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夜,新郎暴毙家中; 城外茅屋失火,死者留下神秘图案; 男性横尸郊野,苍蝇竟成破案关键。 纷繁复杂的案件背后究竟藏着哪些秘密? 今天咱不「走近科学」,而是要介绍一个人。 他明察秋毫,见微知著。 无论案件多烧脑、复杂。 到他手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猜到了?不一定! 不是包拯,不是狄仁杰,他是—— 《法医宋慈》(2019)
上线一个月,口碑不俗。
豆瓣8.0!
宋慈,何许人也?
世界法医学鼻祖。 欧阳震华主演的《洗冤录》;何冰主演的《大宋提刑官》均以他为原型。
下面这个故事,你一定听过。 肉铺汉子抓住一小伙,说他偷了自己的钱,小伙儿当场否认。 吃瓜群众瞧了瞧卖肉的壮汉,又看了看瘦弱的小伙说: 你就是借他八个胆儿也不敢偷你偷你东西。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你说,咋办? 宋慈找来一桶水。 铜钱入水,水面浮出油花。 难题到他这儿,迎刃而解。 钱,确实是小伙从肉铺偷的。
一个小案,让人看到了宋慈特别之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首先,他重证据,不带偏见看人看事; 谁弱谁有理?在他这儿行不通。 其次,他会思考,有逻辑; 肉铺的铜钱必定沾油,而油见水分离。 再次,他能巧妙运用现有材料去破解疑难。 水,多常见的东西。 到他手里,却成了破案关键。 所谓明察秋毫,无非是注重观察、思考。 从鞋底淤泥,就推测出对方来自何处。 让人瑞思拜!
思维缜密,经验老道。 传之后人,必然经典。 公元1247年,61岁的宋慈完成了一部旷世奇作——《洗冤集录》。 书中详细记载了他毕生断案洗冤的经历和神奇诡谲的验尸方法。
央视新出的这部纪录片就以宋慈探案为主线。 一共6集,每集24分钟,短小精悍。 给派爷的第一观感,尺度非常!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凶残;
满目苍夷的案发现场; 鲜血淋漓的尸体;
密集恐惧症患者慎入;
大尺度之外,更让派爷惊喜的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不急,咱慢慢聊。 先说蛇毒案。 公元1232年,福建长汀。 一位乡绅在洞房花烛夜时暴毙身亡。 喜事成了悲剧。
死者尸体呈褐色,肿胀,身上没有任何刀伤、棍棒伤。 一切符合中毒的特征。 之前,办案者认定投毒者就是新娘。
对此,宋慈有不一样看法。 于是,他重查此案。 死者身中何毒,成了案件关键。 囿于社会习俗所限,人死后不能解剖验尸。 宋慈便想出了糯米团子验毒法。 用鸡蛋清拌匀糯米团子,塞入死者咽喉。 再把死者身上其他的出气孔堵住,促进死者体内气体向上提升。
如果有毒,糯米团子上会沾上一些气味或者一些颜色改变。 最终,糯米团子上留下黑印。
宋慈推断,死者因蛇毒蔓延全身而死。 掀开死者的裤腿果然发现了被蛇咬过的痕迹。
但这究竟是意外,还是有人刻意为之呢? 毕竟,毒蛇是冷血动物,而且视力较差。 可偏偏出事的时间是在夜里,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婚宴上。
调查发现,死者邻居刚好是个养蛇户。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邻居垂涎新娘的美貌,于是起了歹心,在婚宴上放出毒蛇咬伤新郎……
用饭团验毒已经让派爷膜拜了。 没想到关键时刻,宋慈还能找到苍蝇来帮他破案。 这就是晒镰案。 有位男子在野外离奇死亡。 除了胸口的镰刀刀口,再没有其他发现。
看来,又是一件悬案。 简单思索一会儿,宋慈便让附近村民把家里的镰刀拿出来。 并写上各自名字在户外一字摆开。
然后,啥也不做,就是静静等待。 不多时,飞来一群苍蝇。 它们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同一把镰刀上。
宋慈确认,该镰刀所有者就是杀人犯。 原来,宋慈利用苍蝇对血腥味的敏感度来推断凶手使用过的刀。
而这次破案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凭借昆虫破获的命案。
当然,在宋慈神乎其神的断案技能之外。 更让派爷惊喜的是纪录片对法医这一学科发展变迁的时代观照。 穿越古今,横跨800余年。 2016年,女孩关悦被毒蛇咬伤。 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 一天凌晨,她的心脏会突然停止跳动。 医院给出死因是:蛇毒发作致死。
但家属对此满是疑问:之前明明说蛇毒已经几乎清除干净了。 于是要求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这起案件最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周亦武教授接手。 周亦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测了关悦体内的蛇毒含量。
检测结果:死者体内蛇毒含量非常少,不可能致死。 蛇毒致死排除,那真正死因是什么? 周亦武进一步尸检,当打开死者的胸腹腔,一股特殊的气味引起了他的注意——苦杏仁味。
进一步检测后发现:死者血液里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有苦杏仁味,浓度之高,足以让人在数秒内死亡。 同时,血液中浓度高,胃里含量低。
警方最终调查显示: 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死者主治医生。 原来,这位医生是个心理畸形者。 杀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古有宋慈,今有周亦武。 跨越近千年,两位法医在案件里产生了交集。 是传承,是发展,也是创新。 在宋慈用苍蝇帮自己断案的数百年后,在法医的基础上,诞生了一门法医昆虫学,专门利用昆虫来破案。
2011年,武汉碎尸案。 由于死者身份难以辨认,尸体高度腐败,常规的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都已经失效。 于是,法医决定提取尸体附近的蛆虫。 借此来推断尸体死亡时间以及案发第一地点。
这两种即将破蛹而出的苍蝇,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 通过确定这两种蛆虫的种类和生长周期将其与尸体上的蛆虫做比对便能推算出死者的死亡时间
法医发现尸体周围的苍蝇并非同一品种。 其中一种只生活在我国北方,不可能出现在潮湿的武汉。 于是判断,尸体是从外地抛尸至此。 根据这一线索,警方迅速锁定了被害者的身份。 随后顺藤摸瓜,抓到了凶手。
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蛇毒案与晒镰案,宋慈还做了太多传奇的事情。 用浓酒和白醋让火灾中的血迹现原形。
为检验死者伤口是生前造成的还是死后人为。 把捣碎的葱白敷在伤口处,再盖上用醋泡过的白纸。
为什么这么做? 原理和现在的酒精擦拭异曲同工。
当然,纪录片也没有一味追捧和神话宋慈。 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指出了许多宋慈不严谨的地方。 比如,银针验毒; 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说银针遇毒会发黑。
实际是因为,古代常见的毒药是砒霜。 当时提纯砒霜的工艺水平有限,生产出来的砒霜含有大量的杂质硫。 所以说,古代用银针验毒,实际上是检验出了硫。
再比如,水滴验尸法;
但从现代物理角度看,该方法也并不严谨。 因为水滴是否流走,除了皮肤粗糙程度,还和水滴的量、滴水的高度有关。 相比起现代法医,宋慈的手段、方法、见识都有着明显的落后与不足。 不过,我们都知道:宋慈的不完美,是时代局限。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作为法医学奠基人的他,通过观察研究,开创了该领域的先河。 从宋慈开始,案件的处理开始注重证据、求真求实。 他在尸体检验中积累下来的一套流程方法也为现代法医确立了基本原则。 虽然片名叫《法医宋慈》,但不仅仅只呈现宋慈断案,而是以时间为镜,对照八百年间法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纵向上,宋慈与周亦武对同类案件的分析,一古一今,勾勒出法医学的历史进程。 横向上,通过毒杀(蛇毒案)、法医昆虫学(晒镰案)等六个典型案件,展示法医学的重要地位。
我们常说:人命关天。 但凡和生命相关的事情,都跟天一样重大。 出于生命的敬畏,宋慈与周亦武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相遇。 在《洗冤集录》开篇,宋慈写道: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意思是,检验结果对案件生死攸关。 法医就是让死者说出真相的人。 通过法医精准的分析,挖掘出所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还蒙冤者以清白,让真凶无处可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靠的正是这些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幕后英雄。
有人抱怨大宋的司法不公
有人焦虑朝政荒芜
还有人哀叹国运不久
我也知道朝政败坏,也知道国运不济,君王昏庸
更知道官场黑暗,但又岂忍看到冤狱再起,黎民痛苦
而我只想当好这个刑狱公事,为心中的公平和正义奋斗
所以每一件案子,我一定要亲赴现场;每一具尸首,我都要仔细勘验;每一个细节,我都要清清楚楚
回想这辈子,而立之年才求取功名,后半生断狱无数
碰到了法医这个兴趣和专长,真算是最幸运的读书人,感谢命运相助
我走了,就留下一本书吧,兴许后世还有用
来世,我还愿做我的提刑官
——像只小小的萤火虫,倔强的发着光亮,推动着司法的进步
法医,刑事侦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业。 无论古今中外,以法医为主题创作的影视作品都络绎不绝。 美剧《不死法医》、韩剧《死因》、国剧《法医秦明》等等…… 最近,央视也出了一部同类型的良心纪录片。 但这一次,它将镜头对准了法医界最顶级的鼻祖——
导演:胡志堂 / 黄岳阳 编剧:胡志堂 / 黄岳阳 主演:周亦武 / 陈新山 / 黄瑞亭 / 钱斌 / 梅焜 首播:2019-11-19(中国大陆) 集数:6 单集片长:25分钟
提及宋慈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TVB剧集《洗冤录》,以及大陆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都是宋慈生平的故事。 他是南宋著名的法医学家,著有《洗冤集录》五卷,成为后代官员人手一本的断案教科书。 他还是世界公认的法医学鼻祖,在他的开创下,才诞生了“法医鉴定学”这门学科。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都仅仅将目光聚焦于宋慈本身。 这部新出的纪录片将以宋慈为主轴,穿越古今,以时间为镜,对照讲述八百年间法医学的演进与发展。 虽然只有短短6集,但每一集都穿插了古今两个同类型的案件,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部分关于解剖和人体器官的部分甚至没有打码,尺度也相当大。 废话不多说,这就来给大家聊聊其中的两个重要案件。
第一个案件,蛇毒案。
从古代到今天,下毒都是最常见的杀人法方之一。 因为它有着方便行凶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下毒可以做到“杀人于无形”。 公元1232年,宋慈刚升任为知县,就遇到了一起棘手的案子—— 一位乡绅在洞房花烛时突然暴毙。
前任知县断定新娘是凶手,将其屈打成招。 宋慈觉得事情蹊跷,决定重新开棺验尸。 他经检查发现,尸体已经呈现褐色,奇怪的是身上没有任何伤痕。 此外,尸体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肿胀。 宋慈由此推测,此人是中毒致死。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需要做进一步的尸检。 但在中国古代,由于民俗文化的原因,法医不能进行尸体解剖。 宋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用饭团来验毒。
虽然听起来很荒谬,但宋慈的操作却相当严谨: 他将鸡蛋清和糯米饭拌匀,用纱布封好,塞入了死者的咽喉部。 接着,他还用其他物品封住了死者的耳朵、鼻子等其他气口,以促进其体内的气体向上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糯米团子果然出现了变色,并且黏着上了异味。 如此实质性的结果,无疑坐实了宋慈的猜测。
接下来的验尸过程中,宋慈还发现,这具尸体两只脚的肿胀程度不一样。 在肿胀更为明显的左脚上,有两个褐色斑痕。 宋慈大胆推测,此人可能是被蛇咬伤,中了蛇毒致死。 但问题又来了:在喜庆的新婚之夜上,哪里来的毒蛇呢?
为了弄清真相,宋慈对新娘以及当天的宾客进行了详细的盘问。 在宋慈的提醒下,新娘终于回忆起一个重要的细节: 原来,他们的邻居龚三正是一个养蛇户。
宋慈又对龚三的住处,以及龚三本人进行了严密的搜查和审讯。 在所有的证据面前,龚三交代了自己的杀人事实。 原来,他一直贪图隔壁新娘的美貌,所以对新郎才起了杀心。 在当晚的酒宴上,他趁新郎不注意时,偷偷放毒蛇进去咬伤了新郎。 由于新郎喝了太多酒,且宾客众多,所以他并未注意。 直到将客人送走,新郎进入洞房后,终于毒发暴毙身亡。
《毒蛇案》是宋慈独立断的第一起案件。 在这个案件中,看似荒诞的“饭团验毒法”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百多年后的今天,科技手段已经足够发达,可以对各种毒物,甚至作案手法进行科学鉴定。 2016年,警方就破获了一起蹊跷的“蛇毒致死案”。
一名叫关悦的女性,一周前在家中被烙铁头毒蛇咬伤。 经过及时治疗,她的病情逐渐好转。 然而,在一天凌晨,她却猝死于医院的病床上。
医院给出的解释,是其体内的蛇毒突然发作致死。 关悦的家人不认同这个解释,于是申请有关部门来进行调查。 经手此案的法医,对关悦的尸体进行了解剖。 当打开其胸腹腔时,溢出了一股特殊的苦杏仁味,而这是氰化物典型的标志。 要知道,人一旦摄入高浓度的氰化物,几秒钟就会死亡。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法医抽取其血液,进行了普鲁士蓝实验。
检测的结果呈阳性,这说明关悦体内确实有氰化物,且达到了致死量。 至此,关悦死亡的真实原因终于被查明。 但接下来,又有一个谜团接踵而至: 这些剧毒的化学药剂,是如何进入关悦体内的呢? 为了找出真相,法医继续进行了检测,并发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现象—— 关悦血液里的氰化物含量很高,但是胃里的氰化物含量却很低。 这一结果表明,毒物不是通过口服,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关悦体内。
在法医的鉴定结果下,警方对关悦的住院情况进行了严密盘查。 他们发现,在关悦死亡的当天凌晨,果然出现了一些异常: 关悦的主治医生李林,曾给关悦开了一支原本没有的注射药剂。 在警方的搜查和审讯下,果然在李林的家中发现了大量含有剧毒的化学药剂,而他本人也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但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他和关悦其实无冤无仇,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向世人宣扬决定他人生死的至高权力,以满足其畸形变态的心理……
从南宋的蛇毒案到当今的各种投毒案,法医在断案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法医毒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凭借目前的技术,检验人员仅凭一滴血,就能检测出死者死于哪种毒物。 然而,比下毒更让人头疼的,是接下来要讲的第二起案件——焦尸案。
1238年的一天,宋慈接到报案,有一处房屋被烧毁,屋主也被烧死。 死者是一名泥瓦匠,尸体已被烧焦。 但奇怪的是,在他右手下方,似乎刻下了某个图案。
经过大火焚烧,又被灭火的水冲洗,事发现场几乎被破坏,线索相当有限。 为了检验现场的信息,宋慈又使出了一个绝妙的招数—— 他将尸体挪到别处,随后清理了火场上的积灰。 接下来,他将浓酒和浓醋泼到了死者倒下的位置。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酒和醋都具有挥发性。 一段时间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地面上开始渗出了血迹。 而这也就说明,死者并非仅仅被火烧死,很可能生前就受到了重伤。
比对尸体的和血迹的位置,宋慈发现出血的地方是死者的头部。 在进一步检查尸体的过程中,他果然发现死者的太阳穴处,有一个刀伤的痕迹。 宋慈初步断定,这个人是先被人杀害,出了大量的血,最后才被焚尸灭迹。
到底是什么人,会对这样一名泥瓦匠痛下杀手? 宋慈对其邻里进行了走访,他发现在不久前,泥瓦匠曾为当地的大户魏府砌墙。 从魏府回来后不久,泥瓦匠就死于非命,这实在太蹊跷。 为此,宋慈对魏府进行搜查,果然在管家田某的住处发现了一把带血的短刀。 经过比对,刀口的大小和泥瓦匠伤口的大小完全吻合。 而宋慈此时也恍然大悟:泥瓦匠倒地时所刻下的,正是管家的姓氏“田”字。
证据当前,管家为了保命,只得将事实和盘托出。 原来,当地下发了救济灾民的新令,魏家为了躲避捐赠,就请泥瓦匠砌一堵墙,隐藏自家的粮食。 修建完毕后,为了让泥瓦匠封口,魏府竟然让管家将其杀死,随后焚尸灭迹。
在这起焦尸案中,宋慈用酒和醋检验现场血液的办法,可以说是开创了先例。 随着死者血液的浮现,也对破案起了推动作用。 无独有偶,在2013年的一起凶杀案中,死者的血液也成为了一项关键性证据。
在这起案件中,报案人宋宜是死者的妻子。 她表示,这天早上她买完菜回来,就发现丈夫双手被捆绑,被刺死在床上。 警方调查现场,发现屋内并无破坏的痕迹,且门窗也完好。 这样一来,这起凶杀案就显得相当蹊跷: 凶手到底是怎样进入房间的?又是如何行凶的?
在调取当日早晨的监控视频后,警方却有了意外发现: 在宋宜所描述的时段,并未有可疑人员进入其单元楼。 相反,宋宜本人却神色慌张地出入过。 此外,在这段监控视频中,宋宜身着一条红色连衣裙。 而当警方第一时间到达凶案现场时,也在宋宜家里发现了这件连衣裙。 只不过,它刚刚被清洗过,衣服上还挂着水滴。
对于一个发现丈夫被刺死的人,还有心情马上洗衣服,这极不合理。 结合凶案现场的种种迹象,警方开始怀疑,宋宜很可能就是凶手。 为此,他们将这件连衣裙作为关键证物,进行了专业的鉴定。 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警方发现衣服上果然存在血迹。 在进一步的DNA对比中,警方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从连衣裙上提取的血痕,和死者本人的DNA,是一致的。
宋宜为何要在警方到来前清理衣服上的血迹?她到底想掩盖什么? 在警方的追问下,宋宜终于认罪,承认自己就是凶手。 原来,宋宜的丈夫由于生意破产,并欠下巨额债务,性情发生了巨变。 每天回到家之后,他就对宋宜进行家暴,让其生不如死。 在长时期的家暴后,宋宜忍无可忍,在这天早上偷偷喂丈夫吃了安眠药。 随后,他将丈夫的手捆绑起来,并将其杀害。
除了“蛇毒案”和“焦尸案”之外,《法医宋慈》中还讲述了烧猪案、染皮案、晒镰案、茅屋案等四个案件。 在每一起匪夷所思的案件背后,都能看到宋慈作为法医鼻祖的机智和伟大,同时也让人感叹八百年来法医鉴定学的进步和飞跃。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看刑事侦查题材作品的人,这部博古通今的纪录片一定会让你惊喜。 对于热衷法医鉴定学领域的人来说,这部良心纪录片更加不容错过。
*本文作者:张不才
这部纪录片,既讲述宋代法医宋慈(也是世界法医学鼻祖)撰写的《洗冤集录》里的案件,又穿插对比当代类似案件,以次讲述法医学的演进与发展。一共分为6集,一集25分钟,一口气全部看完。 感叹那个科技不够发达的年代,法医宋慈用一些朴素的办法,就可以让那些案件真凶伏法。真的让我震惊,他怎么那么聪明。想到这些方法!也感叹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神奇的仪器可以测出DNA,通过人体组织、所穿衣服沾染的血迹。还有一些材料,物质之间特定的化学反应,让扑朔迷离的案件最终水落石出…… 关于法医昆虫学那一集,尤其震撼我。可以通过昆虫生理特性、生存环境,去确定案发时间、地点。(当然这个之前在很多纪录片里都看到过,但具体的原理介绍的不够详细。)为了判定虫子种类,还有专门培养幼虫的小箱子…… 这部纪录片,案件过程讲述的有些仓促,嫌疑人作案细节大多省略。这部纪录片拍摄时间有点早,案件都非常经典。作案动机也都是常见的哪几类。但必须承认,对于法医检验的最关键最细节部分展示,还是非常到位的。 看完之后对法医这类职业的敬畏感又多了几许。人的身体是很神奇的,潜藏着各种各样的秘密。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会因为施加的外力而中断。不是只有嘴可以张口说话表明态度,陈述事实。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而且最不会骗人。法医的存在,“为生者权,为死者言”。他们的专业能力+现代先进的检测技术,让犯罪分子不会在法外逍遥太久。
最近,关于家暴的新闻频繁出现。
先是网红宇芽在微博曝光自己男友沱沱对自己实施家暴。
然后是蒋劲夫被乌克兰女友爆出二次家暴。
再就是这两天,李阳与其遭受家暴的前妻在微博公开示爱。
种种迷惑行为,先不论涉事双方是否炒作,可一连曝光这么多家暴案例。
家暴这个词汇在2019年的11月确实火了。
可尽管各大媒体对这些令人发指的家暴案例争相报道,但舆论并不能代替物证成为案件嫌疑人的定罪依据。
因此宇芽案仍因报案时间过晚,错过了伤情鉴定最佳时间,施暴者沱沱仅被行政拘留20天。
蒋劲夫案由于家暴案件取证困难,仍在调查审理中。
而这些被曝光的家暴案,怎么说也还有人证。
可那些更严重更隐秘的家暴致死案件中,连人证都没有,又该怎么办呢?
这时,法医们的专业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读尸断案。
而在央视6集纪录片《法医宋慈》中,就讲述了这么一件关于家暴致死的真实案例。
2016年的一个深夜,警方接到一名男子报案,称其妻子邵青从自家阳台坠楼身亡。
可这一说法并没有取信死者的亲属,他们认为邵青的死亡非常蹊跷,所以坚持进行尸检。
而法医周亦武的首要任务便是确定死者的死因。
高坠致死一般损伤偏于一侧,外轻内重。
死者面部着地,面部胸腹部损伤严重,确实符合高坠特点。
那么接下来就是解决邵青为何坠楼。
要判定死者究竟是死于自杀、他杀还是意外,别说是痕迹学,就算加上刑侦专业,在日常案件中都很难加以鉴定。
但法医在检查尸身时,却发现了一个明确的疑点。
那就是虽然邵青的面部胸腹部符合高坠损伤,但其腰背部却有奇怪的生前损伤痕迹。
因为从死者坠楼的环境分析,并没有障碍物可以形成这样的生前损伤。
那么这些匪夷所思的生前损伤从何而来?
于是经过法医对这些伤痕的检验,先是切开皮肤发现皮下有出血和凝血块,再将这块组织制作成病理切片。
一个惊人的结论出现了,原来死者在死亡前6小时遭受过暴力殴打。
原来在病理切片中,法医发现了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
这种只有在活体出现炎症时,才会随时间逐渐聚集起来的中性粒细胞,似乎也佐证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不仅死者皮下众多无法解释的损伤,发生在邵青死亡前6个小时。
许多重要内脏的出血损伤,同样发生在邵青死亡前6个小时。
再加上从邻居处得知,邵青家当晚确实发生过激烈的打斗声,邵青常年生活在家暴的阴霾之下。
又从家属处获知邵青并没有轻生念头。
最终,邵青的丈夫终于在确凿的证据下,承认了自己罪行。
原来案发当日,就是他把邵青殴打至濒死状态后,为了伪造伤势,才将妻子推出窗外,制造坠楼假象。
而从古至今,每一起伪造伤势的案件背后,似乎都隐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就在800年前的公元1240年,54岁的宋慈升任江南路提点刑狱公事之时。
同样一起伪造伤势的案件,引起了宋慈的注意。
当时,宋慈接到报案,一位老人家抱着自己女儿的尸身,来到堂上,说是他的女儿跟人吵架,被打死了。
于是宋慈稍微看了一下,就发现死者的尸体上确实有一些青紫色的瘀痕。
可事实是否真如老叟所说,并不能听信报案人的一面之词。
因为在宋朝国法严明,因断错案丢官是小,更严重的可能官员自己都会有牢狱之灾。
所以宋慈并没轻易给出结论,并打算当场验尸。
尽管受制于宋朝礼法,宋慈并不能对女尸进行全身的伤痕检验。
但宋慈还是凭借多年经验,对非生殖器官部位的伤痕进行了鉴定。
宋慈首先将尸体撒湿,在上面铺上一层捣碎了的葱白,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张用醋泡湿了的纸。
覆盖一段时间后,将葱白和纸扫掉,在受伤部位体表滴了一滴水,发现水滴快速流下,便轻松推断出这些伤痕竟都是伪造的。
原来因为葱白和醋都有很强的挥发性,而宋慈这样使用葱白和醋就很像我们现在用酒精擦拭身体。
使得皮肤表面水分快速蒸发,迅速形成皮革样化。
而皮革样化在法医学中,主要指的是尸体皮肤因水分迅速蒸发,导致的干燥变硬,颜色加深的变化。
受伤的部位,因为破坏了皮肤表皮,这个部位脱水的速度就会相对于正常皮肤较快。
皮革样化的部位相较于周围没有受伤的皮肤,会相对更加粗糙。
这时,只要判断受伤部位是否与周围组织皮肤状态一致,就可以轻松分辨出伤痕是否伪造了。
而在这起案件中,宋慈就通过检验过程中发现的蹊跷,追问老叟。
老叟在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原来女儿分明是遭受村妇侮辱后服毒自杀。
但老叟气不过,便将榉树叶捣碎,在女儿身上伪造出殴打伤痕,并以此来诬陷仇家,好让罪魁祸首偿命。
不过好在宋慈明察秋毫,不仅通过自己的智慧查出真相,也使得自己免受牢狱之灾。
但宋慈可不只有这点本事,作为法医界的鼻祖,宋慈在他那本《洗冤集录》中记载的案件和鉴别方法,又何止仅有伤痕检验?
利用银针糯米测毒的“蛇毒案”。
利用酒和醋的挥发性,让火场血迹显露的“焦尸案”。
利用苍蝇嗜血特性,开创法医昆虫学的“晒镰案”。
这些在纪录片《法医宋慈》中都有提及。
虽然曾记录在册的某些检测方法,在如今的社会有些可能已经不再适用。
比如银针试毒,只不过源于古代毒物多指砒霜,而银针遇到提纯不足的砒霜变黑,也仅仅是检测出砒霜中的杂质硫。
比如为了检测血迹反应,如今已经有了更先进的鲁米诺试剂,血迹的荧光反应更易观察。
但不可否认,宋慈在法医学界具有绝对的开创性。
而《法医宋慈》这部优秀的纪录片,也不仅仅呈现出了宋慈断案,进行了八百年的古今对比,展现出法医学的发展。
纵向上,宋慈与当代法医周亦武对同类案件的分析,一古一今,更勾勒出法医学的历史进程。
横向上,也通过六个典型案件,展示出法医学的重要地位。
短短六集,精彩纷呈。
所以还不赶快去看央视爸爸的这部纪录片?
欢迎收看恐婚纪录片。正经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件里面窥探出:一般第一时间怀疑死者的伴侣。 每一集通过凶器,血迹,尸体的相关信息(淤痕,蛆虫,内脏)等为主要说明对象,引入宋慈经典案件。然后总结规律,比照八百年后的今天--周宜武教授团队经手的案件。法医学道路就这样被探索:古时经验技巧总结,现代理论技术支撑。每一集的末尾都会介绍现代科技技术在法医中的应用。 让死者开口说话--穿越古今,以时间为经验对照,800年间法医学的演进与发展。法医一直是刑侦,验尸,断案的综合存在。他们一直遵循调查死者原因--定性案件的规则去处理每一个案件,正所谓“贵在精专,不可失误”的检验精神。 据计数君统计,本片中古代断案场面仅出现过七句台词。感谢弹幕里唇语解读的小伙伴! 最后,看了这几个经典案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我们不是害怕突然出现的死者,而是害怕害人的人心。
《穿越古今之法医宋慈与周亦武》,每一集古今案件对照的剪辑形式很棒,更体现出法医学鼻祖宋慈的影响深远,小剧场演得挺像样,可惜集数短了点
宋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朝代,文字在宋朝发育的像一个风满多情的女子,在文学领域、艺术领域、科技领域都取得了不断发展和创新,宋词、古籍文献注解、文人山水画、五大名窑、改进的印刷术等等,法医学的诞生也昭示着宋代文化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希望央视能中华文化和历史的纪录片一直做下去,不是央视出品的总是食而不知其味,甚至是犹如糟糠难以下咽。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只有6集不过瘾。宋慈很伟大。
可能宋慈能榨出来的知识也就是这些了,火烧、毒蛇、血迹,当然是极其牛逼,但毕竟有限,所以这次的纪录片也没什么新的内容
猎奇故事成分大,太不紧凑
开法医之先河,奠毒理之基础。细微之处见真相,白纸黑字昭冤雪。宋慈牛逼!
又名法医周亦武。古今对照还是挺不错的,也是法医学的一个发展,不过短小,案件都有些泛。
以为会是宋慈生平的纪录片,结果却是刑侦剧,有点失望吧,不过古今对照的讲述方式很不错。
宋慈真是一代奇人啊。看了这部纪录片就去借《洗冤集录》来看看
从古至今,总有人蒙冤受屈,也总有人坚持真相,还人以该有的公道~
片名不准确,应该改为《法医宋慈与周亦武》[狗头]
一般都是家里人互杀。另外法医昆虫学太帅了耶。原来早在八百年前就已经能识破众多的杀人伪证,更别说现在了。要造一个完美的凶杀案恐怕只是异想天开。
很刺激。。。
做得挺好的。尤其喜欢它的结构,将宋慈的案例与当下交叉来讲。这既是在说,人的恶在循环,同样也在说,法医破译死亡密码的手段也在继承和发展。
宋慈,世界法医学鼻祖。穿越古今,以时间为镜,对照八百年间法医学的演进与发展。
800年前&800年后(2016),宋慈&周亦武。总之一句话,宋慈牛逼伟大,现代法医学发展很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人不要犯罪。6集,每集24分钟,很短,没看过瘾
看完之后决定重新看一遍TVB的《洗冤录》……
央视的纪录片 太说教了一些。 古今对比是很好 文案有点不吸引人
古今对照,理是相通的。科学的求证,实事求是,实验的方法,这些800年前,古人也是如此。甚至三国的时候,官员也是如此求实证地去断案的。到最后如周教授所说,宋慈的思想,方法,态度一直在影响后世法医,而且就肉眼可见的断案技术,800年后也没超过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