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HD中字

主演:米歇尔·布朗,安妮·科迪,Mathieu,Spinosi,尚塔尔·罗比,William,Lebghil,弗洛尔·博纳文图拉,奥黛丽·拉米,让-保罗·卢弗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回忆 剧照 NO.1回忆 剧照 NO.2回忆 剧照 NO.3回忆 剧照 NO.4回忆 剧照 NO.5回忆 剧照 NO.6回忆 剧照 NO.13回忆 剧照 NO.14回忆 剧照 NO.15回忆 剧照 NO.16回忆 剧照 NO.17回忆 剧照 NO.18回忆 剧照 NO.19回忆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Memories of Our Stupidity

对一个演员说,“你演傻子演得真好”,不管语气多么缱绻柔婉,听的人也很难觉得是种夸赞罢。而展开韩国电影这十来年黄金时代的一本大书,看到《色即是空》里的学生们你忍不住笑,《傻瓜》里的车太贤你忍不住哭,《马拉松》里的曹承佑你忍不住感动,《光脚的基丰》里的申贤俊你忍不住敬仰,你终会忍不住衷心感叹,韩国人演傻子的确有不凡的功力。

《杀人回忆》里的傻子,诗意地栖居在一片梵高笔下的金色稻田,他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又是什么都知道的人。如果有人愿意对他付出耐心,挖掘只有他看到的那个雨夜的秘密,也许这部影片将在15分钟内结束。可惜韩国80年代的广阔稻田容不下他这一个傻子,男人们拿他取乐,女人对他不屑一顾,警察甚至想用他的命为他们自己的无能买单。傻子死了,人们想知道的秘密也从此永远成谜。

现实中的这件连环杀人案,是牵动了30万警力和3000个犯罪嫌疑人的韩国第一大案,也是第一悬案,韩国政府甚至试图修改法律来延长诉讼期限,以延续对罪犯的搜寻。导演没有选择用充满恐慌和鲜血的口吻来复述这个故事,更没有把它套进好莱坞或者东宝的惊悚悬疑,他选择了让傻子头顶灰色调的天空,执拗地暗示回忆和神秘的色彩。于是,哪怕后面的故事再荒唐错乱,影片也能不管不顾地在这片天地里发散出它独得其趣的怀旧之情。

朴探员不是傻子,是警局里的红人,这个小乡村里最年轻力壮的警察。然而,朴探员也不是个聪明人。他只有初中文化,他断案靠的是令人绝倒的想象力和来自外太空的灵感微光。一个智力平平的人总会把自己解决不了的包袱扔给另一个更傻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正好又缺乏情商,又被委以重任,掌握了生杀大权,他就会是另一个杀手。杀手杀人,要顺天时,借地利,穿林冒雨,东守西伏,染一身仆仆风尘,未必有所斩获,末了还要销踪灭迹;朴探员杀人,只需几句诳语,一番恶言,几套拳脚,一篇报告,而且不用自己动刀。孔子说,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朴探员笔端和语言并用,谈笑间便可杀一人,做他这样的杀手,比那个黑暗中的连环杀手自是远为省心省力。

大学生苏探员来到这里,不带半点首都人的骄气,却带来了难得的一腔认真和正义感。然而,一个颠倒的社会,自然是将原本就是傻子的人的行为进一步地升级与恶化,而聪明的人被弥漫的傻子逻辑所排斥,聪明的行为也很难得到施展。或许他们比傻子付出多几倍的努力,结果却和傻子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是不是也是傻子的行为呢?不能破案的焦躁闷烧着苏探员的心,让他,最理智的化身,也险些做了个杀人者。

一个容不下傻子的国家,肯定不是一个好国家。一个容不下傻子的国家,会把正常的国民变成傻子。80年代的韩国处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本该维持治安的警察被独裁政府调去弹压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宁静的乡村时常有凄厉的警报划破长空,孤独的女孩们走在美丽的田间路上,没人为她们的生命献上祈祷,只有她们的父母在冰凉的坟冢上放上花环。颠倒的社会,用暴力和政府进行交流的人民,用暴力和人民来交换意见的政府,把暴力转化到任何一个普通的第三者身上,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事。独裁下的社会,人民如风中芦苇朝不保夕,即使圣洁的心性也会做出变态的丑行,最懦弱者也会亮出最狰狞的拳头。在军政府眼中,哪一个普通人不是蝼蚁一样的傻子?哪一个平凡人不可杀?傻子的命在探员们眼里一钱不值,而示威者的命在军政府眼中又价值几何?所以,杀手究竟是谁,在这部影片里已经并不重要了,发生的一切在不断提醒我们,回忆是双向的,当杀手回忆着自己杀人往事的同时,警察们也在回忆自己曾是“杀手”的荒唐岁月。

多年以后,物是人非,朴探员这次倒是傻得尽心尽力,终于把老相好娶做枕边人,有了一个温暖家庭。人人都在杀人的岁月,一去不返。导演并没有把这句话明白托出,而现代敞亮的图景,重新变暖的色调,已经完成了表达。当岩代太郎的音乐响起,钢琴的敲击懒沓而幽沉,十多年风雨之后的探员重访故地,已是一颗古井不波之心。颓坐在田埂上,小女孩一番无心的话语,本应有些怅然的;而回首处稻浪翻波,苍空无言,倏然间青年时代颠颠倒倒的百感在心间乱云飞渡,一张钴蓝与金黄拼缀的白卷,明知再用心力亦不能写下任何结果,只好把一切放低在这时空里留作回忆,留作一部有始无终的青春残酷物语。

鹆彼飞隼,载飞载扬。心之忧矣,不可弭忘。时间给回忆洗去了懊恼与惶惑,加上一点点忧伤和内疚的色彩,这样的心情,教人不复忆起当初的忐忑,而只能以一眼的茫然相对。原来,那是无关努力,无关真相,无关结果,一段我们都保留着一页的——杀人回忆。

 2 ) 杀人回忆凶手的详细分析和猜想

第一种理解
    警察的方向根本都是错的,凶手另有他人,或者多人模仿杀人,但都不是警方关注的,这种说法说的通,这里不多解释了。

第二种理解:凶手是小白脸(朴兴圭),DNA是猥琐男(红裤衩)偶然看到尸体后,进行SY留下的。

第三种理解(个人的猜想)
  假设1:首先这是建立在山顶女说实话的基础上,即凶手手很光滑。
  假设2: 精液DNA是猥琐男的,并且他不是去打酱油而是有计划性侵犯。
首先说明人物关系
   小白脸(朴兴圭)是杀人凶手,猥琐男负责性侵犯,小白脸性功能障碍,通过杀人和观看猥琐男猥亵女人得到满足。山顶的幸存女是猥琐男的情人,也是杀人的试验品。
   以上人物关系和推论下文解释。
   
    主要以分析影片第7和第6受害者,展开猜想。
第7受害者 女学生
        从最后一个受害者也就是第7个人(女学生)说起,小白脸有作案时间。汉城警察在开始时说杀人的手法很“专业”(小白脸刚服完兵役),甚至“优美”,在最后一个学生死得时候,可以看到凶手把勺子、小刀、笔都摆放的很整齐后再进行杀人,并塞入异物。影片中1小时27分01秒 两警察检查小白脸家里,家具摆放非常整齐。1小时28分02秒 小白脸工作地点,桌面东西很多,但摆放整齐。这种将东西摆整齐的习惯甚至在杀人时都不例外。
        在这里,最后一个受害者很特殊,因为前面受害的6人都是25岁以上成熟女性,而且影片中,凶手视角先注意到了警察老婆(成熟女性),之后看到了女学生,两者看了几次,犹豫之后选择了女学生。这里的原因只能猜想,第一,小白脸反侦察,故意啥女学生,破坏规律性。第二、女学生知道些内情,杀人灭口对于他是更好的选择(这个原因之后会分析)。

第6受害者 塞桃子女人
        这样反推的话,第6个女人也是小白脸杀的,首先塞了异物(桃子),其次,当天下雨、播歌,小白脸无不在场证明。同时,这里也排除了猥琐男(红裤衩、手淫男)犯案的可能,因为他当时正在警察局里。
        
分析:在这里我们发现问题,第6、第7个受害者都没有提到被性侵犯,而之前却有,这怎么回事呢?我们发现,这两次案件都发生在猥琐男被抓之后。
        这里提出大胆猜想,执行杀人者是小白脸,后期性侵犯(包括手淫)者是猥琐男。所以精液中的DNA不是小白脸的,而是猥琐男的。
        首先,小白脸是存在性功能问题,所以他通过杀人,以及观察他人(猥琐男)性侵犯获得心理满足。而在猥琐男被抓之后,他只能通过杀人和塞异物,获得满足(在XX处塞异物,是这类杀人犯性功能有问题的一种表现,这在影视作品和犯罪心理学案例中屡见不鲜)。在汉城警察描述塞桃子过程中,小白脸很激动,他反感别人提那个,因为这揭了他的伤疤(性功能问题)。

当然这只是我捕风捉影的一种猜想。
影片中可能的暗示有三个
第一,都是在工厂工作,有很大可能认识。
第二,导演在两人家里,都有给收音机特邪恶(可能是联系的工具)。
第三,在小白脸家里,特写的一张照片,是两个人当兵的合影,从身形上猜想是他们两个。


    在这第6、第7之间,第一次盘问小白脸后,影片中一个关键点出现了。两警察逼问傻子,凶手是谁,傻子提供线“很英俊”(直指小白脸),看了照片之后,傻子眼神很惊讶,他分明是认得照片中的小白脸,不然眼神不会是惊讶。之后,傻子说“小时候,那个人把我仍到火里”,这里指的那个人就是小白脸,因为这是他看玩小白脸照片的第一件想到的事情,换句话说,是小白脸的照片让他想到这件事情,不然不会无缘无故想到被火烧。
    这里影片中,我仅发现一点有可能暗示他们小时候认识,就是在1小时27分13秒,特写小白脸的相册,特写其中一张是一个人爬上树照的,这里我只能猜想,导演给这个特写是有意义的,这个树上的人就是傻子,他们那时就是朋友,因为影片后来傻子也很熟练的爬上了电线杆。

第2、3、4、5受害人。都是放歌,雨夜,并且有提到性侵,符合小白脸的作案时间,并且是两人共同作案。

第1个受害人,幸存的山上女人。小白脸来村后,第1个作案的人,她为什么幸存了呢?
    第一,有可能是因为她没看到凶手的脸。因为,傻子在警察问他的时候也说,皱着眉头看我的女人都得死,这可能是复读凶手的话,或者作案性格。所以因为幸存女没看凶手的脸,所以逃生。(这个说法我不认同)
        第二种猜想,这个女人是猥琐男的情人,她和猥琐男都是学校厕所事件的主角,所以很可能有联系。学校事件,我猜想,猥琐男在厕所袭击女人被打,昏倒在厕所,后来小白脸接手。(有点离谱,厕所事件真的没想明白)
        另外,在影片1小时18分59秒,警察询问幸存女,特写了她家里的一个灰色的工服衬衫,很像男人的,然后特写一个红色的内裤。红色的四角内裤明显比旁边的白色内裤大些,也可能是男人的(猥琐男爱红色)。导演的特写都是有意义的。当时绑她的是小白脸,所以“手很光滑”,为什么没杀她,是因为她是猥琐男的情人,之后受猥琐男威胁(或合谋),并且可能警方怀疑到猥琐男的时候,她可以给一个错误的指引(猥琐男手不光滑)。
        
        这个女人是小白脸和猥琐男杀人的试验品,先试一下犯案的可操作性,为什么没死,因为这个女人是猥琐男的情人。同时这里也猜想为什么小白脸在最后选择了杀女学生,因为这个女学生是引导警方通过厕所事件找到幸存女,很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所以灭口。

最后。2003年回去回忆的可能是小白脸,相貌因为17年时间,变得“普通”,更有可能是猥琐男(红裤衩),因为他相貌本身就“很普通”,这也更容易解释为什么警察会惊讶,因为他错过了,也没想到是两个人犯案。

PS:反驳一些网上的说法。
1.傻子不是凶手,汉城警察也说了,他没有犯案能力。这个不多解释了。
2.傻子的爸爸不是凶手。
        第一、但是请注意影片最后在2003年小女孩叙述的她见到的人“很普通”,试想在2003年,第一次案发是1986年,17年过去了。当时就白发苍苍的傻子爸爸必定已经是很老了,而且那个小女孩的用词是“大叔”这个词,而不是“爷爷”这个词。
        第二、在傻子被两个警方逼问凶手是谁的时候,傻子说那个人“很英俊”,而且说“那个人把握仍进火里”二在傻子被警方拉去田地模拟犯罪的时候,他爸爸很关切他,并且当时傻子是直接喊他“爸爸”,所以傻子告诉警方的“那个人”不是他爸爸。
        第三、警察老婆,也就是护士说人们传言烤肉店的人“杀女人”,这有可能是说有人看到傻子跟踪的行为,而后来见报纸说女人死了,并且是傻子有跟踪或者注意的女人死了,而传出的留言。导演安排警察老婆说这个,很大原因是为了引出傻子这条线,而不是说明凶手是烤肉店的人。

 3 ) 凶手好比那只蚱蜢

电影开场的配乐很赞,几声钢琴键的敲击,舒缓简洁,却营造出怀旧的时空感。画面亮起,湛蓝的天空簇拥着大朵大朵的白云,大地上一片无边的金黄麦田,好一幅优美的乡村静景。稍顷,远处居中的群山上方依次显现出几个草体字:杀人回忆。—个现实中悬而未决16年的系列奸杀案就在这个身披明媚阳光的村落里一桩桩的展开。雨夜,红衣,单身女人,一首悲歌之后是精致的捆绑和残忍的行凶,两个行事风格迥异的探警狭路相逢,不惜一切要寻出真凶。惊怂探案的外壳里,包裹着故事外韩国人对80年代极权统治和民主运动的集体回忆。一如在《怪物》里套用恐怖片的模式探讨人情冷漠的社会一样,奉俊昊惯用的手法——多样风格的融合使得影片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内涵丰富。变态的显像刺激人的感观,细节的隐像渗透人的内心。生活高于戏剧,“悬而未决”四个字带来的真实感和无力感,成就了这部电影。想一想吧,2003年的某一天,真正的凶手也许正坐在电影院里和其他500万韩国人一起唏嘘。他这个“真正的主角”是怀着什么样的心理在欣赏呢?这种能令人产生无穷想象的现实性实在是叫人后背发凉。

影片给出的第一个正式画面回想起来颇有深意:一个看似傻头傻脑的小子站在一片麦地里正盯着眼前某处。不一会,小子手一伸,抓住了眼前麦穗上的一只蚱蜢。这只蚱蜢在第一个画面里是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因为它本身的颜色和周围的麦穗们很相近,而且镜头的聚焦也将其刻意忽略,直到下一个画面,观众才会明白小子的注意力原来在蚱蜢身上。这2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镜头其实对电影的结局一早给出了暗示。

电影结尾,2003年已经转业的探警宋康昊故地重游,碰巧从一个小女孩口中得知不久以前,也有一个人回来过(某案发现场),宋激动起来,追问那人长什么模样,小女孩撇撇嘴道:很普通的,就是很平常的长相。镜头转向宋,一个长时间的面部特写:警察表情复杂,双眼泛泪。字幕起,背景依然是好风景的蓝天和麦田,只是少了灿烂,多了阴霾。最后这个意味深长的镜头,不少人都说是在暗示宋猜到了犯人,但我觉的只是他又一次感到了无尽的绝望。那些有着平凡长相,无法给人留下印象的脸,就如开场那只蚱蜢淹没在大片的麦田里一样,人海茫茫,隐藏得不落痕迹。这个破不了的案将是他生命中的一个烙印,伴着噩梦伤痛和怨恨,无法摆脱,永随其身。

 4 ) 《杀人回忆》的真凶,不是“人”

01

提起《杀人回忆》,所有人都会称赞它的结尾有多经典。

宋康昊转过头,面带惊恐地看向屏幕外的观众。

仿佛在说:凶手此刻就在我们之中。

这个镜头确实很震撼。

但我想说,与之相比,影片的开场同样精彩。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一派平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一个少年在稻田里抓住一只蝗虫,放进透明的玻璃瓶中。紧接着,平静被打破,一具正在腐烂的女尸躺倒在下水道里,身上也趴着一只蝗虫。

此后警察看向远方,同样一片稻田,已不复之前的祥和。

这组镜头几乎预演了整部电影。

它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在这片土地上,极端事件已成为某种日常。

就像尸体旁不远处,有一群孩子正在放肆嬉闹。

第二,如果一个社会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凶手是抓不完的。

正如少年抓住了一只蝗虫,但尸体上还有一只,那无尽的稻田里还有更多只。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构成了《杀人回忆》的核心。

它真正想讲的,不止于一个真相缺失、真凶逃脱的故事,而是制造凶手的这片土壤。

02

影片改编自发生在韩国1986年至1991年的连环杀人案。

片中的三个警察,为了调查这起案件,费尽心力。他们一次次锁定目标,又一次次错认凶手,直到最后悲情收场。

影片为我们真实地还原了他们的生活,并且丝毫不避讳他们在办案过程中表现出的无能与野蛮。

朴探员是典型的小地方的警察,办案不讲证据,全凭直觉。

他坚信自己有一双慧眼,能一眼认出凶手。

每次抓到嫌疑人后,二话不说,和搭档曹探员一通刑讯逼供,逼嫌疑人自证其罪。

屡屡受挫后,他甚至找大仙儿算卦,问凶手的样貌。

与他相比,从汉城来的苏探员,手法要高明得多。

最起码,他具备基本的刑侦常识,也懂得抓人定罪要讲证据。

他来到小镇后,如一股清流,瞬间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希望。

但最终,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经历一次次挫败后,正直守法的苏探员竟变得比朴探员还要极端。

他甚至直接说出:“办案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口供。”

那可是他曾经深恶痛疾的做法,此刻,却言之凿凿。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苏探员的全盘“黑化”?

这是解读这部电影的关键所在。

表面看,苏探员是被这桩无解的案件拖垮的。

他曾经以为,真相完全可以依靠逻辑和勤奋获得。他也确实取得了进展,推断出凶手的作案规律:总是在雨夜,伴着广播里《悲伤情歌》的旋律,专挑身穿红色衣服的女性下手。

尽管如此,他依然没能阻止下一起案件的发生。

当同样的雨夜来临,凶手将再次作案时,他请求上级调动更多警力,得到的回复却是:“所有警力都被调去镇压学生运动了。

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再次上演,一个花季少女惨遭杀害。

这也成了苏探员陷入疯狂的直接诱因。

至此,我们可以继续深入这部电影了。

在苏探员黑化的原因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

正是这个黑洞,酿造了所有的悲剧,包括警察的、被害人的,当然也包括凶手的。

它是什么呢?

03

如果细看《杀人回忆》,就会发现,影片明着在讲缉凶,实际暗中处处都在描绘韩国八十年代的社会氛围。

那里有糟糕的大环境。

军政府统治下,社会反抗运动频仍。游行、镇压,永无宁日。

覆巢之下,人人自危。

这是不安的底色。

在此之上,又有冷战背景下无休止的“防战演习”、“避难演习”,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不安全感。

还有“灯火管制”,为防止敌人夜晚偷袭,全城所有灯光都要熄灭。

那是一种“人造的黑暗”,为凶手提供了无形的庇护。

再往细处看。

韩国乡村社会,民风彪悍。

孩子们在尸体边玩耍,犯罪现场一再被破坏。

由于警员都跑去镇压运动了,导致地方警力不足,办案压力又大,警员们只好胡乱抓人。

再加上整个国家的落后,技术落后,DNA检测都要送去美国。

这所有的所有加在一起,就是那个黑洞。它笼罩一切,也黑化一切。

由此你也就明白,为什么这片土地戾气丛生,为什么真凶得以藏身。

就像镜头不断呈现的那片汹涌的麦田一样,它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危机四伏,又难以猜透。

它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残酷的真相:如果一个社会病了,谁先抽风,其实是个随机事件。

它随时可能发生,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不起眼儿的人身上。

正如影片结尾,朴探员问起目击真凶的小女孩:“那人长什么样?”

小女孩淡淡地说:“就是普普通通的样子。

这才是《杀人回忆》真正牛逼的地方。

它讲的不是“人”杀人,而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是如何杀人的。

这样的社会,必然会生出变态的杀手。

更进一步说:如果“社会”才是真凶,“人”反而成了替罪羊。

04

最后简单聊聊最近的新闻:《杀人回忆》凶手原型在时隔30年后,终于被确认。

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很多人都说:“《杀人回忆》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对此我想说,如果你仅仅把本片看作一个真凶逃脱的故事,这么想没错。

但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简单。

《杀人回忆》实际也是部纪录片。

它记录的是一段历史,一段“社会杀人”的记忆。

它提醒着每个人,曾经有一段时间,人类是如此荒唐地生活着。

未来,我们再也不要活成那样。

这种提醒,永远不该有结束。

 5 ) 五年之后重看杀人回忆

首先围绕电影,谈谈谁是凶手?
韩国这起未破的系列杀人案,究竟真相和证据如何、是否有朴兴奎这么个类似的嫌疑人,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希望哪位豆友有这方面知识和途径可以获悉),能讨论的仅仅是依靠影片给出的线索。
正因如此,影片在排除了傻子白光昊、手淫者乔秉淳后,嫌疑最大、着墨也最多的就是退役青年朴兴奎了,可即便这条线索,也让导演在最后一起案件中排除了嫌疑,不是靠精子DNA鉴定,而是朴兴奎的衣服。请注意,徐警官在车内监视朴兴奎时,朴在乘上公交车时是灰色的工装上衣和黑色裤子,而随后雨中处理被害少女的凶手是黑色上衣和灰色裤子,这里有两个疑问:第一、是否还是原来那套,仅是影片中雨夜光线问题导致出现色差?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次日徐警官从朴家中揪出朴时,朴仍然是上公交车时那套黑上衣和灰裤子,经过雨夜作案回家仍穿着湿衣裤睡觉,不可能。第二、有没有可能是朴脱离监控后赶紧回家换上新的衣服、穿上雨衣再出来作案,作完案后再回家换上原来那套?这也不符合逻辑。因为凶手并不知道有观众在看,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何况朴怎么会知道徐在关键时刻发不了车不能继续跟踪。
很多网友批判韩国当时对美国DNA鉴定技术的迷信,但我理解,影片这一处理正是导演对这种尊崇的反思和否定,正是导演对这一结果的不愿或不敢全盘接受,所以特地设计了衣服变化这一细节以说明根本就不是朴在作案。换句话说,在导演和其所代表的韩国人看来,当时的DNA鉴定也只是参考消息,而非破案关键。
这样的处理在刑事侦查来看,也是合理的。首先,1986年当时DNA技术鉴定的权威性是否充分确实值得商榷。我在最近一次听李昌钰授课时,李提及美国警方已发现不止一起DNA鉴定的失误,现在在清查不少已前靠DNA认定凶手的定案。其次,从证据学上排除合理怀疑的角度来讲,警方在一名死者衣服上发现的一滴精液,还应调查死者生前有无与任何男子发生过性关系,如果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也就不能将该精液就定为必然是嫌疑人所留,所以法医所言“那会是相当有利的证据”还算谨慎,只能说到如此了,徐警官在雨中看着公文时的绝望和在绝望中举枪,更多的是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心理表现,而非一贯理性的行为。
至于网上各种观点里,说刑房内修锅炉的中年人、说学校后山上哭泣的女子、光昊店里吃火锅的学生,都是没有什么依据的胡乱猜测。当然,为什么女子能逃脱凶手的魔掌没死,我没看明白,哪位豆友告诉我一下。
此外,白光昊的话是不是线索?光昊应该是个目击者,这里且不论其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状况是否有作证能力,至少是本案一个非常要紧的突破口。光昊对于朴兴奎那张脸没有正视,而是转头喃喃起自己小时被扔进火堆的场面,影片这样的处理感觉有点意义。应该是个与把小时光昊烧伤的事件有关联的人。对于光昊避而不谈的问题,是否是一种选择性遗忘,电影给的线索不够,我无从评断。
曾经我也想过:如果朴兴奎不是凶手,为什么他不能回答警官电台的最后一首歌曲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脱离监视两小时内没有回家?我设想了两种可能:一、反感警察,所以不愿配合。但这要结合其经历、交际范围和生活习惯等来分析,影片除了些只言片语,好像没有交代更多的线索,我记得他在受审时说“小孩都知道你们严刑拷打嫌疑人”,还有在雨中被胖警官捏着对视双眼时骂了句“杂种”,略略看出其心理倾向。二、警察的审讯是否有诱供或骗供的嫌疑?比如明明没有这一情节,编出主持人读过名字等假象来促使嫌疑人自我心理防线崩溃,要知道这样的方式在侦查实务中并不鲜见,换着是之前的徐警官也许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审讯,但此刻他已经和胖警官有了思路的互换,自己也快要疯了。
五年之后重看这本电影,仍然让我嗟叹不已。电影并未有志于探讨证据的效力等等,所以观众们也大可不必执着于此,如今再看,不禁想起我国几十年来的刑侦现状,尽管在不断进步,但有些地方或者深层次里还是那么相像:每逢领导人(包括别国的)驾临,警察和军队就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地去维持秩序;每逢大案发生,警方一边对着媒体做着高压姿态一边对着所谓的嫌疑人刑讯逼供,如果不是被害人重回人间,赵作海这样的冤案何时能翻身?还有多少赵作海期待着翻身?我不知道,也不敢想。想多了,回想起《杀人回忆》,想起乔勇古那标志性的飞踹和被截肢的残局,一如这个社会。
真心真心地希望,我们的民主与法制进步的快一些,再快一些。
如果说,宋康昊最后带着一丝惊愕、一丝茫然和一丝愤怒的眼神,是在望镜头彼端的杀人凶手的话,我想说,他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那眼神里除了无奈的警方,还有无辜的被害人,因为他站立的地方,就在她们第一个被害的地方。

 6 ) 我就在人群中,但你无法看见我。(绝对五星)

这是一部绝对让人纠结恐慌绝望的电影。我在看完该片以后几度浑身泛起鸡皮疙瘩,脑子里回映着影片的蛛丝马迹,企图找到每一个可能性,来自我安慰原来案件的真相是这样。

但,案件的真相是怎样?相信不仅仅是我,大部分看片后的人都会又返回剧情,进行分析假想自己是这部影片的福尔摩斯。我在网上搜罗到大量的论坛帖,好多人分析了层层疑点,纷纷把矛头指向白痴他爹、锅炉工人、手淫男、小白脸甚至那个汉城警察。

好像大家都忽略了,在影片还没开始,我们的导演就在屏幕上打出字幕:此案发生于1986年-1991年间,至今未破。
影片上映后,导演也多次在采访中提到:电影里并没有真凶,唯一真凶的一次露面也是安排的副导演客串。也就是说,导演并不打算在影片里告诉大家谁是凶手。每个疑点重重的嫌疑犯都是无辜的,是我们错怪好人。导演好似带着我们迷了路,然后走进一个山洞告诉我们能走到目的地,经过了艰难险阻,再快要走完山洞的时候突然又告诉我们:此路不通。可路在哪里?没人知道。

有豆友介绍了电影当时的背景。此连环案立案侦查时,动用耗费的人力物力怀疑的人数让人瞠目结舌。尽管如此,历时20年的侦破,最终还是宣告上诉时效终结。我想如果某天这位凶手要是出本自传,我一定要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乐此不疲的讨论分析,尽管明知这会是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就像影片结束的时候,汉城警察拿着那个那份DNA喃喃自语道:我已经不需要这份报告了。然后掏枪准备把小白脸杀掉。

我们唯一能掌握的证据便是结尾时小女孩说的:一个普通人。
好一个普通人啊,相貌平平长相平平,任凭小女孩怎么回想都无法形容,最后只挤出三个字:很普通。
直到说得后来转行的警官双眼渐渐泛红。
大量的警力投入每一处杀人现场,负责侦破的警官们拼命为证据奔走,而也许就在当时,普通人正站在普通人群里,平静的注视这一切。
然后转身离开。

 短评

刚看了这部传说中的神作,为电影极富层次感和寓意的摄影,超强的故事张力和节奏所痴迷,没有结局的故事或许不适合很多人,但电影的故事就是告诉你,如何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迷失。。。

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尽了一切努力的人们,除了忍受过程中的一切痛苦,还必须忍受“事情可能是没有答案”的这一事实。

10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这片给我的阴影才是史无前例好么?5年前大学拉片课上看的,看完了已经半夜12点,我走回寝室腿都抖的站不起来,一年中再也没吃过桃子。奉俊昊和宋康昊联手,真不是闹着玩的,经典至极。

15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在一个法制混乱的年代里,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和恶魔。

18分钟前
  • 米拉之落
  • 推荐

总之一句话,一部让人窒息却欲罢不能的作品,喜欢所有演员的表演,韩国电影的颠峰之作。★★★★★

23分钟前
  • Q。
  • 力荐

想到真凶可能会若无其事坐在电影院里面,与电影最后一个镜头里宋康昊含泪的双眼四目相对就觉得好惊悚

26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偏向于多人效仿作案,凶手不止一个。最后女学生是小白脸杀的可能性很大!言行逼供了三个人,只有小白脸最态度反抗、眼神一直有特写是充满恨意的,因为他并没有杀人还要被诬陷。出来后在酒馆喝酒,女学生从窗前走过也对他指点议论,让他觉得自己的名声已经彻底毁了洗不清了。所以最后警察媳妇和女学生同时出现他选了女学生。还有下手之前扶着树干的细嫩的手的特写。可能真的是出于报复——既然你们都觉得我是凶手那我就真杀个给你们看看。DNA对不上是因为之前那个真不是他杀的。还有开头第一个案件发生后男主抓了很多个“嫌疑犯”,这里有个细节,几乎每个人都是面目可憎凶神恶煞的。因为男主潜意识认为杀人犯就应该长成这样的气质和模样。然而结尾小女孩说凶手“就是个普通人啊”是个记不住长相过目就忘的路人。每个平平无奇的人背地里都可能是凶手。

27分钟前
  • 乖乖隆地洞
  • 推荐

生锈的铁钉斩断穿军靴的腿,切块的桃子夺取穿红裙的命。沾泥土的符咒能够显现犯人的轮廓,巫师般的法眼能够看穿恶人的真容。电台里的歌是靡靡的安魂曲,夜幕中的雨是淅沥的生死符,捉不到的凶手是人性的传染病,无休止的警报是时代的创可贴。拥有一双能够看穿犯人特殊的眼,却看不穿普通,普通最致命。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还好柯南最后没出来

35分钟前
  • RIVERSDIARY
  • 推荐

当整个警察局为扣押的是否是嫌犯而陷入一片争吵,那首每次杀人前都会被点播的情歌轻柔的响起,原来外面又开始下雨了——那一刻真是惊悚到无形。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真实事件玩了全世界,电影玩了你,总觉得离真相很近了,而真相却是没有真相。★★★★★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那种抓不到、还被调戏的无力感

4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部很普通的电影。

43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还行

不单只是杀人案,韩国在那个时代的回忆也都融在其中,化成了一幅背景

48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这并非一个寻求真相的故事,而是关于真到底相如何被整没了……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凶手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个社会。

5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配乐用绝了~现实中不了了之的案子实在太多,可电影中几乎很少看到。

56分钟前
  • 恶之花
  • 力荐

拍得非常好,是不是传说里的评价太好了,我竟然有点小失望,一直到片尾也没满足。

59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又看了一遍,想当年第一次看这片时,我还恍惚觉得案子都没破就结束,什么玩意儿?!可多年过去,每一次重看,都更坚定地确定它的完美。一个没有找到凶手的故事,编导把它拍得悬疑跌宕而富有深意,看似普通实则卓尔不群,作为热爱电影的人,从这片里会深感电影的魅力

1小时前
  • #烧光光#
  • 力荐

嗨凶手,你也在看这部片吗?送给你的,杀人回忆

1小时前
  • 狮子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