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

更新至05集

主演:布莱恩·考克斯,Grant Tremblay,Gibor Basri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宇宙 剧照 NO.1宇宙 剧照 NO.2宇宙 剧照 NO.3宇宙 剧照 NO.4宇宙 剧照 NO.5宇宙 剧照 NO.6宇宙 剧照 NO.13宇宙 剧照 NO.14宇宙 剧照 NO.15宇宙 剧照 NO.16宇宙 剧照 NO.17宇宙 剧照 NO.18宇宙 剧照 NO.19宇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宇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每夜,我们头上的星空,都上演一幕幕史诗巨献。   钻石行星、僵尸恒星、以及比十亿个太阳加起来还大的黑洞。每位主演皆气宇不凡;它们的故事,都有着各自的波澜壮阔。   在本片中,我们将遨游浩瀚太空,发掘那些对我们认知的宇宙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巨变时刻。我们将会目睹恒星在分子云中诞生,体验超大质量黑洞把一颗恒星高速抛进太空——快到使它在千万年后还在继续移动——随之展现的还有两个星系对撞后产生的激烈动荡。我们还将穿越时空,回到最早的时刻,见证时空形成之初。   科学探索的长足进步使得我们能够首次带你游历奇境——仅仅十年前,我们甚至都还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将直面宇宙中最令人惊奇的成员,并了解它们的命运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就像是一部宇宙级的莎翁大剧。   邀你前排观赏,宇宙中最宏大的顶级演出。破裂(2022)人蛇欲血战2050飞行年代第二季控制泽塔冰雪前线寒战粤语版回家的日子虎王归来我亲爱的表哥世外桃源2024重庆人在江湖2007我的儿子死了乌托邦1983在我看来12把椅子朝鲜名侦探:吸血怪魔的秘密贝茨旅馆 第二季精灵床门风传第一部真心话大冒险万世流芳保密天使阿德里恩的异想世界思猫症秘密情人天堂的祝福占水师功夫囧星少女妈妈 第一季袁天罡之不死军团我的一百种恐惧不能错过的只有你淹没2017兄弟闯天涯隐世狼女第二季全世界最好的你青苹果2001亲密国土安全 第二季破镜谋杀案1992导购女郎

 长篇影评

 1 ) 抓住星辰的衣袂

《宇宙探索编辑部》为我们呈现了科幻片的另一种终极形态,不同于倾向于描摹星球,科技,闪着银白色光泽的飞船的科幻影片,本片则将是以全然乡土化的口吻去讲述了一场对宇宙奥秘的追逐。

“科幻”的元素在影片中被极大削弱以至于本片更像是某种伪纪录片形式的公路电影,甚至时不时让人以为会瞬间走入民俗恐怖的窠臼之中,但好在影片最后升华的奇点依旧是宇宙,而将所有情绪收束到生命与亲情大概也是本片导演为这部作品给出的部分答案或是注脚。

以“生命与爱”终结本片让人些微遗憾,但毫无疑问的是本片所呈现出的这场中式的西行之旅已足够精彩,而手持摄影所提供的沉浸感,固然缺少其合理性,但也让本片拥有了足够迷人的气质。

乍一看《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体裁像是一部伪纪录片,以手持摄影记录故事,跟踪角色并进行访谈。但仔细一琢磨你会发现,在一般伪纪录片中的那个“持摄影机的人”在本片中却几乎是缺席的,没有人在摄影机之后发声,摄影机后的人也未曾需要休息,进食或饮水,固然影片不乏访谈或是与主管视角的交互,但访谈与交互的对象并不像是摄影师,而是摄影机本身。
我们这也就能发觉影片与寻常伪纪录片的差异,它并未给手持摄影寻求到一个合理存在的理由,但摄影机确实就在那里默默地记录,或许是一个隐形人,或许是一个身后灵,主观镜头确乎很好地完成了提供真实性与沉浸感的任务,几段我们觉得神奇甚至怀疑是否是现实的桥段里,因为手持摄影机的记录而变得可信起来。
纵然全程的手持摄影呈现在大银幕上或多或少会带给观众以晕眩感,某种意义上为了影片的沉浸感牺牲了部分观影的舒适性,至于这番取舍是否值得,要看观众个人的好恶。
固然手持摄影往往让画面变得凌乱,模糊,但影片大量跳切的使用确乎有两把刷子,这里首推第一场锯宇航服的戏,镜头楼上楼下反复跳转,路人吃瓜群众细腻情绪的记录,几乎跳脱了手持摄像机所能记录的影像密度,但又神奇地带来了幽默的观感。
全片不乏这般快速跳切的镜头,极大地压缩了转场时间,提高剧情密度的同时,亦更大规模地记录下了这一路西行途中的社会百态,民生与民俗的融入让本片有了更为令人置信的观看体验,当镜头扫过太古里的熊猫,日落时的大裤衩,又俯身进入巷子里拍摄一个暖气费都交不上的编辑部,或者注视一个拿着暖手宝的乔气老阿姨,一个看似开朗却需要夜夜夜夜吃药的小姑娘时,那种“真实感”便从屏幕满溢而出,摆脱了平常科幻片中俯视众生的视角,高屋建瓴的态度,而是随着摄影机沉入芸芸众生,因而我才说本片是科幻电影的另一种形态,并且在这种乡土化的语境中达到了极高的完成度。
然而本片,当真可以算得上是“科幻片”吗?
可不是谈谈宇宙,聊聊“流浪的球”就算是科幻,我看到有一些人质疑整部影片究竟立意何在。毕竟我们能看到,《宇宙探索编辑部》最终将宇宙的图景归还于生命,亲情与和解,这似乎是西方电影常见的收束方式,《星际穿越》纵然描绘了人类危机与宜居星球这般庞大的背景,最终落点仍是爱可以穿越时间;风光无二天马行空的《瞬息全宇宙》,在繁复而华丽的剧情之下流淌的仍是亲情与和解的母题。
这部属于中式的科幻片,最终落脚没敢托付于未知与永恒,而是话锋一转回归内心,这恐怕让很多人都觉得影片最后差了一口气,甚至感觉遭到了背叛。结合影片内容,我们也不难理解这种“背叛感”的来由,主角唐志军,用一句不是很好听的话来描述,算是半个民科,纵使30年前的他可能站在彼时的科技前沿,但三十年后,他仍只能凭着一腔热血,一腔孤勇追逐ufo,这便已经有些游离于科学素养之外了。而正是这样一个有些拧巴的角色,最终却得见宇宙最神秘奥妙的一刹,这让我们不禁质疑,影片所宣扬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民科爱好者”吗?
事实上,影片对“民科”这一问题也颇为自知,片中的幽默里,有不少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对民科相信这般离奇故事的嘲讽(是的,就是高高在上的嘲讽搭建起了某些幽默桥段,就像观众嘲笑小丑蹩脚的动作一般),坏掉的电视机,石狮子口中丢失的球,塑料的外星人,王一通头上的锅...这些让人一瞬间梦回上世纪末的气功狂热或是《走近科学》里的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神秘事件”。于是这些段落呈现出的“奇闻异事”很像是已经过时的蹩脚骗术,影片也籍此构塑出了某种荒诞的意味。
但影片绝不是在嘲讽民科或是赞许民科,换句话说,影片试图描摹的只是一场对宇宙的追逐最终获得回应的故事,只是主角碰巧是“唐志军”这样一个飞碟狂热者罢了,他可以是毫无科学素养之人,也可以是钻研宇宙前沿科学数十载的教授,他可以是你,可以是我,而对宇宙真相的答案也未必需要是生命,亲情与爱。
那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呢?
它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甚至这个答案并不仅是“宇宙的真相”,而是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解答。
ufo爱好者晓晓,小时候一直以为家对面有一个ufo,便和它说悄悄话,爸爸给她配了一副眼镜后,她才发现那只是一盏灯。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就是这般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教育,因为所接触的事情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于是有人怀揣着坚定的无神主义信仰,有的人则对神鬼将信将疑,所谓敬鬼神而远之。
所以对相信外星人存在的人而言,看到外星人的存在就是宇宙的答案。
对于相信神灵保佑的人而言,看到佛祖显灵菩萨下凡那便是人生意义的证道。
每个人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理解宇宙与生命的意义,而本片提供的这个“答案”,便是我们终将能追寻到自己所笃信的一切,并借此完成外部世界与内心信仰的吻合,达成内部认知与当前现实的和解,并最终获得内心的安宁。
诗歌与数学格格不入,就算学不会数学,只凭借一本字典,明白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也能写出诗歌,并以浪漫的文字对抗笃定的公式。
缺钱的编辑部同样阻挠着对太空的热忱与梦想,众人的嘲笑中坚持的信条,也能化作对宇宙最宏大图景的惊鸿一瞥。
失去女儿的苦楚,未能解答宇宙意义的遗憾,亦能在最后通过基因图谱的方式彼此联结。

每个人都试图去抓住属于自己的真相,盲人摸象般去构塑我们能理解的世界观,有的人相信菩萨,有的人相信科学,我们并不了解一切,却仍向宇宙,向未知,向我们未竟的人生伸出好奇,渴望的双手。
我们所抓住的,即是星辰的衣袂,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真相一角,即是我们所愿相信的答案与答案背后的一切。

希望大家都能得见所愿

 2 ) 《宇宙探索编辑部》辨析

文|梅雪风

1

这部电影是一曲古怪的理想主义者挽歌。

但这种理想主义并非惯常的那种能够宣之于口的理想主义,因为主人公所钟情的东西太没有用了,而且绝对荒诞不经。它甚至不像周星驰电影里的主人公,周星驰电影里的主人公再落魄奇怪,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却是大家所能感知的,无非是出人头地,以及所谓的成功。周星驰花样翻新地表现主人公在现实中的困顿甚至是不堪,最终只是为主人公的成功或者功败垂成蓄力,让观众在最后一刻情绪释放或者心生怅惘。

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外星人,于现实无益,与成功无关,只与内心的自我满足或疗愈有关。当然,也正是这种纯精神化,这种无用,才显出这种理想主义的纯粹来。它是主人公被内心某种他也无法理解的强烈情感所驱动的一团烈火,是一种从古至今的从未消散的属于全人类的孤独感,一种永不停歇的好奇心,一种认识或者无意识地感受到现实的惨淡后一种决绝的逃避。

影片花费了大篇幅来描述主人公们与这个世俗世界的格格不入。他们都是失语者,无论是主人公老唐,还是他的助手那日苏,抑或是孙一通。

他们所感兴趣的世界无法用世俗的语言去表达,同时也可能根本无人与他们对话,于是他们也就丧失了表达自己的能力。

老唐说话时总是停顿,他的脑子领先他的口太远。那日苏则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口吃,相较于他内心的丰富,他的语言乏善可陈,而孙一通,则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有在读诗时, 他看起来正常一些。

而这个世界的噪音,也在无情地侵蚀他们的说话空间。就像编辑部外面那始终不绝的别人的乐器的噪音,总是无情地压过老唐的话语。就像老唐在阐释自己的想法时,他的声音被火车进入隧道时的噪音完全淹没。

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弃儿,在精神病院里,老唐也找不到他的听众,而孙一通的广播也无人想听,当他走向广播站时,旁边的老太太非常熟念地戴上耳塞,以免遭受他那云山雾罩的诗歌朗诵的荼毒。

影片在表现这种在现实的尴尬与错位时,用了最大的心力,也显示了影片主创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他们能发现这种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裂缝,并有着将其隐喻化的能力,最终又能不陶醉于这种能力,仍然有着将其日常化的平常心和自制力。影片处处都闪现着这样的灵光,却在表现上举重若轻。

比如老唐被卡在他的赝品宇航服里,它说的是他快被他的赝品理想窒息了。他被吊着从窗口移出来:他和他的理想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笑话。他在精神病院和成都的街头与孙悟空偶遇,他们的神情一致的疲惫和迷茫:孙悟空是他在这个世界尴尬境遇的镜像。

而整个故事本身的环境也充满着隐喻性。从物质高度发达的北京成都,到杂乱而蓬勃的乡镇,到凋蔽而怪异的农村,到被废弃的旧厂矿,再到无人问津的洞穴,这既是主人公们现实的路线,也是他们心理的风景,当他们从整个物欲世界退出之时,他们才来到他们内心的本源。

而表现这个世界物欲的最大的两个表征,是两个品牌,一个是要找编辑部做广告的阿波罗热水器,一个是矗立在户外的巨大广告牌外星人燃气灶。这些代表着我们对这个未知世界的尊敬和好奇心的神衹和符号,都成了物质世界的广告明星。它们是对这个全面物质化的一种讽刺。

当然,这种讽剌并不是义正辞严的,就像影片在表现这些人物的尴尬境遇一样。它们多少带着一种戏谑,一种漫不经心,一种并不拿自己当回事的洒脱。

这部影片并没有那种挟理想而自重的傲慢与沉重,反而有着一种捉狭似的耍机灵。影片在处理所有的情绪时,都有着一种分裂的暧昧:一边是可笑,一边是可悲,一边是兴高采烈,一边是淡淡的心酸,一边带着讽剌,一边是带着尊敬。

2

这种分裂感和矛盾性, 体现在影片的方方面面。

影片的整体风格,既像是煞有介事的电视纪录片,又像一个完全扯淡的怪谈志异。

影片里的人既像疯子,也像先知,既像白痴,又像天才,既像儿童,又像老人。就像影片里那个开着儿童乐园的小车神出鬼没的陨石猎人,他时而像个侠客,时而像个笨蛋。

影片就是要用这样一种杂糅,来扰乱我们的心神,让我们没那么安生地坐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它就是要用那些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特质,那些明晃晃的缝隙,来让我们惯常的审美标准失效,而去接受一个更丰富的世界。

在剧情的设置上,也同样如此。这种矛盾,于现实世界,是主人公那捅破天的理想和他在现实中无法动弹的境况的对比。在精神世界,则是科学与诗的相遇。这也是影片中最令人意外的转折,诗的介入,让影片突然从一种土味视频的质感转向,有了一种更玄虚飘渺的哲学味道。

所谓科学,是理性思考的最高形式,所谓诗,是感性思考的最巅峰表达。物质世界,其实就是科学发展的最直接成果,而内在世界,则是诗所能发挥的地方。科学外向寻找,诗向内挖掘。

但在这部影片中,这两者突兀却又强烈地汇合了。

这两者的代言人如此不同。科学的代言人老唐连吃饭也想的是营养配比,好吃与否不再他的考量范围之内。诗的代言人孙一通则根本不在乎所谓的科学,反而是对老唐做饭的手艺无数次贬斥。但他们又如此相似,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他们都有满腔的激情与柔情无法向人诉说,他们不约而同地分别逃向的科学与诗歌,而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无用的天书。

最终诗歌指引科学找到了答案,这答案是宇宙其实与我们人类同构,你所追求的就在你的身上,远方即是肉身,星空从来在你的身体内闪耀。

这无疑是个相当安慰人的假想,就如斯宾诺莎的上帝论:上帝从来不是任何具象的外在生命,它就是宇宙本身,而我们每一个个体就是上帝的一部分,上帝与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有着同样的心跳,我们就在上帝的怀抱之中,我们就是怀抱本身。

这种纯然哲学性的思辨,与影片前部琐细戏谑的现实主义强烈对撞,既让我们有一种被闪了腰的空幻感,同时又有着一种突然置身宇宙中心的壮阔。它让我们有了一种安全感,我们并不是这个无垠黑暗而冰冷宇宙中的异已分子, 我们与星空同质,整个银河都是我们的手足。

诗歌则是粘合那些现实缝隙的某种气体,它悄然而冰凉地填充了这个难解而又支离的世界碎片之间,深入到我们灵魂受伤的每一个隐秘的空洞之中。

当孙一通那西南官话所朗诵的诗歌诡异地笼罩在那片乡村之音,当麻雀真实地落满整个石狮子时,现实与灵魂真正合为一体。那些难解的和难以下咽的神秘,终于以诗的名义被真正命名。

诗,从某种程度就是一种乐观主义,它相信万物自有其规律,它们以我们不知道的绵线勾联着。它是我们与这个冷硬世界的和解,它将无意义驱出了我们灵魂的深处。

影片就这样用一种陡峭的方式整合了我们和这个看似越来越无情无趣的世界的关系,当镜头从地球缓缓拉出,整个宇宙渐渐呈现出和我们的DNA同样的构型时,一种洞穿整个宇宙真相的通透感,让人心悸。

3

正如前面所讲,影片充满了矛盾感,这种矛盾感是影片最为迷人的地方,但也是影片对于这种矛盾感的过份强调,让影片有着某种程度的造作。

影片主创显然讨厌某种文艺片的无病呻吟故作恣态,所以他们选择了看起来最没有形式感看起来也最土的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但同时它的内在又是极其精英化的,于是为了在实质上免俗,它放弃了剧情片中很多常规性的东西。

比如对于人物前史的惜字如金,影片中最为动人的父女情,被限定在极为有限的几场戏之中。对人物之间的关系, 也缺乏真正的开掘,更多地把它当成叙事之中的某种人物状态质感的调料。

比如影片中那些有趣的有意味的镜头,影片都保持着固有的冷静,绝不在此矫情地停留,甚至是生怕观众看出任何滥情的影子,所以绝不强调和详述。

比如它其实没有任何外在的戏剧冲突,所谓的杂志社濒临破产,并不能形成影片中的现实压力,也并非影片主人公大费周章去寻找外星人的原因,当然最后找到外星人也并不能解决这种现实困境,最终杂志社也关张停业。它其实只有关主人公老唐的内心,这种纯精神化的自我完成,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太过虚无飘渺,他们找不到与现实联结的更坚实的情感落点,于是也就难言满足。

影片用极简的方式来反抗庸俗,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影片剧情上从某种程度的过于简省,从剧情张力来讲,它在很多时候其实是静止的。

从这个意义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纯粹的人物状态电影,同时其实也是部表达欲过剩的电影。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影片在现实与男主人公的拉扯中,表达对这个世界理想和浪漫不再的隐诲愤怒,而后半部,则在诗歌与科幻的玄妙纠缠与对立中,表达这个世界本质高度同一的神秘与浪漫。

影片中无所不在的表达,与人物内在和剧情的单薄,造成的结果,就是一种极度失衡的关系。

而这,让影片的人物看起来更像是个符号,只不过,这是些很有趣的符号。他们的身上承担了过多的意义,于是就少了一种更悠游和丰润的质感。人物的重要性永远是大于意义的,也只有当如此时,影片所追求的那种自由而又玄妙的感觉才会真正出现。

说到这里,就想讲一讲同期的另一部电影《了不起的夜晚》,它也同样非常讲求意义,但它与《编辑部》不同,它内里其实只有剧情的复杂堆砌,却又要在片中惯性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怀,它希望这个情怀及意义为它加分。这其实也是商业片的常规套路,它不得不生硬地去勾联某种普遍的底层情绪,试图通过情感共震让大家呼略它在故事和人物层面的勉强和笨拙。

而前者,则是一种作者导演求胜心切所导致的常规僵硬,它似乎不能忍受电影在任何一刻落入常轨,于是情愿省略不足,也绝不与平常挂勾。

从这个意义来说, 青年创作者还是有一点平常心比较好,奇峰突起,必然是要有平淡做底子的,而更动人的情感波动,也需要更细腻且更复杂的人物内心作为引子。

从这两部片子对比也能看出, 有独特的世界观和美学观,影片自然会在每一帧地透露出它独特的气息,而如果没有,强行上价值,反而会让影片显出它的急功近利和廉价来。

 3 ) 在UFO大会一个大妈问我,电影是电的影子,那它的本体是什么?‍‍‍‍‍‍|一席与孔大山&王一通的快乐聊天

《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前,我们邀请导演孔大山演讲。起初他答应了,后来又拒绝。理由十分诚恳,以至于同事们都信了。
不过我们还是抓着他和王一通聊了聊。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而是一次「伪演讲」——通过采访录音、残存记忆和导演手机里的视频拼凑而成。
尽管影片本身已经自足,电影之外依然有值得记录的故事。
比如,电影中的人物在真实世界的处境,一群狂热的科学爱好者在UFO大会,摘掉“民科”的标签后,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又为何相聚于此。
电影创作本身仿佛也像一场在地球上寻找外星人的旅行,甚至与影片形成了互文。在漫长的五年里,他们寻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


01 宇宙大会

大家好,我是《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导演孔大山,很高兴接受一席的采访。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故事要从一则社会新闻讲起。‍‍‍
“山东电视台的一名记者采访一位声称自己接触过外星人的农民,他非常认真、诚恳地告诉记者,他是如何遇到那个外星人并与之打交道的,包括用平时抓野兔的电网陷阱来捕捉这个外星人。最后,他打开家里的冰柜,给记者看了那个外星人的遗体,才发现那是一个用硅胶做的、低劣的外星人玩偶。
而且农民还说,他要保护好它的遗体,等它的外星同伴乘坐飞碟来把它接走……所有的观众或听众都会认为他是个骗子或疯子。但他本人对这件事很认真、很投入。”
我把这则新闻拿给了郭帆导演看。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是我想把新闻的感觉拍成一个伪纪录片。
‍‍‍‍‍‍‍‍‍‍‍‍‍‍‍‍‍‍‍‍‍‍‍‍‍‍‍‍
郭帆导演说,万一这个村民说的话是真的呢?你就带着这个思路去写吧。‍‍‍‍‍
为了写剧本,我决定真正接触一下这个群体。于是,我就斥700元巨资买了一张门票,参加了2018年首届星际文明探索国际论坛。‍‍
在这个大会上,我遇到了两个阿姨,她们很平常,就像刚从家乐福买完菜准备回家做饭的普通阿姨一样。但她们在很认真地讨论,怎么样去到她们的母星系,比如卯秀星和天狼星。‍‍‍‍‍‍‍‍‍‍‍‍‍‍‍‍‍‍‍‍‍‍‍‍‍‍‍‍‍‍‍‍
这是她们的对话——

“你怎么还不走啊?

“你这也是还不去吗?”

她们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的故乡是那个星球,她们只是被遗落在地球的孩子。
现场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渠道,获得各种稀奇古怪的理论知识,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沿袭自他们年轻的时候那一套不可知论和气功热年代的幻想。
他们的格局非常大,经常互称“家人们”,好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但我不太敢和他们交流,可能因为做贼心虚,害怕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语言体系也让我无法招架。‍‍‍‍‍‍‍‍‍‍‍‍‍他们说的每个字我都懂,但是放在一起就一句话也听不懂了。
会上,有个大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在一群人中间讲“本体论”,我觉得大姐真不简单,就鼓起勇气斗胆和她攀谈。
她问我,你是干什么的?我说,我学电影的。‍‍‍‍‍‍‍‍‍‍‍‍‍‍‍‍‍‍‍‍‍‍‍‍‍‍
她说,哦。电影是电的影子。那它的本体是什么?‍‍‍‍‍‍
瞬间我就自惭形秽。作为一个学电影的人,之前没思考过最本体的问题。她一见面就指出了我知识上的盲区。
后来这个大姐变成了电影中的一个角色,崔大姐。
崔大姐的角色是我们设计的,但台词内容都是即兴发挥的,因为我们万万写不出来。我们对她的指令就是:崔阿姨,开机了,你开始说话吧。她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超出我们预期的。
坦白讲,刚开始我确实是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来参加这个大会的。
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他们一直想要借助某种超验的东西来摆脱生活的困境。
王一通:他们好像在寻求一个外星的青天大老爷,来给自己做主。‍‍‍‍‍‍‍‍‍‍‍‍‍‍‍‍‍‍‍‍‍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确实有一些困境。‍‍‍‍‍‍

在现场,有个东北大姐被很多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着,就像电影节上一些大师的待遇。
她在当地很有名,因为给很多人治好了病。她治病的方法很特别——你给她打一个电话,她告诉你几点几分躺下,把肚皮撩起来,就会有外星人给你治病。
‍‍‍‍‍‍‍‍‍‍‍
现场有很多人来和她道谢,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当年我父亲的病就是您治好的”。还有人来和她签名合影。‍‍‍‍‍‍‍‍‍‍
这位大师也只是淡淡地摆摆手,不要感谢我,要感谢他们。‍‍‍她指了指天的方向。
这时候,我看到一个母亲领着儿子在排队,因为据说大师曾经治好过很多有自闭症的孩子。终于轮到她了。‍‍‍‍‍‍‍‍‍‍‍‍‍‍‍‍‍‍
大师就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问他几岁了。当得知是12岁的时候,大师沉默了一会,摇摇头说,不行,岁数太大了。‍
我至今记得那个母亲脸上复杂的表情。她一方面还在很努力地保持着礼貌性的微笑。但是,你还是在她脸上看到了一种不知道曾经出现过多少次的失望,甚至是绝望。她又一次要面对这样一个她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而且我甚至能猜到,她可能已经带着儿子不知道奔波了多少年,去过多少地方,只是想治好这个病。可能这个UFO大会只是她无数次的其中一站,或者是尝试过无数种方法的其中一个方法。‍‍‍‍‍‍‍‍‍‍
但你知道她不会放弃,她肯定会奔向下一个有可能让她看到希望的地方。‍
就在遇到这个母亲之后,我觉得自己看待现场那群人的心态就变了,不再是猎奇,而是一种共情。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大家都是一样的。‍‍‍‍‍‍‍‍‍‍‍‍‍‍

02 陨石猎人

除了这次宇宙大会,我们还去大凉山做了六七次的场景采风。我们来到了王一通的老家,出了县城,就是云雾缭绕的峰峦叠嶂。
在这趟堪景的过程中,我们偶遇了一个宝藏,就是电影中的「陨石猎人」。
陨石猎人(中)

最开始,我们想在王一通老家找一个石雕厂,就四处打听哪有石雕厂。听说了当地有个“鲜疯子”,是石雕厂的厂长。 我们听这个外号就觉得这肯定不是一般人,就去了他家,跟他见了面。 他很热络地迎接了我们。一进门,他指着院子里的一堆黑色大石头,告诉我们这都是陨石。 他还给我们展示他的陨石手串。这个手串很神奇,放到烟上,三秒钟就能杀死里面所有尼古丁。喝酒的话,三分钟杀死里面的所有酒精。 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戴着一顶帽子,上面写着「陨石协会」。除了石雕厂老板,他还有个身份是铜矿的矿主,也曾在一个网大里演过大魔王。 他还是一个人民歌唱家,而且真的去过人民大会堂表演。他一言不合就原地唱歌,最喜欢唱意大利语的《我的太阳》。 电影里,有个人给唐志军展示冰箱里的外星人,那其实是他真实的家。

王一通:他这种个性鲜明、棱角分明的人物出现在电影里面会遇到一个问题,他不太可能会被控制住。虽然我们是一个所谓伪纪录片的形式,看上去每一幕都非常自然,没有什么表演和调度痕迹,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导演在精确控制的。所以他的出现就对拍摄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他很敏感,自尊心也非常强。被人称作“鲜疯子”,所以在生活中也是被边缘化的。他觉得我们是拿着摄影机的,也是认真听他讲话的人,所以他很看重我们对他的态度。

但其实我觉得他被叫“鲜疯子”是一种不公平的误解。刚认识他的时候,确实会觉得他经常语出惊人,每一句话都在挑战你的固有认知,甚至挑战现有的当代物理学。 但是随着对他的深入了解,你会发现,他真的是一个内心很单纯、很善良的人,可以说是古道热肠。 他经常有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善意。比如有一场戏,他在孙一通家门口跟唐志军相遇。孙一通当时晕倒了。于是,他在念台词的时候就会特别小声,因为他觉得孙一通睡着了,自己不能吵到他。 后来有一场戏,他和唐志军又重逢了。我们在讨论他要怎么和唐志军打招呼。他又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更热情一点,应该拥抱唐志军。我和他解释不通。但是通过这些细节,你会发现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是那么可爱。 后来我们补拍,包括拍杂志的时候,我都把他叫上,他也随叫随到,拍完晚上也不跟我们吃饭,就自己走了。 很像片子里的他,后来跟唐老师偶遇,说,唐老师账我结了,保重。很潇洒,就像大侠一样的。

王一通: 像他们这么鲜明的人,你是在生活中还是很难遇到的。通常鲜明了两个月被现实打了耳光,就变得平庸下去。很少有人能坚持鲜明几十年的。

03 唐志军

唐志军并不是以某个人为原型的,但他代表了一类人,可能是精神世界还停留在特定年代的人。古往今来的文艺作品里也一直有这样的人存在,可能这样的人在文艺作品里天然具有某种美学价值,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戏剧性。我以前拍过一个短片叫《春天,老师们走了》,里面有一个老师的形象,是我父亲演的。
这个形象被我原封不动移植到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唐志军身上。我就跟美术说,你就照着这个造型去设计这个人物,包括那个眼镜的大小、款式,都按照那个去做。
在我成长过程中,身边都是唐志军这样的人。我从小生活在教师家属院,邻居们全都这种沉默寡言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世界好像也有某种趋同。我甚至觉得,只要打扮成这样的人,他们关心、思考的事情也在同一个范围。我会觉得,宇宙大会上那些人更多是像唐志军一样的人,甚至他们比唐志军更寄希望于外星人的存在来解决自己的困境。

04 孙一通

在我的生活中,孙一通这样的人并不常见。
你只能看到他的行为,但你看不到他的逻辑。你能理解唐志军和其他角色,因为他们都是人类,他们都是注定要被困在地球上的人类,其实就是我们所有人。我们终究是要一个答案的。 但是没有人能成为孙一通,所以他只能给我们一个启发。 为什么叫孙一通,可能是为了呼应《西游记》。
一开始只是姓氏上的一个对照,但是写着写着,会有更多的真的跟西游记精神内核层面的呼应。精神内核层面的呼应是,孙一通对于唐志军的启示。 比如《西游记》有一个章节,唐僧问孙悟空,我们还要走多久才能到西天灵山?孙悟空就跟他说,你这样从小走到老,从老走到小,老小千番也难还。但是,只要你心诚见性,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这其实是有某种禅宗色彩的观念。 宇宙大会上很多人更像是唐志军,他们是为了寻求某种自洽,寻找某个东西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但是孙一通这个人物,他虽然也是格格不入,但他本身并不寻求自洽,他本身就是闭合的——你们理不理解无所谓,我不在乎你们理不理解。他在用一种非常坦然的方式在生活。所以我觉得孙一通对那些寻求自洽的人来说,是有致命的吸引力的。

05 你们的生活中有孙一通吗?

我生活的环境不会有孙一通这种特别异类的存在。或者说,哪怕存在,他也一定会被排挤到最边缘的地方,你不会见到他。我的老家就像《春天,老师们走了》的构图一样,非常规整,它充满了秩序和规则。这也是为什么我要用这样的方式去拍我的家乡,可能这是潜意识里我对这个环境的感受。
我好像没有什么叛逆期。初高中阶段,家里人就认清了现实,对我不抱过高的期望。那个时候我严重偏科,语文成绩是班里前几名,但是总成绩是班里倒数后三名。后来,我中考数学就考了5分。但是这个事我至今都耿耿于怀,我觉得是个冤案。我想,哪怕我蒙对两三个选择题,也不至于是5分吧。‍‍‍‍‍‍‍‍
画外音部分—— 王一通:可是你刚刚说这个分数的时候,脸上写满了骄傲啊。这是你的伤痕,也是你的勋章。‍‍‍‍‍‍‍‍‍‍‍‍ 孔大山:对,但这是一个不公平的勋章。‍‍

我的高中班主任特别关照我,以至于给我在隔壁单开了一个教室,让我在那里待着,整天就一个人。‍‍‍‍‍‍‍‍‍‍‍‍‍‍‍‍‍‍‍‍‍‍‍‍ 一个人在教室的时候,我就进行自我教育,看一些喜欢的书,好多书都是在那个时候看的。‍ 我和同学们的交流也很少。因为初高中阶段,学校里也是有阶层的。学习不好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和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的。所以我也不敢高攀。‍‍‍‍‍‍ 高中的时候,我还玩乐队,但是后来逐渐意识到,玩乐队考不上大学,我也没有天赋能把它变成一种职业。 当时家里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得考大学。我爸对我很宽容,他甚至帮我跟班主任请假,说他同意儿子不用来上晚自习。所以我是全班唯一一个不上晚自习的人。 当时,影视类的高考在我们那刚兴起,老师给我们传达说,这就是一个考影评的专业。 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就没有任何门槛。我语文本来就不错,看电影写个观后感就能当专业去考,太轻松了。‍‍‍‍‍‍‍‍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有意识地看电影。我就发现,电影的魅力不逊于摇滚乐,甚至更开阔一些。‍‍ 尤其是我看了很多中国独立电影之后,突然意识到,拍电影变成一个触手可及的事情,它离我很近。突然就萌生了拿起摄影机去创作的念头。生活中的这些细枝末节,原来也是可以演绎成故事的。它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原来电影不只是讲述一种传奇。

一通的高中是什么样的? 王一通:我和他是一个阶层的。高中的时候,数学老师经常说体育老师请假了,所以要上数学课。但是我都不信。我就说,我要去看他,然后拿着球就去操场,因为我才不管老师那一套,体育课我一定要上!所以,后来基本数学就没咋学了。不过没有他那么偏科。 孔大山:毕竟是考上了西南大学 211的人。
‍‍

06 幕后

这个剧本一开始是我自己先写的,进度异常缓慢。我写完第一稿大纲之后就发给王一通了,他看了之后他就没评价。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突然有一天给我发微信,很认真的措辞,好像是应聘某种工作一样的措辞——他问,我能否加入你的编剧团队?我们哪有什么团队。
他有一点戏谑的成分,我也回复一个,那我肯定求之不得。
我是最近翻聊天记录才知道,在他说要一起写剧本之前,我给那个角色起的名字就叫孙一通。他甚至开玩笑说,要不要直接改成王一通。
从剧本到拍摄也经历了很多波折。比如,第一次筹备的时候,试拍当天我和美术就被困在电梯里了。
最难熬的肯定是疫情阶段。2020年1月16号开始定妆,21 号试拍,22 号看素材,跟郭帆导演开了个会,准备全剧组放假回家过年,过完年回来两周就开机了。
但是1月23号武汉宣布封城。这样就无缝衔接了。
当时整个剧组都快解散了,我甚至有一瞬间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归零了。慢慢地,我的心理建设也完成了。
这个电影不拍了,我也能接受。甚至是这辈子都不拍电影了,我也能接受了。因为写剧本之前,我就大概知道了拍这部电影之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和电影里唐志军要寻找外星人一样,就像电影里,那头驴前面挂着的胡萝卜。

07 快乐的闲聊环节

一席:以后想做什么呢?
孔大山:如果考虑现实因素的话,可能做老师挺合适的。(毕竟山东曲阜人)。
如果不考虑现实层面,那就是开个饭馆。或者大熊猫饲养员吧。‍
一席:那作为山东人,家里对你有什么期待吗?
孔大山:他们也不指望我干什么。家里都是教师或者公务员的话,哪怕他们工资只有四五千、五六千,但是他们会觉得他们是世界的主人。
所以他们对你的要求就是,你只要考上大学,就能回来考公务员、考老师。你只要能考上老师和公务员,就说明我们家庭的阶层还是很稳固,还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在他们眼里看来,导演哪还分什么独立导演、主流导演,都是“不正经”的职业,无从帮你。
他们也知道我肯定不是读书那块料。而且我有表妹,相当于替我们完成了家族的荣耀,挽住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颜面。
当时我考了电影学院研究生,他们也真的很高兴。但是比起我表妹考上人大研究生,你才知道原来还有更高层次的骄傲和真正的喜悦,就是发自心底的喜悦。
一席:一通呢,家里会有什么压力吗?
王一通:不会,我从读本科开始,他们就放弃我了。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经验已经解释不了我了,可能也因为是小地方的。
但他们还是尊重我的,做编剧、做演员,觉得还挺有意思,还挺关注的。还老问我,怎么还查不到你的消息?搜你名字还搜不到呢?
一席:王一通有什么催人写剧本的妙招?‍‍‍‍‍‍‍‍‍‍‍
王一通:我是拖延症的反面,是那种必须得快速把事情干完,不干完我就没法睡不着觉的人。我小学的时候夸张到什么地步?必须回家之前把作业写完。一放学,我在校门口的电线杆子上把作业全写完我才回家。
一到家,我必须马上开始看动画城的《大风车》,一刻都不能做作业,为了看这个必须这样。

一些工作照

策划、采访| 通通star 高意超
导演、剪辑| star
摄影|star大凯
设计 |49

 4 ) the journey to west新时代的西游记

孙一通应该是孙悟空,而且奇怪的是他住的那个村子里只有他姓孙,其他人都姓徐老唐应该就是代表唐僧。那个总是骂骂咧咧的阿姨应该是代表猪八戒。孙一通是低保户,但是他家里的电视是液晶的,应该很贵,他买不起的。。。在宇宙编辑部里那个HelloKitty娃娃,应该象征着老唐的女儿,因为它在那个陈旧的办公室里是那么突兀。老唐中途拿到了那根会变长的棍子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啊啊啊啊啊。然后那个带红帽子的陨石猎人,像观音一样,莲花座变成了奇怪的卡通车。我不知道陨石猎人是不是外星人。电影的结尾,老唐像唐僧一样在婚礼上,在村庄里“讲经布道”。这部电影不单单讲了民科的尴尬与窘迫,进一步升华到了他们说的可能是真的,他们探求的东西可能是存在的。人存在在宇宙中的意义是什么。老唐最后一个人走进深山,真的让我很痛苦,人竟然这么孤独。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接近外星人,真的是个非常大的震撼,我觉得比很多电影拍的都要好,谢谢导演

 5 ) 难受

观影的全过程都令我极度不适。

第一重不适是最为浅层的不适,为了营造纪录片的真实感,全片镜头都在非常剧烈的晃动,伴随着快速的剪辑,对于一个重度晕动症患者,几次都差点吐在影院。很少有片子能字面意义上实现难看二字。这部作品做到了,而且很多晃动有些太过于任性而没有意义,简直是对观众无情的拷打与鞭挞。

第二重不适则是来自一种耍无赖一般的故作深沉。给超自然现象配上诗,很多人看到了一个三十年如一日的浪漫主义。而我则看到了一个口口声声要从事宇宙探索的人,三十年来,不学习基础理论,不读文献钻研,每天想着捕风捉影,搞个大新闻,妻离子散之后,更加偏执,最后得见显灵仪式,一方面感念心诚则灵,顶礼膜拜,一方面仰观宇宙之大,知一死生为虚诞,想开了。

第三重不适是对狂热鼓吹的抵触。纵观整部电影的叙事,通篇都在从侧面鼓励一种迷信。什么是迷信?就是对那些“听人说”,“好像是”的全心全意的笃定,就是对未知事物的盲目崇拜。诗也好,科幻也罢,乃至现在的机器学习算法,只要是个意义不明的黑盒,都能够滋生迷信。这不是打着科学两个字的旗号就能被豁免的,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科学教。

第四重不适则来自全网铺天盖地的吹捧。是那种你周围所有人都说好,你喜欢的up主,大V,KOL无不拍手称快,这种整个世界都几近崩塌的排山倒海的舆论气势,真的让人有些怀疑人生。

用海源的话,心诚则灵是一句特别无赖的话,灵了是你厉害,不灵是因我心不诚。我只想对每一个觉得这片不好看的人说,请相信自己的审美,不是你没get到。

 6 ) 为啥好看? 做一小图浅析

有意象和画面元素剧透。

尽管无法称其完美,但剧本打造的难以挑剔,着着实实值得鼓励,必须五星。

为了凑够140字,多说几句。

这个片子的观影门槛还是挺高的, 进入公共院线可能不易。但这和创作者无关,他们呈现出的作品足够优秀。针对部分影迷群体放映,口碑会极佳。所以它真的是个很好的电影节片或者艺术院线片。

 短评

其实形式上不需要强调伪纪录拍摄人的在场,纪实临场感的手持和采访镜头已经足够了。所以形式可以更统一(要么降低伪纪录属性,要么强化并减少配乐去掉升格),收尾段落的情感和主题拔高可以再往回收更顺一点。整体上在伪纪录形式与喜剧和科幻类型的混搭尝试上显得成熟且自信,把科幻作品的宏大概念与主题,与人类个体的私密情感经验连接到一起(类似于《星际穿越》+《登月第一人》),而影片本身看起来又如此之“小”,更显蕴藏的能量之“大”,放在国内来看是最难做也是最难得的那类电影。

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5thPYIFF#虽然有取巧的成分,但是这种对于抑郁症的表达远比那些矫情的情绪电影来得有趣深刻。道理挺简单,过程很有趣。爸爸寻找外星人的过程更是寻找女儿自杀的答案,我们探索宇宙不正是为了拓展我们的认知领域。既然在广袤的宇宙层面,人类渺小无意义,不如把目光投向彼此。

8分钟前
  • 林夕已被占用
  • 推荐

旁观视角,伪纪录风格,荒诞但有逻辑,特别有趣。荒诞的表象下,那个不容易被大众理解的执拗理性可爱的人给我带来很多对人类对宇宙对人性的思索。看到终章,我更加明白了这么一件事,就是请遵循着你所热爱的事物的指引,因为那就是答案。

9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力荐

天真、浪漫、深情。瑞思拜!

10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PYIFF2021# 非常惊喜,中国科幻终于找到了另一条门路,不依靠狂轰乱炸的特效堆砌,而是回归到最为本质的人类共通情感。一个落魄的中年“民科”,执拗地追寻一个未解的答案,只是为了去疗愈心中的伤疤。诗歌的文学浪漫,数据的逻辑思维,正像是DNA相互交织的两个链条,组成了这部影片的核心,也组成了普世价值的能量。结尾镜头不断抽远,人类的情感是如此宏大,又是如此渺小,让人久久回味。伪纪录片的形式,公路喜剧的类型范式,五个段落紧凑衔接,包裹了一首稍显悲伤的组曲。看到最后我想起的竟然是《降临》的内核,所有未知通往的答案,是爱。恭喜各位主创,这就是所有公司都在苦苦寻找的发光项目。演员表演都很棒,祝爆。

11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2021平遥#不仅是本届平遥最佳更是本年度国语最佳,爆灯喜欢的那种!只要你小时候看过UFO未解之谜,成长过程中追过十多年科幻世界,给回到未来和rick&morty打出过五星,叩问过为什么人存在于这个世界这样的傻问题,你一定会被戳得死死的。这是部科幻片吗?不,这是一部献给理想主义的浪漫赞歌,更有着最深沉的爱。当然了,还有诗意和迷茫。我在无法言说的巨大共鸣里哭得稀里哗啦。

14分钟前
  • 艾栗子
  • 力荐

我妈笃信地瓜餐,我爸是佛教徒,我妈吃了三年的地瓜配盐水,我爸觉得我考上学和家人没得covid是菩萨保佑,我从小学开始的家庭科普运动到今天早已宣告失败,最后也能微笑着跟着点头“反正结果是好的”。我剩多少不情愿的宽容,那也只够给荧幕上我家人的影子了,也最后就偏偏这股子不思进取的中果特色最惹人生气。你在科技日新月异面前瞠目结舌,努力把一切串联在一起,却怎么也理解不了简单且基础的逻辑,摆脱盲信就能摆脱的痛苦,你说那可是我还是只想盲信。步步为营地探索诘问,最后还是把存在主义的糊糊翻来覆去炒了第三百遍,宣告观众爱又第三百次拯救了苍生,不管你是疯子、酒鬼、弃女都能获救,你不是艺术的害群之马谁是?

16分钟前
  • 拉琴的尸体
  • 还行

“这不是普通的电视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今年平遥唯一5星,浪漫主义荒诞神(经病之)作,理想主义惊奇之歌,华语软科幻类型巅峰,国产伪纪录片高光时刻,预定年度华语最佳。恰如其分的荒诞,一本正经的幽默,笑中带泪,哀而不伤。剪辑、素材太棒,细节信息量爆炸,处处有嘲讽,处处是神来之笔!“爱无法发电,但是牛粪可以发电” 三二一闭眼睁眼,当狮子身上真的落满麻雀,仿佛看到宇宙的轮廓。

2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那个热评,“我和花520买骨头的唐志军有什么区别?”太高级了

23分钟前
  • 在风前
  • 还行

最后唐志军写了首诗送给死去的女儿,但他念不出口,他只能流泪,因为眼泪就是这首诗本身。

27分钟前
  • 干不了活
  • 推荐

有一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很多民科。他们大多数是骗子,少部分是傻子,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偏执狂,他们身上的那种想要冲破肉身束缚的狂热和坚决的行动力,让我觉得如果他们有更好的教育,也许会是下一个开普勒。但这部电影让人知道,知识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要,红巨星塌缩,编辑部解散,麻雀翔集岩石,驴子行于山涧,万物有联且有意义,都是因为人类那一点点的爱与偏执。这道理很多先贤都说过了,这个电影用恰当且幽默的方法再讲了一遍,是对中国科幻有功。

28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强烈要求孙一通诗集出版

30分钟前
  • 梦伴
  • 推荐

这是一部内核非常非常浪漫的电影。它讲的就是一个迷信科学的人最终学会了写诗。它从宇宙探索最后又回到了编辑部,最终肯定了只有艺术才能抵达科学未知的境地。作为一个学理的文科生,我尤其被这一点打动。当然,它还是一部非常当下的电影,本质上和《瞬息全宇宙》在讲同一件事:是把自己抛向无尽的虚空,还是回过头来,看看人间。这就是当下最致命的问题,也是全人类的困境,是科学或曰理性发展到极致后所必然导致的虚无主义,该如何面对的问题。这部电影最终给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特别具体。而这恰恰是关键之处——答案本身是什么不重要,具体才重要。我推荐给所有正在为抽象的虚无感所困扰的人,这是一部可以结结实实给到你安慰的电影。

35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法制快讯:各部门注意,近期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文艺与商业结合的新型犯罪模式!

39分钟前
  • reader
  • 推荐

321的时候我闭眼了

42分钟前
  • 葵葵圈
  • 力荐

依旧是男性视角讲述的故事,其一,男主角作为离异,女儿得抑郁症自杀身亡的懦弱无能的中年男子却并没有遭到社会的谴责和歧视;其二,男主角想要去成都探索外星人,社里一众成员虽说嘴上不同意,却还是会作为他忠诚的信徒,一路陪伴他,为他提供经济支撑,试问一个女性能得到像他这般的支持吗?其三,作为吸引众人泪点的女儿的去世,完成了观众对于软弱自私,仿佛还带着点理想主义者的悲歌形象的男主的理解与感动。其四,男主角最后站在山洞口,声称自己理解了宇宙的奥秘不过是“爱”,这种说法解构了之前的对于存在意义的探讨,其实不过是将与生存意义一样虚无缥缈的爱作为它的掩盖,为其蒙上了一层美好的色彩,于是观众在一片泪声中觉得自己得到了世间的爱。

45分钟前
  • 怀瑾瑜兮
  • 还行

被一些影评人的高度评价给诈骗到了;看来不同人对浪漫的定义非常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宇宙”“存在”等词以及语焉不详的现代诗歌排列组合在一起即可触发内心浪漫情结,就跟大学生会用夏天、自由、苏打、快乐with黄油相机滤镜加字加字照片来营造自觉出众的氛围感朋友圈一样。女儿的线也太刻奇,套了一个寻找外星人的噱头、还有伪纪录片的形式,镜头的设计还有手持的感觉在大荧幕上显得非常粗糙,之前很喜欢导演那个《法制未来时》的短片,结果电影有种加长版视频的感觉,还是感觉撑不起来啊……

47分钟前
  • 小小气泡熊
  • 还行

剧本写了四年,打磨得非常之好,到最后节奏也很稳,一点没泄气。这点就很不容易,不是模仿个形式就能成功,不信你们可以自己拍个试试。郭帆龚格尔在为中国重工业科幻开疆拓土的同时,还助力青年导演孔大山推出这部极低成本、几乎无特效痕迹、伪纪录片风格的轻科幻喜剧,以小博大,似乎又找回当年初看《中邪》的那种惊喜感。中国终于也有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样完全以故事创意、而非靠烧钱奇观取胜的科幻片了,硬科幻软科幻、高概念低成本两开花才应该是科幻题材的未来。全程好笑的同时,最终又落到宇宙的尽头是爱,深邃、浪漫而感动,导演意图是非常清晰的。手里那根520块钱买的假外星人腿骨,越走它变得越长,一个简单的道具,就拍出一种奇妙的科幻感,喜欢类似这样的小巧思。唯一建议就是跳切剪辑用得有点多,又是手持镜头,买票尽量选后排。

5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所以他姓唐,唐吉诃德的唐,唐三藏的唐。带着能伸缩的金箍棒,打退堂鼓的八戒与吃胡萝卜的白龙马,Journey to the west.

57分钟前
  • 隔壁家的桃太太
  • 力荐

孙一通让我出戏总觉得是拉宏桑在演…………

1小时前
  • uil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