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影视剧,其实我看过不少,小时候看过《非常24小时》,而在前两年,也刚追过马亲王的《长安十二时辰》,这些影视剧,都表现了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感,但是坦白说,真正让我感到揪心的,还是国庆档的这部《平凡英雄》。因为表面上看,它不止是一个关于与时间赛跑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与生命赛跑的故事。
《平凡英雄》是根据发生在新疆和田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2021年4月30日,一个年仅7岁的小男孩被拖拉机绞断了一只手臂,随后,家人把他送往了和田医院救治,但由于和田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想要把他的胳膊接上,就要送到乌鲁木齐的医院。可问题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却只有6到8小时,去迟了,细胞就会坏死,不仅胳膊保不住,还有生命危险。而从和田到乌鲁木齐,需要跨越1400公里,赶在8小时内把小男孩送到医院的手术台上,基本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被很多平凡的普通人携手完成了。事实上,在看《平凡英雄》之前,我并没有关注到这个新闻,毕竟这个时代,信息太过繁杂。而《平凡英雄》则详细地展现了这场生命接力的全过程。
影片的开头,展现了小男孩麦尔丹在学校上学的场景,他和小朋友们都玩得非常愉快,实际上这个场景的展现,我窃以为是为了表现厄运降临的突然性的。
麦尔丹的哥哥阿卜杜看起来年龄也不大,也许是处于青春期,和母亲就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产生了分歧,因此当母亲让他送弟弟回家时,他拒绝了。母亲只得带麦尔丹去了工作的地方,结果麦尔丹在玩耍的时候,一只胳膊绞进了拖拉机,直接被绞断了。
其实这个片段,也让我心有余悸,出了一身冷汗。我小时候,有一次,也差点把手绞进一个机器里。那时候我家开了一个油坊,有很多榨油的机械,其中一个机械是研磨机,它是把芝麻、菜籽等原材料研磨成粉末的,由两个粗大的铁滚筒组成,铁滚筒是实心的,非常重,工作时高速旋转,互相挤压,中间的缝隙极小,所以才能达到研磨的效果。
我当时少不更事,手痒,在这个研磨机工作时,试图伸手去触摸滚筒中间的部位。好在当时有大人在场,我大伯,也就是油坊的主人立马关掉了机器,一把把我提溜到了油坊外头,狠狠地骂了一顿。我大伯一生和善,那是我见过他最凶的一次。
现在想想当然是感激我大伯的,也不禁后怕,如果我的手绞进去,那可能,我的整条胳膊,都会被绞成肉酱,那是断无接上的可能的。
也正因为有这段特殊的记忆,我也分外共情小男孩麦尔丹。
电影动人的地方,则是悲剧发生后。麦尔丹的胳膊断了后,邻居立即拿出自己的汽车,让阿卜杜送弟弟去医院。汽车路过步行街时,一个摆摊的老人听说车里有个小男孩断了胳膊,于是主动为阿卜杜开道。为了赶时间,阿卜杜又闯了红灯,被骑警阿依努尔追上,阿依努尔了解情况后,立刻汇报了指挥中心,并骑车为阿卜杜开道,将红灯变成绿灯。
当麦尔丹被送到和田医院后,观众悬着的心刚松懈下来,却再起波澜,医生告诉家属,和田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如果想保住麦尔丹的胳膊,必须去乌鲁木齐做手术,且必须赶在8个小时黄金时间内。于是,这立刻成为了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而能不能及时把麦尔丹送到乌鲁木齐的手术台上,则成为了一个悬念,也是紧绷的一根弦。
在这场生命赛跑中,每一次的波折,都牵动着观众的心,作为观众,仿佛也参与了这场生命的争夺战。在麦尔丹的救助过程,发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即将起飞的飞机为了接他,重新回到了停机位;黄晓明饰演的谢辉阳为了节省时间,请求飞机更改航线;而路过的那条航线上的正在军演的战斗机,也都纷纷飞到了航线之外,为生命让路。
在看《平凡英雄》之前,我的概念里,好像飞机也好,火车也罢,这种大型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不等人的,但是在生命面前,却总有破例。
看到这段,其实我颇为感动,因为无论飞机飞回停机位,还是改航线、战斗机让路,都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程序。而这些,都代表着各个系统,每一个人,对生命的尊重。
而在上飞机以及在飞行过程中,其实也发生了很多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个叛逆的男孩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位置,乘务长周燕对麦尔丹悉心的照料,旅客医生刘锐也伸出了援手,以及机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守护着这个生命。
实际上电影对群像的刻画,也都很鲜明和丰满,周燕是一个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的母亲,而在飞机上,她对于麦尔丹表现出了对待自己孩子般的爱,麦尔丹在昏迷中叫妈妈,她应声说“妈妈在“,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由这个细节可见,生活中,她一定是个好妈妈。飞机上,一个胆小的空姐,从见到断臂的害怕,到主动为这个断臂加冰保证其细胞。医生刘锐也从一开始不敢站出来帮忙,到后来克服心魔,伸出援手。他们在极端情况下,克服了自己的弱点,勇敢地站了出来,同时其实也收获了新的自己。
据说,小男孩被送到乌鲁木齐的医院时,只差13分钟,就要错过接胳膊的黄金时间,而在此过程中,骑警阿依努尔则为他争取了5分钟。机长谢辉阳申请改航线,为小麦尔丹争取了17分钟。如果没有骑警争取到的5分钟,或者机长争取到了13分钟,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失去接回胳膊的机会,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我在想,之所以麦尔丹最终能够赶在黄金时间做手术,正是因为在他送医的过程中,遇到的每个平凡人,都在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都不吝于展现他们的善良。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害怕麻烦,并不是遵照自己的“本分“做事,而是为这条陌生的生命全力以赴,努力去争取,皆尽所能去做自己能做到的。无论是骑警、乘务长、空姐、机长、医生,任何一个环节的人没有去为这个生命努力,那个这个7岁小男孩的命运,可能就是另一幅样子了。
在我观影的那个场次,不少人一边看,一边轻声啜泣。很多人都为这部影片所感动,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影片中的那些动人的细节都是真的,包括周燕不停地想办法让麦尔丹不要睡觉,以及机长拿出自己的新年红包送给麦尔丹的家属。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有时候比戏剧更加动人。
看完电影后,我查了查相关新闻,电影改动的地方不多,我所看到的改动是,新闻中陪伴小男孩的一直是父亲,而电影中是哥哥。
《平凡英雄》如实地记录了救助小男孩麦尔丹的种种细节,而如实记录,就已经足够了。就这部电影而言,打动人的,并不是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不是多么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生命面前,普通人人性闪耀的那丝光亮。
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普通人的赞歌,它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对普通人的礼赞。实际上,我甚至不觉得它是赞美,它只是如实呈现平凡人的人性高光时刻。
这部电影也告诉我们,平凡人,其实也是可以创造奇迹,成为英雄的,普通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事。而在生活中,平凡英雄并不少见。
2022年8月,重庆山火熊熊燃烧之际,重庆人自发地骑着摩托车队运送物资,他们不分年龄,不分学历,不分贫富,在灾害面前,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山火得以快速扑灭。这其实也是奇迹。
也许平常,他们看起来“不务正业“,但在灾害面前,他们却敢于冲在最前面,愿意超越”本分“,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而在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更是一呼百应。由于志愿者太多,上山的名额变得非常抢手,有的高喊着我是党员,有的高喊我是退伍军人,有的高喊我参加过2008年抗震救灾,他们明知道成为志愿者很苦很累,却还抢着干,后来不得不现场抽签决定。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普通人的灵魂闪光,总能照亮这个世界“。是啊,普通人的灵魂闪光,不仅可以改变一个男孩的命运,可以改变一场山火的走向,更可以照亮世界。每一个善良的人,其实都是隐藏在芸芸众生中的英雄,他们也许看似平凡,实则都不平凡。他们总是在有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总是他们,在创造奇迹,在给人以力量与感动。
我想把新疆的大爱拍出来。 陈国辉为采风第一次到新疆和田住了五个多月,某天夜晚他迷路了,是路上一群热情好客的新疆人把他带回了酒店。 这段亲身经历被他改写、融入到电影里。片中,当哥哥开车紧急送断臂弟弟去医院急救路上遇阻时,是一位善良的新疆人号召大伙为他们开了路。 在电影开场前一分钟,陈国辉也特意展现了一段新疆美景,一群新疆小朋友在山上游玩、跳舞,“有一点点像MV,想把新疆的那种美拍出来 电影还有许多被“放大”的人物和细节,在尊重真实的基础上,强化了影片的戏剧性和观赏性: 生命救援当晚,飞机上有为断臂男孩包扎伤口的退役军医,电影将其改写为帮助男孩解决气胸问题、获得成长的年轻医师刘锐;孩子在飞机上睡着,机组人员拿手机在他耳旁播放动画片,电影改成在飞机显示屏上公放;有乘客在一旁唱歌唤醒他,电影改成了老年合唱团唱新疆民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陈国辉也不想把这部电影拍成像纪录片一样。现实中,断臂男孩的接臂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并不是现在电影经过艺术加工,呈现得那么惊险万分。 《平凡英雄》和其它电影不同的地方,就是所有原型人物都在拍摄现场,演员表演的时候原型人物就在旁边指导。 “我会问他们这样是对或不对,比如语气不对,原型就会走过去和演员讲。”陈国辉说“原型人物也是编剧”,会和他们一起沟通台词与细节,看怎么修改得更真实、生动。 改编主动为之但显刻意,表演很努力但努力的地方不对呀,连彩排都没有直接抓拍真实,还过了一条戏后继续在打灯酷热的飞机上继续拍摄,这种努力的目的是啥,真能代入剧本演员是很强,但无需这么折磨吧。 李冰冰来训练的时候,我们聊了很多,我说我很想拍剧本没有的东西,你来现场感受吧。”她喜欢彩排,陈国辉不让,现场来就演。“有些镜头她走到旁边哭,我就让摄影师抓拍她。比如她把手套脱掉后,在休息室里哭,剧本是没有的,是抓拍到的。”陈国辉就想拍到她这些真实流露的动人瞬间。 每拍一场戏或拍完一条后,李冰冰也不下飞机、回房车休息,“打灯的时候,飞机很热,温度差不多40度,她待在里面感受,不下去房车,第二天就把房车推掉了,我们就是一起在这样的创作空间里。”
新疆日报 2021年5月12日 A01版●要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杨 苏璐萍 王晶晶 马伊宁
春夏之交,乌鲁木齐微风轻柔,阳光如金。病房外,一树繁花簇拥在枝头,格外明艳……
5月9日,母亲节。来自和田的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收到了最珍贵的节日礼物——7岁的儿子断臂再植危险期已过,有望很快恢复健康!
时钟回拨。8天前的那个夜晚,这个断臂男孩,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黄金8小时,从和田到乌鲁木齐,一场跨越1400公里、惊心动魄的陆空接力,一次充满爱心与揪心的生死救援,为这个男孩的生命,开启新的春天。
断臂
4月30日20时30分,晚霞如火。和田县拉依喀乡的一个核桃园里,苏迪乌麦忙着打药,儿子在地头玩耍。
陡然,“哇——”的一声,划破天空。
飞跑过去,苏迪乌麦几乎呆住——儿子小小的身躯紧贴着飞速转动的拖拉机皮带轮,右肩膀血肉模糊。地上,掉着半截手臂!
母亲大声哭喊求救。
“找车,送医院!”村民小组组长图尔荪麦麦提·图尔荪托合提大叫。
“上我的车!”说话间,一位村民已经发动引擎。
孩子舅舅马上抱起孩子,跳上车。
“我和你们一起去!”图尔荪麦麦提说。一位妇女取下纱巾,捡起地上的手臂,包好递给他。
从村里到和田市区,25公里,开车要40分钟。
有村民拨打了110,和田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组组长伊孜哈尔·麦麦提敏协调120,前去救援。
载着断臂男孩的车还未出村,电话来了——“你们往这开,我往那边开,中途会合!”和田地区120急救中心司机麦图尔荪·艾合麦提急匆匆地说。
孩子的哭声撕扯着每个人的心。“快点,再快点!”车上,大伙儿都紧紧抓着把手,急切地望向前方。
图尔荪麦麦提给村委会主任艾力·马木提发微信,报告情况。
艾力回电话,“别慌!我们现在出发,去和田会合。”说罢,他叫上2名村干部,直奔和田市。
“全力抢救孩子,有困难及时汇报,我们协调!”乡干部的电话也来了。
距和田市区14公里处,相向而行的两辆车,很快碰头。孩子迅速被转移到急救车上。
21时01分,急救车驶进了和田当地一家专做显微外科手术的医院。伤情太重,该院无法救治,值班医生给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艾尔肯·日介甫打去电话。
21时15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艾尔肯早已等在那里。
对断肢和伤处进行冲洗、清创、包扎……创面太大,胸部也有外伤,光是包扎,就用去4条绷带、8块棉垫、3包纱布。
艾力也赶来了,手里拎着塑料袋,里面装着村民们临时凑来的2500多元钱。
“伤得太重,我们做不了接臂手术。”走出处置室,艾尔肯摇摇头。众人的心,瞬间冰冻。
“没别的办法了?”孩子舅舅问。
“我和乌鲁木齐的医生联系,他能接!”原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以往遇到这种情况,一个电话,该院骨三科修复重建组组长、副主任医师黎立就会乘飞机赶来。
可用手机一查,当天乌市飞往和田的最后一班航班,刚刚起飞!
医生来不了,只能让孩子飞过去!
“断肢再植黄金期只有8小时,快去赶飞机!”艾尔肯说。
和田飞往乌市的航班,只剩最后一班,23时46分起飞!舱门提前30分钟关闭!此时,已是22时45分。
孩子再次躺上急救车,交警闻讯赶来导引。一路上,车辆纷纷避让,一条生命通道,就此打开了。
“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太幸福了”30公里,18分钟,机场到了!
返航
23时许,和田机场。停机坪上,只有一架航班——CZ6820。
候机厅里,一台抢救车被众人推着,车轮发出的“咔哒”声,在大厅回荡。
“孩子胳膊断了,必须上这趟飞机,否则就保不住了!”艾力手举输液吊瓶,对机场服务人员说。
“飞机已经推出廊桥,马上就要起飞。”
“能不能把飞机叫回来?”孩子舅舅的声音颤抖着,手里医生开的乘机证明被他攥得湿透。
23时42分,南航和田营业处机场站站长吴靖祺接到旅客服务部来电,一位断臂小旅客急需上飞机!
“还有4分钟,飞机就要起飞了!”吴靖祺的心猛地一沉,抓起电话,联系运行指挥中心,请求飞机拖回。
不到1分钟,指挥中心下达“拖回廊桥,二次开门”指令。
23时43分,和田机场塔台。
“南方6820,接到通知,有断臂小孩需要上飞机,请将飞机拖回。”航行管制员王丰恺戴上耳麦,向机长呼叫。
“6820收到。”机长汤辉忠回答干脆。
飞机返回,二次开门。这在中国民航史上,极其罕见。
鼓励
23时46分,舷窗外,繁星满天。计划起飞时间已到,CZ6820航班机舱内,101名乘客等待起飞。
“叮咚”,客舱广播响起,“……有位旅客需紧急前往乌鲁木齐救治,飞机现在将拖回停机位,请您谅解……”
机舱内顿时鸦雀无声。
23时49分,飞机拖回停机位。
23时54分,舱门二次开启。
在此之前,乘务组已做好应急准备。
靠近舱门的位置,留出一排空座。门开了,男孩被抱上去。乘务长赵燕赶紧接过孩子舅舅的手提袋,那是被冰块冷却的断臂;乘务员姚宇高高举起输液瓶;乘务员侯倩洁从厨房拿出准备好的冰块……
5月1日零时09分,航班起飞。
乘客董先杰自告奋勇,“我当过军医,我来帮忙看护。”他让乘务员找来绳子,穿过客舱隔板空隙,将输液瓶高高挂起来。
驾驶舱内,汤辉忠稳稳操控飞机,“争取提前到,为孩子手术多留出一些时间!”
乘务组不停更换冰块,为断肢保冷降温;安保组长两次为男孩接尿……
在镇定剂的作用下,男孩很安静,眨巴着大眼睛,打量着周围。这是他第一次坐飞机,眼前的一切都很新奇。
“这么小的孩子,却遭这么大的罪……”望着与自家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赵燕的眼泪止不住了。
她轻俯在孩子耳边,一遍遍鼓励道:“宝贝别睡,你最勇敢……”
“我这有1000块”“算我一份”……汤辉忠和赵燕等凑出1600元,塞到孩子舅舅手里。
不一会儿,孩子打起哈欠。“绝不能让孩子睡着……”大家紧张起来。
赵燕反复为孩子擦脸,放动画片给他看,乘客李强不停地与孩子聊天。
1时36分,CZ6820航班稳稳落在跑道上。提前15分钟!
地面上,航班机位已由145号远机位,改为103号近机位。急救车、医护人员半小时前已就位。
舱门打开,医护人员冲了上去。
“感谢您同我们一起与时间赛跑,开展这场生命接力。”赵燕哽咽地向旅客广播道。
安静片刻,客舱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一次暖心的旅程。”一位年轻男乘客下机前对乘务员鞠躬道,“辛苦了,点赞!”
接臂
黎立得知断臂男孩登上飞机那一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危急重症患者绿色通道同步开启。
2时许,各部门准备就绪。
麻醉科主任曹新华——“已做好准备!”
输血科主任李清——“保证以最快速度备血!”
急救中心主任马骏麒——“人员设备全部到位!”
主刀医生黎立,带领团队成员预演手术细节。
2时10分,救护车从乌鲁木齐市黄河路路口疾驰而过,停在医院门前。
3时15分,做完术前准备,孩子被推进负压手术室。
3时20分,血红细胞和血浆送到。
建立静脉通道、全麻插管、清创……无影灯下,除了器械碰撞声和操作口令,静得能听见心跳。
4时15分,黎立抬眼望了望倒计时钟,距离断臂再植“黄金8小时”,仅剩15分钟!
他戴上显微镜,扎紧孩子静脉血管,选择了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线,缝合肱动脉。
此时,千钧一发,不容有失。只要缝错一针,就要将血管头剪掉重来。
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第一针、第二针……第十二针,血管接上了!
为排除一部分血液中的毒素,黎立在扎死的静脉血管上剪开了一个口,再迅速打开肱动脉上的血管夹。
能不能成功建立血供,成败在此一举!
短短几秒,等待回血。那一刻,黎立别过头,拿着镊子收拾用过的纱布。他不敢看,每一秒都是煎熬。
“呀!手红了!”就在大家静待结果时,一位护士兴奋地喊起来。
4时30分,倒计时钟上,时间清零。
手术成功了!孩子的手臂接上了!
重生
5月2日,术后第一天。
正是关键期,各项生命指标都需密切注意。
“肺部出现渗出和空洞,怀疑有肺结核既往病史……”
“可孩子没有咳嗽、咳痰的情况,建议做CT,排除肺结核可能……”
“不行,孩子现在绝不能移动,可能引起右臂血管危象……”
10时许,骨三科医生办公室。儿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10位科室主任围坐一起,一场多学科会诊紧张进行。
“手术只是第一步,术后治疗如有偏差,可能前功尽弃!”黎立说。
防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加强营养和护理,3个治疗重点确定后,各科室又分别制定详细治疗方案。
随着孩子病情变化,多学科会诊随时进行,有时甚至在深夜。
5月4日,经过详细检查,小家伙的肺结核排除了,食欲也大增。下午,见到查房的黎立,男孩嘟起小嘴:“叔叔,我想吃烤肉!”“没问题,但你的小肚子还没恢复,只能吃两串!”黎立回答。
5月5日,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再加碳光子治疗,对再植右臂活血化瘀,孩子的精神越来越好,跟妈妈打视频电话时,还唱起歌来。
5月6日,活血化瘀效果明显,孩子右臂出现了皮纹,胳膊消肿了!躺在病床上,和着音乐,他扭动着脖子,左手左右摇摆,“跳”起舞蹈……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呵护下,断臂男孩像茁壮成长的麦苗,向着阳光,奋力拔节!
感谢
5月6日22时许,病房里,孩子正缠着护士讲故事,忽然,门开了,是妈妈!
病痛的委屈和对妈妈的思念瞬间爆发,嘴角向下一撇,长睫毛忽闪几下,男孩“哇——”地放声大哭。
放下手中的大包,苏迪乌麦奔向孩子床边。出事后,她也病倒了,一有好转,就来乌鲁木齐看儿子。
母子俩额头相抵,妈妈泪如泉涌。男孩伸出左手,摸摸红润润、打着支架的右臂——“妈妈不哭,你看,我的胳膊正慢慢长好。这里的医生叔叔和护士姐姐对我可好了。”
翻身、擦背、防褥疮;喂水、喂饭、送玩具;陪玩、陪聊、陪锻炼……在男孩眼里,护士阿比达·阿里木就像妈妈。
23时,刚下手术,黎立顾不上喝口水,就来查看孩子情况。
见到救命医生,苏迪乌麦哽咽了,她从大包里掏出一袋干果,塞到黎立手中:“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为了救孩子,飞机都能叫回来,大夫和护士就像亲人。我们的国家太好了,生活在这里太幸福了!”苏迪乌麦说。
“和田断臂男孩获救”的消息冲上热搜后,千万网民每日关注孩子的动态,为他打气;主治医生的社交账号“爆”了,素不相识的人们送上几万句“感谢”;乡亲们、“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自发捐款,期盼小巴郎“满血”归来……
在希腊神话中,断臂的象征意义最强,因为手是改变世界最有力的部分,所以断臂的故事,总是与力量有关。而这一次,人们用爱填补残缺。那条重新“长”出来的手臂,给了7岁男孩走向未来最大的底气。
十一假期去电影院看了平凡英雄,去年就从电视上知道了这个故事,一群平凡的人,为了救助受伤男孩,8小时1400公里。本以为这个故事很难拍,毕竟事情经过完全可以从新闻得知。看完陈国辉拍的平凡英雄,依旧充满了感动。很多台词印象深刻,帕尔曼的表演真的太好了,每次小孩一出镜,都很揪心。冰姐已经很多年没演戏了,不过老演员的演技还在。看了不少官方介绍,导演对细节太严谨了,专业的医生给冯绍峰指导。通过镜头的表达,导演非常成熟,对剧情、观众心态掌握太到位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么好的片子票房起不来。
说到英雄,脑海里能浮现出一系列的电影人物。
拥有特殊能力的超级英雄们,深入敌军腹地的孤胆战狼,血染枫林阁的“小马哥”,武侠世界的无名刺客,引爆木星的决绝军人……
是的,我们已经见识过太多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了,《平凡英雄》这部片子则这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英雄群像。
一些毫无关联的普通人,如何接力护送断臂小朋友在黄金八小时内远赴千里之外就医。
虽然没有颠覆世界的宏大叙事,但紧张、激动和感动伴随全片。
凡人微光,星火燎原。
英雄的光芒底下也可以是一个一个的普通人。
01 善良的大多数
故事的开端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
广袤的田野上,机器正在收割连片洁白的棉花。
放学后的小麦不愿回家,跟着妈妈和哥哥来到了他们工作的核桃园。
竹蜻蜓飞得高高的,又落回到地面。
小麦努力去够,小小的胳膊伸进拖拉机转动的轴承之间。
尽管早就知道这场事故是这个故事的引子,但孩子的哭喊响起来的那一瞬间,心还是被狠狠地揪住了。
他才六岁啊,几个小时之前还在幼儿园里扮演一棵蹦蹦跳跳的树,现在却断了一只手臂,满身血污地躺在地上。
自责、心痛、哭喊,妈妈和哥哥恨不能伤在自己的身上。可这些情绪是无用的,他们要做的是与时间赛跑。
没有车,一起工作的邻居借出了自家的车。
步行街在举行活动,人潮涌动,堵住了去路。商贩大叔愤怒地上前,预备指责开进步行街的机动车,然而下一秒视线落在了车后座,惨白的小手用布包裹着放在那里。他立即帮忙疏散人群,给亟待救治的小麦清出了道路。
下一个接力棒是交警。哥哥焦急之际,开车逆行被交警拦住,交警一眼心领神会,即刻联系指挥中心,一面开路,一面叫上救护车与之汇合。
好不容易到了医院,以为能松一口气,可当地的医疗条件只能进行保命,要想保住手臂,必须前往1400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医院。
妈妈急晕了,剩下涉世未深的哥哥,于是两兄弟的冒险开始了,为这趟旅程保驾护航的接力棒又交了出去。
最后一班飞机已经飞出去了,怎么办?如何让飞机滑回廊桥,二次开舱,延迟起飞?
飞机已经满员了怎么办?什么样的乘客会愿意终止自己的旅程,改变也许早就制定的计划,把位置让出来呢?
飞机延误,降落时间超过了乌鲁木齐机场的关停时间,怎么办?机场运输指挥员会如何处理既定规则与生命的关系?
为了在凌晨三点半之前赶到医院,机长会采取何种措施抢出时间来?
一个多小时的航程,也不算短,没有止痛药的小朋友能坚持住吗?还会发生什么意外吗?
更多善良的普通人出现在这些问题的答案里,我就不剧透了。
全片最温暖的一幕是,小麦在晨光中醒来,探出左手往身子的右侧摸去,摸到右手的一刹那,氧气面罩下的他笑了,屏幕前的观众一定也跟着他笑了。
这个世界像是一台严丝合缝的古老机器,每天都在缓慢地运转。
断臂的小麦是有些移位的齿轮,其他的齿轮为了调整这个误差,纷纷偏出既定的轨道。要有多精准的配合,他们才能再次严丝合缝地对上呢?
不知道工业上如何可以做到,但人世间的他们做到了。
因为他们是善良的大多数。
02 不完美的大多数
这部片子更为真诚的地方是,这些被定义为英雄的人物,并不是完全伟光正的形象。
少年人会叛逆。
染跳脱的发色,做乖戾的发型,沉迷游戏,不愿与父母好好交流。
合唱团会利己思维。
优先考虑己方的利益,因为第二天有演出不能耽误,所以无法毫不犹豫地让出自己的座位。
医生会怯懦。
初出茅庐,无法面对失败的手术,于是提出辞职。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选择逃避失败的环境。在飞机上遇到了需要救治的病人,他的手紧紧抓着安全带,内心几番天人交战,对承认自己是医生这件事情缺乏一些勇气。
空乘会害怕。
当乘务长说袋子里的东西是小朋友的断肢时,年轻的空乘后退了。人生中第一次碰到离开躯干的肢体,她的第一反应是害怕。
乘务长的情绪管理也会有瑕疵。
最后的落地播报,一向冷静自持的乘务长也难以进行完美的情绪管理。她的眼里含泪,声音也颤抖了,她除了是个乘务长,也是个六岁孩子的母亲。
还有小麦的哥哥,心比天高,不管不顾一心想要逃离落后的村庄。因为自己情绪低落,不愿听妈妈的话把弟弟送回家,成了这场事故的某个因。飞机上护送弟弟时,也没有时时刻刻监护着弟弟,弟弟睡着,居然是乘务长发现的。
估计会有人骂他吧,怎么这么不上心。
可他才20出头,自己也称不上一个大人吧。遇到如此棘手的情况,脑袋偶尔放空,也无可厚非。
没有人是完美的,他们因为不完美而真实,因为不完美而显得合情合理,因为不完美而更美。
03 平凡的大多数
黄金八小时,横跨1400公里的生命救援成功了。
无论是步行街上遇到的帮助疏散的路人,还是飞机里自愿让出座位的乘客;
无论是协调飞机退回的机场工作人员,还是护送开路的交通警察;
无论是抢时间的机长,还是再多要两分钟的医生……
他们或是在平凡的生活里不吝伸出援手,或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地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他们没有特殊的超能力,也没有异于常人的身份背景,但他们齐心协力,打通了救援之路,挽救了一个小朋友含苞待放的未来。
散场后,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都是普通人。
年轻的夫妻牵着小朋友的手,一起走进面包店。
外地的商贩倚着大卡车,手里的喇叭正在热情地吆喝:烟台红富士,不甜不要钱。
几个稚气未脱的男孩子勾肩搭背,与我擦肩而过。不知道聊到什么,爆发出一阵大笑。
有人在享受假期,有人在认真工作。
有人不再年轻,有人正值年少。
我们都是这世上平凡的大多数,做着平凡的工作,数着平凡的收入,过着平凡的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无聊赖。
但《平凡英雄》告诉我们,平凡人做平凡事,也有它的意义,也是值得被称颂的。
世风里爱是信物,人海里善乃慈航。
凡人的善意结成温暖的航船,驶向了最光明的方向。
都说剧情老套,老套磨灭不了真实事件的意义。平凡的英雄铸就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这样的平凡需要弘扬,这样的平凡需要去感动每个人,去唤醒每个人心里的善良与责任,哪怕我们能起的作用就是唱一句“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感谢李冰冰、黄晓明、林永健等实力演员的倾力演绎,他们的努力付出与真挚高超地演技,帮我们点醒那个真实事件的意义!更要感谢那些非著名演员,他们几乎各个都入戏了,表演地真实、自然!能够感动演员的剧本,也能感动观众。好剧本必备的条件之一!
小演员很有天赋,毫无表演痕迹。冯叔好慈祥,对比之下,黄教主竟有些鲜肉味。张一山第一句台词出现的太突兀,没救活病人,医生过不了心里那关,用台词干巴巴的说出来不如在他两手紧掰安全带内心挣扎要不要站出来的时候用几个回放片段演出来。之前dy放出的片段,乘务长请最后值机的三位下飞机,那位站着说话的阿姨给的理由是他们都是老年人凭什么让他们下,而且说话的语气有点不讲理。但是正片里面那个阿姨给的理由是他们是一个乐团的,明早有演奏会。而且语气很正常,后面还说不如她让座下飞机。导演太想让观众哭了,每个镜头都像是在问观众“你感不感动?”每一个“障碍”的出现方式都有种“来了啊,困难来了,但是不用担心,秒解决。” 场景和场景之间完全是堆砌,问细节,没有。
“很少有电影让我哭成这样了……” 最早关注到《平凡英雄》是因为了解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中国机场》到《烈火英雄》这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每一部电影都戳中了我内心当中最脆弱的那根神经。《平凡英雄》也没有让人失望,它让我一直揪着心看完了97分钟的影片——这世间虽千疮百孔,但总有人愿意用臂膀撑起生命的重量。 实话实说,前15分钟个人感觉有些拖沓,甚至一度准备差评了,感觉有故意“拔高度、上价值、硬催泪”之嫌,但是15分钟过后,我就再也没有靠在椅背上,全程给我揪心的呦……越揪心越想看!越想看越揪心! 荣幸参加首映礼,见到了喜欢的晓明哥冰冰姐等一众主创演员。但不得不说,小演员才真是演的好!是真好!虽然我们都是平凡人做着平凡事,但《平凡英雄》真不平凡
有人愿意为孕老让座,有人把捡到的财物归还失主……这些小小的善意都可以很容易打动人心,在这个日渐冷漠的时代,这些小的善意被歌颂的越多,就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群体中来。
一部揪心又感人的电影!7岁小男孩意外陷入绝境,8小时内必须得到医治。在这场紧急救援的接力中,每个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全力以赴,无私配合,犹如一缕一缕微光,汇成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 炙热耀眼,是光明,是力量!但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并非大家合力完成的英雄壮举,而是普通人心中无法克制的善念,这一点在张一山那个角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一名刚刚经历过失败手术的医生,他产生了自我怀疑,在飞机上面对受伤的小孩,他几次想要出手,却又无法突破心魔,隔着口罩都能看见他收紧的咬肌,他的手反复放在安全带的卡扣上,那是他内心的斗争。当小男孩出现气胸,此时只有他能救人,这时他再也没有了犹豫。这时医生无法克制的本能,也是普通人心中无法克制善念!
删掉刻意煽情的部分,是个好故事。
飞机上合唱娃哈哈的时候我实在受不了了😅😅😅
博纳式创作我已经看累了,从此以后不会再看博纳出品的电影了
3.5星 没想到电影的观感居然还不错 可能是因为从片名到上映前的宣传我是对这电影一点期待也没有 看完确实会被感动到 一方面是真实事件本身感染力很强救人的故事主线很清晰 另一方面虽然各个环节单拿出来看都普普通通但是组合到一起从交警到机场和飞机上的工作人员到医生等等众多普通人的努力加在一起效果就不一样了 加上小演员把疼痛和可怜演的很真实 就会感动到非常多观众尤其是身边有类似年龄的小孩的观众 而且李冰冰也真是难得演了部电影上一部居然还是巨齿鲨
我不知道这社会都怎么了,这个电影真人真事改编,会有人说太假,但我总觉得还是好人多,做好自己,帮助他人,温暖身边,感动社会,加油!
不吹不黑,海报上的C位不是白站的。基本上有李冰冰出现的戏成为全片精华,其他的部分嘛,比较拉垮,文戏的台词也是槽点多多,人物多为脸谱化。飞机上的戏份占了全片大多数,几次救治的过程看得人心情忐忑,煽情程度不言而喻,还是很好哭的。新疆美极了,要去看看鸭!!😍
本着支持老莲出来演电影的想法买票,但凡换成其它(非)大花也不看了【。尽可能地在一起能直接用半版报纸刊登完的事件上完成了各种面面俱到的扩写,在真实的事件面前,很难让人有什么真正的挑剔。但有个很不和谐的瑕疵是为了给到大多数演员“沉浸式煽情”的氛围和体现无私的牺牲,都要摘掉口罩声情并茂地来段台词表情特写。P.S. 麦尔丹哥哥神似《摩登家庭》“Dylan”那一型外加进阶版陈飞宇,但是他一开口我都是《小时代》那个“你↗干!嘛↘”袭来:-(
李冰冰好久没有拍过电影了,没想到镜头感还是那么强,即使戴着口罩都能
博纳已掌握国庆档流量密码,看完会发现这个片可以完美加入到他们出的《中国XX》系列。
2.5说实话,挺失望的。以后能不能别再拍这种强行煽情的片子了。感觉电影把原本的故事过于美化了,现实生活中那有那么容易,不是每个人都是圣母玛利亚的。看正片没有感动,尴尬更多一点,看到片花里的原型小男孩出来后,看他的表情神态才觉得他的确是个勇敢的孩子,这里才是最值得哭的。
重复了一遍中国机长和中国医生,就很没意思了。
标准博纳公式化正能量电影(原型故事纪录片加长院线版)《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给星:原型故事+1 李冰冰林永健演技+1 小男孩+1哇哈哈-1 给小男孩妈妈强行降智-1
生命可以使规则让路,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能让人想起没有核酸结果耽误治疗的现实。明明这部也是真实事件改编,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太煽情了 孩子陷入昏迷 飞机上有乐队开始奏乐 乘客大合唱 然后孩子就醒了 真是把我当傻子哄了
哥哥演的不太行
海报坑爹,正片持平《中国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