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

HD国语

主演:林子祥,缪骞人,马斯晨,刘德华,奇梦石,郝嘉陵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8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投奔怒海 剧照 NO.1投奔怒海 剧照 NO.2投奔怒海 剧照 NO.3投奔怒海 剧照 NO.4投奔怒海 剧照 NO.5投奔怒海 剧照 NO.6投奔怒海 剧照 NO.13投奔怒海 剧照 NO.14投奔怒海 剧照 NO.15投奔怒海 剧照 NO.16投奔怒海 剧照 NO.17投奔怒海 剧照 NO.18投奔怒海 剧照 NO.19投奔怒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投奔怒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日本摄影记者芥川(林子祥)三年后重返刚刚解放的越南采访,遍地的生机令他心生欢喜,但当他无意间走进城市的另一隅结识当地女孩琴娘(马斯晨)后,方知之前所见不过是越共政府特意为他这样的外国记者安排的粉饰太平的假像。  在琴娘并非刻意的“导游”下,越南平民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悲惨生活逐渐被芥川尽收眼底。琴娘一家人、战后唯一留下来的某酒吧的老板娘(缪骞人)及她的正想方设法逃离越南的情人祖明(刘德华)等人的被越共任意践踏的自尊强烈地触动着芥川敏感善良的心,尽管他并无彻底改变他们命运的能力,却仍是尽力给予帮助。原始生活21天第六季我们2019心火我要成名粤语绝战现代黑社会:杀手与太最后幸存者2022阿里巴巴大盗奇兵善与恶的房子魔鬼猎杀红罂粟蚊之状态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邪恶力量 第十四季肆意射杀幸福满院鬼剑奇兵约会专家美国狼人在伦敦耍叉一亲芳泽狙击蜘蛛巢007:大破天幕杀机英语局内人比丘特的眼泪超声2021偷情网站泄密事件:性、谎言与丑闻猫和老鼠(粤语版)违命星溪的3次奇遇美美僵尸小屁孩拳霸江湖爸爸父亲爹御猫三戏锦毛鼠(国语版)玩命追踪(原声版)希特勒完蛋了猎豹行动2005复仇者格林:战事再起不能说的事乱世微光淘金男同学,你什么时候从我家搬走

 长篇影评

 1 ) 说实话,看完挺失望的……

        虽说这片子据说是香港电影双周刊评选20世纪香港最佳100部影片的第五名,还在当年创下票房奇迹,但这绝不是一部经得起推敲和时间检验的片子。

        不论是情节、摄影、还是剪辑,完全看不到什么经典之处,要说人物,片面化、脸谱化。只有有关阮主任的片段我比较喜欢:法式咖啡厅里,伴着小云雀的《玫瑰色人生》讲“夫人”的人生;夕阳下、河畔边,讲自己四十不惑:依旧喜欢吃法餐、说法语、谁法国女人,“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内心的革|||命失败了”;最后的晚餐时,抱着日本记者说“你是个艺术家,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我的同志”,“我们才是真正的同志”。

 2 ) 投奔怒海的背景

投奔怒海是我看过最严肃的香港电影,不过年代久远,画片差,要不是抱着了解南北越那段历史,一开始还真看不下去。不过看到後来,已经有一种悲情之感了。
影片里发生的时间是越南统一後不久。
1975年北越发动总进攻,打垮南越政权,解放了西贡,完成了南北统一。
不过统一全国似乎并没有救越南人民于水深火热中,北越对南越军民不断的进行屠杀,数万名越南共和国官员被处决,无数无辜南越平民被杀害,更多的人被强迫做苦役,另约一百万越南人及华人逃出越南。

影片里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了那个时代某一群人。
 林子祥扮演的日本人芥川汐见是旁观者,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思考着这个国家和人民。为什么影片要把这个角色设置为日本人呢?因为日本是战後对东南亚国家支援最大的国家。不管这个是不是日本的经济侵蚀,不过日本确实对东南亚的经济复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即便是现在,越南人仍然感激着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
然而这个旁观者最後也是死了。是不是说,本来就没有旁观者?
刘德华扮演的祖明代表着帮助过或者说与美军为伍的南越人。北越统一全国後,对南越军民要么不断的进行屠杀,要么就是让他们做苦役,或者排雷。所以这样的一群人生活在恐惧与苦难中,想尽办法想离开这个国家。好不容易凑到钱以为可以离开了,没想到上船後,难民船被军方截停,全船的人都被打死。
当年估计有约一百万越南人及华人逃出越南,然而更多的人都被射死在逃离的路上。
琴娘则是南越一个普通的人民,她代表着大部分当时生活在南方的越南人。她最後与三弟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成功乘坐难民船离开越南。可是这只是影片美好的结尾,大多数的南方人仍然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中。
酒吧的夫人则代表着仍然没有离开的法属公民以及华人,在西贡这样的城市里,苟延残喘。
而阮主任则是残留的越共干部,深受法国文化影响,会说流利的法文,有着法国人般的优雅。他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他是一个革命者。革命最终成功了,可赢的不是他。因为这不是他的革命,国家也走上了与他相违的道路。他颓废的在酒吧里和情人诉说着无奈,并等待着自己没有好下场的未来。
他无疑是影片里最悲哀的角色。
也许不管是什么人,最终都逃不过时代赋予的命运。
我们缅怀历史,以为可以从历史学到什么,然而历史却总是在不断的重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想想好悲哀。

 3 ) 好电影都该被重温

1982年的影片,出现在许多今日以电影为毕生事业的爱好者出生之前。但沧海遗珠,稍加擦拭还是会焕发出本质上夺目的光彩。
听说香港评选过百部佳作,本片位列第五;
听说这是刘德华想推却最终被说服来拍的;
听说片名还是金庸大侠起的。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再多的听说也不如亲身观看一次来得刻骨铭心。

这部电影我看的是粤语版,我甚至不确定这么赤裸裸政治隐喻的电影是否会有国语版。
这部电影的梗概说来很蹊跷,主角是香港雅痞林子祥,剧中饰演一名日本记者,在战后的越南进行了一次访问,影射的是中国内地的形势大局,表达了香港人在九七回归前内心忐忑不安的情绪。顺便一说,这部讲述越南人民生活的港产电影,是在海南岛拍的。
我想一定有人跟我一样,说对越南的内战和历史都不太熟悉,但是请放心,只要是中国人,对电影里描写的场景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认同感方面完全不存在任何障碍。

开动我们的脑筋,能想象出的七八十年代文革动乱之后的内地是什么样子,这部电影大抵就是什么样子。
越南女孩琴娘一家是越南人民苦难生活的集中缩影:为了养育儿女不得已出卖身体却受屈辱致死的母亲,偷摸拐骗想捡点破烂卖被战争遗留地雷炸成人肉碎片的大弟,险些踏上风尘路彷徨不知归依的少女琴娘,还有终日饿得发慌不知道亲生老爸是哪位风流客的小弟。
吃苦耐劳的琴娘奢望开个菜摊,好不容易梦想实现就转瞬就被军队无情践踏;觉得林子祥这个日本记者是个可以托付的好人又无以为报只想以身相许。
最后得到林子祥用生命代价送上偷渡船的琴娘姐弟,最后的眼神是充斥了不安的忧郁和对未来的茫然,绝不是成功逃离魔窟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希望。
而谁又能保证琴娘搭乘的船能平安逃离,不会像刘德华那艘一样被越南军人残酷绞杀呢?

当年琴娘面对的祸福未卜的未来,被解读成是导演许鞍华对九七香港回归内心的忧虑不安,是香港人集体的彷徨不安。而这一份心情,放诸到今日之香港、之内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为什么时隔整整三十年,仍能如此恰如其分呢?

 4 ) 真实这么残酷,这么近

里面的环境就是人间地狱,人像一只只蠕动的蛆,剥夺劳力、财力,没有基本温饱,在迷宫里向左爬向右爬都只会让境遇变得更悲惨,不如坐着等死。

所有怀抱破茧成蝶的理想主义者最终都会走向幻灭。

祖明拥有见风使舵的本领,能够驾驭阅人无数的妈妈桑,但是他作为一无所有的青壮年,被编排的唯一使命是去新经济区挖地雷,他善用本领攒钱,相信军医勾勒的出逃美梦,在他面前从来都没有任何选择,仅是苟且偷生或者在排雷时被炸死。他愿意等待,攒双倍的钱带好兄弟阿成一起走,这意味着承受排雷工作每一日的不确定性,他挣扎着逃开军医躲在背后的手枪,却在开往自由的船上被军方开枪打死,横躺在血泊中,他的眼睛仍然睁开,留有眼白,就像一条死不瞑目的鱼,无法参透日复一日的爬行究竟有何意义。

阮主任革了半辈子命,胸前背上遍布伤痕,官至高位,却怀念起法国红酒、牛排、女人,温软缱绻的一场“小资产阶级”美梦,他可能是年老变仁慈了,狠不下心,所以他不限制芥川汐见拍照,厌倦了永远遮遮掩掩假装,自我说服,将“不正常”之事上升到法律层面,就这么自然自醒自发地梦下去也好。斗争的残酷在于,大家都举着冰镐在冰盖上步步惊心,你不努力攀爬,就会有人瞬间超过,把你一脚踩下去,落入万劫不复的庸众。武同志任命阮主任茅南新区队长一职,不像就任,倒像是迎接他走上为武装斗争失败者铺就的刑场之路。

芥川是整个地狱里的唯一变数,他身披其他国家戳的豁免章,能够在新经济区与平民区来回进退,他还没有被阶级斗争的价值观同化,保有对人本身的尊重和敬畏,和琴娘结下友谊,想要帮助她们一家人,赤子之心引入自焚的结局。如果他和同事一样对这个国家袖手旁观就罢了,他可以欺上媚下、横行霸道,凭借权势的通行证,混得如鱼得水。他偏不,偏要做那个《皇帝的新衣》里的小孩子,讲真话、做真事,力图以一己之力拯救几个人。当他要自下而上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上层碍于国际外交的压力买帐,但在小兵眼里,他不是熟悉的本地长官,就是一个无名小卒,生死全系于一念之间。

全面的可怖性,体现在孩子去鸡场扒尸体,被当成新奇有趣的日常。小女孩买不起几根甘蔗和鱼,去路边妓院端茶。用人去排雷,死掉就死掉。千千万万的蛆,努力攀爬,爬不出牛奶瓶盖,落得死无全尸。这真实这么残酷,这么近。

 5 ) 碎碎的一点想法

是怎样的怒海
中共在大陆建国后,整个国家像被打鸡血了似的。可是电影里,越南人民在越共上台后,却如此凄迷。

岘港的人不愿去新经济区。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怕经济区不是想进就得进,人民依然有自己的信息来源依然有自己的决断。

关于这部电影,只有些零零碎碎的想法
想走的人,如祖明,芥川,最后却都惨死,而没想过要走的琴娘反倒是成功的离开了,虽然不知道她去美国会怎样,但是导演在最后总算给了一个朝阳的画面,总算让人心里有些许安慰。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长女的身份在家庭中一直是如母的形象。让我想起了我姐姐,和我认识的无数个家长长女身份的人。家务事,还要分担父母的辛苦。过早的懂得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早的懂得了察言观色,人情世故,却还是有几分孩童的天真。在芥川面前说起自己爸爸时,心虚的加了句“ 但那时我妈妈已经怀了我二弟”,让我哭笑不得,心酸不已。虽然对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为娼感到难过,但也深明大义,尽自己能力来遮丑。阿乐,少年老成,跟祖明学了些腔调,扮起了大人,也不得不扮起大人。毕竟琴娘是女生,在父亲死后,他也知道了自己的责任。芥川递给他烟的时候,已然是把他当成一个大人来尊重了。

这部片子比较让我欣慰的一点是,在地雷要炸之前,都有画面让我们预先估到了,我也来得及用手捂住屏幕,等那一声响过。跟鸡场里的枪声一样,死的都毫无尊严。如此的突然。


看到奇梦石饰演的阮主任,布尔乔亚与没有诗意的共产主义是无法相容的。体制化和集体化不允许个人的发梦。

看完这部片,谁的心里没有个怒海在翻滚?

 6 ) 那个动荡的年代

香港电影双周刊评选20世纪香港最佳100部影片时,将此片排在第五位,让我都有些惊奇。此片在香港电影历史上也是一个异数,空前是自然的,绝后虽不敢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类似主题和风格的电影出现。我理解,一是社会写实片、文艺片在香港各电影类型中,日益边缘化,越来越呈现小打小闹,即使如许鞍华等人也常常处于无片可拍的境地;二是香港虽然文化言论相对自由,但现在禁区也越来越多。在中英达成香港回归协议后,此类主题基本再无投拍之可能,没有大陆、台湾两大市场,也不会有人投资。此片在大陆、台湾两地禁映数十年,就是明证。

李欧梵也很喜欢这部片,称其具有“革命加颓废”的感觉。我理解,这种感觉主要体现在奇梦石饰演的越共干部身上。奇的戏不多,但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年轻时充满理想,充满爱国和民族情怀的革命者,不顾个人安危投身于革命洪流。但当革命最终成功时,理想却幻灭了,共产越南的现实和当年的革命理想恰成讽刺的对比,他忽然感到与现实格格不入,成为了革命抛弃的人。他怀念的是过往的生活方式,关注起自身的价值,终于有一天,成为党和革命群众专政的对象。奇梦石虽不是主角,但确实吸引人,或者经历过种种运动的中国人或者更能理解这个角色。

主角之一的琴娘是一位纯真的越南少女,演员马斯晨发挥得非常出色。虽然有一个好的开始,但马斯晨并没有在影坛发展。我只知道马还有一部经典作品《听不到的说话》,是姜大卫的导演代表作,应该是饰演聋哑人。

这部戏是刘德华的电影处男作,当年的刘年轻英俊,看起来稚嫩,但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纯朴气息。

 短评

了不起,二十多年前许鞍华已经俨然一代宗师。

4分钟前
  • Bigteeth
  • 力荐

先看投奔怒海,再看胡越的故事。许鞍华老师的片子总有一种文学性,她的剧本明明有不错的戏剧冲突,一般的导演是加盐放辣把味道吊起来,渲染冲突和煽动情绪,但许导不是,她清高一辈子,鄙视这些俗套,她在需要重笔的时候远景留白,以味道素淡为美。导演名字叫喧哗,拍的片子却跟剧集似得,绵长流转考较耐心

5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很难想象一位不过35岁的女导演在面对政治上的风吹草动所表现出来的魄力与勇气,世人皆心知肚明她所说的不仅仅是越南难民。前半段尚中规中矩,随着嗜血政府暴力的缓缓展开以及祖明一线的单立,剧情开始有了震慑人心的力量。刘德华最早触电之一,第一镜就是大场面长镜头,海报真是惊艳。

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导演很棒,演员很不错(刘德华处女出演),配乐很好。监制是夏梦。蔡澜曾讲过83年香港金像奖请大岛渚为嘉宾,他当翻译,两人打赌这部片得奖的桥段,很有趣。

12分钟前
  • Daneestone
  • 力荐

首先这部电影多少有些政治影射的意味。但强烈的人文关怀却包含在历史纵深之中。作为许鞍华前期作品,没有刻意地显露自己的锋芒,而是深切的关注于现实。从来没有想过林子祥也可以这么“朝伟”,也从没想过香港还有这么一部作品。

15分钟前
  • BLAKE
  • 力荐

一种理想主义腐坏的恐惧。借着越南的壳来讲香港自身的困境再明晰不过。越南与香港通过酒吧老板作桥梁,共同经历过身世的不断转手,让两地串成一体。一个悚人的细节,报数时候跳过的号码,就是消失的人。猛烈,燃烧的人体正是蔓延的红火。

19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祖明与琴娘一失败、一成功的「投奔怒海」,从明暗两处、写实写意着力刻画自由到来的艰难险阻,充满酣畅的生命力,既是片中人物们的果敢舍离,也是创作者勇气的象征。80年代的香港,在已知回归的前提下,人心已浮动,逃离的主题一直持续到97前夕,许鞍华在彼时复杂的情形下,竟然在海南岛拍了这么一部涌动着万千隐喻气象的影片,也算是时代的造化,想想这般幸运的“擦边球”,今日已不复重来。“如果你见到他,叫他别忘了纽奥尔良市的酒吧,我要一直干到七十岁。”怀揣着这样的微茫希望,她才能在孤独的煎熬中守望到天明。“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自己的革命失败了。”这是一个在乱世中依旧清醒着的人。当时这些创作者们不无天真的理想主义,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下,尚存“任性”发挥的自由语境,如今回望,真的令人唏嘘。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黎明前的黑夜最最阴冷,曙光仍旧被乌云遮住,越南的百姓仍旧处于政权的逼压之下。自由是一党的自由,局限并且虚伪的伪自由,革命还未成功,人民还需努力。芥川最后被火焚烧,一个希望也在火焰中消失,但是希望的种子没有灭绝,琴娘便是希望,最后的眼神坚决而强大。

2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记得你的八十年代情怀,你的新浪潮喜好,你钟意参悟的人生,你爱轻巧提起的沉重话题。我猜你肯定会喜欢许鞍华,可惜我们都没有共坐看过哪一部。

28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光怪陆离的南洋红色政权,死在红旗下的焦灼恐惧,电影本身也带着非左即右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许鞍华本质上是靠左的,但正因为如此才对中国的文革特别失望。海报惊艳了...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4.5。牛逼!第一部许鞍华,也是至今看过最另类生猛的港片。最可贵的笔触不在惨境描绘,而是对苦难的麻木与恐惧驱动下的恶性循环。台词双关得毫不刻意,所有非叙事性画面就像那些从未带回的影像一样真实。欲揭天堂之皮却从此长眠地狱,柴油用上了,燃起了照亮驶离怒海的光。太阳不红,红色是血的颜色。

3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生在地雷区,死在红旗下;投奔怒海船,焚身越南港

3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剪辑、运镜和节奏把控不够完善,胜在剧本和表演。对越南进行描绘与想象,却从日本人的第三方视角(“异国的异国”)呈现,语言又是粤语为主,还夹杂英语(会显摆英语的大儿子),很有意思。有些比较直白的符号化处理,尤其是缪骞人演的酒吧老板娘一角。刘德华在周润发举荐下出演本片,初出茅庐就已挑不出毛病。奇梦石扮演的真性情的阮主任让人心疼,走过半生,洒过血汗,初心虽在,现实已残,唯有无奈与惶惑(“革命革了半辈子,突然发现自己老了...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失败了”)。不少场景无比生猛凛冽,令人胆寒:街头抓壮丁,陋巷刑场搜刮新死者,步步惊心的挖地雷苦役,还有最后那幕诀别的火舞。PS:海报简直绝了,片名力道十足,英文名“Boat People”则更加切题,也极富嚼劲。(8.5/10)

4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现实有多残酷,可以知道的。

45分钟前
  • eipoz
  • 力荐

“法国人和美国人在她身上好像没有留下痕迹”“她最宝贵的还是给了中国”

48分钟前
  • 林檎
  • 还行

布罗茨基在他的时代说:文学需要不断干预政治,直到政治不再干预文学为止。影视是不是也该天真地为之努力了?这其实是个冷笑话~

5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借他人杯酒浇心中块垒..

53分钟前
  • 7366
  • 力荐

珠影、海南兴隆农场、湛江市,一起在才开放那些年为许鞍华的这部红色恐怖电影贡献了一个“越南背景”。或许战乱才结束的地方都具备那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苦逼气质吧,于是我在阮琴娘一家分明看到了《大地在波动》;起初对岘港文化局干部的描述尚属客观,但意识形态潜伏在后面,形成有些不适的转折

58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拍出来的东西果真很震。不知道里面现实的成分有多少,但是从咱们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故事讲得不错,人物情感的递进很有层次和力度。镜头拉伸和光影布置都很到位,跟心情跟环境配合得真好。娘的,那个时候的人是真的一窝蜂的拧在一起用心做着电影...

1小时前
  • U 兔
  • 力荐

放到当下看,依然锐利得惊人,但放在当下拍,恐怕没有出鞘机会。从“境外”角度观察的越南,在被高度粉饰下的所谓太平,充斥着难以为继的贫苦,更充斥着不堪入目的血腥与罪恶。当小孩也习惯了枪口偷生,当大人都习惯了麻木度日,芥川力图挽救的,哪怕只是豆苗般的希望,也茁如春树。我在片中老街(同是《隐秘的角落》主场景)长大嗷。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