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骑士1969

HD

主演:彼得·方达,丹尼斯·霍珀,杰克·尼科尔森,菲尔·斯派特,华伦芬纳蒂,卢克·艾斯丘,卢安娜·安德斯,小罗伯特·沃克,卡门-菲利普斯,迈克尔·帕塔奇,托尼·巴西尔,凯伦·布莱克,Lea Marmer,布里吉特·芳达,贾斯汀·方达,丹·哈格蒂,海伦娜·卡莲诺特兹,卡丽·斯诺格丽丝,Tita Colorado,Antonio Mendoza,Sabrina Scharf,Sandy Brown Wyeth,Robert Ball,Mac Mashourian,Ellie Wood Walke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6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1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2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3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4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5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6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13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14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15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16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17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18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19逍遥骑士196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逍遥骑士196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比利(丹尼斯·霍珀 Dennis Hopper 饰)和怀特(彼得·方达 Peter Fonda 饰)用一次毒品交易的钱骑着他们的机车上路了,他们的目的地,是新奥尔良的狂欢节。在路上,他们经过了离群索居的波西米亚人群落,短暂逗留的数天里目睹了他们自由放浪但也贫穷困苦的生活。在德克萨斯州,他们仅因为行为举止诡异就被警察关进了监狱,在那里,他们遇见了律师汉森(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汉森帮助他们逃离了牢狱之灾,他们怂恿汉森同他们一起上路。抵挡不住内心的骚动,汉森同意了。三人来到一个保守的小镇,在那里受尽了居民的白眼。不受欢迎的三人只得露宿荒野,夜里,当地的居民乔装袭击了他们,汉森被打死。比利和怀特虽然震惊,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到达目的地的两人并没有感到喜悦,有的只是无尽的空虚,沮丧的两人打道回府,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个卡车司机和他的双杆猎枪使得他们的行程截然而止。  这是影史上最伟大的公路电影,也是为数众多的公路电影的鼻祖。扫毒粤语版红色星球行尸走肉第七季重返20岁不死法医翻红吧!硬核少女韩国街舞少年事件响尾伏魔棒乐高大电影2奶奶最懂得小旺密事试睡员48小时玫瑰花神卫生督查员鬼声鬼气高墙边的混乱第三季千年女优双城计中计爱情有点蓝之爱的交响乐僵尸新战士 普通话版托马索2019返城年代过失 第三季丹麦小村教堂萤火虫之星阿里巴巴三根金发月行者儿女一箩筐杀马特我爱你鬼娃萨布丽娜奇门暗刃复生那些鸟事放牛班的春天狙击精英:巅峰对决昂首阔步犯罪现场调查:纽约第八季浮世画家镖王胜者即是正义2幼豹成长记后备主厨永不放弃1997男性,女性附身(2022)

 长篇影评

 1 ) 我们把事情搞砸了

如果说50年代初美国神话依然在有效运行,只有独立电影隐隐表达了自己的怀疑和忧虑,那么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传统神话则被现实彻底击碎。美国越战的失败直接促使了西部神话的破灭,人们质疑开拓新边疆的正义性,约翰•韦恩这个西部英雄的代表,在主演了支持越战的影片《绿色贝雷帽》后,受到了青年的普遍反对。而水门事件则进一步瓦解了美国的政治神话,弗兰克•卡普拉在电影中一直宣扬的民主、自由和美国梦成了一个笑话。

丹尼斯•霍珀于1969年拍摄的《逍遥骑士》正是美国青年在神话破裂后的一次宣泄。影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彼得•方达是好莱坞老牌明星亨利•方达的儿子,亨利•方达曾主演《青年林肯》、《12怒汉》等代表美国神话的英雄形象,而他的儿子却在《逍遥骑士》中颠覆了父亲所营造的幻象,指出美国其实是一个缺乏理性、同情、宽容与自由的国家。

《逍遥骑士》的故事讲述两个青年通过买卖毒品赚了一笔钱,他们带着钱骑着摩托四处游荡。他们见证了老一辈人的偏见,因为他们的头发太长而不让他们住店,甚至在夜晚袭击他们;同时,也目睹了离开大城市的一群嬉皮士青年在干裂的山坡上播种粮食,似乎是出走的青年人正在这片蛮荒大地上构造一个新的神话。但最终,在一块墓地里与妓女疯狂地享乐之后,彼得•方达抱着自由女神的雕像失声痛哭。当晚,彼得•方达对他的伙伴说:“我们把事情搞砸了。”第二天,他们在路上被人开枪射死,仅仅因为看不惯他们的发型。

在《青年林肯》和《12怒汉》中,亨利•方达通过理性和法律排除了他人的偏见,拯救了无辜人的性命;而在《逍遥骑士》中,彼得•方达和丹尼斯•霍珀只因为自己的发型与众不同就被人开枪打死。青年人曾试图在信仰破灭后寻找新的神话,面对那群撒种开荒的嬉皮士,彼得•方达曾相信:“他们一定会成功。”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做无用功,因为酸性的土壤永远长不出粮食。导演还曾暗示这两个骑士是新时代的西部英雄,他们来到一个小镇上修摩托,前景是一个年老的牛仔正在给他的马上鞍,后景则是彼得•方达他们在给摩托换轮胎。然而他们依然把事情搞砸了,因为他们走的这条路既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他们既不能回归传统的家庭,也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神话、乌托邦,所以他们只能死在路上。

 2 ) 感觉外在却感觉不到内在

69年的片,美国文化表现尽致。嬉皮士,毒品,性,愤怒,当然还有自由
不同于一切音乐元素夹杂的片,easy rider 浪荡又真诚 自然又煽情
最终终于到达四月斋 牵起各自姑娘的手,听歌喝酒没有昨天和明天,存在的只是今天
要的只是你我的自由和不羁的性情不要那些包裹着的让人窒息
我们只爱如此的洒脱和那些去他妈的why not,no no no
若你想变成鸟
那试着飞飞看
别拒绝高潮
你长出翅膀时为何又套上脚链,你还没有用上它呢
别等待太阳出现睬飞向它

呆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如今对于任何人而言或许都变为了遐想
懵懵懂懂时也曾幻想过有个男孩子开着哈雷载我去远方
无论那个定义在何处的远方
有2句话记忆犹深
1.在自己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你该以此为荣
2.与你和合适的人到了合适的地方

你说吧,如此铁铮铮硬朗朗的典型公路电影中却还会刻意的用镜头在刻画男人的柔情内心
歌声,眼神,姿态,连死都死得那么莫名和清谈
带着一颗沉闷的心把片看完
我能感觉外在却不能感觉内在
有时像烈性酒 有时像葡萄酒 有时又是鸡尾酒
就这样!!!

喜欢的反复出现2次的一段歌词:

我更愿意旅行在钻石般的新月下
穿过圣山山谷,漫步走过森林
在树木有光泽的树叶的地方
把阳光反射成五光十色
无人知道名字
我愿潜入那白色小瀑布底
她会哀求,她会辩护,她会和理智争吵
她会明白我失去了什么
真的没有价值
最后她会明白我生来就不循规蹈矩

 3 ) 生来狂野

“‘easy rider’这个词在美国南方专门被用来称呼那些靠妻子做鸡来过活的男人,不,不是拉皮条的,而是那些和妓女生活在一起的人,因为他们骑在别人身上,逍遥度日。好吧,老伙计,这就是发生在美国的事情。自由这个东西已经变成了婊子,我们骑在她身上逍遥度日。”

——《滚石》杂志访问彼得·方达

1969年9月6日

《逍遥骑士》作为公路片的鼻祖,诞生于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60年代。编剧与演员彼得·方达和导演与演员丹尼斯·霍珀运用体验派表演方式,结合自己的经历,描述了两个年轻的嬉皮士骑着摩托车,在传统、腐败的美国土地上,寻觅自由的故事,细腻而深刻地再现了美国 60 年代的嬉皮士文化,而片中的哈雷摩托更是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符号。摇滚乐、吸毒、性解放,《逍遥骑士》充满了怀旧、彷徨、不安、否定、叛逆,片中塑造的“叛逆青年”更是成为之后无法超越的经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部艺术片,更是部纪录片,即在当时青年的语调中,美国式英雄形象被彻底摧毁,人们从“美国梦”中苏醒,只看见散落一地的梦的碎片。

“如果没有上帝,就创造上帝”。

作为“垮掉的一代”,片中的叛逆青年们开车横穿美国东西部,游荡在美洲大陆广袤平原上的条条大道。大城市正是技术发达的美国工业社会的缩影和代表,而影片中的嬉皮士们纷纷从城市中逃离,就是他们“在路上”的明证。

片中的两个主角,都被导演刻意地隐去了身份和社会背景,他们既是虚假的当世的逃亡者,也是自由勇敢的寻觅者。

与《雌雄大盗》、《午夜牛郎》相似,主人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突显了60年代青年的反抗、暴力与激愤,他们的反叛体现在反体制以及拒绝“平庸”上,与他们的父辈背道而驰,寻找新的精神家园。然而,他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却一次次被卫道士们鄙视、碾压,直至粉碎。就像《逍遥骑士》中杰克·尼克尔森扮演的律师说的那样:“他们害怕的不是你,而是害怕你代表的意义。”“你代表的是自由……谈论它和实现它是两码事,真正的自由是很难的,特别是当你被在市场上买卖时,所以别告诉人们你是不自由的,他们会以杀戮和做恶来证明你错了。”因此,我们看到,在这些电影的行程之初,“就像我们传说中的先行者那样,大地许以自由”,但随着旅程即将结束,一切却走向了反面,“梦想未能完成,大地没能履行诺言,伟大的美国‘奥德赛之旅’而今却只能指引向死亡与幻灭”。他们既回不去伊甸园,也到不了乌托邦。 在影片结尾,两个主角莫名其妙的丧命在卡车司机的枪下。尽管他们的死看起来似乎毫无价值、荒谬至极,但正如同那混合了摇滚和自然音响的“爆裂性”声音一样,它代表的对个人价值、自由的追求,至今还回荡在电影史上。

“我与之交往的人只是那些疯狂的人,他们为疯狂而生活,为疯狂而交谈,也疯狂的寻求得到拯救;他们语出惊人,行为怪异,总是燃烧,燃烧,就像传说中那些闪着蓝色幽光的罗马蜡烛一样,剧烈且脆弱。”

——杰克·凯鲁亚克

嬉皮士文化看似无果而终,但却对美国文化,尤其是在文学、影视、音乐、绘画等方面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我们今天再看《逍遥骑士》,当听到影片开头那首“荒原狼”乐队(Steppenwolf)的《生来狂野》(《Born to be wild》)依然会热血沸腾,哈雷摩托发动的声音还是会让我们的肾上腺素飙升。就像影片最后,虽然一切都归于熊熊大火,但燃烧着的,仍是不灭的精神和意志。

 4 ) 逍遥骑士——一对“自由”而又没有出路的可怜人

  这是独属于美国垮掉的一代年轻人的电影,恐怕除了美国,再也没有国家能够拍出包含这么多元素的电影了:公路、嬉皮、摇滚、毒品、性,还有关乎于梦想。


  “垮掉的一代”最早是在二战后出现的一个基本的文学流派,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力是强大而又深远的。“垮掉派”文人对体验各种极端的生活方式都具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放纵的性爱和毒品等),他们也是美国知识阶级中权威和主流文化最激烈的挑战者。而出现于六十年代的嬉皮士们继承了5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作法,以吸毒、性自由、怪异发型服饰来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以此向主流社会反抗。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正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当中:谋杀丛生、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新好莱坞电影运动”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年代。


  “嬉皮士”就是片中这两个年轻人怀特和比利,他们追求着在当时那个年代看来独特的发型和服饰:一个后背印有美国国旗的皮衣和头盔,另一个穿着嬉皮流苏皮衣,披着长发,二人骑着哈雷戴维森穿梭在公路上。途中遇到过和善的波西米亚人群落,也遇到过有共鸣的年轻人,也遭过主流社会人群的排挤。

  片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律师乔治,就像影片中所说,身披“nice man”的外衣,西装革履,内心却痛苦无比,用酗酒来排解心中痛苦。最后正是这些相同点让他们三个走在一起一筒踏上寻找乌托邦的旅程。乔治死前对比利说的一句话:“他们不是害怕你,而是害怕你身上所代表的含义——自由,而他们会用杀戳和作恶来证明他们的自由。”于是他们最后都死了,把生命留在了寻找自由的路上。

  对,主流社会将他们杀死在寻找自由梦想的道路上。杀死他们之前还用残酷的方式惩罚了这对嬉皮士。影片中以“未经允许参加游行”罪逮捕,这是对号称自由平等精神的美国极大的讽刺和嘲弄;三人在镇上一个小饭馆,忍受了警长等语言上的奚落和鄙视,而年轻姑娘对他们的喜爱更让警长等年轻人的愤慨更上一层楼,公然表示绝不让他们越过州界。于是,当夜他们被袭击了,乔治死于棍棒之下。不久之后,比利和怀特也死于陌生人的枪下。仅因为看不惯他们发型的与众不同。


  正是这垮掉的一代,这绝望的嬉皮士们,因为年轻,才敢于上路寻找自由。因为迷茫,才去寻找活着的答案。正是因为绝望痛苦,才找寻逃避、精神麻痹的方法。而最后他们也明白了,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酸性的土壤长不出来粮食。于是他们谢幕退场了,退出这个混沌而又麻木不仁的世界,留下一连串的谜题鞭打敲击那些虚伪、自欺欺人的人们。

 5 ) 在追求自由的路上迷失

当我看到逍遥骑士开头的时候就决定要写一篇影评。因为我性格的原因,我太喜欢公路片。喜欢沿途的风景,喜欢沿途的人和事,不深入又很贴近,一生最后想追求的就是自由。我幻想着自己能骑着哈雷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追求自由,看看这世界,可我暂时还不行。

我们看过解放女性权力的末路狂花,开着车一路狂奔。也感受过史崔特先生的故事中温暖感人至深的割草机。而这部称之为公路片鼻祖的逍遥骑士则是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描写的是最个性,最有追求也是当时最麻木迷惘的那群被废弃的人。性,毒品,民谣、乡村、朋克、摇滚,欲望、自由与理想,以及摩托机车…当我们提到美国公路片,我相信首先引入眼帘的不是汽车摩托而是美国广阔的西部天地,一望无际的岩石、沙土地,笔直而深邃的公路。没错,提到美国的公路片,正是美国西部的景象。从这部片子开始,西部已经成为美国公路片的代名词。公路片就是一部风光片,影片里大量穿插的风景,伴随着欢快的乡村音乐、摇滚。看这样的影片总让人身心舒坦,以往是这样的…但本片作为开山之作想要表达的时代背景让影片的主题不是如此轻松…

逍遥骑士

说实话,我现在才知道本片的导演也是主演之一的丹尼斯霍珀是蓝丝绒里的反派。我看过太多尼科尔森的片子,但是另一位美国队长主演方达是谁?当时这部片子小成本高回报成为了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并且在戛纳大获好评。如今数十年过去,没有人多少人记得这部公路片,成为了艺术影院里的小众片。

主角为了参加德克萨斯州新奥尔良的狂欢节,我们俩位嬉皮士骑着属于自己的摩托上路了,一路说说笑笑,偶遇各种人。被向往、被鄙视直到被偷袭同伴致死,到了狂欢节却满是错乱无助和迷失,再到无缘无故的在路上被卡车司机毙命…影片看似是一条普通的故事线,却从轻松愉快慢慢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沉重晦涩。在漂亮的风景和音乐中,毒品、酒精、妓女、暴力,它们结合到了一起…在影片的后半段,尼科尔森演的律师配角在嬉笑一番后于深夜被外人们袭击致死,两位主角在错愕中坚持了就差一步的目标,继续了旅途。“我们搞砸了”这是方达的话,他开始思考与责问。到了狂欢节后他们先去了尼科尔森律师留下的妓女地址找了妓女,与妓女一起参加狂欢节。在墓地中酒精与毒品的挥发下,影片用交错混乱的镜头交代了该片的主旨。嬉皮士与妓女。他们痛哭着发泄着自己心中的痛苦,在当下他们是一类人,在社会里最底下的那类人。就像影片里呈现的他们在狭小的缝隙中痛诉着,在社会中夹在缝隙中生存着。追求的梦想,追逐的自由,在此刻都是无助和无奈。其实他们早就出发前就在麻木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梦想更是无稽之谈,唯有自由。但这种自由就像没有鸟巢的小鸟。

墓地片段

影片最后,即刻返程的他们在一路苦与乐中突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曾经我感受过太多痛苦,在痛苦和挫折中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可事实是在无助与迷惘中沦失了自己。在追求自由的路上陷入了更加的迷失。自由其实离自己不远,但是你要明白的是当你越一心想得到的东西越会把你捆缚,不如静下心来想想,相比自己自私的欲望与理想,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情?然而,在我看来,美国所谓的自由,不过是放纵。

 6 ) 自由的命运

影片是形式主义的,即故事并没有太多的剧情,而是通过象征手法来表达一个主题:传统保守对自由的畏惧与迫害。以当今主流电影的形式来看,这部电影比较原始和概念化,没有足够清晰完整的剧情,存在生硬的画面切换。倾向于艺术电影,有很多导演天马行空的地方,找不到合理的剧情和情绪铺垫。但作为那个时代对电影艺术的探索者,非常具有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作为公路片的先驱,其保留的大量美国风格镜头,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部分都是音乐和汽车配合,简单质朴。

两位主人公在影片结尾双双毙命,这样的设计在如今是很不讨喜的,有一种自由的苦涩的感觉。但主人公的性格还是很有趣味:一个安静而富有哲学感,一个活泼而有点傻,他们对自由世界抱有期待,对陌生人亲切友好,希望拿着贩毒赚的钱去佛罗里达实现自由退休的生活,但他们必须进行一个东西部大迁移。两个人算是比较心大的类型,所以步入异派阵地而毫无警觉,所以最后被莫名其妙的打死。第一位旅客代表脱离城市的自由派,有点共产主义的感觉,他和一群年轻人想要靠集体农场打造一个自由的天堂。(我同天看的《将来的事》竟然也有类似桥段,真的是一个巧合);第二位旅客是位叛逆并为自由声援的律师,由尼克尔森饰演,尼克尔森说过他只扮演有点反叛性格的人物真的是所言不虚。这位律师惨遭闷棍而死,相当悲剧。

“这里曾经是个好国家”,导演借律师之口表达了很多信息:人们口中的自由只是一种概念,其本身毫无自由可言,即使这样还不承认自己是不自由的,并且排斥真正自由的人,必要时进行肉体消灭。这段的确不是耸人听闻,我们在向往美国的同时,有很多美国人也在向往共产主义。哪里有什么天堂?可以说影片的基调已经相当悲观了。集体农庄看似自由,但没有可持续性,他们只不过是一群瘾君子对现实的逃避,他们所憧憬的未来也仅仅是印第安部落的社会模型,据我所知弱肉强食是免不了的,民主的自由生活无法在一个原始的部落长久存在。卢梭说过民主不适合人类,还是很有总结的意味的。

说说那段意象混乱的片段剪辑,两位嫖客和两个妓女分享了一片毒品后,展开了极其哥特风的迷幻时刻:混乱的媾和,难以抑制的情绪释放,宗教意象的深刻影响,家庭的悲惨关系,如此种种。导演这段通过毒品后的本性暴露,展现了脆弱的人类性格,每个人背后都有复杂的经历,我们对这些人不再是冷淡的陌生人,而是更加接近其内心深处的方式了解他们,没有理性的加工,只有感性上的宣泄,虽然是极其碎片化的。没有主题,风格化明显。

自由的命运,从来不是上帝赐予的,即使尽力争取也不能尽善尽美。每个人物都有过痛苦的过去,在遍体鳞伤中靠希望撑下去。能自由快乐的度过一生,真的是莫大的福分。

 短评

结尾单独加1星。被轰掉的车轮子,燃烧起来的机器。有什么东西,飞向了太空。拍法并不特别,大段大段的MV画面、行旅风光和散文电影,说灵魂洗涤太夸张,但很清楚为什么那个年代看到这种电影会觉得身上着火。自由多可贵啊,不激荡放浪一把,真的会感觉没有活过。

6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所谓自由,曾经引领了全新的一代人

1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直到尼科尔森进入故事,这部散漫的电影才终于获得了向心力。现在再来回看这部所谓的公路片鼻祖,68一代年轻人的许多设想都被证明是天真的乌托邦。自由不是被世俗社会所绞杀,而是坠落于自身的虚无。无论嬉皮士多么致力于瓦解一切,美国这个政体从未被质疑,大西部的自然盛景成为了新的宗教。

13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真正意义上美式公路片的鼻祖,从西到东的旅程注定是美国精神的一根反骨,美国梦的破碎。1969象征着一个乌托邦幻象的倒塌,自由注定不可企及。看嬉皮士年代的尾巴反思美国六十年代,其中包含的怅然与空虚是新世纪后的回顾无法感受与重现的。Hopper自导给自演带来很大自由空间,活了人物。各种插入、跳切、毫无章法的越轴和每次场景变化时的快速反复切,片子的剪辑与60年代精神一样自由不羁。(Billy与Wyatt名字分别取自美国西部法外之徒Billy the Kid和Wyatt Earp。

18分钟前
  • 阿茶
  • 推荐

1.新好莱坞分水岭,"垮掉的一代"标志性符号,存在主义式"在路上",摩托公路片鼻祖,经典buddy film。2.高速重复对切转场,突兀闪回与墓地嗑药主观蒙太奇,先锋而酣畅,祈祷与朋克/耶稣和妓女并置,荒诞,痛苦与迷茫尽显。3.直视太阳的摄影机,是否感到了自由的眩晕?4.活得放浪形骸,死得莫名其妙。(8.8/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他们不是害怕你,而是害怕你所代表的东西——自由”

2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嬉皮,摇滚,60年代的气息,很郁闷的结局。喜欢一句影评:“那时,青年人不断思考,却什么答案也得不到,于是他们去流浪;今天,青年人不去思考,无数答案和观点就已将我们包围,于是我们去旅游。”

27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推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俩哥们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主演,捣鼓出一部私人化自由抒情诗,共鸣了许多骚情青年。谁说这不是个好结局?在尚年轻的时候,一个死于对未来的期盼,一个死于满足后的惆怅,他们所错过的只不过是生命的持续下滑期。

29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嬉皮公路片太烦了

30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我不谈政治,不议宗教,不看风光,不听音乐,不嚼那些关于自由存在与否的探讨,甚至可以不懂剧情,我只看老嬉皮,透过鼓噪而迷幻的画面去试着感受我们不能经历的60年代风情,那一群群善良又风骚的男男女女们,他们播种他们吸毒他们群交,还要记得,这一年,我们有woodstock,注定载入史册。

3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骑士的交接,嬉皮的呐喊。看来丹尼斯霍珀也是中了雷乃式乱剪的毒,但这种剪辑在前半部并不有效,长段的金曲串烧也是比较容易审美疲劳的,好在杰克·尼科尔森成功拯救了整部电影,在他出现以后似乎整部片才找到自己的意义。

35分钟前
  • TWY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典型嬉皮士公路片,从头到尾都在路上。一路扯淡、吸大麻,看得很舒心。结尾让人怅然。杰克·尼科尔森浑身是戏,比主角更出彩。“不要告诉别人他们不自由,他们会用杀戮和作恶证明你错了。当他们见到自由的人,他们会害怕,会变得危险”这几句台词让我难忘。真有摩托骑士来看片

4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那时,青年人不断思考,却什么答案也得不到,于是他们去流浪;今天,青年人不去思考,无数答案和观点就已将我们包围,于是我们去旅游。

45分钟前
  • 她还没有死
  • 力荐

“他们不是怕你,他们是怕你代表的东西。”“他们眼里我们是需要剪头发的人”“不,你代表的是自由”“自由怎么了,就该自由啊”“对,这就是问题所在,谈论它和实现它是两码事,自由是很难的。特别是当你是案板上的一坨肉时。所以别告诉别人他们是不自由的,他们会以杀戮来证明你错了”——此片台词

48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想起一个演员朋友,哈雷党,喜欢雪茄咖啡和大海,梦想着61岁开画展。解救五条腿的流浪狗,陪伴漂泊在车墩横店。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当代唐璜,不过他独自漂泊在路上,没被名利牵挂,姑且是自由的。

5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犹如注入一剂兴奋剂般畅快淋漓,摇滚乐拉扯着灵魂沸腾。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哈雷、吸毒群交、摇滚、嬉皮士、自由、宗教...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元素应有尽有,如同在一场激烈的暴雨中狂奔,那是青春,不顾一切的日子。

5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这部电影简直了,我想我能理解当时观众对它的狂热。越到后面越迷幻又迷茫。杰克尼克尔森也太棒了吧。看过这个让我悲伤地觉得,自己从未经历过青春。虽然上路了也未必有答案,但去他妈的答案。。。

5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气氛很棒,特别是行走在公路上的时候,还有一些和女孩有关的部分,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很故弄玄虚。尼科尔森那个时候还很帅,但是他的表演风格已经基本形成了。虽然他们的行为有些荒诞,但是内心其实却很纯真,而且想要的也不过是自由而已,并没有妨碍到别人,但那个时代的人们却无法理解他们。

56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他们不断地和你谈论个体自由,可一旦见到真正自由的个体他们就变得恐惧",废旧立新,蔑视一切,活得放浪形骸,死得莫名其妙;丹尼斯·霍普用大胆的,反传统的,甚至是半业余的方式鼓捣出了一部牛逼的公路片:直摄太阳,毫无预兆的剪辑,他无视规则,于是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规则。

5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尼科尔森在片中的自由宣言,真是一语中的,大多数人爱自由,都是嘴上的自由。对于真正的自由,他们避之唯恐不及。恰如叶公好龙,雕龙画壁,寤寐思之。一旦真龙至,抱头鼠窜之。片尾墓地嗑药,可称神来之笔。

60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