陌生人》背后的秘密:
首先,很多人关于《完美陌生人》最不解的想必就是结局了,七人经过饭桌上的求锤得锤“手机游戏”,集体爆发家庭危机,但在最后居然还好似没有发生过一样回了家。
他们是互相原谅了吗?
其实不然,结局已是另外一个平行时空,也就是说《完美陌生人》的结尾是未曾发生过饭桌游戏的预想(但之前游戏已成定数,所以称其为平行时空),人们依旧伪装着自己,扮演完美的陌生人角色。
比安卡下楼前扎头发抹口红,下楼后却披头散发嘴唇呈现未抹口红的状态。
卡洛塔在宴会未结束前就因争吵独自一人早早离开罗科家,但在下楼之后却依旧等着丈夫,回家后偷偷地穿上丈夫已经知道未穿的内裤。
伊娃在科西莫面前摘下耳环交还给他,宴会结束后却又再次摘下已经归还的耳环。
罗科明明参加了“手机游戏”,但在结尾的卧室聊天中,却谈论到他为什么不想玩“手机游戏”,暗示罗科是这个时空中游戏终止的缘由。
以上种种迹象都充分证明了《完美陌生人》结尾是未发生手机游戏的“平行时空”。
既然故事的结尾是“平行时空”,那么为什么在卧室里罗科还要煞有介事的询问伊娃新耳环的事呢?
这里就请注意一下,前面晚宴提到的很关键的一点──罗科背着伊娃偷偷找心理医生。但这就和罗科之前所呈现的高情商人设以及伊娃之前说罗科这个人根本就不信心理医生这个职业的观点相驳。
所以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罗科才会去寻求自己原本不信的心理治疗呢?
回到电影中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洛克一家美满和睦、没有什么财政上的问题,除了妻子背地和罗科的好朋友科西莫出柜这件隐藏的事情之外,一切都OK。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罗科其实在这之前就已经发现妻子出轨,内心十分煎熬,但他又那么爱伊娃,所以就只能寻求心理治疗。
接受心理治疗需要向医生吐露心声,罗科自然是不能对着妻子吐露自己所知道的那些真相,同时也不想让她怀疑自己,所以就秘密寻求其他医生的帮助。
而伊娃此时已经移情别恋多时,因为她已不再爱慕罗科了,双方貌合神离,隆胸又是为了科西莫(比安卡提到科西莫的另一出轨对象玛丽卡是大胸),所以她也选择寻找其他医生来进行隆胸手术。
关于罗科女儿索菲亚的几场戏,看似对于剧情推动无太大作用,其实是成为了塑造罗科和伊娃人物性格的重要注脚,罗科在与女儿的电话中频出金句,展露出高情商的一面,而伊娃在发现女儿避孕套的这场戏中则呈现了多疑的性格。
这就为本片的重头戏“手机游戏”埋下了极其重要伏笔,伊娃和科西莫暗地里偷腥,但伊娃性格多疑想知道科西莫有没有除她之外的其他女人,所以在饭桌上,借着手机隐私这个话题,她建议玩一个“手机游戏”,来一探究竟。结果大家自然就看到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得知真相的伊娃反而比之前还受伤。
她在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两面性实在是异常讽刺,表面贤妻良母,教导女儿不要跟男生乱搞,但暗地里却又背着老公和他最好的朋友偷腥。
纵观全局,唯有罗科这个角色最为明智,他懂得夫妻俩要过日子就得有一方主动让步的道理,所以在另外一个时空中,他就选择拒绝“手机游戏”,因为手机中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一不小心显露出来,就会成为一颗深水炸弹。
但他也没有因此对自己的手机遮遮掩掩,反而是敞开一切给自己的妻子看,是真真正正的清白。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罗科是不是看透一切,从未将那些秘密隐藏在自己的手机上,别人找不到也就无需遮掩,所以在另外一个时空中,他才会选择冷眼旁观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热门精选:
当大家迫不及待地撞开门,比安卡却在认真地涂口红,临走时冷静地和不值得的男人告别。还亲吻鼓励佩佩,为什么这一群人中只有她知道卢杉的事情?因为佩佩知道,只有善良的她不会伤害到卢杉。喜欢她的善良和单纯,更欣赏她转身离去的果决背影。当提示音响起时,佩佩把车停在路边,在人行道上跳跃,镜头拉远,这一幕真好。打动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成功精明,反而是这种笨拙,越显得纯粹可贵。
你特意选了早场,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坐下。早起的困意还没有消散,呵欠一个接一个,眼里挤出泪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开始盼望着有一天,能一个人去看场电影,喝杯咖啡,逛逛公园。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是一个人。
灯暗了下来,屏幕上游过广电总局的龙标。前排的小情侣还没有进入观影状态,他们拥吻,互喂爆米花,两个身体汇流到一起。你轻轻“哼”了一声,心中暗讽他们选错了约会的片子。但你又想到,热恋中的人无所谓看什么电影;想到你年轻的时候,也曾是这样。
你承认这部电影满足了你的窥视欲,灼灼目光盯住大银幕,将一群中年男女的龌龊心事一览无余。你也不由得有一丝羞耻和愧疚,借助这部电影来为自己的秘密找到一份肮脏的共鸣。当主角们在饭桌上提议公开自己手机里的电话、短讯和邮件时,你手心冒汗,感受到了肾上腺素的微微提升。电影中的人们同意了游戏规则,他们如履薄冰,又故作坦然;他们心怀鬼胎,却虚与委蛇。然而你又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那是期待着秘密被揭穿的矛盾心理,是准备好与平庸生活鱼死网破的亢奋。就如那位做律师的男人所说:“有这样一个心理学概念,连环杀人凶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被发现。”
影片开始进入第一个高潮。整形医生发现自己做心理医生的老婆偷偷预约了别的医生做丰胸手术,同时心理医生也发现老公背着她去找了别人做心理咨询。夫妻之间开始发生龃龉,责怪对方不与自己沟通。你心里微微一颤,连吸了两大口冰镇可乐。在婚姻中匍匐多年的人,总是以隐瞒代替沟通。相比之下,隐瞒永远要比解释更省力。你陷入焦虑抑郁时,曾尝试着向朋友、同事、咨询师甚至旅途上的陌生人倾诉,却唯独不肯对枕边人吐露半句实话。因为太熟悉了,熟悉到你完完全全知道他会应答什么,几乎没有一点偏差。当然他对你也是这样。你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默契,如果默契的终点就是如此,那余生未免太无趣了。
前排的小情侣可能感到无聊了,靠接吻打发余下的时间。你暗暗揣测他们的年纪。十八岁?十六岁?甚至更小?你羡慕他们看不懂这部电影,他们是如假包换的年轻人。你看电影前查过资料,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意大利,浪漫的国家,盛产炽烈如火的爱情片。此时“5·20”“5·21”过去不久,店里的巧克力刚刚卖完,玫瑰花上的露珠还没干掉。你觉得在这个时间安排该片上映简直有点阴气森森、幸灾乐祸,前几天全国上下还沉浸在又软又甜的浪漫气息中,现在又要势如破竹地把爱情文艺片造就的不食烟火传统清除掉。
故事发展下去,男男女女的秘密逐渐见了天日。平素干练强势的主妇私下里和陌生网友互发性爱短信,表面老实巴交的律师与另一个女人每晚互道晚安;温柔贤淑的少妇还和前男友保持着紧密联系,与伴侣如胶似漆并打算要孩子的司机却与多个女性发生过关系。你没有惊诧,事情发展如你所料,你知道电影落幕后,生活中还有无数的秘密仍在上演。你想起了自己的婚礼,还有无数人婚礼上的爱情誓词。你曾充满不甘地叩问自己和对方,为什么婚姻走到后来竟是这般模样。再后来,你接受了,也释然了,你知道热恋时的海誓山盟是一枚烟雾弹,而成年人的浪漫是装傻,是知道了不说破,是距离越来越远却仍坚持着一起前行,尽管前行的终点如此晦暗不明。岁月与生活没有将你磨砺成珍珠,却把你变成了一颗鹅卵石。你想,鹅卵石也没什么不好。
你也有自己的秘密。你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对面坐着长相帅气的已婚男同事。你每天早起半个钟头,认真地描眉扑粉,试图遮掉眼角的丝丝细纹。另一半说都老夫老妻了,打扮成这样是自欺欺人。你说你只是为了取悦自己。你知道你说的不是实话。工作间隙,你抬头伸展肩颈,对上对面男同事的目光,眉眼弯弯,嘴角浅笑。吃午饭的时候,你和男同事总能碰到一起,边吃边讲冷笑话,笑的时候下意识捂住嘴,生怕牙缝里的菜叶惊到了对方。深夜睡不着,你发一条矫情的朋友圈(当然屏蔽掉了另一半),男同事很快发来问候,你们在幽暗中对着屏幕的冷光倾吐衷肠。
你也偷偷翻过另一半的手机。他也有自己的红颜知己,也曾在微信里向对方暴露过脆弱和彷徨。你把手机轻轻放回原处,心里异常平静,仿佛只是查了一下明天的天气。你知道他没有背叛你,仅仅是沉闷无聊的时候,和另外的异性调调情。你也是这样。《绝望的主妇》中Lynette被年轻男人表白后恼羞成怒道:“我们只是调情而已。已婚的人都干这个。”
电影中的人开始歇斯底里。你有点同情他们,同时也在怜悯自己。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孤独症患者,活成了硬币的一体两面——一边滥情无度,一边无力爱人。然而无论是滥情,还是爱无能,本质上又都是在用一种任性的方式,向现实、向婚姻、向身边的人索取更多的爱。
在得知被丈夫背叛后,干练强势的主妇去阳台上抽烟。主观视角中,对面楼的阳台上,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正相依相偎欣赏月食。你在心里暗骂,这个镜头真是太他妈俗了,要多俗有多俗。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龃龉、冲突和伤害,才能换来白头偕老?然而另一半的形象却突然钻进脑海,你心中一酸,不自觉地想象,他老了是什么样子?还残留多少头发?你们在一起变老又是怎样的景象?
你没想过你看这部电影会流泪。留胡子的男人向朋友们解释他为何要隐瞒性向、不带爱人来聚餐,“因为我知道一见面,他就会被你们古怪的眼神伤害。我不希望受伤,我要保护他。因为你如果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你被打动了,仿佛又回到了看琼瑶剧就会抹眼泪的少女时代。你擦擦眼角,心想编剧好讨厌,残酷之中的一点温情更伤人心。
电影快接近尾声了,你不知道导演会怎样结尾。夫妻们之间和好如初?现实绝不可能如此。就此闹个分道扬镳?似乎也不够过瘾。月食结束,聚会散场,澄澈如水的月光下,朋友们笑着告别——似乎刚刚那一场分享秘密的游戏,只是发生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里。平行时空,多好的概念。日子过得不如意时,你总会想象数万个平行时空中,一定有一个自己正过着完美无瑕的生活。
灯亮了。小情侣抖落身上的爆米花,牵着手离场。你还呆坐在座位上,有一点恍惚。电影到底讲什么?婚姻的本质,爱情的阴暗面,还是生活的无可奈何?保洁人员已经有点不耐烦了,扫帚伸到了你脚下。你站起来,突然想起电影开始不久,大胡子男人的一句台词,“希望还是有些秘密吧,不然就太无聊了。”
你浑身打了个激灵。原来这才是主旨。宇宙中不可能存在没有瑕疵的平行时空。秘密让人龌龊,却也让生活变得深邃。我们说谎、欺瞒,没事找事地给自己的生活埋下定时炸弹,本质上却是一种生存挣扎,是不甘心被生活去势的反抗。
手机从不是潘多拉魔盒,婚姻才是。婚礼是打开潘多拉魔盒前的隆重序曲,从此贪婪、虚伪、痛苦、嫉妒将如影随形。但你知道,还有一个叫“希望”的小东西被封锁在盒中。也许有天你会打开它,让它冒出来重见天日,哪怕它早已面目全非,变成一种虚妄。
你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也许会带着另一半,再来看一遍这部电影。
所谓“婚姻”,大概就是新三年、旧三年,再遮遮掩掩三十年,才能换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安详晚年吗?
可惜,在手机横行的年代,这个潘多拉盒子装载了我们太多的秘密,一旦公开展示,夫妻间原本相安无事的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住,各种花式出轨还要引发世界大战。
这样的惨剧现场,就发生在《完美陌生人》中,而且不是一对,是三对。
三对夫妻和一个宅男相约在家中聚餐,女主人提议,就餐时间每个人收到的信息和电话,都要公开向其他人展示,如果不肯参加这个游戏,那就必然心中有鬼。好戏就此开场。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看完了都没记住他们的名字,姑且用衣服花色来指代,相信我,绝不会搞混。
这三对夫妻表面上看起来,都算过得去:打扮得人模人样,一起参加朋友聚会,有资格取笑他们单独来赴宴的朋友。然而,随着剧情深入,我们就会发现,这三对夫妻各有各的问题。更神奇的是,在我看来,他们的问题,恰好源于分别缺少三种爱情要素。
所谓“爱情三要素”,是指亲密、激情和承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三种要素,才能构成“完美爱情”。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三对夫妻的实例,来挨个分析。
主人夫妇——缺少亲密
所谓“爱情三要素”中的亲密,体现在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推心置腹地分享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这对夫妇请他们的朋友来吃饭,也是由女主人提议玩这个游戏,这么做,并不代表她清白坦荡,其中的深意我这里就不剧透了。
他们之间缺少的亲密,体现在对伴侣的职业认可上:男主人是整形医生,当他妻子想要隆胸的时候,她会去找别的整形医生,却不想找丈夫。女主人是心理医生,当她丈夫需要找心理医生倾诉的时候,他也会去找别的心理医生,而不是找妻子。
显然,他们都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都想瞒住对方,可惜却被手机出卖。
这样的矛盾,在聚餐时暴露出来,两人都认为对方不认可自己的职业,哪怕是普通朋友,都会优先选择认识的医生朋友,原本应该最亲密的伴侣,反而不这么做,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认可伴侣这个人本身。
波点夫妇——缺少激情
所谓“爱情三要素”的激情,就是一种渴望与对方结合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性。
席间推杯换盏,波点女酸酸地祝贺对面的新婚夫妻说,“恭喜你们,至少你们还做爱。”她自嘲地坦白,她和丈夫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了。
只不过,食色男女,欲望缺口总是存在,巧的是,这对夫妻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手机的慰藉:波点女和从没见过面的网友玩文字性爱,今天出门特地没有穿内裤;波点男在网上勾搭未成年少女,每晚十点等着她的私房照。
十年的婚姻,两个孩子,竟然造就了这样的同床异梦,相看两厌。有多少夫妻,正如他们一样,情欲饱满,却情感萎靡。
条纹夫妇——缺少承诺
所谓“爱情三要素”中的承诺,包含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承诺是指决定爱一个人,长期承诺是指用忠诚和责任心来维护这份感情。
这对条纹夫妇刚结婚,显然满足短期承诺,而在长期承诺方面,就实在令人堪忧。
席间七个人,就属条纹女最紧张,一方面是她是刚加入这个朋友圈的新人,另一方面,是她对丈夫的浪子做派隐隐担忧。
事实上,她曾经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对婚姻制度和爱情充满怀疑。直到她遇到这个男人,浪漫多情,甜言蜜语,对她许下山盟海誓的诺言,让她心甘情愿在无名指套上婚姻的枷锁。
这个公开手机的冒险游戏,让她对丈夫的每一条短信、每一个电话都心惊胆战,有时甚至自欺欺人地帮他打圆场,仿佛已经有预感,丈夫给不了她孤注一掷想要换来的忠诚与责任。
从表面上看,好好的聚餐成了夫妻大战的现场,都怪手机惹的祸,其实稍一细想,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
手机是工具,决定怎么使用它的,是人。既可以“摇一摇”约个周围的人,也可以打开视频跟遥远的恋人面对面聊天。既可以在家长群里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在同学群里会一会难忘的初恋……
当然还可以像《完美陌生人》里的男男女女一样,爱与欲,单线与多角,正当与不伦,把全部秘密交给手机,让它当牵线的红娘,或者拉皮条的老鸨,直到被它出卖的一天。
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席间的第七个人,是个没什么存在感、刚失业的体育老师,被大家有意无意群嘲的对象。原本大家都很期待他带新交的女朋友出席,却被他随便找了个借口糊弄过去,自己一个人来赴宴。
他亲眼目睹了这场三对夫妻混战的好戏,因为波点男偷偷与他了换手机,也不得不卷入这场真心话与大冒险。是的,他的手机也有秘密,他对恋人说了谎,声称自己生病在家,实际上却是不想带恋人参加这场聚会。
但我仍然认为,他是七个人中唯一真诚的人。散席的时候,已经鸡飞狗跳、满目疮痍,男主人还是客套地邀请他下次记得带恋人来,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如下:
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这个其貌不扬的、失业又没钱的人,他用手机欺骗了恋人,却也用手机保护了他。
再来看看那些光鲜亮丽的夫妇们,他们正是把手机当做手枪,把一个个秘密当做子弹,亲手扣下扳机,射向自己发誓要爱一生的人,使他们遍体鳞伤、痛不欲生。
这的确令人心灰意冷。波点女发现丈夫出轨以后,到阳台抽烟,看到对面楼一对老年夫妻,颤颤巍巍地互相搀扶,一起出来赏月。
羡慕吗?又或是感叹。要有什么样的毅力和幸运,才能让一段感情相守相扶,直到白发苍苍?
能够同时满足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要素的爱情,原本就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要源源不断地维持几十年。
绝大部分伴侣,都在漫长的人生中丢掉了其中一件、两件甚至三件,对这样残缺的感情,是干脆弃之如敝履?还是新三年、旧三年,遮遮掩掩三十年,换来一份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情谊?
我想,这部电影颇有深意的结局,会带给你一些新的启示。
结局有些意想不到,最后一幕更是神来之笔。人是需要隐私的,但我们与要让另一半意识到,我留给你隐私,你应该珍惜它,而不是用来为所欲为。有人际就有明暗,如果实在忍受不了虚与委蛇,也可以自生自灭。有得有失,两个老人的那一幕告诉我们,有人陪伴终是美好的,即便为了这份美好要付出很多忍受很多。
剧本玩出新高度。一句话:已婚的别看,未婚的别怕。
很喜剧,略过火。没什么可批判的,以中年心境来看,全不是大事儿,缝缝补补装着糊涂都能过下去。纯粹的爱沉重,非肉体凡胎消受,可能背叛与依赖交织的灰色,才能支撑彼此到人生尽头,不那么痛苦地告别:是虚伪和无聊保护着我们,而不是激情与真诚。
来啊,互相伤害啊!
“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那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被推到绝境的真实,破碎而深省。预定2016年度十佳
女主人这个婊啊,睡朋友老公还提议玩看手机的游戏,算准了自己最安全因为这个人不可能当面打给她吧……细思恐极
三星半。可怕的不是手机,甚至不是里面的秘密,可怕的是每段关系实际都身患重疾,却没人愿意去医治。他们宁愿在这毫无快乐可言的生活中,违背道德与良知的去让自己好受一点,也不愿意去改变,去努力,直到有一天末日真的到来,他们再说一句:世界真残酷。
我并不觉得自己的手机里有很多秘密,倒是觉得有很多事情前因后果很长,解释起来很麻烦,没有必要说而已。再说,把“亲密”等同于“没有秘密”本身就有问题,再亲密的人,也是需要私人空间的。
人应该学会如何分手。没必要这么凄惨。
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不配。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
通过男主人来看,看心理医生还是有用的;通过女主人来看,心理医生的生活也会很糟糕的~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手机。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糟糕的剧作,为了说教而硬性制造冲突,还都堆在一餐饭时间里,每一个冲突冒出来的时间点都精打细算分秒不差。而且要说教的道理也非常肤浅和老生常谈。整体来说就是意大利知音或读者的水平。
越来越无感这种强行冲突的剧本了,群戏没一个出彩就是失败。中产阶级=闲得蛋疼~!
扫把星来的那一夜。
人和人的关系有多么的脆弱?你甚至不能给同床的人多看几眼你自己的手机。然而,多少人以亲近关系的名义,忘记了什么叫做界线。人生在世,怎么样才能让感情长久,四个字:难得糊涂。
哈哈哈哈...这不就是《小时代》顾里生日餐桌会大撕逼加长版嘛!“来吧!让我们的人生一起发烂,发臭!”(郭碧婷腔)....
特别喜欢男主人和胖基佬这俩角色。
结局怎么可能是和好,是没有做游戏的平行世界啦,彗星来的那一夜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