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姐

HD中字

主演:叶兰,冯四,葛夏,冯云,李玉琴,郝帼英,杭志鹏,杜焕荣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姐 剧照 NO.1美姐 剧照 NO.2美姐 剧照 NO.3美姐 剧照 NO.4美姐 剧照 NO.5美姐 剧照 NO.6美姐 剧照 NO.13美姐 剧照 NO.14美姐 剧照 NO.15美姐 剧照 NO.16美姐 剧照 NO.17美姐 剧照 NO.18美姐 剧照 NO.19美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美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铁蛋的爱情开始得早,八岁就恋上了邻家巧妇美姐(叶兰 饰 成年美姐)。文革禁唱地方戏曲二人台,也驱离了美姐一家人。辗转十多年,铁蛋(冯四 饰)俨然已是条汉子。随着美姐(杜焕荣 饰 中年美姐)与三个女儿返乡,看似忘不掉美姐,铁蛋先与其大女儿(叶兰 饰)私恋未果,却被迫娶了二女儿(葛夏 饰)作为“补偿”。最后决定跟着戏班子流浪,随他出门的却是美姐家的老三(叶兰 饰)……  有道是二人台不是天天有,情歌永远唱不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妖夜慌踪洪拳咏春希尔达第一季黑楼孤魂特务迷城离过一次婚的2人未定的关系血性山谷开往暗处的的士合同2024正是青春璀璨时无处安身黑侠2粤语版美食家完全救赎第二季突然的新娘我不是龙套我的爱我的新娘骑师豺狼计划2005轰天皇家将爱上邻家主厨斗气老顽童2来福大酒店死神爱女人

 长篇影评

 1 ) 好故事,渐入佳境。

首先,感谢导演的这么一部精彩作品。
刚一起的开头,西北话腔一出来,我以为这格调就定位在和《盲井》《盲山》一样的色彩上——压抑、绝望。随着剧情进展到中部,陕西话引起了我想到另一部优秀的国产片《天狗》——一个人的坚持和反抗。
感谢喉咙和声音,让人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鲜明对比着那个一众男人女人大太阳天蹲在黄土墙根之下八卦,嚼他人的舌头。尽管那歌词满是粗俗和低落,但确确实实是如此的实在——对比当今的纯装逼主义或者更直接的拜金主义——在那歌声里我实实在在听到了人类对爱情的诉求。
我不会给电影分类成为什么文艺片,也不注重它对西北民俗二人台的纪录和承载。我喜欢的是这个故事,讲得越来越好的故事——渐入佳境。引用导演的两个词,这是关于“人”和“生存”的好故事。此外,我看到不同于看过的中国西部片难见到得“希望”。

我也不会为导演拍什么马屁和捧场,我没有看过他第一部的《光棍》,之前也没有看过影片介绍,不知道它得到了什么成就。唯一吸引我来的是,它在豆瓣上得评分超过了7.5,我个人偏好的及格线。数一下片中有几个美爆了的镜头,比如两人站在沟壑边上,月下黑夜,以及不甘心地不断重复的文华“美姐,你去哪啊?”,哑妻着红裙炕上无声的舞步等。
接着吐槽一下观影的现场感,一开始美姐嚼食喂铁蛋的镜头被边上一对年轻人的女人认真地说“好恶心”;以及铁蛋爹因为失明数次打到铁蛋边上的人被现场哄笑,再有大女子和铁蛋从地窖偷情被轰出来被哄笑,等等以及其他我不觉得好笑的片场也被哄笑。后来被导演吐槽了,说这部片子巡演过不少地方,小结了一下,在县级一下的总体文化素养越是偏低地方播放,越是爆笑,在导演的老家河北张家口,甚至到片中演员一开口说一句陕西腔的台词都全笑了,没想到在清华这样的地方播放也能笑这么多次(呵呵)。我唯一笑场地地方时俩男躺炕上还抱住取起暖,现场某女生吐槽“瞧那哀怨的眼神”//卧槽#呵呵,这怎么着也着实不是一部喜剧片吧?根据《乌合之众》,人一旦组成群体,智商是偏低的。
提问交流环节,对于什么配乐、镜头、剧情细节的咨询我并不是很在意。至于为毛这部片子取了《美姐》这个片名和用的海报都有点那么不搭,导演和主持人都直接开脏话模式骂这是为了能上院线做出妥协,以及票房不佳和对片场被安排在早8:55的不满和无奈。耗杰导演说,他取的片名是《铁蛋的情歌/The Love Songs Of Tiedan》,以及可选剧照不多。为了上院线,改名就像喂他吃苍蝇,就算是吃屎他也愿意——这和他拍下整部片子遇到的总体困难并不算什么。虽然我很认同导演的艰辛付出,我也不怂恿激烈的冲突,但我还是建议导演坚持说服,改的名和用的裸女海报非常吸引不到应有的眼球。好比如小家碧玉的天生丽质,强行浓妆艳抹后反而会造成欺骗和遭受唾弃。接着吐槽一下片中女演员的大白腿——实在是太耀眼了,我会吐槽略太假。以及导演是否区分和执导商业片文艺片,以及是否大屏幕小屏幕推广——其实吧我觉得提问的人应该是更业余的吧,对专业从业提“毛建议”呢。导演说无论怎么划分商业文艺,他拍的都会是自己喜欢的片。至于是否网络合作推广,他应该考虑么?他只需要拍好影片就是了,行业内细分,他不会是十项全能的。
最后印象深刻的一段对话,之前都是对导演的溢美之词,唯一这位女生站起来,对导演提出了忠告,她认为《美姐》没有《光棍》纯粹,担心导演是否“用力过猛”,“掏空了心”,担心导演这样毫不保留以后是否还能进步和排除更好的片子出来。导演坦诚接受了关于“纯粹”的批评,但是毫不担心自己接着会枯竭,而是“憋得慌”,这些算尽力的表达还并没有释放他自己的心思——他的第三部影片已经在编剧收官中。是吧,我昨天还看了2005年的《独自等待》,貌似导演之后没出什么好片了。。.=_=

期待和祝愿吧,这是个年轻的导演。

 2 ) 从《美姐》看郝杰导演的情怀与野心

因为名气,也因为《光棍儿》留下的不良印象,常说着《美姐》这片。然而直到昨日,我才被暮暮告知今天上映,因此今天上午一起床就和她去看了这片。大家也都清楚,这片在院线的寿命应该不长,乐观估计也活不过这个周末。
但这已经抵挡不了郝杰的气场了。
从《美姐》的宣传片和海报上,很容易看出这又一个心态扭曲的发行思路的产物。不过这不是本文所要面对的事情。我是想说说《美姐》美不美,为什么。郝杰好不好,为什么。
木卫二称《美姐》“以个人带出变迁历史的野心”,相信这是大部分看过《美姐》的人基本的感受。这不是因为郝杰多么多牛,而是因为这句话实在是太熟了。当我们赞美第四代时我们会说《小花》以个人带出变迁历史的尝试,当我们赞美第五代时我们会说《霸王别姬》以个人带出变迁历史的气势,当我们赞美第六代时我们会说《颐和园》以个人带出变迁历史的感动。不管是好是坏,一直以来我国文艺工作者都有一种天然的关照历史与现实,乃至社会责任,“救国救民”的意识,这是光环,是勋章,也是噩梦。因此我可以确定说《美姐》是一部非常“中国”的电影,西化的成分很少(事实上我认为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但这里也不作议论)。西方有一种“自由知识分子”,拍出来就是《广岛之恋》或者《安妮霍尔》那种东西,同样是爱情我们国家导演就把它们拍成《黄河绝恋》或者《山楂树之恋》了。
但是《美姐》和近年来的国产名片有什么区别呢?从媒体对郝杰的采访来看,郝杰自己有这样两个说法,一个是他是野路子,绝对不学前人,另一个是他认为他拍《美姐》是拍商业片。
这两个说法就是《美姐》的突破:
在艺术性方面,郝杰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单从《美姐》片名就可以看到导演对晋察冀这片儿土地有多少感情。电影中美姐这个人戏份并不大,但是又全部是围绕着美姐展开了。在本片中,美姐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男的性幻想对象,是一个参与三场不那么正常的婚姻的家长,又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农民。美姐特别吗?不。美姐美吗?美。为什么要拍美姐这个故事?因为美姐和铁蛋的故事是一个可能也仅可能发生在晋察冀这片土地上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美姐》全片一直在讲导演的生命体验,这也就是本片的艺术价值所在。对于生命体验的表述并不新鲜,但是郝杰把它讲出彩儿了。精彩到你不需要共鸣,你只需要哈哈大笑即可。你会和导演一同,爱上这片土地。在本片中,这种生命体验集中在童年性启蒙和青年爱情与婚姻上。第五代因为忙着救国救民,是不太顾得上“生命体验”这回事的,当时倒是有个口号叫去民间去社会中“体验生活”,就好像艺术家自己过的不是生活似的。(联想到前一段的走基层运动,就好像记者自己不在基层似的)。第六代倒是把自己体验的生活都表达出来的。不过第六代体验到的生活都比较惨,不是死人就是杀人。所以如果说郝杰的《美姐》有艺术成就,那就是它拍出来中国电影少有的“美好的生命体验”。郝杰说不学前人,而且真真切切地做到了这一点,也通过两部影片,已经奠定了自己粗粝、生猛的创作风格。
在商业性方面,郝杰的确是有意图加入商业元素的,首先《美姐》中喜剧元素是很多的,从学驴叫喂糖水勾引铁蛋上床的大婶,其次,电影非常重视画面效果的,用了大约2.35:1变形宽镜头,看质感应该是超高清数字摄影。当然贯穿其间的精彩故事和性主题也有商业价值。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观众有这个需求——在我看来,我国观众有一大部分是没有审美需求的,倒是有审丑需求(比惨是他们最喜欢的),还有一小部文艺观众受到第六代导演的熏陶,已经对“中国还有美”这个命题绝望了。再说,事实上证明,什么商业策略在“宣发费用才是硬道理”的中国都是扯淡的,所以我觉得郝杰好好去拍艺术片就得了。从《美姐》可以看到,郝杰也是有野心的,郝杰希望拍出了一个中国特色,中国情怀的国产大片,并以此谋生,功成名就。按他的希望,将来就是汤唯演美姐,谢霆锋演铁蛋。

最后说说这片的问题和我为什么讨厌《光混儿》。《美姐》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人物是扁平的,导演根本就没有用心塑造人物,而是把重心放在故事和意境上了,男的就是想搞漂亮的,然后把肚子搞大,女的就是找猛男,然后让自己的肚子搞大。虽说中国文化是非常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说就是“爱走东的不走西,爱操屁股的不日逼”(《光棍儿》台词)这么点东西,那也有点太寒碜了不是。反正《美姐》肯定是不受奥斯卡待见的(当然光屁股总局也不会选送的所以也白扯)。
至于《光棍儿》,它把重心全放在通过中国农民性饥渴所产生的笑话上了,在我看来无异于《欧洲性旅行》这样的性喜剧。这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导演在利用这片土地为自己赚取名声,而事实上导演还真是这么想的。郝杰原话是:《光棍儿》拍的时候就是奔着拿奖去的。我以为中国的苦难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让电影人去添油加醋了,这种事情留给记者去做就好了。

 3 ) 铁蛋的情歌——透着原始生命激情的电影

   今天看了郝杰《铁蛋儿的爱情》发生在长着金黄色向日葵,也长荆棘和青草的黄土地上的故事,一部透着原始生命激情的电影。
   我喜欢那个穿着鲜红色肚兜,有点儿露着光屁股,奔跑着追走西口女人的马车的男孩儿,一路尘土飞扬,他还不愿停下来。路边的田地里,生长着梵高也曾画过的向日葵,始终向着刺目的金黄太阳。
   一个男孩,在最好的童年里,爱慕一个成熟美丽的“姐姐”,并且发誓要自己长大了娶这个女人做媳妇儿。这是一个男孩子比较普遍的童年经验,也许这女人是邻居家乖巧善良喜欢自己这样可爱小孩子的姐姐,也许是待自己最亲的年轻的姑姑或者阿姨,也许是其他一些孩童时倾慕的漂亮女子,总之这个女神一样的女性,是这个男孩子童年里不可替代的最纯洁的想象,他会觉得如果和这样一个人过一辈子,是很幸福的事。多数情况下,这种想象会随着青春时代的到来,转嫁到一个自己倾慕的恋人身上。
   只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一个理想的故事,家世背景,这些世俗文化习俗中的东西,往往会阻碍着怀有天真地老天荒幻想的痴情小儿女。
   那个因为失去爱情而抛弃亲人远走他乡,铁了心唱粗野嘈杂难为听二人台维持生计的年轻人,有种诗人的浪漫情怀,他可能无法用言语表达出自己那种撕心裂肺的绝望,写不出祭奠一段感情的诗句。相反,他只能坐在家门口,提溜个旧瓶和无知的毛驴儿对饮,嗷嗷地学驴叫,跟驴子说“喝一口吧,喝了吧”。谁的青春不曾经历过这样的苦涩,那种胸有诗意和美好,却难逃现实折腾,最终屈服,再至绝望而想着远走他乡。
   铁蛋不会像《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那样,拾起电影梦想,最后带着不改的乡音荣归故里,然而他也有自己童年的梦想,这个梦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唱戏,竟然成了他铭记一段感情的东西,这歌词来自一年年一代代的民间艺人,不是他写的,他可能也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可是相似的人生经历总能通过一些旋律和词调得以传达,足以让他痴迷,跟剧团也成为他后来安身立命的营生。那是童年时候美姐和瞎子父亲种在他心里的种子,一旦经历过人世沧桑,这些曲辞就会在内心复活,充满情感张力,这是在乡土观念中,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
   二人台的歌曲和戏曲桥段占据了这部电影很多的内容,导演似乎有意地展示这些东西,可能是担心这种活的艺术,将在崇尚机械和信息的时代消失。传承了千百年的来自泥土和青草间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学院派艺术家拉到城市的剧院去演出,灯火通明服装考究音响效果很好的音乐厅里,经过美声训练的嗓子肯定唱得比铁蛋儿婉转动听很多。可是,那种生涩粗粝的泥土味儿、对着长空和西风怒吼的粗犷,却再也无从找寻;也不会有民间艺人,走在沉雄的土地上,广袤的天空下,爱着流浪路上遇到的女子,写下新的、令人听了肝肠寸断的小调。
   二人台有点儿像陕北民歌,像信天游和走西口那样的东西,来自于黄土地和蓬勃粗糙生命个体的嘶吼和呐喊,在生存成为生活主题的地方,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的生命力反而显得坚韧有力,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荆棘和杂草,拼命地吸取生命的养料,然后孤独死在为生命的欲望奔波的过程中。西部和北方的民歌,是不需要浅吟低唱的,而是像铁蛋那样,拉着大女子的手,或者并排站着,对着辽阔的原面,那上面长着秃子头一样的青草,有一片没一片的郁郁葱葱夹杂着土黄,开口用嘶哑的嗓音吼出来:山也挡不住风呀,雪也挡不住春,山神也挡不住人想人,满山山的湿土土长着十样样草,人里面就数妹妹你好……
   妹子你是世上的奇女子,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缨,苏阳乐队把民歌里的精髓都抓住了。没有碧云天黄叶地和霜然的离人泪,但“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马莲开花根连根,我和大女子从小心连心”“红铜烟袋,紫杆杆,呼啦啦想起我的那个老伴伴”,这种来自身边常见山水草木的比兴,也足够打动柔软的人心。民间的音乐,也很“荤”——十七八岁的女子水呀水灵灵,哪一个后呀,不想抱住亲一亲,大胆的张扬诱惑、释放肉欲诉求,粗俗里透着本真。
   铁蛋和一群女人在感情上纠缠不清,孩童时懵懂的对于女性的依赖和幻想,青春岁月里刻骨铭心的初恋,倾慕自己而自己却不愿辜负的少女,从无爱婚姻渐生亲情的妻子女儿。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如此,有奋不顾身地爱过一个人,有对命运的戏弄挣扎抗拒,然后远行和流浪,最后回归到世俗的生活中,接受为人父为人夫的亲情的呼唤,然后终老一生,世代相续。人的生命境遇会有不同,比如,生活在乡村或者都市会有物质条件的差别,会有对于这世界知识的或深或浅的掌握程度高下,还有对于生命体验的表达方式的差异,就像诗词电影和民歌一样,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有一种东西是共通的:这种生命体验,这种灵魂深处的诉说和凝视,这样的人生故事,相似,却也写不完拍不尽。
   目光炯炯善于占卜的种族/昨天已经上路,把她们的孩子/背在背上,或给它们贪馋的嘴唇/塞进下垂的乳房…… 流浪的波希米亚女人们的孩子,一直在繁衍生活和相爱离别旅行,生生不息。

 4 ) 最好的语言在民间



十七八的大闺女
水呀水灵灵
哪一个后生 不想抱住亲一亲
 
揣一揣那小手手
绵又绵
亲一亲那小嘴嘴 哎呀娘呀蜜卜卜甜
 
叫一声哥哥
你千万操点心
我大大要知道了 妹妹我就活不成
 
你大大要是打你
你给哥哥告
实在要是不行 我就和他耍镰刀
 
再莫要咳嗽
打呀打哨哨
摇一摇门挂挂 小妹妹我就知道
 
热洞洞的土窑
烧上一把柴
铺上哥哥的大皮袄 枕上哥哥的嚡
 
没铺没盖
小妹妹我不嫌
只要挨着哥哥睡 小妹妹我心里头甜

一个乡下小媳妇生不出娃,跑到娘娘庙去求子,她跪下来祷告,不是说:送子娘娘,您给我一个孩子,我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是:
今年来了,我是跟您要着哪,
明年来了,我是手里抱着哪,
咯咯嘎嘎地笑着哪!
汪曾祺在谈小说的语言问题时,多次举过这个例子:“押韵又押调,简直美极了”。
所以,是诗歌流入民间,还是民间孕育诗歌?这认识要是搞反了,就别扯什么艺术创作真理了。高于生活算个球啊,但你来源于生活了吗?

熟悉侯孝贤电影的人都知道,他曾经有个御用演员,叫李天禄,除在《戏梦人生》担当主角,其他角色全插科打诨,却次次给人印象深刻,究其原因,语言台词是关键。最出名的当属《恋恋风尘》那句:干伊三妹。吴念真后来解释过,“干”字是极具草根性的,开口闭口的“干”只做发语词,老人家还是有一种“温柔敦厚”,不愿意没礼貌地问候别人的母亲,遂自行发明了这句。那为什么是三妹呢?因为老人觉得,一般人应该没有这么多妹妹吧。

马未都说,最直白的语言说好了是最有力量的。陕北信天游里有句歌词:“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这就叫力量。

也是郝杰的电影,《光棍儿》里的一句:爱走东的不走西,爱操屁股的不日逼。

朱文在小说《食指》里面,通过两位诗人的通信,内容说的男女情事,目标所指,却也是诗歌和语言的终极关系问题。信是这样写的:
说话的是一男一女,我觉得朴实极了,就像是最古老的诗歌。但是不能翻译,翻过来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晨骏,那一天你如果和我在一起,你就知道了,这就是诗歌,这就是诗歌,他们才是最真诚的诗人。尽管我知道你也许会不以为然,但是,我还是准备,把那段对话翻译过来给你:

让我操你一把好吗
不行,现在不行
那到底要我等到什么时候
要等我爸同意了才行
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要操你
那好吧,晚上我等你

《美姐》里的对白,字字句句,直插心脏。摘引部分仅是影片里内蒙古东路“二人台”歌词,更多鲜活生猛的,自己找去吧。

 5 ) 虎虎

   看完这片子我最喜欢的角色居然是虎虎。。。特别是他和铁蛋儿唱戏的时候,那个一板一眼一颦一笑啊,简直妩媚得连长着鞋拔子脸的铁蛋儿都变得生动活泼旋转跳跃我不停歇起来。好吧言归正传,二人台是以前没听说过的戏曲,但是虎虎和铁蛋儿真是演绎的很棒,铁蛋儿唱哭妻那段戏时,我都快被唱cry了。
   一开始精致的画面下粗粝的土地让人一下很不习惯,要么黄土地,要么那山那人那狗,要么现实要么浪漫,用细致的构图和温暖的色调去勾勒粗糙的窑洞和简陋的茅房,我还不知道要怎么欣赏。不过随着山歌唱起来,好像也随之慢慢进入故事里了。西口的人们也许贫穷,无知,但是也朴素,单纯。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对抗自然对抗生命顽强生存繁衍不息,这本身就是最强大的最浪漫的生命力。我有时候经常想,人为什么活的这么麻烦,要吃饭要睡觉要洗澡,为什么不进化成为吃一点点就能饱,睡一会儿就够,皮肤不染尘埃不用洗澡,为什么这么落后。大概这种想法也很荒唐,可是在铁蛋儿坐上剧团的车子在黄土飞扬的路上远离时,我好像突然明白过来。人在对抗自身对抗这个环境而生存,而后有生活。所有的一切伴随着我们的情感,喜怒和哀乐,获得和失去,教训和了悟。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如若不是,人也不成其为人了。
     好吧扯远了。叶兰一人饰三角,美姐一人化三女。她代表的是贫穷土地上的生灵对美对性对生殖最初的渴望。铁蛋的情歌这个名字也很贴切,他唱的是崇拜,是爱情,是妥协,最后还有责任。是对大西北望眼欲穿又站撸不哭勤劳淳朴又自强不息的人民的赞歌。
       
ps:海报太掉渣了。

 6 ) 美姐和三姊妹的故事

好几年前,网络上流传有一批“旷世奇书”。它们不是非法读物或者自制印刷品,而是一些有作者署名、出处确凿的出版物。这其中,《怎样鉴别黄色歌曲》是如雷贯耳的一本。 如果按照这本书的观点,《美姐》里的二人台绝对是庸俗、低级的黄色歌曲,纯属“色情引诱之声,精神麻痹之剂”。铁蛋他爹和美姐对唱、铁蛋和大女儿在黄土坡上的高歌嘹亮、铁蛋自己登台表演、三女儿改走“靡靡之音”路线……无一处不是现成的靶子,可以直接充当批判对象。当然,如今的二人台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育。 由歌及人,《美姐》的创作意图很简单。二人台本是流传乡间的小曲,表达下男女的相思爱慕,比较直接、相对赤裸,自然不可能是文化人眼中的旷世情缘,流芳百世千古。在电影里,歌曲大多以民歌对唱形式出现,而《美姐》还有另一片名:《铁蛋儿的情歌》。 很多人惊讶于郝杰前作《光棍儿》的老头和性元素,颇有些惊世震俗,但事实上,农村本来就不见得是“封闭保守”。即便偷情,也可光明正大。到了《美姐》,郝杰摆脱了上一部的群像,以《光棍儿》里面风头劲爆的二人台为引,塑造了一个主人公铁蛋、一段阴差阳错又纠葛不断的爱情故事、一条二三十年的漫长时间主线。结果,这种以个人带出变迁历史的野心,同样导致电影遭遇了诸多的调整麻烦,也导致最后成片显得不是那么完整,就像我觉得《光棍儿》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完整”或“完美”(这可能与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 《美姐》比较明显的问题瑕疵包括:文革十年后,开场的小屁孩铁蛋突然苍老,满脸沧桑。选冯四(内蒙古知名二人台演员),显然要照顾二人台的原汁原味,可在人物形象上,不知是力所不及还是忽视了时间跨度,影片多少不是太让人信服。与《光棍儿》的当代背景不同,《美姐》需要持续做旧的时代感,除了外在表现(屋子或衣着),还要有内里的差异(时间跨度)。虽说从毛时代到邓时代,对一个僻远内陆乡村,它可能不会留下太多时代痕迹,可电影还是应该让人注意到。或许是预算有限,在这些方面上,《美姐》显然有些捉襟见肘。 与缺点相比,《美姐》让人震撼或感动的地方更多。除此之外,郝杰依然保留有独特的幽默感,异样的欢乐。全片最精彩的段落当属铁蛋的婚事,铁蛋和美姐的大女儿好上了,可惜两小无猜不做真,那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他在蒙古汉子面前高歌,好像脑壳烧坏了一般。他继续脑壳烧坏,骑上驴子去抢亲,结果不省人事被驮了回来。他终于烧坏了,被架着结婚,娶了美姐的二女儿,对着驴子嘶哑地干叫……如若到此,《美姐》也许真是一桩悲剧。然而,铁蛋没有深埋在过去,二人台的剧团带走了他。同时美姐的三女儿出现,电影又出现了一道亮色,由喜到悲,又从悲转正。 叶兰一人分饰三个角色,分别是美姐、大女儿和三女儿。美姐是小铁蛋的情感投射对象,也是一个女性形象的化身。她会笑会唱,美丽大方,充满了诱惑(含糖一幕)。长大后,美姐的形象一分为三。铁蛋以情郎、丈夫和姐夫的身份,走西口闯三关,最终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耳语中收场。这是历经时间的生活发现,也是心碎无奈的成长寓言。步步追随,还是化作了一声叹息。 在其他方面,电影好像又不止于爱情本身,它肆意飘荡,摇曳狂乱,有忠实的二人台表演纪录,更有对台PK时那肆意扭动的胖女郎。《美姐》可以是黄土坡上的呼喊,也是草原卡车的自由欢唱。说来可能有些可笑,我从这些地方,仿佛看到了第五代的母题:人与土地的相伴和依恋,导演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故土充满了迷恋。从翠巧到美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他们与这片土地密不可分。至于庄稼向日葵乡间骑士,任你想象发挥。 或许,《美姐》还有《光棍儿》的那点子荤——如果要是没有点子荤,哪里能来这么多的人?可在《美姐》身上,我看到的更多是一出破碎的爱情故事。铁蛋和美姐,二人台和三姊妹,他们成为了时间风暴掠过后的尘土,扬起、卷离,又得以复归。【北京青年报】

 短评

铁蛋爱上野马大妹,可他家里并没有草原,终与“美小姐”难成眷属;二妹哑守终生其实收获了最长久幸福;三妹情窦初开为爱狂奔,短暂品尝人生“甜蜜蜜”;虎虎对铁蛋儿是少一个时辰一分钟一秒都不行的爱。混搭《活着》《霸王别姬》《天浴》《白鹿原》,一个辗转多年的故事。叶兰一人分饰三角令人折服。

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铁蛋·真摇滚·无双,儿时恋上丈母娘,睡了一年大姐,睡了半辈子二姐,三妹也想随他去私奔。同性艺人虎虎也似暗恋铁蛋。二人台剧团演出,酷似摇滚巡演。小黄歌一唱,观众都把持不住。

14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生猛之余也能沉下来的乡村性情故事;外光源的全面摒弃和手持跟拍的适度应用,二人台台上台下的比照与交融,就如同影片本身在生活的触感与艺术的间离当中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由此投射出许许多多的的哭笑不得和无可奈何;不夸张的说,这几乎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内地龙标片。

1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说这片儿是现实主义的,都是没读好书的。这片儿根儿上就是个《故事会》式的传奇故事,还没到《知音》呢。说这片儿不是歌舞片的,估计都想到《霸王别姬》或者《站台》了,可是《美姐》无论面子上里子上都是一歌舞片(唱段表达情感不叙事嘛)。剪辑很棒。要是妆再好一点,美工再好一点,五星没商量

1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影片中原生态的现实镜像和粗粝的艺术镜像相当的迷人,三位美姐的设置与角色内心的转变相当有趣,虽然故事最终越讲越松散无神,时代层的处理和升华也比较糟糕,但相对《光棍儿》进步真的很大,丝毫不想掩饰对此片的喜爱,五星勉之!

21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两个愿望:1、中国永远能拍出这类电影;2、国际上得奖的不要永远是这类电影。

22分钟前
  • 可风
  • 推荐

由于成本限制缺点和优点一起暴露无遗,运镜、美指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其实这是一个野生公路片,喜欢里面不拘一格的草莽气质,一股子浑然而成的骚乎劲,伪娘一上台其实也很美丽。里面女孩都很健康、丰润,很有生育能力的样子,美姐本人和她的三个女儿,铁蛋的妹妹都很漂亮,都是我喜欢的类型。

2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大西北真是骚的要命。虽然视角不一样,但白鹿原什么的弱爆了。

28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姐,但并不是每个美姐都有三个女儿:一个是你爱的,一个是爱你的,还有一个你不爱她、她不爱你的,做了你的老婆。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文革十年,小屁孩铁蛋突然苍老(…演员比较老),神奇的三姊妹组合,美姐形象一分为三,拥有却失去的、得到的以及不能的。歌声在草原和黄土坡上异常嘹亮,结尾略嫌松散,做旧的时代感可能有不足,但成亲前后段落异常好。红尘啊滚滚,太多的情歌啊唱不完

3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大篷车、歌舞团,郝杰的《美姐》怎么都会让人想到同样走西口的《站台》,却无吐槽时代的宏大野心,而更是一则细腻又荒谬有趣的个人爱欲史。歌舞公路片的热闹形式,避免了以往国产独立电影必备的乏味气质;陕北十八摸式的只土不豪民俗,也不可能让它成为宝莱坞之梦。搁在国片沉闷的这些年,它确实出色。

34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有文采,劲头足

39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这是一首首简单的小黄歌,唱着人们心肠的曲折……

41分钟前
  • 寂静的风
  • 推荐

廉价消费品。活生生地被影评人们捧出翔来。

44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中国导演普遍的不喜欢找主题,即使找了,也和片子本身的表现形式一样一如既往的含蓄,抛开一些时代感和演员身上的瑕疵,那种地域性原生态的戏曲文化、民风民俗和某些时期的社会状态都很够味,只可惜失败的时代感营造让一个堪称史诗的情欲故事只剩下了一股子土骚味儿,幸好还够土够骚。★★★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好看的乡村爱情电影,还有传统的二人台。就乡村爱情部分,我的前十二年在乡村长大,有情怀,难得把乡村爱情拍得这么浪漫又写实,太赞了

54分钟前
  • zhang 2nd
  • 力荐

我覺得叫"鐵蛋兒的情歌"更點題。延續"光棍兒"的生猛活力與幽默,郝杰繼續用二人台這項民間藝術去表達他對故鄉深厚的感情。生命總有悲涼與無奈,把一切都化成了歌,留在記憶中。本身是二人台演唱者的馮四,與分飾三角的葉蘭都有精采演出,大量非職業演員也都是亮點!

55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SIFF6截至目前个人年度最佳独立片,二人台文化在文革打压和流行冲击中流露出的原生态,和铁蛋对大姐忘不了的隐忍一样纯粹。三位一体的“美姐”(性启蒙、性冲动、亲情)都不如热炕头被窝里的媳妇,因为前者是“在梦里,我一时想不起”,后者才是“花儿开在春风里”。

5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仍是郝杰擅长的西北风味加耍流氓。不知是不是想上院线的原因,这回收敛了很多。整体来讲,还是唱得好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年度最摇滚电影!!彪悍激情的陕西山歌!热情似火的groupie乡村大妈!走关口大战邓丽君!抢我初恋?俺睡你全家!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