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牛啊,有人看这种电影能写出杜鹃啼血 我:斯哈 姐姐胸形好漂亮腰好细身材好好 (咳咳认真点) 撇去所谓花里胡哨的技巧,非常真实的演绎和记录,坦诚的传达 前半段节奏不是太快,但是生活也原本就不会把所有一切全都摊开在面前的,耐心点吧 想自杀却没有自杀的资本,却依旧有活下去的本能欲望 草 母子 我会哭死 为什么要看这个啊 果然我还是有一点多愁善感的病 这么不自觉就联想到别的事了 可怕 曾经堕落过的人被救起来了 就会想要去拯救别人 不晓得是爱意使然还是同情心 自杀emmm很疯很讽刺了 疯子有时候和初生儿一样单纯 但不妨碍他们残忍 “生命是没有轻重的”也就是说 命其实很轻 生才有意义而死亡没有 死的意义不过是生意义的短暂延续 而不是死亡本身具有意义 很压抑很痛苦 但是依然能从中获得向上的力量 可能不存在所谓真正负面的艺术 一切因美而生的事物多多少少都会带给人一点正面反馈 还是分人
不久之前,日本第42届报知映画赏获奖名单公布,《啊,荒野》前篇和后篇共同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同时还帮助其男主角菅田将晖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成为了本届最大赢家。这部总长度达到五个小时的电影改编自日本鬼才导演寺山修司生前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两个青年通过拳击运动在未来日本竭尽全力生存下去的故事,虽然打击感没有去年真利子哲也执导的《错乱的一代》来得强烈,但看完还是让人身疼心也疼。只是此疼非彼疼——它如断肢般麻木,如血一样腥甜。
影片虽然名为“荒野”,却跟土与草没有半点关系。故事完全发生在钢筋水泥铸造的“重庆森林”里,其所展现的,实际是心灵上的“荒野”。
在片中,每个人几乎都处在一种极为孤独的境地中,新次(菅田将晖饰)、建二(梁益准饰)两个主角尤其如此:前者一直没有正经的工作,以前靠骗取老人的养老金生活,后来因朋友的出卖而杀人未遂进入少管所,影片开始之时他刚刚获得自由,所以也就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后者则是一名理发师,由于父亲从小打骂而极度缺乏自信的他说话口吃,依照寺山修司原著中的话来说,“他一生中买的第一本书是足有320页厚的《口吃疗法》”,而且“翻来覆去读了五遍”。二人没有朋友、无依无靠,只能在社会中苟活下去,没有什么地位和尊严可言。他们的生活轨迹虽然有所不同,但却是因为同一种孤独和不甘走进“海洋搏击馆”,开始了职业拳击生涯。
编导岸善幸故意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改为2021到2022年间,可以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举动:这个时间节点正好是福岛3·11地震十周年,地震所造成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社会伤痕尚未痊愈,那时的儿童到此时也才刚刚步入成年;但与此同时,老龄化问题却快马加鞭接踵而至,1947年至1949年日本第一波婴儿潮中形成的“团块世代”越发成为整个社会的重担。片中时常出现的歌舞伎町,本来是日本著名的红灯区所在,而到2021年时,町中的酒店已经变成了养老院,个中荒诞就在于这些建筑几十年来其实是服务于同一批人,也就是所谓的“团块世代”,只是服务人员从一批青年换成了另一批青年。
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片中虚构的《社会奉献方案法》应运而生,但这种强制青年加入自卫队或者充当义工照顾老人的法律无非是给他们戴上了更加沉重的枷锁,使得仇恨和异化在城市中滋生的势头越发不可控制。因此我们看到,影片甫一开始,街上就出现了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爆炸,政府对于类似情况似乎见怪不怪,所谓“后续报道”也没有出现任何下文,这无疑显示出“无差别杀人”已经成为了岸善幸构想中日本“近未来”时代的一大社会问题,成为了年轻人孤独无助却又无处发泄痛苦的一大症候(让人想起2015年《电影旬报》十佳第一《恋人们》中的一个故事)。
不过在更多情况下,那些不想戕害他人却仍然无法面对生活重担的“都市蚁民”只能选择自杀,或者至少“想想自杀”。 所以我们大概也能够理解片中反自杀组织的负责人缘何嘲笑企图自杀者,并以“人类最后的疾病就是希望”为宣言自杀,因为对他来说,其他人的想要自杀无非是做做样子而已,无论如何都远没有达到对自身、对社会彻底绝望的地步。他以为只有自己才看惯了自杀者的虚伪,看惯了自杀者眼中的生之欲,只有他自己,才能称得上是自杀的终极体现。但诚如寺山修司在《自杀学入门》中所说,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自杀,其实不过是社会造成的“他杀”,最终还是与“无差别杀人”统一在同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啊,荒野》无疑是一出披着青春外衣的社会悲剧。
除了时间节点颇具深意之外,影片的发生地,即日本东京都著名的新宿区,也有着十分丰富且特殊的含义。一方面,新宿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空间符号:它是著名的旅游商业区,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结晶,同时也是无人不知的法外之地;另一方面,新宿还是人类情感异化的重要场所,“城市孤独病”在其中像瘟疫一般蔓延,无数游魂日夜穿行,却找不到一丝慰藉,所以无论是本国人拍摄的电影《深夜食堂》,还是外国人拍摄的《迷失东京》,都不约而同地将新宿设为舞台和背景。
耐人寻味的是,从“啊,荒野”这个片名在片头出现的那一刻起,代表商业和金融高度发达的耸入云端的摩天大楼就永远只是出现在遥不可及(甚或模糊不清)的天际线上,与前景中主人公们活动的那片破败、拥挤、狭窄的低矮建筑区域形成鲜明对比。透过这样的方式,岸善幸构筑起一片视觉和文本上的荒野,而“海洋搏击馆”和与之相关的所有人,就隐匿在这片被遗忘之地中。
时空交错在2021年的新宿。新次和建二通过拳击这项运动产生的交集,既是一种命运上的偶然,也无疑是一种社会性的必然。两位主角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走向后现代碎片化的时代;他们共同面对的,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向赡养、敌对和单纯的性关系的异化,恰如岩井俊二在其2016年的作品《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中所展现的那样——一个永远也凑不齐的家庭只能靠商业手段来弥补,每个家庭成员都是虚构的,但这种状况反倒让人安心——只不过《新娘》围绕两个女性展开,而《荒野》则在两个男性的关系上深入。他们努力逃离自己的宿命,对抗社会、家庭带来的重担,就像赛马场里的马匹想要摆脱血统的束缚。在《啊,荒野》中,拳击就是他们释放生命能量的唯一手段,是他们对抗重担的唯一工具,最终变成了二人唯一的生存方式。
可惜,拳击本身又是这样纠结的一项运动,以至于它根本没法承担起新次和建二的“生命之重”。在此之前,日本出现过不少以拳击为题材的电影,这些影片几乎组成了一种亚类型,远至1957年井上梅次执导的作品《胜利者》,近到90年代北野武执导的《坏孩子的天空》,再到三年以前安藤樱主演的《百元之恋》,几十年间未有中断。但细看起来,这些电影大多只是通过拳击这种方式对青春的宣泄进行叙写,鲜有更加深刻的探讨。
本片原著作者寺山修司自己在1977年拍摄的《拳师》倒算是一个特例。片中(也!)有两个男主角,其中隼谦次这一角色曾经是日本轻量级冠军,但在数年前的一次决赛中主动放弃。当被问及原因时,影片显得语焉不详,只插入了一段数代拳击冠军自杀、犯罪或惨死的画面和旁白,意图表明主角放弃拳击是为了逃避内心积郁的仇恨。但问题也随之产生——隼谦次虽则远离了仇恨,却要面对难以为继的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家庭破裂,更重要的还是接受事业骤然湮灭所留下的巨大真空和周遭环境变化给他带来的巨大打击。是否拳击,由此变为了一个“生存还是毁灭”式的哲学思辨。
《啊,荒野》与《拳师》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建立起了一种内在联系:寺山修司和岸善幸共同意识到,“在拳击场上,仇恨最多的人才会赢得胜利”,生活不外也是如此;新次和建二只有通过拳击才能抵抗社会带来的虚无,但拳击的目的永远是以最暴力的方式击败对手,当建二放弃仇恨而选择“连结”时,新次只能在自己的毁灭和别人的毁灭之间痛苦抉择,最终只能击败他的这位同袍和大哥。应该说就在胜负决出的那一刻,“新宿新次”的命运悲剧、“推子建二”的性格悲剧和二人以及其他所有人构成的社会悲剧全部缠绕在了一起。我想,这大概才是创作者对“拳击”这一命题进行的深刻的悖论式诘问,也是影片真正的痛点所在。
当然,《啊,荒野》是一部面向极多的电影,人物塑造也远比《拳师》丰富扎实得多,值得再三思考和体味。片中女性角色——尤其是新次的女友芳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忽视她的存在,理解拳击几乎会变成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拳击只是新次与建二的连结方式,与之平行的则是新次与芳子的性爱式连结,两种方法都是挥洒荷尔蒙,前者关乎仇恨,后者则关乎爱情。由此看来,片中性爱镜头和拳击场面几可等量齐观的情况并不只是噱头,其出现有着确定的意义。不妨说拳击正是两个男性间的“性爱”吧,而如我们所知,极度猛烈的“性爱”所能带来的,必然是更加凶猛的虚无和死寂。
与男性不同,女性们有着一套独到的抗争命运的方式。影片结尾的生死之战中,曾经遗弃新次的母亲京子是整个拳击场上下唯一大喊“杀了他(建二)!”的人,恰如她不顾一切地将追求幸福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这本是她个人的悲剧,后来也变成了新次的悲剧。不过最后,《啊,荒野》还是把选择权交回到观众手里。死亡鉴定书上,医生郑重写下一个名字,但这个人究竟是二木建二,还是他身患癌症奄奄一息的父亲二木建夫?导演岸善幸一个溶镜狡黠地抹了过去。休息间里的新次目光空洞,脆生的铃音既昭示着影片的结束,也是比赛终止的铃声,又好像葬礼上的丧钟。但无论如何,希望一直还在。
或许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希望这种东西,确实是人类最后的顽疾。
当世界繁花似锦,我的心却是一片荒原 你的两臂抱满,你的头发是湿的 我说不出时长,两眼看不见 我不生也不死,什么也不知道 看进光的中心,那一片沉寂 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 ————《荒原》
新次把头转向前方,眼神似乎在飘向我们,20秒之久的注视,让我们都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们这才想起电影开头的他:麻木的迷茫,像个跌跌撞撞的幽魂。那时他的眼里只有面,可现在呢?我们能看到什么?而他正在看到什么?正在想些什么?
《啊,荒野》分为上下篇,其实完全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电影,长达五个小时的它在时长上都可以和《欢乐时光》较量一下。导演岸善幸作品不多,之前最为影迷所熟知的应该就是妻夫木聪主演的《我被爸爸绑架了》。很显然,这种治愈亮丽小清新已经满足不了岸善幸的野心,他先是拍了《二重生活》,用论文的方式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缓慢而又渐入的手法来剖析人物内心,虽然不太成功,但也是为之后《啊,荒野》在人与人关系主题的深入上做了一个铺垫。
电影改编自寺山修司的同名原著,导演将故事时间挪到了2021年。一个只比当下多了三四年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固然是有些尴尬而迷惑的。但是仔细想来,却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事实:2017年快要过去,你难道指望着2018年要打个翻身仗吗?醒醒吧!孩子,到了2021年,我们仍然迷茫。
这样的解释实在是有些绝望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从2017到2021,一切都没有变,主人公仍然很孤独,新次,建二,芳子,电影中出现的人,都很孤独。爱和信仰毫无踪迹,精神上是一片荒原。没有水,只有岩石;没有树木,只有沙漠。
导演将背景放到了日本最为繁华的商业区——新宿,这样的环境被新次形容为“最美丽,也是最肮脏的”。歌舞伎町,非法交易,游行示威,打架斗殴,地震频发,不安和恐慌一直弥漫始终,甚至从一开始就来了一场爆炸,奠定了电影之后的基调:慌乱,躁动,暗黑,带着一丝绝望。
三个人,三段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身份,职业,却有着相同的孤独感,有着自己内心的痛。不停的闪回丰富着他们的人生,层层揭开他们内心的疤,也让他们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电影以极为耐心,沉稳的叙事态度来展现三人的人生轨迹,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对于群像式描写,很容易产生华而不实以及冗长的毛病,《啊 荒野》很好的摆脱了这一通病,脚本扎实,情节点分布均匀,时不时也会用床戏调剂影片的观感。
作为一部拳击题材的电影,它所展现的不是如何打拳击,而是本身展现拳击这一事实,或者说,重要的根本不是拳击,拳击只是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重中之重在于——用拳击对抗迷茫。导演借助拳击这个热血因素,来带动角色的情绪,也带动了整部电影的节奏。
今年大热电影《怒》其实和《啊 荒野》叙事手段上比较像,只不过《怒》是用悬疑来调动观众的神经,《啊 荒野》则是为我们呈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以此来牵动着我们的心。当我们明明能看到希望,明明可以摸到励志的影子时,却被泼了一身凉水。导演无意于像《恋人们》那样纪录式的情感救赎,他用了更为激进的态度,来叩问这个世界。我们怎么了?他们怎么了?这个世界怎么了?
日本人最擅长拍废柴小人物困境下的故事,像同样是拳击题材的《百元之恋》,弑父主题的《庸才》,纷杂人物叙事的《再见歌舞伎町》,《恋人们》,女性题材的《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不求上进的玉子》。
《啊 荒野》就是这一题材的佼佼者。日本人本身处在危机感十足的岛屿环境,加之工作竞争压力非常大,内心薄弱的人很容易奔溃,甚至会自杀,这也导致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电影中有一条看似无关的叙事线,就是有关于反自杀,人们为什么自杀?他们真的想自杀吗?
发起反自杀节的东京学生,用一场自杀直播,来向世人宣告:拒绝毫无意义的死亡,它应该是美丽的。烟花绽开的他,让整个夜晚都血色迷蒙。他的死亡让整部电影的基调又黑了一层,明明是反自杀的他,却又重回到自杀的路上。
矛盾的行为增添了一丝悲凉,如此绚丽的死亡,不也是自杀吗?空虚寂寞的人呐,止不住的拿孤独当借口,拿性爱当发泄的工具,爱呢?可否真正的爱过?那位东京学生只想着如何有意义的死去,但何曾想有意义的活着?
这样的死去和新次父亲的自杀又有什么区别呢?导演对于片中人物的动机原因,从来没有给予充分的解释说明,它们只是这样发生了。为什么发生呢?就像新次和建二为什么要走上拳击之路,芳子为什么要自甘堕落的去卖身?
没有明确的答案,就像是没有明确的方向一样。在路上,迷茫,缺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出卖肉体和无限制消费身体,《啊 荒野》里的人们,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这些往事构成了他们内心的伤痛。
有伤痛,就有救赎。可我们看到的只是血肉横飞的拳击,野兽麻木的性爱,刺激十足的色情录像。无聊的世界,金钱的社会,谎言,背叛,虚伪,中伤,交替进行着。电影总是有意无意把镜头对准眼花缭乱,繁花似锦的大楼,商业街,如此真实,又如此虚幻。就像《荒原》里所写的那样:
不真实的城 在冬天早晨棕黄色的雾下 一群人流过伦敦桥 呵,这么多 我没有想到死亡毁灭了这么多
那么真实的爱呢?它被逐步蚕食,就像电影中拳击馆要改成殡仪馆一样,爱被消沉所取代,只剩下肉体的交欢。电影中时而出现的大尺度床戏,简单粗暴狂野,看不出爱的痕迹,每个人都拿性爱发泄,却难得有心贴着心的交流。
就像建二一样,拒绝了曾经救助过女人的身体,嘴里喊着:我不能和你有联系。那时的他是将爱埋藏在心的,因为他知道在拳击场上,只有不断地恨才能取得冠军。直到结尾那场拳赛,他一次次挨着新次的重拳,然后轰然倒下。
导演对于此场景的编排和处理,使得整部电影的档次都提了一层,电影没有狭隘于励志的治愈,而是将每个人心中的“结”通过一场曾经是朋友,如今是对手的拳赛来表达出来,他们从拳赛中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过去。
建二倒下,爱也倒下。我们最后看到的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但是因为结尾颇具意识流的处理方式,我们不禁质疑,倒下的真的是建二?尽管最后有新次的影像和队医的鉴定书,但也许那是不真实的,就像这个不真实的世界。
电影虽长,但一口气看下去是不成问题的。导演对于全局的掌控力令人咂舌,而菅田将晖的表演简直更令人咋舌,正是因为他的卖力演出,《啊 荒野》这部电影才会有一种激昂的“荒废美”。
看到电影里的一句话:并非“走向死亡得到自由” 而是“从生的痛苦中解脱而获得自由”。生活中的糟心和不如意,已经让我们如在狱中,但即便这样,还是要一直活下去,爱下去,尽管在这个恶心的世上。
所以,再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结尾的新次到底在注视谁,究竟在思考什么。
那句诗啊,忽然想起了艾略特《荒原》的那句诗:
风儿吹得清爽, 吹向我的家乡, 我的爱尔兰孩子, 如今你在何方?
看了前篇感觉故事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新次和建二还有芳子,一条是防自杀组织。
前者都是向着希望生活,三人都有着不完整不健康的童年,加入海洋之前也是活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在阴影下苟且,之后通过拳击和爱逐渐找到希望。开头新次在爆炸后心无旁骛地吃起了别人的面也可以看出他最开始的心理,似乎也是毫无希望可言。后来经过裕二刘辉的打击进入拳击社有了新的目标,拳击可能并不是他真正所热爱的,也许只是他想为刘辉为自己报仇的工具,但这也无疑给了他希望。建二也逃离父亲的控制爱上拳击,芳子开始在拉面馆打工与新次重逢,在荒野里声嘶力竭地呐喊寻找希望。
而防自杀组织的发起者恰恰是失去了希望,每次到领头人气氛都是压抑阴暗,充斥着恐怖的氛围,明明是西北大学的学生,明明弟弟没有自杀,却自导自演了一出自杀闹剧,同时也注意到直播右下角观看人数的不断增长。说实话那个直播真的很阴间。。。和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有的一拼。。。
加分项是苏打的床戏,怎么这么色气。拳击的镜头也很精彩,建二上场那股紧张劲像极了我去考试。
然后是一点点截图
不敢扔掉希望,不敢自行创造——正是所谓的「希望病」
岸善幸导演的作品《啊,荒野》于去年上映后持续受到瞩目,虽然上下两部共5小时的片长注定让它不易「入口」,不过鉴于寺山修司唯一长篇小说改编以及大尺度的床戏——「苏打」全裸出镜,还是让该片赚足了噱头。这也不是《啊,荒野》第一次成为话题了,2011年日本戏剧界大佬蜷川幸雄(已于2016年故去)就曾将该作搬上舞台,并邀请松本润和小出惠介担当主演,一度掀起热潮。
相较之下《啊,荒野》电影版则将故事时空挪移到东京奥运会结束后的日本近未来,对老龄化、后311社会、安保修宪等问题有诸多指涉;此外,韩国导演/演员梁益准加盟,森山大道担当海报摄影,更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和各亚洲电影节光环加持……然而,这些噱头统统无益于观影者理解本片。令人忧虑的社会现状,边缘化青年和世界的格格不入,在拳击场上挥洒的血和汗——影片中所描绘的种种如果不考虑进以下两个问题:寺山修司是谁?令人感叹的荒野又是何处?恐怕并不足以拨开现象窥其本质。
2021年,东京新宿歌舞伎町发生爆炸袭击,国会设立《社会贡献方案法》规定年轻人可通过参加自卫队或成为老人看护以抵充学生贷款——《啊,荒野》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开始:主角新次是曾组织诈骗老人勾当的不良少年,他刚刚从少管所出来;口吃又害羞的健二,出生在韩国却被父亲健夫强行带到日本,如今在理发店工作一边继续饱受父亲欺凌。他们一起遭遇爱赌马的独眼教练堀口,开始了拳击生涯。另一条故事线则聚焦于「制止自杀研究会」的参与者,讲述他们为社会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四处宣传奔走,并企划「防自杀节」的故事。
影片中,原作中的角色关系被扩充,比如增加了新次的父母及他的童年。同时,影片中的所有人物都被编入一张大网,不同人物之间至少有一处连结点:老人院的秘书京子就是新次的母亲,健二的父亲是新次父亲曾经的长官,「制止自杀研究会」的少年七尾后来陪伴着健二的父亲,而少言寡语的惠子则和健二相遇了。相比人物间的巧合更有意思的是,所有人物的关系都是被重组的:新次不再是刘辉的战友,而是和健二兄弟相称;京子抛弃了他的儿子,芳子抛弃了她的母亲,健二也不想做父亲的儿子;刘辉和打残自己的裕二化敌为友,失去一只眼睛的堀口对失去女儿的尾根产生同情。
抛弃与被抛弃者,给予与被给予者,在本片中形成微妙的对偶,似乎是践行了寺山修司始终推崇的「离家出走主义」。这一点如果起初在新次身上还不够明确的话,在他和母亲京子重遇之后,二人之间的一番对话则证实了这种宣言。丈夫上吊了,母亲却决定活下去,她对新次说:「我不会向你道歉,只是想要回自己的人生!」——京子不需要儿子,新次也不需要母亲。正如健二是杀父仇人的儿子的事实并没有给新次造成多大困扰一样,因为他早已经「离家出走」了,「我才不要变成我老爹那样,绝对不要!」
家庭是每个人生来被给予的东西,我们没办法选择,无论是西方的基督教精神还是东亚的儒家文化都有不可背离家庭的相似戒训。然而寺山修司却无法忍受「工薪族」对退休前的生活了然于胸的态度,他认为正是因为人们理所应当地接受了太多被给予的东西,才会导致如今毫无想象力可发挥的人生和社会。人是被抛入这个已被赋予既定意义的世界的,而「离家出走主义」中的「扔掉一切」,则带有「存在先于本质」的气息:自由根源于存在,而不是对本质和意义的确认或追问。影片中,健二通过拳击来挑战自己的宿命,重新和他人建立联系,虽然往往并不成功,也总比「工薪族」强上百倍吧。
将赤裸身体视作一种抵抗的寺山修司,片中各种大尺度性爱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他相信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欲望正是一种推动。但一丝不挂地杵在存在的荒野中,并不意味着不会遭受伤痛。儿时的芳子在海啸后抛下只顾和男人做爱的母亲,唯一存留下的只有一双红鞋子。当新次和健二在海中嬉闹起来时,芳子却拿出鞋子投入大海——大海和鞋子都是芳子想抛却的过往伤痛,但最终鞋子还是像幽灵一样被海浪冲了回来。
幽灵一般的伤痛串起了日本人的集体记忆,海啸的天灾人祸,奥姆真理教的狂热,泡沫经济的幻灭,美军接管的压抑,原子弹的灾难,战争的罪恶。正是这些创伤连接起岸善幸的《啊,荒野》和寺山修司的《啊,荒野》。2021年团块世代已年逾古稀并准备迎接死亡,但彼时的日本社会却和50年前动荡重重、问题凸显的日本一样令人不安:人们不断自杀,情人旅店被改造成老人院,街头时常发生恐怖袭击。原子化的社会中,人们比此前更加孤独和无助,影片中有被母亲抛弃的孩子、遭受地震海啸的难民、无法和人交流的口吃,以及目睹亲友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也有像参加维和行动归来的士兵、考了七年的落榜生、疲惫不堪的主妇、受万人指责的东都电力客服部长那样,想通过死亡来逃避高压生活的人。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站在存在的荒野之上,若要抵御阵痛,唯有不断地「扔掉」才是解药。和自杀的逃避不同,用寺山的话来说,真正的自绝是奢侈的,而多数自杀只是变了模样的他杀罢了。所谓「离家出走」是根源性的,「譬如,如何逃离『已构筑完毕的社会』;如何逃离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从桎梏般戴在自己手腕上的手表所指示的『时间』里逃逸出来」,直面这些话题的剧烈反抗「不是逃跑,而是超越」。
就像《精疲力尽》中米歇尔无视规范的姿态,在老一辈人眼里是虚无主义,却被年轻一代奉为战斗先锋一样。新次则是本片中这种逃逸的极端代表,他以仇恨维系自己的世界,是一个十足的破坏者,击倒拳击场上一切可以击倒的对手。但问题是,米歇尔和新次的时代,似乎并非没有到来过,毋宁说已经远去了。
少年犯、口吃、朝鲜/韩国人、性欲、赌马、拳击、社会运动、自杀机器、无能的政府、战败后的老大爷们——虽然电影经过扩充和改编,但这些在《扔掉书本上街去》同名电影和随笔集中也一再出现的元素,仍无可避免地带有寺山修司的个人趣味。要是放在今天来看,他该是一位危险的教唆分子:鼓励青少年离家出走,「年轻人,胸怀大屁股」,「如果没有欲望,是无法得到未来的」……不过,在寺山所活跃的时代,年轻人们看似正蠢蠢欲动地朝着寺山所描摹的世界进发。
当年寺山修司面对的青年听众,即是日本战后婴儿潮(40年代末)出生的所谓「团块世代」。面对经济的复兴和政治的压抑,受到嬉皮士文化熏陶的团块世代从1960年的「反安保斗争」起,以一种激烈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1960年6月7000名学生冲击国会,抗议强行通过有潜在战争措辞的《日美安保条约》,此后学生运动一路猛进,组织派别众多,从街头抗议发展成武力斗争。在之后的反越战运动和「第二次反安保斗争」中这种斗争走向顶峰,1969年学生团体「全共斗」占领东京大学安田讲堂,以此为据点直接和警方武力对弈。直到进入70年代,发生「赤军派」学生劫持日航飞机事件和学生组织内斗私刑致人死亡的「海老原事件」,在这般内部分裂和极端暴力的情况下团块世代率领的学生运动逐渐走向消亡。
随着学生运动并不光彩地收场,团块世代重回日常生活的轨道,如今被誉为日本经济腾飞的支柱。至于寺山修司,或许是早逝的原因,除了号称打破虚构和现实界限的先锋戏剧和剧团天井栈敷,人们似乎忘却了这位日本反文化运动的旗手。60年代荒野之上狂飙突进的学生运动,和他们变革理想最终的破灭,是否确证了寺山修司所鼓动「扔掉一切」并无教益,在今天更是老早过时了?
对于这个问题,寺山修司在1970年的随笔《是谁杀死了力石》中便回答过了:
力石彻既不像超人,也不像同时代下的其他英雄,而是生活在平民街的流民矢吹丈心中的假想敌,是一种幻想的体制权力。……力石彻没有死,只是我们看不见他了。这是对1970年民众情绪精准到死的反映。东京大学的安田讲堂里或许还残留着粉笔涂鸦「幻想打破」,但无论怎样侧耳倾听,都听不到示威人群的呼喊声或钟楼上的广播。连矢吹丈挥拳时那嗖嗖的呼吸声都听不到,剩下的只有二月里空洞的风声。
力石彻和矢吹丈是1960年代末以拳击手为题材的漫画《明日之丈》中的人物,而《啊,荒野》和《明日之丈》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注释】。寺山此处借漫画人物之死谈论学生运动,显然在他眼中,革命的失败让学生彻底陷入迷茫,但他们所做的反抗其实还远远不够。在同年和三岛由纪夫的对谈中,寺山修司又强调了这样的说法:「『体制』这个词,如果你只把它理解成国家权力的话就危险了。衬衫该怎么穿,百米要跑几秒这些各种各样的生活的秩序不也是体制吗。」言下之意,年轻人对抗政府既不是唯一有必要的抵抗,也不是抵抗的终点,两者的对立造成的挫败和迷茫至多不过在「国家政治」的界限中,越是像这样的荒野越是要朝向荒野进发,反抗体制作为不断抵抗日常生活中的秩序不应该停止。
如此说来,裕二也不过是新次的假想敌、「幻想的体制权力」。所以当赢下裕二之后,新次立刻陷入迷茫——「就这样结束了吗?」与之相对,健二起初私下拜访对手来与之「相连」,却导致在拳击场上面对真实的个体无法下手,这时新次却显露了前所未有的自觉,他告诉大哥健二:「只是单纯的斗殴罢了,怀着恨意,打赢了」。
向来默默跟随新次的健二,对新次吐露逐渐变化的心情:「我想像你一样」。新次却觉得「路本来就不同」。此后,健二和新次最终走向了与对方同台对战的路,但这路仍然各自不同:新次终于不再是和假想敌战斗,而是和那个他所了解的在笔记本中书写画画从不结巴的人对战;而健二终于有了假想敌,虽然这也是和他「相连」、将他称作大哥的挚友。这场兄弟间的战斗确实没有必要,但到了拳击场上就只有输赢了,两个人为了在各自的荒野上前行,都想要获得胜利。
说到结局处的对战,就不得不说「二木健二」之死。「制止自杀研究会」的组织者川崎口中所谓的更发人深省的死法,并不是如他那般在舞台布景前用自杀机器自杀。而是像推子健二那样在拳击场上用内心最真实、不结巴的语言数着、承受着新次所挥打的每一记拳头。黑格尔认为,在家庭中死去是没有「自我意识」可言的,只有去战场上赴死——将精神提升到国家层面——才形成了「自我意识」。拳击场即是健儿「离家」赴死的「战场」,这种戏剧意义的死法,如此壮烈,可谓是很奢侈的了。
影片最后,死掉的到底是「二木健二」还是名字没写完的「二木健夫」?在寺山修司的原作中似乎更直接一些:死亡鉴定书上写着的是父亲「二木健夫」。虽然也很突兀,但未必不是寺山有意的温情:该死的当然是「老大爷」,而不是迎向荒野的男子汉。
荒野,给人的感觉有两种,一种人会说:该怎么办呢,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一种人则大喊:啊,荒野!正是大展拳脚的好地方。我猜寺山修司无疑是后一种。有趣的是,如村上春树这样如假包换的团块世代,反而透露出时代中许多无可奈何的失落情绪。这种撕裂感无疑也在本片中存在,寺山修司的喊话在70年代尚无力回天,那么挪移至50年后,难道不是显得更加格格不入吗?
所谓的「近未来」不如说正是「现在」,影片中新宿城市平淡无奇的街头、新安保法和游行抗议,这些和曾经青年集体逃逸的时代已经想去甚远。60年代日本电影新浪潮中高扬的年轻人的情欲和反抗,在《啊,荒野》电影中老去的团块一代那里,就只剩下故去的老婆婆抽屉里的按摩棒了。而在新浪潮中已开始崭露头角的寺山修司,如果见到如今无处不在的「色情」,或许也该意识到当年同三岛谈「色情作为抵抗的据点」也只能流于概念罢了。看到今日的各种「控」、各种「饭」、以及标榜着各种身份的社群,他恐怕要感叹年轻人已经把他所推崇的「单一奢华主义」玩到极致了。说到底,寺山修司和「反文化」浪潮中的嬉皮青年不是一波人,硬要类比的话,在书中一个劲儿「掉书袋」的他更接近于接受过良好的人文教育却充满亵渎精神的「垮掉派」。他们在一种内在性平面上的实验,和团块世代之后建立起的消费景观,风马牛不相及。
但也就是在这样新的荒野之中,宽松世代、达观世代(さとり世代)出现了,所谓低欲望一族又另日本现在的老大爷们头疼不已:年轻人不爱劳动不爱消费,国家怕是要亡了。凡是有这种担忧的老大爷,早把寺山修司抛到九霄云外了。
「日本毁灭了,那又如何?即使日本毁灭了,曾经在日本这个国度中生活的人幸福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则关注日本「废柴」青年的报道中如此问道。把自己和民族、国家、荣耀、复兴这类事情松绑,比起只把政府当成体制的人又更进一步。低欲望青年们践行着游牧般的生活:通过非全职工作只赚足够花的钱(甚至还有完全不工作的),腾出时间和精力过自己所意愿的本真的生活。「低欲望」并非没有欲望,也不是反对消费,而是抵抗「消费社会」的无聊,抵抗那些不思考什么是真正「可欲的」事物——这番深思熟虑倒颇有迎向荒野的意思。
斗争的场所并不只有国会,更不只阶级、种族、性别——革命的场所无处不在,政治渗透在所有权力关系之中,而「低欲望」青年未尝不是在进行着「分子层面」的自我革新。「扔掉的东西」更多了些,和寺山所认可的「反体制」似乎就更相近些。虽然寺山修司的「革命再革命」充满了单调的雄性荷尔蒙,但他也一直挖掘着艺术-政治之中、真实-事实之间美学的创造力和破坏力。所谓体制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这在今天问起来也是不过时的,而改编成电影的《啊,荒野》要是没能传达出这层意思,就太可惜了。
就像战后婴儿潮并非独独发生在日本,今天距「68一代」走上街头已整整50年了。回到50年前,中国虽然决绝地和西方语境割裂,但在世界范围的左翼思潮和学生运动中却无疑是在场的。到了「文革」阴云尚未消散褪尽的今日,我们的创伤和压抑又何止是地震所带来的呢?啊,荒野,仍然是这个世界中一处打开的裂隙,不知寺山先生如果还在世,又会怎样挑动今日青年的神经呢?
—首发于公众号「小把戏去冲浪」—
随着日本拳手在轻量级国际拳坛上崭露头角,拳击在当时的日本风靡一时。「拳击是血与泪的蓝调啊」——寺山修司从来不避讳他对拳击痴迷,所以1965年才会开始写《啊,荒野》这部讲述拳击手的小说。力石彻和矢吹丈则是1960年代末以拳击手为题材的漫画《明日之丈》中的人物,两人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在漫画中力石彻为了和比他量级轻的矢吹丈对战故意减轻体重,最终导致身亡,这段剧情颇为轰动。寺山修司不但在1970为《明日之丈》动画片主题曲作词,更是为这个虚构人物举行了葬礼。在其中一首主题曲中,寺山写道:「去吧,向荒野进发/我是拳击手/男人的梦是闪闪发亮的夕阳」,其中直接挪用了自己小说的标题。1977年寺山修司还执导了其唯一一部主流商业制作电影——《拳师》,仍然是拳击手的故事。
•寺山修司,《扔掉书本上街去》,高培明译,新星出版社,2017。
•寺山修司导演/编剧,电影《扔掉书本上街去》,1971。
•佐藤忠男,《日本电影史》(下),应雄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俞天任,《简说日本学生运动》。
•三岛由纪夫&寺山修司,对谈「情色能成为抵抗的据点吗?」,原载:《潮》1970年7月,译者:四旗儿。
•不鳥萬如一,Podcast「活用《北非谍影》的和歌诗人——寺山修司」via 灭茶苦茶。
•塔塔君,协力/北村勇志、葉月凜、amuro_1985,「杂谈·寺山修司与动画漫画界(七)——我们是明日之丈!」。
•魏晨,「「废柴」的快乐生活 日本青年人:不为国家而活」,via 端媒体。
吼出来吧!
跟火花一样都是边缘小人物丧的要死的故事 第一集 每个角色都有过去的介绍 都是underdog 瞬间产生empathy。 完全可以当小黄片来看了吧 然而演芳子的木下あかり还没有豆瓣影人页。 学拳击动机跟百元之恋里一样的充分。打たれる時は、チャンスだよ!防自杀小分队意味不明。
从表白那段看菅田将晖的演技,真是在不断提升
苏打床戏太浓厚了,相比当年「共喰い」小处男演技进步了八百倍。并且撇开床戏,苏打做到了每一场戏都很有张力。「あゝ、荒野」是一个老剧本,于是剧本上真没有什么新意,加了噱头2021罢了,看点完全在于新生代的惊人自然演技。ps:后面他们每天跑步的地方是JR大久保站,那里是韩国人区,映衬得蛮好。
苏打真敬业 戏里还穿着代言的内裤
作为苏打的迷妹真的好苦啊 床戏看的简直气炸了!!!
菅田将晖荷尔蒙炸裂,少年气满满,其他角色也各有不错发挥,看着3小时也不嫌长,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年度十佳!(苏打演技进步惊人,而且床戏真好看啊…
灵魂最深处喷薄而出的苦痛和不甘。看得我说不出话。一生能有这样一部作品完全可以知足。头一次get到岩代太郎的音乐。2017年的日本影坛令人难忘。
5年后的日本,相同的际遇把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却无法建立真正心与心的联结。忍受寂寞挣扎着打破命运的枷锁;又再次被命运狠狠按倒在地。聚光灯下鲜血横飞的拳击赛、明媚阳光下跑步经过的城市街道,那么多在一起的珍贵回忆…… 站在你目光中心却还是很孤独,只能放下、离去、深深地被放逐在孤独的荒野
1.不是涩谷,也不是池袋,而是新宿。2.稀薄的空气中有最浓厚的,生与爱的欲望。3.福岛核泄漏,老人介护,经济征兵制,始终居高不下的自杀率,这个如荒野一般的世界从未变过。4.人类最后的疾病名为“希望”。5.怀着极致的恨意活着,不仅仅是是在拳击这件事上。6.憎め!憎め!憎め!
菅田将晖演技真棒,睥睨一切,眼中空无一物的少年气让人很难不喜欢。日本电影真是把东方人的压抑与情感都拍绝了,那一罐子手指甲,触目惊心。
加缪说,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我想,活着不就是来印证哲学。
名为人间的荒野。 东京已经是逃离家乡之后的归宿,底层也不一定就要像蛆虫一样挣扎,也是可以浪漫主义地飘在云端,沾满烂泥也没有污浊感
海洋拳馆的建筑背后,树着突兀的性病招牌,仿佛在嘲讽这里昼夜的训练;抵制自杀的庆典舞台,染上殷红的自杀鲜血,如同在蔑视台下庸碌的人生。一边是积攒的恨,一边是原宥的爱;一边是困顿中的死,一边是绝望后的生。地震摧毁家园,余震却绵延心底;核爆毁灭楼宇,辐射却折磨一生。只好用拳头,恨与生。
岸善幸这导演这两年也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水平不咋地功利心却爆棚到令人无法忍受,叙事都讲不利索却一心想要拿奖。苏打完全不适合这个角色,演技也不够上心。梁益准倒是意外的表现惊艳,跟《绿头苍蝇》时期判若两人。
第一眼看菅田将晖不会觉得帅,但看久了觉得十分的耐看
展开有点慢,叙事有点乱,剧情也不怎么样,主要靠演员在撑了~~就前篇来说,二重生活拍得更好,看后篇怎么发展吧。我4星都是给苏打的,实在太拼了,接了这么大尺度的戏,以他的走红程度其实可以不选这种的剧本,所以看得出他的态度。
还是想再感叹一次:菅田・演什么像什么・将暉
《百元之恋》+《火花》+《错乱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