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改编自6集播客《WeCrashed: The Rise and Fall of WeWork》,由Lee Eisenberg和Drew Crevello编剧,讲述共享办公室公司WeWork的崛起以及衰落。在不到十年内,WeWork从一个共享办公空间发展成为一个470亿美元的全球品牌。然后又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损失了400亿美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源生罪卖花姑娘在黑暗中回家偷说我爱你纸人头雾之旗纽约时刻维特根斯坦特殊病人第一季福奇自由意志飞越迷城圣特鲁佩斯的警察国语娃娃脸第二季苏荷区之王导火线国语版原子危机青春期(2018)北方2014我奇怪的17岁³绷带俱乐部Miss杜十娘有情人1958海的钥匙黑暗荣耀 第二季由张潇雨的得意忘形电台推荐而来。
我在大学还没毕业之前,看过当时非常出名的电影《社交网络》——关于Facebook的创业故事,当时觉得:美国梦真是挺莫名其妙就成了。
如今是工作8年的职场人士,也曾经历过一次所在公司创业梦覆灭的过程。这次不再像是看电影一样事不关己,观看过程中多了几分真实的焦灼。
但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体会:发现这个世界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有逻辑和直接的因果关系,很多东西,甚至没法去总结成因和败因。这大概就是真实的世界吧,我们所见的都只是自己接触到的切面。
第一、二集,刚开始看的时候,难免会被本片主人公Adam勾勒的梦想与蓝图所点燃:他说自己从小在集体社区中长大,他明白孤独,明白互相支持、归属感、联结的重要性,因此想要创立一个有温度的共创办公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有朋友,可以认识未来的伴侣,可以有机会谈成生意……无限可能!
总结一下,Community的核心应该是链接和温度。
再看一下,Adam做的是什么:
1、不断扩张楼盘
2、钱烧完了拉融资
这两步不断在循环,却一直没有走到盈利模式。按照这种烧钱的模式,只要融资无法持续,最终势必会走到资金断裂,出现缺口只能覆灭。
Adam的困局在这里:他口中堆砌起来的独角兽公司,实际极其脆弱。他口中的美好社区,在自己的Wework公司内部尚且都无法实行和实现。
片中对于Wework的发展壮大,几乎都是以规模作为节点——又开了哪些新办公室,面积达到了多少平方米,但并未看到wework对入驻者有多大的益处和影响力。
真的很奇怪!很多时候,局外人往往比较容易看出项目能不能成功,但身在局中的人通常无法抽身只能继续走下去。
之后想再了解两部分:①一些公司的烧钱但成功案例;②wework对入驻者链接这部分有做过什么努力吗?
一个创业公司,会随着发展规模的变化展现不同的阶段。
早期员工用爱发电也可以,认可领导者也可以,因此有自己的一套行事规则是很正常的,甚至因此是个性和魅力。当队伍越来越壮大,资金量越来越大,如果团队中仍没有可靠专业的角色来把控,或原先的人员没有成长为公司得力的助手时,离产生问题的时候就不远了。
由片中可知,Wework公司似乎是没有CFO(首席财务官)。
这也就形成了一种局面:公司账上财务不健康,只能靠Adam不断不断地拉投资进来。
Miguel(建筑师)的角色总是在无奈和妥协中循环。
Rebecca则是在寻找自己与公司之间的适配角色。
他们都不属于能为公司发展可以助力的人才。
Wework办公环境的梦幻化,不代表这家公司职场环境并没有问题。
暴露在片中的问题就有:Rebecca权力滥用(看到员工穿鞋在毯子上,找了人力部门开除);办公司的滥交(对女性不友好);给员工极低的薪资(许诺上市的套现未实现)……
金玉其外。
Adam的气场太强,导致公司其他人员,无法直接提出:你错了,你这个主意真差劲。
反而必须要顺着Adam的话委婉再讲出来:这很好,但是……
一言堂,其实对一家公司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人太容易被恐惧影响了。
恐惧会把人变小,丰盛才能创造富足。
但前提是:你不能糊弄自己,也别糊弄别人。
这部剧的片头,是一头漂亮体面的巨型独角兽,迈着优雅的步子缓缓走过办公室。
最后,独角兽的那根长长的触角,渐渐碎落在地上。
就像这场华丽的泡泡幻影,最终消失。
我有时候觉得,把镜头放在太空,人类就像在这地球上玩儿似的,,游戏会玩成哪样也不知道。
但这部剧,大概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你别把它玩成这样。
《初创玩家》改编自真实事件、取材自Podcast 节目,讲述共享办公室「WeWork」从诞生、迅速扩张至一夕陨落的故事,高度还原了这对夫妻近乎疯狂的创业史。我一边啃Adam画的大饼一边总结了一些实用口语表达分享给你——
WeWork 成立于2010年,与新概念“共享办公”一同成长起来。其商业模式是长期租赁办公空间,并将其拆分成多个短租合约转租给其他公司。
创始人Adam一度被称为“一名敏感,自负,自尊心强的创业者,及「空手套白狼」专家”。他与爱人 Rebekah 凭着草创时期的满腔热情、敢于做梦的决心与胆识,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成功打造出空前绝后的共享办公空间品牌「WeWork」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企业巨头之一。
然而靠着信念构筑的梦想,却也因几近疯狂的经营模式让公司转瞬间资产耗尽,创办者亚当不但被迫卸下执行长职位,WeWork 也对外正式宣告破产。在不到十年内,WeWork从一个共享办公空间发展成为一个470亿美元的全球品牌。然后又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损失了400亿美元。
本剧高度还原了Adam 的古怪行为,比如在公司内部向员工大吼大叫,要求办公场所有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他还喜欢光脚在街上走路。全剧开篇未见其人,先闻其评语——
maniac 疯子,狂人,Some maniac was running down the street waving a massive metal bar.
有个疯子挥着一根粗粗的金属棍在街上奔跑。
nut 除了坚果还有疯子、怪人的意思,nutjob 疯子,神经错乱的人。He's a total nutjob. 他是个十足的疯子。
pull it together 这个表达非常形象,受到打击被打垮后得把自己重新组装起来,也就是打起精神、振作起来,类似的表达还有:cheer up, perk up, buck up, brighten up~
VC 全称为 Venture Capital 风险投资,简称风投,又称创业投资,通常会给创业公司提供一些资金和技术支持。
seed 种子,funding 基金,Seed Funding 种子基金,顾名思义,能够帮助公司让公司发芽成长的基金。
shot 意为一小杯酒或其他浓缩饮料,a shot of whisky 一小杯威士忌, 一杯意式浓缩咖啡可以说 a shot. 作量词使用时表示酒或者咖啡液体量的单位,国际上用30毫升代替原来的1盎司。
干杯除了Cheers也可以说“take a shot”或“shot"
另外,wine 指葡萄酒,beer 指啤酒,白酒一般用 Baijiu
kindred 意为相似的,kindred spirits 相似的精神也就是志趣相投的人,志同道合的人。
We recognized each other as kindred spirits as soon as we met. 我们刚一见面就知道彼此是志同道合的人。
blast 除了爆炸还有狂欢的意思,have a blast = have a lot of fun 玩得开心、玩得尽兴~
You should have come with us last night - we had a real blast! 昨天晚上你真该跟我们一起来,我们痛快地狂欢了一场!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了,中文骂人也会这么说,形容某人脑子进了水,极其愚蠢
Don'taskJack to do anything - he's got shit forbrains. 什么事都不要找杰克做——他脑子里有水。
字面看是说“像猪一样流汗”但实际上猪是不怎么出汗的(为猪正名!才不是说猪流汗邋遢)这句俚语其实来源于炼铁过程,铁水倒在细沙铺底的沟槽里面冷却并凝固成形,这些沟槽看起来像母猪哺乳一群小猪,所以生铁叫做 pig iron, 生铁需要冷却至水蒸气在其表面凝结,产生“汗水”的程度,于是有了 sweating like a pig 的说法。
超级高频超级好用的一句,如果有人度过了倒霉的一天,干啥都不顺,可以说 What a day!= What an awful day/That was a terrible day. 真是糟糕的一天;如果这天过得很开心,又幸运又美好,也可以说 What a day!= I've had a great day~
Frick and Frack 起源于瑞士滑冰喜剧双人组合,他们的冰上滑稽表演从1936年开始一直持续了近五十年,后来演变成俚语,用来形容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合作得很好或者相处得很好。
如果你也喜欢本剧,不妨帮我点个赞吧~赞多的话我会继续更新
| 本文作者:枫叶依蓝
| 审校编辑:Juliet
亚当和贝丽卡真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来自小地方的穷小子,一个是富二代但是没成就的空心女孩。谈的是梦想,要的是钱,核心需求是价值感。 【亚当】 刚开始亚当虽然有忽悠人的本事,但是由于他太穷太土,总是不能抓住富人,投资人的心智。而贝丽卡刚好是在富二代家庭长大的,听着这些“宏大而正确”的价值观长大,知道上层社会的审美标准(因为她一直努力让自己符合这种标准)。所以贝丽卡告诉亚当,他如果对自己创业的项目表现的毫无热情时,他是不会成功的。 还记得吗,故事的开头,亚当希望投资人投资他的共享空间项目,投资人拒绝后,他又提出了女士折叠高跟鞋,婴儿护膝,并说自己是连续创业者。隔着屏幕你都能看出他的要饭属性,投资人当然对他不屑一顾 但当他学会了贝丽卡那套为了梦想的说辞时,他的身份就不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了。而是改变当代年轻人办公环境的梦想家。他就是靠这个说辞的改变,忽悠到了第一个免费劳动力。 注意,亚当想要的一直是钱,他从未认可过什么精神,更别谈真想改变世界,他不断学习的,实践的:是他认为更适合市场的销售方法。(后面也可以看到,他压榨年轻员工作为廉价劳动力,共享空间变成滥交空间。) 片中出现了很多次,亚当学习新理论帮助自己进行销售的片段,比如女主爸爸说的:“重要的不是你在干什么,而是你被谁看见”,孙正义就是亚当践行这个名言拿下的。 以及孙正义的:“你认为聪明的人和疯狂的人打架,哪个会赢?”亚当认为是疯狂的人,于是他收购了美国所有共享办公公司,成为估值第三的私人独角兽公司。 当然,他一直在吸收并贩卖的理论是女主的为了全人类意识的提升,这套说辞他自己可想不出来。他就是一个销售,他有销售技能,但是局限于眼界,没办法讲出让政商名流,上层社会听了拍案叫绝的故事 但是他赚钱真的是因为缺钱吗,一部分是,一部分是因为他太想证明“ME”了。 影片里有一个揭示亚当内心的片段:他在酒杯上写上“WE”,不经意倒过来,发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ME”,他凝视了很久,表情少有的严肃。 他从小就生活在共享空间,习惯什么都和别人分享。这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双匮乏,隐藏在自负下的自卑,和对价值的追寻。才是他永动机一样,想要更多钱,扩张的底层动机。 而被他说服的投资人,大多也是有自己心结人。亚当就像他们心中那个本可以一直自恋,被宠溺的小男孩,成年人的世界也需要童话故事。是这些投资人心中集体的自恋,帮助亚当空手套白狼,成为估值几千亿美元的独角兽CEO 【贝丽卡】 贝丽卡,说着痛苦是自己选择的大善人贝丽卡,因为看不惯员工穿鞋踩在自己羊毛地毯上,直接冲去人力部门要求开除别人。每天因为传播负能量为由在公司随意开除自己不喜欢的人,似乎与她真善美的人设完全背道而驰。 她可以低声下气求导演给她一个机会,因为她有一个演员梦。也可以在一次试演失败后,立刻和导演撕破脸,并收回许诺好的合作条款。 贝丽卡最大的危机就是价值危机,换句话说:“值得被爱”,瑞贝卡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跟各种潮流理念。把集体意识提升,显化挂在嘴边。她是一个非常有“进步思想”的人,但是她未必真的相信这些,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平庸,必须给自己不停加前缀和头衔 她去学表演,由于实在太过平庸,又去当瑜伽修行者,遇到亚当又去当他公司的首席品牌官。但说实话,她几乎搞砸了每一个职业,她真的没有天份吗?我认为不是,她只是太希望能迅速成功了。一份职业可能要深耕几年才能迎来成就,但是她显然是为了成就感本身来的。她每天绞尽脑汁想的是如何向别人证明自己,而不是做好眼下的工作。 所以她才会在公开发言里称,女人的成就就是辅佐男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亚当做出了Wework,是符合主流审美的,而她什么都没做出来。她只能把自己的价值和亚当绑定在一起,也就是说,亚当的成就是她的功劳。这样她才能面对自己。 后来她发现骗不了自己,出席名利场的活动她还是只能作为家属靠边站,甚至她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开了信任自己的朋友,称自己为首席品牌官。在真正的价值感【被认可】面前,她宁愿撕掉自己伪善的皮。可见被看见,被认可,对于她来说重要性是生存级别的。 【亚当✘贝丽卡】 we-me-we 幸运的是,这两个缺乏价值感的人在彼此的关系中是互相成长的,并且都经历了从“我们”到“我”再到“我们”的过程。 亚当最开始利用“我们”这个概念,为他自己,也就是“我”赚钱。甚至在一次和贝丽卡的吵架中,他直说,“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和你有什么关系,我给了你工作,给了你职位,甚至给你开了学校” 亚当在前期,爱上贝丽卡是因为她懂他的价值,并为他指明了方向。也许贝丽卡不是表里如一的,但是她身上表现出来的“神性”,恰恰是他缺的。 而在后期,当他看穿她的表里不一,需要价值感后,他愿意为了这段关系,捅破自己的自恋,说我承认,你是wework的灵魂,我有今天都是因为你。 最后失去ceo资格,也记得买回贝丽卡的学校。对亚当来说,这世界有比满足自己青青少年自恋更重要的,就是他和贝丽卡的关系。这段关系让他不止可以看到自己的需求,也可以看到别人的需求。他从“me”又回到了“we”。 贝丽卡在没有自我价值感的时期,也经常用“we”,我和亚当创建的公司,我和亚当。通过附着一个有价值的人,来显现自己的价值。 而当亚当对她说,这一切都是我的,和你有什么关系时,她大梦初醒。她经常称赞亚当是伟大的魔法师,而自己是疗愈者。但是她发现,作为一个背后的疗愈者是不会被看到的。 既然她想要向魔法师一样被世人看到,出入名利场,她就要做魔法师做的事。于是她创办了自己的学校,虽然和亚当比起来不值一提。但是这是第一个真正属于她的荣耀,她的第四个孩子。这也是她的me 而当亚当被董事会逼下台时,风光不再,危机四伏,她愿意陪在他身边,最经典的是亚当不穿鞋打电话筹款,被媒体拍到,网友吐槽亚当的寒酸时,她下意识的保护亚当说“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他生来如此” 爱让她放弃完美人设,接受真实。让她又回到了“we” 也许他们都有残缺,但是在这段关系里,他们确实各有成长。
這兩天binge watch了WeCrashed。十年的WeWork 故事濃縮成八集,劇情高潮迭起,創業的起承轉合很完整。男主神似主人翁,女主Anne Hathaway 一直很喜歡,是實力演技派。與講述Uber的SuperPumped 類似,我更喜歡WeCrashed,編劇節奏的掌握和演技都更勝一籌。兩位現實生活尚存的主角:Uber的TK和WeWork的Adam 都是eccentric的自戀狂,Adam 更令我想起當年handy 的經歷。
想當年,在我加入之際,故事的起點是十億港幣的融資進來之後,為了全球化擴張不顧一切,只求速度,不理會bottom line 甚至top line。那時候盲目地相信未來有了scale 之後,一切都會自然好起來。除了grow,或或者更快的grow之外,別無選擇。
縱然我看不到business model 如何work,product market fit 未ready,但身處其中,攻城略城的快感是很爽的,揮霍千金試驗新的想法是有趣的。那一年多的時間,讓我親身感受startup 那種純粹 - grow the hell out of it, fake it till we make it。不得不說,是有一種魅力。
正如上次看SuperPumped的故事一樣,創業的電視劇是打動我的。畢竟過去6年,算是so called tech startup 裏的人。能夠隨著一間公司、一個想法、一件產品,一個團隊由0成長到龐然大物,這個過程是激動人心的。
這個過程在未來對於世界和我會如何開展尚且未知,但過去十年就可以埋單總結了:Uber Airbnb 和 WeWork 可算是2010-2020 這十年的弄潮兒。這三間超級獨角獸,把sharing economy 的觀念帶到了巔峰,它們不如Web 3 難懂,不如biotech 有知識門檻,也不如AI/無人駕駛等有技術門檻。這幾位Founder 在成名之前都是你和我一樣的普通人,因此他們的故事亦更容易代入。
隨著Uber 和 WeWork的落幕,由COVID開始,世界的秩序和狀態都在重整,到了2030之後,人們又會拍出甚麼創業故事電視劇來呢?
不愧是WeWork题材剧,《初创玩家》中的各类经典办公家具品牌应接不暇,本来是准备浅挖一下,谁知道太过宝藏,不知不觉填了两周
🦄️剧集是关于WeWork 如何发展成价值470亿的独角兽品牌又迅速崩盘的兴衰史
👱🏼♂️杰瑞德·莱托出演WeWork前老板Adam Neumann,造型非常Loki✖️《真爱永生》
(感觉Adam本人的外形更出众,主要是有195的身高加持)
👩🏼安妮·海瑟薇出演老板娘Rebekah Paltrow,她的堂姐是“小辣椒”格温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
(让传闻中好莱坞Anti榜的榜二出演榜一的堂妹,选角大概是有几分故意)
艺术指导Amy Williams在采访还透露了一些蛮有趣的点👇
◽️比如海瑟薇拥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会就与角色相关的场设和物品给出反馈意见,海瑟薇亲自参与挑选了婚礼用花和沙发等等道具。努力到这个程度,很难不怀疑团队有没有帮忙润色剧本,全剧看下来觉得Rebekah的刻画比Adam更复杂饱满
▫️而莱托则是方法派,按照Amy的说法,他在拍摄过程中应该都是沉浸在Adam人设中,“我从未见过杰瑞德·莱托,我只见过亚当。”
❕八卦说完回归正题啦
🍎Apple TV+这次真是给足预算,让剧组实景搭了三层的WeWork总部(p2-p3)和二层的顶楼豪宅(p8)
▫️p4-p7 艺指Amy曾在WeWork租用过办公室,对其空间构造和色彩美学很熟悉,选用了许多现实中WeWork办公空间的爱用品牌:Hay、Knoll、Kartell、Vitra、Herman Miller和Artemide等等,以及一些北欧品牌和设计师产品,比如&Tradition、MENU、野口勇的纸灯、Peder Hansen的狩猎椅……
▫️p8 之所以没选择租赁既有豪宅场地,一是纽约寸土寸金的地价,很多豪宅实地看都不够大,二是装修上不符合美学要求,所以剧组就自建样板房了
▫️p9 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道具当属龙舌兰酒Don Julio 1942,1.75L大概400刀左右,果然是Taste Like Money
另一部Apple TV+《人生切割术》也在补,争取尽快出一篇场设篇⛽️
五一假期一口气看完八集《初创玩家》,酣畅淋漓,演员演技几乎全员在线(尤其是海瑟薇用纸巾擦眼泪那一幕印象深刻),值得一刷。但作为一个HR,对剧中呈现出来的WeWork有太多想吐槽的(仅仅针对剧中的WeWork,与现实中的公司无关,毕竟八集内容不可能展现出公司内部治理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的一部分也未必可以百分之百还原现实情况)。对公司治理和HR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忽略。
首先想谈谈商业模式和公司治理。成为一个成功的可持续的企业,好的商业模式和公司治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放之四海而皆准。商业模式是盈利能力的保障,而内部治理则是公司能够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而不(过多地)被“人”的因素影响的基石。剧中这两个点也一直贯穿始终。
商业模式是Adam逃不掉的话题,从最早的创业初期寻求天使投资,到后来的不断融资,再到找到孙正义得到爆发性增长的机会,无一例外都需要面对投资人对于其商业模式是否可以盈利的质问(比较奇怪的是员工倒没有太多关于这方面的直接质疑,只能理解为大家非常认可公司理念,确实被Adam“洗脑”了吧)。而Adam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质问,都凭借自己的口才和小把戏来拿到投资,只能依靠较为苍白的“扩大规模就能更多盈利”这样的逻辑来自圆其说。直到最终IPO之前,在投行和媒体的放大镜下,这一泡泡才最终被戳破并且被无限放大(收入18亿美金但成本19亿美金)。Adam一直在用自己的天赋在为本质上并没有那么强赚钱能力的商业模式续命。而最终的结局,包括现实中WeWork在2021年上市时的估值只有90亿美金,都证明了这一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二房东”,其盈利能力并不出众。
如果说商业模式只是普通,但还是值得尝试的话,那么剧中呈现出的公司内部治理则可以说是灾难。创始人夫妻二人以及合伙人Miguel都对于公司管理毫无经验(Rebekah在华尔街三个礼拜的上班经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在即将IPO的时候还在和律师团队讨论是否可以把董事会所有其他人都炒了,不设置董事会,或者全部换成公司里的自己人,结果被律师团队普法了(老律师甚至都不屑于自己来回答这样的入门级常识性问题,而是让助手回答)。公司除了董事会相对专业以外(过分放任Adam的董事会主席Bruce也有很大问题),内部的核心团队基本基于一言堂或是小圈子决策,从始至终出现比较多的只有一位法务负责人(第一次出场额头上还写着字),一位公关总监(因为没有能够摆平负面新闻在Summer Camp直接被炒了),一位人力资源负责人(可能是人力资源经理,是Rebekah每次开人去找的人),一位差点要辞职的商业开发BD负责人(已经不认可公司和Adam,但被翻倍的薪水留了下来)。Miguel的具体职位一直不是最清晰,似乎主要负责新项目的设计,类似于工程和运用负责人。但居然从来没有看到过有CFO的出现,匪夷所思。整个管理团队除了在Party的时候到得很齐以外,似乎其他时候很少有规律的例会等(实际上也很难实现,毕竟Adam随心所欲,说走就走)。这样的高层,可以想见整套治理模式是多么杂乱无章。
其次想谈谈剧中HR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从剧中Rebekah每次开人都需要到楼下去找HR负责人,可见HR在公司里的地位,除了言听计从似乎参与不到任何决策,包括无数次被提到的裁员,也都是从其他各个人的口中说出的。在Summer Camp面对群情激愤在控诉的女员工们,Rebekah一不留神也真相了,知道她们很多问题找HR也没有用,并且公司几乎都没有什么HR。这么没有存在感的HR也直接导致了公司的管理者们基本没办法直接听到员工的反馈,只是不断地找洗脑。在现实中,像Summer Camp这样的员工培训和激励活动,绝对不可能是由PR的团队来主要负责,HR即便不是唯一的负责团队也一定是主要的负责团队(尤其是L&D团队)。没有HRBP这样的角色斡旋,也让Rebekah直接面对员工的沟通成为了灾难。
在好的内部治理中,HR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只是招聘、发薪和开人。HRBP,L&D,D&I,Total Rewards等等这样的专业HR团队都能从各方面帮助公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像剧中WeWork员工几次提到的低薪问题,在创业前两年还可以理解,但在五年八年十年之后,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HR专业度很高影响力很大的公司会出现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一个做着上市梦的公司根本不能吸引到好的员工,如果竞争对手够强,那恐很可能公司已经输了人才战争,很容易被打垮。除了低薪WeWork其实很多其他问题都可以依赖HR去解决(包括如何控制人力成本),可惜都被错过了。家族企业难免会有这样的问题,不重视HR,或者创始人家族过多干预HR工作,极端情况可能会由家族成员直接担任HR负责人,因为他们自认为这个活是他们可以干得了的。我想说,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对公司才真的好。
最后想谈谈企业文化。坦白说,Adam在WeWork非常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他和Miguel能够在创业一开始就抓住年轻人的点,用剧里的台词说,就是年轻人愿意为了免费啤酒和体恤就可以一个礼拜工作80小时。这套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可能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开始的Office Party(离不开酒精、食物和sex closet)但这种文化本身是不是一种好的企业文化,可能就是见仁见智了,就像几位女员工在Summer Camp控诉时提到的,她们一部分人都是被迫在参与(包括无声蹦迪时一些员工冷眼旁观),试想如果整个office突然开始high起来,你也很难专注于自己原本的工作。但最终剧中也看到,像Chloe这样原本对这样的文化非常抗拒的员工,最终还是融入了进去并且做到了更高的职位,一直留在公司没有选择离开。
但企业文化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能不能帮助企业实现商业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Adam建立起来的这套文化并没有能够帮助公司成为一个盈利能力更强的组织,也没有能够让员工们在公司里成长起来进而帮助到公司。即使是Miguel,过了十年依然都很难自己独立主持一场Townhall。当企业文化无法为公司目标和员工成长真正服务的时候,这样的企业文化是否继续存在已经无关痛痒了,甚至可能已经变成了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掣肘。没有互联网盈利能力的WeWork在文化上尝试着比互联网更加开放,更加大方,但再怎么披着tech公司的皮,也难以改变公司的本质,这样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可能暂时还配不上互联网那一套的玩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CEO上任后会把办公室的酒精饮料和玩具都全部撤走,只有这样才能拨乱反正,脚踏实地,让WeWork真正变成一个更加成熟的公司,一个能够赚钱并且看得到未来的公司。
趁着刚刚看完先记下这些。后续有新想法了再补充。
和《成瘾剂量》《虚构安娜》一个毛病,现实题材非走类型化路线,基本上靠bgm铺下来的剧情,让人很难代入其中,感受不到创业艰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看起来像个笑话,只有忽悠没有真诚怎么可能make一个又一个的deal
男主演技很赞,我还以为他们找了本人来演😂
伟大的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传销大师。
合理怀疑莱托有十个身体,分别用来接不同的戏,瘦的原始机不用动,其他的随意吃胖,按照不同的胖度1~7级,然后留两个xs号和xxs号接吸血鬼和瘾君子的角色。
Apple想通过Wework来夸乔帮主。
前几集稍弱,后面气势就出来了,最后一集爆发!少爷的口音有点奇怪,基本就是一个空幻想的孩子。安妮海瑟薇依然很轻松就把纯自然神婆的神经质演出来了。最近几年看了太多创新公司与传统资本的相爱相杀,个中步骤就当科普了。
叙事手法上很明显参考了社交网络,或者说是社交网络给这类创业故事建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模版。就具体情节来说,第一集adam和rebekah约会的戏写/拍/演得太好了,两个loser/psycho在互相攻击中找到彼此认同的快感;第三集通过rebekah父亲的官司展示了rebekah接受“谎言”的过程,这不仅是她的蜕变,也解释了她之前为什么做不好演员,因为一直在拒绝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她领悟以后,变成了一个更好的“演员”,终于开始和adam一起“宣教”,这也暗合了第二集结尾那个主持人小声对adam说的,“I don’t think I understood what you said, but I wished I had said it first.” 前三集不偏不倚展示人物,期待后续。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也是靠自我洗脑在支撑着搬砖的。
看完documentary再看这个还是挺好看的。剧本改编的挺好的,而且剪辑很在线。说演技用力过猛的:Anne Hathaway猛了好几年了,都习惯了觉得挺适合这种神神叨叨的角色的。现在的apple+真的有早年prime original的感觉。稳扎稳打做好剧。
《这样做,我让我的神经病老公当上了亿万富翁》🐶
作为前weworker看的时候可能心情更复杂点,尤其是wework早期的员工。离开wework很多年了,依旧觉得wework是个很伟大的公司。尽管这个公司问题多多。Adam确实就是剧中那样,出场有BGM的。一个故事,他和团队要去竞争对手那考察。到那边了,身边人带着蓝牙音箱大放音乐,等对方等了一会才一起浩浩荡荡下车进去。另外就是想说Miguel,其实公司员工很早开始就对Adam不满,但是普遍对Miguel好感。认为Miguel是真正爱着wework的人。作为当初接待过Adam和Miguel的人来说,Adam像是毒药让人兴奋,Miguel让人心安。
海瑟薇有演出那种白人女的感觉,追求spiritual的吃素的那种,哈哈哈她估计自己也是。看了wework的那个纪录片,leto还不错的样子,反正这些创业的都是疯疯癫癫神神叨叨
作为wework的精神股东,我觉得男女主都抓到了灵魂,每一个狂人背后都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天天打鸡血。不管Adam最后是否离场,他吹的牛b他确实做到了…这种商业模式的灵魂过于夺目。说实话在斯德哥尔摩看到wework的时候有点像碰到了一个熟悉的朋友。
奇妙,也就是10年前大家还在看《社交网络》,那个属于怪咖少年征服改变世界的时代,奇迹就在时代浪潮中。今年看了两部《辍学生》和《初创时代》,同样是IDEA创业,但充满着对资本之疯狂愚蠢的不屑,给出了创业者不是戏精就是骗子的讽刺结论,世界以及普民总被资本裹挟总被骗子戏弄,金钱和名誉涌向了骗局,世界还是世界,韭菜还是韭菜。
虽然开头的引导和气质其实不太吸引人,但多看一会儿那股子疯劲儿就出来了!好看又疯狂,这才是传奇创业剧应该有的姿态!!!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敢想敢说敢编,就能靠讲故事、讲心智,爆割资本韭菜——这是苹果对科技行业的讽刺剧是不是?ps.wework最累的工种应该是保洁吧,全公司动不动就往天上扔东西
资本领域的杨广和妲己。
超蓬勃,辍学生和这部兴衰史明显都是把主角当反派拍的,讽刺调侃这些个心比天高,疯疯癫癫,张嘴就来的PUA大师
………disgusting
莱托少爷真是拼呀,从古驰家族的paolo出来到这我差点没敢认少爷还这么年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